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修辞学复习重点_第1页
汉语修辞学复习重点_第2页
汉语修辞学复习重点_第3页
汉语修辞学复习重点_第4页
汉语修辞学复习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修辞学概说修辞研究的范闱,积极修辞与消极修辞,书面语修辞与II语修辞,表达方式与建构方式,枳极修辞:刻意使用特殊的方法或形式(如修辞格),生动地表现个人的巧妙文思。消极修辞:通过调整语音、字词、句式,以及表达的方式,从而使语言达到准确、简明、连贯、得体的效果。表达方式和建构方式修辞作为表达方式一一为了增强表达效果,更好地描绘事物,更好地表达感情的语言方式。修辞作为建构方式是指一一修辞作为言语行为,通过语言表达某种情绪、思想,进而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行动。修辞是这两个方面的统一体。修辞作为建构方式语言建构的世界与客观世界本身是有偏差的,或者只是强调了事物本来的一个方面。语言是一种行为,一方面为了表达,另一方面为了影响、引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如何引导就是修辞策略的问题。修辞一一人们依据具体的言语环境,运用各种表现手段、方法,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建构话语和理解话语,以取得理想的交际效果的一种言语交际行为。修辞的原则:得体性是修辞的根本原则;美辞性是修辞的重要原则第二章语音修辞汉语语音的特点1、 元音占优势,乐音多,响亮悦耳。(元音响亮、可以构成押韵。)2、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四声分明。(使语音抑扬有致,平仄相配。)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3、 汉语以单音节语素为主,一个字就是一个音节。(汉语组合灵活,易于调配节奏。)是惯用语、谚语等熟语。第二节 押韵和谐什么是押韵?一一韵脚的韵腹、韵尾相同,贯II:整齐押韵、快速流畅的II语段子。第三节双声叠韵和叠音一、双声叠韵 二、叠音(叠字)叠音美在哪里?使表达更加形象生动使语音更加和谐流畅第四节讲究平仄平声长而扬,仄声短而抑,交错使用,声调错落有致,就会有抑扬顿挫的美感。有时为了平仄和谐,可以适当改变词语的结构。谐音就是对同音现彖的利用。利用同音词、近音词可达到巧妙的修辞效果三、 近义词语的配合1、 加强表意,同时起到音节匀整平稳的作用。2、 避免行文的单调重复,使之有变化性。3、 表意更加贴切细腻四、 反义词语的配合1、 通过对比,黑白更加分明2、 更好地揭示对立概念之间的关系第三节词语的活用一、 词语的移用(易域)1、 感情色彩变异2、 时代色彩变异3、 专业色彩变异4、 大小互易总之,移用就是本来在此处出现的词句,拿到远离其惯常用法的语境中,产生用法的偏离二、 抽换语素(仿词)1、 换字2、 谐音三、 拆词四、 易序五、 词性活用六、 别解词义第四章 句子修辞第一节句式的选择一、 整句与散句1、 整句包括哪些?叠用句与排比有什么区别?自造两个叠用句。2、 整句和散句有怎样不同的表达效果?各自适用什么文体?二、 长句与短句1、 什么是长句,什么是短句?二者的区别?2、 长句与短句的适用情况有什么不同?3、 长句如何化为短句?完成第124页第六题。三、 肯定句与否定句肯定句和否定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四、 设问句与反问句1、 设问句的作用有哪些?设问句运用的方式有哪些?2、 反问句的修辞作用有哪些?五、 丨1语句和书面语句1、 口语句有什么特点?2、 书面语句有什么特点?长句化短句方法:教材第125页参考:1、找主干2、把修饰成分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组合第二节语序的调整一、 强调1、 谓语一一主语:强调谓语2、 中心语一一定语/中心语一一状语3、 复句中的倒装二、 通顺通顺的要求:1、主语一致:2、结构一致。(一)利用字体形状的变化一一变形1、字形变异倒字、反字也是字形变异的方式2、增减笔画神智体:是一种近乎谜语的诗体,传为苏东坡首作,亦称“形意诗”、“谜象诗”,此体以意写图,使人自悟,因其设想新奇,能启人神智,故称神智体。它的主要特征是字形的变化。从字形修辞上来说,神智体就是充分利用了改换字体,颠倒字形,增损笔画以及排列疏密,改变颜色等修辞手段来显示诗的奇巧设计。四)利用部件分离组装1、 拆字汉字是表意文字,字的形体本身往往可以拆解为各种“部件”,这些作为部件的偏旁又多为独体字或独体字的变体,本身都蕴含着一定的意义,因此通过对汉字形体的离合,可以说理、隐事、抒志、增趣,收到幽默风趣、讽刺戏谑等多种修辞效呆。拆字往往具有含蓄、委婉、幽默、风趣的效果2、 合字、并字为了增强文字的表意功能和视觉效果,有意将文字的笔画、偏旁或构字部件重新组合。3、 联边人们在使用文字时,有意识地将偏旁相同(俗称“同文”)的字联级成语句,就叫“半字同文”,简称“联边”,也叫“联旁”。运用这种修辞方式能够收到构思精妙,形美悦目的表达效果。