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行为课件_第1页
危害行为课件_第2页
危害行为课件_第3页
危害行为课件_第4页
危害行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危害行为一、危害行为的概念及特征危害行为,是指在人的意识和意志支配下所实施的,危害社会并为刑法所禁止的身体动静。它具有以下特征:(1)危害行为是人的身体动静(有体性)——外在客观特征注:危害行为表现为动或静两种形式问:发表言论能否成为刑法禁止的危害行为?(2)危害行为是表现人的意识和意志的身体动静(有意性)——内在主观特征在实践中,常见的无意识或无意志的行为主要有:人在精神错乱下的举动人在睡梦状态中的言语举止身体的条件反射动作人在不可抗力作用下的举动人在身体完全受到外力强制下的举动但在以下三种情形下,行为人的意识或意志受到一定程度抑制,但仍可以构成刑法上的危害行为:受到一定的精神强制,但未完全失去意志自由,又不符合紧急避险条件的行为。忘却行为原因上的自由行为(3)危害行为是对社会有害的身体动静(危害性)——社会本质特征(4)危害行为是刑法所禁止的身体动静——法定特征二、危害行为的基本表现形式:作为和不作为(一)作为(最常见、最普遍)作为,是指行为人用积极的行为去实施为我国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作为就是“不应为而为”本质:违反刑法的禁止性规范作为的实施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利用自己的身体动作实施(最常见)利用物质性的工具实施利用某种自然力实施利用动物实施利用他人的行为实施关于先行行为:即由于行为人事前实施的某种行为使法律保护的社会关系处于危险状态,他就负有采取有效措施来排除这种危险的义务性质:可以为合法行为(但正当防卫除外)也可以是一般违法行为思考:先行行为是否包括犯罪行为?对此根据我国刑法分则的具体规定,可以分为两种情形处理:在刑法就某种犯罪行为规定了结果加重犯或者因发生严重结果而成立重罪时,由于可以将该加重的结果评价在相应的结果加重犯或者另一个重罪中,先前的犯罪行为并不导致行为人负有防止严重结果发生的义务;

在刑法没有就某种犯罪行为规定为结果加重犯,也没有规定发生严重结果而成立重罪的情况下,如果先前的犯罪行为导致另一合法权益处于危险状态,则应认为该犯罪行为导致行为人负有阻止该危险状态、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义务;例:深夜,甲盗掘古墓葬时,将旁边的某农舍挖垮,并将房主乙埋在瓦砾中,在乙呼喊救命时,甲为了逃避法律追究,逃离现场,致使房主乙死亡。请分析甲的刑事责任。(2)行为人能够履行义务而没有履行——合理性条件(主观+客观)(3)由于不履行义务,对刑法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了损害——后果条件(实际损害+现实威胁)在刑法理论上,通常将不作为分为纯正不作为与不纯正不作为。纯正不作为(或称真正不作为、纯粹不作为),是指只能由不作为形式构成的犯罪。(如:遗弃罪、逃税罪)不纯正不作为(或称不真正不作为、不纯粹不作为),是指以不作为形式实施的通常以作为形式构成的犯罪。(如: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衡量作为与不作为的标准——即看行为违反的是禁止性规范还是命令性规范

练习:1、下列与不作为犯罪相关的表述,哪一选项是正确的?(单选)(

)

A甲警察接到报案:有歹徒正在杀害其妻。甲立即前往现场,但只是站在现场观看,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此时,县卫生局副局长刘某路过现场,也未救助被害妇女。结果,歹徒杀害了该女子。甲和刘某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没有履行救助义务,均应成立渎职罪。B甲非常讨厌其侄子乙(6岁)。某日,甲携乙外出时,张三酒后驾车撞伤了乙并迅速逃逸。乙躺在血泊中。甲心想,反正事故不是自己造成的,于是离开了现场。乙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由于张三负有救助义务,所以甲不构成不作为犯罪。

