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72007年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形势调研报告Theanalysisreported–DevelopmentofTheanalysisreported–DevelopmentofCoalchemicalindustry 煤化工北京华经天众经济咨询中心 BeijingHuajingTianzhong煤化工北京华经天众经济咨询中心 BeijingHuajingTianzhongEconomicConsultationCenter2007年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形势调研报告报告撰写背景国家发改委制定了《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我国计划打造7大煤化工产业区,分别是黄河中下游、内蒙古东部、黑东、苏鲁豫皖、中原、云贵和新疆。而为了解决这些地区的煤化工产品的运输问题,规划修建4大管线,分别是蒙东至锦西、宁东至京津唐港、伊宁至独山子、多伦至北京的管线。本中心从规划征求意见稿了解到,未来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分三个阶段,下表反映了在三个阶段我国煤化工产品所要达到的规模。2010年2015年2020年煤制油规模(单位:万吨烧于汽油的二甲醚﹡(单位:万吨)50012002000煤制烯烃规模﹡(单位:万吨)140500800煤制甲醇规模(单位:万吨)160038006600数据来源:北京华经天众经济咨询中心研究部。﹡注:二甲醚和煤制烯烃由甲醇转化而来,前者转化比例为1.5∶1,后者转化比例为2.92∶1,两者合计在2010年、2015年、2020年共约用甲醇1170万吨、3300万吨和5400万吨。从《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看,今后产能放大的都是新型煤化工。新型煤化工,即煤制甲醇、煤烯烃、二甲醚和煤制油,而且要求规模化。但是,目前我国有十几家煤化工上市公司,符合这两个条件的煤化工上市公司并不多。2006年7月份,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通知规定,一般不应批准年产规模在300万吨以下的煤制油项目,100万吨以下的甲醇和二甲醚项目,60万吨以下的煤制烯烃项目。随着中国煤化工产业政策出台,后期政府可能会对拟建和在建项目进行清理与整改。观点数据说明本报告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国家统计局等权威机构提供的最新数据以及大量相关资料撰写而成。2007年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形势调研报告是本中心2006-2007年度的重要研究课题,报告对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条件和面临的发展机遇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对当前主要地区和企业的煤化工发展动态进行了比较分析,对不同煤化工产业链的发展机会和风险进行了预测和评估,在此基础上对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投资策略提出了我们的看法和建议。报告资料翔实、分析严谨,是煤炭和煤化工企业以及计划向煤化工产业投资的机构和个人准确把握产业发展趋势,正确制定企业发展和投资策略的可靠参考。报告主要观点我国煤化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化学工业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煤化工的产量占化学工业(不包括石油和石化)大约50%,合成氨、甲醇两大基础化工产品,主要以煤为原料。近年来,由于国际油价节节攀升,煤化工越来越显示出优势,因此,目前全国各地发展煤化工热情很高,尤其是在2004年7月我国投资体制改革以来,国家不再审批投资项目,全国各地拟上和新上的煤化工项目很多,项目规模大小不一,几乎是有煤的地方都要发展煤化工。煤炭焦化、煤气化——合成氨——化肥已成为我国占主要地位的煤化工业,并于近年来得到持续、快速发展;基于国内石油消费的增长和供需矛盾的突出,煤制油、甲醇制取烯烃等技术引进、开发和产业化建设加快速度,重点项目已经启动;结合当前煤化工业和未来发展新型煤基能源转化系统技术的需求,多联产系统及相关专属性技术研究己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重点。煤化工联产是指不同煤化工工艺或煤化工与其它工艺的联合生产,前者如煤焦化—煤气制甲醇,后者如煤基甲醇—燃气联合循环发电。我国煤化工业对发挥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补充国内油、气资源不足和满足对化工产品的需求,推动煤化工洁净电力联产的发展,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新型煤化工在我国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长远的发展前景。报告目录HYPERLINK第一部分煤化工产业发展形势分析(中国正大力发展新型煤化工,虽然目前新型煤化工只初具规模,但新型煤化工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中国煤化工行业将开始大规模的行业内部兼并与重组,大型煤炭企业涉足煤化工行业以成定局;下游行业的竞争能力增强、产品竞争优势日益明晰会进一步拉动新的煤化工投资项目。本部分从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出发,探究了重点省区和重点企业的发展动向。)第一章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调查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析第一节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调查…………12一、2006年中国煤化工产业整体发展形势二、煤炭焦化的问题与现状三、煤制油技术及工业发展四、煤气化生产甲醇及下游产品五、煤气化生产合成氨六、煤化工联产第二节煤化工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建议…………18一、我国煤化工产业不足与建议二、发展煤化工不能盲目上马三、多联产和洁净煤是主攻方向四、能源危机挑战煤化工技术五、中国煤化工发展方略探讨第三节煤化工产业的技术动向…………………22一、煤化工十大产业化体系技术二、三种新型煤化工技术三、煤炭气化多联产技术第四节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趋势分析…………26一、《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出台及其影响分析二、将会发展有竞争力的产品领域三、坚持走转变增长方式的道路四、对于发展煤化工的建议第二章国际煤化工行业现状调查分析第一节国际能源与煤化工………29一、世界能源消费格局分析二、能源消费与煤化工1、能源储量与煤化工2、煤炭消费结构变化与煤化工三、能源价格与煤化工1、石油价格与煤化工2、煤炭价格与煤化工第二节国际焦炭行业发展动态及趋势…………33一、国际焦炭供求分析二、国际焦炭生产与贸易第三节国际煤焦油发展的动态及趋势…………34一、国际煤焦油发展动态二、国际煤焦油深加工产品及其应用1、煤焦油产品 2、煤焦油产品深加及应用 三、国际煤焦油供需1、煤焦油供需分析2、煤焦油市场价格分析第四节国际煤气化………………36一、国际煤气化发展的动态及趋势二、国际甲醇行业分析第五节国际煤炭液化发展动态及趋势…………37一、国际煤间接液化发展动态及趋势二、国际煤直接液化发展动态及趋势第三章我国煤化工产业主要省区发展形势研究第一节山西省……………………39
一、山西省煤化工发展面临新机遇
二、山西煤化工有煤炭资源优势
三、山西近百亿元投资煤化工
四、山西煤化工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五、山西煤化工工业发展方向
六、山西省打造煤化工产品品牌战略
七、山西煤化工产业发展隐忧及对策讨论
第二节河南省……………………42
一、河南煤化工产业布局分析
二、河南省高度重视煤化工产业
三、河南发展煤化工产业的优势
四、2007年河南省开始限批煤化工项目
第三节安徽省……………………43
一、安徽打造超大型煤化工基地
二、安徽建设两淮煤化工基地
三、淮北将成为全国最大煤化工基地
四、淮南化工集团突破气化难题
五、2006年安徽省煤化工项目建设形势调查分析
第四节云、贵两省………………46
一、贵州建设煤化工示范基地
