接受美学课件_第1页
接受美学课件_第2页
接受美学课件_第3页
接受美学课件_第4页
接受美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讲接受美学与读者反应批评第五讲接受美学与读者反应批评1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文学批评出现又一次重要的转折,这个转折的标志就是从以文本为中心的研究转向以读者为中心的研究。20世纪下半叶出现在德国的接受美学和英美的读者反应批评代表了这次转折的实绩。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文学批评出现又一次2传统文学批评中的读者:亚理士多德的“净化”理论形式主义批评对读者的态度:读者的个人情感和经验不允许被带入文学作品。

读者传统文学批评中的读者:亚理士多德的“净化”理论读者3

世界│作品/\作家读者

读者的接受活动应是整个文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文学批评应着重探索读者与作家、作品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强调读者在文学进程中的决定作用。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中的读者世界读者的接受活动应是整个文4

20世纪以来的文学愈来愈突出读者在审美接受过程中的能动的创造作用。阅读不再是被动的感知,而成为一种积极的创造性活动。读者角色的这一转变无疑是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次划时代的转折。——伊瑟尔20世纪文学范式的转变20世纪以来的文学愈来愈突出读者在审美5

一、现象学与现代阐释学

20世纪哲学中的现象学和现代阐释学在理论层面为文学批评的重心向读者转移提供了方法论的前提。

一、现象学与现代阐释学20世纪哲学中的现象6胡塞尔

胡塞尔(1859~1938)德国哲学家、20世纪现象学学派创始人。胡塞尔胡塞尔(1859~1938)德国哲学家、27

没有一种独立于意识而存在的自在的客体,也没有一种脱离客体而存在的“纯粹意识”。在意识中主体和客体是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的。为此,

胡塞尔“回到事实本身”的口号,主张现象学应该以作为意识内容的“现象”为其研究的出发点。没有一种独立于意识而存在的自在的客体,也没有一8现象学的启示对主体意识的强调一切实在事物都必须按照它们在我们心中的面貌作为纯粹现象对待。现象学的启示对主体意识的强调9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1889-1966),西方哲学史上一位有独创性的、影响广泛的思想家。他的最重要著作是《存在与时间》(1926),由于此书,海德格尔被视为现象学学派的发展者、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

海德格尔海德格尔(1889-1966),西方哲学史10

人对世界的理解依赖于一种“先在”。这种“先在”或称理解的前结构,它是解释发生和进行的前提。人的存在或称“此在”从根本上说是历史的,它总是与人们置身的具体情况卷在一起,历史性的个人生存应成为哲学关注的焦点。此在与先在人对世界的理解依赖于一种“先在”。这种11

海德格尔的启示将历史的理解引入意义研究。海德格尔的启示12伽达默尔

伽达默尔(1900—2002)德国当代哲学家、美学家,现代哲学解释学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主要著作《真理与方法》、《柏拉图与诗人》等。

伽达默尔伽达默尔(1900—2002)德国当代哲学家、美学13理解的历史性观点

“历史性正是人类存在的基本事实,无论是理解者还是文本,都内在地嵌于历史性之中。真正的理解不是去克服历史的局限,而是承认并正确地对待这一历史性。”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理解的历史性观点

“历史性正是人类存在的基14

理解与传统的关系所谓传统,即过去遗留下来的价值、原则、规范、经验、观念和知识的总和。

1、传统对理解具有制约作用,成为研究的最初方向和倾向性。在伽达默尔看来,传统并不是人们应该加以克服的消极的东西,而是理解和阐释不可缺少的前提。不管愿意与否,传统都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中,成为理解的先决条件和先行结构。即使是宣称彻底反传统的人也无法抛弃传统,而只能在接受传统的前提下审视传统。

理解与传统的关系所谓传统,即过去遗152、理解的创造性理解又不是对传统的复制,除了继承以外,理解还有对传统进行批判、改造和发展的性质。因此,理解又不是一种被动的行为,而是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活动,它本身便包含了创造的因素。理解在本质上是创造意义的活动。2、理解的创造性16“理解永远是不同的理解,理解的过程永远不会最终完成。”伽达默尔“理解永远是不同的理解,理解的过程永远不会最终完成。”17“视野融合”

所谓视野主要指人们从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所能达到的理解范围。由于人们的知识和经验是不断扩充的,因此视野也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固定下来。“视野融合”

