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_第1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_第2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_第3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_第4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总复习

——文言文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1第1课时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一)第1课时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一)2目录当堂检测0201作品梳理目录当堂检测0201作品梳理301作品梳理·第1篇

咏雪·第2篇

陈太丘与友期行·第3篇

《论语》十二章·第4篇

诫子书01作品梳理·第1篇咏雪·第2篇陈太丘与友期行·第3篇4第1篇咏雪《世说新语•言语》第1篇咏雪5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6【注释】①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②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③讲论文义:谈论文章的义理。④俄而:不久,一会儿。⑤欣然:高兴的样子。⑥何所似:像什么。⑦胡儿:即谢朗,字长度,小名胡儿,谢安次兄谢据的长子。⑧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差,大体。拟,相比。⑨未若:不如,不及。⑩因风:乘风。因,趁、乘。即:是。公大兄无奕女:指东晋诗人谢道韫(yùn),【注释】①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②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7谢无奕之女,聪慧有才辩。无奕,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王凝之:字叔平,书法家王羲之的次子,曾任左将军。谢无奕之女,聪慧有才辩。无奕,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王凝之:8文学常识《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文学常识9文意理解《咏雪》一文哪些地方透露出了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参考答案:(1)从“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以看出谢安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屋外冰寒雪骤,室内谈笑风生。(2)从“公欣然”和“大笑乐”可以看出谢安与子侄辈亲密无间的感情和把玩诗句的雅兴。文意理解参考答案:(1)从“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以看10作品主旨文章通过写谢家小辈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人高雅的生活情趣。作品主旨11第2篇陈太丘与友期行《世说新语•方正》第2篇陈太丘与友期行12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13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14【注释】①期行:相约同行。②至:到。③舍去:丢下(他)而离开。舍,舍弃。去,离开。④乃:才。⑤时年:那年。⑥戏:玩耍。⑦尊君在不(fǒu):令尊在不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同“否”。⑧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舍弃。⑨惭:感到惭愧。⑩引:拉,牵拉。顾:回头看。【注释】①期行:相约同行。②至:到。③舍去:丢下(他)而离开15文意理解《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文意理解16参考答案:陈太丘的这位朋友,自己言而无信,失了约不自省,反而怒骂别人;陈元方据理抗辩,小小年纪就表现出“方正”之气:第一,他懂得“信”的重要;第二,他懂得“礼”的重要;第三,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第四,他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参考答案:陈太丘的这位朋友,自己言而无信,失了约不自省,反而17作品主旨文章通过记述陈元方与来客对话的情景,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担当。作品主旨18第3篇《论语》①十二章第3篇《论语》①十二章19【注释】①《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②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③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④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同“悦”,愉快。⑤愠(yùn):生气,恼怒。⑥君子:指有才德的人。【注释】①《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20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21【注释】①曾(zēng)子(前505—前436):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②吾(wú):人称代词,我。③日:每天。④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下文所说的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⑤为:替。⑥信:诚信。⑦传(chuán):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注释】①曾(zēng)子(前505—前436):姓曾,名参22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23【注释】①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②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③惑:迷惑,疑惑。④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指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⑥逾(yú)矩: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注释】①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24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25【注释】①温:温习。②故:学过的知识。这里是形容词用作名词。③新:新的理解和体会。这里是形容词用作名词。④为:动词,做,当。【注释】①温:温习。②故:学过的知识。这里是形容词用作名词。26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27【注释】①而: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②则:就。③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④殆:疑惑。【注释】①而: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②则:就。③罔:迷28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29【注释】①箪(dān):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②堪:能忍受。【注释】①箪(dān):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②堪:能忍受。30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31【注释】①之:代词,它,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②者:代词,……的人。③好(hào):喜爱,爱好。④乐:以……为快乐。【注释】①之:代词,它,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②者:代32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33【注释】①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②肱(gōng):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③于:介词,对,对于。【注释】①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疏食,粗粮。34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35【注释】①三人:几个人,不是实指。②行:行走。③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④其:代词,他们(的)。⑤善者:好的方面,优点。【注释】①三人:几个人,不是实指。②行:行走。③焉:于此,意36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37【注释】①川:河流。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注释】①川:河流。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去的一切像河水38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39【注释】①三军:指军队。②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注释】①三军:指军队。②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40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41【注释】①笃(dǔ)志:坚定志向。笃,坚定。②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③仁:仁德。文学常识【注释】①笃(dǔ)志:坚定志向。笃,坚定。②切问而近思:恳42文学常识《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常识43文意理解1.所选十二章中,讲学习方法的分别是哪些句子?参考答案: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③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文意理解参考答案: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温故而知新,可以442.第六章中颜回“不改其乐”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因为他安贫乐道,对生活的清苦和困顿毫不在意,执着于对“道”的追求。2.第六章中颜回“不改其乐”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因为他安45作品主旨所选十二章,阐述了求知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修身做人的道理等。这告诉我们: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做人要有仁爱之心,理想远大,意志坚强。写作特色语言精练,思想深刻。作品主旨46第4篇诫子书三国诸葛亮第4篇诫子书三国诸葛亮47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48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49【注释】①夫(fú):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②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③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④修身:提高修养,陶冶性情。⑤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⑥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⑦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⑧宁静:这里指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⑨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⑩广才:增长才干。淫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注释】①夫(fú):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②静:屏除杂50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驰,疾行,指迅速逝去。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51文学常识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玡阳都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常识52文意理解1.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几个条件?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参考答案: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第二,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第三,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文意理解参考答案: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立志。“非淡泊无53三者的关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三者互相联系,缺一不可。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三者的关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三者互相542.这是一篇议论性的文言文,作者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参考答案:(1)一开头,作者就提出观点“静以修身”,接下来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对“静”的价值的阐发;(2)接下来一句,先正后反,论述“静”“学”“才”“志”的关系;2.这是一篇议论性的文言文,作者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参考答案55(3)第四句,从反面说明不“静”,即“淫慢”“险躁”的害处,实际还是彰显“静”的价值;(4)最后一句,从反面论述,强调要勤学刻苦,不能荒废学业,暗含惜时之意。这样,先立论,再阐发,又从正反两方面论证,逻辑严谨,前后相承,语虽短却意蕴悠长。(3)第四句,从反面说明不“静”,即“淫慢”“险躁”的害处,56作品主旨这是一篇充满智慧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更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作者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作品主旨57写作特色1.思路清晰,逻辑严谨;2.句式整齐,富有韵律美。写作特色58当堂检测0212当堂检测021259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下列各题。1.重点字词(1)通假字尊君在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否”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下列各题。1.重点字词·不:同“60(2)重点虚词①去后乃至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相委而去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下车引之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连词,表承接,可不译代词,他,指元方(2)重点虚词···才连词,表承接,可不译代词,他,指元方61(3)重点实词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太丘舍去

