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穴位埋线疗法课件_第1页
中医穴位埋线疗法课件_第2页
中医穴位埋线疗法课件_第3页
中医穴位埋线疗法课件_第4页
中医穴位埋线疗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穴位埋线疗法中医穴位埋线疗法1

前言健康----生命之基健康----事业之本健康----幸福之源

前言2前言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法国哲学家叔本华说,健康的乞丐比有病的国王更幸福英国作家琼森说,健康-----富人的幸福,穷人的财富医者,健康的使者,为人类的生命加油,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拥有健康是每个人的向往,保护健康是医者的责任前言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3中医穴位埋线定义中医穴位埋线疗法是一种新兴的穴位刺激疗法。它是在中医学的脏腑、气血、经络理论指导下,把羊肠线或生物蛋白线埋植在相应腧穴和特定部位中,利用其对穴位的持续性刺激作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中医穴位埋线定义中医穴位埋线疗法是一种新4中医穴位埋线疗法起源与发展微创穴位埋线疗法是一种新兴的穴位刺激疗法,是针灸疗法在临床上的延伸和发展,也是中西医结合的丰硕成果我国古代约在4000年前开始“以石刺病”,以后又有了石针、骨针、铁针、银针、金针等20世纪60年代初,产生了穴位埋藏疗法,埋藏的物品如动物组织、药物、钢圈、磁块等中医穴位埋线疗法起源与发展微创穴位埋线疗法是一种新兴的穴位刺5中医穴位埋线疗法起源与发展穴位埋线疗法产生于60年代初期,原来就是穴位埋藏疗法的一种,是将羊肠线埋植到穴位内,通过羊肠线这种异体蛋白组织对穴位产生持久而柔和的生理物理和生物化学的刺激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中医穴位埋线疗法起源与发展穴位埋线疗法产生于60年代初期,原6中医穴位埋线疗法起源与发展近40年来,经过许多医务工作者的临床实践,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使穴位埋线疗法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内容涉及内、外、妇、儿等各科,治疗疾病达百余种,有效率达到了56%-100%,平均85%以上。本书仅就埋线疗法开展40年来在临床实践中治疗病例较多、取得较好疗效的百余种疾病作以介绍,以供大家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参考。中医穴位埋线疗法起源与发展近40年来,经过许多医务工作者的临7针灸与穴位埋线的区别穴位埋线是在传统针具和针法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针灸留针时得气或诱发循经感传,而穴位埋线相当24小时留针,延长针效时间。针灸治疗需要天天做,而穴位埋线15天~30天做一次(羊肠线15天~30吸收自化),大大节约患者时间。针灸与穴位埋线的区别穴位埋线是在传统针8穴位埋线治疗原理穴位埋线疗法是中医经络理论与物理医学相结合的产物,它通过羊肠线在穴内的生理物理作用和生物化学变化,将其刺激信息和能量经经络传人体内,以“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治疗疾病的目的。综观本法的整个操作过程,实际上包含了穴位封闭、针刺、刺血、机体组织损伤后的修复、留针(埋针)及组织疗法等多种刺激效应。所以,穴位埋线疗法实际上是一种融多种疗法、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穴位埋线治疗原理穴位埋线疗法是中医经络理论与物理医学相结合的9穴位埋线治疗原理穴位封闭效应针刺效应刺血效应穴位处机体组织损伤后的后作用效应留针及埋针效应组织疗法效应穴位埋线治疗原理穴位封闭效应10穴位埋线治疗原理穴位封闭效应埋线伊始,首先进行局部麻醉,其作用部位在于皮肤,《素问•皮部论》说皮者,脉之部也”,说明皮肤是十二经脉在皮肤的分区,皮肤通过经络沟通和联系脏腑,它们之间相互影响,故局麻产生刺激冲动通过皮部-孙脉-络脉和经脉对脏腑产生影响,起到调整脏腑的虚实、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的作用。穴位埋线治疗原理穴位封闭效应11穴位埋线治疗原理针刺效应穴位埋线作为一种穴位刺激疗法,同样可起到针刺效应以治疗疾病。埋线时,需用针具刺入穴内埋入肠线;此时即可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由于埋线针具较毫针更粗大,其剌激感应更强烈,这与针刺产生的针感及传导是一致的,它通过经络作用于机体,起到协调脏腑,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穴位埋线治疗原理针刺效应12穴位埋线治疗原机理刺血效应刺血疗法是用针具刺破络脉,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素问•调经论》说视其血络刺出其血,无令恶血得入于经,以成其疾。”“血去则经隧通矣”。说明剌血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埋线时往往会刺破络脉,致针眼处有少量出血或渗血,这就产生了刺血效应。