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与治法课件_第1页
方剂与治法课件_第2页
方剂与治法课件_第3页
方剂与治法课件_第4页
方剂与治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习方剂与中成药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中药、方剂、中成药的关系?中成药与西药的相似点与区别有哪些?历史上的著名方书:1ppt课件复习方剂与中成药的相似点和不同点?1ppt课件1*方剂是中医根据临床病证的特点,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选择具有特定疗效的药物加以组合,并酌定剂量、剂型及用法而成。*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将中药材按照规定处方和标准制成随时可以取用,具有一定剂型的成品药。2ppt课件*方剂是中医根据临床病证的特点,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的基础2精品资料精品资料3你怎么称呼老师?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教师的教鞭“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方剂与治法课件4精品资料精品资料5你怎么称呼老师?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教师的教鞭“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方剂与治法课件6方剂与中成药均是中医运用中药防治疾病的主要形式,但二者是有区别的。7ppt课件方剂与中成药均是中医运用中药防治疾病的主要形式,但二者是有区7方剂、中成药、中药的关系集其所长,避其所短,减毒增效并存互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中医理论和中药理论的高度统一中药方剂中成药临床方以药成方之既成,能使药各全其性,亦能使药各失其性。8ppt课件方剂、中成药、中药的关系集其所长,避其所短,减毒增效中药方剂8中成药、西药的关系*西药是在西医药理论指导下生产的药品,多为有机化学药品、无机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针对“病”进行“对抗”治疗,以消灭“病灶”为目的。*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生产的药品,多以天然植物、动物、矿物为原料,按照组方原则,经炮制、制剂加工而成的中药制品。将中药材按照规定处方和标准制成随时可以取用,具有一定剂型的成品药。针对“证”进行调整,即以药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达到“阴平阳秘”的目的。均属成品制剂9ppt课件中成药、西药的关系*西药是在西医药理论指导下生产的药品,多9中药和西药的区别1、组成:中药多由数味中药组成,有效成分大部分不清晰;西药一般是单一成分或是几种明确的组方化学成分;2、副作用:中药取自天然,副作用相对较小,但是由于成分复杂,有很多是至今不明的;而西药由于成分单一,相对容易研究,所以副作用的标示较明显;3、疗效:至于疗效快慢与好坏,完全在于用药的合理性与不同疾病的用药选择;用得好,感冒用中药治疗,疗效一样快,也一样能快速治标和治本(标本兼治);10ppt课件中药和西药的区别1、组成:中药多由数味中药组成,有效成分大10中药和西药的区别4、中药的特点和优势:不易产生耐药性,反复使用依然有疗效,不易产生过敏现象;缺点是,经常有异味,服用不是很方便,如大蜜丸,但往往是大蜜丸疗效较佳。5、西药的特点和优势:由于成分单一,研究透彻,故应用研究比较全面,可以很方便地做成注射剂等,使疗效较快发生,并能采用一定技术掩盖药物本身的气味,服用方便;缺点是,耐药性问题突出,经常用同一种药易产生耐药性,所以同样的疾病,往往要加大用量或使用不同种类的药品才能起效。还经常易产生过敏现象。11ppt课件中药和西药的区别4、中药的特点和优势:不易产生耐药性,反复11第二章方剂与治法方剂是中医学中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辨证立法,依法统方12ppt课件第二章方剂与治法方剂是中医学中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12就是依据中医理论进行辨证论理,凭借四诊所得资料,辨别疾病当前阶段的病因、病机、病性、病位、病情。就是依据辨证所得的综合判断,提出相应的治疗原则和具体的治疗方法。理法13ppt课件就是依据中医理论进行辨证论理,凭借四诊所得资料,辨别疾病当前13就是依据治法进行合理的恰当的组方或选方。就是选用适当的药物组合成方。方药法随证立方从法出方以药成14ppt课件就是依据治法进行合理的恰当的组方或选方。就是选用适当的药物组14

