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后培优练
培优第一阶——基础过关练
1.1860年,英军随军牧师罗伯特·麦吉这样写道:“一个也不留,一栋房屋也不剩,让这里再无宫殿的痕迹
吧。现在,咱们回北京去,大功已告成。”这段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B.旅顺大屠杀
C.八国联军攻占北京D.南京大屠杀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1860年,一个也不留,一栋房屋也不剩,让这里再无宫殿的痕迹吧”可知,描述的是1860年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A项正确;旅顺大屠杀发生在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排除B项;八国联军侵占
北京发生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排除C项;南京大屠杀发生在1937年,排除D项。故选A项。
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闯进了圆明园:掠夺了大量的奇珍异宝,并火烧圆明园。下
列证据最能证明英法曾犯下的罪行的是
A.1860年《泰晤士报》的报道B.文学作品里的相关描述
C.法国枫丹白露宫的中国藏品D.亲历该事件士兵回忆录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闯进了圆明园:掠夺了大量的奇珍异宝,并火烧
圆明园”,可知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是直接的证据,是未经过任何修饰的信息,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
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原始资料。因此最能证明英法曾犯下的罪行的是“法国枫丹白露宫的中国
藏品”。C项符合题意;《泰晤士报》报纸、文学作品、回忆录,都属于第二手资料,不符合题意,排除ABD
项。故选C项。
3.在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被攻陷,广东籍的户部侍郎罗惇衍说:“人心愤夷已极,而地方官
自夷人入城以来,每讳言夷务,甚至文移公牍,称夷务为洋务,又称为外国事件,不敢斥言夷字。”这说明
A.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B.战争推动洋务思想发展
C.古代华夷观念彻底崩溃D.清朝外交方针发生转变
【答案】A
【解析】
第1页共10页.
材料反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被攻陷,民愤极大。但政府官员却“讳言夷务”这就是对西方的一种畏惧,
而“称夷务为洋务,又称为外国事件,不敢斥言夷字’更反映出官方对西方列强态度的变化,天朝上国观念受
到冲击,A项正确;1858年洋务运动尚未兴起,排除B项”彻底崩溃”夸大其词,排除C项;D项中清政府
外交方针并未转变,仍然是被动的,排除D项。故选A项。
4.学者认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由此可知,两次鸦片战争本质上的相似
之处是()
A.开始于清政府开展的禁烟运动B.推进到清朝统治中心京津地区
C.西方侵略者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D.清政府都以签订不平等条约而告终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再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但是英国不满足,为了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与法国一起找借口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C项正确;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于清政府开
展的禁烟运动,排除A项;推进到清朝统治中心京津地区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排除B项;清政府都以签订
不平等条约而告终这是结果,排除D项。故选C项。
5.历史学习需要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下列属于历史事实的是()
A.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B.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C.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D.鸦片战争改变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答案】C
【解析】
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不带有作者自己的感情色彩;历史结论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
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题干选项中选项C对当时的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
历史事实,C项正确;选项ABD不是描述某个历史事件,而是表达了一种观点和看法,属于是历史结论,
排除ABD项。故选C项。
6.如表是1842-1844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借助这些条约,列强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
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
第2页共10页.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A.打开了中国市场B.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
C.掀起了瓜分狂潮D.获得了在华驻扎军队权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1842-1844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借助这些条约,列强打开了中国市场,A项正确;1858
年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清政府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排除B项;《马关条约》签订后,
列强掀起了瓜分狂潮,排除C项;列强通过《辛丑条约》获得了在华驻扎军队权,排除D项。故选A项。
7.有人说,《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为此,“战胜国”()
A.再次挑起侵略战争B.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要求中国门户开放D.扶植清朝傀儡政权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有人说,《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结合所学可知,
鸦片战争以后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
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A项正确;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在《马关条约》之后,排除B项;要求中国
门户开放是1899年的,排除C项;扶植清朝傀儡政权是1932年的抗日战争期间,排除D项。故选A项。
8.近代西方列强在一次打劫中国时,英法联军使劲地摇晃这棵结满果实的“晚清”大树,但许多果子却被另
外一个人给拾走了。材料中“被拾走的果子”最有可能指的是()
A.洗劫焚毁皇家园林圆明园B.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C.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中国D.抢夺福州船政局等中国近代企业
【答案】B
【解析】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这次“打劫中国”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关,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英
法直接出兵侵略中国,而沙俄却趁火打劫,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一百五十多万平
方公里领土,成为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B项正确;洗劫焚毁皇家园林圆明园是英法联军的暴行,与题
干不符,排除A项;1895年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划分势力范围,时间不符合题
意,排除C项;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内部李鸿章、曾国藩等洋务派官员掀起洋务运动,创办福
州船政局等中国近代企业,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第3页共10页.
