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中山市三角镇人民政府第二期公开招考14名高级雇员1考试冲刺题3套合1含答案详解卷_第1页
2022年10月中山市三角镇人民政府第二期公开招考14名高级雇员1考试冲刺题3套合1含答案详解卷_第2页
2022年10月中山市三角镇人民政府第二期公开招考14名高级雇员1考试冲刺题3套合1含答案详解卷_第3页
2022年10月中山市三角镇人民政府第二期公开招考14名高级雇员1考试冲刺题3套合1含答案详解卷_第4页
2022年10月中山市三角镇人民政府第二期公开招考14名高级雇员1考试冲刺题3套合1含答案详解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米宝宝科技2022年10月中山市三角镇人民政府第二期公开招考14名高级雇员1考试冲刺题3套合1含答案详解题目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一卷一.综合能力拔高-押题卷(共100题)1.在知情同意方面,由于绝大部分没有专业知识的受试者对基因治疗的原理无法准确理解,因而很难真正完全知晓其所承担的风险。另一个风险是由于很多基因治疗所针对的是严重的遗传疾病,因而通常需要在病人婴儿或儿童时期治疗,但此时是否做基因治疗的知情同意和选择将取决于其父母或监护人。父母或监护人是否有权为病人选择可能改变其体内部分细胞的基因目前也没有明确的共识。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知情同意在基因治疗中的实现难度

B.基因治疗中医患关系的特殊性

C.基因治疗中医疗风险的特殊性

D.知情同意在基因治疗中的观念分歧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文段开篇介绍了在知情同意方面,因为专业知识受限,所以受试者很难真正知晓基因治疗的风险。“另一个风险”表并列,后文介绍了由于需要在病人婴幼儿时期治疗,而这时知情同意和选择权在于父母或者监护人,所以病人知情同意也是很难做到的。总结文段,文段通过两个并列部分,说明病人知情同意实现很有难度,对应选项,A项符合文意,当选。

B项和C项没有提及文段的主题词“知情同意”,与文段不符,排除。

D项“观念分歧”无中生有,文段并没有介绍知情同意在治疗中存在什么样的分歧,而是介绍了知情同意的实现有难度,与文段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基因治疗时代真的要来临了吗》

解题思路:文段为并列式结构,分别介绍了基因治疗中知情同意方面的两个风险。其一是受试者很难真正完全知晓其承担的风险,其二是父母或监护人是否有权为病人选择改变其体内基因,目前尚没有明确的共识。综合可知,文段主要介绍了知情同意在基因治疗中的实现难度,对应A。B、C两项未提到“知情同意”问题,D项的“观念分歧”只对应第二个风险,均可排除。故本题选A。2.父母与18岁的苏某订立断绝父母子女关系的协议,主要内容是父母不负担苏某上大学以后的任何费用,将来父母年老也不需要苏某养老送终。关于此协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协议的内容违反法律规定

B.协议体现了双方权利义务的平等,合法有效

C.断绝父母子女关系需要经过法院判决才能生效

D.苏某父母的做法虽然有些不近人情但却是合法的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民法。

《民法典》第二十六条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由法律规定的,不得由当事人以书面形式放弃或者更改。苏某与父母的行为违反了公序良俗,协议内容违反了法律规定,协议无效。

故正确答案为A。3.负荆请罪∶廉颇

A.三顾茅庐∶诸葛亮

B.卧薪尝胆∶夫差

C.乐不思蜀∶刘禅

D.城下之盟∶宋太祖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负荆请罪”的主体是“廉颇”,二者属于典故与主体的对应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三顾茅庐”的主体是刘备,而非“诸葛亮”,排除;

B项:“卧薪尝胆”的主体是勾践,而非“夫差”,排除;

C项:“乐不思蜀”的主体是“刘禅”,二者属于典故与主体的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D项:“城下之盟”来自于春秋时楚国攻打绞国的事件,与“宋太祖”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4.如图所示:A、B、C分别是面积为60、170、150的三张不同形状的卡片,它们部分重叠放在一起盖在桌面上,总共盖住的面积为280,且A与B、B与C、C与A重叠部分的面积分别是22、60、35。问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A.15

B.16

C.17

D.18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容斥问题,属于三集合容斥类,用公式解题。

第二步,设阴影部分面积为x,由总共盖住的面积为280,根据三集合标准公式(总体I=条件A+条件B+条件C-AB满足-BC满足-AC满足+ABC同时满足+都不满足条件)可得:280=60+170+150-22-60-35+x,解得x=17(也可利用尾数法,计算尾数为7)。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三个集合的容斥问题。所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属于三个集合的,已知每个集合代表的面积、属于两个集合代表的面积和总的覆盖面积,可直接利用三集合容斥原理公式计算。根据已知条件,参照题目图示,利用容斥公式A∪B∪C=A+B+C-A∩B-A∩C-B∩C+A∩B∩C。代入数据可求A∩B∩C,即280+(22+60+35)-(60+170+150)=17。故本题选C。5.①最早的单质碘便是法国人从海藻中发现的,海藻也是最早的碘生产原料

②我国大部分地区都缺碘,碘不足可能会引起甲状腺肿病和地方性克汀病

③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纯天然的追求,海藻碘盐越来越受到欢迎

④碘在自然界中比较稀少,但是海洋中的藻类却有较高的含碘量

⑤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有“智力元素”之称

⑥因此从1995年起,我国开始实施食盐强制加碘

将以上六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②⑤⑥③①④

B.③①④⑤②⑥

C.④③①⑤⑥②

D.⑤②⑥④①③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对比选项判断首句,②句描述我国碘缺乏的情况,④句描述了碘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情况,③句指出海藻碘盐受欢迎,⑤句是对“碘”下定义,应该先介绍碘是什么,再具体论述碘的具体情况,故②句和④应该在⑤之后,锁定D项。

验证D项,逻辑顺序合理,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这些东西里都有海洋的身影》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选项特征,确定首句。③的“近年来”是背景铺垫的标志;⑤说“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是典型的引入话题的句子。两句均适合做首句。而②强调碘的重要性,④介绍碘在自然界的含量,都应在引出话题之后,不能作首句,排除A项和C项。

第二步,观察B项和D项,只要可以判断出①和③的顺序,就可以选定选项,①说的是最早的单质碘是法国人从海藻中发现的,③说的是海藻碘盐越来越受欢迎,从逻辑上来说,应该先在海藻中发现碘,然后海藻碘盐越来越受欢迎,①应该在③的前面。答案锁定D项。

第三步,验证D选项,语句通顺连贯。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语句排序。第一步,快速浏览6个句子并观察选项。第二步,通过首句较难排除选项,转而抓句子中的关键词“因此”确定分句间顺序,排除错误选项。第三步,进一步分析文段逻辑关系,结合选项判定答案。分析②“我国大部分地区都缺碘”和⑥“因此……我国开始实施食盐强制加碘”可知,②为因,⑥为果,两句构成因果关系,故②⑥相连,排除A、C。①、③、④均提及了“海藻”,分析可知,④引出了藻类,①③承接论述。由此可知,三句顺序为④①③。故本题选D。6.2020年5月1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共同印发了《新冠肺炎出院患者主要功能障碍康复治疗方案》,明确新冠肺炎出院患者符合规定的门诊康复医疗费用纳入门诊(