所谓视野主要指人们从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所能达18

理解者的视野,又称当今视野。所理解的对象的视野,也就是文本作者原初的视野亦称初始视野。“视野融合”理解者的视野,又称当今视野。“视野融合”19伽达默尔的贡献在于,理解既不可能向古典阐释学所要求的那样,抛弃自己的视野而置身于异己的视野中去体会原作者的意图,也不能把理解的对象简单地纳入到解释者自己的视野中,强迫文本“现代化”。在理解的过程中,理解者的视野必须向理解对象开放,并进入他所理解的文本的视野中,随着理解的深入不断地扩大和丰富自己。这种在理解中理解者的视野与被理解对象的视野的相互结合、相互交融的过程就被称为“视野融合”。“视野融合”伽达默尔的贡献在于,理解既不可能向古典阐释学所20视野融合后产生的新视野,既包容了理解者的视野,又包容了文本的视野,同时又是对两者的超越。是一种过去与现在、文本与理解的自我意识、传统与现代经验相互交流的新的意识整体,也是理解者通过理解活动扩展自身意识内容的过程。“视野融合”视野融合后产生的新视野,既包容了理解者的视野,又包21伽达默尔的语言观

一切文化传统和历史主要表现为语言,而人一生下来,便进入了一种早已存在的语言,即进入了一种固定的意义网络。因此,人并不是“利用”语言说话,而是“按照”语言在说话,人并不能自由地拥有和支配语言。伽达默尔的语言观一切文化传统和历史主要表现22语言“‘它既是桥,又是墙’。之所以是桥,因为只有通过它,人们才能跨越差异的激流,达到某种意向的同一性;之所以是墙,因为它阻止人们毫无障碍地表达自己的内心,限制着这种表达的可能性”。语言敞开和遮蔽的双重性语言“‘它既是桥,又是墙’。之所以是桥,因为只有通23二、接受美学接受美学的创立者:原联邦德国以姚斯、伊瑟尔为首的“康斯坦茨学派”。姚斯:《作为向文学科学挑战的文学史》伊瑟尔:《文本的召唤结构》这两部著作被视为接受美学的理论纲领。二、接受美学接受美学的创立者:原联邦德国以姚斯、伊瑟尔为首的24(一)姚斯的文学史观“在作者、作品和读者这个三角形中,读者不只是被动的一端、一连串的反应,他本身还是形成历史的又一种力量。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没有其接受者的积极参与是不可思议的。”

——姚斯(一)姚斯的文学史观“在作者、作品和读者这个三角形中,读者不25姚斯的批判之一马克思主义方法:生产美学形式主义方法:描绘美学共同问题:忽略文学的接受作用。

姚斯的批判之一马克思主义方法:生产美学26姚斯的批判之二对传统文学史家的批判:他们认为文学作品的价值和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取决于它自身的思想与审美内涵,是作品固有的,不变的。把文学的历史简化成作家和作品的历史,即生平加作品的编年排列。

姚斯的批判之二对传统文学史家的批判:27文学作品的存在史就是作品与接受相互作用的历史。姚斯的文学史观文学作品的存在史就是作品与接受相互作用的历史。姚28美学和历史的沟通

“文学和读者的关系中既有美学的关联,也有历史的关联。美学的关联在于读者对一部作品的最初接受已经包含了通过比较读过的作品对美学价值的检验。历史的关联则显然在于第一批读者的理解力能够在接受的长链中一代一代传递下去,并不断丰富起来”

——姚斯美学和历史的沟通“文学和读者的关系中既有美学的关联,29期待视野

所谓“期待视野”指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原先各种经验、趣味、素养、理想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欣赏要求和欣赏水平。1、接受者从过去曾阅读过的、自己所熟悉的作品中获得的艺术经验,即对各种文学形式、风格、技巧的认识;2、接受者所处的历史社会环境以及由此而决定的价值观、审美观和思想、道德、行为规范;3、接受者自身的政治经济地位,受教育水平、生活经历、艺术欣赏水平和素质。期待视野30