联边常用于对联第七章修辞格修辞格第一节什么是修辞格? 具有特定的构成方式和相应的表达效呆的言语格式,是具有生动性和高度形式化的积极修辞方式。生动传神的修辞格(比喻、比拟、借代、拈连、移就、列锦)追求视听美感的修辞格(对偶、排比、层递、回环、顶真、错综)婉约蕴藉的修辞格(双关、折绕、讳饰、用典、讽喻、倒反、留白)强化语意印彖的修辞格(夸张、对比、映衬、反复、设问、反问)幽默诙谐的修辞格(仿拟、别解、衬跌、顿跌、飞白、移时)第一节生动传神的修辞格比喻、比拟、借代、拈连、移就、列锦一、比喻定义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也叫“譬喻”。比喻的要素:他的自尊心跟弹簧一样,谁碰一下,就蹦得老高。本体 喻词 喻体 相似点本体与喻体必须本质不同(二)比喻的类型明喻、暗喻、借喻的区别?成分类型形式本体(甲)喻词喻体(乙)明喻甲像乙出现像、好像、似、仿佛、像……一样出现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r变为出现借喻乙代甲不出现无岀现变式比喻(1)强喻(2)反喻(3)博喻(莎士比亚式比喻)(4)类喻(三)比喻的作用1、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 2、化深奥为浅显。 3、化平淡为新颖、生动、有趣。四)使用比喻应注意1、贴切2、新颖、巧妙《围城》比喻欣赏想象丰富,鲜活生动本体与喻体富有张力,追求“神似”以虚喻实新颖奇特适合语境讽刺幽默辛辣深刻富有哲理 耐人寻味二、 比拟一)定义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类型1、 拟人(物——人)2、 拟物(人——物;甲物——乙物)(三)作用风趣幽默感情鲜明具体生动三、 移就一一移花接木(一)定义:把属于描摹甲事物性状的词语用来修饰、描写乙事物的方法。(A甲)(A乙)(-)类型1、移情:把属于人的感受或情感移用于物。 2、移性:把属于甲事物的性状移于乙事物。四、 拈连一一顺水推舟一)定义:两个事物连着说时,把适用于前一爭物的词语顺势拈过来,连用于本来不适用于该词的后一爭物。A甲,A乙甲:本体 乙:拈体 A:拈词(二)类型1、全式拈连:拈词、本体、拈体全都出现 2、略式拈连:一处拈词或本体省略,拈体必须出现(根据上下文,省略的内容可以补出来)比喻与比拟的区别1、比喻重在“喻”,以乙事物“喻”甲事物。比拟重在“拟”,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2、比喻中的喻体一定出现,比拟中的拟体不出现。移就(移情)与比拟的区别1、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侧重点在写物,把物人格化;移就:重点不在写物,不在把物人格化,而是借物表达人的感情。2、拟人:在结构上主要谓语是比拟词;移就:在结构上主要是定中式比拟、移就、拈连的区别:拈连受上下文限制,能找出本体、拈词和拈体,本体就算不出现,也隐藏在上下文中,拈体一定出现。比拟中的拟体不出现,它为突出本体而被说写者利用。五、 借代一一称此言彼(一) 定义:不用事物本来的名称,而用和它有密切关系的其他事物的名称来代替。也叫“换名”。(本体、借体。)(二) 类型1、用事物的某些特征代替事物本体2、用专称代替泛称3、用具体代抽象,用部分代整体4、用产地、品牌代品名、具体商品或相关人员,用作者代其作品。5、用结果代原因(三) 借代的作用1、 突出事物的特征、属性,使人获得鲜明、深切的感受。2、 使语言具体、生动、形彖3、 可体现修辞者的情感、态度,使话语委婉、风趣。六、 列锦列锦:就是不用谓语成分,将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句子,经过选择组合,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第二节追求视听美感的修辞格对偶、排比、层递、回环、顶真、错综一、 对偶(一)定义: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这种辞格叫对偶。(-)类型根据形式分为严对和宽对。1、 严对: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2、 宽对山色越来越朗润,夏色越来越绚烂。根据内容分为正对、反对、串对1、正对:上下联各从一个方面说明同一事物或事理,两者相互补充。2、 反对:上下联从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描写事物或揭示事理,正反对照。3、 串对:也叫流水对。上下联之间具有因果、条件、目的等关系。对偶一般是两句话对偶,也有句子成分对偶的(三)作用1、具有听觉和视觉上的整齐美,和谐对称美。节奏鲜明,悦耳动听。2、 对偶言简意赅,容易记忆,易于传播。要讲对称,最好单音节。简洁。思考:为什么西方语言的对偶现象没有汉语多?1、 汉语单音节语素为主,组合灵活。2、 汉语语法灵活,结构可自由伸缩颠倒。二、 排比一一大江东去,浩浩荡荡(一)定义:把三项或三项以上内容密切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接连说出。