)管理。

A.特殊病

B.多发病

C.慢特病

D.传染病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时事热点知识。

第二步,2020年5月1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共同印发了《新冠肺炎出院患者主要功能障碍康复治疗方案》。《方案》明确,要将医疗康复项目医保政策落实到位,并可根据基金承受能力,将符合条件的心理治疗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同步加强康复医疗行为监管。新冠肺炎出院患者符合规定的门诊康复医疗费用纳入门诊慢特病管理。

因此,选择C选项。

7.2019年8月8日,第二届全国青少年运动会在(

)正式开幕,二青会首次设立冰雪项目,将冬奥会项目纳入青运会,首次设立跨界项目。

A.湖北武汉

B.河北张家口

C.山西太原

D.黑龙江哈尔滨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时事政治。

2019年8月8日,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在山西太原正式开幕。这是二青会首次设立冰雪项目,将冬奥会项目纳入青运会;首次设立跨界项目,这也是历史上综合性运动会第一次采取这样的项目设置。

故正确答案为C。8.3,2,11,14,(),34

A.18

B.21

C.24

D.27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解法一:第一步,观察数列,每项数据皆在幂次数附近波动,考虑幂次修正数列。

第二步,幂次化指数形式如下:

底数数列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则所求项底数为4+1=5,指数数列为2的常数数列,修正数列是以2,-2为周期的周期数列,所求修正项为2。则所求项为5²+2=27。

因此,选择D选项。

解法二:数列变化趋势平缓,考虑隔项做差,如图:

猜测差数列是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下一项为12+4=16,则所求项为11+16=27。验证选项,满足规律。

因此,选择D选项。9.如果央行允许人民币继续贬值,那么市场对于人民币贬值的预期就容易强化。如果市场形成较强的人民币贬值预期,大量的资金就会流出我国。资金流出我国,不仅会强化这种人民币的贬值预期,导致更多的资金流出我国,而且可能会导致我国资产价格全面下跌,继而可能引爆金融市场的区域性风险及系统性风险。这些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且不允许出现的情况。

由此可以推出:

A.货币持续贬值会导致资产全面下跌

B.资金流失严重会出现货币贬值预期

C.央行不会允许人民币继续贬值

D.我国将重点着手干预资金外流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日常结论题,根据题干信息逐一分析选项。

A项:题干只是表述货币持续贬值“可能”会导致资产价格全面下跌,而该项说“会”导致,说的过于绝对,无法推出,排除;

B项:题干表述的是较强的人民币贬值预期会出现资金大量流失,该项是资金流失严重会出现货币贬值预期,属于逻辑错误,无法推出,排除;

C项:题干最后一句表明我们不允许出现这种情况,“这种情况”指代的是前文“如果央行允许人民币继续贬值”这种情况,该项属于最后一句的同义替换,可以推出,当选;

D项:我国是否将采取措施干预资金外流,题干没有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题干关联词“如果……那么……”,确定为翻译推理。

第二步,翻译题干。

①央行允许人民币继续贬值→贬值预期强化;

②较强的贬值预期→大量资金会流出我国;

③资金流出我国→强化贬值预期且更多资金流出我国且可能导致资产价格全面下降且可能引爆金融市场的风险;

④我们不允许出现这些情况,这些情况指的是:贬值预期且更多资金流出我国且可能导致资产价格全面下降且可能引爆金融市场的风险。

第三步,进行推理。

A项:根据②③递推可得:“货币持续贬值可能导致资产全面下跌”,而不是“会导致资产全面下跌”,无法推出,排除;

B项:根据③可得:“资金流失严重会强化货币贬值预期”,而不是“出现货币贬值预期”,无法推出,排除;

C项:条件④“我们不允许出现这些情况”是对③的“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可得到“资金不会流出我国”,进而结合①②及“否后必否前”推出:“央行不会允许人民币继续贬值”,可以推出;

D项:题干中并未提及“重点着手干预资金外流”,无法推出,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题干中包含“如果……那么……”一类的词,可以将题干信息转化成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再利用相应的推理规则进行解题。同时,要注意对题干中细节信息的准确理解和把握,不要扩大或缩小题干的范围。A项,题干中说人民币贬值“可能会导致我国资产价格全面下跌”,而该项中没有“可能”二字,是一个确定性的结论,由题干不能得出,排除。

B项,题干第二句话的逻辑关系为“市场形成较强的人民币贬值预期→大量资金会流出我国”,该项混淆了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通过肯定后件推出了肯定的前件,是错误的推理,排除。

C项,题干第一句话的逻辑关系为“央行允许人民币继续贬值→市场对于人民币贬值的预期容易强化”,且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结合题干最后一句话“这些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且不允许出现的情况”,能够否定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后件,得出否定的前件,即央行不会允许人民币继续贬值,正确。

D项,由题干只能得出央行不会允许人民币继续贬值,但具体采取哪些措施在题干中并没有提及,无法得出,排除。

故本题选C。10.下列短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及词语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不想辩驳(bó)。

辩驳:提出理由或根据来反驳对方

B.和日出日落同一个亘(gèng)古的心跳。

亘古:远古

C.大家对我的关心照顾使我终身铭(wén)感。

铭感:感动不已

D.论文写作要符合科学范(fàn)式。

范式:规律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公共基础知识。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加点字的注音及词语解释都正确。B项:亘拼音:gèn

,“亘古”指从古至今。C项:读音错误,应为铭(míng)感。D项:“范式”应指符合某一种级别的关系模式的集合。

因此,选择A选项。

11.如右图所示,向高度为H的水瓶中注水,注满为止,下列反映注水量V与水深h的函数关系正确的是:

A.A

B.B

C.C

D.D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根据题目所示容器,从底部到顶部,截面积由大变小再到大,则随着水面高度均匀增加时,单位时间内注水量应由多变少再变多,即对应V-h的函数图形中部应较为平缓,D项满足。

故正确答案为D。12.陈某对区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应向该区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1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行政法。

《行政复议法》第十三条规定:“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本题中,对区政府的行为不服,复议机关为市政府。

故表述错误。13.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A

B.B

C.C

D.D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给出的图形都较为简单,且图形之间差异较大,一般考查数量性。数线条数可得本题规律。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或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看,图形中的线条数为5、3循环,故问号处应填入一个线条数为5的图形,选项中只有B项符合。故本题选B。14.大数据是指规模极其巨大,以致很难通过一般软件工具加以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有用资讯的海量数据。其具有大量、高速、多样和价值四个特点,被认为是人类新世纪的“新财富”,价值“堪比石油”。发达国家纷纷将开发利用大数据作为夺取新一轮制高点的重要目标,就是个明证。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大数据在处理上还存在技术难度

B.大数据背后隐藏着巨大的价值

C.发达国家在开发利用大数据上已经先行一步

D.开发利用大数据已成为国家竞争的一个热点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首句指出什么是“大数据”,然后介绍了大数据的特点及其价值“堪比石油”,最后通过“明证”来举例说明大数据的价值。文段是“分—总—分”的行文结构,文段的观点即“大数据的价值巨大”,是文段的重点内容。