可改善微循环,缓解血管痉挛,从而改善了局部组织缺血缺氧状态,调动人体的免疫机能,激发体内的防御机制。因此,埋线操作时,同样可起到刺血效应,以协调经络的虚实,从而调整人体脏腑、经络及气血功能。穴位埋线治疗原机理刺血效应13穴位埋线治疗原理穴位处机体组织损伤后的后作用效应埋线针刺入穴内后,会使局部组织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受损组织细胞释出的某些化学因子可造成无菌性炎症反应,使穴位局部组织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如血管扩张、代谢增强等,为损伤的修复创造条件。根据生物泛控制原理,通过神经将损伤穴位需要修复或调整的信息传到神经中枢,激发体内特定的生化物质组合,产生一种特有的泛作用,并通过体液循环在体内广泛分布。穴位埋线治疗原理穴位处机体组织损伤后的后作用效应14穴位埋线治疗机理穴位处机体组织损伤后的后作用效应由于埋线选取的穴位与患病部位生物学特性相似程度较大,属于一个同类集,所以,当泛作用在修复或调整受损穴位时,患病部位就同时被修复和调整,从而使疾病得到治疗。由于埋线时局部组织的损伤及修复过程较长,其积蓄的作用也较持久,所以其针刺效应和修复时的泛作用得以维持较长时间,使疾病部位得到更完善的调整和修复。穴位埋线治疗机理穴位处机体组织损伤后的后作用效应15穴位埋线治疗原理留针及埋针效应在针灸治疗实践中,留针及埋针对提高疗效有重要作用,而埋线后,肠线在体内软化、分解、液化及吸收的过程,对穴位产生的生理物理及生物化学刺激可长达20天至4个月(持续时间与肠线粗细成正比),其刺激感应维持时间是任何留针和埋针法所不能比拟的。从而弥补了针刺时间短,疾病恢复慢,易复发及就诊次数多等缺点,使疾病在较长时间里依靠这种良性刺激不断得到调整和修复,故能起到比留针和埋针更好的疗效。穴位埋线治疗原理留针及埋针效应16穴位埋线治疗原理组织疗法效应羊肠线是羊的肠衣加工制作而成,为异体组织蛋白,将其埋植于人体内,有如异种移植,可使人体淋巴细胞致敏,其细胞又配合体液中的抗体、巨噬细胞等反过来破坏、分解、液化羊肠线,使之变为多肽、氨基酸等,最后被吞噬吸收,同时产生多种淋巴因子。这些抗原刺激物对穴位产生的物理及生物化学刺激,使局部组织发炎;甚至出现全身反应,从而提高人体的应激能力,激发人体免疫功能,调节身体有关脏腑器官功能,使活动趋于平衡,因而具有类似组织疗法的作用。穴位埋线治疗原理组织疗法效应17穴位埋线治疗原理综上所述,穴位埋线的疗法治疗疾病的过程,初为机械剌激,后转化为生物化学刺激,具有短期速效和长期续效两种作用方式。局麻时产生的穴位封闭效应、针具刺激产生的针刺效应和埋线时渗血起的刺血效应,是短期速效作用;埋线时穴位处机体组织损伤的后作用效应,肠线在体内特殊的留针和埋针效应及其组织疗法效应,又可起到长期续效作用。穴位埋线治疗原理综上所述,穴位埋线的疗法治疗疾病的过程,初为18穴位埋线治疗原理这多种剌激方式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同时发挥作用,形成一种复杂的持久而柔和的非特异性刺激冲动,一部分经传入神经到相应节段的脊髓后角后内传腑脏起调节作用;另一部分经脊髓后角上传大脑皮层,加强了中枢对病理剌激传入兴奋的干扰、抑制和替代,再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来调整脏器机能状态,促进机体代谢,提高其免疫能力,使疾病达到愈合的目的。穴位埋线治疗原理这多种剌激方式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同时发挥作19穴位埋线的特点以线代针,效集多法刺激持久,祛顽疗固精确选穴,多用透穴精用组穴,交替调息注重敏感穴,多选特定穴诊次稀疏,操作简便穴位埋线的特点以线代针,效集多法20穴位埋线的特点以线代针,效集多法穴位埋线疗法是在针灸学理论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穴位刺激疗法,它源于针刺疗法,使用羊肠线来代替银针,以长期刺激穴位,产生疗效。它的整个操作过程,实际上包括了穴位封闭疗法、针刺疗法、刺血疗法、组织疗法,同时也包含了长时间留针、埋针效应,这多种方法和效应集中起来,形成了穴位埋线这个独特的疗法,显示了它独特的治疗作用和效果。故穴位埋线疗法实际上是一种融多种疗法、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穴位埋线的特点以线代针,效集多法21穴位埋线的特点刺激持久,祛顽疗固穴位埋线疗法以线代针,埋入穴内,慢慢软化、分解、液化、吸收,对穴位产生一种柔和而持久的刺激。一般说来,由于肠线刺激平和,信息冲动平稳而弱,对大脑皮层里的急性疾病较强的病理信息干扰和抑制力量不足,因而不能迅速产生作用,但对慢性疾病却显示了良好的效果。肠线对穴位的刺激和局部组织损伤的修复过程较长,积蓄的后作用较持久,可达3个月以上,使患病部位在较长时间里依靠这种良性刺激不断得到调整和修复。因此,临床对慢性疾病甚到一些痼疾运用埋线治疗,往往取得满意疗效。穴位埋线的特点刺激持久,祛顽疗固22穴位埋线的特点精确选穴,多用透穴临床往往选取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有效穴位,进行埋线,每次少则1穴,多则2-3穴。因为穴位埋线治疗次数少,间隔时间长,不可能像针刺一样,今日刺此穴乏效,明日又取它穴。它要求一旦找准效穴,将肠线埋入,其刺激信息源源不断,经穴位、经络、神经传导到达病所,一举取效。这样不仅减少患者手术之苦,且可使处方效专力宏,避免选穴过多,刺激信息过杂,在大脑皮层形成互相干扰,反不能抑制病理信息,甚至可能导致机体功能失常,徒增患者痛苦。