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家竺可桢》教学设计_第1页
《气象学家竺可桢》教学设计_第2页
《气象学家竺可桢》教学设计_第3页
《气象学家竺可桢》教学设计_第4页
《气象学家竺可桢》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气象学家竺可桢》教学设计设计理念

以竺可桢的“日记”贯穿整个教学,以小见大,以点带面,从“日记”反映竺可桢的工作生活,反映竺可桢的人格精神。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与“日记”有关的重点句段。

2、深读课文,培育学生探究、沟通的力量。

3、感受竺可桢坚持不懈的精神、治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教学过程

一、日记导入

1、课件出示:

1974年2月6日,气温最高零下1℃,最低零下7℃,东风一至二级,晴转多云。

局报

2、指明读。

同学们,这,不是一段一般的文字;这,是气象学家竺可桢在生命的最终时刻用抖动的笔写下的最终一篇日记!(板书:日记)

3、教师读(感情肤浅,速度缓慢)

4、同学们,竺可桢的日记,不是一般的日记;竺可桢的日记,分散着他毕生的心血!这节课,咱们一块走进竺可桢,走进他的日记。全体起立,请同学们带着深深的崇敬之情自由地朗读这篇课文。

二、日记数量

1、同学们,(指着屏幕)像这样的日记,课文中还有吗?请大家快速用笔划出来。指名读。

课件出示:

“3月12日,北海冰融。”

“3月29日,山桃始花。”

“4月4日,杏树始花。”

“4月15日,紫丁香始见。”

“5月1日,柳絮飞。”

…………

2、两个省略号划进去了吗?这儿为什么要用上两个省略号?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解释一下吗?(课件出示)

从1936年到1974年的38年中,他的四十多本日记和笔记本加在一起有近千万字!

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

3、同学们,竺可桢从1917年在美国哈佛大学留学时开头,就养成了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天气和大自然的变化是他每天必需记录的内容。由于战斗的缘由,只保存了从1936年1月1日到1974年2月6日(逝世的前一天)的日记,共计38年又37天,这期间没有一天的空白,而且,日记上的每一个字都是一笔不苟,令人叹为观止!

三、读懂日记

1、同学们,当四十多本日记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当我们一页一页地翻阅竺可帧的日记时,我们看到的仅仅是天气吗?仅仅是大自然的变化吗?(不是)

从气象学家竺可帧的日记中,我们还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

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沟通,要求从课文的语句中找出“依据”。(弹性设计)

参考:

(1)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日记是他生命的一局部。

(2)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他对大自然的无比喜爱。

(3)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他坚持不懈的精神。

(4)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他是大自然的爱护神。

(5)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他仔细细致的工作态度。

(6)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物候学与农业生产有着的亲密关系。

(7)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他科学的治学态度。

(8)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他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9)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他把全部的心血都用在了讨论工作上。

(10)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他为科学终身奋斗的信念。

重点句段沟通,并指导朗读。

(1)常年如此,从不连续。只有在他病得不能起床时,才依据天气预报作记录。

这里的`“如此”指什么?

(2)竺可桢就像一位在大自然中巡逻的哨兵,时刻都在细心地观看着大自然的每一个变化。他的笔记本,是一本大自然的日记。

从“巡逻”这个词你读懂了什么?哨兵的任务仅仅是巡逻吗?

竺可桢还是一位大自然的爱护者。

(3)他从街道两旁许很多多大树上发觉第一片绿叶,在吵闹嘈杂声中区分出第一声蛙鸣,在车水马龙的街上看到第一只南来的燕子……

哪些词语你觉得特殊重要?说说理由。

背诵这一段话。

末尾的省略号表示什么?

在夏天、在秋天、在冬天,竺可桢还观看到什么?请你仿照这段话,选择一个季节,也写一段带有省略号的话。(直接写在课本上,作为读书心得)

(4)竺可桢几十年如一日细心观测,积存了很多重要数据,每一个数据都分散着他的心血。

“几十年如一日”,你是如何理解的?

