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诗歌鉴赏表达技巧1一、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二、学会鉴赏诗歌中的表达技巧。三、掌握诗歌中表达技巧的答题步骤。
教学目标一、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教学目标2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的这种手法,体现在哪,点出此种手法的特点和作用(效果)。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2、该句联诗是如何描写景(表达情)的?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12、虚实结合(虚实相生)通感: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陆游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卜算子·咏梅》);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即诗歌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作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当人物或事件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再予以“响应”的写作技巧。触景生情:又称“由景及情”、“情因景生”,是先有景后有情。指对描写对象直接进行描写。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晚寂静时。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而后顺理成章地抒写自己对李白的思念之情;从前幽怨应无数。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人生一世长如客,何必今朝是别离!通观全篇,首联“孤根暖独回”是“早”;⑸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歌台暖响,春光融融”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表达技巧”是个广义综合概念,他是指使诗歌形象更鲜明、语言更凝练、意境更含蓄蕴藉、诗歌的表现力更强的所有方法。“表达技巧”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的这种手法,体现在哪,点出此种手法3表达技巧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构技巧表达技巧表达方式4表达技巧鉴赏之表达方式表达技巧鉴赏之表达方式5诗词鉴赏须知的术语及其运用
类别概念说明例句表达方式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2.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诗词鉴赏须知的术语及其运用类别概念说明例句记叙记叙6(一)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细节描写、白描工笔、视听结合、远近结合、俯仰结合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情景交融)主要是【抒情方式】和【描写手法】(一)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7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描写(一)、鉴赏诗歌的描写手法a、描写角度:上下,远近,俯视仰视b、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c、描写方法: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2、虚实结合3、动静结合4、点面结合5、白描工笔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描写(一)、鉴赏诗歌的描写手法8
描写角度描写要有层次性——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等。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体验。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描写角度:由远到近。描写角度9描写内容(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等等)描写要从不同角度,以增强描写的立体感。描写大多采用视觉描写,但为了多方面地表现所写之物的特点,更加方便抒发感情,常常辅之以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如唐代诗人王建《江馆》:“水面细风生,菱歌慢慢声。客亭临小市,灯火夜妆明。”他熟练地运用各种感官,描写了一幅清新的江馆夜市图。“水面细风生”是触觉,写的是清风徐来,水波微兴。“菱歌慢慢声”是听觉,采莲小调婉转柔美,舒缓悠扬。“灯火夜妆明”是视觉,不远处有明亮的灯光,灯光下,有盛装女子婉丽的身影。这首旅宿诗,透露出作者领略江边夜市时悠闲欣喜的感情。描写内容(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等等)10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数只船横
浦口,一声笛起山前。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色:香:形:声:味: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数只船横11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1)正面描写:正面描写,也称直接描写。指对描写对象直接进行描写。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2)侧面描写:也称间接描写。指对描写对象不直接进行描写,而从其他人物的态度、议论、评价等方面达到间接表现事物的目的。如: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一、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衬托雪之大,这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二、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三、从“折竹声”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然烘托雪大。如:《陌上桑》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借“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12
2、虚实结合:
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
景物为实,情感为虚
形象为实,抽象为虚
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后两句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2、虚实结合:
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13
3、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如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首联、颔联写自然美景: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谷越发显得静幽,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更令人感到秋意浓厚。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颈联进一步写动景: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以动衬静是一种以动态的景物来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的表现手法。如南朝诗人王籍的《入若耶溪》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是典型的以动衬静的手法,“蝉噪”“鸟鸣”笼罩着若耶溪,山林的寂静显得更为深沉。3、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144.