埋线疗法强调取穴精炼。它往往选取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有效穴位进行埋线,并强调取穴求精,用尽量少的穴位,达到尽量好的效果。穴位埋线的特点精确选穴,多用透穴23穴位埋线的特点精确选穴,多用透穴为了既减少取穴,又能使功能相似的穴位共同发挥作用,穴位埋线疗法在操作上也适当选择一些透穴。若一针透双穴,则往往并双穴之力同时发挥作用;若一针透双经,则往往“从阴到阳从阳到阴,使阴阳相得,经气交贯,其效必速”。如治疗胃病,选用胃俞透脾俞,中胺透上脘等,往往取得较好的疗效。所以,埋线疗法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力使用透穴,一可提高疗效,二可减少患者痛苦。穴位埋线的特点精确选穴,多用透穴24穴位埋线的特点精用组穴,交替调息穴位埋线疗法是一种微创性治疗方法,埋线后不可能在数天内局部完全复原,为了在短期内对疾病加强治疗作用,往往在辨证取穴基础上,对有效穴位进行组合,分成2~3组,交替使用,这样就可缩短每次治疗间隔时间,以维护较强的刺激效应,且使穴位有调息之机,避免穴位产生耐受性而乏效。同时,尚可通过分组进行精确配伍,使“君、臣、佐、使”合理搭配,加强其协同作用和增加效益。穴位埋线的特点精用组穴,交替调息25穴位埋线的特点注重敏感穴,多选特定穴敏感穴位是机体疾病通过经络在体表上的反应点,为邪气在经脉中聚汇搏结之所,能较准确地反应疾病情况。在这些穴位进行埋线治疗疾病,往往有较高疗效。临床观察表明,患者患病部位、种类、性质、程度不同,敏感穴情况也会发生变化,病种及类型不同,敏感穴位也不同。如慢性胃炎多在胃俞、足三里,而气管炎多在八华、肺俞产生敏感反应;胃溃疡发生在胃小弯,多反应于巨阙、中脘,发生在胃大弯和十二指肠多在梁门、承满发生敏感反应。穴位埋线的特点注重敏感穴,多选特定穴26穴位埋线的特点注重敏感穴,多选特定穴疾病虚实寒热不同,其反应有压痛、结节、条索状物、麻木、凹陷之别,疾病轻重程度不同,其敏感度亦有轻重之差。有针对性地选取最能反映病情变化的敏感穴位进行治疗,其客观性、科学性、针对性更强,也更符合辨证施治原则。于是,敏感穴位作为经络辨证、循经取穴的客观指征,成为埋线疗法选取效穴的一个重要特点。穴位埋线的特点注重敏感穴,多选特定穴27穴位埋线的特点注重敏感穴,多选特定穴特定穴即是十四经中出现敏感反应的穴位,有关资料经对500例患者观察,在背部俞穴有反应者占80%,在募穴有反应者占72.4%,其他特定穴出现敏感反应的也有报道。可见,特定穴确为邪气在经脉中聚汇搏结之所,从而在十四经中具有各种特殊治疗作用。所以穴位埋线疗法将它和敏感穴位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常常在临床上使用,具有很好疗效。穴位埋线的特点注重敏感穴,多选特定穴28穴位埋线的特点诊次稀疏,操作简便穴位埋线疗法一般多在7~30天埋线1次,3~6次为1个疗程,有些疾病甚至只需1次治疗,即可痊愈。故诊疗次数较少而稀疏。避免了患者每天诊治耽误亲属工作和往返劳累之苦,而且每次治疗时间少则数分钟,多则10多分钟即可完成,方便了患者,故较受患者欢迎。穴位埋线的特点诊次稀疏,操作简便29穴位埋线的作用穴位埋线疗法是一种具有综合效应的穴位刺激疗法,它的治疗作用比较复杂。概而言之,主要有协调脏腑、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和补虚泻实、扶正祛邪、调整免疫等作用。穴位埋线的作用穴位埋线疗法是一种具有综合效应的穴位刺激疗法,30穴位埋线的作用协调脏腑,平衡阴阳穴位埋线疗法具有良性的双向调节功能,对各个脏腑阴阳都有调整、修复和平衡的作用。它不但可以控制临床症状,并能促使病理变化恢复正常。据观察,在足三里、中脘穴埋线,不加用任何手法,结果发现,胃肠蠕动强者减弱,蠕动弱者加强;在上巨墟、天枢埋线,对肠蠕动过慢所致的便秘和肠蠕动亢进所致的腹泻均有疗效。穴位埋线的作用协调脏腑,平衡阴阳31穴位埋线的作用协调脏腑,平衡阴阳产生这种作用的原因,一是穴位埋线疗法本身是一种复合性治疗方法,刺激方式和效应呈多样化,对脏腑功能的调节即呈多向性;二是埋线初期刺激强而短暂,后期刺激柔和而持久,对疾病有双向调节的作用。埋线的整个过程刚柔相济,形成了一种复杂的刺激信息,通过经络的输入,作用于人体,导致功能亢进者受到抑制,衰弱者产生兴奋,起到调整人体脏腑功能,纠正阴阳的偏胜或偏衰的作用,使之恢复相对平衡,即“阴平阳秘”的状态。穴位埋线的作用协调脏腑,平衡阴阳32穴位埋线的作用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穴位埋线疗法亦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这主要依靠其所具有的针刺效应。微创埋线用的针具多为一次性穿刺针具,其针体较毫针粗大,刺激性强,对许多由于经脉不通的疾病,特别是痛证有良好的效果。穴位埋线的作用疏通经络,调和气血33穴位埋线的作用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穴位埋线疗法确有“制其神,令气易行”和“通其经脉,调其血气”的作用,它能转移或抑制与疼痛有关的“神”的活动,使“经气”通畅而达镇静止痛的效果。故埋线可通过疏通经络中壅滞的气血,使气血调和,经络通利,气滞血瘀的病理变化得以恢复正常。穴位埋线的作用疏通经络,调和气血34穴位埋线的作用补虚泻实,扶正祛邪、调节免疫穴位埋线疗法也具有补虚泻实的作用,这个作用是与其短期速效和长期续效的特点分不开的。