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旅游概论(主编张武业-北理工版)课件:第5章-旅游活动的基本组成_第1页
中职旅游概论(主编张武业-北理工版)课件:第5章-旅游活动的基本组成_第2页
中职旅游概论(主编张武业-北理工版)课件:第5章-旅游活动的基本组成_第3页
中职旅游概论(主编张武业-北理工版)课件:第5章-旅游活动的基本组成_第4页
中职旅游概论(主编张武业-北理工版)课件:第5章-旅游活动的基本组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章旅游活动的基本组成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第二节旅游资源——旅游的客体第三节旅游业——旅游的媒介第四节旅游政策与旅游组织——旅游保障第5章旅游活动的基本组成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1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一、旅游者的基本概念1.国际旅游者(1)1937年国际联盟统计作家委员会曾对“外国旅游者”做出解释:外国旅游者“就是离开自己住在国,到另一个国家访问至少24小时的人”。(2)1963年联合国在罗马召开国际旅游会议下的定义,并建议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对这个定义进行研究。会议出于统计工作的目的,提出采用“游客”这一总体概念。然后把游客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过夜旅游者,另一类则是不过夜的当日往返旅游者、其具体定义分别如下:

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一、旅游者的基本概念下一页返回2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游客指除为获得有报酬职业以外,基于其他原因到一个不是自己常住的国家去访问的人。1)过夜旅游者,即到一个国家作短期访问至少逗留24小时的游客。2)当日往返旅游者,即到一个国家作短暂访问逗留不足24小时的游客(包括海上巡游旅行者)。这一定义不包括那些在法律意义上并未进入所在国的过境旅客(例如没有离开机场中转区域的航空旅客)。(3)1967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召集的专家统计小组采纳了1963年罗马会议对游客所下的定义,并建议各国都采用这一定义。1963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正式通过了这个定义。同年,国际官方旅游组织联盟也通过了这一定义。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游客指除为获得有报酬职业以外,基于3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4)1978年随着1978年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和接待入境旅游的发展,旅游统计工作也开始着手进行。1979年,我国国家统计局对国际旅游者的解释作了如下规定:旅游者是指来我国参观旅行、探亲、访友、休养、考察或从事贸易、业务、体育、宗教活动、参加会议等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5)2001年我国国家旅游局在《2001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分不同范畴,对来华旅游者的概念进行了解释,进一步完善了国家统计局的规定。(6)入境一日游游客指入境游客中,未在我国旅游设施内过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4)1978年随着1978年4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2.国内旅游者对于国内旅游者的范围划定或定义问题,目前人们的看法则远远没有统一。(1)加拿大政府部门在划分国内旅游者时使用的定义旅游者指到离开其所居社区边界至少25英里以外的地方去旅行的人。(2)在美国使用较广的国内旅游者定义1973年美国国家旅游资源评审委员会提出的定义:旅游者指为了出差、消遣、个人事务,或者出于工作上下班之外的其他任何原因而离家外出旅行至少50英里*(单程)的人,而不管其在外过夜还是当日返回。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2.国内旅游者上一页下一页返回5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3)英国在国内旅游统计方面所强调的是必须在外过夜,而不管旅行距离如何。英格兰旅游局在其每月一次的英国旅游调查中对国内旅游者的定义是:基于上下班以外的任何原因,离开居住地外出旅行过夜至少一次的人。对于外出旅行的距离则未做任何明确规定。(4)区别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跨越国界。除了国际或国内这些限定性定语之外,作为对旅游者即游客的定义不应有什么区别。既然联合国罗马会议及世界旅游组织对旅游者的定义已为世界各国所公认,便不应再为国内旅游者另下定义。纵使在需要根据情况修订国内旅游者定义的情况下,也应参照罗马会议及世界旅游组织对游客的定义。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3)英国在国内旅游统计方面所6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为了求得国际间的一致和可比性,1984年世界旅游组织(WTO)又给国内旅游者下了一个定义:“任何以消遣、闲暇、度假、商务、体育、会议、公务、疗养、宗教和学习等为目的,而在其居住国,不论国籍如何,所进行24小时以上,一年之内旅行的人,均视为国内旅游者。”(5)我国国家旅游局在2001年给国内旅游者下的三个定义是:国内游客:指报告期内在国内观光游览、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的本国居民,其出游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统计时,国内游客按每出游一次统计1人次。