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城市建设的课件_第1页
中西方城市建设的课件_第2页
中西方城市建设的课件_第3页
中西方城市建设的课件_第4页
中西方城市建设的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西方城市建设的比较城市规划和建设伴随这城市的发展,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城市规划建设是一种文化建设它受一定思想理念制度所制约反过来有巩固强化其制度理念思想中国古代“天人感应”的自然观对城市规划有很大影响如唐长安13拍解放象征12月加闰月皇城难免4夯坊象征四季关于兽中四灵“钱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东为春南为夏西为秋北为冬等概念均在城市布局及地名方面有所体现城市规划中关于数字的应用也形成一种传统观念如3.5.6.9等数字表示尊贵王城的城门往往为奇数这与突出中轴线布局有关中间城门为帝王专用西方城市建设强调秩序组织和永恒的理性至上原则。这些原则是理想的超时间的和绝对的、在城市建设中追求抽象的对称和协调寻求纯粹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强调轴线和主从关系西方城市建设西方把宇宙描述为一种和谐运动着的星球体系宇宙太阳地球都是圆的整个天体有是个星球绕着“中心火”在不同层次上运行。在城市空间上一古希腊雅典城为典型大致以卫城为中心向外作放射状而卫城又以神庙雕像索组成的广场为中心卫城及时全城的中心有事制高点图3-1郑州商城图3-3殷墟遗址周代崇尚礼制,西周城市的规模往往按城主的等级来确定。周王和诸侯都建有城市,周王的王城等级最高,诸侯所建之城分别是王城的1/3、1/5、1/9。《考工记》:《考工记》是我国古代重要科学技术文献,是春秋末期齐国关于工艺标准和制度的官书。书中的一部分内容涉及到城市建设,反映了西周和春秋时期的有关制度。其所绘制的王城图(图3-4)是规整、方正、中轴对称的城市形貌和反映。《考工记》对都城的描述见其著名的《匠人》篇:“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考工记》的城市规划思想开创了我国古代方格网城市的先河。(图3-5)为《周王城图》。图3-4《考工记》所绘王城图图3-5《永乐大典》所绘周王城图春秋战国淹城位于江苏武进的淹城可能是春秋时期淹国的国都。它最大的特色是有三重围墙,城墙外环有护城河。三重城墙由内到外分别为子城、内城和外城,只有西北角有桥可出入,护城河以独木舟作为交通工具。淹国国都及淹城遗址(图3-6)淹国独木舟(图3-7)

西方希腊努力民主政治时期是文化与城市建设的黄金时期。古希腊规划师希波丹姆首次在理论上对几何形状的次棋盘式路网为城市顾家的规划结构形式加以阐述并在实际中大量应用到了希腊化时期城市建设的主要特征是街道建筑与广场规整画一。从城市功能分区道路系统的划分一直到市中心于广场的规划布局都严格按照几何和数的规律进行设计雅典卫城建在高70-80米的小山上,建筑分布在山顶长约280米宽约130米的天然平台上,主要建筑沿西、南、北三边布局,核心地段雅典娜像希腊前期城市主体建筑都位于高山上以突出其重要地位而希腊化时期则可以在平地上以其本身的体量和高度来展现罗马城市建设的成就集中在中心地区广场群与建筑群但是城市总体布局比较凌乱古罗马城市广场亚历山大城平面图3-6淹城图淹城遗址图3-8曲阜鲁城图3-9齐临淄图3-10秦咸阳城图3-11仿秦城门图3-12仿秦台榭2、汉代长安城汉高祖在秦的离宫——兴乐宫的基础上开始兴建“长乐宫”,拉开了长安城建设的序幕。后历经汉惠帝、汉武帝历代帝王的修建,最终形成了以长乐、未央、桂宫、北宫、明光宫五组宫殿为主,其间夹杂居民里坊、衙署、仓库等附属建筑的格局。

