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诗词赏析-福建长汀第一中学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d1bbda5111465d187222c00af3a4297/8d1bbda5111465d187222c00af3a42971.gif)
![哲理诗词赏析-福建长汀第一中学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d1bbda5111465d187222c00af3a4297/8d1bbda5111465d187222c00af3a42972.gif)
![哲理诗词赏析-福建长汀第一中学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d1bbda5111465d187222c00af3a4297/8d1bbda5111465d187222c00af3a42973.gif)
![哲理诗词赏析-福建长汀第一中学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d1bbda5111465d187222c00af3a4297/8d1bbda5111465d187222c00af3a42974.gif)
![哲理诗词赏析-福建长汀第一中学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d1bbda5111465d187222c00af3a4297/8d1bbda5111465d187222c00af3a4297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哲理诗词赏析长汀一中罗伟华哲理诗词赏析长汀一中罗伟华哲理诗词赏析-福建长汀第一中学课件(2017全国卷I)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仅仅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雾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的反响,总首饰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1)《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中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3)请就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优秀文化教育提两条建议。(2017全国卷I)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中答案:
(1)正确的处理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在继承中发展;立足于社会实践,进行创新,突出人民的作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促进了文化发展;坚持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正能量。
(2)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发挥了重要作用;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服务群众满足社会群众的需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3)开始中华优秀文化教育校本课程;纳入学分考评;开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社团活动。答案:
赏诗词之美品哲理之韵诗词与哲学文化已经走过了千百年的历程。
古诗词音韵优美、语言凝炼、形象生动、意境悠远,给人们底蕴厚重沉浑的印象,是我国文学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哲学深刻、抽象,被称为“最深沉的智慧”;古诗词中的哲理诗,反映了深刻的哲理,兼具意境美、道理明、智慧深、启示远的特点。赏诗词之美品哲理之韵
近几年高考试题注重体现人文精神,常常引用一些诗词为背景材料考查哲学知识.2015全国卷二22.“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对苏轼的《琴韵》理解正确的是①琴声是人的活动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人化”特点②琴声来自于琴与指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人的主观世界无关③琴、指、琴声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都具有客观实在性④只要指与琴发生相互作用,就能产生美妙的音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试题考查范围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识。弹琴是在人的意识指导下进行的,所以,琴声具有人性化特点,①正确。琴声与人的主观世界是有关系的,②错误,排除;③体现了联系的客观性,当选;④说法太绝对,排除。所以答案是B。近几年高考试题注重体现人文精神,常常引用一些诗词为一、呈现方式:(一)以诗析理1.“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该诗蕴含的主要哲理是A.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B.冬去春来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规律C.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人是万物的主宰,人定胜天C一、呈现方式:(一)以诗析理1.“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二)诗理对应2、中国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对下列诗词中蕴含的哲理的分析,正确的是()①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抓住时机进行量的积累②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意识具有能动性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认识具有反复性A.①④B.①③C.②④D.②③B(二)诗理对应2、中国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对下列诗词3.中华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以下诗句蕴含的哲学道理一致的有
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②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
③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④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3.中华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以下诗句蕴含的哲学道理一(三)诗理寻诗4、清代诗人翁格在《暮春》中写道:“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下列语句中与此蕴涵的哲理一致的是①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②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③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④词客争新角矩长,迭开风气递登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C(三)诗理寻诗4、清代诗人翁格在《暮春》中写道:“莫怨春归早(四)以理寻诗5.励志公式1.01365=37.8和0.99365=0.03,受到网友的热议。有网友解读为:每天进步一点点,穷酸一年变富帅;每天退步一点点,富美一年变挫矮。下列与这一公式蕴含哲理一致的是A.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B.积跬步而至千里,积怠惰以致深渊C.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D.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B(四)以理寻诗5.励志公式1.01365=37.8和0.99(五)以画寻诗6.2015年福建文综政治36一堵墙挡住了视野,找个东西把脚垫高,问题就解决了。可是找不到垫脚之物,于是,便把墙上的砖拆掉垫在脚下……
。漫画(图16)给我们的警示与下列古诗所蕴含的哲理最为接近的是A.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D.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B(五)以画寻诗6.2015年福建文综政治36一堵墙挡住了视野7:2017江苏卷29.下列选项与图3漫画蕴含的哲理相符的是A.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B.流水不腐,户枢不蠹C.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D.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D7:2017江苏卷29.下列选项与图3漫画蕴含的哲理相符的是二、诗词赏析二、诗词赏析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