穴位埋线的疗法前期的穴位封闭效应、针刺效应和刺血效应,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往往对实邪造成的病理信息具有强烈的抑制、排除、取代作用,这实际上就起了对病邪的“泻”的作用。穴位埋线的作用补虚泻实,扶正祛邪、调节免疫35穴位埋线的作用补虚泻实,扶正祛邪、调节免疫埋线后期的组织损伤的后作用效应、留针及埋针效应、组织疗法效应的刺激则较和缓,一般具有兴奋的作用,对身体功能减退、免疫力降低者有一定效果。穴位埋线的作用补虚泻实,扶正祛邪、调节免疫36穴位埋线的作用补虚泻实,扶正祛邪、调节免疫据测定,埋线疗法对免疫球蛋白偏低的患者有升高的作用,说明其具有提高免疫功能、补虚扶正的作用。另外,操作时我们还可以因势利导,对实证者加强刺激,“以泄其气、泻其实,邪去正自安”,对虚者则尽量减少刺激量,使精气无泄出,以养其脉、补其虚,正盛邪自去,这样疗效将更好。穴位埋线的作用补虚泻实,扶正祛邪、调节免疫37穴位埋线的作用综上所述,穴位埋线疗法对机体具有三大作用,这些作用是相互关联而不是孤立的,它临床治病的疗效是通过穴位埋线对机体的诸多效应和作用来实现的,其作用方式是双向的功能调整,调整的结果是提高了机体的抗病力,消除了病理因素,从而使人体恢复正常功能。穴位埋线的作用综上所述,穴位埋线疗法对机体具有三大作用,这些38穴位埋线疗法取穴特点选取穴位是穴位埋线疗法治疗疾病的基础,它是在经络学说和现代医学理论有机结合下进行的,与疗效的好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要求临证时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做出比较分析,在辨证原则指导下,掌握主证,分清标本缓急选择有效治疗部位或穴位进行治疗。穴位埋线疗法取穴特点选取穴位是穴位埋线疗法治疗疾病的基础,39穴位埋线疗法取穴特点临床上,穴位埋线疗法的取穴特点一般有:辨证取穴,循经取穴,局部取穴,经验取穴,按敏感反应点取穴,按特定穴取穴和按脊神经节段取穴。穴位埋线疗法取穴特点临床上,穴位埋线疗法的取穴特点一般有:40穴位埋线取穴特点辨证取穴辨证取穴一般分两种,一是按症状取穴,属治标范畴,如退热取大椎,平喘取鱼际;二是根据症状寻找病因病机,再按病因病机取穴,属于治本范畴,如哮喘之病机为肾不纳气时选肾俞、关元埋线。临床取穴可根据病情的标本缓急,适当采用本法。穴位埋线取穴特点辨证取穴41穴位埋线取穴特点循经取穴所谓“辨证归经,按经取穴”就是某一经脉发生病变,就在病变所属的经络上取穴治疗。《针灸聚英•四总穴歌》曰: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口面合谷收。即形象地说明了循经取穴的方法。穴位埋线取穴特点循经取穴42穴位埋线取穴特点循经取穴循经取穴临床上亦分为两类,一是选取经过病变部位经脉的穴位,即“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如腰痛选委中埋线,因委中所在膀胱经正经过腰部,二是根据辨证明确病变脏腑所属何经,即选择此经穴埋线。如气喘属肺脏疾病,可取肺经鱼际埋线治之。前者为狭义的循经取穴,后者为广义的循经取穴。这是针灸治病选穴的基本规律,也是穴位埋线疗法取穴的一个重要方法。穴位埋线取穴特点循经取穴43穴位埋线取穴特点局部取穴局部(邻近)取穴即在患病的脏腑、五官、肢体的部位,就近选取穴位进行埋线,这是本疗法的一个主要取穴方法,它是根据每一俞穴都能治疗所在部位的局部和邻近部位的疾病的特性确定的。穴位埋线疗法对这种取穴方法应用较广,指在就近调整患病经络、器官、脏腑的阴阳气血,使之平衡。如胃痛取中脘、腰痛取肾俞等穴位埋线取穴特点局部取穴44穴位埋线取穴特点经验取穴经验取穴就是选取根据长期临床实践摸索出来的对某些疾病有特殊疗效的穴位,临床遇此病此症,即取此方此穴。穴位埋线疗法的埋植部位与疗效关系甚大,所取俞穴均是通过长期临床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找出效穴或有效部位,这样,在短期速效的基础上,加上羊肠线的长期持久的刺激,以巩固和提高疗效。故经验取穴亦是埋线疗法所常用的取穴方法。穴位埋线取穴特点经验取穴45穴位埋线取穴特点按敏感反应取穴按敏感反应点取穴即是选取疾病反应在体表的敏感穴位进行埋线,根据体表、内脏的经络关联特性,以临床症状为线索,在经络按诊的基础上,依据经络的异常来判断病在何脏、何经、应在何穴,才能有的放矢。通过埋线刺激敏感穴位以反作用于相关病所,来调整经络和脏腑,达到治疗目的,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穴位埋线取穴特点按敏感反应取穴46穴位埋线取穴特点按特定穴取穴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穴位,由于它们紧密地和脏腑、经络、上下、内外相呼应,有其特殊的治疗功能,故临床上经常应用。穴位埋线疗法临床上最常用的是俞穴募穴,这是因为俞募穴是脏腑之气输注汇集于背、胸、腹部的穴位,且背俞穴均分布于足太阳膀胱经上,而此经又是十二经之核心。穴位埋线取穴特点按特定穴取穴47穴位埋线取穴特点按特定穴取穴滑寿在《难经•六十七难》中也说阴阳经络,气相交贯,脏腑腹背,气相通应。故俞募穴的应用在穴位埋线疗法中占有较重要的位置。其次还有会穴、郄穴、原穴、络穴、下合穴及部分五输穴、八脉交会穴等也较常用。临床上常根据它们特有的功能选穴,为取穴方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穴位埋线取穴特点按特定穴取穴48穴位埋线取穴特点按神经节段取穴按脊神经节段取穴,就是按照神经学说,依脊神经及其形成的神经丛、神经干分布区域。选取相应节段的穴位和某些分布在躯干神经干通路上的穴位来埋线。有人曾具体研究了324穴0.5厘米针周范围内的神经分布。