点面结合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面”指的是对背景做粗线条的勾勒,“点”指的是在背景上做精妙的描画。点面结合的形式多样,可以是虚面上的实点,也可以是动面上的静点。如朱敦儒的《好事近·渔父词》:“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三、四句从面上对渔父的志趣和生活概貌做了总的交代,后用洗练的笔墨摹写了一个恬淡自适的渔父形象。而在静态的画面上,又加上了孤鸿这个动点。全诗点面结合,描写了词人超脱世俗、不受约束的闲适生活。4.点面结合15
5、白描工笔:
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
用线条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的表现手法。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巧妙地排列开来,勾勒出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断肠人”眼中的凄凉景象,通过景象有力地烘托了人物的伤感之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5、白描工笔:
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16
工笔即细节描写,指用细腻的笔触对重点描写对象作精细地刻画和描绘,使读者有清晰、深刻的印象,这与白描大体勾画轮廓的方法恰恰相反。
如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工笔即细节描写,指用细腻的笔触对重点描写对象作17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抒情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抒情抒情方式:直抒胸臆18鉴赏诗歌的抒情方式:1、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析】诗句开门见山,直叙登上高台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怆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直接通过登台表达了诗人功业难成、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鉴赏诗歌的抒情方式:1、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19结构关系:触景生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以景结情内在联系: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正衬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反衬(1)借景抒情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2、间接抒情结构关系:以乐景写乐情}正衬以乐景写哀情}反衬(1)借景抒情20触景生情:又称“由景及情”、“情因景生”,是先有景后有情。“景乃诗之媒”(谢榛语),人物一开始心情比较平静,由于受到外界景物的刺激,油然而引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所以称为“触景生情”。杜甫的《登高》一诗就是典型的触景生情之作。触景生情:又称“由景及情”、“情因景生”,是先有景后有情。“21
题菊花
黄巢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注)青帝:司春之神。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表现上有何特色?
因见到菊花在秋天开放时冷寂,蝴蝶也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因此才有下面的感慨,自己若做了青帝就要改变菊花处境,让它在春天同桃花一齐开放。抒发了对菊花开不逢时的惋惜和不平之情。(触景生情)前二句实写秋天菊花盛开之景,后二句发挥想像,虚写
题菊花
黄巢因见到菊花在秋222、借景抒情:
又称“缘情写景”“由情及景”,是情在景先,先有情后有景,是“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转移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吴乔《围炉诗话》)。“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2、借景抒情:又称“缘情写景”“由情及景”,是情在景先,先23端居①
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该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端居①
李商隐该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24
3、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3、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25
滁洲西涧
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首诗在情与景的抒写上有何特色?试略作分析。
诗人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诗人独爱自甘寂寞安贫守节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时的黄鹂。郊野渡口一幅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滁洲西涧
韦应物诗264、以景结情所谓“以景结情”就是诗的前面大半篇幅用抒情,最后以写景物来收束全诗。这种写法的好处是在抒情的紧要处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含不尽之意于言外。4、以景结情27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一二句写事写情,已露出“愁”字,似乎接下来就要正面写愁,然而诗人却将笔触转到景物上,巧妙地以景结情,含不尽之意于景中。宿建德江孟浩然一二句写事写情,已露出“愁”字,似乎接下来就28从军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前三句就乐声抒情,最后一句轻轻宕开一笔,以壮阔而悲凉的景象收束全诗,将不尽之情以不尽尽之,这种以景结情,真可谓“绝处生姿”。从军行王昌龄前三句就乐声抒情,最后一句轻轻宕开一笔,以壮29相关链接:以情结景所谓“以情结景”就是诗的前面大半篇幅主要用于写景,不言情事,全诗将要结束时,才加一抒情之笔。这种手法的妙处在于:画龙点睛,一笔点活全诗,使诗前半所写之景都变成主观之景、染情之景,引人回味无穷。相关链接:以情结景所谓“以情结景”就是诗的前面大半篇幅主要用30江南春寇准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江南春尽离肠断,蘋满汀洲人未归。这首词前四句写景,结尾两句直抒胸臆,以情结景,使抒发的感情由隐而显,实属点睛之笔。江南春寇准这首词前四句写景,结尾两句31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融情于景拓展练习:从景与情之间结构关系的角度辨析下列作品春行即兴李华融情于景拓展练习:从景与情之间结构关系的角度辨32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以景结情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33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触景生情春望杜甫触景生情34二、从景与情的内在联系角度分析下列诗歌