他71岁时,还参与了南水北调考察队,登上海拔4000多米的阿坝高原,下到险峻的雅砻江峡谷。

四、日记情怀

1、同学们,气象学家竺可桢留下的日记是一笔珍贵的财宝,他的日记我们永久也看不完!他逝世后,人民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相继出版了他的日记,书名就是《竺可桢日记》,这在我国的科学家中是第一次。

2、最终,咱们用《竺可桢日记》中的一段话作为我们这节课的结尾:

(课件出示)

“我们应达观为怀,有生必有死,这是科学规律,我们生活在这一宏大时代,我们生逢其时,一生可以赛过古代千载,我们是多么幸福啊!”

(课件出示竺可桢的黑白照片)同学们,竺可桢先生为人民的科学事业作出了出色的奉献,我们将永久思念这位治学严谨、锲而不舍,布满爱国热忱的人民科学家。

《气象学家竺可桢》教学设计2

设计理念

以竺可桢的“日记”贯穿整个教学,以小见大,以点带面,从“日记”反映竺可桢的工作生活,反映竺可桢的人格精神。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理解“支撑”等9个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与“日记”有关的重点句段;

3、深读课文,学生在探究、沟通的的过程中感受竺可桢把全部心血都用在科学讨论上的精神。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谈话

现在是什么季节?你从那些自然现象中发觉的?

刚刚大家谈到了植物的开花、结果,时令水果、蔬菜的上市,这些现象称之为物候,在大自然中,这些生命活动的变化和季节变化有亲密的关系,讨论这种关系的科学,就叫做“物候学”。我国物候讨论的开创者就是竺可桢

教学过程

一、人物简介(课件出示,照片、文字)

竺可桢

(1890—1974)

竺可桢(1890—1974),浙江绍兴人。我国出色的气象、地理学家,教育家。曾任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职。是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创始人。也是我国物候学讨论的创始者。对我国近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建立和进展做出了重要奉献,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

二、初读课文

要求:

1、读课文两边,第一遍朗读,把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读其次遍后思索:课文写了关于竺可桢的哪些事?

三、研读日记

1、课件出示:

1974年2月6日,气温最高零下1℃,最低零下7℃,东风一至二级,晴转多云。

2、指名读。

同学们,这是一段一般的文字吗?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3、指导读(感情肤浅,速度缓慢)

4、同学们,像这样的日记,课文中还有吗?请大家快速找出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

“3月12日,北海冰融。”

“3月29日,山桃始花。”

“4月4日,杏树始花。”

“4月15日,紫丁香始见。”

“5月1日,柳絮飞。”

…………

5、这儿为什么要用上两个省略号?(相机介绍省略号使用学问:十二个点,表示段落的省略;六个点,表示句子中的省略;三个点,一般用在数学公式中)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解释一下吗?(课件出示)

从1936年到1974年的38年中,他的四十多本日记和笔记本加在一起有近千万字!

6、同学们,竺可桢从1917年在美国哈佛大学留学时开头,就养成了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天气和大自然的变化是他每天必需记录的内容。由于战斗的缘由,只保存了从1936年到1974年2月6日(逝世的前一天)的日记,共计38年,这期间没有一天的空白,请你们计算一下,竺可桢平均每天要记多少字的日记?

教师让学生进展了简洁的计算:10000000÷38÷365≈720(平均每天约720字,相当于学生两篇作文的字数)。

在这期间,竺可桢还要进展大量的科学讨论。(课件:竺可桢的主要论著)

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

四、情感体验

1、同学们,当四十多本日记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当我们一页一页地翻阅竺可帧的日记时,我们看到的仅仅是大自然的变化吗?从气象学家竺可帧的日记中,我们还能看到什么?