穴位埋线取穴特点按神经节段取穴49穴位埋线取穴特点按神经节段取穴结果发现了323穴均有脑或脊神经支配,且与相关脏器神经同属一脊髓节段,或在该内脏所属神经节段的范围内,就连表里两经穴位的支配神经也基本隶属同一神经节段,十二经脉的四肢穴位也通过周围神经到达相应脊髓节段与交感神经相连。故临床上,按脊神经节段学说取穴埋线也成为常用的取穴方法之一。如选胃俞、中脘治胃病,按坐骨神经分布取穴治疗坐骨神经痛均属此法。穴位埋线取穴特点按神经节段取穴50穴位埋线配穴方法配穴方法,是根据取穴原则和经穴主治纲要,选取治疗各种不同病证,而且具有协调作用的2个以上的穴位配合成方,用以治疗疾病。穴位埋线配穴方法配穴方法,是根据取穴原则和经穴主治纲要,选取51穴位埋线配穴方法埋线配穴方法主要应用以下几种远近配穴法上下配穴法俞募配穴法左右配穴法表里配穴法穴位埋线配穴方法埋线配穴方法主要应用以下几种52穴位埋线配穴方法远近配穴法它是根据“经脉所过”的部位,在病变的局部,邻近和远端选取穴位配成处方,是临床上常用的配穴方法。例如鼻疾取迎香、印堂等是近取法,取合谷等是远取法;胃痛取中脘、胃俞等是近取法,取内关、足三里、公孙等是远取法等等。穴位埋线配穴方法远近配穴法53穴位埋线配穴方法上下配穴法上,指上肢和腰部以上;下,指下肢和腰部以下。用上部穴位与下部穴位配合使用,即是上下配穴法,《灵枢•终始》中说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手”。上下配穴法在临床上应用最广。例如心悸、失眠,上肢取神门、下肢配三阴交;咽喉痛、牙痛,上肢取合谷,下肢取内庭;胃痛,上肢取内关,下肢取足三里等等。穴位埋线配穴方法上下配穴法54穴位埋线配穴方法俞募配穴法五脏六腑各有其俞穴和募穴。俞穴在背腰,属阳,募穴在胸腹,属阴。俞募相配,即阴阳相调之意。所以俞募相配适应于治疗脏腑病症。例如肝有病,俞穴取肝俞,募穴取期门;胃痛俞穴取胃俞,募穴取中脘等。穴位埋线配穴方法俞募配穴法55穴位埋线配穴方法左右配穴法这是以经络循行交叉的特点为依据,《内经》中的“缪剌”、“巨刺”,就是左右配穴的应用。此法多用于头面部疾病。例如左侧面瘫取右侧的合谷,右侧面瘫取左侧合谷等。此外,亦有舍患侧而取健侧者,例如偏瘫痹痛等用此法也有一定的效果。穴位埋线配穴方法左右配穴法56穴位埋线配穴方法表里配穴法本法是以脏腑、经脉的阴阳表里关系,为配穴依据。即某脏腑经脉有病,专取其表里经腧穴组成处方施治。在临床上即可单取其表经腧穴,也可单取里经腧穴,或表里经腧穴配合应用。例如大肠经与肺经相表里,选用合谷与太渊相配,治疗肺脏疾病;胃经与脾经相表里,选用足三里与公孙相配治疗胃肠病等等。穴位埋线配穴方法表里配穴法57穴位埋线配穴方法以上配穴法,其目的都是为了形成一种远近、上下、前后、左右的相互呼应的阵势,交通阴阳,沟通各经气血,来达到协调脏腑气血阴阳以治疗疾病的目的。临床应用时可酌情选用。穴位埋线配穴方法以上配穴法,其目的都是为了形成一种远近、上下58穴位埋线疗法的适应证埋线疗法适应证甚广,根据文献记载及临床实践,将适应证大致归类如下:一.各种疼痛性疾病:神经性头痛,如头痛、偏头痛、三驻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以及急慢性腰背肌肉劳损所致的疼痛等。穴位埋线疗法的适应证埋线疗法适应证甚广,根据文献记载及临床59穴位埋线疗法的适应证二.各种功能紊乱性疾病:眩晕、原发性高血压、多汗、胃肠功能紊乱、神经衰弱、失眠、月经不调、阳痿、遗精、性功能紊乱、营养不良及咽喉异常感等。穴位埋线疗法的适应证二.各种功能紊乱性疾病:眩晕、原发性高60穴位埋线疗法的适应证三.各种慢性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慢性肝炎、中风偏瘫、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荨麻疹、银屑病、神经性皮炎等四.其他:单纯性肥胖、腰部肥胖症、黄褐斑等。穴位埋线疗法的适应证三.各种慢性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61中医穴位埋线的禁忌症5岁以下儿童一般不做埋线晕针者不宜埋线严重心脏病患者不宜使用,如必要时不宜强刺激和肠线过长妇女有习惯性流产者及孕妇禁用,月经期应慎重使用肺结核活动期、骨结核者不宜使用关节腔内不宜埋线有出血倾向的患者不宜埋线中医穴位埋线的禁忌症5岁以下儿童一般不做埋线62中医穴位埋线的禁忌症头、眼部血管丰富,易出血,不宜做埋线治疗胸、背部是心肺所居之处,埋线应更加小心,不宜过深,严防刺伤肺脏,造成气胸督脉部穴位埋线,以不过脊髓硬膜为度,防止意外发生中医穴位埋线的禁忌症头、眼部血管丰富,易出血,不宜做埋线治疗63注意事项1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三角针埋线时操作要轻、准,防止断针。2埋线最好埋在皮下组织与肌肉之间,肌肉丰满的地方可埋入肌层,羊肠线不可暴露在皮肤外面。3根据不同部位,掌握埋线的深度,不要伤及内脏、大血管和神经干(不要直接结扎神经和血管),以免造成功能障碍和疼痛。4皮肤局部有感染或有溃疡时不宜埋线。肺结核活动期、骨结核、严重心脏病或妊娠期等均不宜使用本法。注意事项1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三角针埋线时64注意事项5羊肠线用剩后,可浸泡在70%酒精中,或用新洁尔灭处理,临用时再用生理盐水浸泡。6在一个穴位上作多次治疗时应偏离前次治疗的部位。7注意术后反应,有异常现象应及时处理。注意事项5羊肠线用剩后,可浸泡在70%酒精中,或65埋线工具及操作方法穴位埋线疗法是一种用针具将羊肠线或可吸收蛋白线埋植入穴位内的技术,所用针具、器材、敷料等应预先准备充足,以在埋线时使用。