登科后孟郊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天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乐景乐情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二、从景与情的内在联系角度分析下列诗歌35柳州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哀景哀情在阳春二月见到反常的如秋之景,眼中的花叶尽落之境与心中的凄黯迷惘之情融而为一。柳州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哀景哀情在阳春二月见到反常的36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乐景哀情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绝句杜甫乐景哀情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美好37江汉杜甫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有老马,不必取长途。哀景乐情落日、秋风是一种凄凉的感觉,但却比喻了诗人正处暮年,并以“老马”自喻表现了积极入世的精神及老当益壮的情怀。江汉杜甫哀景乐情落日、秋风是一种凄凉的感觉,但却382、间接抒情(2)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色彩。诗人塑造具体的诗歌形象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品格、情操、志向、理想),多见于咏物诗。蝉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析】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牡丹”象征富丽;“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陆游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卜算子·咏梅》);“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屈原用“兰芷”象征自己的芳香、不与世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2、间接抒情(2)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39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A、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B、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40(3)借古讽今(喻今、伤今):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析】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台城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析】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3)借古讽今(喻今、伤今):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41(4)用典抒情用典有用典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讽今)。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4)用典抒情42(4)、用典抒情:
用典: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用典的作用: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诗词情意显得含蓄,达到字少意丰的效果。
理解用典,首先要熟悉典故来源,其次要理解典故与作者的关系(或是自比,或是对比衬托),在此基础上,才可能理解作者借典故表达了什么情意
例:王勃《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贾谊、梁鸿,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4)、用典抒情:
用典: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历史故43用典抒情。古今人们用典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采用明用、暗用、正用和反用四种方式。a、明用典故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如果能使读者从字面一看便知使用了某个典故的就是明用典故。这种现象在古典诗词中是常见的,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是明用《史记•冯唐列传》中的故事,东坡居士在这里明用这个典故,意在以魏尚自况,希望有一个象冯唐那样识才敢谏之人,为自己在宋神宗面前保荐,派人将自己召回,委以重任。这是古人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的反映。用典抒情。古今人们用典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采用明用、暗用、正44b、暗用典故
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有时表面上看,用典处似乎与上下文句融合为一,不细察则不知为用典,这就是暗用典故。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末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面看来好象是写“出猎”,描写猎人弯弓射狼的情况。其实这是暗用了《楚辞•东君》“举长矢兮射天狼”的典故。天狼,是星名,古代用以代表贪残掠夺,作者在此代指辽和西夏统治者;“射天狼”则表明自己御敌保国的决心。b、暗用典故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有时表面上看45c、正用典故
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有“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以典代人,通过文章既以赞李云,也以自赞。“蓬莱”,为海中神山名,传说仙府中难得的典籍,均藏于此。《后汉书•窦章传》言:“是时学者称东观(后汉政府的藏书机构)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这首诗中的“蓬莱”,是借指校书郎李云。“建安骨”为建安风骨之简称。东汉末建安时期,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诗歌,风格清新刚健,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小谢”,指谢眺;区别于“大谢”(谢灵运)。李白非常推崇谢眺,这里有自比的意思。这两句,上句称赞李云文章得建安风骨,清新刚健;下句谓自己的诗歌应像谢眺那样清新隽永。c、正用典故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46
d、反用典故有的词人取典故所述之人事而反其意用之,如辛弃疾的《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极力鼓励李入蜀做一番事业,首句化用李白《蜀道难》中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将其概括为“蜀道登天”。本来,李白在《蜀道难》中要突出的是蜀道的高危艰险,辛弃疾在《满江红》中却强调通过艰苦的攀登可以上达青天,这就是典型的反用典故了。
用典的作用: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总之都能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d、反用典故有的词人取典故所述之人事而反其47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作者借赞扬历史上的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48“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典。“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49“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50(5)借事抒情: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寓于叙事之中。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在叙事中,寓含着作者急于回家与家人团聚的迫切心情。(5)借事抒情: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寓于叙事之中。早发白帝城51直接抒情
判断直接抒情的方法——判断方法:诗人在其诗歌中比较直观地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诗句中有直接表明情感的字、词、句。直接抒情判断直接抒情的方法——52如:杜甫:“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死亦足”,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
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