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一、治法的含义15ppt课件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15※广义治法治病方法:治疗疾病的方法与手段。治疗原则: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总结出的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总体原则。治疗大法:具有一定概括性的、针对某一类证候(病机)共性所确立的治法。※狭义治法针对具体证候(病机)所确定的治疗方案。16ppt课件※广义治法16ppt课件16※治则与治法的关系从产生来看:治则缘于中医基本理论,治法从方剂中总结出来。从哲学角度来看:二者是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的辨证关系。从治病时间来看:治则是疾病全过程的指导方针,治法是针对特定时间阶段的证(病机)的具体方法。从对象来看:治则针对的是病(人),治法针对的是证。17ppt课件※治则与治法的关系17ppt课件17治则:防治疾病的总体原则。治疗大法:针对某一类证候(病机)共性所确立的治法。具体治法:针对具体证候(病机)所确定的治法。※治法具有多层次的特点18ppt课件治则:防治疾病的总体原则。※治法具有多层次的特点18ppt18二、病机与治法的关系治法在理、法、方、药体系中的地位辨证与论治的关系辨证——目的:捕捉病机论治——目的:确定治法,遣药组方病机——是指病变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致病机理,是对四诊所获材料进行理性分析,综合病因、病位、病性、病势得出的结论。19ppt课件二、病机与治法的关系治法在理、法、方、药体系中的地位辨证与论19病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不内外因病位:表、里、脏腑、经络病性虚实:邪正斗争的力量对比寒热:阴阳盛衰的程度估汁病势:疾病的传变与转归病机四要素20ppt课件病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不内外因病机四要素20ppt课件20(一)、对应性治法针对病机(不是病名)——法随证立

二、病机与治法的关系(二)、多层次性病机的多层次特点决定了治法的多层次特点高层次——病机:邪正斗争、阴阳失调治则:祛邪扶正、协调阴阳中层次——病机:表证、热证、寒证治疗大法:汗法、清法、温法低层次——病机:风寒束表,肺气失宣治法:辛温解表,宣肺平喘病机与治法的形成有一个由高到低的过程21ppt课件(一)、对应性二、病机与治法的关系(二)、多层次性病机与治法21病机的多体系特点决定了治法的多体系特点脏腑辨证--脏腑治法体系六经辨证--六经治法体系卫气营血辨证--卫气营血治法体系气血津液辨证辨证--气血津液辨证治法体系(三)、多体系性治法概述22ppt课件病机的多体系特点决定了治法的多体系特点(三)、多体系性治法概22三、方剂与治法的关系从方剂学的形成与发展论:治法源于方剂从辨证论治看: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以法统方以法组方以法遣方以法类方以法释方23ppt课件三、方剂与治法的关系从方剂学的形成与发展论:治法源于方剂以法23

清代程钟龄将诸多治法概括“八法”。

《医学心悟•医门八法》:“论病之源,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八法的产生四、常用治法24ppt课件清代程钟龄将诸多治法概括“八法”。《医学心悟•医门24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汗温补清胃脘以上胃肠体内(气、血、津、食、虫结聚)吐下消复合病因、病证和25ppt课件阴25八法学习要求

1、定义

2、适应病证

3、常用分类

4、使用注意26ppt课件八法学习要求26ppt课件26汗法1、定义: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等作用,使在表之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类治法。2、适应病证:

表证风湿痹证麻疹初起,疹发不畅水肿初起,腰以上肿甚疮疡初起而有寒热表证27ppt课件汗法1、定义: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等作用27注意:所谓“汗法”不应单纯地理解为发汗的方法,因为本疗法除可治疗外感初起邪气在表之外还可治疗:

麻疹初起----透疹温病初起----透毒疮疡初起----透邪疟疾初起----透邪泄泻初起----透邪咳嗽初起----宣肺止咳水肿初起----宣肺利水凡轻清宣透,可解除在表六淫之邪的方法都应叫“汗法”,确切地应叫“解表法”28ppt课件注意:所谓“汗法”不应单纯地理解为发汗的方法,因为本疗法除可283、常用分类:

病邪之性质:辛温解表、辛凉解表体质有强弱:扶正解表汗法4、使用注意分清病性,恰当用药。用药辛散,不宜久煎。温服啜粥,以助出汗。取汗标准,遍身微汗。中病即止,不必尽剂。29ppt课件3、常用分类:病邪之性29吐法1、定义:

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类治法。2、使用条件:

病位居上内蓄实邪病势急暴体质壮实3、使用手段:适用于中风痰壅、宿食壅阻胃脘、毒物尚在胃中、痰涎壅盛的癫狂、喉痹,以及干霍乱吐泻不得等,属于病情急迫而又急需吐出之证。30ppt课件吐法1、定义: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30下法1、定义:是通过荡涤肠胃、排出粪便、攻逐水饮等的作用,使停留在肠胃的有形积滞,以及留滞体内的水饮邪气从下而去的一种治法。适用于燥屎内结、冷积不化、瘀血内停、宿食不消、结痰停饮以及虫积等。31ppt课件下法1、定义:是通过荡涤肠胃、排出粪便、攻逐水饮等的作用,312、适应病证

下法古代有形积滞无形热邪肠痈现代各种中毒症腹部术后釜底抽薪

32ppt课件2、适应病证下法古代有形积滞现代各种中毒症釜底抽薪32323、使用注意辨明病性,区别缓急分清表里,先表后里或表里同治作用峻猛,用宜谨慎得效即止,糜粥养胃

下法33ppt课件3、使用注意下法33ppt课件33和法1、含义:是通过和解与调和的作用,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种方治法。适用于邪犯少阳、肝脾不和、寒热错杂、表里同病等。

狭义:和解----和解少阳,用以治疗少阳病的方法--小柴胡汤广义:调和----表里、营卫、阴阳、脏脏间的失调不和

和解表里——柴桂汤 调和寒热——半夏泻心汤 调和肝脾——逍遥散、痛泄药方 和解少阳——少阳证、小柴胡汤脏腑失和:肝脾不和,肠胃寒热错杂表里同病:太少两感——柴桂证34ppt课件和法1、含义:是通过和解与调和的作用,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34和法和解调和是专治邪在半表半里的一种治法即《伤寒论》之“和解少阳”之治法“寒热并用之谓和,补泻和剂之谓和,表里双解之谓和,平其亢厉之谓和”“凡阴阳之要,阳秘乃固。两者不和……因而和之,是谓圣度”(《素问·生气通天论》)35ppt课件是专治邪在半表半里的一种治法“寒热并用之谓和,补泻和剂之谓和352、适应病证与分类邪犯少阳肝脾不和肠寒胃热和法和解少阳

调和肝脾

调和肠胃3、使用注意——

“和而勿泛”、“活而勿滥”邪不在半表半里不和脏腑气血虚弱者不和实邪致痞满呕遥逆者不和36ppt课件2、适应病证与分类邪犯少阳和法和解少阳3、使用注意——36温法1、定义:通过温里祛寒的方法,使在里之寒邪得以消散的一种方法。适用于脏腑的陈寒痼冷,寒饮内停,寒湿不化,以及阳气衰微之。37ppt课件温法1、定义:通过温里祛寒的方法,使在里之寒邪得以消散的373、分类:

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寒从中生外寒直中寒邪之来源及治法:

外来之寒,温必兼散;内生之寒,温必兼补。2、适应病症:里寒证38ppt课件3、分类:温中祛寒寒从中生寒邪之来源及治法:38清法1、定义:是通过清热、泻火、凉血等作用,使在里之热邪得以解除的一种治法。适应于热证、火证、热盛成毒以及虚热等证。2、适应病证:里热证39ppt课件清法1、定义:是通过清热、泻火、凉血等作用,使在里之热邪得393、常用分类