西汉都城长安平面示意图(图3-13)汉长安城外还设有类似卫星城的陵邑,形成了以长安为中心的城市群。

洛阳城

汉魏洛阳城(图3-14)仿汉建筑(图3-15)图3-13西汉都城长安平面示意图图3-14汉魏洛阳城

长安城内有十分繁华的市场。出土的画像砖能反映汉代城市中市场的格局,这种市场格局一直延续到宋代早期(图3-16)。四川出土的东汉墓画像砖上也有二层楼和市井交易形象(图3-17)。古代封闭市场内均设有官员负责管理市场的正常运转,乃至平抑物价。图中的印章即是历史见证(图3-18)。

邺城东汉建安十八年,曹操在今河北临潼县西南的漳水之滨建邺城。邺城改变了汉代都城布局分散凌乱的缺点,城市功能分区明确,方格网道路整齐划一,并且充分考虑了城防问题,体现了曹操的卓越才能(图3-19)。图3-16画像砖上的长安城内的市场图3-19东汉邺城魏北魏洛都规划可以说是封建社会中期城市规划的典型洛都规划首先改革了洛阳南北宫制的传统,将宫室集中在一座宫城内。宫城至于城中央其他则环绕宫城罗列。宫为城中心,成为过中心的层层环套配置,进一步体现宫在全局中的主体性就从宫配置形制至具体规划方法都继承了“营国制度”的传统图3-20北魏洛阳新城北魏新城太和十八年,北魏开始在西晋洛阳的遗址上建设新城。(图3-20)北宋中叶以后由于城市经济不断发展城市规划制度有了变革到了北宋末年都城东京就的集中市制和坊制均已瓦解代之而起的是一行业街市为主的的遍布全城的商肆以及俺街巷分地段组织城市具名聚居生活的坊巷制东京的变化充分表明其时城市经济的发展旧的城市规划制度已不能适应期要求隋唐时期的城市隋唐秉承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城市规划经验,借助雄厚的国力和蓬勃的文化,创造出了中国历史上最恢弘壮阔的城市.

隋大兴城的规模为当时的世界城市之最。它规划严谨,分区明确,居民区采用封闭的里坊制度,并设封闭市场。唐代的长安、洛阳两城继承了隋大兴、洛阳的城市格局,比隋代更壮观。除都城外,隋代开凿的大运河沿线还兴起了一批繁华的商业城市,扬州、杭州、汴州即是其佼佼者。总之,隋唐将方格网布局、封闭里坊类型的城市发展到了一个巅峰。大兴城

大兴城的设计继承和发展了前代的规划经验,宫殿、官署、居民区分布有序,互不干扰,街道呈方格网状,平直宽阔。既注重几何构图原则,又充分结合地形,使城市不乏自然情趣。唐代继之以都,复名长安,并在此基础上加建、增修了大明宫、兴庆宫和外郭城墙等工程。空前强盛的国力和频繁密切的对外文化经济交流,使唐代长安城充满活力,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富庶、最壮观辉煌、最令人向往的大都会(图3-21、22)。建筑大师宇文恺

图3-21隋唐长安

洛阳城

隋唐洛阳城是因地制宜的城市规划思想的杰作。作为隋朝的东都,它开始规划、兴建于公元605年,也采用里坊制和方格网道路体系。唐代的洛阳城基本沿用了其格局。与长安城不同的是,洛阳的皇城和宫城位于利于防卫的城市西北高亢之地,整个布局力求方正、严整,同时又与长安城相似。其间洛水在皇城南穿城而过,为了方便漕运货物,城中沿河修建了3个集中市场,省、府、寺、卫、社、庙等建筑都均列于贯穿城内的南北干道上。洛阳共有103个里坊,分布在北区的东部和整个南区,其面积比长安的里坊小,街道也要窄一些。(图3-23)。隋唐的城墙(图3-24)唐代城门门楼(图3-25)图3-23隋唐洛阳五代宋元城市建设

