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静催眠药物在临床的应用论文(共2篇)_第1页
镇静催眠药物在临床的应用论文(共2篇)_第2页
镇静催眠药物在临床的应用论文(共2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镇静催眠药物在临床的应用论文〔共2篇〕第1篇:镇静催眠药物在临床的使用讨论镇静催眠药〔sedativesandhypnotics)是一类使大脑皮质细胞从兴奋转入抑制,因此呈现镇静对中枢神经系统〔CNS)有广泛抑制造用的药物,催眠作用。可分为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BZDs)、能阻断脑干网状构造上行激活系统的传导功能,非BZDs和其他类。BZDs还是当前临床上最常用的镇静催眠药物,因其对失眠治疗效果比非处方药明显,安全性比巴比妥类药物高,与抗抑郁药相比更为有效。但长期使用可产生耐受性和依靠性,药物滥用的问题越来越遭到普遍关注。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镇静催眠药物在临床的使用非常广泛。对我院门诊镇静催眠药使用情况进行回首性调查分析,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1资料和方法1.1资料来源我院2011年6-12月门诊处方共4752张,其中使用镇静催眠药的处方1632张。1.2方法1.2.1分析性别、年龄、诊断、联合用药等资料的临床分布特点对镇静催眠药处方和每日镇静催眠药品处方登记册按性别、年龄、药品名称、剂量、诊断、能否产生药物依靠等用MicrosoftExcel进行分类统计。1.2.2药物依靠的诊断标准采取国际疾病分类(ICD)-10药物依靠的诊断标准:如在过去1年中体验过或表现出以下3种或以上的症状,则应诊断为依靠:①使用该物质的强烈渴望或激动感;②对该物质使用行为的开始、结束及剂量难以控制;③对该物质的使用被减少或终止时出现生理戒断状况,其根据为以下任何一种:该物质特征性的戒断综合征,或为减轻或避免出现戒断症状而使用一样或非常近似的物质;④耐受的证据,如为获得最初使用较低剂量精神活性物质时出现的效应,需要增长该物质的用量;⑤因使用精神活性物质而逐步忽视其他的快乐和兴趣,在获取、使用该物质或从其效应中恢复所花费的时间逐步增长;⑥执拗地使用该物质而掉臂所引起的明显的危害性后果〔躯体或精神的〕。1.2.3计算使用频率、用药频度〔DDDs)和药物利用指数〔DUI)分析用药合理性采取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限制日剂量〔DDD)值〞分析法,各药的DDD值参照〔新编药物学〕〔第16版〕和药品说明书确定。药物使用频率=该药处方数/总处方数x100%。DDDs=该药用药总量/该药DDD值;DUI=DDDs/该药用药总天数。评价用药合理性,DUI1.0说明该药处方剂量大于DDD,表示清楚用药不合理;DUI砭1.0则说明该药处方剂量小于等于DDD,表示清楚用药合理。2结果2.1处方基本情况本次调查门诊镇静催眠药品处方1632张,占门诊处方4752张的34.34%。男性749人,占45.89%,女性883人,占54.11%。女性略高于男性,差别无显着性〔P0.05)。2.2门诊镇静催眠药患者年龄和药物依靠分布年龄最小8岁,最大87岁,平均〔34±25.7)岁。其中以40?79岁中老年患者最多〔63.60%)。药物依靠者223例〔13.66%),以60岁以上老年患者最多,其中80岁以上年龄段药物依靠例数占该年龄段54.19%。2.3门诊镇静催眠药处方的诊断构成依次是失眠症、精神分裂症、焦虑症、情感障碍、癫痫及其他。2.4联合用药处方情况调查的镇静催眠药处方中有113张联合用药处方〔6.92%)。其中氯硝西泮联合阿普唑仑处方54张,其余59张均为氯硝西泮联合苯巴比妥治疗癫痫的处方。2.5门诊镇静催眠药物使用频率、DDDs和DUI本调查中镇静催眠药品使用频率排序依次是阿普唑仑、氯硝西泮、艾司唑仑、佐匹克隆、苯巴比妥。