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相委而去

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下车引之

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元方入门不顾

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约定离开舍弃拉,牵拉回头看(3)重点实词·····约定离开舍弃拉,牵拉回头看6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好正午时分碰头。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好正午63(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跟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跟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64(3)友人惭,下车引之。友人感到惭愧,从车上下来,想拉元方。(3)友人惭,下车引之。友人感到惭愧,从车上下来,想拉元方。65(4)待君久不至,已去。(省略句)等您好久都不到,(他)已经走了。(省略主语“家君”)(4)待君久不至,已去。(省略句)等您好久都不到,(他)已经66第2课时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二)第2课时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二)67目录当堂检测0201作品梳理目录当堂检测0201作品梳理6801作品梳理·第5篇

狼·第6篇

穿井得一人·第7篇

杞人忧天01作品梳理·第5篇狼·第6篇穿井得一人·第7篇杞人忧69第5篇狼清蒲松龄第5篇狼70【注释】①屠:屠户。②止:仅,只。③缀行甚远:紧跟着走了很远。缀,连接、紧跟。【注释】①屠:屠户。②止:仅,只。③缀行甚远:紧跟着走了很远71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72【注释】①投以骨:把骨头投给狼。②并驱:一起追赶。并,一起。驱,追随、追赶。③如故:跟原来一样。【注释】①投以骨:把骨头投给狼。②并驱:一起追赶。并,一起。73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74【注释】①窘:处境困迫,为难。②敌:攻击。③顾:看,视。④积薪:堆积柴草。⑤苫蔽:覆盖、遮盖。⑥倚:靠。⑦弛:解除,卸下。⑧前:上前。⑨眈眈:凶狠注视的样子。【注释】①窘:处境困迫,为难。②敌:攻击。③顾:看,视。④积75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76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77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78【注释】①少时:一会儿。②径:径直。③去:离开。④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似的。⑤瞑:闭上眼睛。⑥意:这里指神情、态度。⑦暇:从容、悠闲。⑧暴:突然。⑨洞: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⑩隧:通道,这里用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尻:屁股。股:大腿。寐:睡觉。盖: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注释】①少时:一会儿。②径:径直。③去:离开。④犬:名词用79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80【注释】①黠:狡猾。②变诈:巧变诡诈。③几何: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④耳:罢了。【注释】①黠:狡猾。②变诈:巧变诡诈。③几何:多少,意思是能81文学常识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清代文学家。著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文学常识82文意理解1.课文主要写了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的经过。朗读课文,说说其间经历了哪几次交锋。参考答案:第一次,屠户惧怕狼并且“投以骨”,不管用,狼仍跟随;第二次,屠户背倚柴草堆,“弛担持刀”,与两狼对峙;第三次,屠户奋起,杀死两狼。文意理解参考答案:第一次,屠户惧怕狼并且“投以骨”,不管用,832.屠户是个怎样的人?文章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参考答案:屠户身上表现了复杂的性格。一是怯懦,这主要是最初的“投以骨”;二是勇敢、机智,在狼“并驱如故”后,屠户清醒过来,准备战斗,先是“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继而“暴起”杀狼,最后“转视积薪后”,根除狼患。本文对屠户,主要运用动作描写加少量心理描写,刻画了完整丰富的人物形象,十分精彩。2.屠户是个怎样的人?文章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参考答案:屠84作品主旨这个故事表现了人的智慧和力量,说明恶势力终将自取灭亡。写作特色叙事简洁,情节曲折,引人入胜。作品主旨85第6篇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第6篇穿井得一人86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87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88【注释】①溉(gài)汲(jí):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②居:停留。③及:待,等到。④道:讲述。⑤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⑥于:介词,当“向”讲。⑦使:使唤,这里指劳力。【注释】①溉(gài)汲(jí):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89文学常识《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文学常识90文意理解1.宋国的国君决定追究散布谣言的责任人。如果你是断案大臣,你觉得谁应该为谣言负责?