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近代史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救亡图存——甲午战后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中国中国近代史1一方面,中国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加剧;另一方面,资产阶级先后提出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救国方案,探索在中国建立民主政治的道路,均以失败而告终;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国共两党发动国民大革命,沉重打击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北洋军阀政府逐渐被南京国民政府取代。一方面,中国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2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发展受阻。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思想、民主与科学思想、新三民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先后成为思想界的主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萌芽。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一战3甲午战后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关键词: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国民大革命基础清单1.戊戌变法:背景、过程、结果及影响。2.清末新政:背景、实质、过程、结果及评价。3.辛亥革命:背景、过程、同盟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结果及评价。4.五四运动:背景、过程、特点、结果及意义。5.国民大革命:原因、主要历史事件、结果及影响。甲午战后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4
甲午战后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经济关键词:实业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习俗、大众传媒基1.清政府放宽兴办实业限制:背景、阶段、作用。2.实业救国思潮:原因、代表人物、历史影响。3.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两个阶段发展的表现及原因、特点及作用。4.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断发易服、禁止缠足、社交礼仪、婚丧习俗的变化。5.大众传媒的发展:报刊和广告的产生及影响。甲午战后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经济5甲午战后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文化关键词: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1.维新思想:原因、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评价。2.三民主义:含义、新旧三民主义的变化、评价。3.新文化运动:原因、条件、代表人物、内容、《新青年》、影响。4.马克思主义传播:背景、在中国传播史实、意义。甲午战后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文化6项目全国Ⅰ卷全国Ⅱ卷全国Ⅲ卷命题角度2018
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共产党成立】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考情分析:重点考查甲午战后的史实。考点分布:西方冲击之下经济结构的变动;洋务运动;社会生活的变化;新思想的出现。考查方式:主要考查对史实理解考查趋势:近代思想解放潮;近代列强的侵华具有双重性;西方文明的冲击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社会转型。2017留学生的地域分布【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申报》的广告【近代中国思想解放】20世纪婚礼的习俗变化【近代社会生活变迁】2016甲午战前对形势的判断【甲午战争、洋务运动】涉及土地革命时期张之洞维护传统思想【中体西用】2015皖系和直系之间的混战【北洋军阀割据混战】康有为思想主张【维新思想】2014梁启超废科举【思想解放】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近五年高考题分析研究项目全国Ⅰ卷全国Ⅱ卷全国Ⅲ卷命题角度2018马克思主义传7清末时期(1894至1912年)政治民族危机;民族觉醒;从变法新政到辛亥革命的救亡图存清末时期(1894至1912年)政治8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1896----1899年)以三国干涉还辽为开端,其主要表现有争做中国债主;抢夺路权矿权;争相开厂;划分势力范围;门户开放政策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1896----1899年)9“门户开放”(1)背景:
19世纪末,美国的工业产值位居世界第一。其他列强瓜分时,美国忙于美西战争,无暇东顾。瓜分后,美国设法插足在中国的势力范围。(2)内容:①美国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他们已取得的特权。
②要求在其他的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的贸易机会。
③要求中国内地全部开放,使帝国主义国家都有投资权利。“门户开放”(1)背景:10(3)实质:由列强在中国建立“国际共管体系”,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4)特点:利益均沾(5)影响:①美国对外侵略进入新阶段加紧和扩大侵略的步骤。
②使帝国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宰割中国的同盟。
③使美国在华势力大增,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甲午战争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课件11