国内游客包括国内(过夜)旅游者和国内一日游游客。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为了求得国际间的一致和可比性,197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国内(过夜)旅游者:指国内居民离开惯常居住地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的国内游客。国内一日游游客:指国内居民离开惯常居住地10千米以上,出游时间超过6小时不足24小时,并未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过夜的国内游客。二、实现旅游的主观条件1.旅游需要(1)旅游需要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旅游者或潜在的旅游者对旅游环境中某种目标的渴求或欲望,是人的不满足之感和求满足之欲两种状态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心理现象,应属于旅游者行为心理学范畴。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国内(过夜)旅游者:指国内居民离开8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一旦某种需要被激发,就会产生一种紧张的状态,并且驱使人减少或排除这种需要,也就是产生内在的驱动力,称为动机。(2)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不仅有对温饱、安全、生存和繁衍等方面的基本需要,而且有对社交、文化、娱乐、理想实现等方面的高层次需要,而旅游需要只是其中的一部分。(3)生理需要是指一个人对食物、水、空气等的需要,安全需要则指人类对稳定、秩序、治安以及受保护的需要。这两个层次的需要都属干较低层次的需要。由于旅游活动属于较高层次的消费活动,旅游者的温饱问题必须先得到解决,所以,旅游者不可能为满足生理需要而外出旅游。对于人类而言,越是自己熟悉的环境就越会有安全感,因此,人们也不会因为安全需要而到陌生的异国他乡去旅游。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一旦某种需要被9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4)自我意志需要是指人们对获得个人名誉、地位、声望、成就和受到尊重的需要。一旦社会需要被满足,人们就会对自我形象的提高产生需要,而旅游就是一种满足这种需要的有效手段。(5)社会需要主要指的是人类对归属与爱的渴望,包括沟通与情感联系、集体荣誉感、友谊和爱等。这种层次的需要尽管可以在旅游中获得,但要得到真正的满足却必须在自己熟悉的社会群体中经过长时间的共处,在熟悉和了解的基础上产生真正的感情,获得归属感。虽然人们在旅游中也可以进行一定的交流,但是由于旅游活动的短暂性,这种接触具有一定的肤浅性,因而,人们也不会因为社会需要而外出旅游。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4)自我意志需要是指人10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6)自我实现的需要主要以各种挑战自我极限的方式表现出来。在旅游活动中,诸如攀越世界险峰、穿越无垠戈壁、骑车周游全球等都可以达到自我实现的满足。归纳起来,促使旅游动机产生的需要主要有两种:积极的需要。消极的需要。2.旅游动机及类型(1)格里克斯曼在这方面最初进行分类尝试的是德国的格里克斯曼(R.Glucksmann)。他在1935年发表的著作《一般旅游论》中将旅游动机划分成四大类别:心理动机、精神动机、身体动机和经济动机。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6)自我实现的需要主11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2)美国学者约翰·A·托马斯(JohnA.Thomas)在1964年发表的《人们旅游的原因》一文中,将激发人们外出旅游的动机划分为18种类型:观察异国人民的生活、工作和误乐;游览独特的风景名胜;了解新闻报道的新鲜事物;体验特殊的经历;逃避刻板的日常生活;享受轻松愉快的生活;体验某种浪漫感受;访问自己的祖居地;访问亲属或朋友曾经去过的地方;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2)美国学者约翰·A·托马斯(12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避寒、避署;有益健康;参加体育活动;体会冒险;胜人一筹;服从;研究历史;社会动机(了解世界的愿望);经济因素。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避寒、避署;上一页下一页返回13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3)麦金托什另一位美国著名的旅游学者罗伯特·W·麦金托什(RobertW.Mcintosh)则把旅游动机分成四大类型:身体方面的动机。文化方面的动机。人际方面的动机。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4)霍洛韦J·克里斯托夫·霍洛韦(J.ChristopherHolloway)认为旅游动机以两种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通常被称为一般动机和特殊动机。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3)麦金托什另一位美国著名的旅14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5)马勇我国旅游学者马勇提出将旅游动机归纳为六种类型:健康或误乐动机。猎奇或冒险动机民族或家庭动机。文化动机。社会和自我表现动机。经济动机。