二、贵州省兴建五大煤化工生态工业基地
三、贵州六盘水新型煤化工吸引投资
四、云南省煤化工(曲靖)基地调查
五、2006年云贵煤化工项目进展形势调查
第五节内蒙、新疆两区………49
一、内蒙古重点发展煤化工项目
二、神华包头煤化工项目筹建工作顺利
三、神华集团进入新疆煤化工领域
四、山东煤企进疆伊犁投建煤化工基地五、《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引海水淡化开发草原生态产业项目可研报告》申报立项将支持煤化工产业发展第四章行业重点企业发展分析研究第一节旭阳焦化集团…………51一、集团战略管理实施研究二、企业竞争力分析三、公司发展形势分析四、战略规划研究第二节柳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54一、2006年公司发展形势分析二、公司技术及产品竞争优势分析三、未来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四、2007年公司面临的发展形势第三节新疆天富热电股份有限公司…………59一、2006年经营形势调查二、煤化工项目建设情况1、年产50万吨甲醇制丙烯(MTP)项目2、年产30万吨二甲醚(DME)项目三、企业竞争优势分析四、集团发展战略研究五、2007年公司发展形势分析第四节天脊煤化工集团………63一、“40-60”项目介绍研究二、未来发展目标分析三、市场竞争优势分析四、主要产品研发动向HYPERLINK第二部分对主要煤化工行业发展以及投资风险分析(总体而言,中国新型煤化工产业尚处于发展的初期,加上新型煤化工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涉及煤炭、化工、石油、电力等多个领域,建设投资大、技术密集,因此其发展必须走联合发展、集团化发展的道路,并需要进行大量的整体规划、技术研究、新工艺开发以及系统优化集成等配套工作。本部分研究了煤化工产业技术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指出了产业链上的机会和风险,对企业未来的投资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第五章国内外洁净煤技术发展状况及未来趋势展望第一节洁净煤技术的几个领域………………67
一、以煤炭洗选为源头的煤炭加工技术
二、以气化、液化为内容的煤炭转化技术
三、污染排放控制和废弃物处理技术
四、几种洁净煤发电技术的比较
第二节国外洁净煤技术发展状况分析………75
一、洁净煤技术国外发展情况
二、美国洁净煤技术示范计划(CCTP)
三、日本“新阳光计划”
四、欧盟洁净煤发展计划
第三节美国洁净煤技术发展分析……………77
一、美国洁净煤技术的现状与比较
二、现有的发电厂的废气控制
三、先进的燃烧技术
四、21世纪的发电厂发展前景展望
第四节我国洁净煤技术发展现状……………80
一、我国发展洁净煤气化技术的必要性
二、中国重视发展洁净煤发电技术
三、中国洁净煤技术的特点和框架
四、国内洁净煤技术的市场推广现状
五、我国洁净煤技术现存的问题
六、洁净煤技术在能源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七、洁净煤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意义及措施
第五节当前国内外洁净煤技术发展动态……90
一、选煤技术
二、型煤
三、水煤浆
四、流化床技术
五、煤炭气化
六、煤炭液化
七、其它技术
第六节未来洁净煤发展趋势与未来…………95
一、洁净煤是中国能源的新希望
二、洁净煤技术发展前景看好
三、洁净煤技术发展潜力巨大
四、中国洁净煤未来战略
五、国内洁净煤技术发展的方向与规划
六、洁净煤气化技术应用的市场前景
七、我国洁净煤发电技术的进程前瞻
八、洁净煤技术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第六章2006-2007年我国煤制甲醇发展形势研究第一节甲醇燃料推广的意义与条件…………103
一、在我国推广甲醇燃料的意义
二、甲醇燃料的优点
三、甲醇燃料技术产业化条件成熟
四、煤基醇醚燃料是能源替代的现实选择
第二节煤制甲醇产业…………105
一、煤制甲醇工艺与产业现状
二、山西煤制甲醇燃料产业化
三、大型煤制甲醇的气化与合成工艺路线
四、甲醇燃料应用的国内外进展
五、甲醇合成技术发展现状
六、煤制甲醇产业的未来发展建议
七、全国各省区规划的煤制甲醇项目一览
第三节国内煤制甲醇项目发展动态调查…………………116
一、港资在内蒙投建煤制甲醇项目
二、鹤岗矿业与华丰企业集团合建煤制甲醇项目
三、山东企业与天富合作开发煤制甲醇
四、神木锦界煤制甲醇项目进展顺利
五、华亭煤制甲醇项目及其优势
第四节2006年国内外甲醇市场状况分析…………………117
一、全球甲醇市场面临新一轮竞争
二、中国和中东将加剧甲醇市场竞争
三、国内甲醇市场的特点分析
四、国内甲醇市场行情综述
第五节甲醇市场发展前景…………………121
一、2007年世界甲醇市场预测
二、甲醇清洁燃料市场前景广阔
三、燃料甲醇的开发与应用前景
四、煤制甲醇燃料突破技术难题
五、甲醇燃料市场预测和发展建议
六、全球甲醇市场供需及价格预测第七章2006-2007年我国煤制油产业发展形势分析第一节2006年中国煤制油产业发展现状调查…………126
一、国际油价带动煤变油产业投资
二、煤变油技术与产业现状
三、煤制油项目投资出现盲目热
四、警惕煤制油项目造成资源浪费
五、中国煤制油技术研究
六、我国煤制油产业化雏形已形成
七、国内外煤制油产业发展对比情况分析
第二节我国各地煤制油产业发展形势…………………131
一、煤制油改变山西耗能现状
二、云南褐煤资源发展煤制油
三、新疆煤制油生产基地启动
第三节我国煤制油的技术应用现状……132
一、中国“煤制油”技术发展状况
二、间接液化技术应用
三、直接液化技术应用
四、煤制油装备生产技术进展情况
第四节煤制油市场发展前景研判………135
一、煤制油给化工产业带来新商机
二、煤制油的产业化道路
三、中国煤制油生产前景广阔
四、煤制油的市场竞争力
第五节煤制油产业的投资分析…………136
一、煤制油的战略与成本分析
二、煤制油产业的投资机会分析
三、煤制油的经济技术分析评价
四、煤制油投资需慎重对待
第六节煤制油项目风险分析……………139
一、金融风险
二、技术风险
三、成本风险
四、竞争风险
五、国际油价波动的风险
六、国家产业政策风险
七、工艺及方案选择的问题第八章2006-2007年其它煤化工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第一节煤焦化……………147
一、我国煤炭焦化产业现状
二、产业联合的行业特点
三、焦化行业整合时代来临
四、煤焦化品市场趋于上升
五、我国煤焦化行业存在的问题
六、我国焦化行业五大发展趋势
七、焦化行业发展建议
第二节煤焦油……………151
一、煤焦油集中加工是必然选择
二、我国煤焦油加工转化实现突破
三、煤焦油加工新技术介绍
四、2006年我国煤焦油项目状况调查
五、2006-2007年国内部分煤焦油价格及走势分析
七、煤焦油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
八、煤焦油化学产品发展建议
第三节焦炉煤气…………163
一、焦炉煤气利用一举两得
二、焦炉煤气发电
三、利用焦炉煤气生产甲醇前景广阔
四、我国每年焦炉煤气浪费严重
五、焦炉煤气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建议
六、我国焦炉煤气开发利用前景光明
七、山西焦炉煤气综合利用的规划
第四节煤气化……………167
一、煤气化技术研究分析
二、中石化与壳牌在煤气化领域首次合作
三、我国煤气化新技术研究进展
四、煤气化技术冲击中国市场
五、煤气化多联产的趋向
六、中国煤炭气化技术的发展动向与展望
七、中国的干法进料煤气化技术与发展趋势
第五节煤制烯烃…………174
一、煤成烃研究进展
二、煤成烃在油气能源中的比重增大
三、大唐国际启动煤基烯烃项目
四、陶氏化学参与国内煤制烯烃项目
五、神华煤制稀烃项目落户包头
六、亚洲烯烃供应紧张局面将加剧
七、中国煤制烯烃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第六节煤合成氨…………178
一、合成氨“油改煤”技术推广时机成熟
二、美国气改煤生产合成氨技术
三、合成氨用煤的技术条件