【民族危机加深】日俄战争(1)概况:日本和俄国为争夺在朝鲜和中国东北的权益爆发了大规模战争。中国东北成了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的战场,(2)结果:1905年9月,日俄两国签订《朴次茅斯和约》,①内容:俄国把攫取中国的旅顺、大连的租借权,以及长春至旅顺间的铁路及其支线的权利转让给日本,并承认日本在朝鲜的统治权。②影响:日本加紧向中国东北实行殖民扩张,并于1910年吞并了朝鲜。【民族危机加深】12清政府:“清末新政”(1901-1905年)(1)原因:①义和团和八国联军侵华的打击,加剧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②梁启超鼓吹君主立宪,获得张謇等知识分子的相应;③革命思想和革命形势的发展,清政府借改革消弭革命。(2)目的:维护清政府的统治(3)主要措施:政治:减冗衙,整吏治,修刑律,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经济:奖励实业,振兴农业,1903年设立商部军事:改革军制,编练新军,设巡警。教育:1905年废科举,广建学堂,鼓励留学。(4)影响:清政府:“清末新政”(1901-1905年)13
清末新政是一场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假维新、伪变法。——林增平、肖致治等主编:《辛亥革命史》
清末新政由一批曾仇视改革或与改革为敌的人物完成了一场带有革命内容的改革···诠释这一时期的“新政”的意义,不仅在于指出假维新,更重要的是在于从假维新中剥绎出真改革。——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清末新政是一场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假维新、伪变14
作为早期现代化的终结点,清末新政也表明了现代化潮流的不可抗拒性,历史终于走到了这一步。它以自身覆灭为代价,为适应开放的新形势而培植了现代化的动力,为中国人全面拥抱现代化创造了比之以前更好的条件。
——忻平《清末新政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这次新政是在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等各方面,较大程度改革旧的封建体制,推行新的资本主义制度···是一次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朱英《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作为早期现代化的终结点,清末新政也表明了现代化潮流的15①主观目的有反动性:其目的是取悦列强,遏制革命形势和消除统治危机。②客观影响的进步性:清政府的这些让步,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资产阶级的愿望,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③实际作用的背离性:不仅没能挽救统治危机,反而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4、清末新政的评价①主观目的有反动性:其目的是取悦列强,遏制革命形势和消除统治16二、预备立宪(1906-1911)1.目的:清政府为抵制革命,笼络资产阶级上层,巩固统治2.经过:出洋考察制定宪法设责任内阁1905年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皇族内阁”二、预备立宪(1906-1911)1.目的:清政府为抵制革命17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五、设官制禄及黜陟百司之权。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六、统率陆海军及编定军制之权···皆非议院所得干预。七、宣战、讲和、订立条约及派遣臣与认受使臣之权。国交之事,由君上亲裁,不付议院议决。八、皇室经费,应由君上制定常额,自国库提支,议院不得置议。
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18
(3)主要措施:①是行政改革,包括司法改革、教育改革,其核心是官制改革②设立议会;③实行地方自治。
(4)结果:①加剧了中央与地方、满汉之间、阶级之间的矛盾,引起了社会的极大混乱,加速了清朝的覆灭。摧生了新的政治制度。②是中国封建专制社会的第一次“政治改革”,也是中国封建专制向“宪制”的和平过渡尝试。(3)主要措施:19核心突破从现代化角度审视晚清的三次改革1.三次新政:洋务新政(同光新政)、戊戌新政、清末新政。2.涉及领域(1)经济领域:洋务新政举办新式企业;戊戌新政保护农工商业发展;清末新政奖励实业。(2)政治领域:洋务新政设立总理衙门;戊戌新政对旧制度进行改革;清末新政裁撤军机处,设立内阁。(3)军事领域:洋务新政创办军事工业、近代海军;戊戌新政实行征兵制;清末新政编练新军。(4)文教领域:洋务新政创办新式学堂;戊戌新政创办京师大学堂,设立中小学堂;清末新政派遣留学生等。核心突破203.三次新政的相同点:都是在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发生的;涉及经济、军事、文教等领域;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结果都归于失败;对中国近代化进程都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4.不同点(1)发生时代不同。(2)倡导者代表的阶级属性不尽相同:(3)性质、影响不尽相同:洋务新政、清末新政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戊戌新政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洋务新政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戊戌新政有利于中国近代思想启蒙;清末新政激化了阶级矛盾,促使革命形势发展。3.三次新政的相同点:都是在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发生的;涉215.从三次新政看晚清近代化的特点:缺乏主动性,是被迫的;行动是迟缓的。6.晚清近代化行动的评价(1)晚清政府的近代化行动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这是由其在保护封建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改革决定的。(2)尽管其目的都是为了克服危机,巩固统治,但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5.