埋线的操作方法根据操作手法命名为穿刺针埋线法和三角针埋线法。埋线工具及操作方法穴位埋线疗法是一种用针具将羊肠线或可吸收蛋66埋线针具及器材具一.微创埋线针具1一次性穿刺埋线针:常用埋线针具有7#、8#、9#一次性穿刺埋线针,套管尖端有斜度,尖锐,约长6cm,针芯尖端呈平面,与套管尖端平齐。7#穿刺针一般用于面部美容、颈部及手足穴位,8#、9#穿刺针为常规用针。2三角缝合针埋线针具及器材具一.微创埋线针具67埋线针具及器材具二.埋线用羊肠线(可吸收蛋白线)羊肠线(可吸收蛋白线)一般选用4-0、3-0、2-0号,穿刺埋线用的羊肠线(可吸收蛋白线)应剪成1、1.5、2cm长备用,三角针埋线法可根据穴位情况定,一般每穴选用10-15cm一段,以利于双折穿于三角针上。将线存放于75%乙醇内浸泡备用,临用时再用生理盐水浸泡致软,以利吸收。目前市场能够购买到已分包好的羊肠线(可吸收蛋白线)和带三角针的可吸收蛋白缝合线,各种型号都有。埋线针具及器材具二.埋线用羊肠线(可吸收蛋白线)68埋线针具及器材具三.其他器材碘伏消毒液或70%乙醇、5ml注射器、2%利多卡因注射液、一次性清创包(内有棉球、无菌无菌手套、纱布、洞巾、托盘等),手术剪、持针器、无齿镊等,此外,还应备龙胆紫药水作标记用。埋线针具及器材具三.其他器材69操作方法一体位选择埋线疗法取穴和操作的正确性,治疗效果的取得均与选择合适的体位有密切联系。选择合适的体位,可以显露埋线部位便于操作,患者也觉得施术舒适安稳,可减少晕针的发生。患者体位的选择一般应根据其体质、病情、心理状态及埋线部位来确定。如体虚、病重或精神紧张的患者,应尽量采用卧位;颈部埋线,则应采用俯伏坐位等。一旦确定体位后,施术过程中不可随意改变体位,以免影响操作,引起疼痛、弯针、断针等事故。埋线时,一般有以下几种体位选择。操作方法一体位选择70操作方法1仰卧位适用于前身部腧穴的埋线。2俯卧位适用于后身部腧穴的埋线。3侧卧位适用于侧身部腧穴的埋线。操作方法1仰卧位适用于前身部腧穴的埋线。71操作方法4仰靠坐位适用于头面、前颈、上胸和肩臂、腿膝、足踝等部腧穴埋线。5俯伏坐位适用于顶、枕、后项和肩背等部腧穴埋线。6侧伏坐位适用于项颞、耳颊等部腧穴埋线。操作方法4仰靠坐位适用于头面、前颈、上胸和肩臂、腿膝、足踝等72操作方法7屈肘仰掌位适用于肩臂、前臂屈侧面和手掌部腧穴的埋线。8屈肘俯掌位适用于肩臂、前臂伸侧面、手背部腧穴的埋线。9屈肘侧掌位适用于肩臂、前臂外侧面、腕掌部腧穴的埋线。操作方法7屈肘仰掌位适用于肩臂、前臂屈侧面和手掌部腧穴的埋73操作流程穿刺针埋线法1根据中医诊断及穴位处方,选择合适体位。2选定穴位,用龙胆紫做好标记。3常规消毒局部皮肤。4镊取一段约1-2cm长已消毒的羊肠线,放置在埋线针针管的前端。5左手拇食指绷紧或捏起进针部位皮肤,右手持针,刺入倒所需的深度;当出现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到皮下时快速出针,同时用左手棉球按压针眼6针眼处理:用酒精棉球消毒后,然后贴创可贴7嘱患者3天内不要洗浴或创口处不可见水操作流程穿刺针埋线法74操作流程三角针埋线法1根据中医诊断及穴位处方,选择合适体位。2选定穴位,在距离穴位两侧1-2cm处,用龙胆紫作进出针点的标记。3皮肤消毒后,在标记处用0.5-1%的盐酸利多卡因作皮内麻醉。4施术部位铺无菌洞巾,术者戴无菌医用手套。5用持针器夹住带羊肠线的皮肤缝合针,从一侧局麻点刺入,穿过穴位下方的皮下组织或肌层,从对侧局麻点穿出,6用手牵拉羊肠线两端在皮肤内来回移动,待患者出现得气感后捏起两针孔之间的皮紧贴皮肤剪断两端线头,放松皮肤,轻轻揉按局部,使肠线完全埋入皮下组织内。7针眼处理:用酒精棉球消毒后,然后贴创可贴8嘱患者3天内不要洗浴或创口处不可沾水操作流程三角针埋线法75治疗疗程埋线疗法的治疗疗程的决定,一是根据疾病的性质、程度而定,二是根据埋线方法和羊肠线吸收情况而定。治疗疗程76治疗疗程1病情:一般急性患者可3-5天埋线1次,亚急性可7-10天埋线1次,慢性病可15-30天埋线1次。疗程也是根据病情灵活掌握。一般病变可2-3次为1疗程,慢性者也可3-5次为1疗程,顽固性甚至10次为1疗程。一个疗程完后可间隔休息一定时间,一般以间隔1-2次埋线时间,如每7天埋线1次,疗程的间隔期即为15天,如每1个月埋线1次,则疗程间隔期为2个月。也有人将埋线1次作为1疗程,则根据个人经验来确定。治疗疗程1病情:一般急性患者可3-5天埋线1次,亚急性可777治疗疗程2.埋线方式:根据埋线方式确定频率及疗程,主要是按羊肠线吸收情况而定,但如病情需要而羊肠线还未吸收,则应在离开原埋线点1-2厘米处埋线。治疗疗程2.埋线方式:根据埋线方式确定频率及疗程,主要是按羊78治疗反应埋线后,患者均会出现一些反应,这些反应有的属于正常反应,有的属于异常反应。正常反应埋线术后,穴位局部组织操作造成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埋线后局部出现酸、麻、胀、痛的感觉是正常的,是刺激穴位后针感得气的反应。体质较柔弱或局部经脉不通者更明显,一般持续时间为2-7天。治疗反应埋线后,患者均会出现一些反应,这些反应有的属于正常反79治疗反应羊肠线或生物蛋白线的物理刺激作用及羊肠线或生物蛋白线(均属异体蛋白)刺激造成的反应。埋线术后,由于手术的损伤及羊肠线异体蛋白的刺激,一般在1-5天内,局部可出现红肿热痛等无菌性炎症反应,且部分病例反应较重,有少量白色液体自创口流出,均属正常现象,一般不需处理,若渗出液较多,可将白色液体挤出后消毒。施术后创口局部温度也会升高,可持续3-7天。治疗反应羊肠线或生物蛋白线的物理刺激作用及羊肠线或生物蛋白线80治疗反应个别患者在治疗后4-24小时出现体温升高,一般在38℃左右,也有极少数的病人上升到39-40℃,持续2-4天可自行消退,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可持续3-5天,多能自行恢复正常。反应症状较重时,可做对症处理。治疗反应个别患者在治疗后4-24小时出现体温升高,一般在3881治疗反应局部出现微肿、胀痛或青紫现象是个体差异的正常反应,是由于局部血液循环较慢,对线体的吸收过程相对延长所致,一般7-10天即能缓解,不影响疗效。体型偏瘦者或局部脂肪较薄的部位,因其穴位浅,埋线后可能出现小硬节,不影响疗效,但吸收较慢,一般1-3月可完全吸收。治疗反应局部出现微肿、胀痛或青紫现象是个体差异的正常反应,是82术后反应

