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有_第1页
八年级物理上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有_第2页
八年级物理上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有_第3页
八年级物理上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有_第4页
八年级物理上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有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优选中八年级的物理上透镜及其应用测试卷试题有答案初优选中八年级的物理上透镜及其应用测试卷试题有答案初优选中八年级的物理上透镜及其应用测试卷试题有答案八年级物理上《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3×3分共39分)1.以下列图,以下透镜中哪些是凸透镜()A.1、2、3B.4、5、6C.1、3、5D.2、4、6123456小芳同学在森林公园游玩时,看到一个扔掉的透明塑料瓶。她想到,若是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即可能会成为森林火灾的元凶,于是她捡起瓶子丢进了垃圾筒。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可能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汇聚作用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用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太阳光有汇聚作用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用3.以下表示平面镜和凸透镜成像情况的图中,正确的选项是()4.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把一个物体放在距这个凸透镜A.放大、正立的实像C.放大、倒立的实像

在距凸透镜20cm的纸上承接到一个很小、50cm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能够获取B.减小、正立的实像D.减小、倒立的实像

很亮的光斑。当()以下列图,投影仪是授课中常用的设备。下面关于投影仪的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流传方向屏幕表面粗糙,有利于光发生漫反射物体在屏幕上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实像若使屏幕上清楚的像变大,只需使镜头凑近投电影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经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的情况是图中的()ABCD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地址以下列图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楚的像,则()A.所成的像是正立减小的实像B.所成的像是倒立减小的实像C.把凸透镜向左搬动,调整光屏的地址,获取的像变大D.把凸透镜向右搬动,调整光屏的地址,获取的像变大8.以下列图的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表示图(光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地址时,经过搬动光屏,能够在光屏上获取与物体等大的像。若透镜地址不变,将蜡烛搬动到

30cm刻度线处,则

()A.搬动光屏,能够在光屏上获取倒立放大的像B.搬动光屏,能够在光屏上获取倒立减小的像搬动光屏,能够在光屏上获取正立放大的像不论如何搬动光屏,都不能够在光屏上获取清楚的像9.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减小的像。小明又把点燃的蜡烛与光屏的地址对调,则在光屏上能够表现()A.倒立、放大的实像B.正立、放大的虚像C.倒立、减小的实像D.倒立、等大的实像10.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针对以下列图的成像情况,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A.属于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B.属于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C.属于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D.属于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11.使用显微镜时,被观察物体离物镜的距离()A.小于焦距B.等于2倍焦距C.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D.大于2倍焦距12.以下列图的是课本上所画的天文爱好者所用望远镜的原理,从图中的光路可知()目镜的焦距比较长,物镜的焦距比较短目镜的焦距比较短,物镜的焦距比较长目镜和物镜的焦距相同长对目镜和物镜焦距的长度没有明确的要求我们有这样的体验: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人逐渐凑近镜面时,会感觉自己的像在“变大”,这是由于()A.像真的变大了B.像相关于人眼的视角变小了C.像实质变小了1分,共23分)D.像相关于人眼的视角变大了二、填空题(每空14.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作用。(填“汇聚”或“发散”)舞台上用的一种追光灯,是由凸透镜和点光源组成的。若是要产一生行的绿光,光源应放在凸透镜的处,凸透镜上应贴有色的滤光片。小阳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以下列图。(1)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填“上”或“下”)调整;(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搬动光屏至某一地址,在光屏上获取一个等大清楚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3)接着使烛焰向左搬动5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填“左”或“右”)移到某一地址,才能在屏上获取一个清楚的、的实像。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楚的减小的像。当烛焰向凸透镜凑近时,仍要在光屏上获取清楚的像,光屏应向(选填“凑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搬动。若要观察到烛焰放大的虚像,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它的焦距。18.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间,凸透镜、烛焰和光屏放在以下列图的

A、B、三个地址时,光屏上表现一个减小的像,则在A点地址放的是

,在

B点地址放的是,在

C点地址放的是

。19.眼睛是一个“变焦距”的凸透镜,它是经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的。当睫状体时,晶状体变,远处物体射来的光汇聚在视网膜上,眼睛看见远处物体;当睫状体

时,晶状体变

,近处物体射来的光汇聚在视网膜上,眼睛看见近处物体。以下列图,在判断文物时,考古学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这时他看到的是、的虚像。若是在文物上有两条裂纹,其夹角是5o。要想看到的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离裂纹稍微些。若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

10倍,则他看到的角度是

度。三、作图题(共14分)21.(6分)画出图中透镜的入射光辉或折射光辉的方向。FFFFFF22.(4分)完成以下透镜的光路。FF23.(4分)在图中,完成入射光辉从左边射向凹透镜折射,再由凸透镜折射后的光路。四、研究与创新题(共24分)24.(4分)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以下列图,光屏上正好能获取一个清楚的烛焰的像,该像应该是、的像。若保持凸透镜地址不变,蜡烛由标尺的15cm处向cm处搬动的过程中,为了能在光屏上获取清楚的像,光屏应该“向右搬动”或“地址不变”)。

(选填“向左搬动”、25.(4分)小刚有一架“傻瓜”相机,拍摄时不需要依照光景的远近调治镜头终究片的距离(即不需要“调焦”)。相机的说明书上注明“拍摄时,光景要在3m以外”。相机拍摄时底片上成的是

的像。下表是这架相机像距和物距的变化情况

(f

=35mm)。依照表中数据,讲解为什么拍摄时不需要调焦?

。26.(6分)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第1、2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正确记录在下面表格中。实验小组第1组第2组凸透镜焦距f/cm1414141416161616物到透镜距离u/cm2030406020304060像到透镜距离v/cm4726221880342722像的倒正倒立倒立倒立倒立倒立倒立倒立倒立解析以上数据,你能获取什么结论?请写出两条。(2)依照你研究出的凸透镜成像情况,你认为上述表格中还可增加描述像的特色的两项内容,如像的和像的,便能更全面地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7.(4分)以下列图,把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楚的像。“取下”近视眼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沿凑近凸透镜方向搬动光屏,光屏上能重新表现清楚的像。实验结果表示:(1)近视眼镜的作用是使像相关于晶状体向(填“前”或“后”)移,从而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楚的像。(2)更正近视眼所配戴的镜片是透镜。(3)近视眼镜的作用是将光辉(填“汇聚”或“发散”)。(4)请举出一项保护视力的详尽做法:。28(.6分)小强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发现,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能成放大虚像,他突然想到平面镜成的也是虚像。你能帮他比较一下,这两种虚像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相同之处吗?相同之处:①;②③。不相同之处:①;②③。

;;参照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11

1213C

A

B

D

D

B

C

D

A

B

C

B

D二、填空题14.汇聚,发散。15.焦点,绿。16.下;15;左,减小,倒立。17.远离,小于。18.光屏,凸透镜,烛焰。19.形状;放松,薄;缩短,厚。20.放大,正立;远;5。三、作图题21.略。22.提示:凸透镜折射后汇聚焦点;凹透镜折射后反向延长线过焦点。23.提示:凹透镜折射后水平射出,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四、研究与创新题24.减小,倒立,实;向右搬动。25.减小,倒立,实。u>3m时,像距变化不大(很小)。26.(1)①焦距必然且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则像距越小。②物距必然且成实像时,焦距越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