第二步,对比选项。B选项是对文段重点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B选项。

A项:“还存在技术难度”并未提及。C项和D项:举例论证部分的内容,非文段重点。

15.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A

B.B

C.C

D.D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观察发现,题干图形均由三个小图形构成,且图形之间存在交点,优先考虑图形的交点数。第一组图形中小图形与小图形的交点数依次是4、4、8,前两个图形的交点数之和为第三个图形的交点数;第二组图形中小图形与小图形的交点数依次是2、4,说明第三个图形中小图形与小图形的交点数应为6。故本题选C。16.现在一些城市管理者既要通过各种手段发展经济,又要显得很有品味,要与文化挂钩,觉得这是一件________的事。利用文化、传统的元素发展经济没错,但如果发展文化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展经济,那就走进了发展误区,是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举两得

本末倒置

B.一举两得

因小失大

C.得不偿失

本末倒置

D.得不偿失

因小失大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语境,该空所填词语应体现城市管理者想要通过各种手段发展经济,达到“显得有品味”和“与文化挂钩”的目的。A项和B项“一举两得”指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好处,符合文意。C项和D项“得不偿失”指所得的利益补偿不了所受的损失,文段中未体现“损失”,不符合文意,排除C项和D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语境,该空体现本应利用文化来发展经济,但现在单纯发展经济而不发展文化的意思,A项“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颠倒了,置于此处可体现,原本发展文化为主要方面,现在发展经济为主要方面,符合文意。B项“因小失大”指为了小的利益而造成大的损失,根据语境,发展经济不能称为“为了小的利益”,且仅是“走进了发展误区”,而非造成大的损失,不符合文意,排除B项。

因此,选择A选项。

17.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一根火柴,可以点亮整座森林,一句话就可以祸乱人心,启示我们要(

)。

A.严于律己,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B.胸怀远大的理想

C.树立大局意识,以天下为己任

D.知行合一,立足本岗位小事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道德。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意为,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坏事就去做,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善事就毫不关心;一根火柴,可以点亮整座森林,火柴虽小却可以烧毁整座森林;一句话就可以祸乱人心,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就可以祸乱人心。这三句话都强调了小的问题可以酿成大祸,启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而提升自我道德修养水平。立足本岗位小事,达到知行合一与此观点相符。

故正确答案为D。18.通常情况下,伤害行为的受害者会通过法律渠道表达利益诉求,但是,如果制度不公或失效,就会引发更多的社会伤害行为:不但强势者可能会进一步伤害弱势者,而且他们也可能受到弱势者的伤害;弱势者也可能对其他弱势者造成伤害,造成“弱者对弱者的欺凌”,这样一来,整个社会就会弥漫着一股戾气,给日常生活带来严重的不安与不快。

由此可以推出:

A.只有制度不公或失效,强势者才会伤害弱势者

B.如果制度不公或失效,弱势者就会伤害强势者

C.如果制度公正且有效,就能给日常生活带来安宁与快乐

D.只有制度公正且有效,才能防止引发更多的社会伤害行为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题干关联词“如果……就……”,确定为翻译推理。

第二步,翻译题干。

①¬公或失效→伤害行为(伤害行为包括三种情况:强势伤害弱势、弱势伤害强势、弱势伤害弱势)

第三步,进行推理。

A项:该项可翻译为:强势伤害弱势→¬公或失效,“强势伤害弱势”是对①的“肯后”,根据肯后推不出必然结论,无法确定制度不公或失效的情况,排除;

B项:选项中“制度不公或失效”是对①的“肯前”,根据“肯前必肯后”,选项中的“弱势伤害强势”只是后件三种情况之一,不能必然推出,排除;

C项:选项中“制度公正且有效”是对①的“否前”,根据否前推不出必然结论,无法确定是否能给日常带来安宁与快乐,排除;

D项:该项可翻译为:防止引发更多的社会伤害行为→公正且有效,“防止引发更多的社会伤害行为”是对①的“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可得制度公正且有效,可以推出。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翻译题干。

制度不公或失效→引发社会伤害行为(包括:强势者伤害弱势者,弱势者伤害强势者,弱势者伤害弱势者三种可能性情况)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选项翻译为:强势者伤害弱势者→制度不公或失效,强势者伤害弱势者是对题干条件后件一种可能性情况的肯定,无法推出确定性结论,无法推出,排除;

B项:选项翻译为:制度不公或失效→弱势者就会伤害强势者,弱势者伤害强势者只是三种可能性情况中的一种,不能确保一定会发生,无法推出,排除;

C项:选项翻译为:防止引发社会伤害行为→制度公正且有效,防止引发社会行为是对题干条件的否后,否后必否前,可以推出制度公正且有效,可以推出,当选;

D项:选项翻译为:制度公正且有效→日常生活安宁与快乐,制度公正且有效是对题干条件的否前,无法推出确定性结论,无法推出,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解题思路:首先分析题干中各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结合必然性推理的推理规则,依次分析各选项是否正确。题干中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制度不公或失效→引发更多的社会伤害行为(强势者可能会进一步伤害弱势者,也可能受到弱势者的伤害;弱势者也可能对其他弱势者造成伤害)→给日常生活带来严重的不安与不快。

A项,混淆了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推不出。

B项,根据题干可知,如果制度不公或失效,弱势者可能会伤害强势者,表述过于绝对,推不出。

C项,否定后件可以否定前件,不引发更多的社会伤害行为→制度公正且有效,C项可以推出。

D项,否前不能否后,无法推出。

故本题选C。19.一次授课评比大赛某科目组6名老师获得的总名次数之和是27,那么该组的名次最后一位老师最差是第几名?(名次不能并列)

A.12名

B.15名

C.19名

D.22名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最值问题,属于数列构造,用方程法解题。

第二步,设名次最后一名的老师名次最差为x,根据题意有:x+另外5位名次和=27。要名次最后一名的老师名次尽量差,则x的值应该尽量大,则另外5名的名次和应该尽量小,最小情况为1+2+3+4+5=15。故方程可列为:x+15=27,解得:x=12(名)。

因此,选择A选项。

20.为应付复杂的行政管理事务,我们在进行行政决策时要拟定多个方案,主要有(

)。

A.积极方案

B.消极方案

C.临时方案

D.应变方案参考答案:A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行政管理。

行政决策拟定方案要遵循反映其自身固有规律的基本原则。行政决策应遵循的规则包括:预测原则、系统原则、信息原则、可行原则、择优原则、动态原则。

A项正确、B项错误,在制定方案时,应本着最大可能寻求达到决策目标的途径,所以积极和消极这两种态度中,消极态度不可取;本着择优的原则,消极方案也不可取。

C、D项正确,通过动态原则可知,决策要根据现实情况作出,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有所变化,所以应有临时方案和应变方案,适时适事作出调整。

故正确答案为ACD。21.消费者权益,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下适应经济运行的客观需要赋给商品最终使用者享有的权利,消费者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是:

A.自主选择权

B.安全保障权

C.知情权

D.公平竞争权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知识。

第二步,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条,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简称安全权。安全权是消费者最重要的权利,也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在消费领域的具体体现。

因此,选择B选项。

A项:自主选择权。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简称为自主选择权。A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C项:知情权。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接受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简称为知情权。C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D项:公平竞争权是指经营者在市场竞争过程中,依据竞争法所享有的要求其他经营者及相关主体进行公平竞争,以保障和实现经营者合法竞争利益的权利。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22.事业单位的用人主体是组织和人事部门。(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1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知识。