随着时代的更迭和历史的发展,它将会不断地变化、更新,并在阅读活动中不断调整和修正。新的批评理论和方法也在不断地训练着读者的感觉和思维,更新着人们的文学观念。“过去的经验决定着新的经验的形式,而新的经验则选择性再构造着过去的经验,读者对文本的接受不是建立在等同两种不同的经验(过去的对新的),而是二者的相互作用之上。”伊瑟尔期待视野具有历史性和开放性随着时代的更迭和历史的发展,它将会不断地变化、更新,并在31接受美学的文学史研究即读者“期待视野”变化史的研究一部新作发表后,第一代读者的理解、判断和评价往往构成下一代读者接受的基础和起点,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该作品在某一时期的价值。在世代相传的接受链中,一部作品的接受过程是一个不断加深、巩固、发展或修正甚至推翻的过程。当读者的审美趣味发生改变时,过去的成功之作将变得陈旧;反之,读者也会因其视野的变化而重新发现过去所忽略的作品中的新价值。接受美学的文学史研究即读者“期待视野”变化史的研究32“一部作品的潜藏含义在该作品首次出现时并不总是立即能为读者所感知,更不用说在新旧形式的尖锐对立中将它穷尽。……作品的潜藏含义可能会长期不为人所认识,直至‘文学进化’随着另一种新的形式的现实化达到了某种视野高度时,尚未被认识的较旧的形式才能为人们所理解和认可。”

姚斯卡夫卡奥斯汀

“一部作品的潜藏含义在该作品首次出现时并不总是立即能为读者所33姚斯的文学观“文艺的本质是它的人际交流性质。……文艺作为一种交流媒介,不能脱离其观察者而独立存在。”

《审美经验与文学阐释学》姚斯的文学观“文艺的本质是它的人际交流性质。…34(二)伊瑟尔的文本召唤结构(二)伊瑟尔的文本召唤结构35英伽登的“未定点”

语音现象层语义单位层再现客体层图式化方面层——英伽登《文学的艺术作品》英伽登的“未定点”语音现象层36空白是交流的基本条件,没有空白就没有交流的必要;空白是阅读中不可或缺的积极动力。伊瑟尔的“空白”理论空白是交流的基本条件,没有空白就没有交流的必要;伊瑟尔的“37暗含读者

“在这一概念中,存在着两个基本的、相互关联的方面:作为文本结构的读者角色,与作为结构化行为的读者角色。”伊瑟尔暗含读者

38三、读者反应批评读者反应批评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出现,70年代以后达到高潮。美国批评家斯坦利·费什是其代表人物。产生于英美的读者反应批评较之接受美学更注重读者的主观活动。它是一种专门研究读者、阅读过程和阅读反应的批评方式。三、读者反应批评读者反应批评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出现,739“作品的客观性仅是一种假象”,读者的主观反应才是文学批评的中心。1、文学并不是白纸黑字的印刷品,而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体验。2、意义是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并将随着读者的认识而不断变化。费什:《文学在读者:感情文体学》“作品的客观性仅是一种假象”,读者的主观反应才是文学批评的中40读者对文学作品意义的实现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文本的社会意义、审美价值乃至潜在的意义都需要在读者的创造性阅读中才得以实现。读者对文学作品意义的实现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文本的社41忠实地描述阅读活动。仔细考察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阅读经验,并把它记录和呈现出来,是读者反应批评的一种实践形式。

读者反应批评的任务忠实地描述阅读活动。读者反应批评的任务42“有知识的读者”费什虽然强调读者的地位和作用,但并不是认为读者的作用是任意的,自由的。他提出了“有知识的读者”的概念,语言能力语义能力文学能力“有知识的读者”费什虽然强调读者的地位和作用43四、接受美学与读者反应批评

的基本理论特征

都反对意义是完整地、独立地存在于文学文本之中的观念,都把读者的阅读活动作为文学批评研究的重心,试图建构一种以读者接受为指归的理论体系。四、接受美学与读者反应批评

的基本理论特征都反对意义是44(一)对读者性质的重新认识

读者是整个文学活动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主体,是阅读和产生意义的基本要素。读者不仅是作品的接受者,而且他实质上介入作家的创作活动并存在于作品文本的结构之中,甚至决定着作品的存在并生产作品。(一)对读者性质的重新认识读者是整个文学45

文学作品是为读者阅读而创作的,文学作品的意义需要在读者的创造性阅读中实现。阅读是一种生产过程。读者新的趣味和追求将对作家的创作起引导作用。

读者与文本的关系

文学作品是为读者阅读而创作的,读者与文本的关系46(二)突出文学文本的未定性

文本结构中的未定性文学的未定性与历史。

文本的全部潜在效能决不会在一次或几次阅读过程中完全被实现,每一次具体的阅读只能发掘文本的部分潜能。因此,对于一部作品来说,只要读者对它的阅读没有完结,它的意义也就不会完结。(二)突出文学文本的未定性文本结构中的未定性47(三)强调文学史的接受因素