四、国内合成氨项目与技术动态第九章不同煤化工产业链的机会与风险分析第一节煤液化合成油(煤制油)………184一、直接液化与间接液化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二、煤液化合成油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分析三、我国煤直接液化项目案例分析四、中国成品油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五、煤液化合成油的市场机会六、煤液化合成油面临的风险第二节煤气化合成醇醚燃料……………190一、煤气化合成醇醚燃料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二、煤气化合成醇醚燃料的市场竞争力分析三、中国醇醚燃料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四、煤气化合成醇醚燃料的市场机会五、煤气化合成醇醚燃料面临的风险第三节煤经甲醇制烯烃…………………195一、煤经甲醇制烯烃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二、煤经甲醇制烯烃的市场竞争力分析三、中国乙烯和丙烯供求现状及发展前景四、煤经甲醇制烯烃的市场机会五、煤经甲醇制烯烃面临的风险第四节传统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前景……199一、炼焦业二、煤气化制合成氨图表目录(部分):图表:多联产装置工艺图图表:国外与我国各种能源回收利用率对比图表:2007年山西省煤化工产品产量产能预测图表:云南曲靖煤化工基地现有煤化工产品及产能图表:洁净煤技术体系图表:洁净煤之洗煤程序图图表: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系统图图表:燃煤系统的静电沉淀气的作用原理图表:几种洁净煤发电技术比较图表:我国合成氨所用原料的比例分布图表:2006-2010年我国汽油、柴油的需求量及预测图表:煤制甲醇工艺过程图解图表:甲醇燃料的几种使用方式图表:2006-2008年主要甲醇规划项目统计图表:我国甲醇工业需求比例分布图表:我国甲醇的消费量和消费构成图表:计划进行煤炭液化的国家分析图表:Kohleoel液化工艺流程图图表:Kohleoel液化工艺产率和产品质量(Prosper煤为原料)图表:NEDOL液化工艺流程图图表:Sasol间接液化工艺的流程图图表:我国煤液化项目生产油品产量图表:国内部分煤制油工程进展状况调查表图表:设计的LSE液化厂的能量流程图图表:煤制甲醇工艺路线及部分产品图表:EDS液化工艺的原理简图第一部分煤化工产业发展形势分析中国正大力发展新型煤化工,虽然目前新型煤化工只初具规模,但新型煤化工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中国煤化工行业将开始大规模的行业内部兼并与重组,大型煤炭企业涉足煤化工行业以成定局;下游行业的竞争能力增强、产品竞争优势日益明晰会进一步拉动新的煤化工投资项目。本部分从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出发,探究了重点省区和重点企业的发展动向。 纲容要内纲容要内 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调查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析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调查煤化工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煤化工产业的技术动向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趋势分析国际煤化工行业现状调查分析国际能源与煤化工国际焦炭行业发展动态及趋势国际煤焦油发展的动态及趋势国际煤气化国际煤炭液化发展动态及趋势我国煤化工产业主要省区发展形势研究 山西省河南省 安徽省 云、贵两省 内蒙、新疆两区 行业重点企业发展分析研究旭阳焦化集团柳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天富热电股份有限公司天脊煤化工集团第一章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调查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析第一节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调查一、2006年中国煤化工产业整体发展形势我们知道,在国际油价居高不下的背景下,煤化工的市场前景更加看好。目前煤化工行业的热点领域主要集中在煤液化、煤制甲醇、二甲醚等领域。由于各地纷纷上马煤化工项目,我们煤化工行业投资已经呈现出无序的混乱局面。见下表1-1,2006年我国煤化工拟建、在建和已经开工的项目汇总情况。针对这一现象,国家发改委于2006年7月7日发布了《关于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表1-1:2006年我国煤化工拟建、在建和已经开工的项目汇总情况类别建设单位时间投资额项目情况拟建类项目中煤蒙发公司、美国GE能源集团、美国CME公司2006.140亿美元建设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煤电化多联产项目浙江娃哈哈集团与包头市有关部门2006.336亿元年产60万吨甲醇项目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壳牌天然气和电力开发有限公司2006.7开发煤炭间接液化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湾县与西部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2006.976亿元煤电化工创新工业园项目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与陕西省政府2006.950亿元煤制烯烃工业项目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与郑州市2006.9煤制烯烃和煤基二甲醚项目沙索中国公司2006.9参与建立两个煤变油项目的第二阶段可行性研究开工建设类项目青海庆华矿冶集团庆华煤化有限责任公司2006.1200万吨焦化项目一期100万吨工程开工大唐国际2006.1锡盟煤化工项目正式启动山西省潞安公司2006.2400多亿元煤基合成油示范厂,主要生产柴油、石脑油、LPG等产品。山西兰花科技创业股份有限公司2006.4100万吨二甲醚项目兖矿集团2006.4100万吨煤制油项目工程奠基内蒙古伊泰集团2006.4煤制油项目开工霍煤亿诚能源有限公司2006.5年产20万吨的煤化工项目2006.5800多亿元内蒙古大路煤化工基地2006.5年产100万吨甲醇的内蒙古乌审旗项目广东香江华研资源有限公司2006.545亿元100万吨甲醇项目2006.9新疆准东煤电化基地千万吨矿区一期工程2006.11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DMTO(甲醇制烯烃)工业示范项目、中化益业60万吨甲醇、延长石油20万吨醋酸项目的奠基及开工2006.11甲醇制汽油技术万吨级试验装置开工内蒙古包头神华煤化工有限公司2006.1260万吨/年煤经甲醇制烯烃项目已建成湖北双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6.6煤气化技术项目投产河南省煤气集团公司2006.819.02亿元煤气化一期工程竣工投产,设计生产规模为日产净煤气120万立方米,每年联产甲醇5万吨。山东杰富意振兴化工有限公司2006.1030万吨/年煤焦油深加工项目投入试生产资料来源:北京华经天众经济咨询中心研究部整理。《通知》从产业规划、产业布局、发展重点、煤炭使用、水资源平衡、运输安全、环境保护、技术政策、项目管理和风险防范等十个方面对煤化工行业发展进行了规范。《通知》特别是强调,对于年产规模在300万吨以下的煤制油项目,100万吨以下的甲醇和二甲醚项目,60万吨以下的煤制烯烃项目一般不予批准。2006年11月20日,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主持召开会议,研究发展替代能源研究工作。他指出我国要加强替代能源科研开发,加快产业化步伐,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清洁、更安全、更经济的能源保障。曾培炎指出,发展替代能源要按照以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以优势能源替代稀缺能源,以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思路,逐步提高替代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当前,要重点发展车用燃料和替代石油产品,搞好煤炭液化,煤制甲醇、二甲醚、烯烃和煤基多联产技术的试验示范和开发应用。这是继2006年7月4日国家发改委计划推广二甲醚作为替代能源之后,国务院实施替代能源战略作出的新的举措。这次会议把发展煤基替代能源全面提上日程,积极开展煤炭液化,煤制甲醇、二甲醚、烯烃和煤基多联产技术的试验示范,抓紧研究制定煤基替代能源、生物质能等方面的规划,及时制定替代能源产品标准。规划的推出和标准的出台,将使煤基替代能源的开发驶上快车道。