第二步,国家是事业单位真正的用人主体,国家制定统一的人事制度。国家规定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的关系,国家确定事业单位编制,国家制定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制度,国家运用行政与计划手段调配人员。在这种情况下,事业单位没有独立的用人权,事业单位仅仅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场所,事业单位仅仅代表国家管理其工作人员、执行有关的人事制度与政策。故“事业单位的用人主体是组织和人事部门”说法错误,应改为“国家是事业单位真正的用人主体”。题干表述错误。

因此,本题错误。

23.关于范仲淹的救荒措施带来的后果,以下选项中描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造成杭州城万人空巷,老百姓每天出门游玩

B.导致监察官员上奏弹劾范仲淹劳民伤财

C.令灾民有机会通过贸易、饮食服务、出卖体力等从官府或私人处得到工作机会

D.使杭州成为两浙地区唯一社会安定的地方,外地灾民也纷纷逃荒到杭州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出对范仲淹的救荒措施带来的后果,描述不恰当的一项。解答本题需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将选项与文段内容一一对应,从中选出理解错误的一项。A项描述恰当,由“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可推出。

B项描述恰当,由“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可推出。

C项描述恰当,由“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可推出。

D项描述不恰当,由“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公之惠也”只可推出杭州百姓没有流亡,“外地灾民也纷纷逃荒到杭州”无中生有。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A项,文章第一段“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的意思是“范仲淹就鼓励民间多举办赛事,太守每日出游宴饮于西湖上,自春天到夏天,城中居民大规模出游,尽情玩赏。”,该项表述正确,排除。

B项,文章第二段“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的意思是“监察机关弹劾杭州长官范仲淹不体恤荒政,嬉戏游乐而无节制,以及官府、私家兴建房舍,伤耗民间财力”,该项表述正确,排除。

C项,文章第三段“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的意思是“那些从事贸易、饮食行业的人,工匠、民夫,仰仗官府、私家养活的,每天大概可达几万人”,该项表述正确,排除。

D项,文章第四段“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的意思是“这一年两浙路灾区唯有杭州平安无事,百姓没有流亡的,这都是范仲淹的恩惠。”,文段并未体现“外地灾民也纷纷逃荒到杭州”,该选项表述不恰当。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范仲淹救灾》24.下列哪项是公文严肃性、规范性、标准化的重要标志(

)。

A.公文文种规范

B.公文处理规范

C.公文行文规范

D.公文格式规范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公文的基本知识。

公文有规范的格式。这些特定格式,是公文严肃性、规范化的重要标志。

故正确答案为D。25.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阳”的方位是(

)。

A.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南、水之南

C.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历史知识。

中国古代地名多以“阴”“阳”体现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山之南为阳,山之北为阴,水则与之相反。故“阳”的方向为山之南、水之北。

故正确答案为A。26.“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大局是相对局部而言的,是全局中最重要的部分。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离不开整体,离开了整体,部分也就不成其为部分。因此,大局的走向决定局部的命运。正因为大局在事物发展中起着主导的决定作用,找准全局性、大局性的问题,也就抓住了工作的重点和中心;掌握了大局,也就掌握了工作成败的关键。

与这段文字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只有对大局了然于胸,才能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B.胸怀大局,要贯穿从思考到决策的全过程

C.片面强调局部会贻害大局,造成工作失误

D.大局意识对于做好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大局……是全局中最重要的部分”“大局的走向决定局部的命运”“掌握了大局,也就掌握了工作成败的关键”,可见对大局了然于胸是把各项工作做好的必要条件,符合原文。B项“贯穿从思考到决策的全过程”属于无中生有,不符合原文。C项曲解文意,文段强调的是大局的重要作用,而非“片面强调局部”所带来的不良结果,不符合原文。D项强调的是“大局意识”,而文段强调的是“要掌握大局、抓住大局”,曲解文意。其次,选项说的是“重要作用”,而文中强调“大局在事物发展中起着主导的决定作用”,程度较轻,不符合原文。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文段的开头“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此为正向援引,引出“大局是全局中最重要的部分”的观点。随后以唯物辩证法为正向援引,并以总结连词“因此”导出了文段的结论,即大局决定了局部,大局是掌握成败的关键。B项语义偷换,文中没有提及全过程;C项说的是局部,文中强调大局的重要性,不符合题意,此两项较易排除。A、D两项均提到了大局的重要作用。但对比来看,A项以“只有······才······”的必要条件形式,强调没有大局不行,而D项仅仅说具有重要的作用,显然A项的表述程度与文段中大局“起着主导的决定作用”、是“工作成败的关键”的契合度更高。

故正确答案为A。

解题思路:本题看似考查对文段细节信息的理解和把握,实则需要把握文段的主旨。通读文段可知,文段整体均在强调大局的重要作用,结合选项排除表述过于绝对、无中生有以及与主旨不符的选项。结合文段,通篇都在论述大局的重要作用。A项,“只有……才”描述太绝对,不符合原文。文段未论及从思考到决策的全过程,B项排除。C项,文段未提及“片面强调局部”的危害,描述不符合原文。故本题选D。27.有一个分数,分母加2等于,分母减3等于,这个分数分子和分母的和是:

A.33

B.11

C.30

D.19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分数存在约分情况,分子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同样的倍数,故不能直接通过加减求原分数的值,题干等量关系为,。两个等式两个未知量,列方程求解即可。设分数为,则有,解得。所求x+y=33。故本题选A。28.误会∶消除∶朋友

相当于

贸易∶协商∶出口。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1

解题思路:“消除”与“误会”属于动宾关系,“消除”“误会”成为“朋友”,三者属于对应关系;“协商”“贸易”属于动宾关系,但不是成为“出口”,两组词逻辑关系不一致,错误。

29.左边给定的是纸盒的外表面,右边哪一项能由它折叠而成?(

A.A

B.B

C.C

D.D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先对题干展开图的各面进行编号,如下图所示。

A项:由面3、面4和面6组成,与题干展开图一致,当选;

B项:由面2、面3和面5或面6组成,在题干展开图中,其三个面的公共点为A点或B点,其中A点面5中为黑色三角形直角点、B点为面6中白色三角形的直角点,而在选项中,三个面的公共点既不是黑色三角形的直角点,又不是白色三角形的直角点,选项与题干展开图不一致,排除;

C项:由面1、面4和面5或面6组成,在题干展开图中,其三个面的公共点为C点或D点,其中只有在选项三个面分别为面1、面4和面6的时候,D点会与面1中的对角线相交,但此时D点也应与面6中黑三角形的直角点重合,但选项中三个面的公共点并不与黑三角形的直角点重合,选项与题干展开图不一致,排除;

D项:由面3、面5和面6组成

,其中面5与面6互为相对面,不能同时出现,选项与题干展开图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30.新技术和新媒体的出现,使人的阅读内容、阅读媒介、阅读习惯发生了变化,呈现多元化、数字化、个性化的特点,读者被多样化地细分,“界面”阅读受到年轻人________。伴随便利而来的是娱乐化的泛滥,这是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一切文化都甘心情愿地成为娱乐的________,以分得一杯娱乐的残汁,而思考愈发远遁。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追捧附庸

