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怀远导学案_第1页
望月怀远导学案_第2页
望月怀远导学案_第3页
望月怀远导学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望月怀远》导学案(学生版)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的意境。?2、品味诗歌语言,掌握“炼字”题型的答题技巧。?3、关于“月”的意象。学习重难点:?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情感。?2、品味诗歌语言,掌握“炼字”题型的答题技巧。学习方法:朗诵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1、了解羁旅诗的常见特点1、 意象:驿道、征铎、马、舟、杜鹃、鸿雁、月、客、浮萍等。亲、无归2、 悄感:旅途艰辛、漂泊无依、浪迹天涯、归期遥遥、孤独彷徨、思乡思怀才不遇幽怨愤慨等。亲、无归3、 思乡缘由:战乱频繁,背井离乡,山长水阔,有家难回,久戍边关,遥期,宦游在外,身不由己。4、常用手法: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烘托渲染,还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①以乐景衬哀情②对写法(想象)。不说自己,却说别人想自己,令人倍觉 凄凉。2、 作者简介: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唐中宗景龙初 中进士,玄宗朝应“道侔伊吕科”,策试高第,位至宰相。在位直言敢谏,举贤任 能,为一代名相。曾预言安禄山狼子野心,宜早诛灭,未被采纳。他守正不阿,为 奸臣李林甫所害,被贬为荆州长史。开元末年,告假南归,卒于曲江私第,谥号文 献。他七岁能文,终以诗名。其诗由雅淡清丽,转趋朴素遒劲,运用比兴,寄托讽 谕,对初唐诗风的转变,起了推动的作用。其《感遇》十二首,抒怀感事,兴寄深婉,颇得风骚之旨,历来与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相提并论。3、 创作背景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在朝中任宰相。遭奸相李林甫诽谤排挤 后,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罢相。《望月怀远》这首诗应写于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遭贬荆州长史以后,同《感遇十二首》应该属于同一时期的作品。4、 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觉()滋()盈()(2)、结合注释,解释下列词语。遥夜:竟夕:情人:怜:滋:不堪:盈手:佳期:(3)、自学导航:1)有感惜地诵读本诗。2)在朗读中整体感知诗歌的感惜基调。3)感受诗歌的意境,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诗歌的内容。(二)、诗歌赏析1、 本诗的感悄基调是什么?2、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描绘了什么画面(境界)?这联历来称为千古佳句,说说妙处。3、 “共此时”的是谁?怎样理解?4、 思考并讨论:(小组讨论)诗人首联中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雄浑壮阔的海上明月图,那么在颔联和颈联中分别给我们展现出什么画面?你最喜欢哪一句(或哪个字)?说说你的理由。诗人望?5、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诗人面对月光产生了一种什么样的愿运用了什么手法?望?6、愿望的结果怎样?于是诗人乂有怎样的举动?表现了怎样的感悄三、 总结四、 拓展延伸拓展一:“月”是诗歌中常见的意象,除了我们今天讲的思远怀人之外, 还能够抒发那些情感呢?色两拓展二:阅读杜甫的《月夜》,与《望月怀远》对照,从思想感悄和艺术特方面比较其异同。色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