说说理由。参考答案:①丁氏。因为丁氏对“挖井后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力”的意思表述不清。②闻而传之者。因为他们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去。③国人。他们似乎也乐于接受这种离奇的传闻,因此越传越广。文意理解参考答案:①丁氏。因为丁氏对“挖井后节省了一个人的劳912.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你觉得应怎样避免“穿井得一人”的现象再次发生?参考答案:对待传闻,应调查研究,采取审慎的态度,不轻信盲从,不以讹传讹。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练就一双慧眼。2.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你觉得应怎样避免“穿井得一人”的92作品主旨这篇寓言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作品主旨93第7篇《论语》①十二章《列子》第7篇《论语》①十二章94【注释】①崩坠:崩塌,坠落。②身亡所寄:没有地方存身。亡(wú),无,没有。寄,存放。【注释】①崩坠:崩塌,坠落。②身亡所寄:没有地方存身。亡(w95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96【注释】①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②晓:告知,开导。③亡处亡气:没有哪个地方没有气。④若:你。⑤屈伸:身体四肢的活动。⑥终日在天中行止:整天在气体里活动。行止,行动,活动。⑦奈何:为何,为什么。【注释】①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②97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98【注释】①果:果真。②日月星宿(xiù),不当坠耶: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星宿,泛指星辰。【注释】①果:果真。②日月星宿(xiù),不当坠耶:日月星辰99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100【注释】①只使:纵使,即使。②中(zhònɡ)伤:伤害。【注释】①只使:纵使,即使。②中(zhònɡ)伤:伤害。101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102【注释】①积块:聚积的土块。②四虚:四方。③躇(chú)步跐(cǐ)蹈: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注释】①积块:聚积的土块。②四虚:四方。③躇(chú)步跐103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104【注释】①舍(shì)然:消除疑虑的样子。舍,同“释”,解除、消除。然,……的样子。【注释】①舍(shì)然:消除疑虑的样子。舍,同“释”,解除105文学常识《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文学常识106文意理解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你同意哪一种观点呢?参考答案:“杞人忧天”本来确实是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但理解为“忧患意识”也是可以的。其实《列子》之后的一些文人已经将“杞人忧天”引申到政治生活方文意理解参考答案:“杞人忧天”本来确实是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107面,借以表达对国家大事的关心,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寓意。如李白《梁甫吟》:“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这正是以杞人自喻,抒发为国事操心而受到排挤的苦闷。面,借以表达对国家大事的关心,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寓意。如108作品主旨文章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嘲笑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作品主旨109当堂检测0212当堂检测0212110阅读《狼》,完成下列各题。1.重点字词(1)一词多义仅,只停止阅读《狼》,完成下列各题。1.重点字词仅,只停止111神情、态度意图攻击敌人神情、态度意图攻击敌人112(2)古今异义①一狼径去古义:____________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②止增笑耳古义:____________今义:耳朵··离开罢了(2)古今异义··离开罢了113③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____________今义:学科名称··多少③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多少114(3)词类活用①狼不敢前前:____________,意为____________②一狼洞其中洞:____________,意为____________··名词作动词上前名词作动词挖洞(3)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上前名词作动词挖洞115③其一犬坐于前犬:____________,意为____________④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____________,意为____________··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名词作状语从通道③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名词作状语从通道116(4)重点虚词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其一犬坐于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连词,表转折,却,但是介词,在(4)重点虚词··连词,表转折,却,但是介词,在117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代词,它,指狼结构助词,的介词,用连词,表目的,来