李清照:“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表达了相思之苦。如:53间接抒情判断方法:作为一种委婉含蓄的抒情手法,诗人往往借助多种手段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来说这样的诗句中往往没有直接表明情感的词、句。间接抒情判断方法:作为一种委婉含蓄的抒情手法,诗人往往借助多54常见提问方式:1、说说下面的诗歌采用了哪种抒情手法?2、从抒情手法的角度,分析下面的诗歌。3、有人认为某诗在表达情感上体现了“曲折通幽”的特点,你认为怎样,说明理由。常见提问方式:55考题示例:
题菊花黄巢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注)青帝:司春之神。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表现上有何特色?这首诗运用了触景生情和虚实结合的手法,(点)因见到菊花在秋天开放时冷寂,蝴蝶也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发挥想像自己若做了青帝就要改变菊花处境,让它在春天同桃花一齐开放。(析)抒发了对菊花开不逢时的惋惜和不平之情。(评)考题示例:56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问题。送温台[唐]朱放渺渺天涯君去时,浮云流水自相随。人生一世长如客,何必今朝是别离!雨夜[宋]张咏帘幕萧萧竹院深,客怀孤寂伴灯吟。无端一夜空阶雨,滴破思乡万里心。上面两首诗的结尾两句抒情方式有何异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问题。上面两首诗的结尾两句抒情方式有何57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问题。送温台[唐]朱放渺渺天涯君去时,浮云流水自相随。人生一世长如客,何必今朝是别离!雨夜[宋]张咏帘幕萧萧竹院深,客怀孤寂伴灯吟。无端一夜空阶雨,滴破思乡万里心。上面两首诗的结尾两句抒情方式有何异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同:都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第一首“何必”表达了面对别离的豁达,对朋友的宽慰;第二首“无端”表现幽怨之情,“思乡万里心”表现思乡之情。异:第二首还运用了间接抒情的方式,“一夜空阶雨”烘托思乡之情。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问题。上面两首诗的结尾两句抒情方式有何58表达技巧鉴赏之修辞手法表达技巧鉴赏之修辞手法59一、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常考的:比喻、对比、拟人、对偶。常见的:借代、夸张、双关、互文、反复、设问、反问、铺排、通感。1.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作用: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2.对比(对照):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以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常见的对比,有动静对比、虚实对比、今昔盛衰的对比、哀与乐的对比等。作用: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对比与衬托】对比双方没有主次,而其主旨需要两方共同构建突出。衬托双方有主次,其主题表现主要依靠被衬托事物来表现。例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对比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对比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衬托(反衬)一、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603.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使此物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的修辞手段。作用: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4.对偶:对偶,即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的语句成对地排列的修辞方式。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5.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作用:使语言简练、含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3.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使此物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的616.夸张:对事物的形象、作用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质,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7.双关: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作用:增加内容含量,使语言表达含蓄、幽默,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刘禹锡)8.互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语言结构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作用:内容上相互补充,行文简洁。“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9.反复:能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加强节奏感。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6.夸张:对事物的形象、作用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作用:揭示6210.设问:能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11.反问: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2.排比: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13.通感: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行》“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歌台暖响,春光融融”10.设问:能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63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⑵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⑶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⑸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⑹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⑺荷花娇欲语,愁煞荡舟人。借代,设问夸张双关对偶拟人设问拟人借代,对比夸张小试牛刀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借代,设问夸64考题示例: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膏锋锷”:兵士的血滋润了兵器的尖端。
⑴这首词中“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作简要分析。
考题示例:
65【参考答案】①借代。②“珠翠”指妇女佩带的首饰,指代宫女。③词句写汴京皇宫内,宫女成群,歌舞不断,一派富庶升平气象。【参考答案】①借代。66【答题步骤】第一步: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此种修辞手法在诗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指出运用此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手法+分析+作用【答题步骤】6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寄黄几复①黄庭坚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②。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注】①黄几复,是黄庭坚年轻时好友,时为广西四会县令,二人分别已有十年。②蕲,祈求;肱,上臂,古代有三折肱而为良医的说法,这里指处事圆滑。第二联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第二联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68解析“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回忆昔日相聚宴游之乐,并进一步抒写相别十年的思念之深。想当年,春风拂面,我们在盛开的桃李花下举杯畅饮;十年来,漂泊江湖,每当夜雨潇潇、漏尽灯残之时,不由得更加思念远方的友人。这一联以“江湖夜雨”对“桃李春风”,巨大的反差,充分表达了诗人的哀伤与欢乐。以“十年灯”与“一杯酒”相对,更是进一层:不仅在时间上给人以“长夜难熬”的感觉,还突出了作者独对孤灯的沉重和思念的辛苦。解析69①对比。②十年前与十年后形成时间上的对比;桃李春风中与江湖雨夜中形成环境上的对比;相聚饮酒与孤坐灯下形成行为上的对比;相聚时的快乐与离别时的孤独形成情感上的对比。③不仅在时间上给人以“长夜难熬”的感觉,还突出了作者独对孤灯的沉重和思念的辛苦。①对比。70表达技巧鉴赏之表现手法表达技巧鉴赏之表现手法71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1联想、2想象、3衬托、(反衬):以动衬静、以声衬寂、以明衬暗、以乐景衬哀情、4渲染、5烘托、6象征、悬念、7对比、(古今、色彩、远近、高低)、
8用典、9照应、10抑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11动静相衬、12、虚实结合、13、主客曲写(对写):如以对方写自己(委婉含蓄)、14托物言志、15赋比兴等等。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1联想、2想象、3衬托、(反衬):以动721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相关联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例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由柳枝的纷纷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1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相关联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732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形象的思维过程.
如<<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诗歌选择了月夜遥忘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2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743衬托: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作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有正衬和反衬两类。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籍《入若耶溪》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当初离家出征的时候,心里是悲伤的,却用杨柳春风这样的明媚春光来反衬;如今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是高兴的,却用大雪纷飞这样的严寒景象来反衬。清人王夫之说这四句诗“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3衬托: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作陪衬754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是渲染
<<夜归>>“夜深归客依筇行,冷鳞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猾,竹窗斜漏补衣灯.”诗人以”冷鳞萤.村店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还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再如: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诗的前三句,诗人尽情渲染:自己新酿造出的米酒,微呈黄绿色,面上还有一些悬浮物细小如蚁;那酒正放在红泥抹的小火炉上温着;这时天快黑了,看来要下雪了。经过这一番渲染,最后一句发问也就水到渠成:我想饮酒取暖,你能陪我喝一杯吗?4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76
5烘托:烘托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
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烘托)出画面的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反衬了春涧的寂静。5烘托:烘托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77
6象征(托物言志):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借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表现手法叫象征。
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析】本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借物喻人,咏物言志。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写人、写自己。将物性与人格巧妙地融为一体,形象地表达了自己以石灰为榜样的高尚情操。6象征(托物言志):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787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如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7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如李798、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8、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809、照应: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9、照应: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81
10、抑扬结合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首诗先扬后抑,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先写汉文帝在宣室夜召曾被驱逐的臣子贾谊,“求贤”“虚前席”写汉文帝求贤心切,这是扬;但汉文帝并不为听取如何治国安民的大计,感兴趣的只是鬼神之事,这足以证明其政治上的昏聩慵弱,这是抑。10、抑扬结合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8211、动静结合