北宋统一中国后,商业得以进一步繁荣,进而带动了城市的发展。中国城市盛行了千年的里坊制度和集中市场被街巷制和沿街设市所取代,这个符合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需要的城市格局自北宋确立后一直延续至今。汴梁城在中国城市规划史上,汴梁城的建设是一个划时代的转折点。全城有皇城、内城、外郭城三重城墙。内城位于外郭城的中部,皇城位于内城中偏西北。三重城墙重重相套,各有护城河,这种布局此后一直为各代都城所沿袭。汴梁人口密集,高峰时超过100万。城内没有封闭的里坊,大街小巷遍布店铺、豪华的酒店和勾栏,商业活动极为发达。汴河、蔡河等水系蜿蜒穿城而过,各类商船皆可顺流入城。官府不再施行宵禁,人们可以通宵娱乐,这一切都使汴梁成为一个生机勃勃,充满世俗情趣的繁华大都市(图3-26)。图3-26北宋汴梁城图3-27《清明上河图》局部

大都城(图3-28)。元大都在规划时有意参照了《周礼。考工记》中的原则,如方形的平面、棋盘格的道路系统、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布局。但在实际建设中,主持者又根据地形和实际需要,采用了街巷制和沿街设市。而整个规划的最大成功之处,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水系进行漕运,使南方物资能通过水路进入城内,维持了大都的经济命脉。图3-28元大都明清时期的城市建设明清时期的地方经济比较发达,南北方城市都有相当大的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城市,如山西平遥,江苏苏州等等,最重要的城市是北京和南京。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改建北京城。清代的北京城在格局上没有大的变化。经过元明清三代700多年的建设发展,北京城成为中国现存历史文化积淀最丰富的城市。就总体布局而言,明清两代的城市一方面继承了宋元以来的街巷制和沿街设市的布局原则,另一方面又不断完善,在因地制宜和以城市空间体现皇权至上的思想方面都达到了高峰。

明南京城

明南京城的规划特点是因地制宜,分区明确,互不干扰。(图3-30)南京的城墙博物馆。(图3-31)明城墙内的藏兵洞(图3-32)图3-30明南京城图3-31明南京城墙

明清北京城

明清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改建、扩建而成的。明代对元大都的改造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洪武四年将元大都北城墙南移5里,放弃了元大都北部比较荒芜的部分;二是朱棣迁都北京后,扩大了宫殿,将元大都南城墙南移1里;三是嘉靖年间,为了增强防卫,将当时的北京城外围再兴建一圈外城,将金中都旧址的大部分都包括了进去。但由于财力不济,外城只完成了南部一面,由此形成了北京城独特的“凸”字形平面格局(图3-33)。“凸”字形的明清北京城分为内城、外城和皇城、宫城几部分。其规划上的最大特点是突出了皇城的地位。皇城位于明清北京城的中心,北京城长达8公里的中轴线从故宫的中心穿过,故宫后以景山、北海、中海、南海形成美丽的皇家宫宛。(图3-34)为清末北京外城的城墙与护城河。图3-33明清北京城图3-34清末北京外城的城墙与护城河罗马帝国晚期奴隶制度崩溃西欧进入封建社会中世纪早起城市是自发形成的以换装于放射状为多以后的也建造了一些方格网状城市中世纪欧洲教堂占据城市的中心位置教堂广场是城市的主要中心。道路网长一教堂广场为中心放射出去并形成蛛蛛网装的放射环装道路系统封建时期的中国是地主所有以小农自然经济为主体城市是政治权利都正的场所和产物城市中心以宫殿和衙门为主体现王权至上城市发展与规划表现政治的一致城市兴衰规模与政治形式有密切联系一些大城市随着政治形势的变迁先后衰落欧洲一庄园经济为主题的封建领主制经济体质于政治体质合为一体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城市规模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政治中心在城堡经济中心在城市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