C甲下班回家后,发现自家门前放着一包来历不明、类似面粉的东西。甲第二天上班时拿到实验室化验,发现是海洛因,于是立即倒入厕所马桶冲入下水道。甲虽然没有将毒品上交公安部门,但不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D《消防法》规定,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必须立即报警。过路人甲发现火灾后没有及时报警,导致火灾蔓延。甲的行为成立不作为的放火罪。第三节危害结果一、危害结果的概念刑法意义上的危害结果,特指危害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所造成的损害。广义上的危害结果,是指由行为人的危害行为所引起的一切对社会的损害事实,也就是危害行为对犯罪的一般客体所造成的损害;狭义上的危害结果,是指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结果,通常也就是刑法规定的危害行为对犯罪的直接客体所造成的实际损害;我国法学界通常从狭义的角度去理解危害结果(2)物质性危害结果与非物质性危害结果——以危害结果能否具体测量为标准物质性危害结果(或称有形结果),是指可以凭人的直觉直接感知,能够具体确定和计算的危害结果;非物质性危害结果(或称无形结果),是指不能凭人的直觉直接感知,无法具体确定和计算的危害结果;(如:侮辱罪、诽谤罪)(3)直接危害结果与间接危害结果——以危害结果与危害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联系形式所作的分类直接危害结果,是指危害行为直接造成的侵害事实,它与危害行为之间具有直接因果关系;间接危害结果,是指危害行为间接造成的侵害事实;三、因果关系的具体运用1、多因一果:行为对结果参与性地直接起作用,有因果关系

例:(1)挥拳打人,引发被害人原有疾病,导致死亡;(2)开枪射人,造成被害人失足坠崖死亡;(3)同时但不同谋投毒杀人,被害人受二毒之害而亡;2、原因的原因:第一个原因制造的是不被社会所容忍的风险,则行为对结果间接的起作用,“原因的原因也是原因”。如果第一个原因制造的是可以被社会容忍的风险,则“原因的原因不是原因”。例:(1)美女广告导致司机走神,酿成交通事故;(2)与扳道员聊天,导致其忘记履行职责,引发事故;(3)与正在驾驶汽车的司机打架,导致交通事故;3、普通介入因素:如果介入因素引起结果的相关性程度低,并不妨碍行为的危险性向结果的现实化转化,即介入因素只是减损了危险现实化为结果的行为效果,则不能隔断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果介入因素作为独立的原因直接导致结果出现的,结果的出现不是先前行为人所制造的风险的实现,则隔断因果关系;

例:(1)破坏刹车片,受害人却遇到与刹车无关的泥石流而亡;

(2)被害人遭受严重暴力,为逃生而情急之下逃入旁边的高速路,被车撞死;

(3)受害人受致命伤,不服从医院安排而亡;练习:

1、关于因果关系,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多选)(

)A.甲乘坐公交车时和司机章某发生争吵,狠狠踹了章某后背一脚。章某返身打甲时,公交车失控,冲向自行车道,撞死了骑车人程某。甲的行为与程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B.乙以杀人故意瞄准李某的头部开枪,但打中了李某的胸部(未打中心脏)。由于李某是血友病患者,最后流血不止而死亡。乙的行为与李某的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C.丙与同伙经预谋后同时向王某开枪,同伙射击的子弹打中王某的心脏,致王某死亡。由于丙射击的子弹没有打中王某,故丙的行为与王某的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D.丁以杀人故意对赵某实施暴力,导致赵某遭受濒临死亡的重伤。赵某在医院接受治疗时,医生存在一定过失,未能挽救赵某的生命。丁的行为与赵某的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2、关于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下列哪一判断是正确的?(单选)(