从三次新政看晚清近代化的特点:22清末时期(1894至1912年)的经济资本输出;列强在特权维护下经济掠夺;实业救国;在夹缝中求发展的民族工业清末时期(1894至1912年)的经济23清末时期(1894至1912年)文化经世致用在甲午战火中终结;三民主义在民主共和的旗帜下传播清末时期(1894至1912年)文化24传统文化中“经世致用”在清代的流变源起:明清之际,代表人物黄宗羲、顾炎武等低迷:清文化高压和乾嘉学派的诱导,士大夫埋首考据、训诂复兴:嘉道以降、鸦片战2争前。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龚自珍、包世臣等传统士大夫。发展:19世纪40至6年代,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等,“师夷长技以制夷”19世纪60至90年代,代表人物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冯桂芬等19世纪末,张之洞在1898年《劝学篇》中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终结: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主张及实践标志着经世致用思潮衰落。1905年科举制废除,传统士大夫逐渐消失,新型知识分子成为社会知识阶层主流,经世思潮终结传统文化中“经世致用”在清代的流变25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推动民主化进程的丰碑;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统一战线性质的国共合作;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26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概况:1、时间: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到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结束,是中国社会变革最为剧烈时期。2、原因:根本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国内因素: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发展为建立一支新式军队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清廷在两年“内忧外患”形势下,把“筹饷练兵”作为救命符,袁世凯及时抓住晚清政府编练新军时机,发展了北洋军阀的势力。国际因素: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侵华方式发生变化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概况:27政治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民主革命胜利果实,发动了一系列革命活动,但未能给灾难的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出路。经济初步建立现代经济法制体系。颁布发展工商业的经济法规,鼓励利用外资,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进一步推进外交出席巴黎和会,拒绝和约签字,捍卫国家主权。后来在华盛顿会议上收回山东主权,赎回胶济铁路。表现出妥协与抗争两面性。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传播、新三民主义提出,促进民主思想发展。社会“断发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的颁布,有利于社会进步。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的新曙光政治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民主革命胜利果实,发动了一系列革命活28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社会生活变迁;
经济法制体系初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经济29中国现代经济法规体系的初步建立1、北洋政府颁布一系列经济法规(1)北洋政府成立后,经济法制体系的建设得到继续。(2)袁世凯当政时期,尽管在政治上倒行逆施,但是在推动民族经济发展方面还是推行了一系列经济大众政策顺应工商界要求,制定颁布了一系列经济法规。(3)颁布的主要经济法规内容涉及工商矿业、农林牧渔、交通运输业、权度、税则、经济社团等2、经济法规的影响:(1)著名的《公司条例》《公司注册规则》《矿业条例》《森林法》等成为北洋政府时期经济法制体系基本框架虽然各项法规未必得到完全遵照执行,但毕竟使工商业法发展有了法律保护和规范(2)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在法制管理下的现代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也较多的考虑和保护了资本所有者及从业者利益诉求些法规条例有些还为南京国民政府修订沿用。中国现代经济法规体系的初步建立30北洋军阀时期的文化再造中华文明的三大思潮;与时俱进的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揭开时代新篇章北洋军阀时期的文化311.体会本课切中要害、深入浅出的说理特点,学习这篇文章的表达方式,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找出文中典型的语句,归纳其特点,尝试从表达目的、听众的感受角度品评其表达效果。阅读时,还要注意思考,理解这篇文章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2.只有懂得舍与得,才不会被利禄牵扯而过度奔波劳累;一个人只要能够自得其乐,即使有所失也不会为此不快乐;一个人只要拥有高深的道德修养,即使没有官位也能内心平静轻松。3.文本中不断提到“大自然”,在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大自然面前,在可爱温顺的小动物面前,素芭没有任何交流的障碍,她甚至能比常人更为轻易地表达自己。4.作者用了几乎两章的篇幅,把素芭放置到比社会环境温暖得多的自然环境中,在这里,素芭不仅是美好的,还有着无言的快乐。侧面的烘托让素芭的形象更为动人。5.反面的衬托同样是塑造素芭形象的一个手段。素芭身边的人们可以用话语交流,他们是一群极为普通的劳作者,包括帕勒达帕,可是他们对素芭的表现却显得极为冷漠和麻木。6.素芭在他们身上看不到关心,找不到温暖。在小说的第五章,父母打算用欺骗的手段把素芭嫁到加尔各答,而且“没有作任何安慰”。7.