要出台的“国家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显示,到2010年、2015年、2020年,我国煤制油规模将发展到年产150万吨、1000万吨、3000万吨(2015年和2020年,煤制油占成品油的比例分别为4%和10%);二甲醚规模发展到年产500万吨、1200万吨、2000万吨;煤制烯烃规模发展到年产140万吨、500万吨、800万吨;煤制甲醇的规模将发展到1600万吨、3800万吨、6600万吨。见下表1-2。项目2010年2015年2020年煤制油规模(单位:万吨烧于汽油的二甲醚﹡(单位:万吨)50012002000煤制烯烃规模﹡(单位:万吨)140500800煤制甲醇规模(单位:万吨)160038006600数据来源:北京华经天众经济咨询中心研究部整理。﹡注:二甲醚和煤制烯烃由甲醇转化而来,前者转化比例为1.5∶1,后者转化比例为2.92∶1,两者合计在2010年、2015年、2020年共约用甲醇1170万吨、3300万吨和5400万吨。另外,国家还计划在全国打造7大煤化工产业区,分别是黄河中下游、内蒙古东部、黑东、苏鲁豫皖、中原、云贵和新疆。同时,为解决这些地区的煤化工产品的运输问题,规划修建4大管线,分别是蒙东至锦西、宁东至京津唐港、伊宁至独山子、多伦至北京的管线。二、煤炭焦化的问题与现状煤炭焦化又称煤炭高温干馏。以煤为原料,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到950℃左右,经高温干馏生产焦炭,同时获得煤气、煤焦油并回收其它化工产品的一种煤转化工艺。为保证焦炭质量,选择炼焦用煤的最基本要求是挥发分、粘结性和结焦性;绝大部分炼焦用煤必须经过洗选,以保证尽可能低的灰分、硫分和磷含量。选择炼焦作煤时,还必须注意煤在炼焦过程中的膨胀压力。用低挥发分煤炼焦,由于其胶质体粘度大,容易产生实高膨胀压力,会对焦炉砌体造成损害,需要通过配煤炼焦来解决。中国炼焦工业技术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新建的大部分是技术先进、配套设施完善的大型焦炉,炭化室高6m的大容积焦炉已实现国产化,2004年机械化焦炉生产的焦炭约占焦炭总产量的70%;干熄焦、地面除尘站等环保技术已进入实用化阶段;化学产品回收加强;改造装备简陋、落后的小型焦炉,淘汰土焦及改良焦炉的进展加快。优质炼焦煤不足是国内提高焦炭质量的主要障碍,通过对低灰、低硫、弱粘结煤或不粘结煤的改质或科学、优化配煤技术,可以扩大和改善原料煤资源,实现在常规工艺条件下提高焦炭质量。注重煤焦油化学品集中深加工和焦炉煤气的有效利用,是焦化工业综合发展、提升竞争能力的重要方向。对布局较为集中的大型炼焦企业,应在焦油深加工、剩余煤气的利用方面统筹规划,以实现规模化生产和高效、经济生产。目前我国煤焦化行业存在三大主要问题,一是煤焦化行业缺乏统筹规划,盲目扩张趋势依然严重。全国现有焦化企业约1400家,机焦生产能力已达到3亿吨以上,2005年产量2.3亿吨,产能利用率为60-70%。2006年国内仍有4000多万吨新焦炉产能建成,国内焦炭总产能可能已达到了3.6亿吨。一旦价格大幅回升,目前一些因亏损而关停的企业,马上恢复生产,焦炭的供需矛盾将再次激化,价格将重新回落,因此说,产能过剩将制约焦炭价格的大幅上涨。二是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严重。焦炭生产排放出废水、废气、苯并芘等大量有害污染物,现已建成的独立焦炭生产企业中,只有少数正各自规划建设独立的小发电机组、小型焦油加工设施和小型污水处理装置。据我们的初步估计,独立焦化企业每年放散的煤气约200亿立方米以上;三是炼焦煤资源需进一步规范管理。由于炼焦煤资源紧张,相当一部分煤焦化企业纷纷开发建设煤矿,少数企业“跑马圈地”、炒卖探矿和采矿权,扰乱了国家正常的煤炭开发秩序,造成炼焦煤资源的极大浪费。三、煤制油技术及工业发展煤直接液化于50年前已实现工业生产,新工艺研发在国外已有近30年,积累了从基础工艺研究到中间试验的大量经验,中国国内研究已有20多年。煤间接液化技术开发和工业化发展速度加快,到2004年底,国内分别建成了设计合成产品能力为1000吨/年、1万吨/年的低温浆态床合成油(间接液化)中试装置,并进行了长周期试验运行,完成了配套铁系催化剂的开发,完成了10万吨/年、100万吨/年级示范工厂的工艺软件包设计和工程研究。低温浆态床合成油可以获得约70%的柴油,十六烷值达到70以上,其它产品有LPG(约5%—10%)、含氧化合物等。煤制油技术主要是煤基直接液化和煤基间接液化两种,目前世界上尚没有正在运转的煤直接液化工业生产装置,南非SASOL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拥有煤间接液化工厂的企业,解决了南非40%的油品需求。根据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学研究所专家研究,煤液化制油在经济上是可行的。示范厂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建设一座年产100万t油的煤炭直接液化厂,总投资约100亿人民币,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8%—12%,投资回收期为11—13年。见下表1-3。表1-3:煤液化投资规模及经济评价数据来源:北京华经天众经济咨询中心研究部整理。煤直接液化、间接液化的产品以汽油、柴油、航煤以及石脑油、烯烃等为主,产品市场潜力巨大,工艺、工程技术集中度高,是中国新型煤化工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年来,两种技术在研究开发和大规模工程示范方面均得到发展。煤制油可得到质量符合标准,含硫、氮很低的洁净发动机燃料,不改变发动机和输配、销售系统均可直接供给用户。目前,国内煤制油技术和工业化尚处于发展初期,采用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两条途径推动发展速度。预计,2010年以前,利用国外技术和以国内技术为主的商业化示范工程都将有实质性进展,为2010年后进入工业化发展阶段打下基石。到2020年期间,中国将基本建成煤制油工业产业,并在国内发动机燃料供应和替代石油化工品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四、煤气化生产甲醇及下游产品随天然气价格的上升和煤炭价格的低位运行,用煤炭生产甲醇在经济性上开始凸现出成本优势,如煤炭价格在200元/吨的甲醇生产成本,要低于天然气价格在0.8元/立方米的甲醇生产成本,见下图1-1和图1-2。甲醇巨大的毛利吸引了众多厂商参与,目前在建甲醇规模已接近900万吨,拟建和规划产能还有千万吨以上。图1-1:甲醇生产成本随煤炭价格变化图1-2:天然气生产成本随煤炭价格变化数据来源:北京华经天众经济咨询中心研究部整理。近年来,中国是世界上聚烯烃生产和消费发展最快的国家,聚乙烯、聚丙烯生产量、消费量、进口量均以较快速度增长。2005年以乙烯当量消费量计,我国乙烯进口依存度约为59%。预计,2010年我国乙烯当量需求量为2650万~2780万吨,供需缺口将保持在1000万吨以上。目前,中国石化行业的乙烯生产基本为石脑油法,国内聚乙烯工业处于供不应求、继续发展的态势,发展煤基甲醇-乙烯-聚乙烯工业生产路线有多方面的作用和意义。2003年以来,国内许多企业关注到甲醇制取烯烃(乙烯、丙稀为主)的技术的发展,并于新上甲醇项目中进行联产烯烃的设计。甲醇脱水生产二甲醚的技术是成熟的。目前,二甲醚作为汽车燃料的研究和试验正在进行,替代LPG作为城镇民用燃料被认为是更容易实现的利用途径。由于目前尚缺乏二甲醚运输、储存、燃烧等配套方法及装备的系列标准,一些企业在二甲醚生产能力建设方面持由小逐渐扩大的谨慎态度。五、煤气化生产合成氨通过煤气化-合成氨制造化肥,是煤化工的又一途径。我们知道合成氨的原料大约有以下几种:煤(不同气化工艺:水煤浆(气流床),粉煤(气流床),块煤(固定床,流化床(粒度略小));天然气:蒸汽转化,部分氧化,催化转化;榨油:部分氧化(目前很多厂都改为煤为原料了,比如洞氮/枝江化肥厂等);石脑油:催化部分氧化,目前基本上都油改煤了;受国内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制约,以煤为原料生产合成氨是今后发展的方向,我们预计会达到60%以上。煤气化工艺目前国内比较看好的主要有Texaco(GE),Shell,GSP(Germany)等,都属于大规模气流床气化技术(见表1-4),一般为大中型以上的合成氨厂采用。近年来国内兴起了引进壳牌(Shell)干粉煤气化技术的热潮,特别是部分“油改煤”尿素厂家更为积极。表1-4:几种煤气化技术指标比较技术类型间歇式煤气化Texaco煤气化Shell煤气化有效成分CO+H270%77.06%89.03%碳的转化率75%96%99%吨氨耗煤(吨)1.681.501.33煤种要求范围窄有一定要求范围广使用原料无烟块煤水煤浆干煤粉氧耗(M3)空气0.3550.43动力电(KWh)6077.67(不含空分)55.4(不含空分)蒸汽(吨)1.7-0.7(扣除气化用气)-1.07(扣除气化用气)冷却水(吨)6015-2041.9资料来源:北京华经天众经济咨询中心研究部。合成氨下游主要生产尿素等氮肥,图1-3反映了全球合成氨行业的景气度,从中可以看出今后几年全球合成氨产能会持续增长,产能利用率会在2010年进入低潮;目前国内尿素等氮肥产能过剩的迹象已经出现,而2007年国际原油均价有可能下调至60美元/桶,尿素价格存在下跌的可能,但是幅度不会很大;我们认为未来氮肥生产企业只有通过技术改造降低成本或者进行行业整合才能获得发展。图1-3:全球合成氨行业景气度预测资料来源:北京华经天众经济咨询中心研究部。六、煤化工联产煤化工联产是指不同煤化工工艺或煤化工与其它工艺的联合生产,前者如煤焦化——煤气制甲醇,后者如煤基甲醇——燃气联合循环发电。煤化工联产的方式很多,归结其意义有:
1、回收、利用废弃、排放的资源或能源,同时实现污染治理。如废渣制建筑材料,废气燃烧或转化生产电力、热力等。
2、通过集成、优化不同工艺,提高整体效率和效益,如化工合成与联合循环发电联产。
3、灵活生产和适应市场需求,如生产电力、热力与生产液体燃料联产。
4、新型煤基转化能源系统的开发,如生产洁净能源(电力、氢能)和实现以二氧化碳埋藏为标志的近零排放的多联产能源系统。
我国现阶段发展的煤化工联产是以煤基发动机燃料或化工品为主要目标产品,以生产过程的废、余物为原料或燃料,生产电力或热力作为工厂自用而不是当作产品销售,实现企业经济目标和社会综合效益的最优结合。【HYPERLINK返回HYPERLINK首页】第二节煤化工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一、我国煤化工产业不足与建议当前,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的不足之处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低效益,煤化工由于煤的特性造成加工过程长、投资大、污染重等问题,这样的过程更适宜采用新技术,实施大型化。第二点是煤气化技术进步缓慢,煤气化是煤化工的龙头和基础,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煤化工的效率、成本和发展。我们追求的应该是高效、低耗、无污染的煤气化工艺。煤气化工艺至今已有100多年,煤气化技术演进的历程:以氧气(或富氧)气化代替空气气化,以粉煤代替块煤、碎煤,以气流床和流化床代替固定床,由常压气化进展到高压气化,这些都是煤气化工艺技术演进升级的重要趋势。我国煤气化工艺的更新进展缓慢。我国也做过一些煤气化技术的开发改进,但真正工业化的不多。近年来我国恩德炉的改进,灰熔聚炉的开发均有进展,有的已工业化,并在继续提高。第三是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要出台的“国家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将对低水平重复建设情况将有所遏制。最后一点是缺乏战略眼光,技术开发薄弱,煤资源在我国处于能源的主体地位,问题在于煤转化的技术开发并没有放在重要地位,投入关心不够。最终能替代石油的战略资源是煤,而要使煤真正能成为石油替代品,必须技术开发先行,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新技术。现代煤化工是属于技术密集型和投资密集型的产业,应采取最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设及运行方式。现代煤化工的发展要坚持一体化、基地化、集约化、大型化、现代化,真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一体化。就是把大型煤化工装置和煤矿结合起来(当然亦可以采取煤-电-化一体化联产模式)。把煤气化装置建在矿上(或临近矿区),力求减少煤炭运耗及运费,实施资源优化配置,合理使用煤炭资源(按煤质资源优质优用,劣质劣用,各得其所)。只有形成煤化工与煤矿一体化的利益机制,才能减少日后的价格、运输和布局的风险。坚持基地化、集约化。化学工业内在的固有特性适宜于综合利用和深加工。基地是企业群体的集称。基地内集中布置相关企业,可以充分、高效、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发挥企业的集聚效应。总之,煤化工发展实施基地化布局最重要的目的是实施以市场为基础的高度资源优化配置,谋求集约化经营。坚持大型化、现代化。只有采用一流的技术、一流的设备、一流的管理,建设大型规模效益的装置才能形成一流的煤化工基地,谋求跨越式发展,具备国际竞争力。二、发展煤化工不能盲目上马2005年我国石油和化工产业发展达到周期高峰。而从2005年11月份开始我们看到,众多化工产品价格及走势已经开始见顶回落,预示着产业周期的“拐点”可能已经出现,尤其这些大型项目的产能即将在2006~2008年相继释放,必将带来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市场竞争。2005年以来,几乎在每一个有煤炭规模化生产的地方,政府和企业都在谋划上马“煤制油”项目,1月5日河南省鹤壁与江西正邦签约50亿元建设煤化工项目;4月底,神华包头煤制烯烃通过国家正式核准前的最后一次评估,总投资115.6亿元;6月10日,甘肃省发改委批准华亭煤电投资27.3亿元建煤化工基地;6月26日,昊华化工与河南驻马店市政府煤化工产业基地启动,计划3年投资54亿元;6月30日,云南煤化工(曲靖)基地奠基,
总投资22亿元;8月21日,香港汇融金融集团等规划投资192亿元在河南省建设大型煤化工项目等等。一哄而上的“煤化工”、“煤制油”项目规模一个比一个大,投资金额也是惊人。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国家仅批准启动了神华集团和宁夏煤业集团的两个“煤制油”项目试点,煤化工热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某些地区政府和煤炭企业借“煤化工”名目圈占煤炭资源。“大跃进”缺乏脚踏实地的根基。与此同时,本中心对2005年初步统计,我国正在兴建或正式立项的甲醇项目不少于50个,在建甲醇项目产能超过500万t/a,根据报道拟建和规划的甲醇装置能力更是超过了不可想象的2000万t/a,其原料来源、市场容量等问题绝对不容忽视,再加上国际市场新一轮调整期建设的大型甲醇装置均在2007~2008年相继投产,面对激烈竞争格局,届时的甲醇行业恐怕与现在相比将会是“冰火两重天”。鉴于以上情况我们认为,发展煤化工不能盲目上马,计划投资的或者即将投资的企业、政府要慎重而行。三、多联产和洁净煤是主攻方向煤炭的利用,说到底是能源的利用,成本最低化和效率最高化是体现经济效益的关键。煤炭应用成本的下降主要依赖于转化效率的提高,包括选用高效洁净煤气化和采用多联产的综合利用工艺。我们认为这将是未来中国煤炭应用和煤化工发展的方向。煤气化多联产技术即将煤气化、制氢、燃气轮机发电、车用液体燃料和多种化工产品合成等一种或多种在一个系统中完成,到达效率最优化的过程。比如壳牌(Shell)提出合成气园(Syngaspark)概念,以煤气化为核心,所有合成气的集中净化、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等传统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大幅度削减。上海华谊集团焦化厂、神华集团和兖矿集团也在作这方面的尝试。四、能源危机挑战煤化工技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环境已经接近极限。作为煤炭大国,走煤现代化利用的跨越式技术路线已是大势所趋。如果继续走常规渐进式发展道路,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付出巨大生态破坏成本、弃置资源成本、环境和生态的修复成本。煤化工耗水量大,要保持煤化工企业的正常运行,起码要保证每小时上千方水的供应,上规模的企业,用水量可达2000至3000方水。煤化工是重污染项目,2003年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分别占世界第一和第二,其中90%的二氧化硫的排放来自煤的使用。煤化工技术必须走高度重视资源、环境和生态问题紧迫性和严重性的“临战模式”,树立循环经济的理念,开发利用国内外新型科学技术来优化配置自然资源。我们认为煤化工项目最好和发电结合在一起,还可以进一步把钢铁、水泥等产业整合在一起,这样既降低了成本,又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五、中国煤化工发展方略探讨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以煤为主要原料进行合成氨和甲醇生产的国家。众所周知,煤化工与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比较,具有先天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工艺流程长,技术复杂;产品较单一,产业链较短;废物排放多,环保问题突出;装置投资高,经济效益较差。