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5)马勇我国旅游学者马勇15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3.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1)影响旅游动机的个人因素年龄、性别和家庭结构等社会人口统计因素的差异也是产生不同旅游动机的原因(2)受教育的程度和旅游动机之间也存在着某种联系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也与其文化兴趣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3)城市居民对旅游活动的需求要比农村居民多得多(4)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去旅游目的地旅游是在没有看到实景的情况下决策的由于缺乏对旅游目的地的了解,许多旅游者是在媒体或朋友的推荐下进行选择的。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3.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上一页下一页16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5)社会压力也会对人们的旅游动机产生作用即人们进行旅游不一定总是出于自己的兴趣或喜好,相反,很可能只是考虑朋友或邻居的看法,向公众显示某种身份或地位,至少不想落后于人。另外,社会时尚的变迁、人们对旅游产品态度的转变以及旅游选择中的风险因素等都会影响人们对旅游活动的追寻和选择。三、实现旅游的客观条件当一个人产生旅游的愿望时,并不意味着他就可以成为现实的旅游者;事实上,旅游作为一种较高层次的消费活动,进行旅游消费还要受到诸多客观条件的制约。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5)社会压力也会对人们的旅游动机17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实现旅游的客观条件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实现旅游活动必须耗费一定的财力和时间,闲暇时间和收入水平成为一个人实现旅游活动的必须具备的客观条件。1.闲暇时间闲暇时间又称可自由支配时间,是指人们除去谋生和生存必需时间(如工作、学习、起居饮食及其他必要时间等)以外,剩余的可以用来进行消遣、娱乐或其他活动的自由支配时间。因此,闲暇时间是强调可由人随意支配,从事任何自己乐于从事的自由时间。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实现旅游的客观条件涉及社会生活的各18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1)每日闲暇时间(2)每周闲暇时间(3)公共假日(4)带薪假期2.收入水平(1)个人及家庭收入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人们的支付能力从而也关系到人们的旅游愿望能否实现。旅游属于一种消费活动,没有一定的经济收入作为后盾,这种消费活动就无法实现。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较高的个人及家庭收入水平是旅游者产生的必要条件。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1)每日闲暇时间上一页下一页返回19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2)个人及家庭收入可划分为可支配收入和可自由支配收入两部分可支配收入是推个人或家庭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的总收入缴税后的余额。收入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人们外出旅游的可能性。收入水平还会影响到旅游者的旅游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收入水平还会影响对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方式的选择。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2)个人及家庭收入可划分为可支20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3.其他条件要想成为现实的旅游者,一个人在拥有一定的支付能力和足够的闲暇时间的情况下,还必须具备其他的客观条件,主要表现为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因素。内部因素来自旅游者的个人,例如,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家庭状况等都会关系到个人对旅游活动的追寻,并通过影响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家庭状况来产生作用。而外部因素则来自社会方面的影响,例如,社会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差异、政府政策、旅游点的社会治安状况等都可以影响到一个人的旅游行为。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3.其他条件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1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1)生理条件一般而言,健全的体魄和良好的心智条件是决定外出旅游适宜度的生理条件。(2)家庭条件家庭是社会消费的基本单位,家庭结构、规模以及收入等状况都会影响旅游需求。家庭人口较少,子女负担较轻,则人们外出旅游的机会就可能较多。(3)科技发展水平社会科技发展水平也会对旅游活动的实现产生一定的作用,特别在交通运输方面的影响最为显著。四、旅游者的类型1.