118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屠户)走了很远。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屠户)走了119(2)屠惧,投以骨。(倒装句)屠户害怕了,把(一块)骨头投给(狼)。(本句为倒装句式,“投以骨”正常语序为“以骨投”)(2)屠惧,投以骨。(倒装句)屠户害怕了,把(一块)骨头投给120(3)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骨头已经被投完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3)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骨头已经被投完了,可是两只121(4)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4)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122同学们,再见!同学们,再见!123中考语文总复习

——文言文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124第1课时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一)第1课时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一)125目录当堂检测0201作品梳理目录当堂检测0201作品梳理12601作品梳理·第1篇

咏雪·第2篇

陈太丘与友期行·第3篇

《论语》十二章·第4篇

诫子书01作品梳理·第1篇咏雪·第2篇陈太丘与友期行·第3篇127第1篇咏雪《世说新语•言语》第1篇咏雪128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129【注释】①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②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③讲论文义:谈论文章的义理。④俄而:不久,一会儿。⑤欣然:高兴的样子。⑥何所似:像什么。⑦胡儿:即谢朗,字长度,小名胡儿,谢安次兄谢据的长子。⑧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差,大体。拟,相比。⑨未若:不如,不及。⑩因风:乘风。因,趁、乘。即:是。公大兄无奕女:指东晋诗人谢道韫(yùn),【注释】①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②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130谢无奕之女,聪慧有才辩。无奕,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王凝之:字叔平,书法家王羲之的次子,曾任左将军。谢无奕之女,聪慧有才辩。无奕,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王凝之:131文学常识《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文学常识132文意理解《咏雪》一文哪些地方透露出了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参考答案:(1)从“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以看出谢安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屋外冰寒雪骤,室内谈笑风生。(2)从“公欣然”和“大笑乐”可以看出谢安与子侄辈亲密无间的感情和把玩诗句的雅兴。文意理解参考答案:(1)从“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以看133作品主旨文章通过写谢家小辈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人高雅的生活情趣。作品主旨134第2篇陈太丘与友期行《世说新语•方正》第2篇陈太丘与友期行135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136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137【注释】①期行:相约同行。②至:到。③舍去:丢下(他)而离开。舍,舍弃。去,离开。④乃:才。⑤时年:那年。⑥戏:玩耍。⑦尊君在不(fǒu):令尊在不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同“否”。⑧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舍弃。⑨惭:感到惭愧。⑩引:拉,牵拉。顾:回头看。【注释】①期行:相约同行。②至:到。③舍去:丢下(他)而离开138文意理解《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文意理解139参考答案:陈太丘的这位朋友,自己言而无信,失了约不自省,反而怒骂别人;陈元方据理抗辩,小小年纪就表现出“方正”之气:第一,他懂得“信”的重要;第二,他懂得“礼”的重要;第三,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第四,他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参考答案:陈太丘的这位朋友,自己言而无信,失了约不自省,反而140作品主旨文章通过记述陈元方与来客对话的情景,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担当。作品主旨141第3篇《论语》①十二章第3篇《论语》①十二章142【注释】①《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②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③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④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同“悦”,愉快。⑤愠(yùn):生气,恼怒。⑥君子:指有才德的人。【注释】①《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143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144【注释】①曾(zēng)子(前505—前436):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②吾(wú):人称代词,我。③日:每天。④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下文所说的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⑤为:替。⑥信:诚信。⑦传(chuán):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注释】①曾(zēng)子(前505—前436):姓曾,名参145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146【注释】①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②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③惑:迷惑,疑惑。④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指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⑥逾(yú)矩: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注释】①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147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148【注释】①温:温习。②故:学过的知识。这里是形容词用作名词。③新:新的理解和体会。这里是形容词用作名词。④为:动词,做,当。【注释】①温:温习。②故:学过的知识。这里是形容词用作名词。149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150【注释】①而: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②则:就。③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④殆:疑惑。【注释】①而: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②则:就。③罔:迷151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152【注释】①箪(dān):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②堪:能忍受。【注释】①箪(dān):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②堪:能忍受。153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154【注释】①之:代词,它,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②者:代词,……的人。③好(hào):喜爱,爱好。④乐:以……为快乐。【注释】①之:代词,它,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②者:代155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156【注释】①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②肱(gōng):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③于:介词,对,对于。【注释】①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疏食,粗粮。