DDDs排序依次是阿普唑仑、氯硝西泮、佐匹克隆、艾司唑仑、苯巴比妥,其中阿普唑仑的DUI1.0。3分析与讨论3.1基本情况本次调查显示,我院2011年6-12月门诊镇静催眠药品处方共1632张,占门诊处方4752张的34.34%,与国内医院的文献报告基本一样[3-5];提示女性多于男性,老年人多于年轻人,与国内外研究资料一致。中老年患者是镇静催眠药品的重要使用人群,更容易产生药物依靠。国外相关研究显示老年人群对安息药的消耗量是一般人的2?3倍,9%的老年男性和12%老年女性使用安息药[6]。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群由于丧偶、退休、社会活动能力下降、经济窘境等问题带来的抑郁焦虑情绪和长期慢性疾病〔关节病、心脑血管病、前列腺病等〕,缺乏对有关健康知识的了解和镇静药的使用,更容易发生药物滥用,上述所有这些因素都与老年人发生睡眠障碍有关[7]。对于老年患者的药物治疗是比较复杂和困难的,必需考虑到年龄对于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影响,应以不良反应小、安全为首要原则,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小,对呼吸抑制造用小的药物,遵照小剂量、短效、间断交替用药和避免日间不良反应的原则。3.2诊断排序本次调查的门诊镇静催眠药品处方诊断排序依次是失眠、精神分裂症、焦虑症、情感障碍、癫痫及其他。提示精神专科医院镇静催眠药品的使用非常广泛,失眠、焦虑、抑郁、惊厥、癫痫等急、慢性精神病等多个方面都有使用。精神专科医生更应严格把握镇静催眠药品的适应证、临床疗效、剂量、不良反应等因素,合理规范、安全有效的选择用药,避免医源性药物依靠和滥用的发生。3.3联合用药本次调查的联合用药处方113张,占总处方的6.92%。其中氯硝西泮联合阿普唑仑处方54张,其余59张均为氯硝西泮联合苯巴比妥诊断为癫痫的联合用药处方。54张氯硝西泮联合阿普唑仑处方不合理,有研究报告这种联合使用更容易引起耐药性、依靠性和戒断症状,存在导致出现致命性呼吸抑制的危险,要引起看重。3.4药物使用频率、DDDs和DUI本次调查的门诊镇静催眠药品使用频率排序依次是阿普唑仑、氯硝西泮、艾司唑仑、佐匹克隆、苯巴比妥。这与我院医生的用药习惯有关,我院当前还是以治疗重性精神疾病为主,曰常工作生接触的病人多是急性发病期的患者,表现的症状通常都比较重,初期治疗抗精神病药物单独使用不能到达治疗剂量,病情得不到控制,往往需要联合镇静催眠药物,构成了联合镇静催眠药的用药习惯。阿普唑仑使用频率〔45.40%)和DDDs(6380)排名第一,分析原因是其疗效可靠,适应证广,价格低廉,具有良好的镇静、催眠和抗焦虑、抗惊厥等作用,在我院临床使用的时间长,医生对其药理特性熟悉,习惯使用。但其DUI=1.23,提示使用不合理,存在部分依靠和滥用现象,须引起警觉。分析可能是部分患者由于长期用药,交通不便等原因要求医生开出大剂量、超时限处方所致。氯硝西泮口服吸收快而完全,药物连续镇静作用时间长,具有广谱的抗癫痫以及较强的镇静、催眠、抗焦虑作用,临床使用也非常广泛,本次调查其使用频率〔24.26%)和DDDs(2764)、DUI(1.0)排在第2位。分析原因是该药的抗癫痫治疗需连续用药以及我院医生中存在习惯性使用。佐匹克隆是新型的非BZDs镇静催眠药,与BZD受体结合,具有与BZDs类似的抗焦虑、抗惊厥、肌肉松弛作用,催眠作用迅速,使睡眠时间延长,减少觉悟次数和早醒次数,改善睡眠质量。与BZDs相比起效快,作用时间短,不良作用少,对认知功能和精细运动协调性的不良影响少,次日“宿醉作用〞少,依靠性也少。本次调查佐匹克隆DDDs(2234)排在第三,说明该类药物已经得到了临床认可并广泛应用,但价格较高在一定水平上限制了其使用,这与国内其他医院的情况一样。苯巴比妥类因其药物毒性大,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容易过量服用引起昏迷、呼吸抑制、心脏停搏等致死性毒性反应,当前已基本不消于镇静催眠。本次调查的苯巴比妥处方64张诊断均为癫痫。