异常反应:

(1)少数病人因治疗中无菌操作不严或伤口保护不好,造成感染。一般在治疗后3-4天出现局部红肿、疼痛加剧,并可能伴有发烧。应予局部热敷及抗感染处理。(2)个别病人对羊肠线过敏,治疗后出现局部红肿、瘙痒、发热等反应,甚至切口处脂肪液化,羊肠线溢出,应适当作抗过敏处理。(3)神经损伤,如感觉神经损伤,会出现神经分布区皮肤感觉障碍;运动神经损伤,会出现所支配的肌肉群瘫痪,如损伤了坐骨神经,腓神经,会引起足下垂和足拇指不能背屈。如发生此种现象,应及时抽出羊肠线,并给予适当处理。术后反应异常反应:83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1类晕针现象类晕针现象,即类同晕针。由于患者体弱、精神紧张,或过饥、过饱、过劳,体位不当、医者手法过重等引起患者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悸气短、恶心欲呕,重者四肢厥冷,不省人事,脉象沉伏。当一发现上述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止注射,迅速拔出注射器和针头,使患者头低位平卧,注意保暖,安慰患者不必紧张。轻者一般休息片刻,饮温开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复正常;重者可在上述处理基础上,可掐按人中、内关、足三里或针灸百会、关元、气海穴,即可恢复。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1类晕针现象84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2血肿埋线进出针时误伤血管,致损伤局部肿胀疼痛,当揉按血肿处即可消退,若内出血较多,应冷敷加压止血,结合用止血药。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2血肿85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3创伤性气胸医者操作欠细致,或解剖部位不清,或遇麻木无知觉病证,如脊髓空洞症,或患者突然翻动体位,针刺过堂致伤肺腑出现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发绀、胸肋间隙变宽、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患侧胸部叩诊呈鼓音,心浊音界缩小,触诊可有气管向健侧移位,X线透视可进一步确诊。轻者以镇咳、抗感染;重者当立即采取急救措施,迅速进行排气、输氧、抗休克等,否则危及生命。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3创伤性气胸86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4刺伤脑脊髓临床见于刺伤延脑,主要是由于深刺风府、哑门,或深刺风池、华佗夹脊穴方向不当,针由颅底枕骨大孔入颅损伤延脑所致。损伤脊髓,则均因刺背正中线第一腰椎以上督脉穴位过深或因斜刺华佗夹脊、背俞穴针刺过深所致。总之,埋线不完全相同于针灸,本来埋线用穿刺针都较毫针粗长的多,如果再粗心大意、一知半解,大幅度乱捣,则损伤更甚。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4刺伤脑脊髓87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如刺伤延脑,可出现抽搐;如刺伤脊髓,轻者出现触电样感觉,并向肢端放射,重者可产生暂时性肢体瘫痪。多经休息对症治疗逐渐恢复;如发生头痛、恶心呕吐等注意观察,若症状加重,神志昏迷,应及时抢救。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如刺伤延脑,可出现抽搐;如刺伤脊髓,轻者88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5刺伤神经刺伤神经根、干,可出现触电样放射感,可自行消失,但如果强刺激损伤了神经组织,可沿神经分布路线出现灼痛、麻木、运动障碍等末梢神经性炎症状,一般可自行恢复,重者需用维生素B类药物治疗。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5刺伤神经89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总之,为了不发生异常情况,医者必须既精通理论,熟练操作,又要谨慎认真。为防止类晕针现象,对初埋线者,要解除精神紧张,对老弱者取穴、埋刺强度都要适宜。为防止血肿,需完全避开血管。为防止气胸,对胸、背以及锁骨上窝的穴位必须按操作规程刺埋,最好斜刺埋线,根据患者体态胖瘦、施刺深浅埋线。