题西林壁宋代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1、此诗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2、分析认识存在差异性的原因(P47)它启迪人们: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应该全面、客观、正确地认识和评价事物。提取信息调用知识分析解决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题西林壁1、此诗描写庐山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游山西村宋代: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令人回味无穷。在逆境中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提取信息调用知识分析解决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游山西村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雪梅·其一
宋代: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梅都成了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雪梅》诗中对梅与雪两者不同特点的准确把握,雪比梅花白,梅却比雪更香。深刻说明:每一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如果离开了对于矛盾特殊性的具体分析,人们就无法区分事物,也就更谈不上正确地认识事物了。。1.诗人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2.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它们各有其特殊的矛盾。人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不可千篇一律。提取信息调用知识分析解决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雪梅·其一雪、梅都成了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冬夜读书示子聿宋代: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子聿是陆游的最小的儿子。)前两联,诗人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后两联,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告诉我们:1.要重视量的积累。做学问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2.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要重视实践。把书本知识变成实际知识,才能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实现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提取信息调用知识分析解决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冬夜读书示子聿前两联,诗人语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宋代: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1、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2.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汲取新的营养。1、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2、要用发展观点看问题,不断开拓创新。提取信息调用知识分析解决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观书有感二首·其一1、事物都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唐代:刘禹锡吟君叹逝双绝句,使我伤怀奏短歌。
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惟觉祭文多。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後波。
万古到今同此恨,闻琴泪尽欲如何。
1.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消亡有它的客观必然性,要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2.人们就要顺应、利用规律。尊重逝者、善待生者,应该珍惜生命好好的地活下去。3.新事物中包含了旧事物中的优秀成分,旧事物中孕育了新事物的某些基因。乐观豁达的人生观。提取信息调用知识分析解决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1.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消亡有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泾溪唐代:杜荀鹤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它能使我们洞察和平背后潜藏的危险,重温“兴于忧患,亡于安乐。”的古训,理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因此人们要居安思危、处盈虑亏、枕戈待旦。提取信息调用知识分析解决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泾溪它能使我们洞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
观书有感[宋]朱
熹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多少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昨夜江中春水暴涨,所以此刻巨船像一片羽毛一样轻盈地浮在在水面上。从前枉费了许多力气都无法推动它,而今根本不用推,它就自由自在地在河中航行了。诗人借此事抒发“观书”之感,告诫人们不要专做岸边推船的蠢事,枉费力气;说明在研究、学习过程中要把握好主观与客观条件的相互关系。揭示了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既要用联系观点看问题,又要尊重规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为事情的成功创造必要条件。提取信息调用知识分析解决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观书有感昨夜江中春水暴涨,所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
琴诗
宋·苏轼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一支乐曲的产生单靠琴不行,单靠指头也不行,还要靠人的思想感情和技术的熟练。琴不难掌握,指头人人有,但由于人的思想感情和弹琴技术的差异很大,演奏出来的乐曲是否悦耳可就大不一样了。诗里用了两个提问,让读者去思考。其实这是一个复杂的美学问题:产生艺术美的主客观关系
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提取信息调用知识分析解决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琴诗一支乐曲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
寄兴·
宋·戴复古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用人倘若求全责备,那就没有好人可用。用人如用器,用其所长而已。只要有长处而用之,无须专注其短。最后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对丈夫的小缺点不介意,愿意同丈夫相携相伴、白头偕老。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因此,我们要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就必须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全面地看问题。我们对人、对事、对已,都要一分为二,如果求全责备,就是一点论,就会犯片面性、绝对化的错误。提取信息调用知识分析解决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寄兴·人非圣贤,孰能无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汴河怀古[唐]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认功不较多。