文学作品只有被接受并产生影响才能流传下来。文学作品的历史价值、影响和地位是由作品自身的质量和接受意识共同作用的。没有绝对的、独立的文本,也没有不变的接受意识,文本存在于时间系列内视野的不断交替演化中。(三)强调文学史的接受因素

文学作品只有被接受并产生影响才能48决定作品历史地位和价值的主要因素是读者的接受意识,而读者往往是受时代局限的历史的人,只能反映他那个时代的读者的看法。因此,在文学史的研究中,应关注文学接受的历史性,考察接受者和接受活动所处的不同于其对象的特定历史环境和历史条件,梳理出不同时代接受状况的变化。一部文学史应该是文学接受的效果史决定作品历史地位和价值的主要因素是读者的接受意识,49五、接受美学与读者反应批评的具体运用

五、接受美学与读者反应批评的具体运用

50(一)发现空白发现空白的阅读要求把文本中的空白上升为阅读的主要关注对象,读者应有意识地去发现文本中的空白,充分体味文本中那些沉默的因素,分析空白在文本结构和技巧中的作用,用想象和理智去参与文本的创作。

(一)发现空白发现空白的阅读要求把文本中的空511、省略中的空白2、概述中的空白,3、情节结构中的空白(即想象故事背后的故事)1、省略中的空白52(二)研究接受史要求把读者的接受状况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把握文学作品在接受过程各个历史阶段所呈现的面貌,用接受过程的描述代替文学事实的罗列。对文学作品在历史上的各种接受形式和审美经验加以整理和研究,其批评对象是具有评介性质的接受文本,包括文学批评、书评、剧评乃至新闻报道等。(二)研究接受史要求把读者的接受状况作为研究的53发掘和选择“接受文本”重建当时读者的期待水准寻找作品在接受上的变迁发掘和选择“接受文本”54六、对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的思考针对形式主义批评将文学作品视为自足的语言系统的主张,认为文学作品必须诉诸历史的理解,意义只存在于读者的阅读活动之中,从而将文学批评从以文本为中心的研究转向了以读者接受为中心的研究,重新打开了文学批评通向历史的大门。六、对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的思考针对形式主义批55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将读者的阅读活动推置文学批评的中心,并把读者的作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带来了文学批评的又一次转向。这一转向对于纠正脱离民众、孤立研究文本的做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将读者的阅读活动推置文学56在推翻作者的权威和否定文学作品的自主性之后,又树立了一个新的权威,一个训练有素的读者形象。这种超常的“读者”形象将会使读者批评重蹈绝对意义的复辙。

在推翻作者的权威和否定文学作品的自主性之后,又树57

将读者的能动性视为作品产生效果的决定性因素,这不仅容易导致效果相对论,而且可能促使文学创作越来越迎合读者的需要和兴趣,这是需要警惕的。将读者的能动性视为作品产生效果的决定性因素,这58

在批评实践中,如何将读者批评与作家批评结合起来,是我们要解决的一个新课题。

如何恰当地评价读者在文学作品产生效果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尤其是如何把握文学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也是一个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我们认为,文学作品一方面应满足读者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应该培养和提高读者的情操。

在批评实践中,如何将读者批评与作家批评结合起来,是我59结束语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WhenYouDoYourBest,FailureIsGreat,SoDon'TGiveUp,StickToTheEnd结束语60谢谢大家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It'SAnHonorToWalkWithYouAllTheWay演讲人:XXXXXX时间:XX年XX月XX日

谢谢大家演讲人:XXXXXX61第五讲接受美学与读者反应批评第五讲接受美学与读者反应批评62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文学批评出现又一次重要的转折,这个转折的标志就是从以文本为中心的研究转向以读者为中心的研究。20世纪下半叶出现在德国的接受美学和英美的读者反应批评代表了这次转折的实绩。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文学批评出现又一次63传统文学批评中的读者:亚理士多德的“净化”理论形式主义批评对读者的态度:读者的个人情感和经验不允许被带入文学作品。