但是,随着煤化工技术的发展和国际石油形势的日趋紧张,煤化工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对煤化工产业未来发展的建议是:首先,我国应向世界先进的煤化工企业学习,无论是搞煤制油、煤焦化,还是搞碳一化工,均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提高产业的综合效益。其次,积极利用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煤化工技术,如洁净煤技术、多联产技术、煤制烯烃技术等,新建和改扩建项目要做到高起点、高技术,保证技术的领先进位。第三,在引进、利用高新技术基础上,加强技术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建立竞争优势。如果仅依赖引进高新技术,则在煤化工从资源竞争发展到技术竞争的较高层次后,我国煤化工很难保持竞争优势。第四,为适应国际化潮流,循环利用各种工业废物,煤化工项目应向基地型和园区型方向发展,做到中间产物的互相利用和各种资源吃光用尽,最大限度地提高项目的综合效益。第五,引进“绿色化工”概念,实行清洁生产,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节能、环保和节约资源是今后煤化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第六,进一步延伸产品链条。建议煤制油向油品深加工发展;煤气化走碳一化工的甲醇及其下游产品路线;煤焦化走苯化工和焦油加工工艺,焦炉气走甲醇及其下游产品路线;煤电化走电石——乙炔——聚氯乙烯或电石——乙炔——聚乙烯醇(或1,4-丁二醇)——精细化工产品路线。总之,我国发展新型的煤化工产业要因地制宜,学习世界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形成多元化的产品链条,增强自身发展能力和发展后劲。在发展重点上,要适应市场需求,创造名牌产品,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确立煤化工在世界化工行业中的地位和作用。【HYPERLINK返回HYPERLINK首页】第三节煤化工产业的技术动向一、煤化工十大产业化体系技术1、“多联产”体系的关键技术开发
从主体技术考虑,新型煤气化技术—“多喷咀”水煤浆加压气化炉已做了示范工程的安排,MNHD净化技术已具产业化工程的条件。主要环节在液相甲醇及二甲醚技术的突破,才能实现高转化率不需循环合成气一次通过反应器,尾气用于IGCC联合循环发电,形成煤、化、电多联产化工产品与净洁二次能源生产综合发展的新型产业。
另一方面新型煤转化及煤化工综合发展新产业,必须建立在集约化、大型化规模经营的基础上。国际上新发展的甲醇体系的能源、化工新产业,甲醇的规模一般都在年产150万吨以上。煤制甲醇新工艺在大型化的煤气化与净化技术解决以后主要是反应器的大型化技术问题。我国已在“八五”、“九五”期间成功研制了管壳(等温型)及均温(绝热型)反应器,已基本实现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当。结合国外超大型甲醇装置的经验,可采取管壳与均温复合(或称气冷和水冷串接)配置的方式实现大型化。
具体安排如下:
①液相甲醇及二甲醚万吨级产业化示范工程。
②60万吨/年高硫煤制甲醇产业化示范工程。可采取管壳式(双反应器单汽包)或管壳与冷管复合式工艺。可为超大型甲醇产业化提供示范。
③160万吨/年(日产5000吨)超大型甲醇示范工程。
2、醋酸—醋酐及乙酰化学品体系工艺技术开发
在现有年产20万吨低压羰基化醋酸建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西南化工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南开大学已有科技创新及研发成果的作用,进一步实现创新产业化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及扩展系列产品。
①醋酐万吨级工艺示范工程。
②铱催化剂及新配位体催化剂的研发。
③争取与美国依斯曼公司合作开发醋酸酯类系列产品。
3、草酸酯及碳酸二甲酯类体系工艺技术开发
在“八五”、“九五”攻关项目的基础上进行产业化开发:
①CO氧化偶联制草酸酯万吨级示范工程。
②碳酸二甲酯(DMC)万吨级示范工程。
③DMC与苯酚合成碳酸二苯酯工艺技术开发(中试)。
④草酸酯酯交换法制碳酸二苯酯工业技术开发(中试)。
⑤酯交换法制聚碳酸酯工程塑料万吨级示范工程。
4、甲醇制烯烃(MTO)、合成气制烯烃(STO)、二甲醚制烯烃(DTO)、合成气制丙烯(STP)、甲醇制丙烯(MTP)等工艺技术开发
在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西南化工研究院、北京化工大学研究开发的基础上拟应安排:
①选择DTO工艺技术开发。
②重点开展STP技术的工艺技术开发。
③重点与鲁奇公司及UOP等公司开展MTP、MTO技术的交流与合作。以便对我技术开发有所借鉴,以及在深入了解情况的条件下,探讨可否引进技术。
5、低碳烯烃及长链α烯烃羰化及氢甲酰化体系技术开发
重点开发北京化工大学系统新型铑-膦配体及水性催化体系工艺技术。为低碳烯烃及STLCC(合成气制长碳键化学品)新工艺下游产品的发展提供产业化技术。
6、STLCC定向精细及专用化学品原料体系的开发
高选择性、高收率STLCC定向催化工程技术(即属改良菲托合成MFT范畴)。发展的重点应是高附加值的精细及专用化学品原料的工艺技术开发。如:
①表面活性剂原料(包括阴离子、阳离子、非离子及两性离子)。
②助剂原料。
③各种特性的专用化学品原料。
7、煤三维网状结构的有效利用体系
充分发挥煤炭的天然结构特性(即三维网状芳烃结构的大分子)加以有效利用是煤炭利用的最高阶段。主要包括:
①直接液化组分的有效分离及应用推广。必须大力开发结构化学品,用于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及专用化学品,充分推进合成材料工业的创新和发展。
②采用最佳工艺直接抽提和分离三维网状芳烃结构的各类结构化学品,并开拓具有划时代的用途。
③碳素的高效利用有两种,一是碳纤维材料的原料及特种用途的开发;二是采用分子设计方法开拓C60材料新领域。
8、用于发动机燃料及在的燃料电池用燃料甲醇技术及工艺体系的开发
在原国家经贸委的组织和领导下已完成四个样板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
9、煤转化及煤化工系统催化剂体系攻关工程
此工程已在去年初向国家经贸委正式提出建议书。此工程至关重要,缺乏此系统的新型催化剂配套,这十大体系工艺的开发将是无米之炊。
10、煤气化及净化关键技术的开发与不断创新
拟在多喷嘴新型气化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及继续创新:
①干法工艺技术完成产业化开发。
②新型两段气化技术的开发。
③新型聚醚(MNHD)净化技术的完善及产业化开发。二、三种新型煤化工技术技术之一:煤化工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单元技术——煤气化技术。以鲁奇、德士古、壳牌等炉型最为常用,我国先后引进了上述炉型用于生产合成气和化工产品。采用多组分催化剂,可从合成气制含60%异丁醇和40%甲醇的混合物,异丁醇脱水成异丁烯,从而可完成由合成气直接制取甲基叔丁基醚,这是一条很值得重视的由天然气和煤为原料制取高辛烷值添加剂的技术路线。技术之二:以煤为原料生产甲醇及多种化工产品。目前国外甲醇生产主要以天然气为主,从资源背景看,我国煤炭储量远大于石油、天然气储量,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煤炭是我国甲醇生产最重要的原料。目前正在山西交城建设的60万吨/年焦炉气制甲醇示范工程和以高硫煤为原料生产甲醇的创新工艺都将使煤制甲醇在全国得到更广泛的推广。甲醇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通过羰基化可进一步制取醋酸、醋酸酐、甲酸甲酯、甲酸、草酸等重要的化工产品。西南化工研究院现已开发成功甲醇羰基化制取醋酸、醋酸酐工艺软件包,在现有20万吨/年低压羰基化醋酸装置的基础上,正在扩展系列产品,进一步实现产业化;甲醇与亚硝酸在Pd催化剂作用下可反应制取草酸,这是合成草酸的一条新途径;德国Hu1s公司以甲醇和CO在叔二胺与乙烷作用下进行加压羰基化反应制得甲酸甲酯(HCOOCH3),转化率为80.7%,选择性达99.4%。技术之三:以煤为原料合成烃类。甲醇裂解制烯烃的研究工作已进行了多年,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在此方面的研究居世界领先地位,甲醇转化率达到100%,对烯烃的选择性高达85%~90%;目前合成气制烯烃已成为费托合成化学中新的研究方向之一,一些研究结果已显示出诱人的工业化前景,但由于还有一些在转化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有待解决,因此该项研究距离实际工业化尚有一定距离;近期,国内外对将甲烷摆脱造气工序直接氧化脱氢生成乙烯也颇为重视,中科院兰州物化所通过3年多的努力,取得了甲烷转化率25%~35%,对C2的选择性为70%~80%的可喜进展,目前该项研究已被列为科技部科技攻关重点项目。