作者不仅评价了大运河的作用,而且还评论了隋炀帝的功与过,全面、中肯、令人信服。矛盾是对立统一的,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人、事、物,防止片面性。提取信息调用知识分析解决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汴河怀古作者不仅评价了大运河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行路难唐·顾况冬青树上挂凌霄,岁晏花凋树不凋。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冬青树上挂上彩色丝绸,年末花凋谢了树没有凋谢。事物有各自的生长规律,种的是谷物不会长出豆苗。(1)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人们既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也不能创造、改变规律,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诗中所说的根本就是事物发展的规律。(2)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种禾终不生豆苗”,在这里内因起了决定作用,决定了事物的性质和变化发展的方向。提取信息调用知识分析解决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行路难冬青树上挂上彩色丝绸,年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登飞来峰宋代: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只有登上“飞来山上千寻塔”,才能用见日出闻天鸡的故实;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后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整体处于支配地位,统率部分,要树立大局意识,立足整体,要学会从全局、长远的角度看问题、处理事情。所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提取信息调用知识分析解决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登飞来峰只有登上“飞来山上千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提取信息调用知识分析解决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提取信息调用知识分析解决哲理诗词赏析-福建长汀第一中学课件哲理诗词赏析-福建长汀第一中学课件哲理诗词赏析-福建长汀第一中学课件哲理诗词赏析-福建长汀第一中学课件哲理诗词赏析-福建长汀第一中学课件哲理诗词赏析-福建长汀第一中学课件哲理诗词赏析-福建长汀第一中学课件哲理诗词赏析长汀一中罗伟华哲理诗词赏析长汀一中罗伟华哲理诗词赏析-福建长汀第一中学课件(2017全国卷I)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仅仅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雾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的反响,总首饰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1)《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中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3)请就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优秀文化教育提两条建议。(2017全国卷I)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中答案:
(1)正确的处理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在继承中发展;立足于社会实践,进行创新,突出人民的作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促进了文化发展;坚持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正能量。
(2)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发挥了重要作用;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服务群众满足社会群众的需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3)开始中华优秀文化教育校本课程;纳入学分考评;开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社团活动。答案:
赏诗词之美品哲理之韵诗词与哲学文化已经走过了千百年的历程。
古诗词音韵优美、语言凝炼、形象生动、意境悠远,给人们底蕴厚重沉浑的印象,是我国文学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哲学深刻、抽象,被称为“最深沉的智慧”;古诗词中的哲理诗,反映了深刻的哲理,兼具意境美、道理明、智慧深、启示远的特点。赏诗词之美品哲理之韵
近几年高考试题注重体现人文精神,常常引用一些诗词为背景材料考查哲学知识.2015全国卷二22.“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对苏轼的《琴韵》理解正确的是①琴声是人的活动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人化”特点②琴声来自于琴与指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人的主观世界无关③琴、指、琴声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都具有客观实在性④只要指与琴发生相互作用,就能产生美妙的音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试题考查范围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识。弹琴是在人的意识指导下进行的,所以,琴声具有人性化特点,①正确。琴声与人的主观世界是有关系的,②错误,排除;③体现了联系的客观性,当选;④说法太绝对,排除。所以答案是B。近几年高考试题注重体现人文精神,常常引用一些诗词为一、呈现方式:(一)以诗析理1.“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该诗蕴含的主要哲理是A.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B.冬去春来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规律C.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人是万物的主宰,人定胜天C一、呈现方式:(一)以诗析理1.“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二)诗理对应2、中国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对下列诗词中蕴含的哲理的分析,正确的是()①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抓住时机进行量的积累②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意识具有能动性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认识具有反复性A.①④B.①③C.②④D.②③B(二)诗理对应2、中国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对下列诗词3.中华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以下诗句蕴含的哲学道理一致的有
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②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
③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④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3.中华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以下诗句蕴含的哲学道理一(三)诗理寻诗4、清代诗人翁格在《暮春》中写道:“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下列语句中与此蕴涵的哲理一致的是①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②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③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④词客争新角矩长,迭开风气递登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C(三)诗理寻诗4、清代诗人翁格在《暮春》中写道:“莫怨春归早(四)以理寻诗5.励志公式1.01365=37.8和0.99365=0.03,受到网友的热议。有网友解读为:每天进步一点点,穷酸一年变富帅;每天退步一点点,富美一年变挫矮。下列与这一公式蕴含哲理一致的是A.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B.积跬步而至千里,积怠惰以致深渊C.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D.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B(四)以理寻诗5.励志公式1.01365=37.8和0.99(五)以画寻诗6.2015年福建文综政治36一堵墙挡住了视野,找个东西把脚垫高,问题就解决了。可是找不到垫脚之物,于是,便把墙上的砖拆掉垫在脚下……