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清虚热40ppt课件3、常用分类清气分热40ppt课件401、定义: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渐积形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类治法。狭义:单指消食化积,治疗饮食内停,食积不化的治法,如消导剂。广义:指理气法,理血、祛寒、祛湿、祛虫、消食、化痰、利水等等能使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治法。消法41ppt课件1、定义: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驱虫等方法,使412、适应病证:饮食停滞、气滞血瘀、癥瘕积聚、水湿内停、痰饮不化、疳积虫积、疮疡痈肿。3、常用分类:(1)治宜缓图,难以速效。

(2)常与补法等结合运用。42ppt课件2、适应病证:饮食停滞、气滞血瘀、癥瘕积聚、水湿内停、痰饮不421、定义:是通过滋补温养以恢复人体正气,治疗虚证的一种方法。虚证有气、血、阴、阳之分,所以补法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以及气血双补、阴阳双补、补心、补肝、补肺、脾、补肾、滋补肝肾、补脾养心等。补法43ppt课件1、定义:是通过滋补温养以恢复人体正气,治疗虚证的一种方法。432、适应病证:

(1)虚证。

(2)正虚感邪。3、分类:

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双补。44ppt课件2、适应病证:(1)虚证。3、分类:44ppt课件44八法运用要求

“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

(《医学心悟•医门八法》)45ppt课件八法运用要求45ppt课件45复习方剂与中成药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中药、方剂、中成药的关系?中成药与西药的相似点与区别有哪些?历史上的著名方书:46ppt课件复习方剂与中成药的相似点和不同点?1ppt课件46*方剂是中医根据临床病证的特点,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选择具有特定疗效的药物加以组合,并酌定剂量、剂型及用法而成。*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将中药材按照规定处方和标准制成随时可以取用,具有一定剂型的成品药。47ppt课件*方剂是中医根据临床病证的特点,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的基础47精品资料精品资料48你怎么称呼老师?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教师的教鞭“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方剂与治法课件49精品资料精品资料50你怎么称呼老师?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教师的教鞭“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方剂与治法课件51方剂与中成药均是中医运用中药防治疾病的主要形式,但二者是有区别的。52ppt课件方剂与中成药均是中医运用中药防治疾病的主要形式,但二者是有区52方剂、中成药、中药的关系集其所长,避其所短,减毒增效并存互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中医理论和中药理论的高度统一中药方剂中成药临床方以药成方之既成,能使药各全其性,亦能使药各失其性。53ppt课件方剂、中成药、中药的关系集其所长,避其所短,减毒增效中药方剂53中成药、西药的关系*西药是在西医药理论指导下生产的药品,多为有机化学药品、无机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针对“病”进行“对抗”治疗,以消灭“病灶”为目的。*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生产的药品,多以天然植物、动物、矿物为原料,按照组方原则,经炮制、制剂加工而成的中药制品。将中药材按照规定处方和标准制成随时可以取用,具有一定剂型的成品药。针对“证”进行调整,即以药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达到“阴平阳秘”的目的。均属成品制剂54ppt课件中成药、西药的关系*西药是在西医药理论指导下生产的药品,多54中药和西药的区别1、组成:中药多由数味中药组成,有效成分大部分不清晰;西药一般是单一成分或是几种明确的组方化学成分;2、副作用:中药取自天然,副作用相对较小,但是由于成分复杂,有很多是至今不明的;而西药由于成分单一,相对容易研究,所以副作用的标示较明显;3、疗效:至于疗效快慢与好坏,完全在于用药的合理性与不同疾病的用药选择;用得好,感冒用中药治疗,疗效一样快,也一样能快速治标和治本(标本兼治);55ppt课件中药和西药的区别1、组成:中药多由数味中药组成,有效成分大55中药和西药的区别4、中药的特点和优势:不易产生耐药性,反复使用依然有疗效,不易产生过敏现象;缺点是,经常有异味,服用不是很方便,如大蜜丸,但往往是大蜜丸疗效较佳。5、西药的特点和优势:由于成分单一,研究透彻,故应用研究比较全面,可以很方便地做成注射剂等,使疗效较快发生,并能采用一定技术掩盖药物本身的气味,服用方便;缺点是,耐药性问题突出,经常用同一种药易产生耐药性,所以同样的疾病,往往要加大用量或使用不同种类的药品才能起效。还经常易产生过敏现象。56ppt课件中药和西药的区别4、中药的特点和优势:不易产生耐药性,反复56第二章方剂与治法方剂是中医学中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辨证立法,依法统方57ppt课件第二章方剂与治法方剂是中医学中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57就是依据中医理论进行辨证论理,凭借四诊所得资料,辨别疾病当前阶段的病因、病机、病性、病位、病情。就是依据辨证所得的综合判断,提出相应的治疗原则和具体的治疗方法。理法58ppt课件就是依据中医理论进行辨证论理,凭借四诊所得资料,辨别疾病当前58就是依据治法进行合理的恰当的组方或选方。就是选用适当的药物组合成方。方药法随证立方从法出方以药成59ppt课件就是依据治法进行合理的恰当的组方或选方。就是选用适当的药物组59