读者传统文学批评中的读者:亚理士多德的“净化”理论读者64

世界│作品/\作家读者

读者的接受活动应是整个文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文学批评应着重探索读者与作家、作品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强调读者在文学进程中的决定作用。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中的读者世界读者的接受活动应是整个文65

20世纪以来的文学愈来愈突出读者在审美接受过程中的能动的创造作用。阅读不再是被动的感知,而成为一种积极的创造性活动。读者角色的这一转变无疑是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次划时代的转折。——伊瑟尔20世纪文学范式的转变20世纪以来的文学愈来愈突出读者在审美66

一、现象学与现代阐释学

20世纪哲学中的现象学和现代阐释学在理论层面为文学批评的重心向读者转移提供了方法论的前提。

一、现象学与现代阐释学20世纪哲学中的现象67胡塞尔

胡塞尔(1859~1938)德国哲学家、20世纪现象学学派创始人。胡塞尔胡塞尔(1859~1938)德国哲学家、268

没有一种独立于意识而存在的自在的客体,也没有一种脱离客体而存在的“纯粹意识”。在意识中主体和客体是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的。为此,

胡塞尔“回到事实本身”的口号,主张现象学应该以作为意识内容的“现象”为其研究的出发点。没有一种独立于意识而存在的自在的客体,也没有一69现象学的启示对主体意识的强调一切实在事物都必须按照它们在我们心中的面貌作为纯粹现象对待。现象学的启示对主体意识的强调70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1889-1966),西方哲学史上一位有独创性的、影响广泛的思想家。他的最重要著作是《存在与时间》(1926),由于此书,海德格尔被视为现象学学派的发展者、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

海德格尔海德格尔(1889-1966),西方哲学史71

人对世界的理解依赖于一种“先在”。这种“先在”或称理解的前结构,它是解释发生和进行的前提。人的存在或称“此在”从根本上说是历史的,它总是与人们置身的具体情况卷在一起,历史性的个人生存应成为哲学关注的焦点。此在与先在人对世界的理解依赖于一种“先在”。这种72

海德格尔的启示将历史的理解引入意义研究。海德格尔的启示73伽达默尔

伽达默尔(1900—2002)德国当代哲学家、美学家,现代哲学解释学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主要著作《真理与方法》、《柏拉图与诗人》等。

伽达默尔伽达默尔(1900—2002)德国当代哲学家、美学74理解的历史性观点

“历史性正是人类存在的基本事实,无论是理解者还是文本,都内在地嵌于历史性之中。真正的理解不是去克服历史的局限,而是承认并正确地对待这一历史性。”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理解的历史性观点

“历史性正是人类存在的基75

理解与传统的关系所谓传统,即过去遗留下来的价值、原则、规范、经验、观念和知识的总和。

1、传统对理解具有制约作用,成为研究的最初方向和倾向性。在伽达默尔看来,传统并不是人们应该加以克服的消极的东西,而是理解和阐释不可缺少的前提。不管愿意与否,传统都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中,成为理解的先决条件和先行结构。即使是宣称彻底反传统的人也无法抛弃传统,而只能在接受传统的前提下审视传统。

理解与传统的关系所谓传统,即过去遗762、理解的创造性理解又不是对传统的复制,除了继承以外,理解还有对传统进行批判、改造和发展的性质。因此,理解又不是一种被动的行为,而是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活动,它本身便包含了创造的因素。理解在本质上是创造意义的活动。2、理解的创造性77“理解永远是不同的理解,理解的过程永远不会最终完成。”伽达默尔“理解永远是不同的理解,理解的过程永远不会最终完成。”78“视野融合”

所谓视野主要指人们从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所能达到的理解范围。由于人们的知识和经验是不断扩充的,因此视野也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固定下来。“视野融合”

所谓视野主要指人们从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所能达79

理解者的视野,又称当今视野。所理解的对象的视野,也就是文本作者原初的视野亦称初始视野。“视野融合”理解者的视野,又称当今视野。“视野融合”80伽达默尔的贡献在于,理解既不可能向古典阐释学所要求的那样,抛弃自己的视野而置身于异己的视野中去体会原作者的意图,也不能把理解的对象简单地纳入到解释者自己的视野中,强迫文本“现代化”。在理解的过程中,理解者的视野必须向理解对象开放,并进入他所理解的文本的视野中,随着理解的深入不断地扩大和丰富自己。这种在理解中理解者的视野与被理解对象的视野的相互结合、相互交融的过程就被称为“视野融合”。“视野融合”伽达默尔的贡献在于,理解既不可能向古典阐释学所81视野融合后产生的新视野,既包容了理解者的视野,又包容了文本的视野,同时又是对两者的超越。是一种过去与现在、文本与理解的自我意识、传统与现代经验相互交流的新的意识整体,也是理解者通过理解活动扩展自身意识内容的过程。“视野融合”视野融合后产生的新视野,既包容了理解者的视野,又包82伽达默尔的语言观