。漫画(图16)给我们的警示与下列古诗所蕴含的哲理最为接近的是A.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D.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B(五)以画寻诗6.2015年福建文综政治36一堵墙挡住了视野7:2017江苏卷29.下列选项与图3漫画蕴含的哲理相符的是A.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B.流水不腐,户枢不蠹C.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D.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D7:2017江苏卷29.下列选项与图3漫画蕴含的哲理相符的是二、诗词赏析二、诗词赏析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
题西林壁宋代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1、此诗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2、分析认识存在差异性的原因(P47)它启迪人们: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应该全面、客观、正确地认识和评价事物。提取信息调用知识分析解决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题西林壁1、此诗描写庐山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游山西村宋代: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令人回味无穷。在逆境中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提取信息调用知识分析解决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游山西村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雪梅·其一
宋代: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梅都成了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雪梅》诗中对梅与雪两者不同特点的准确把握,雪比梅花白,梅却比雪更香。深刻说明:每一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如果离开了对于矛盾特殊性的具体分析,人们就无法区分事物,也就更谈不上正确地认识事物了。。1.诗人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2.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它们各有其特殊的矛盾。人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不可千篇一律。提取信息调用知识分析解决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雪梅·其一雪、梅都成了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冬夜读书示子聿宋代: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子聿是陆游的最小的儿子。)前两联,诗人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后两联,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告诉我们:1.要重视量的积累。做学问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2.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要重视实践。把书本知识变成实际知识,才能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实现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提取信息调用知识分析解决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冬夜读书示子聿前两联,诗人语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宋代: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1、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2.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汲取新的营养。1、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2、要用发展观点看问题,不断开拓创新。提取信息调用知识分析解决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观书有感二首·其一1、事物都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唐代:刘禹锡吟君叹逝双绝句,使我伤怀奏短歌。
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惟觉祭文多。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後波。
万古到今同此恨,闻琴泪尽欲如何。
1.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消亡有它的客观必然性,要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2.人们就要顺应、利用规律。尊重逝者、善待生者,应该珍惜生命好好的地活下去。3.新事物中包含了旧事物中的优秀成分,旧事物中孕育了新事物的某些基因。乐观豁达的人生观。提取信息调用知识分析解决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1.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消亡有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泾溪唐代:杜荀鹤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它能使我们洞察和平背后潜藏的危险,重温“兴于忧患,亡于安乐。”的古训,理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因此人们要居安思危、处盈虑亏、枕戈待旦。提取信息调用知识分析解决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泾溪它能使我们洞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
观书有感[宋]朱
熹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多少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昨夜江中春水暴涨,所以此刻巨船像一片羽毛一样轻盈地浮在在水面上。从前枉费了许多力气都无法推动它,而今根本不用推,它就自由自在地在河中航行了。诗人借此事抒发“观书”之感,告诫人们不要专做岸边推船的蠢事,枉费力气;说明在研究、学习过程中要把握好主观与客观条件的相互关系。揭示了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既要用联系观点看问题,又要尊重规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为事情的成功创造必要条件。提取信息调用知识分析解决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观书有感昨夜江中春水暴涨,所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
琴诗
宋·苏轼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一支乐曲的产生单靠琴不行,单靠指头也不行,还要靠人的思想感情和技术的熟练。琴不难掌握,指头人人有,但由于人的思想感情和弹琴技术的差异很大,演奏出来的乐曲是否悦耳可就大不一样了。诗里用了两个提问,让读者去思考。其实这是一个复杂的美学问题:产生艺术美的主客观关系
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总结样本(二篇)
- 2025年个人商铺租房合同标准版本(三篇)
- 医药行业物流运输合同范文
- 加油站装修项目居间协议
- 城市道路监理居间合同
- 乳制品低温运输托运协议
- 医疗器械无菌运输管理合同
- 海鲜冷链物流代理合同
- 酒泉灰色烧结砖施工方案
- 市政项目渣土清理运输协议
- 美容卫生管理制度
- 铜陵2025年安徽铜陵郊区周潭镇招聘乡村振兴专干和村级后备干部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纪检办公室工作计划范文
- 2025年南瑞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模拟卷02(原卷版)
- 桥梁建设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新版)中国动态血压监测基层应用指南(2024年)
- 矿物加工工程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2024年同等学力申硕英语考试真题
- 浙江省杭州市2024年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 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副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