2、沟通,要求从课文的语句中找出“依据”。

(1)常年如此,从不连续。只有在他病得不能起床时,才依据天气预报作记录。(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日记是他生命的一局部。还看到了他坚持不懈的精神。)

(2)竺可桢就像一位在大自然中巡逻的哨兵,时刻都在细心地观看着大自然的每一个变化。他的笔记本,是一本大自然的日记。(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他是大自然的爱护神。)

(3)原来他可以坐汽车去上班,可是坐汽车不能认真地观看大自然。于是,他就步行去上班,一边走一边细心地观看。(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他把全部的心血都用在了讨论工作上。)

(4)他从街道两旁许很多多大树上发觉第一片绿叶,在吵闹嘈杂声中区分出第一声蛙鸣,在车水马龙的街上看到第一只南来的燕子……(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他仔细细致的工作态度。他对大自然的无比喜爱。)

末尾的省略号表示什么?在夏天、在秋天、在冬天,竺可桢还观看到什么?(提示夏天可以发觉荷花开放,看到蝙蝠翻飞,听到蝉鸣)请你仿照这段话,选择一个季节,也写一段带有省略号的话。

(5)竺可桢几十年如一日细心观测,积存了很多重要数据,每一个数据都分散着他的心血。(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他科学的治学态度。他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3、同学们,气象学家竺可桢留下的日记是一笔珍贵的财宝!人民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分别在1984年,1990年相继出版了他的日记,书名就是《竺可桢日记》,这在我国的科学家中是第一次。

4、同学们,竺可桢为进展气象科学做出了重要奉献,为祖国赢得了荣誉,我们将永久思念这位把全部心血都用在科学讨论上的人民科学家。(课件出示竺可桢的塑像)请你在塑像的基石上写上一段碑文好吗?

《气象学家竺可桢》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把握生字新词,初步学会用“只有……才……”“可是”写句子。

2.能依据供应的情节复述第一、二段课文。

3.感受竺可桢为科学事业呕心沥血、一丝不苟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读懂文中的四个事例,感受竺可桢为科学事业一丝不苟、呕心沥血的精神。能按供应的情节复述第一、二段。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把握生字,理解局部词语意思。

2.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3.初步感受竺可桢对科学事业的献身精神。

(二)教学过程

1.提醒课题,简介生平。

(1)我们已学过的课文中有哪些是介绍科学家的?

(2)简介竺可桢生平。(见“背景学问”)

2.听录音,感知大意。

(1)听课文录音,思索:课文写厂竺可桢的哪几件事?

(2)沟通争论。

3.自读课文,自学字词。(结合完成(作业本)第1题。)

(1)自由读文,划诞生字词。

(2)自学字词。

(3)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4.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词,说说易读错、写错的字。(篇一遍辨—辩)

(2)说说词语意思。(“哆哆嗦嗦”、“与世长辞”、“从不连续”、“车水马龙”)

(3)提出疑问,争论解决其中一局部。与课文后续学习有联系的可存疑。

5.自由读课文。指名分自然段读文。评议是否读通。

6.作业:(1)(作业本)第2、3、4题。

(2)朗读课文。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给课文分段,读懂第一、二段。

2.能依据提示复述第一、二段。

3.进一步感受竺可桢为科学事业奋斗终身的精神。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导人,听写词语。

2.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思索:课文介绍了竺可侦哪些事例?分别在文中哪些自然段?

(2)分段,说明理由?

3.学习第一段。

(1)默读,思索:竺可桢在去世前一天还在于什么?是什么样的状况下写的?(划出描写竺可桢动作、神态的词。)

(2)沟通争论,感情朗读。

指名回答下列问题:说说哪些地方使人感动?为什么?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4.学习其次段。

(1)自由读文,思索:竺可桢是怎样记气温,怎样观看大自然的变化,怎样记大自然的笔记?

(1)沟通争论,理解重点词句。

平常:总是每天常年从不连续

重病:只有……才……

时刻:细心地观看近千万字。

(3)有感情地朗读。

(4)说说段意。

5.指导复述。

(1)投影出示第一、二段情节。依据提示,自己试复述。

(2)指名复述,集体评议。

(3)同桌互说,评议。

6.作业:

(1)(作业本)第5题中“只有……才……”造句。

(2)朗读课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