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_第1页
流行性出血热_第2页
流行性出血热_第3页
流行性出血热_第4页
流行性出血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流行性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epidemichemorrhagicfeverEPF)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病属于自然源性疾病,鼠为主要传染源。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衰竭为特征,典型病人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五期经过。本病疫区分布于亚洲、欧洲和美洲32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亚欧部分国家,疫源地则遍及世界五大洲70余个国家。我国是世界上受HFRS危害最严重的国家,HFRS发病数占世界总发病人数的90%以上。年发病人数波动在4万至6万这一较高水平,是除病毒性肝炎之外危害最大的病毒性传染病。目前除青海和新疆外,全国其余省、直辖市、自治区均有病例报道我国1984-2000年发病近1002一、病原学RNA病毒;圆形或卵圆形;双层包膜;抵抗力弱。对脂溶剂敏感,乙醚、氯仿、丙酮、苯、去氧胆酸盐等均可灭活。一般消毒剂及戊二醛也可灭活。在pH5.060℃130RNA病毒;圆形或卵圆形;双层包膜;抵抗力弱。对脂溶剂敏感,乙醚、氯仿、丙酮、苯、去氧胆酸盐等均可灭活。一般消毒剂及戊二醛也可灭活。在pH5.060℃130有20个以上的血清型;我国以Ⅰ型、Ⅱ型为主。Ⅰ型汉滩病毒,野鼠型,黑线姬鼠Ⅱ型汉城病毒,家鼠型,郝家鼠Ⅰ型病毒感染者病情重于Ⅱ型感染者,可能与病毒毒力较强有关二、流行病学传染源:鼠类(黑线姬鼠、大林姬鼠、褐家鼠)。黑线姬鼠是亚洲地区的主要传染病,欧洲棕背鼠是欧洲地区的主要传染病。在国内农村的主要传染源是黑线姬鼠和褐家姬鼠,城市的传染源是褐家鼠。人不是主要传染源。接触传播、母婴传播、虫媒传播。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家鼠型无性别、年龄差异,野鼠型以者。3-5月和10月至次年1月为高峰季节。三、发病机制与病理机制尚不清楚,多数研究提示EHFV接作用+免疫损伤(Ⅲ型变态反应)使全身小血管的广泛损害,引起休克、出血、急性肾功能不全。一方面病毒感染直接损害感染细胞功能和结构;另一方面病毒感染诱发免疫应答和各种细胞因子(IL-1,TNF)的释放,既有清除病原、保护机体的作用,又有引起组织损伤的不利作用。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小A、小V、Cap)变性、坏死;所有血管内皮细胞、脏器组织中均能检出EHFV抗原;脏器中肾病变最明显,灌注不足;实质受损;右心房内膜下广泛出血,心肌纤维不同程度变性坏死;脑垂体、肾上腺肿大,充血、出血、凝固性坏死。四、临床表现(一)潜伏期:4-46日,平均1~2周。典型病例起病急骤,表现为发热、出血和肾损害三类主要症状和五期经过。(二)典型5期经过: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轻型病人可以有越期现象,而重症病人常可以出现发热期、休克期、少尿期重叠现象。1.发热期全身中毒症状:“三痛”:头痛、眼痛、腰痛。最严重、最复杂。呼吸道症状:咳嗽咳痰,胸片肺充血,严重者ARDS毛细血管损伤:充血:“三红”:颜面、颈部、胸部潮红,重者酒醉貌;眼结膜、口腔软腭和咽;出血:皮肤出血(腋下和胸背部搔抓样或条索点状瘀点)、黏膜出血、腔道出血,DIC渗出性水肿:球结膜水肿、腹水肾损害:于起病后2-4d白尿、管型尿等。低血压休克期:多发生在病程的第4-6低血容量性休克;三痛症及皮下出血加重;尿量减少;少数顽固性休DIC、脑水肿、ARDS、急性肾衰竭。三个反常:发热继发头痛后体温下降;不吃不喝反而见胖;尿量减少血压反而下降。少尿期(第5~8d,持续2~5d):本病极期,时间长短与病情成正比,继低血压休克期后出现,可与低血压休克期重叠或由发热期直接进入。尿量每天少于400ml。多数患者因DIC、PLT功能障碍、肝素类物质增加而出血现象加重;少尿、无尿、尿毒症: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高血容量综合征:Bp、脉压加大;心衰、ARDS、肺水肿:高血容量综合征。心衰。多尿期:第9~14天,持续1天~恢复不一致。尿量移行期:500-2000ml,BUN、Cr仍可升高,不少患者因并发症死于此期;多尿早期:尿量2000ml;多尿后期:尿量3000ml;可出现继发性休克、急性肾衰、电解质紊乱、继发感染。恢复期(1~3个月):多尿期后,一般情况逐渐好转,尿量逐步恢复为2000ml以下;少数患者可遗留高血压、肾功能障碍、心肌劳损和垂体功能减退等症状。尿量体力完全恢复需3~6个月。应特别注意:重症病人热退后病情反而加重!(三)并发症:内脏出血:消化道大出血、咯血;肺部并发症:肺水肿(ARDS、心衰性肺水肿);CNS并发症:脑水肿、颅内出血、脑炎、脑膜炎;继发感染、发性肾破裂、心肌损害、肝损害。(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类白血病反应,异型淋巴细胞、Pt↓。尿常规:尿蛋白,膜状物,管型,红细胞。血液生化:BUN、Cr↑,再正常。病毒抗原及特异性抗体。五、诊断流行病学资料:季节、疫区、接触史;临床特征:早期三种主要表现、五期经过;EHFV抗体六、治疗要点方法:综合疗法。原则“三早一就”:早期发现、早期休息、早期治疗和就近治疗。防治休克、肾衰竭、出血、继发感染。(一)发热期抗病毒:Ribavirin(利巴韦林3~5,vitC;平衡盐液(复方醋酸钠液);。