157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158【注释】①三人:几个人,不是实指。②行:行走。③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④其:代词,他们(的)。⑤善者:好的方面,优点。【注释】①三人:几个人,不是实指。②行:行走。③焉:于此,意159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160【注释】①川:河流。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注释】①川:河流。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去的一切像河水161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162【注释】①三军:指军队。②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注释】①三军:指军队。②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163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164【注释】①笃(dǔ)志:坚定志向。笃,坚定。②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③仁:仁德。文学常识【注释】①笃(dǔ)志:坚定志向。笃,坚定。②切问而近思:恳165文学常识《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常识166文意理解1.所选十二章中,讲学习方法的分别是哪些句子?参考答案: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③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文意理解参考答案: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温故而知新,可以1672.第六章中颜回“不改其乐”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因为他安贫乐道,对生活的清苦和困顿毫不在意,执着于对“道”的追求。2.第六章中颜回“不改其乐”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因为他安168作品主旨所选十二章,阐述了求知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修身做人的道理等。这告诉我们: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做人要有仁爱之心,理想远大,意志坚强。写作特色语言精练,思想深刻。作品主旨169第4篇诫子书三国诸葛亮第4篇诫子书三国诸葛亮170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171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172【注释】①夫(fú):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②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③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④修身:提高修养,陶冶性情。⑤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⑥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⑦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⑧宁静:这里指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⑨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⑩广才:增长才干。淫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注释】①夫(fú):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②静:屏除杂173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驰,疾行,指迅速逝去。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174文学常识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玡阳都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常识175文意理解1.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几个条件?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参考答案: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第二,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第三,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文意理解参考答案: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立志。“非淡泊无176三者的关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三者互相联系,缺一不可。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三者的关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三者互相1772.这是一篇议论性的文言文,作者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参考答案:(1)一开头,作者就提出观点“静以修身”,接下来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对“静”的价值的阐发;(2)接下来一句,先正后反,论述“静”“学”“才”“志”的关系;2.这是一篇议论性的文言文,作者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参考答案178(3)第四句,从反面说明不“静”,即“淫慢”“险躁”的害处,实际还是彰显“静”的价值;(4)最后一句,从反面论述,强调要勤学刻苦,不能荒废学业,暗含惜时之意。这样,先立论,再阐发,又从正反两方面论证,逻辑严谨,前后相承,语虽短却意蕴悠长。(3)第四句,从反面说明不“静”,即“淫慢”“险躁”的害处,179作品主旨这是一篇充满智慧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更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作者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作品主旨180写作特色1.思路清晰,逻辑严谨;2.句式整齐,富有韵律美。写作特色181当堂检测0212当堂检测0212182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下列各题。1.重点字词(1)通假字尊君在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否”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下列各题。1.重点字词·不:同“183(2)重点虚词①去后乃至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相委而去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下车引之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连词,表承接,可不译代词,他,指元方(2)重点虚词···才连词,表承接,可不译代词,他,指元方184(3)重点实词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太丘舍去

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相委而去

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下车引之

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元方入门不顾

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约定离开舍弃拉,牵拉回头看(3)重点实词·····约定离开舍弃拉,牵拉回头看185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好正午时分碰头。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好正午186(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跟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跟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187(3)友人惭,下车引之。友人感到惭愧,从车上下来,想拉元方。(3)友人惭,下车引之。友人感到惭愧,从车上下来,想拉元方。188(4)待君久不至,已去。(省略句)等您好久都不到,(他)已经走了。(省略主语“家君”)(4)待君久不至,已去。(省略句)等您好久都不到,(他)已经189第2课时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二)第2课时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二)190目录当堂检测0201作品梳理目录当堂检测0201作品梳理19101作品梳理·第5篇