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一、治法的含义60ppt课件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60※广义治法治病方法:治疗疾病的方法与手段。治疗原则: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总结出的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总体原则。治疗大法:具有一定概括性的、针对某一类证候(病机)共性所确立的治法。※狭义治法针对具体证候(病机)所确定的治疗方案。61ppt课件※广义治法16ppt课件61※治则与治法的关系从产生来看:治则缘于中医基本理论,治法从方剂中总结出来。从哲学角度来看:二者是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的辨证关系。从治病时间来看:治则是疾病全过程的指导方针,治法是针对特定时间阶段的证(病机)的具体方法。从对象来看:治则针对的是病(人),治法针对的是证。62ppt课件※治则与治法的关系17ppt课件62治则:防治疾病的总体原则。治疗大法:针对某一类证候(病机)共性所确立的治法。具体治法:针对具体证候(病机)所确定的治法。※治法具有多层次的特点63ppt课件治则:防治疾病的总体原则。※治法具有多层次的特点18ppt63二、病机与治法的关系治法在理、法、方、药体系中的地位辨证与论治的关系辨证——目的:捕捉病机论治——目的:确定治法,遣药组方病机——是指病变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致病机理,是对四诊所获材料进行理性分析,综合病因、病位、病性、病势得出的结论。64ppt课件二、病机与治法的关系治法在理、法、方、药体系中的地位辨证与论64病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不内外因病位:表、里、脏腑、经络病性虚实:邪正斗争的力量对比寒热:阴阳盛衰的程度估汁病势:疾病的传变与转归病机四要素65ppt课件病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不内外因病机四要素20ppt课件65(一)、对应性治法针对病机(不是病名)——法随证立

二、病机与治法的关系(二)、多层次性病机的多层次特点决定了治法的多层次特点高层次——病机:邪正斗争、阴阳失调治则:祛邪扶正、协调阴阳中层次——病机:表证、热证、寒证治疗大法:汗法、清法、温法低层次——病机:风寒束表,肺气失宣治法:辛温解表,宣肺平喘病机与治法的形成有一个由高到低的过程66ppt课件(一)、对应性二、病机与治法的关系(二)、多层次性病机与治法66病机的多体系特点决定了治法的多体系特点脏腑辨证--脏腑治法体系六经辨证--六经治法体系卫气营血辨证--卫气营血治法体系气血津液辨证辨证--气血津液辨证治法体系(三)、多体系性治法概述67ppt课件病机的多体系特点决定了治法的多体系特点(三)、多体系性治法概67三、方剂与治法的关系从方剂学的形成与发展论:治法源于方剂从辨证论治看: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以法统方以法组方以法遣方以法类方以法释方68ppt课件三、方剂与治法的关系从方剂学的形成与发展论:治法源于方剂以法68