(-)类型1、句子排比2、短语排比3、 段落排比排步定义:排步是建立在汉语自然音步基础上的一种修辞格,在一句话的每一个节律上(通常在2+2+3组合中)有连续重复出现的词语,使语句在表达上节节推进,铿锵有力,富有韵味,又语势贯通,吟诵上口。作用:节奏感强,朗朗上II,易于识记,增强语势,使语句内容得到加强和凸显。三、 层递一一后来居上(一)定义: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连用结构相似、内容递升或递降的语句,表达层层递进的事理。(-)类型1、 递升:2、 递降层递与排比的区别1、排比叙述的是一个问题的几个方面,或几个问题,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重在排。层递在多项事物之间的关系上有等级差别,重在递。2、排比的各项是短语或句子,层递的各项除了短语或句子外,还可以是词。四、 回坏一一首尾衔接,往复成章(一)定义:又称回文。利用词语相同或基本相同而顺序不同的语句,来表现两种爭物之间的关系。回环两个条件:一是颠倒语序,二是颠倒语序后的话语依然可以理解,并且与原文一起构成连贯的话语。~)类型1、 严式回文和宽式回文(1) 严式回文:(2) 宽式回文2、 句内回环和句间回坏(1) 句内回环:(2) 句间回环五、 顶真一一上下递接,前后蝉联(一)定义:又称顶针、蝉联、联珠、联语。用前一句的结尾来做后一句的起头,使邻近的句子头尾蝉联。(-)类型直接顶针和间接顶真词、词组、句子顶真六、 错综一一参差其辞,和谐灵动(一)定义:(避复)所谓“错综”,是指为了避免语句的重复单调、呆板无味,有意变换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故意使用参差交错的句型,使词语富于变化,使句型整散相间,以达到较好的表达效果。(-)类型1、 词语的错综2、 句型的错综第三节婉约蕴藉的修辞格双关、折绕、讳饰、用典、讽喻、倒反、留白一、双关虽云亳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一)定义:借助于语境的特定条件,故意让语句表面上说的是一个意思,实际上说的是另外一个意思,即所谓言在此而意在彼。(-)类型1、谐音双关:利用语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来构成的双关。2、语义双关:利用词语或句子的多义性构成的双关。(1) 利用词语的多义性(2) 利用语境产生临时多义二、 讳饰(一)定义:在表达犯忌触讳的事物,不宜直说该事物,用别的话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1、 讳凶:人们认为能给自己带来凶祸的,不管是人、是物、还是某种现象,都要进行避讳。2、 讳尊:对所尊敬的人的名字进行避讳3、 讳俗:为了追求语言生活的高雅,往往对一些粗俗不雅的词语进行避讳。三、 用典(一) 定义:运用占代历史故事或有出处的词语来说写的修辞文本模式。(二) 作用显得典雅,含蓄婉转,令人回味。四、 反语定义: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也叫倒反、反话。(一) 以正当反:(二) 以反当正:反语的作用:1、 讽刺。表达委婉,实则加大批评的力度。2、 幽默诙谐,生动活泼。五、 讽喻(一)定义:在特定语境中通过临时编造一个故事来寄托其讽刺或教导意向的修辞文本模式。也是一种文学创作方法,例如讽喻诗。(-)分类:叙而不议和叙而后议讽喻与比喻的区别比喻是在一句话中以与本体类似的事物为喻体同本体相比照,喻体不能单独成篇。讽喻是以一个完整的故爭作为喻体,说明道理,且作为喻体的故事可以独立成篇。第四节 强化语意印彖的修辞格夸张、对比、映衬、反复、设问、反问一、 夸张(一)定义:出于表情达意的需要,对描述的客观事物故意“言过其实”,加以夸大或缩小。(-)类型1、夸大2、缩小夸张修辞格经常与其他辞格套用、兼用:(三) 作用1、 突岀事物的主要特征,给人留卞深刻的印象。2、 表达深切的感受和强烈的感情。3、 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引人入胜。二、 对比(一)定义: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类型1、两体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描述。2、一体两面对比:把同一爭物的两个对立的方面放在一起描述,使事理阐述更透彻、全面。三)作用白的更白,黑的更黑,黑白更分明。 一娘养八子,八子不杨娘工程师三代破屋两间副局长一家新房四套对比与对偶的关系?三、映衬(一) 定义: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相似、相关或者相反的事物做背景,从旁陪衬、烘托,这种修辞方式叫映衬,又叫衬托。(二) 类型1、正衬:采用和本体相同或相近的事物来正面衬托本体事物。2、反衬:采用和本体相反或相对的事物,从反面衬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