改善中毒症状:物理降温为主,中毒症状重者可短程给予激素。预防DICDIC时应尽早使用肝素(二)低血压休克期。补充血容量:早期、快速、适量平衡盐液,低分子右旋糖酐、血浆、血清蛋白等;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山莨菪碱等‘肾上腺糖皮质激素;K(三)少尿期稳定内环境:肾前性与肾实质损害性少尿;补液量;纠酸;促进利尿:甘露醇、呋塞米、酚妥拉明等。25g,2~3次300-400ml,目前已经很少用。透析疗法:持续无尿23高血容量综合征者。(四)多尿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治继发感染。(五)恢复期:复查肾功能、血压。(六)并发症治疗:消化道出血、CNS并发症、心衰肺水肿、ARDS、自发性肾破裂等。(七)预防要点采取以灭鼠防鼠为主的综合性措施,对高发病区的多发人群健康教育:必须加强组织领导,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灭鼠防鼠:在整治环境卫生,清除鼠类栖息活动场所的基础疫苗接种:对高发疫区的青壮年,特别是高危人群(10岁以上),应在流行前一个月内完成全程注射,于次年加强注射一针。七、护理(一)主要护理诊断体温过高——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感染有关。组织灌注量改变——于血管壁损伤照成血浆大量外渗有关系。皮肤完整性受损:皮疹——与血管壁损伤造成出血有关系。潜在并发症:出血、肾功能不全、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二)主要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格探视制度;避免情绪波动,保持大便通畅,勿用力过度。或者半流质饮食。发热期适当增加饮水量,少尿期必须严格控制饮水量、钠盐和蛋白质的摄入;多尿期注意液体、电解质、蛋白质和维生素的补充。少尿、氮质血症病人严格限制的食物:含钠和钾丰富及蛋白质;液体的入量:按“量出为入,宁少勿多”的原则;后期尿量增多补液最好以口服为主;多食含钾丰富的食物,如香蕉、橘子等;进食困难者:静脉补液及适量补钾和钠盐救成功的关键。及时准确地观察病情是本病护理重点。注意休克早期征象: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变化,一旦出现脉搏细弱、口唇发绀、尿量减少等立即配合抢救。观察皮肤黏膜和内脏出血征象:注意皮肤的温湿度和色泽变化;在休克期、少尿期和多尿期更要注意有无咯血、呕血等表现。早期发现氮质血症:注意病人有无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观察充血、渗出及出血的表现:如“三红”、“三痛”的表现;皮肤瘀斑的分布、范围及有无破溃出血等;有无呕血、咯血、便血;有无低血压休克表现:血压进行性下降、脉细速、冷汗、尿少等。了解化验结果:若有血小板进行性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常预示病人出现DIC,多预后不良。记录24h出入量。对症护理忌用大量退热药。皮肤黏膜护理。量。综合征时应减慢输液速度或者停止输液。配合抢救,防止并发症:快速补充血容量:应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判断输入液体量是否适中的指标:收缩压达90~100mmHg;脉压差>30≤100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接近正常。快速扩容时,应注意观察有无急性肺水肿的临床表现。遵医嘱补碱,使用血管活性药等。给予吸氧,注意保暖。对各部位的出血进行相应护理。心理护理:关心体贴病人,耐心向病人解释本病的特点和临床配合治疗和护理。4.用药护理少尿期:注意控制输液量和速度;观察有无高血容量综合征的表现;行导泻疗法:准确记录大便次数、量、性质;观察利尿治疗的效果和药物副作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透析病人给予相应护理。多尿期:注意水和电解质补充不足或继发性休克和低钠、低钾症状。5.健康指导疾病知识宣传:讲解本病的特点和临床经过的规律,以及并发症的表现等。宣传防护知识:灭鼠和防鼠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加强个人防护:不用手直接接触鼠类或鼠的排泄物;改善卫生条件,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物和水。意调节和稳定情绪,并能自觉遵循隔离制度。及时回答病人疑问。出院指导:继续休息1-3证足够睡眠,逐渐增加活动量。疫苗注射重点人群:鼠肾细胞疫苗(Ⅰ型汉坦病毒)或地鼠肾细胞疫苗(Ⅱ型汉坦病毒)。八、课后练习题肾综合征出血热病程可分为、、、、等五期。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传播可通过下列途径但除外:A.呼吸道传播B.消化道传播c.输血传播D.母婴传播E.虫媒传播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基本病理变化是:A.全身小血管损伤B.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C.全身毛细血管病变D.全身感染而致的循环衰竭E.全身血容量降低下列哪项不是肾综合征出血热血常规改变的特点()A.wBc增高B.血小板降低C.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加D.异形淋巴细胞出现E.嗜酸性粒细胞增加A.发热早期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