差旅型旅游者的特点(1)人数少,出行次数却较为频繁(2)出行没有季节性(3)消费水平高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1)生理条件一般而22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4)目的地选择自由度较小(5)价格方面不大敏感上面所述只是大多数差旅型旅游者特别是商务旅游者的一般特点。至于差旅型旅游者中的某些亚类,例如会议旅游者,则可能还有一些另外的特点。2.消遣型旅游者的特点(1)这种类型的旅游者在全部外出旅游人数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就整个世界的旅游情况来看,消遣型旅游者在全部旅游者中所占的比重更大。(2)具有较大程度的选择自由,消遣型旅游者在对旅游目的地和旅行方式的选择以及对出发时间的选择方面,拥有较大程度的选择自由。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4)目的地选择自由度较小上一页下23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3)消遣型旅游者外出旅游的季节性很强,因为除了退休者以外,所有在职人员几乎都是利用带薪休假的时间外出旅游(对于一个国家的国内旅游来说,这意味着有效地调整放假制度和分散人们的带薪休假时间将成为克服国民出游时间过于集中的必要途径)。另外,旅游目的地的气候条件也是助长消遣型旅游者季节性来访的重要因素。(4)在旅游目的地停留时间长,消遣型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停留时间一般较长。(5)价格较为敏感,由于自费的缘故,消遣型旅游者大都对价格较为敏感。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3)消遣型旅游者外出旅游的季节性24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3.家庭及个人事务型旅游者的特点这类旅游者的需求特点比较复杂。他们在需要方面不同于前两类旅游者,但同时又兼有前两类旅游者的某些特点。此外,很多家庭及个人事务,如出席婚礼、参加开学典礼等,日期限制较紧。因此总的讲,这类人员的出行季节性较差。就此而言,他们在这方面类似差旅型旅游者的特点。但是就对价格的敏感程度而言,他们又与消遣型旅游者的需求特点相像。在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方面,他们又与差旅型旅游者相同,没有选择旅游目的地的自由。所以对这类旅游者的情况只能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难以一概而论。上一页返回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3.家庭及个人事务型旅游者的特点25第二节旅游资源——旅游的客体一、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1.旅游资源与旅游对象(1)旅游活动的客体更准确地说应该被称为旅游对象,它是能够激励人们产生旅游动机,诱使人们产生旅游行为目的的诸事物的总称。它包括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两个方面。(2)旅游对象是经过人为开发的事物。(3)旅游设施是专为旅游者提供消闲条件、满足生活需求的娱乐设施和服务设施,其专业性很强。而其他许多设施也常在旅游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致有人误将它们混为旅游设施。旅游对象的构成见图5-3。下一页返回第二节旅游资源——旅游的客体一、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下一页返回26图5-3旅游对象的构成返回图5-3旅游对象的构成返回27第二节旅游资源——旅游的客体(4)旅游资源旅游对象中占首要地位。旅游者对目的地的选择首先考虑的是旅游资源,它的吸引力大,就有可能使旅游者以宽容的态度来对待设施不足和服务差的问题。2.中国旅游资源的特殊含义(1)旅游资源是一种对旅游者最直接“有用”的核心需求导向意义上的资源(2)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地核心产品成分的资源,而并非是形式产品意义上的原料资源(3)旅游资源作为一种环境审美性与体验性的特殊资源,决定了其在内容与形式为任何其他类别资源所不及的极端多样性、广泛性与开放性,以及浓厚的感性色彩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旅游资源——旅游的客体(4)旅游资源旅游对象中占首要28第二节旅游资源——旅游的客体3.旅游资源在旅游活动三要素中的结构功能(1)旅游资源的旅游效益功能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是为旅游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的根本基础,而且还能通过促进综合性的旅游消费活动,给其他相关产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2)旅游资源的旅游吸引功能旅游资源首先表现为是对旅游者直接“有用”并具根本性“用途”的旅游活动对象。这种非经济的“有用”性,其实质就是旅游资源对旅游者的旅游吸引功能。

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旅游资源——旅游的客体3.旅游资源在旅游活动三要素中的29第二节旅游资源——旅游的客体(3)旅游资源概念的表述。从我国现代旅游业兴起以来,不少研究者已对旅游资源做出了自己的定义,各方对旅游资源的内涵理解存在着共同性,也有差异性。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旅游资源——旅游的客体(3)旅游资源概念的表述。上一页30第5章旅游活动的基本组成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第二节旅游资源——旅游的客体第三节旅游业——旅游的媒介第四节旅游政策与旅游组织——旅游保障第5章旅游活动的基本组成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31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一、旅游者的基本概念1.国际旅游者(1)1937年国际联盟统计作家委员会曾对“外国旅游者”做出解释:外国旅游者“就是离开自己住在国,到另一个国家访问至少24小时的人”。(2)1963年联合国在罗马召开国际旅游会议下的定义,并建议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对这个定义进行研究。会议出于统计工作的目的,提出采用“游客”这一总体概念。然后把游客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过夜旅游者,另一类则是不过夜的当日往返旅游者、其具体定义分别如下:

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一、旅游者的基本概念下一页返回32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游客指除为获得有报酬职业以外,基于其他原因到一个不是自己常住的国家去访问的人。1)过夜旅游者,即到一个国家作短期访问至少逗留24小时的游客。2)当日往返旅游者,即到一个国家作短暂访问逗留不足24小时的游客(包括海上巡游旅行者)。这一定义不包括那些在法律意义上并未进入所在国的过境旅客(例如没有离开机场中转区域的航空旅客)。(3)1967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召集的专家统计小组采纳了1963年罗马会议对游客所下的定义,并建议各国都采用这一定义。1963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正式通过了这个定义。同年,国际官方旅游组织联盟也通过了这一定义。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游客指除为获得有报酬职业以外,基于33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4)1978年随着1978年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和接待入境旅游的发展,旅游统计工作也开始着手进行。1979年,我国国家统计局对国际旅游者的解释作了如下规定:旅游者是指来我国参观旅行、探亲、访友、休养、考察或从事贸易、业务、体育、宗教活动、参加会议等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5)2001年我国国家旅游局在《2001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分不同范畴,对来华旅游者的概念进行了解释,进一步完善了国家统计局的规定。(6)入境一日游游客指入境游客中,未在我国旅游设施内过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4)1978年随着1978年34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2.国内旅游者对于国内旅游者的范围划定或定义问题,目前人们的看法则远远没有统一。(1)加拿大政府部门在划分国内旅游者时使用的定义旅游者指到离开其所居社区边界至少25英里以外的地方去旅行的人。(2)在美国使用较广的国内旅游者定义1973年美国国家旅游资源评审委员会提出的定义:旅游者指为了出差、消遣、个人事务,或者出于工作上下班之外的其他任何原因而离家外出旅行至少50英里*(单程)的人,而不管其在外过夜还是当日返回。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2.国内旅游者上一页下一页返回35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3)英国在国内旅游统计方面所强调的是必须在外过夜,而不管旅行距离如何。英格兰旅游局在其每月一次的英国旅游调查中对国内旅游者的定义是:基于上下班以外的任何原因,离开居住地外出旅行过夜至少一次的人。对于外出旅行的距离则未做任何明确规定。(4)区别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跨越国界。除了国际或国内这些限定性定语之外,作为对旅游者即游客的定义不应有什么区别。既然联合国罗马会议及世界旅游组织对旅游者的定义已为世界各国所公认,便不应再为国内旅游者另下定义。纵使在需要根据情况修订国内旅游者定义的情况下,也应参照罗马会议及世界旅游组织对游客的定义。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3)英国在国内旅游统计方面所36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为了求得国际间的一致和可比性,1984年世界旅游组织(WTO)又给国内旅游者下了一个定义:“任何以消遣、闲暇、度假、商务、体育、会议、公务、疗养、宗教和学习等为目的,而在其居住国,不论国籍如何,所进行24小时以上,一年之内旅行的人,均视为国内旅游者。”(5)我国国家旅游局在2001年给国内旅游者下的三个定义是:国内游客:指报告期内在国内观光游览、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的本国居民,其出游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统计时,国内游客按每出游一次统计1人次。国内游客包括国内(过夜)旅游者和国内一日游游客。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为了求得国际间的一致和可比性,1937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国内(过夜)旅游者:指国内居民离开惯常居住地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的国内游客。国内一日游游客:指国内居民离开惯常居住地10千米以上,出游时间超过6小时不足24小时,并未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过夜的国内游客。二、实现旅游的主观条件1.