三、煤炭气化多联产技术多联产是新型煤化工的一种发展趋势。所谓多联产系统就是指多种煤炭转化技术通过优化耦合集成在一起,以同时获得多种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包括脂肪烃和芳香烃)和多种洁净的二次能源(气体燃料、液体燃料、电等)为目的的生产系统。多联产与单产相比,实现了煤炭资源价值的梯级利用,达到了煤炭资源价值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煤气化多联产技术目前备受关注的原因有三点:其一是它能充分利用煤炭资源,解决工业、交通和生活能源短缺问题;其二是它生产出的能源属清洁能源,可解决伴随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其三是它为化学工业开辟了新的原料途径。近两年,相关企业、科研单位及政府有关部门围绕相关技术、产业布局、政策优惠等方面的研讨与合作非常多。比较成熟的技术已经被相关企业应用到生产实践中,比如山东久泰化工科技股份公司就拥有目前国内最大的以煤为原料的年产3万吨二甲醚项目。另外,由兖矿集团和华东理工大学共同承担的煤气化发电与甲醇联产系统关键技术的研发与示范课题通过专家验收,从而实现了我国首个煤、电、化多联产系统有机集成,为今后煤化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煤电结合,即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是目前世界上推崇的洁净煤发电技术。国外已有商业化应用,而国内仅有烟台发电厂的工业实验装置于2006年4月投用。在我国,煤炭气化和合成气燃烧室等单项技术仍然存在不足。至于化电结合,往往是化工企业从热电联产和余热利用的角度考虑的,发电处于附属地位,技术十分成熟。兖矿集团的多联产技术实施,是把IGCC与化工进行有机结合。煤炭气化多联产系统是以煤炭为原料,将煤炭进行气化生成以CO和H2为主要成分的合成气,脱除合成气中的硫等杂质成分,洁净的合成气用于燃气联合循环发电和作为化工原料。一方面联产系统摒弃了原煤炭转化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以及工业部门应用中将煤炭视作性质单一的物质,在单一过程中追求达到高的转化率的思路,不片面追求局部最优,而强调整体最优。另一方面煤炭联产系统把煤气化技术、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燃烧及污染物控制技术及化工产品动态配置技术等进行有机集成,推进上述领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特别是促进了氢能利用和削减CO2排放的研究。具体的特点包括:一是具有提高供电效率的最大潜在能力。IGCC的供电效率能达到42%~45%(按低位热值计算),将来有可能达到60%。这对于我国迫切需要大幅度提高火电厂效率的企业而言,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二是燃气发电单机容量已经能够做到300M~400MW等级,便于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可以适应我国拟以大功率机组来满足装机容量大幅度增长的要求。三是污染问题解决的最为彻底,特别适宜于高硫煤,能满足世界及国内日益严格的环保标准的要求。它还有利于减少CO2的排放量。煤气化多联产系统的最显著功能是能优化整个系统的能量梯级利用和物料平衡,并能根据产品的市场需求,灵活地调整产品的数量和性质。例如,气化后的原料气用于生产甲醇,而甲醇(包括将来的醋酸、尿素等)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弛放气和部分原料气用于联合循环发电,并供应生产过程中需要的电力和蒸汽;多联产系统还可根据甲醇市场的需求变化和电网的峰谷状况及时进行发电量调整。【HYPERLINK返回首页】第四节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趋势分析一、《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出台及其影响分析根据国家发改委2007年3月份发布的《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未来几十年我国新型煤化工将获得大力发展,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煤制油规划年产分别为150万吨、1000万吨和3000万吨(2015年和2020年,煤制油占成品油的比例分别为4%和10%);二甲醚的规划是,在上述三个时间点上年产分别为500万吨、1200万吨和2000万吨。无疑,这一文件为煤化工产业制定了高门槛,可以看出来,我国对于煤化工行业的发展总体原则仍是较为谨慎。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的基本精神是:稳步推进产业发展,不断发展煤化工产业,以缓解石油供应的紧张局面;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促进煤炭区域产销平衡,鼓励煤炭资源接续区煤化工产业发展,适度安排供煤区煤化工项目的建设,限制调入区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统筹煤与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与水资源的协调发展;煤化工业要坚持循环经济的原则,走大型化、基地化的路子,发展开放式的产业链条;安全发展,认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加强自主创新,坚持以我为主的自主创新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设备国产化。这里我们必须提醒投资煤化工的企业要知道,煤化工是一个进入门槛较一般行业高,技术难度高,资金投入大,受原料煤和水资源制约的产业,资金和能源占有上的劣势使得许多煤化工企业并不具备深度介入大规模煤化工业的条件,而且从技术进展上看,煤变油等技术目前仍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实现大规模产业化。从投资主体看,真正进军煤化工领域的也只有神华集团、兖矿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虽然部分煤化工企业在较长的发展时间内,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和资本,但相较于这些年利润动辄百亿的大型企业来说,其资金仍较为微薄。此外,现在进入煤化工的时机已晚。二、将会发展有竞争力的产品领域目前几十万吨的甲醇、二甲醚等煤化工项目比比皆是,但很多是以产品来定市场,而不是根据市场来定位产品,这存在很大的风险。比如二甲醚可替代液化气,但受运输、地域等因素的限制,替代市场有一定的局限性;还有的企业将甲醇寄希望于汽车燃料市场,但国家对甲醇燃料尚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这一市场还存在政策风险。另外,在技术方面,一定要密切关注MTO、MTP、MTG的技术进展。我国要发展现代煤化工可分为两大部分:1、传统产品领域:要对与石油化工路线相比具有比较优势的煤化工的产品领域大力进行技术改造,并促使企业改制、改组,设法做强做大,增强国际竞争力。加大产品结构的调整力度:对与石油化工路线相比具有劣势的产品领域宜加速淘汰、关闭或转产;降低高能耗煤化工产品在行业的比重,收紧、缩减高能耗产品的出口;限制和淘汰一批能耗高,污染重的企业。我国现代煤化工的发展期待着出现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群。2、能源替代品:这一部分是煤化工的潜在市场,市场前景广阔,是发展的重点。以煤制油(直接液化、间接液化)。甲醇的主要潜在市场是作燃料:燃料甲醇(掺烧或全烧);甲醇转化为二甲醚(替代液化石油气和柴油);中型燃气轮机发电的燃料;燃料电池。甲醇制烯烃(MTO),甲醇制丙烯(MTP)。对于企业的发展战略,当前大多数企业将视线集中于醇醚燃料等替代能源身上,但是我们认为未来几年,中国煤化工的主攻方向是绿色高新精细化工,当前正是大力发展精细化工的好时机。本中心建议掌握煤化工某些核心技术如煤气化技术的企业要积极走出去,利用已有的技术优势和人才、管理优势,采用参股、控股等形式与西部煤炭富足地区进行合作,同时与科研院所联合,寻找有市场潜力的项目,做好前瞻性准备,培育成为公司的拳头产品。三、坚持走转变增长方式的道路目前我国煤化工产业在投资和建设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存在问题的核心是以粗放式为主的发展模式必须改进。