说明我院医生对该类药物在镇静催眠安全性方面已经构成共鸣。3.5小结本次调查显示,我院门诊镇静催眠药品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不足。建议在现有的〔镇静催眠药品管理和使用规范〕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医护和药剂人员镇静催眠药品安全性和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在广阔患者和家属中开展睡眠卫生知识的健康宣教。药物治疗效果,多种作用以及患者耐受性和经济状态都是临床医生在使用镇静催眠药品前必需考虑的因素。在这里基础上要把握好如下的原则:短期单一使用,连续用药不跨越3?4周;交替用药,每种药使用不跨越2周,避免产生耐受性;间断用药,每周3~4次用药;不要忽然停药,应逐步停药;不要与其他中枢抑制药合并使用;孕妇、睡眠呼吸暂停者禁用;对老年人、肝损害者要减量使用;对重性精神疾病者治疗原发的精神疾病有助于改善睡眠,大多数的抗精神药物有镇静催眠的作用,自己就能够治疗失眠症状。有些抗抑郁药具有引起失眠的不良反应,在治疗早期能够使用镇静催眠药物改善失眠症状,但随着抑郁症状的好转失眠也会逐步改善。躁狂发作时精神充分、睡眠需求减少,早期可合并镇静催眠药物比方氯硝西泮能够作为其辅助治疗具有抗躁狂的作用。焦虑障碍患者近年来使用BZDs药物的频率明显减少,由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和p-受体拮抗剂可用于治疗焦虑障碍。但在治疗初期需要短期使用镇静催眠药改善失眠和减轻焦虑,增长患者服用SSRIs的依从性,待2周左右抗焦虑作用显效时逐步停用镇静催眠药。镇静催眠药品是临床上容易出现药物滥用的药品种类之一。长期连续使用易产生耐受性、依靠性以至药物滥用,进而危害患者健康及社会和谐。作为精神卫生工作者更有责任和义务严格加强镇静催眠药品使用管理,防止滥用误用,提升患者用药安全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真正使镇静催眠药品为患者的健康效劳。王海龙,金洪民,白明,高振萍(甘肃省白银市精神卫生中心,甘肃白银730913)第2篇:镇静催眠药的使用统计分析良好的睡眠对人体的精神、体力的恢复及生长发育有着特别主要的作用,尤其对于患病的机体来说,睡眠能帮助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加快病损的修复。躯体性疾病会严重影响正常的睡眠,而失眠又会延缓疾病的康复期,影响免疫功能,加重患者的痛苦水平,由此,陷入恶性循环。因而,为使患者拥有良好的生活品质,医生在对原发病治疗的同时,也会留意由原发病引起的失眠问题。临床上治疗失眠大多采取药物治疗,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临床上,不同药物针对不同性别、年龄、病种等因素,使用情况差异不同很大,由于使用的药物多是二类精神药品,长期使用容易出现药物依靠,现就我院近期一年镇静催眠药的使用情况做一个统计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调取2008年5月?2009年4月间门诊精神药品处方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接诊医生在精神药品处方上的记录,根据性别、年龄、病种、药物名称等项目,对1636例患者的资料分组后进行对照分析。2结果2.1药物名称,男女比例及依靠性分析使用的镇静催眠药中,以地西泮和艾司唑仑使用率为最高,分别为986例和385例,就诊患者中,女性比例多于男性,分别为860例〔52.57%)和776例〔47.43%),而且有小部分已产生不同水平依靠性,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于1969年对药物依靠性的含义作了如下描绘叙述:药物依靠性是由药物与机体互相作用造成的一种精神状况,有时也包含详细状况,表现出一种强迫性地要连续或定期用该药的行为和其他反应,目的是要感受它的精神效应,有时也是为了避免停药引起的不适,能够发生或不发生耐受。