B.认可陪衬

C.青睐注脚

D.欢迎随从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词语含义。第二步,分析选项,第一空备选词语填入均可,不好辨析,可以选择从第二空入手,通过辨析词语的含义,选择与文意最相符的一项。第三步,验证第一空。第二空,由“以分得一杯娱乐的残汁”可知,此处的意思为文化需要依附娱乐生存,且文段对泛娱乐化的文化现象持否定态度。“脚注”指列在一页末了的附注,对某些名词事物加以解释,明显不合文意,排除C。“附庸”泛指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陪衬”指作为衬托的事物。“随从”指跟从者,侍从者。三者虽然都是作为附属事物,但“附庸”程度最重,与文意最契合。

第一空,用“追捧”表达年轻人对“界面”阅读的态度也恰当。

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第一步,第二空为突破口。根据“以分得一杯娱乐的残汁”可知,该空要能体现出“文化的地位要比娱乐低微”的意思,且“泛滥”“残汁”偏消极,故填入词语为消极感情色彩的词语。A项“附庸”侧重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含贬义,符合语境且与文段感情色彩一致。B项“陪衬”指附加其他事物使主要事物更突出,一般是为了衬托好的,与文段语境不符,排除B项。C项“注脚”指注释,即解释书中字句的文字,与文段语境不符,排除C项。D项“随从”指跟随、陪同,为中性词,故排除D项。答案锁定A选项。

第二步,验证第一空。A项“追捧”指追逐捧场,感情色彩偏消极,符合语境且与文段感情色彩一致。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可从第二空入手。由第二空与前文“泛娱乐化”及后文“分得一杯娱乐的残汁”对应可知,“文化”在“娱乐”面前地位低微。C项“注脚”意为对某事所作的说明或解释,与文意不符,故排除。A项“附庸”指依附别的人或事物而存在的人或事物;B项“陪衬”即(次要事物)置于主要事物附近,使主要事物更加突出;D项“随从”即跟随、陪同,均包含次要、低微之意,但仔细对比分析可以发现,“附庸”一词所表达的附属地位较之于“陪衬”“随从”程度更重,含有如果失去了依附主体便无法单独存在之意,这更能表现出“文化”对“娱乐”的一种依托与附属状态,故A项为正确答案。以第一空做验证,“追捧”意为追逐捧场,相较于“认可”“青睐”“欢迎”,与整个文段所体现出的作者对于“泛娱乐化”这一时代现象所持有的消极倾向相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A。31.在如今浅阅读盛行的时代,一边是快餐式、碎片式阅读的轻松,一边是慢读、细读的沉重,经典自然免不了有点____的味道。就阅读是一种学习、一种对自我的提升而言,浅阅读并不是真正的阅读,长久沉浸在浅阅读的习惯之中,也只会让人离那些最好的书籍愈来愈远。然而,只是____对经典的珍重,却不如对于经典真实的理解更为重要。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阳春白雪提倡

B.曲高和寡呼唤

C.孤芳自赏强调

D.凄风苦雨苛求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空,根据“在如今浅阅读盛行的时代”可知阅读经典的人比较少,所填成语搭配“经典”,且要体现经典无人读的现状。B项“曲高和寡”是指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很少,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D项“凄风苦雨”形容天气恶劣,现用来比喻境遇悲惨凄凉,均可体现阅读经典的人少之意,保留。A项“阳春白雪”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体现不出“少”的意思,排除;C项“孤芳自赏”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文段中强调阅读经典的人少,并非表达“经典”自我欣赏、自命清高,不符合文意,排除。

第二空,分析横线所在语句,“却”表转折,转折后强调“对经典真实的理解”,故横线处应体现没有真正理解经典,只是表达对经典的重视,B项“呼唤”指口头上的倡导、呼吁,与文意相符,当选。D项“苛求”指严苛、过分的要求,文段并未有此意,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成语积累】

凄风苦雨:形容天气恶劣。现用来比喻境遇悲惨凄凉。

曲高和寡:是指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很少。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文段出处】《浅阅读时代更需对经典的理解》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辨析词语的含义是第一空的解题关键,根据文意判断词语是否恰当。第二步,第二空词语词义差异较大,重点分析文意,选择与文意最相符的一项。第一空所填词语应与“浅阅读盛行”相对,形容经典阅读不太受欢迎的现实。

“阳春白雪”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不能形容不受欢迎的情况,排除A。“曲高和寡”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孤芳自赏”比喻自命清高。“曲高和寡”的“和寡”和“孤芳自赏”的“自赏”恰能表达不受欢迎的含义。“凄风苦雨”形容天气恶劣,后用来比喻境遇悲惨凄凉。由词义可排除D。

第二空,与“真实的理解”表达的强调行动层面的意思相对,空缺处应填入表达只是口头说说的意思,“呼唤”与此相符。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在如今浅阅读盛行的时代”可知,阅读经典的人比较少。A项“阳春白雪”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不作定语,排除A项。B项“曲高和寡”指言论或作品意思高深,人们不容易理解和接受,符合文意。C项“孤芳自赏”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往往修饰人,不能修饰“经典”,排除C项。D项“凄风苦雨”比喻境遇悲惨凄凉,不符合文意,排除D项。答案锁定B选项。

第二步,验证第二空。根据“却不如对于经典真实的理解更为重要”可知,作者强调应从实践层面去“理解经典”。故该空应与“从实践层面去理解”相对应,即体现“只是在口头上或意识层面上强调珍重经典”的含义。“呼唤”有口头强调的意思,“呼唤对经典的珍重”指在口头上叫人们来重视经典,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B选项。32.目前,第五代移动通信(5G)已成为当前和未来全球业界的焦点,将________移动互联网进入新时代,美国高通公司指出,5G技术将成为和电力、互联网等发明一样的通用技术,________未来的转型变革,重新定义工作流程并________经济竞争优势规则,到2035年,5G将在全球创造12.3万亿美元的经济产出,同时创造2200万个工作岗位。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带领

催生

重造

B.引领

催化

重塑

C.引导

催发

制定

D.带动

催促

制订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第五代移动通信已成为业界的焦点,将________移动互联网进入新时代”可知,文中要表达的是5G的出现带来了新时代。A项“带领”指在前带头使后面的人跟随着,多用于人,排除A项。B项“引领”指引导,符合文意。C项“引导”指带领,符合文意。D项“带动”比喻通过动力使有关部分相应地动起来或引导着前进或带头做并使别人跟着做,符合语境。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C项“催发”指促使发生或产生,多搭配“灵感”,与“转型变革”搭配不当,排除C项。B项“催化”指促使速率发生变化,用于语境中体现“加速转型变革”之意,符合文意。D项“催促”指对人进行督促,使行动加快,搭配对象多为人,与“转型变革”搭配不当,排除D项。答案锁定B选项。

第三步,验证第三空。“重塑......规则”与“重新定义”相呼应,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了解文段大意。第二步,先看第一空,所填词语表达的是5G对于移动互联网的作用,排除适用对象不符的C。第三步,再看第二空,所填词语应表促进之意,排除与“转型变革”搭配不当的D。第四步,最后看第三空,所填词语应描述5G技术,“制定”的主体不能是技术,排除A。第一空,所填词语表达的是5G对于移动互联网的作用。“带领”指在前面带头使后面的人跟随着走;领导或指挥(一群人进行集体活动)。其适用对象为人,不能为移动互联网,排除C。