一切文化传统和历史主要表现为语言,而人一生下来,便进入了一种早已存在的语言,即进入了一种固定的意义网络。因此,人并不是“利用”语言说话,而是“按照”语言在说话,人并不能自由地拥有和支配语言。伽达默尔的语言观一切文化传统和历史主要表现83语言“‘它既是桥,又是墙’。之所以是桥,因为只有通过它,人们才能跨越差异的激流,达到某种意向的同一性;之所以是墙,因为它阻止人们毫无障碍地表达自己的内心,限制着这种表达的可能性”。语言敞开和遮蔽的双重性语言“‘它既是桥,又是墙’。之所以是桥,因为只有通84二、接受美学接受美学的创立者:原联邦德国以姚斯、伊瑟尔为首的“康斯坦茨学派”。姚斯:《作为向文学科学挑战的文学史》伊瑟尔:《文本的召唤结构》这两部著作被视为接受美学的理论纲领。二、接受美学接受美学的创立者:原联邦德国以姚斯、伊瑟尔为首的85(一)姚斯的文学史观“在作者、作品和读者这个三角形中,读者不只是被动的一端、一连串的反应,他本身还是形成历史的又一种力量。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没有其接受者的积极参与是不可思议的。”

——姚斯(一)姚斯的文学史观“在作者、作品和读者这个三角形中,读者不86姚斯的批判之一马克思主义方法:生产美学形式主义方法:描绘美学共同问题:忽略文学的接受作用。

姚斯的批判之一马克思主义方法:生产美学87姚斯的批判之二对传统文学史家的批判:他们认为文学作品的价值和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取决于它自身的思想与审美内涵,是作品固有的,不变的。把文学的历史简化成作家和作品的历史,即生平加作品的编年排列。

姚斯的批判之二对传统文学史家的批判:88文学作品的存在史就是作品与接受相互作用的历史。姚斯的文学史观文学作品的存在史就是作品与接受相互作用的历史。姚89美学和历史的沟通

“文学和读者的关系中既有美学的关联,也有历史的关联。美学的关联在于读者对一部作品的最初接受已经包含了通过比较读过的作品对美学价值的检验。历史的关联则显然在于第一批读者的理解力能够在接受的长链中一代一代传递下去,并不断丰富起来”

——姚斯美学和历史的沟通“文学和读者的关系中既有美学的关联,90期待视野

所谓“期待视野”指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原先各种经验、趣味、素养、理想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欣赏要求和欣赏水平。1、接受者从过去曾阅读过的、自己所熟悉的作品中获得的艺术经验,即对各种文学形式、风格、技巧的认识;2、接受者所处的历史社会环境以及由此而决定的价值观、审美观和思想、道德、行为规范;3、接受者自身的政治经济地位,受教育水平、生活经历、艺术欣赏水平和素质。期待视野91

随着时代的更迭和历史的发展,它将会不断地变化、更新,并在阅读活动中不断调整和修正。新的批评理论和方法也在不断地训练着读者的感觉和思维,更新着人们的文学观念。“过去的经验决定着新的经验的形式,而新的经验则选择性再构造着过去的经验,读者对文本的接受不是建立在等同两种不同的经验(过去的对新的),而是二者的相互作用之上。”伊瑟尔期待视野具有历史性和开放性随着时代的更迭和历史的发展,它将会不断地变化、更新,并在92接受美学的文学史研究即读者“期待视野”变化史的研究一部新作发表后,第一代读者的理解、判断和评价往往构成下一代读者接受的基础和起点,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该作品在某一时期的价值。在世代相传的接受链中,一部作品的接受过程是一个不断加深、巩固、发展或修正甚至推翻的过程。当读者的审美趣味发生改变时,过去的成功之作将变得陈旧;反之,读者也会因其视野的变化而重新发现过去所忽略的作品中的新价值。接受美学的文学史研究即读者“期待视野”变化史的研究93“一部作品的潜藏含义在该作品首次出现时并不总是立即能为读者所感知,更不用说在新旧形式的尖锐对立中将它穷尽。……作品的潜藏含义可能会长期不为人所认识,直至‘文学进化’随着另一种新的形式的现实化达到了某种视野高度时,尚未被认识的较旧的形式才能为人们所理解和认可。”