用药者能够对一种以上药物产生依靠性。总之,不是为了医疗需要,而是由本人自动连续地或周期性地使用药物,造成轻重不等的慢性或周期性的中毒状况,称为药物依靠。根据处方中患者姓名为同一人,用药的单次剂量〔每次2-4片〕和取药的频度〔处方日期平均间隔一月〕统计,已构成药物依靠者57例,占服药总数的2.97%。女性独特的生理特点,丰富、细腻、敏锐的情感体验,都是女性易出现焦虑、抑郁、兴奋等情绪不稳定的易感因素,最终导致失眠,严重伤害患者的身心健康,除了用于治疗毒品中毒所用的打针用地西泮及用于治疗癫痫所用的打针用苯巴比妥钠以外,从其他药物的使用情况看,女性患病例数均高于男性,尤其是地西泮片和艾司唑仑片的使用,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分别多14例和61例。原发性失眠多项选择用二类精神药地西泮片,艾司唑仑片及一类精神药阿普唑仑片〔比例很小〕。应用地西泮片的病例数明显多于其他药物,为986例,因其高效、安全、耐受性好,应用范围广,成瘾性和反跳较小等优点,是至今治疗失眠的一线药物,2070年代后成为全世界处方量最大的药物之一,但显效慢,抑制呼吸,白天残留作用是其不足之处。苯巴比妥重要用于癫痫症,抽搐惊厥,苯巴比妥类自1900年开始使用以来,因其不管是常用剂量长期使用,还是大剂量短期应用,都有可能产生药物依靠性,影响睡眠生理构造,故仅限用于癫痫病和麻醉诱导。氯硝西泮多用于癫痫症。2.2年龄分布特点在所有使用镇静催眠药的患者中,年龄最小的是使用苯巴比妥片治疗新生儿黄疸的28天的新生儿,而在用于治疗失眠的镇静催眠药中,年龄最小的是18岁,年龄最大的是90岁,其中以30?60岁的患者居多,共计891例,占失眠患者总数(1372例〕的64.94%,这可能与这个年龄段的生活压力较大以及身体开始出现各种不适有关。2.3病种分布情况我院是一所综合性医院,病种复杂多样,所有使用镇静催眠药患者中,以原发性失眠居多,为1081例〔66.08%),其中60岁以上的患者有418例,占38.67%,其次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所至的精神紧张、失眠,为169例〔10.33%),以及癫痫症114例〔6.97%),其他共计272例〔16.62%)。值得留意的是,近年来,毒品中毒者越来越多,来就诊的中毒者中,所使用的毒品包含摇头丸、摇头水、麻古、冰毒、king粉、瘦肉精等,年龄重要集中在女性17~36岁,男性20?40岁,男性多于女性,分别为27例〔71.05%)和11例(28.95%),其中包含一名男性戒断症状患者.所使用的镇静催眠药均为打针用地西泮。3分析与结论通过对我院门诊使用镇静催眠药的患者处方进行统计分析,镇静催眠药的使用重要集中在神经、内分泌科、急诊科、消化内科,表示清楚此类药品以惯例治疗患者使用为主,相对总的处方总数〔164529张〕,使用镇静催眠药的比例占1.16%,本文中的57例已构成药物依靠的患者中,大多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只要5例是40岁以上的中年患者,这和老年人的睡眠特点,睡眠能力减退有关,年龄越大失眠的发生率越高,且越易变为慢性。65岁老年人失眠患病率为12%?40%,女性多于男性,没有1例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用,均为单一用药,有3例患者采取两种镇静催眠药交替使用的方式,有助于延缓使用单一药物所致的依靠性,此种方法值得临床借鉴。然而,由于多数患者对药物的认识不足,不肯意经常更换药物种类,且不固定就诊医生,及没有建立相应的个人用药统计数据,导致医生在为患者开具此类药物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镇静催眠类药物依靠性在我院仍然存在上升趋势,怎样解决药物依靠性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