第二空,所填词语与“转型变革”搭配,表达的是5G技术对未来的转型变革的促进作用。“催促”指对人进行督促,使行动加快,与“转型变革”搭配不当,排除D。

第三空,“制定”指定出(法律、规程、政策等)。其主体应为人或组织机构,不能是5G技术,排除A。“重塑”指重新塑造。“重塑规则”搭配恰当。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空,根据文段信息“将······移动互联网进入新时代”可知,所填词语搭配移动互联网,并体现5G技术的作用。A项“带领”指率领、领导,B项“引领”指引导、带领,均与“移动互联网”搭配得当,保留。C项“引导”意思是带领、启发、指导,常用于引导创新、思考等,一般不与互联网搭配,排除;D项“带动”指通过动力使有关部分相应地动起来,5G是一项技术而非动力,搭配不当,排除。

第二空,根据文段信息“未来的转型变革”可知,所填词语搭配“转型变革”,表达推动“转型变革”之意。B项“催化”指促使化学反应的速率发生改变,有使加快速度之意,可与“未来的转型变革”搭配,表达加快未来的转型变革,保留。A项“催生”比喻催促产品或作品问世,语义不符,排除。

第三空,代入验证,B项“重塑”与“重新定义”构成同义并列,符合语境,且与“规则”搭配得当,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移动互联网》33.下列民事行为中,无效民事行为是:

A.因重大误解而为的行为

B.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行为

C.因显失公平的行为

D.一方实行诈骗,另一方因此而受到损失的行为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民法知识。

第二步,根据《民法总则》第一百四十四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根据《民法总则》第一百四十六条,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根据《民法总则》第一百五十三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根据《民法总则》第一百五十四条,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行为属于上述法律条文中的第二条。

因此,选择B选项。

A项:根据《民法通则》第五十九条以及《合同法》第五十四条,因重大误解而为的行为属于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A项错误。

C项:根据《民法通则》第五十九条以及《合同法》第五十四条,因显失公平的行为属于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C项错误。

D项:根据《民法通则》第五十九条以及《合同法》第五十四条,一方实行诈骗,另一方因此而受到损失的行为属于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D项错误。

34.反诉:指在已经开始的民事诉讼中,被告向审判机关提出的旨在使原诉被撤销或失去作用的反请求。反诉中的被告即是本诉的原告,反诉最迟应在本诉判决之前提起。反诉只能向审理本诉的审判机关提起,反诉与本诉的诉讼标的或诉讼理由应当具有牵连的关系。

根据上诉定义,下面哪种情况属于反诉:

A.两人因为民事纠纷诉诸法律,法庭作出一审判决,被告胜诉,原告不服,于是又向高一级的人民法院提出了诉讼请求

B.一个无业游民有一次私闯别人住宅被人以入室行窃罪告上法庭。但是在他进入房间时发现了主人有重大的杀人嫌疑,于是他以谋杀罪对该主人进行起诉

C.一工厂经理因挪用公款被会计发现,因怕他会告发,于是恶人先告状,以渎职罪等罪对会计进行起诉

D.广东两家公司发生经济纠纷,卖方因为买方拒不履行合同,交付全部货款对买方进行起诉。在审理中,买方认为是卖方货物质量太差造成的,买方理由充分,因而对原告进行起诉,以讨个说法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到定义关键词。

被告向审判机关提出的,旨在使原诉被撤销或失去作用,反诉与本诉的诉讼标的或诉讼理由应当具有牵连的关系。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D项两家公司的经济纠纷中,原诉是卖方起诉买方不履行合同,卖方是原告,买方是被告。审理中,原被告买方起诉卖方,称其不履行合同的原因在于卖方的质量太差,意在使原诉失去作用。一开始卖方起诉买方,以及后来的买方起诉卖方,都是针对同一起经济纠纷,即诉讼标的具有牵连关系。满足所有关键词,是本题答案。

A项是原告再次提起诉讼,不满足“被告向审判机关提出的”;B项的诉讼理由没有牵连关系;C项中原告是工厂经理,被告是会计,作为被告的会计并没有向审判机关提出反请求。A、B、C三项均不满足所有关键词。

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分析题干定义,发现其涉及反诉的客体、条件等要点,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这些要点分析选项。反诉的定义要点:①反诉中的被告即是本诉的原告;②反诉与本诉的诉讼标的或诉讼理由应当具有牵连关系。

A项,讲述的是被告胜诉,原告不服又提起上诉的过程,被告并没有发生变化,不符合要点①。

B项,两个诉讼的诉讼理由分别是入室行窃罪和谋杀罪,两者没有牵连关系,不符合要点②。

C项,只涉及一个诉讼,并不涉及反诉,不符合要点①②。

D项,卖方起诉买方不履行合同交付全部货款,买方起诉卖方货物质量太差,两个诉讼的理由具有牵连关系,且反诉中的被告即是本诉的原告,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在已经开始的民事诉讼中;

②最迟应在本诉判决之前提起;

③只能向审理本诉的审判机关提起。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原告在法庭作出一审判决后提出诉讼请求,不属于“在本诉判决之前提起”,且高一级的法院,并非“审理本诉的审判机关”,不符合定义;

B项:以谋杀罪起诉该主人,谋杀罪属于刑事诉讼,并非“在已经开始的民事诉讼中”提起诉讼,不符合定义;

C项:以渎职罪等罪名起诉会计,渎职罪属于刑事诉讼,并非“在已经开始的民事诉讼中”提起诉讼,不符合定义;

D项:卖方先起诉买方,在审理中,买方又起诉了卖方,属于“在已经开始的民事诉讼中”,且“在本诉判决之前提起”,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D选项。35.食堂为就餐人员分发苹果。如果每人分2个,还剩下39个,如果其他人每人分3个,则李妍虽然能分到苹果但比别人少。那么,该食堂就餐人员一共有(

)人。

A.40

B.41

C.40或41

D.不确定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

第二步,设该食堂就餐人员一共有x人。李妍苹果但比别人少,有两种情况:①李妍分到1个苹果,列式有:2x+39=3×(x-1)+1,解得:x=41;②李妍分到2个苹果,列式有:2x+39=3×(x-1)+2,解得:x=40。

因此,选择C选项。

36.我国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企业有130多家,而美国只有4家企业,但是美国吃配方奶粉的婴幼儿数量则远高于我国。“设想一下,如果只有4家企业生产配方奶粉,企业会倍加珍惜自己的品牌价值,不断加强食品安全意识,任何可能的食品安全风险都是企业自身无法容忍的,发生三聚氰胺这样的问题是不可想象的。”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观点?