狼·第6篇

穿井得一人·第7篇

杞人忧天01作品梳理·第5篇狼·第6篇穿井得一人·第7篇杞人忧192第5篇狼清蒲松龄第5篇狼193【注释】①屠:屠户。②止:仅,只。③缀行甚远:紧跟着走了很远。缀,连接、紧跟。【注释】①屠:屠户。②止:仅,只。③缀行甚远:紧跟着走了很远194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195【注释】①投以骨:把骨头投给狼。②并驱:一起追赶。并,一起。驱,追随、追赶。③如故:跟原来一样。【注释】①投以骨:把骨头投给狼。②并驱:一起追赶。并,一起。196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197【注释】①窘:处境困迫,为难。②敌:攻击。③顾:看,视。④积薪:堆积柴草。⑤苫蔽:覆盖、遮盖。⑥倚:靠。⑦弛:解除,卸下。⑧前:上前。⑨眈眈:凶狠注视的样子。【注释】①窘:处境困迫,为难。②敌:攻击。③顾:看,视。④积198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199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200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201【注释】①少时:一会儿。②径:径直。③去:离开。④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似的。⑤瞑:闭上眼睛。⑥意:这里指神情、态度。⑦暇:从容、悠闲。⑧暴:突然。⑨洞: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⑩隧:通道,这里用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尻:屁股。股:大腿。寐:睡觉。盖: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注释】①少时:一会儿。②径:径直。③去:离开。④犬:名词用202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203【注释】①黠:狡猾。②变诈:巧变诡诈。③几何: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④耳:罢了。【注释】①黠:狡猾。②变诈:巧变诡诈。③几何:多少,意思是能204文学常识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清代文学家。著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文学常识205文意理解1.课文主要写了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的经过。朗读课文,说说其间经历了哪几次交锋。参考答案:第一次,屠户惧怕狼并且“投以骨”,不管用,狼仍跟随;第二次,屠户背倚柴草堆,“弛担持刀”,与两狼对峙;第三次,屠户奋起,杀死两狼。文意理解参考答案:第一次,屠户惧怕狼并且“投以骨”,不管用,2062.屠户是个怎样的人?文章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参考答案:屠户身上表现了复杂的性格。一是怯懦,这主要是最初的“投以骨”;二是勇敢、机智,在狼“并驱如故”后,屠户清醒过来,准备战斗,先是“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继而“暴起”杀狼,最后“转视积薪后”,根除狼患。本文对屠户,主要运用动作描写加少量心理描写,刻画了完整丰富的人物形象,十分精彩。2.屠户是个怎样的人?文章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参考答案:屠207作品主旨这个故事表现了人的智慧和力量,说明恶势力终将自取灭亡。写作特色叙事简洁,情节曲折,引人入胜。作品主旨208第6篇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第6篇穿井得一人209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210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211【注释】①溉(gài)汲(jí):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②居:停留。③及:待,等到。④道:讲述。⑤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⑥于:介词,当“向”讲。⑦使:使唤,这里指劳力。【注释】①溉(gài)汲(jí):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212文学常识《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文学常识213文意理解1.宋国的国君决定追究散布谣言的责任人。如果你是断案大臣,你觉得谁应该为谣言负责?说说理由。参考答案:①丁氏。因为丁氏对“挖井后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力”的意思表述不清。②闻而传之者。因为他们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去。③国人。他们似乎也乐于接受这种离奇的传闻,因此越传越广。文意理解参考答案:①丁氏。因为丁氏对“挖井后节省了一个人的劳2142.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你觉得应怎样避免“穿井得一人”的现象再次发生?参考答案:对待传闻,应调查研究,采取审慎的态度,不轻信盲从,不以讹传讹。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练就一双慧眼。2.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你觉得应怎样避免“穿井得一人”的215作品主旨这篇寓言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作品主旨216第7篇《论语》①十二章《列子》第7篇《论语》①十二章217【注释】①崩坠:崩塌,坠落。②身亡所寄:没有地方存身。亡(wú),无,没有。寄,存放。【注释】①崩坠:崩塌,坠落。②身亡所寄:没有地方存身。亡(w218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219【注释】①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②晓:告知,开导。③亡处亡气:没有哪个地方没有气。④若:你。⑤屈伸:身体四肢的活动。⑥终日在天中行止:整天在气体里活动。行止,行动,活动。⑦奈何:为何,为什么。【注释】①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②220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221【注释】①果: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