9.英法叫嚣要对中国“实行大规模的报复”,俄国公使表面保持“中立”,暗中却向英法提供“北塘毫无戒备,
尽可进攻”的情报,协助英法的军事行动。相关场景出现在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B
【解析】
依据题干可知英法对华进行侵略战争,俄国以“中立为掩护充当英法的帮凶,由此可知,相关场景出现在第
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美俄伪装中立调停,实则趁火打劫充当帮凶,俄国
更是趁机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B项正确;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侵华战争,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
是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英法美俄德日意奥共同发动的侵略战争,俄国也
直接出兵,排除D项。故选B项。
10.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开放苏州、重庆等地区为通商口岸
B.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
C.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答案】C
【解析】
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了《天津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的主权进一步丧失,使中国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C项正确;A项属于《马关条约》的内容,排除A项;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
1851年,而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于1856年,排除B项;D项是《辛丑条约》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
项。
培优第二阶——拓展培优练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有学者对第二次鸦片战争做出如下的解说:
①《南京条约》,难填欲壑②修约要求,毫无根据③公使驻北京问题④进入广州城问题……
⑤“亚罗号事件”⑥广州的沦陷和抗战⑦天津的条约谈判⑧大沽口的激战
……
⑨北塘、大沽的失陷⑩天津、通州的谈判恭亲王“督办和局”,王大臣“开门揖盗”
⑪
第4页共10页.
圆明园,万劫不复九龙司,租而后割战争期间英国和它的伙伴的矛盾
⑫⑬⑭——摘编自蒋孟引《第二次鸦片战争》
(1)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以上解说中,哪些属于原因分析?哪些属于过程分析?
(2)请你选择材料中的一项或者多项信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第二次鸦片战争进行解说。(要
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解说条理清楚)
【答案】(1)①~⑤属于原因分析;⑥~属于过程分析。
(2)解说:观点明确,依据的史实准确⑫,解说思路清晰。
例1,观点: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继续:①从背景及西方列强的根本目的看,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列强不满足于鸦片战争
所获得的权益。②从战争的结果看,清政府被打败,被迫签订了新的不平等条约,满足了战前列强修约的
要求。③从战争的发动者看,实际上仍以英国为主,这也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继续”。
扩大:①侵略区域扩大。第一次只是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第二次从沿海一直侵入北京。②开放通商口岸
增多。第一次开通商口岸5处,第二次增开11处。③破坏了中国更多的主权。第一次破坏了中国的主权独
立以及关税自主权和司法权,允许外国领事进驻通商口岸;第二次外国公使进驻清朝都城北京,可直接与
清政府交涉,还取得了在长江自由航行军舰等权利。
例2,观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政治上,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清朝统治者投靠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他们的附庸与工具,中外
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人民的反抗。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沿海各省,并深入中国内地,
方便了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廉价原材料和劳动力,使中国受到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外交上,外国公使驻
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
例3,观点:西方国家在侵华目标上存在差异。
英国最早完成工业革命,是当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法国和美国的工业革命在19世纪中期陆续完成;
俄国在1861年才进行农奴制改革。在侵华过程中,英国一直是主角,法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才完成了工
业革命,因此成为配角,俄国则是扮演“帮凶”的角色。
在侵华目标上,英国关注经济特权,谋取经济利益,俄国的主要兴趣在于扩张领土。两者的差别根源在于
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英国已经是先进资本主义国家,机器大工业蓬勃发展;俄国工业资本主义虽然有
所发展,但整体上处于封建农奴制统治之下,经济要求相对薄弱。
例4,观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促使洋务运动兴起。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国丧失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在清朝统治集团中,一些
头脑比较清醒的当权者,如恭亲王奕沂等人亲眼看到了外国坚船利炮的巨大威力,从而感受到一种潜在的
第5页共10页.
威胁。面对清朝统治的危局,他们掀起了一场旨在维护清朝统治,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
【解析】
(1)综合材料内容可知,①—⑤都是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进行了阐述,所以①~⑤属于原因分析;
⑥—都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带来的变化,所以⑥~属于过程分析。
(2)⑫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对第二次⑫鸦片战争的解说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述。如第二次
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之所以说是继续,从背景及西方列强的根本目的看,第二次鸦片战争
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列强不满足于鸦片战争所获得的权益。从战争的结果看,清政府被打败,被迫签订
了新的不平等条约,满足了战前列强修约的要求。从战争的发动者看,实际上仍以英国为主,这也说明第
二次鸦片战争是“继续”。之所以说是扩大,主要表现在侵略区域扩大。第一次只是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第
二次从沿海一直侵入北京。开放通商口岸增多。第一次开通商口岸5处,第二次增开11处。破坏了中国更
多的主权。第一次破坏了中国的主权独立以及关税自主权和司法权,允许外国领事进驻通商口岸;第二次
外国公使进驻清朝都城北京,可直接与清政府交涉,还取得了在长江自由航行军舰等权利等。从其他角度
总结论点展开阐述,言之有理亦可。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
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不上了。”
材料二:当我们走进行宫的时候,火声“啪啪”地响着,很使人震惊,并且穿过重重的烟雾,太阳照耀中
天,使一些花草树木,都带了一种憔悴的病色,殷红的火焰,映在放火的军人们的面庞上,使他们看起来
仿佛恶魔一样,虽是毁坏他们所不能恢复的东西,却洋洋自得,觉得很是光荣。
材料三:马克思说:“俄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一钱,不出动一兵
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
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哪次战争期间?材料三中俄国得到的“好处”是什么?