A.我国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企业太多,品牌价值对于企业并不重要,所以这些企业敢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

B.某国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商有90多家,它们之中大多数企业生产出的奶粉均未查出过三聚氰胺

C.某公司是我国生产奶制品的著名企业,其品牌价值很高,但是在其生产的奶制品中查出了三聚氰胺

D.某企业是美国婴幼儿配方奶粉的著名生产商,在他们生产的某品牌配方奶粉中查出了三聚氰胺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最能削弱上述观点的选项,即需补充论据削弱题干结论。题干中的论点较为明显,抓住关键信息“企业数量少”和“食品安全风险”之间的联系即可解题。题干论点:如果只有4家企业生产配方奶粉,企业会倍加珍惜自己的品牌价值,不断加强食品安全意识,任何可能的食品安全风险都是企业自身无法容忍的,发生三聚氰胺这样的问题是不可想象的。

A项,说明我国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添加三聚氰胺是因为我国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企业太多,品牌价值对于企业并不重要,从反面支持了题干观点。

B项,企业数量多,但生产出的奶粉未查出过三聚氰胺,通过补充论据的方式,削弱了题干观点。

C项,题干讨论的是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数量少与食品安全风险的关系,该项说的是我国生产奶制品的著名企业查出三聚氰胺,属于无关项。

D项,美国企业数量少,但也从奶粉中查出了三聚氰胺,说明企业数量少与食品安全风险没有关系,通过补充论据的方式,削弱了题干观点。

比较B、D两项,B项是是从反面削弱,D项是从正面削弱,因此D项削弱力度更强。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最能削弱”,确定为削弱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如果只有4家企业生产配方奶粉,企业会倍加珍惜自己的品牌价值,不断加强食品安全意识,任何可能的食品安全风险都是企业自身无法容忍的,发生三聚氰胺这样的问题是不可想象的。

论据:无。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加强论点。我国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企业太多,品牌价值对于企业并不重要,所以这些企业敢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与论点表述一致,具有加强作用。

B项:不明确项。某国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商有90多家,它们之中大多数企业生产出的奶粉均未查出过三聚氰胺,“大多数”不能代表所有,不具有削弱作用。

C项:无关选项。品牌价值高,但是查出了三聚氰胺,和论点的观点无关,论点是说企业珍惜自己的品牌价值,而不是品牌价值高的都不会有食品安全问题,论题不一致,排除。

D项:增加反向论据。美国配方奶粉企业少,重视品牌,但是企业少,还是有问题,严重削弱论点,具有削弱作用。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为削弱题型。第一步:找到论点论据。论点:美国只有4家生产配方奶粉的企业。如果只有4家企业生产配方奶粉,企业会倍加珍惜自己的品牌价值,不断加强食品安全意识,任何可能的食品安全风险都是企业自身无法容忍的,发生三聚氰胺这样的问题是不可想象的。没有明显的论据。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D项说的是美国某生产配方奶粉的企业是知名企业,但在其生产的某品牌奶粉中查出三聚氰胺,直接否定美国配方奶粉企业不可能发生三聚氰胺的论点。A项解释我国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添加三聚氰胺的原因,属无关选项;B项与题干讨论的中国和美国没有关系,属无关选项;C项说的是我国奶制品企业,与题干讨论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不是完全相同的概念,属于概念偷换,无法削弱。

故正确答案为D。37.农村的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

)所有。

A.集体

B.个人

C.企业

D.国家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宪法。

根据《宪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

故正确答案为A。38.寂寞不是病态心理,而是人心路历程的标志。我国有许多有名的诗篇,都得力于作者当时心境的淡泊寂寞,如众人熟知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等,一言以蔽之,当心灵发生寂寞感的时候,不一定是什么坏事,如果能正确认识寂寞,那么你的天赋才华会因寂寞的冶炼而升华一个境界。

关于这段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作者只有在寂寞时才能写出优美的诗歌

B.要表现你的天赋必须能够忍受寂寞

C.寂寞的好处大于坏处

D.只要我们能正确认识寂寞,那么它就不是坏事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根据提问方式可知,本题为细节判断题,将选项信息和原文信息一一比对即可。

D选项对应原文最后一句话“如果能正确认识寂寞,那么你的天赋才华会因寂寞的冶炼而升华一个境界。”说明只要我们能正确认识寂寞,那么它就不是坏事,符合原文,当选。

A选项通过原文第二句话“我国有许多有名的诗篇,都得力于作者当时心境的淡泊寂寞”可知,有一些诗篇是得力于寂寞,但是,不是只有寂寞才能写优美诗篇,表述错误,排除。

B选项,原文中未提及且过于绝对化,排除。

C选项,根据原文“当心灵发生寂寞感的时候,不一定是什么坏事”,可知寂寞不一定是坏事,但是没有说好处大于坏处,为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39.他的父亲是一名指挥家,或许因为________,孩提时的小刘便对乐器演奏显现出很高的天赋。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耳闻目睹

B.耳提面命

C.耳熟能详

D.耳濡目染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语境。根据“父亲是一名指挥家,孩提时……显现出很高的天赋”可知,“小刘”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父亲的影响这一含义。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耳闻目睹”指亲耳听见、亲眼看见;B项“耳提面命”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C项“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A项、B项和C项均不符合文意,排除。D项“耳濡目染”指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D选项。

40.甲、乙、丙三个人,一个是美国人,一个是中国人,一个是日本人。中国人比乙年龄小,甲和中国人不同岁,丙的年龄比日本人大。

根据上述断定可以推出:

A.甲是日本人,乙是美国人,丙是中国人

B.甲是美国人,乙是中国人,丙是日本人

C.甲是中国人,乙是日本人,丙是美国人

D.甲是中国人,乙是美国人,丙是日本人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有明显的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

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

“中国人比乙年龄小”,则“乙不是中国人”排除B选项;

“甲和中国人不同岁”则“甲不是中国人”排除C选项和D选项。

因此,选择A选项。

41.小张:这次小赵和小罗肯定都能进T公司。

小李:我觉得你说的不对。

以下哪项准确表达了小李的观点?

A.小赵和小罗都不能进T公司

B.小赵能进T公司,小罗不能进T公司

C.小罗能进T公司,小赵不能进T公司

D.如果小赵能进T公司,那么小罗不能进T公司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题干和选项特征,确定为翻译推理。

第二步,翻译题干。

①小赵且小罗

第三步,进行推理。

小李的说法是对小张说法的否定,因此小李的观点为①的矛盾,即:¬(小赵且小罗),根据“摩根定律”,可得:②¬小赵或¬小罗。

A项:该项的说法只是②的一种情况,不能准确表达小李的观点,排除;

B项:该项的说法只是②的一种情况,不能准确表达小李的观点,排除;

C项:该项的说法只是②的一种情况,不能准确表达小李的观点,排除;

D项:“小赵能进”是对②一支的否定,根据“否定肯定式”,可得:小罗不能进,该项说法正确,可以推出。

因此,选择D选项。

42.如右图所示,在△ABC中,已知AB=AC,AM=AN,∠BAN=30°,∠MNC的度数是多少?