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下面的问题。鲁山山行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1)诗中用字明写山野的静,又用等词暗写山野的静。(2)请从“动静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答:本诗写山行情景,主要运用了以动衬静的反衬手法。颈联写的是动物世界,看起来很热闹,是动景,其实,动中寓静。山野很静,熊才会悠然升树,鹿才会自在地饮溪。尾联自问自答是无人能问,“鸡声”是以声写静(言之成理即可)幽霜落、熊升树、鹿饮溪、一声鸡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8312、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景物为实,情感为虚。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正面为实,侧面为虚。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析】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12、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眼前之景为实,8413、从对方着笔这是古代诗词常用的一种表达技巧,也叫曲笔,即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从对方着笔,展开想象,是推进一层的写法,这样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前两句,诗人极力渲染了一种孤独寂寞的氛围,为下文正面描写“思家”,作了情感上的铺垫,更令读者去体会“家”的亲切、温暖。三、四两句写想家,其异于常人之处在于:不是直接写自己如何想念家人,而是换一种角度,把自己的思念转化成对方的思念,极写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使思念之情加倍托出。13、从对方着笔这是古代诗词常用的一种表达技巧,也叫曲笔8514、赋、比、兴:
古人云:“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就是铺陈直叙,比就是打比方用比喻,兴复杂一些,主要意思就是外界事物触动了诗人的兴致,引发诗人歌唱。诗人找到一个话头,因此兴多数用在诗歌的开端。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经》中得到广泛的运用。14、赋、比、兴:古人云:“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比86表达技巧鉴赏之结构技巧表达技巧鉴赏之结构技巧87诗歌的结构技巧1、物与情的关系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
2、结构特点重章叠句、伏笔铺垫、首尾照应、抑扬。过渡承上启下铺垫层层深入伏笔3、如何体现主旨
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对比。诗歌的结构技巧1、物与情的关系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881.开门见山开门见山是指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开头一句,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只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的所在了。这第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这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1.开门见山892.伏笔伏笔是为下文行文所作的准备,有时和照应结合起来使用。有些诗歌开头的写景或叙事就是为下文抒情或议论埋下的伏笔。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歌开头写停泊的地方靠近酒家,就是为下文听商女唱《后庭花》埋下的伏笔。2.伏笔903.照应照应在古典诗歌中的运用可分为三类,即首尾照应、扣题照应、伏笔照应。
(1)首尾照应。即开头与结尾的照应,这样照应使诗歌在结构上有浑然一体之感,能更加突出主题,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在一些诗歌中,诗人往往采用今昔、他我、物我照应的方式,来抒发自己或他人的情感。
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战乱频繁,诗人与兄弟离散,只能寄诗表达思念之情。凄凉萧瑟的边地秋色更衬托出诗人悲凉的心情。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3.照应月夜91(2)扣题照应。即围绕题目或主题反复照应。这样使全诗紧紧围绕着一个中心点展开,主题明确,结构严谨。
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这是一首咏物诗,语言清润平淡,毫无浓艳之气、雕琢之痕。诗人突出了早梅不畏严寒、傲然独立的个性,创造了一种高远的境界,隐匿着自己的影子,含蕴十分丰富。通观全篇,首联“孤根暖独回”是“早”;颔联“一枝开”是“早”;颈联禽鸟惊奇窥视,亦是因为梅开之“早”;末联祷祝明春先发,仍然是“早”。首尾一贯,处处照应标题,很有特色。(2)扣题照应。即围绕题目或主题反复照应。这样使全诗紧紧围绕92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此词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相应;“身老沧州”与“关河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3)伏笔照应。即诗歌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作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当人物或事件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再予以“响应”的写作技巧。(3)伏笔照应。即诗歌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作出某种暗示性的934.卒章显志卒章显志作为一种结构方式,是指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大诗人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说,诗歌要“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
恰当运用这种结构方式可以增加诗歌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达了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4.卒章显志945以景结情
所谓“以景结情”就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基础上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
此诗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来抒情的,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这样的结尾有一种“此时无情胜有情”的效果,使整首诗歌显得意犹未尽、形象含蓄、耐人咀嚼。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5以景结情95
东坡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这首诗第一句是在写景,描绘了一幅雨后东坡的月夜图,创造了一种清静自然的幽雅氛围,表现了作者宁静的心情,为下面的抒情作了铺垫。6铺垫铺垫是指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东坡苏轼6铺垫967重章叠句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7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97结构思路题的常见提问方式①“结构特点”、“线索”、“思路”、“结构作用”;②“开篇特点”、“脉络”、“几个阶段(时期)”;③“结合全诗”、“在整首诗中”。结构思路题的常见提问方式①“结构特点”、“线索”、“思路”、98梳理感情脉络:喜、怒、哀、乐等情感的变化历程。梳理写作思路:时间、空间(远近高低)、地点、景物先后、虚实等逻辑思路。思考方向梳理感情脉络:思考方向99答题的常用术语诗题:点明内容、主题
首句:总领(全诗)、引领、奠定基调、铺垫、蓄势、开门见山中间诗句:过渡、铺垫、承上启下尾句:呼应(开头、标题)、总结(收束)、卒章显志等答题的常用术语诗题:点明内容、主题10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
周邦彦①秋阴时作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写的。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晚寂静时。作者内心的孤独感随时间的推移变越来越强烈。确定结构思路+结合诗句解说+表达效果(概念)(关键词)(情感主旨)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是以时间推101答题的基本格式①确定结构思路;②结合诗句解说;③表达效果(情感、主旨)。答题的基本格式①确定结构思路;102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在内容上,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聚”字上承“同在京城”,短暂的相聚;“散”字下启“送别”。更能突出词人的离愁别绪。注意句子的位置(中间),句意与上下文的关系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