(3)通过上述史实的学习,谈谈你的感想。
【答案】(1)开辟中国市场,倾销商品。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
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3)牢记历史,勿忘国耻;落后就要挨打。
【解析】
第6页共10页.
(1)根据“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并结合所学可知目的是开辟中国市
场,倾销商品。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火烧圆明园,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结合所学内容可
知,俄国得到的“好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
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3)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我们应该牢记历史,勿忘国耻;落后就要挨打。
培优第三阶——中考沙场点兵
1.(2022·四川眉山·中考真题)1854年,英、美、法三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提出:“准英人随意往内
地各处并海滨各城邑”,自由贸易,“往来无碍”,“俱不得在内地津关,重行征税”“内地完全开放”等。这
些要求旨在()
A.方便外国人来华旅游B.进口更多的中国茶叶
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D.向中国出口更多粮食
【答案】C
【解析】
根据“1854年,英、美、法三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要求旨在进一步打开中国
市场。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C项正确;方便
外国人来华旅游不是提出修约要求的目的,排除A项;进口更多的中国茶叶不是修约的目的,排除B项;
向中国出口更多粮食不是修约的主要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
2.(2022·山东东营·中考真题)1856年10月,英国发动对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下面关于这次战争表述
正确的是
A.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华权益
B.目的:获得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特权
C.借口:林则徐在广东查禁鸦片、虎门销烟
D.影响: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A
【解析】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在俄、美
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于1856年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A
第7页共10页.
项正确;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特权是通过甲午中日战争,排除B项;林则徐虎门销烟是第一次
鸦片战争的借口,排除C项;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辛丑条约》的
后果,排除D项。故选A项。
3.(2022·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国
家是
A.德国B.意大利C.奥匈帝国D.沙俄
【答案】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趁火打劫,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费一兵一卒,共割占
中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4.(2022·江西·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清军兵力调动表,分析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命调时间调出地调入地兵数(名)
1858年4月京师大沽2000
1858年12月吉林大沽1000
1859年4月黑龙江天津1000
1860年5月宣化镇大沽1000
A.第二次鸦片战争B.戊戌变法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辛亥革命
【答案】A
【解析】
依据表格时间“1858-1860年”可知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A项正确;戊戌变法是19世纪末期,排除B项;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1900年爆发,排除C项;辛亥革命是1911年,排除D项。故选A项。
5.(2021·山东淄博·中考真题)1858年,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增开营口、
烟台、镇江、南京、九江、汉口、淡水、台南、汕头、琼州十处通商口岸。藉此,外国侵略势力得以()
A.打开中国门户B.渗透到南部沿海广大区域
C.开始染指台湾D.波及东部沿海并深入内地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增开的通商口岸已遍布东部、南部沿海地区还有内地,相比《南京条约》通商口岸都位于
第8页共10页.
东南沿海来说,这反映了外国侵略势力波及东部沿海并深入内地,D项正确。打开中国门户从鸦片战争后
签订的《南京条约》就开始了,排除A项;题干中开放的通商口岸不仅仅在南部沿海,排除B项;开始染
指台湾早在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就开始了,排除C项。故选D项。
6.(2018·四川眉山·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连串不平等条约(包括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和在上海订立
的“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二、如前所述,俄国攫取得了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的极其广大的领土,共一百万平方公里有
余。……
三、除鸦片战争已开放的五口外,沿海又开放天津、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贵州警察学院《石油钻采机械》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长江职业学院《新媒体运营》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中学2024-2025学年高考物理试题全真模拟密押卷(一)含解析
-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大数据原理与应用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漯河食品职业学院《翻译理论与实践(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工程力学(含材料力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眼耳鼻喉口腔科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北师范大学《风险理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及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海关学院《Flash动画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展览会议展前展中展后服务方案(技术方案)
- 2025年山东淄博高三一模高考数学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 树木移植的施工方案
- 建筑垃圾处理工地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 2025年湖北省恩施市司法局司法辅助人员招聘9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法律服务行业智能合同审查方案
- 2025南水北调东线山东干线限责任公司人才招聘30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2030年中国玄武岩纤维工业行业现状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地铁隧道应力释放孔设计方案
- 项目部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范文
- 自然辩证法论述题146题带答案(可打印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