A.15°

B.20°

C.25°

D.30°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解法一:

第一步,本题考查几何问题,属于平面几何类。

第二步,由AB=AC,设∠ABC=α,则∠ACB=α,又∠BAN=30°,根据三角形外角定理,可得∠ANC=∠BAN+∠ABN=30°+α;∠NAM=180°-2α-30°=150°-2α,由AM=AN可知,。故∠MNC=∠ANC-∠ANM=30°+α-(15°+α)=15°。

因此,选择A选项。

解法二:

第一步,本题考查几何问题,属于平面几何类。

第二步,设△ABC为正三角形,如图所示,由∠BAN=30°可知,∠NAM=60°-30°=30°,则,故∠MNC=90°-75°=15°。

因此,选择A选项。

43.激励不相容是指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和代理人双方都会以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制度安排使他们在目标和行为上出现不一致,那些符合委托人利益的目标却无法对代理人产生激励作用的现象。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属于激励不相容的是:

A.甲单位采取措施让每个员工在为企业多做贡献中成就自己的事业

B.乙公司职位晋升中论资排辈现象严重,新人进入一段时间后工作积极性大大降低

C.丙在保险公司购买了医疗保险后,没有像以前那样有规律地作息,开始熬夜,酗酒

D.丁医院对医生实行挂号费递增提成制度,医生每个月接的挂号单越多,提成比例越高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和代理人在目标和行为上出现不一致;

②符合委托人利益的目标无法对代理人产生激励作用。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每个员工在为企业多做贡献中成就自己的事业,让单位和员工共同发展和受益,不属于“委托人和代理人在目标和行为上出现不一致”,不符合定义;

B项:因职位晋升中论资排辈现象严重,导致新人工作积极性降低,不属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关系以及目标和行为不一致”,不符合定义;

C项:丙在保险公司购买了医疗保险,丙为委托人,利益最大化就是要获得医疗赔偿,因此开始作息不规律,熬夜酗酒,而保险公司为代理人,利益最大化就是要保证丙的身体健康,减少保险赔付,二者目标和行为不一致,并且属于“丙利益的目标无法对保险公司产生激励作用”,符合定义;

D项:医院对医生实行挂号费递增提成制度,让医院和医生共同增加收入和收益,不属于“委托人和代理人在目标和行为上出现不一致”,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分析题干定义,激励不相容的定义中涉及委托人和代理人两方,以及各自的最大利益,解题时需分清具体是哪方的利益,哪方的行为。激励不相容的定义要点:①委托代理关系中;②制度安排使委托人和代理人在目标和行为上出现不一致;③符合委托人利益的目标无法激励代理人。

A项,甲单位和员工的目标和行为是一致的,不符合要点②。

B项,在晋升中论资排辈并非公司的制度安排,不是以委托人的利益最大化来指导行为,不符合定义。

C项,丙的利益最大化是在生病时可以获得最多赔付,而保险公司的最大利益是尽量少赔付或不赔付,二者出现了不一致,符合丙利益的目标不能对保险公司产生激励作用,符合定义。

D项,医院和医生的目标和行为是一致的,不符合要点②。

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委托代理关系中”、“目标和行为出现不一致”、“符合委托人利益的目标却无法对代理人产生激励作用”

A项:单位让员工多做贡献成就自己的事业,意味着单位受益的同时,员工也可以成就自己的事业,对自己有益,不符合“目标和行为不一致”,不符合定义,排除;

B项:乙公司职位晋升未体现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目标有冲突,不符合“目标和行为出现不一致”,不符合定义,排除;

C项:丙在保险公司购买医疗保险符合“委托代理关系中”,但是丙的行为跟其投保的目的相违背,符合“目标和行为出现不一致”,最终丙的这种行为会导致出险率提高,符合“符合委托人利益的目标无法对代理人产生激励作用”,符合定义,当选;

D项:丁医院对医生实行挂号费递增提成制度,医院和医生同时可以受益,不符合“目标和行为不一致”,不符合定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44.某市举办世界遗产大会,开幕式会场需要从6组志愿者中选出4组分别从事防疫协助、嘉宾引导、英语翻译、物资发放四项不同的工作,其中甲、乙组不能从事英语翻译工作,丙组只能从事防疫协助工作,则派选方案有:

A.36种

B.72种

C.108种

D.144种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假设这6组为甲、乙、丙、丁、戊、己,根据题意,可分类讨论:

①选出的4组中有丙:丙只能从事防疫协助工作,英语翻译工作从丁、戊、己中选一组,有种情况,嘉宾引导和物资发放从剩余4组中选2组去做,有种情况,则有3×12=36种情况;

②选出的4组中无丙:英语翻译工作从丁、戊、己中选一组,有种情况,防疫协助、嘉宾引导、物资发放从剩余4组中选3组去做,有种情况,则有3×24=72种情况。

分类用加法,则共有36+72=108种派选方案。

故正确答案为C。45.新经济同样是法治经济,法律边界________,不能自认为“新”就可以抛弃公序良俗、不能自以为“强”就能够冲破法律。不把公共利益放在首位的经济形态、不在法律许可范围内求发展、谋创新的经营方式,都会是_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牢不可破

昙花一现

B.坚不可摧

一纸空文

C.固若金汤

水中捞月

D.稳如泰山

镜花水月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不能自认为‘新’就可以抛弃公序良俗、不能自以为‘强’就能够冲破法律”可知,文中要表达的意思是法律的边界不能冲破。A项“牢不可破”指非常坚固,不可摧毁,符合文意。B项“坚不可摧”形容非常坚固,摧毁不了,符合文意。C项“固若金汤”指金属造的城,滚水形成的护城河,形容城池和阵地非常坚固。文段并无阵地坚固之意,不符合文意,排除C项。D项“稳如泰山”意思是稳健如泰山,形容像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也可形容人在紧急情况下的从容态度。侧重稳固,并无不能打破之意,不符合文意,排除D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文段表述,新的经济形态如果不注重公共利益和法律都不会得到长远的发展。A项“昙花一现”意思是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A项符合文意。B项“一纸空文”是写在纸上没有兑现或不能兑现的东西。文段的新经济并不是写在纸上,排除B项。

因此,选择A选项。

水中捞月: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徒劳而无功。镜花水月:意思是镜里的花,水里的月;原指诗中灵活而不可捉摸的意境,后比喻虚幻的景象。

46.为虎添翼:如虎添翼(

A.好为人师:善为人师

B.一字不差:一字不落

C.无所不至:无所不知

D.耸人听闻:骇人听闻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为虎添翼是指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如虎添翼如同老虎长了翅膀,比喻强大的事物更加强大了,二者虽不是近义关系,但都是围绕同一个事件,表达了不同的意思,且为虎添翼是贬义词。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好为人师是指喜欢做别人的老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喜欢以教育者自居。善为人师是指善于做别人的老师,二者不是近义关系,同样也是围绕“为人师”这件事表达了不同的意思,且好为人师是贬义词,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B项:一字不差是指一个字也没有更改,与原文雷同。一字不落是指整篇文章都仔细逐字逐句地阅读或背诵,一个字也不落下,二者无明显逻辑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无所不至与无所不知不是近义关系,但无所不至是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无所不知是说什么事情都知道,二者并不是围绕同一件事表达不同的意思,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耸人听闻和骇人听闻都是形容使人十分吃惊,二者是近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47.戒烟:疾病

A.酒驾:事故

B.核对:差错

C.过失:反思

D.斟酌:顾虑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只涉及两个词项间的关系,分析发现戒烟可以减少疾病。结合选项选出与题干关系一致的一项。戒烟可以减少疾病,核对可以减少差错。故答案选B。48.在升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中,财务总监、市场部经理和软件工程师分别是白阳、张力和李强中的某一位。已知:市场部经理是个独生子,钱挣得最少;李强和张力的姐姐结了婚,钱挣得比财务总监多。

根据以上陈述,下面对题干中三人的身份断定正确的是:

A.白阳是财务总监,李强是软件工程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