姚斯卡夫卡奥斯汀

“一部作品的潜藏含义在该作品首次出现时并不总是立即能为读者所94姚斯的文学观“文艺的本质是它的人际交流性质。……文艺作为一种交流媒介,不能脱离其观察者而独立存在。”

《审美经验与文学阐释学》姚斯的文学观“文艺的本质是它的人际交流性质。…95(二)伊瑟尔的文本召唤结构(二)伊瑟尔的文本召唤结构96英伽登的“未定点”

语音现象层语义单位层再现客体层图式化方面层——英伽登《文学的艺术作品》英伽登的“未定点”语音现象层97空白是交流的基本条件,没有空白就没有交流的必要;空白是阅读中不可或缺的积极动力。伊瑟尔的“空白”理论空白是交流的基本条件,没有空白就没有交流的必要;伊瑟尔的“98暗含读者

“在这一概念中,存在着两个基本的、相互关联的方面:作为文本结构的读者角色,与作为结构化行为的读者角色。”伊瑟尔暗含读者

99三、读者反应批评读者反应批评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出现,70年代以后达到高潮。美国批评家斯坦利·费什是其代表人物。产生于英美的读者反应批评较之接受美学更注重读者的主观活动。它是一种专门研究读者、阅读过程和阅读反应的批评方式。三、读者反应批评读者反应批评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出现,7100“作品的客观性仅是一种假象”,读者的主观反应才是文学批评的中心。1、文学并不是白纸黑字的印刷品,而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体验。2、意义是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并将随着读者的认识而不断变化。费什:《文学在读者:感情文体学》“作品的客观性仅是一种假象”,读者的主观反应才是文学批评的中101读者对文学作品意义的实现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文本的社会意义、审美价值乃至潜在的意义都需要在读者的创造性阅读中才得以实现。读者对文学作品意义的实现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文本的社102忠实地描述阅读活动。仔细考察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阅读经验,并把它记录和呈现出来,是读者反应批评的一种实践形式。

读者反应批评的任务忠实地描述阅读活动。读者反应批评的任务103“有知识的读者”费什虽然强调读者的地位和作用,但并不是认为读者的作用是任意的,自由的。他提出了“有知识的读者”的概念,语言能力语义能力文学能力“有知识的读者”费什虽然强调读者的地位和作用104四、接受美学与读者反应批评

的基本理论特征

都反对意义是完整地、独立地存在于文学文本之中的观念,都把读者的阅读活动作为文学批评研究的重心,试图建构一种以读者接受为指归的理论体系。四、接受美学与读者反应批评

的基本理论特征都反对意义是105(一)对读者性质的重新认识

读者是整个文学活动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主体,是阅读和产生意义的基本要素。读者不仅是作品的接受者,而且他实质上介入作家的创作活动并存在于作品文本的结构之中,甚至决定着作品的存在并生产作品。(一)对读者性质的重新认识读者是整个文学106

文学作品是为读者阅读而创作的,文学作品的意义需要在读者的创造性阅读中实现。阅读是一种生产过程。读者新的趣味和追求将对作家的创作起引导作用。

读者与文本的关系

文学作品是为读者阅读而创作的,读者与文本的关系107(二)突出文学文本的未定性

文本结构中的未定性文学的未定性与历史。

文本的全部潜在效能决不会在一次或几次阅读过程中完全被实现,每一次具体的阅读只能发掘文本的部分潜能。因此,对于一部作品来说,只要读者对它的阅读没有完结,它的意义也就不会完结。(二)突出文学文本的未定性文本结构中的未定性108(三)强调文学史的接受因素

文学作品只有被接受并产生影响才能流传下来。文学作品的历史价值、影响和地位是由作品自身的质量和接受意识共同作用的。没有绝对的、独立的文本,也没有不变的接受意识,文本存在于时间系列内视野的不断交替演化中。(三)强调文学史的接受因素

文学作品只有被接受并产生影响才能10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