整个事件的过程中,素芭只有独自流泪伤心,得不到任何关心,唯一的所谓的好友帕勒达帕只是专心致志地钓鱼,丝毫没有离愁别绪,反倒是漫不经心地证实了这个噩耗,给了素芭更大的打击。8.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对云雀加以描绘。9.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真正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正确认识和应对复杂的国际局势1.体会本课切中要害、深入浅出的说理特点,学习这篇文章的表达32中国近代史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救亡图存——甲午战后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中国中国近代史33一方面,中国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加剧;另一方面,资产阶级先后提出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救国方案,探索在中国建立民主政治的道路,均以失败而告终;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国共两党发动国民大革命,沉重打击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北洋军阀政府逐渐被南京国民政府取代。一方面,中国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34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发展受阻。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思想、民主与科学思想、新三民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先后成为思想界的主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萌芽。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一战35甲午战后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关键词: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国民大革命基础清单1.戊戌变法:背景、过程、结果及影响。2.清末新政:背景、实质、过程、结果及评价。3.辛亥革命:背景、过程、同盟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结果及评价。4.五四运动:背景、过程、特点、结果及意义。5.国民大革命:原因、主要历史事件、结果及影响。甲午战后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36
甲午战后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经济关键词:实业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习俗、大众传媒基1.清政府放宽兴办实业限制:背景、阶段、作用。2.实业救国思潮:原因、代表人物、历史影响。3.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两个阶段发展的表现及原因、特点及作用。4.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断发易服、禁止缠足、社交礼仪、婚丧习俗的变化。5.大众传媒的发展:报刊和广告的产生及影响。甲午战后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经济37甲午战后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文化关键词: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1.维新思想:原因、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评价。2.三民主义:含义、新旧三民主义的变化、评价。3.新文化运动:原因、条件、代表人物、内容、《新青年》、影响。4.马克思主义传播:背景、在中国传播史实、意义。甲午战后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文化38项目全国Ⅰ卷全国Ⅱ卷全国Ⅲ卷命题角度2018
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共产党成立】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考情分析:重点考查甲午战后的史实。考点分布:西方冲击之下经济结构的变动;洋务运动;社会生活的变化;新思想的出现。考查方式:主要考查对史实理解考查趋势:近代思想解放潮;近代列强的侵华具有双重性;西方文明的冲击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社会转型。2017留学生的地域分布【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申报》的广告【近代中国思想解放】20世纪婚礼的习俗变化【近代社会生活变迁】2016甲午战前对形势的判断【甲午战争、洋务运动】涉及土地革命时期张之洞维护传统思想【中体西用】2015皖系和直系之间的混战【北洋军阀割据混战】康有为思想主张【维新思想】2014梁启超废科举【思想解放】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近五年高考题分析研究项目全国Ⅰ卷全国Ⅱ卷全国Ⅲ卷命题角度2018马克思主义传39清末时期(1894至1912年)政治民族危机;民族觉醒;从变法新政到辛亥革命的救亡图存清末时期(1894至1912年)政治40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1896----1899年)以三国干涉还辽为开端,其主要表现有争做中国债主;抢夺路权矿权;争相开厂;划分势力范围;门户开放政策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1896----1899年)41“门户开放”(1)背景:
19世纪末,美国的工业产值位居世界第一。其他列强瓜分时,美国忙于美西战争,无暇东顾。瓜分后,美国设法插足在中国的势力范围。(2)内容:①美国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他们已取得的特权。
②要求在其他的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的贸易机会。