旅游需要(1)旅游需要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旅游者或潜在的旅游者对旅游环境中某种目标的渴求或欲望,是人的不满足之感和求满足之欲两种状态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心理现象,应属于旅游者行为心理学范畴。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国内(过夜)旅游者:指国内居民离开38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一旦某种需要被激发,就会产生一种紧张的状态,并且驱使人减少或排除这种需要,也就是产生内在的驱动力,称为动机。(2)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不仅有对温饱、安全、生存和繁衍等方面的基本需要,而且有对社交、文化、娱乐、理想实现等方面的高层次需要,而旅游需要只是其中的一部分。(3)生理需要是指一个人对食物、水、空气等的需要,安全需要则指人类对稳定、秩序、治安以及受保护的需要。这两个层次的需要都属干较低层次的需要。由于旅游活动属于较高层次的消费活动,旅游者的温饱问题必须先得到解决,所以,旅游者不可能为满足生理需要而外出旅游。对于人类而言,越是自己熟悉的环境就越会有安全感,因此,人们也不会因为安全需要而到陌生的异国他乡去旅游。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一旦某种需要被39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4)自我意志需要是指人们对获得个人名誉、地位、声望、成就和受到尊重的需要。一旦社会需要被满足,人们就会对自我形象的提高产生需要,而旅游就是一种满足这种需要的有效手段。(5)社会需要主要指的是人类对归属与爱的渴望,包括沟通与情感联系、集体荣誉感、友谊和爱等。这种层次的需要尽管可以在旅游中获得,但要得到真正的满足却必须在自己熟悉的社会群体中经过长时间的共处,在熟悉和了解的基础上产生真正的感情,获得归属感。虽然人们在旅游中也可以进行一定的交流,但是由于旅游活动的短暂性,这种接触具有一定的肤浅性,因而,人们也不会因为社会需要而外出旅游。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4)自我意志需要是指人40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6)自我实现的需要主要以各种挑战自我极限的方式表现出来。在旅游活动中,诸如攀越世界险峰、穿越无垠戈壁、骑车周游全球等都可以达到自我实现的满足。归纳起来,促使旅游动机产生的需要主要有两种:积极的需要。消极的需要。2.旅游动机及类型(1)格里克斯曼在这方面最初进行分类尝试的是德国的格里克斯曼(R.Glucksmann)。他在1935年发表的著作《一般旅游论》中将旅游动机划分成四大类别:心理动机、精神动机、身体动机和经济动机。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6)自我实现的需要主41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2)美国学者约翰·A·托马斯(JohnA.Thomas)在1964年发表的《人们旅游的原因》一文中,将激发人们外出旅游的动机划分为18种类型:观察异国人民的生活、工作和误乐;游览独特的风景名胜;了解新闻报道的新鲜事物;体验特殊的经历;逃避刻板的日常生活;享受轻松愉快的生活;体验某种浪漫感受;访问自己的祖居地;访问亲属或朋友曾经去过的地方;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2)美国学者约翰·A·托马斯(42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避寒、避署;有益健康;参加体育活动;体会冒险;胜人一筹;服从;研究历史;社会动机(了解世界的愿望);经济因素。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避寒、避署;上一页下一页返回43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3)麦金托什另一位美国著名的旅游学者罗伯特·W·麦金托什(RobertW.Mcintosh)则把旅游动机分成四大类型:身体方面的动机。文化方面的动机。人际方面的动机。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4)霍洛韦J·克里斯托夫·霍洛韦(J.ChristopherHolloway)认为旅游动机以两种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通常被称为一般动机和特殊动机。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3)麦金托什另一位美国著名的旅44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5)马勇我国旅游学者马勇提出将旅游动机归纳为六种类型:健康或误乐动机。猎奇或冒险动机民族或家庭动机。文化动机。社会和自我表现动机。经济动机。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5)马勇我国旅游学者马勇45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3.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1)影响旅游动机的个人因素年龄、性别和家庭结构等社会人口统计因素的差异也是产生不同旅游动机的原因(2)受教育的程度和旅游动机之间也存在着某种联系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也与其文化兴趣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3)城市居民对旅游活动的需求要比农村居民多得多(4)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去旅游目的地旅游是在没有看到实景的情况下决策的由于缺乏对旅游目的地的了解,许多旅游者是在媒体或朋友的推荐下进行选择的。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3.