清代程钟龄将诸多治法概括“八法”。

《医学心悟•医门八法》:“论病之源,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八法的产生四、常用治法69ppt课件清代程钟龄将诸多治法概括“八法”。《医学心悟•医门69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汗温补清胃脘以上胃肠体内(气、血、津、食、虫结聚)吐下消复合病因、病证和70ppt课件阴70八法学习要求

1、定义

2、适应病证

3、常用分类

4、使用注意71ppt课件八法学习要求26ppt课件71汗法1、定义: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等作用,使在表之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类治法。2、适应病证:

表证风湿痹证麻疹初起,疹发不畅水肿初起,腰以上肿甚疮疡初起而有寒热表证72ppt课件汗法1、定义: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等作用72注意:所谓“汗法”不应单纯地理解为发汗的方法,因为本疗法除可治疗外感初起邪气在表之外还可治疗:

麻疹初起----透疹温病初起----透毒疮疡初起----透邪疟疾初起----透邪泄泻初起----透邪咳嗽初起----宣肺止咳水肿初起----宣肺利水凡轻清宣透,可解除在表六淫之邪的方法都应叫“汗法”,确切地应叫“解表法”73ppt课件注意:所谓“汗法”不应单纯地理解为发汗的方法,因为本疗法除可733、常用分类:

病邪之性质:辛温解表、辛凉解表体质有强弱:扶正解表汗法4、使用注意分清病性,恰当用药。用药辛散,不宜久煎。温服啜粥,以助出汗。取汗标准,遍身微汗。中病即止,不必尽剂。74ppt课件3、常用分类:病邪之性74吐法1、定义:

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类治法。2、使用条件:

病位居上内蓄实邪病势急暴体质壮实3、使用手段:适用于中风痰壅、宿食壅阻胃脘、毒物尚在胃中、痰涎壅盛的癫狂、喉痹,以及干霍乱吐泻不得等,属于病情急迫而又急需吐出之证。75ppt课件吐法1、定义: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75下法1、定义:是通过荡涤肠胃、排出粪便、攻逐水饮等的作用,使停留在肠胃的有形积滞,以及留滞体内的水饮邪气从下而去的一种治法。适用于燥屎内结、冷积不化、瘀血内停、宿食不消、结痰停饮以及虫积等。76ppt课件下法1、定义:是通过荡涤肠胃、排出粪便、攻逐水饮等的作用,762、适应病证

下法古代有形积滞无形热邪肠痈现代各种中毒症腹部术后釜底抽薪

77ppt课件2、适应病证下法古代有形积滞现代各种中毒症釜底抽薪32773、使用注意辨明病性,区别缓急分清表里,先表后里或表里同治作用峻猛,用宜谨慎得效即止,糜粥养胃

下法78ppt课件3、使用注意下法33ppt课件78和法1、含义:是通过和解与调和的作用,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种方治法。适用于邪犯少阳、肝脾不和、寒热错杂、表里同病等。

狭义:和解----和解少阳,用以治疗少阳病的方法--小柴胡汤广义:调和----表里、营卫、阴阳、脏脏间的失调不和

和解表里——柴桂汤 调和寒热——半夏泻心汤 调和肝脾——逍遥散、痛泄药方 和解少阳——少阳证、小柴胡汤脏腑失和:肝脾不和,肠胃寒热错杂表里同病:太少两感——柴桂证79ppt课件和法1、含义:是通过和解与调和的作用,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79和法和解调和是专治邪在半表半里的一种治法即《伤寒论》之“和解少阳”之治法“寒热并用之谓和,补泻和剂之谓和,表里双解之谓和,平其亢厉之谓和”“凡阴阳之要,阳秘乃固。两者不和……因而和之,是谓圣度”(《素问·生气通天论》)80ppt课件是专治邪在半表半里的一种治法“寒热并用之谓和,补泻和剂之谓和802、适应病证与分类邪犯少阳肝脾不和肠寒胃热和法和解少阳

调和肝脾

调和肠胃3、使用注意——

“和而勿泛”、“活而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