)A.甲开枪射击乙,乙迅速躲闪,子弹击中乙身后的丙。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B.甲追赶小偷乙,乙慌忙中撞上疾驶汽车身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C.甲、乙没有意思联络,碰巧同时向丙开枪,且均打中了丙的心脏。甲、乙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D.甲以杀人故意向乙的食物中投放了足以致死的毒药,但在该毒药起作用前,丙开枪杀死了乙。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第五节犯罪客观方面的其他要件犯罪客观方面的其他要件,主要是指危害行为实施的时间、地点和方法(手段)等因素;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犯罪成立所必需的;但刑法第341条第2款规定的非法狩猎罪——必备要件;危害行为的时间、地点及方法是量刑时应予考虑的因素;第二节刑事责任能力的制约因素一、刑事责任年龄(一)刑事责任年龄的阶段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事责任年龄以14周岁和16周岁这两个界点分成三个阶段: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年龄阶段——不满14周岁的自然人实施的任何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相对刑事责任能力年龄阶段——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自然人仅对刑法明文规定的八种严重故意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这八种犯罪为: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完全有刑事责任能力年龄阶段——已满16周岁的自然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从宽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二)刑事责任年龄的具体判断1、周岁的计算规则:周岁应当以实足年龄为准,按照公历年、月、日计算,自过生日的第2天起才为已满14周岁或16周岁;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应当以行为时为基准;2、解析八种严重的故意犯罪: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致人重伤与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故意杀人与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包括刑法分则所规定的以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论处的情形;强奸罪——强奸妇女与奸淫幼女;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实施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以外的行为,如果同时触犯了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的,应当按照刑法第17条第2款的规定确定罪名,定罪处罚;练习:1、《刑法》规定,在拐卖妇女、儿童过程中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仅定拐卖妇女、儿童罪。l5周岁的甲在拐卖幼女的过程中,强行奸淫幼女。对此,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多选)(

A《刑法》第17条第2款没有规定15周岁的人对拐卖妇女、儿童罪负刑事责任,所以,甲不负刑事责任

B拐卖妇女、儿童罪包含了强奸罪,15周岁的人应对强奸罪承担刑事责任,所以,对甲应认定为拐卖妇女、儿童罪C15周岁的人犯强奸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所以,对甲应认定为强奸罪

D拐卖妇女、儿童罪重于强奸罪,既然15周岁的人应对强奸罪承担刑事责任,就应对拐卖妇女、儿童罪承担刑事责任,所以,对甲应以拐卖妇女、儿童罪与强奸罪实行并罚2、纪某(男,1992年6月5日出生)。在2006年6月份之前纪某多次盗窃各类财物总计约40000余元。2006年6月5日,纪某被几个朋友邀请到一酒店吃饭,席间纪某等大声喧哗导致邻座几位客人(也是年轻人)不满,双方争吵,纪某一怒之下掏出随身携带的匕首向对方为首的一个小青年猛刺两刀,将对方刺倒在血泊之中并当场死亡。纪某见此情景,心想杀人偿命这是自古规律,顿生外逃的念头。在准备回家拿取外逃必备之物的途中,纪某看到一大款模样的人手提皮包,一边走一边打手机,心想该人肯定有钱,随即掏出匕首将持包人刺伤,把包和手机抢走,包内有现金5000余元。纪某到乡下外婆家躲避了一年多。2007年10月份的一天,纪某出门游逛,见路边停着一辆桑塔纳轿车,即设法打开车门将车开走。行驶途中,因操作生疏,将路边一摆水果摊的老头撞死并把买水果的顾客撞伤。纪某不仅未停车,反而加大油门逃走。当日下午,纪某将该车以4万元的价格低价卖出。2008年7月29日纪某被抓捕,随后主动向司法机关交代了上述行为,而且还交代其曾经在半年前的某日,其到某地游玩时,受好朋友之托捎带两包毒品,得劳务费5000元。根据案情回答下列问题:请分析纪某上述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犯罪则构成什么罪,如果不构成犯罪则简要说明理由,从刑法角度进行分析并说明理由。对纪某依法如何处理?三、醉酒病理性醉酒——属于突发性的、暂时性的精神病,丧失了辨认和控制能力,依照我国刑法第18条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