③要求中国内地全部开放,使帝国主义国家都有投资权利。“门户开放”(1)背景:42(3)实质:由列强在中国建立“国际共管体系”,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4)特点:利益均沾(5)影响:①美国对外侵略进入新阶段加紧和扩大侵略的步骤。
②使帝国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宰割中国的同盟。
③使美国在华势力大增,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甲午战争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课件43
【民族危机加深】日俄战争(1)概况:日本和俄国为争夺在朝鲜和中国东北的权益爆发了大规模战争。中国东北成了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的战场,(2)结果:1905年9月,日俄两国签订《朴次茅斯和约》,①内容:俄国把攫取中国的旅顺、大连的租借权,以及长春至旅顺间的铁路及其支线的权利转让给日本,并承认日本在朝鲜的统治权。②影响:日本加紧向中国东北实行殖民扩张,并于1910年吞并了朝鲜。【民族危机加深】44清政府:“清末新政”(1901-1905年)(1)原因:①义和团和八国联军侵华的打击,加剧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②梁启超鼓吹君主立宪,获得张謇等知识分子的相应;③革命思想和革命形势的发展,清政府借改革消弭革命。(2)目的:维护清政府的统治(3)主要措施:政治:减冗衙,整吏治,修刑律,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经济:奖励实业,振兴农业,1903年设立商部军事:改革军制,编练新军,设巡警。教育:1905年废科举,广建学堂,鼓励留学。(4)影响:清政府:“清末新政”(1901-1905年)45
清末新政是一场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假维新、伪变法。——林增平、肖致治等主编:《辛亥革命史》
清末新政由一批曾仇视改革或与改革为敌的人物完成了一场带有革命内容的改革···诠释这一时期的“新政”的意义,不仅在于指出假维新,更重要的是在于从假维新中剥绎出真改革。——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清末新政是一场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假维新、伪变46
作为早期现代化的终结点,清末新政也表明了现代化潮流的不可抗拒性,历史终于走到了这一步。它以自身覆灭为代价,为适应开放的新形势而培植了现代化的动力,为中国人全面拥抱现代化创造了比之以前更好的条件。
——忻平《清末新政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这次新政是在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等各方面,较大程度改革旧的封建体制,推行新的资本主义制度···是一次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朱英《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作为早期现代化的终结点,清末新政也表明了现代化潮流的47①主观目的有反动性:其目的是取悦列强,遏制革命形势和消除统治危机。②客观影响的进步性:清政府的这些让步,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资产阶级的愿望,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③实际作用的背离性:不仅没能挽救统治危机,反而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4、清末新政的评价①主观目的有反动性:其目的是取悦列强,遏制革命形势和消除统治48二、预备立宪(1906-1911)1.目的:清政府为抵制革命,笼络资产阶级上层,巩固统治2.经过:出洋考察制定宪法设责任内阁1905年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皇族内阁”二、预备立宪(1906-1911)1.目的:清政府为抵制革命49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五、设官制禄及黜陟百司之权。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六、统率陆海军及编定军制之权···皆非议院所得干预。七、宣战、讲和、订立条约及派遣臣与认受使臣之权。国交之事,由君上亲裁,不付议院议决。八、皇室经费,应由君上制定常额,自国库提支,议院不得置议。
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50
(3)主要措施:①是行政改革,包括司法改革、教育改革,其核心是官制改革②设立议会;③实行地方自治。
(4)结果:①加剧了中央与地方、满汉之间、阶级之间的矛盾,引起了社会的极大混乱,加速了清朝的覆灭。摧生了新的政治制度。②是中国封建专制社会的第一次“政治改革”,也是中国封建专制向“宪制”的和平过渡尝试。(3)主要措施:51核心突破从现代化角度审视晚清的三次改革1.三次新政:洋务新政(同光新政)、戊戌新政、清末新政。2.涉及领域(1)经济领域:洋务新政举办新式企业;戊戌新政保护农工商业发展;清末新政奖励实业。(2)政治领域:洋务新政设立总理衙门;戊戌新政对旧制度进行改革;清末新政裁撤军机处,设立内阁。(3)军事领域:洋务新政创办军事工业、近代海军;戊戌新政实行征兵制;清末新政编练新军。(4)文教领域:洋务新政创办新式学堂;戊戌新政创办京师大学堂,设立中小学堂;清末新政派遣留学生等。核心突破523.三次新政的相同点:都是在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发生的;涉及经济、军事、文教等领域;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结果都归于失败;对中国近代化进程都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4.不同点(1)发生时代不同。(2)倡导者代表的阶级属性不尽相同:(3)性质、影响不尽相同:洋务新政、清末新政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戊戌新政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洋务新政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戊戌新政有利于中国近代思想启蒙;清末新政激化了阶级矛盾,促使革命形势发展。3.三次新政的相同点:都是在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发生的;涉535.从三次新政看晚清近代化的特点:缺乏主动性,是被迫的;行动是迟缓的。