泛菊①杯深,103
东坡①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3分)
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注意句子的位置(开头写景),与下文的关系东坡①苏轼10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
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
“今古河山无定据”指古往今来,大好河山并没有一定属于谁的准则。首句破空而来,对苍茫大地之变化无常作了诗哲式思考,奠定了全诗的深沉雄浑的格调。诗歌以议论开篇,在内容上是奠定了全词的格调,或揭示主旨;其作用在结构上是引领全文。注意句子的位置(开头议论),句意与下文的关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注意句子的位105
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描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了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了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注意句子的位置(开头写景),与下文的关系思远人晏几道注意句子106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注)青帝:司春之神。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后两句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描写《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1)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1、说说下面的诗歌采用了哪种抒情手法?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人生一世长如客,何必今朝是别离!”表面看来好象是写“出猎”,描写猎人弯弓射狼的情况。作者借赞扬历史上的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形象为实,抽象为虚。他们剪去蕊花,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⑸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⑵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答:作者先从李白的诗歌才华写起,交待思念的缘由;而后顺理成章地抒写自己对李白的思念之情;为此而表达再次相逢论诗的愿望。层层铺垫,又环环相扣,情感真挚。注:①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②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③论文:此处指论诗。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注107表现技巧
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艺术构思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张、互文、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想象、联想、对照、衬托、渲染、烘托、用典、赋比兴、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等。
表现手法首尾照应、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点面结合、承上启下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叙述、描写:动静、虚实侧面烘托、细节描写、白描、乐景衬哀情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议论总结修辞表达艺术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张、互文、双关108提问方式:1、该句(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直接提问2、该句联诗是如何描写景(表达情)的?3、请从表达技巧方面(表现手法、结构方面、情和景的角度)赏析……句(联)4、某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提问方式:1、该句(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109解答思维指导:(1)看有没有用修辞。(2)看在表达方式上(描写方式、抒情方式)有什么特色。(3)看有没有用特别的表现手法。(4)看结构上有无特点。此外还可以看看语言有没有特点(浅易,通俗;典雅、庄重;悲壮、豪迈;清新,质朴;委婉、生动;讽刺、诙谐等)。头脑中有了这几方面的轮廓,就可以逐一对照诗句加以审视。解答思维指导:(1)看有没有用修辞。110总结解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表达技巧(表现手法)。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的这种手法,体现在哪,点出此种手法的特点和作用(效果)。3、这种手法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某种的感情或(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总结解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表达技巧(表现手法)。111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首尾照应、开门见山、曲笔入题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后汉书•窦章传》言:“是时学者称东观(后汉政府的藏书机构)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2010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在内容上,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常见的:借代、夸张、双关、互文、反复、设问、反问、铺排、通感。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杜甫的《登高》一诗就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阳光健康演讲稿
- 《供配电技术》第7章 教案
- 就餐的礼仪(31篇)
- 芒种活动总结
- 股权分配的协议书(33篇)
- 2024年多晶氟化镁(MGF2)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DB12-T 736-2023 大型活动特种设备安全保障性检验规范 电梯
- 2024年涂装机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插拔力试验机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2025学年重庆市涪陵五中高三上学期开学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 康复医学课件:骨关节疾病康复
- 牵引及石膏病人的护理
- 铁路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管理演示
- 2023年现行施工规范大全
- 川教版生命生态安全二上第13课 看谁记得快又牢 教学设计
- 竞争性磋商评分办法综合评分法
-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导读
- 创新高质量发展理念 打造“一院多区”集团化财务管理体系
- (5.3.1)-5.3奥斯本检核表法
-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第6章 来访者中心疗法的理论与技术
-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试题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