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上一页下一页46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5)社会压力也会对人们的旅游动机产生作用即人们进行旅游不一定总是出于自己的兴趣或喜好,相反,很可能只是考虑朋友或邻居的看法,向公众显示某种身份或地位,至少不想落后于人。另外,社会时尚的变迁、人们对旅游产品态度的转变以及旅游选择中的风险因素等都会影响人们对旅游活动的追寻和选择。三、实现旅游的客观条件当一个人产生旅游的愿望时,并不意味着他就可以成为现实的旅游者;事实上,旅游作为一种较高层次的消费活动,进行旅游消费还要受到诸多客观条件的制约。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5)社会压力也会对人们的旅游动机47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实现旅游的客观条件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实现旅游活动必须耗费一定的财力和时间,闲暇时间和收入水平成为一个人实现旅游活动的必须具备的客观条件。1.闲暇时间闲暇时间又称可自由支配时间,是指人们除去谋生和生存必需时间(如工作、学习、起居饮食及其他必要时间等)以外,剩余的可以用来进行消遣、娱乐或其他活动的自由支配时间。因此,闲暇时间是强调可由人随意支配,从事任何自己乐于从事的自由时间。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实现旅游的客观条件涉及社会生活的各48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1)每日闲暇时间(2)每周闲暇时间(3)公共假日(4)带薪假期2.收入水平(1)个人及家庭收入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人们的支付能力从而也关系到人们的旅游愿望能否实现。旅游属于一种消费活动,没有一定的经济收入作为后盾,这种消费活动就无法实现。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较高的个人及家庭收入水平是旅游者产生的必要条件。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1)每日闲暇时间上一页下一页返回49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2)个人及家庭收入可划分为可支配收入和可自由支配收入两部分可支配收入是推个人或家庭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的总收入缴税后的余额。收入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人们外出旅游的可能性。收入水平还会影响到旅游者的旅游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收入水平还会影响对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方式的选择。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2)个人及家庭收入可划分为可支50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3.其他条件要想成为现实的旅游者,一个人在拥有一定的支付能力和足够的闲暇时间的情况下,还必须具备其他的客观条件,主要表现为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因素。内部因素来自旅游者的个人,例如,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家庭状况等都会关系到个人对旅游活动的追寻,并通过影响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家庭状况来产生作用。而外部因素则来自社会方面的影响,例如,社会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差异、政府政策、旅游点的社会治安状况等都可以影响到一个人的旅游行为。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3.其他条件上一页下一页返回51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1)生理条件一般而言,健全的体魄和良好的心智条件是决定外出旅游适宜度的生理条件。(2)家庭条件家庭是社会消费的基本单位,家庭结构、规模以及收入等状况都会影响旅游需求。家庭人口较少,子女负担较轻,则人们外出旅游的机会就可能较多。(3)科技发展水平社会科技发展水平也会对旅游活动的实现产生一定的作用,特别在交通运输方面的影响最为显著。四、旅游者的类型1.差旅型旅游者的特点(1)人数少,出行次数却较为频繁(2)出行没有季节性(3)消费水平高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1)生理条件一般而52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4)目的地选择自由度较小(5)价格方面不大敏感上面所述只是大多数差旅型旅游者特别是商务旅游者的一般特点。至于差旅型旅游者中的某些亚类,例如会议旅游者,则可能还有一些另外的特点。2.消遣型旅游者的特点(1)这种类型的旅游者在全部外出旅游人数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就整个世界的旅游情况来看,消遣型旅游者在全部旅游者中所占的比重更大。(2)具有较大程度的选择自由,消遣型旅游者在对旅游目的地和旅行方式的选择以及对出发时间的选择方面,拥有较大程度的选择自由。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4)目的地选择自由度较小上一页下53第一节旅游者——旅游的主体(3)消遣型旅游者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