6.晚清近代化行动的评价(1)晚清政府的近代化行动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这是由其在保护封建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改革决定的。(2)尽管其目的都是为了克服危机,巩固统治,但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5.从三次新政看晚清近代化的特点:54清末时期(1894至1912年)的经济资本输出;列强在特权维护下经济掠夺;实业救国;在夹缝中求发展的民族工业清末时期(1894至1912年)的经济55清末时期(1894至1912年)文化经世致用在甲午战火中终结;三民主义在民主共和的旗帜下传播清末时期(1894至1912年)文化56传统文化中“经世致用”在清代的流变源起:明清之际,代表人物黄宗羲、顾炎武等低迷:清文化高压和乾嘉学派的诱导,士大夫埋首考据、训诂复兴:嘉道以降、鸦片战2争前。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龚自珍、包世臣等传统士大夫。发展:19世纪40至6年代,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等,“师夷长技以制夷”19世纪60至90年代,代表人物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冯桂芬等19世纪末,张之洞在1898年《劝学篇》中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终结: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主张及实践标志着经世致用思潮衰落。1905年科举制废除,传统士大夫逐渐消失,新型知识分子成为社会知识阶层主流,经世思潮终结传统文化中“经世致用”在清代的流变57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推动民主化进程的丰碑;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统一战线性质的国共合作;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58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概况:1、时间: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到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结束,是中国社会变革最为剧烈时期。2、原因:根本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国内因素: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发展为建立一支新式军队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清廷在两年“内忧外患”形势下,把“筹饷练兵”作为救命符,袁世凯及时抓住晚清政府编练新军时机,发展了北洋军阀的势力。国际因素: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侵华方式发生变化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概况:59政治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民主革命胜利果实,发动了一系列革命活动,但未能给灾难的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出路。经济初步建立现代经济法制体系。颁布发展工商业的经济法规,鼓励利用外资,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进一步推进外交出席巴黎和会,拒绝和约签字,捍卫国家主权。后来在华盛顿会议上收回山东主权,赎回胶济铁路。表现出妥协与抗争两面性。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传播、新三民主义提出,促进民主思想发展。社会“断发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的颁布,有利于社会进步。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的新曙光政治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民主革命胜利果实,发动了一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高昌区第二中学高三3月网络考试数学试题
- 2024届上海市杨思高中高三下学期六次月考数学试题试卷
- 2024年安徽客运驾驶员试题
- 2024年广元客运从业资格证2024年考试题
- 32层高层剪力墙结构住宅施工组织设计
- 2025届云南省楚雄市生物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二中学英语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 陕西师范大学附中2025届高一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新城中学高二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东校区数学高一上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供应链管理赛项)备赛试题库(含答案)
- 2024湖南长沙市人力社保局所属事业单位招聘历年(高频重点复习提升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防洪监理实施细则
- HG∕T 2469-2011 立式砂磨机 标准
- 化工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培训考试卷(后附答案)
- 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
- 上海市信息科技学科初中学业考试试卷及评分标准
- 2023辽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含答案及解析)
-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下册知识点总结
- 高中英语校本教材《高中英语写作指导》校本课程纲要
- 2024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实验3《燃烧的条件》教学设计 (新版)湘教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