煤化工要以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为标志,加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力度,形成有利于低投入、高产出、少污染、可循环的发展机制。加速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努力实施由传统煤化工向现代煤化工转变。现代煤化工与传统煤化工的主要区别是:洁净煤技术、先进的煤转化技术、节能、降耗、节水、降污等新技术的集成应用,发展有竞争力的产品领域。现代煤化工就是指采用现代先进技术,充分挖掘、利用煤的内在固有特性中的优势,对煤进行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着重解决煤炭转化过程中高效、低污和经济三大方面问题。21世纪现代煤化工的发展应站在时代的高度,要有战略眼光,告别以粗放为主的发展模式,坚决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四、对于发展煤化工的建议从我国的资源能源现状的战略考虑,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建议国家今后以突出重点、加强组织的经验,来推动新一代煤化工的发展。实践表明新事物必然在形成和发展时期若干技术路线选择上展开,公平、公开、公正的技术民主论证是必然的,也是不可避免的,可否考虑在国务院科教领导小组下成立煤转化及煤化工专项规划组,或者在国务院科教领导小组直接兼管支持下与行业市场化的机制相结合,成立中国煤转化及煤化工协会,统筹科技及产业化、规划及发展、法规及政策、行业自律以及市场运营等,相应的由国家发改委、国资委、商务部、科技部等综合部门的业务对口支持,以促进新兴事业的迅速发展。从技术上加强新兴事业发展的组织工作,做好一切重大科学技术及产业化工程的决策把关工作,负责研讨、审查、协调及处理在整体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重大(或具有战略性)的技术问题,成为专项规划组或协会开展工作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体系。从战略角度考虑,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不仅可以加快发展速度,同时还可调动社会投资的积极性。按近期、中长期两个方面考虑,可否设立科技开发基金及产业化技术开发基金,支持技术研发及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结合前述两步发展考虑,“十一五”前期抓好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系统集成创新的重大产业化工程,设立6亿元的产业化开发基金,其中3亿元作为技术补助费,用于6项大型示范工程,拿出样板争取在全国推广一批项目。如按30项计(每项按1000万元补助费计,用于项目贴息或技术补助)共计可形成年产甲醇1250万吨、年产二甲醚440万吨的生产能力。如能按计划实现可替代进口车用燃料或低碳烯烃用石油2500万吨/年,每年可节约外汇87.5亿美元,其意义重大。据估计20多年来国家投入了近15亿~20亿资金,国内专家团队投入了7500人/年的研发工作,已形成了一批接近产业化的科技成果,急待于加强集成产业化创新工作。正如前述的十大体系技术,均属此类项目,加之该领域的科技发展及创新也需一定资金的投入,应考虑再投入5亿元的科技开发基金扶持,使我国在世界煤化工领域稳定地实现领先地位,并能在50年内可持续的创新和发展继续保持领先地位。考虑到战略发展的需要,国家应制订促进发展的配套政策:
首先,对于前述集成创新重要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及一系列科技创新项目,均仿效其他领域享有优惠政策的项目一样,实施税收上的“两免三减”待遇;
其次,关于国债及投资银行贷款资金的支持方面,应将相关重要项目列入政策性的重点支持或优先支持的项目范畴内;
再次,国家标准的制订,质量保证及检测体系等部门应在各方面工作上给予切实地帮助,创造必要的条件并给予重点的扶持与支持;
最后,对于醇醚燃料的发展政策应享有国家与乙醇燃料推广的同样政策,必须防止形成厚此薄彼的某些违背科学发展观的不公平、公开、公正的行为。【HYPERLINK返回首页】 第二章国际煤化工行业现状调查分析第一节国际能源与煤化工一、世界能源消费格局分析就全球能源消费格局而言,战后很长时间,都是由西方国家占据主导地位,新兴市场国家则一直处于较低地位。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世界能源消费格局依然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然而,自从进入21世纪,尤其是今后20年,全球能源消费格局势必发生根本性变化。这种变化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个变化是新兴国家将取代西方国家。由于西方国家的工业化早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因而,西方国家在能源消费方面自然把新兴国家抛在后面。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石油价格以每桶1.6美元的低价出售时,便宜而廉价的石油曾经为西方经济创造了长达20年的“黄金时代”。
近年来,西方能源消费尽管又有回升,但总的来说,已比70年代大幅度减少。与西方国家相比,进入新世纪以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的能源消费大大上升。预计,用不了多久,新兴市场国家的能源消费将取代西方国家成为全球主要能源消费者。
未来20年石油需求增长的80%将来自消费量翻番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我们不排除20年以后,在全球能源消费格局中,新兴市场国家代替西方国家稳坐世界能源消费第一把交椅之可能性。
第二个变化是中国、印度将扮演主要角色。随着20年之后全球能源消费格局变化,新兴市场国家取代西方国家,接踵而来的便是,中国和印度在这一需求增长中扮演主要角色。
1993年以前,中国还是个能源出口国,但是,从1993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第一次发生逆差后,中国便从以往的石油出口国逐渐演变为进口国,至1996年成为纯石油进口国。由于经济高速增长,进而能源进口不断增多,1995年中国石油进口量仅为每天300万桶,到了2004年,石油进口达到每天600多万桶。短短9年间,中国石油进口量增加一倍之多。
印度的能源储藏本来就不足,随着最近几年该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大增,在这种情况下,印度的能源进口与日俱增。据统计,亚洲能源需求将每年增长2.7%,到2020年,印度能源需求增长率每年将达到5%,印度外交部长辛格认为,这只不过是“保守的估计”。2004年,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借款合同服务协议书(2篇)
- 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试题及答案解析
- 丰田汽车租赁合同
- 债权融资服务合同
- 停车场地出租合同
-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写作语言要连贯教案新人教版1
- 六年级数学上册5圆综合与实践确定起跑线教案新人教版
- 2024年金融科技公司应收账款质押业务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硫代硫酸盐项目发展计划
-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解析版)
- 《骆驼祥子》1-24章每章练习题及答案
- 《伊利乳业集团盈利能力研究》文献综述3000字
- 国际金融课后习题答案(吴志明第五版)第1-9章
- 《基于杜邦分析法周大福珠宝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报告(6400字)》
- 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三级全真模拟试题二-2023修改整理
- 02R112 拱顶油罐图集
- 减盐防控高血压培训课件
- 英语课presentation中国麻将-Chinese-mahjong
- GB/T 8571-2008复混肥料实验室样品制备
- GB/T 25344-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线路名称代码
- GB/T 1885-1998石油计量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