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总之,为了不发生异常情况,医者必须既精通90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为防止刺伤脑脊髓,需熟悉穴位之解剖组织、严格针刺深度,如埋哑门、风府穴时,必须学会其特殊针法,项背部位严禁深刺乱捣。为防止刺伤神经,对位于神经根、干上穴位应掌握刺激强度。为不伤及神经本身,最好有计划地轮换使用其他相应穴位,给予埋线。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为防止刺伤脑脊髓,需熟悉穴位之解剖组织、91痤疮痤疮是西医病名,中医称其为“肺风粉刺”、“酒刺”或“面疱”、“面粉渣”。是以青春期时生于面部的粟疹脓疱,破溃时有黄、白色粉汁为特征的皮肤病。痤疮92痤疮辨证要点1.血热生风暗疮生在颜面,一般女性多在月经前加重,月经后则减轻。2.肺经风热暗疮多在颜面额部,一般为红色小丘疹,也或顶端有黑头。3.脾胃湿热面部多为没性皮肤,暗疮多在面颊部或胸背部,颗粒较大或有硬结、脓疱,破溃时有黄色或白色脓汁流出。痤疮辨证要点93痤疮治疗原则清胃泻火、凉血解毒治疗方法埋线针刺法取穴主穴:大椎、肺俞、膈俞、脾俞、胃俞、大肠俞配穴:血热生风加三阴交、血海;肺经风热加曲池;脾胃湿热加阴陵泉、内庭。面部针刺迎香、阿是穴。痤疮治疗原则清胃泻火、凉血解毒94痤疮注意事项1少吃辛辣、油腻及含糖量高的食品,不要喝浓茶、浓咖啡。2不要用手随意挤压粉刺以免感染。3不可用含激素类化妆品,更不可乱服药物。4注意休息,保障睡眠。5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6用温水洗脸,可选用硫黄香皂。痤疮注意事项95

面部皱纹

当面部表情肌收缩时,面部会出现暂时性皱纹,但表情肌舒张后,皱纹仍不消失,就会在脸上形成永久性皱纹。面部皱纹的产生,是随着年龄的增大,皮脂腺逐渐萎缩,脂肪减少,皮肤变薄,皮下纤维组织由于缺少营养而逐渐老化,变硬或断裂,而一些不良习惯和一些习惯性动作则加快了纤维老化的进程,如喜皱眉头等。老化的纤维使皮肤的弹性降低而松弛,更使皱纹加深。

面部皱纹

当面部表情肌收缩时,面部会出现暂时性皱纹,但表情96面部皱纹辨证要点1脾胃虚弱面部皱纹过早出现,皮肤干燥、少润泽、面色苍白、体乏无力、少气懒言、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女性多伴月经不调。2肝肾阴虚面部皱纹较深,面色晦暗少泽,平素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小腿抽筋、五心烦热,男性可伴阳痿,女性可伴月经不调。3肝郁气滞平日眉头紧锁,皱纹早现,心情不畅、烦闷易怒,或心绪不佳,忧心忡忡,乳房胀痛、月经不调。面部皱纹辨证要点97面部皱纹治疗原则1健脾益胃,调补气血2滋补肝肾,养肌润肤3疏肝理气,活血通络取穴:阳白、地仓、颧髎(均两侧)面部皱纹治疗原则98面部皱纹注意事项1合理安排饮食,注意营养均衡2注意生活规律,保障睡眠时间3去掉“挤眉弄眼,皱眉促额”等不良习惯。4经常做健身运动,特别是面部按摩5可每周做一次面部护理面部皱纹注意事项99皮肤晦暗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表皮细胞代谢为28天1个周期,表皮基底层细胞分裂成棘细胞层、透明层,最后成为死细胞的角质层。但伴随着人们年龄的增加,以及环境的污染、饮食结构的变化,生活习惯的不规律,都会影响人体生理上的变化。特别是人的皮肤和外界自然环境接触最多,内因和外因,皆会造成表皮细胞的代谢生理周期延长,这使得皮肤变得粗糙老化;水分的减少也使得皮肤缺少弹性和润泽,肤色变得萎黄、晦暗、失色、少华、人的精神面貌也受到很大影响。事实证明:腧穴的刺激可以调节人体内阴阳平衡,有利于细胞代谢周期的调整和恢复。皮肤晦暗100皮肤晦暗辨证要点1气血不足肌肤晦暗少泽,缺乏生机;同时伴有面色失华,缺少应有的红润之光,女性同时伴有月经不调2脾胃两虚皮肤粗糙,枯槁不泽;同时伴有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胃脘不舒,或头面、下肢浮肿,大便溏泻,月经不调等3痰饮阻滞面色黧黑,肝色晦暗;同时伴有痰多身肿,少气懒言,口恶心烦,月经不调皮肤晦暗辨证要点101皮肤晦暗治疗原则1补益气血,调养肌肤2健脾益胃,悦泽皮肤3肺脾双补,濡润肌肤取穴:滑肉门、气海、肝俞、肺俞、肾俞皮肤晦暗治疗原则102皮肤晦暗注意事项1注意饮食结构的合理性,保证饮食营养2经常食用对皮肤有润泽作用的食品,如芝麻、核桃、红枣、黄豆、花生、樱桃等3多吃蔬菜、水果和植物油。4切忌辛辣和刺激性食物5定期作皮肤护理6不要吸烟和熬夜皮肤晦暗注意事项103皮肤粗糙皮肤粗糙,也就蝇医所说的“肌肤甲错”、“体无膏泽”、“肌肤索泽”,皮肤多干燥,抚之碍手。其生成的主要原因,除遗传因素、外界气候、环境及工作劳累程度等因素外,机体的内分泌失调,毛囊角化过度是更重要的原因,也有一部分是因使用不当护肤品所致。皮肤粗糙104皮肤粗糙辨证要点1气血亏虚肌肤晦暗不华,粗糙少润泽;同时伴有面色苍白或萎黄,女性可伴有月经不调2气滞血瘀肌肤枯涩粗糙、面色晦暗不润、胸胁胀满、心烦易怒,口苦口干,女性月经不调,多后期并色紫黑有血块3痰饮阻络肌肤枯槁不泽,面色不华少润,同时伴有痰涎涌盛,口恶心烦,肌肤麻木不仁,下肢浮肿,女性多伴有月经不调或白带偏多。皮肤粗糙辨证要点105皮肤粗糙治疗原则1补益气血滋养肌肤2理气活血调理五脏3除痰通络濡润肌肤取穴:滑肉门、合谷、肺俞、肝俞、脾俞皮肤粗糙治疗原则106皮肤粗糙注意事项:1平时多食含汁较多的水果2注意饮食营养,可多食芝麻、核桃、瓜子、红枣、桂圆肉等。3少吃一些辛和刺激性食物用烟、酒、浓茶、浓咖啡等。4适当补充维生素A5冬天加强对皮肤的保护皮肤粗糙注意事项:107皮肤老化人的皮肤,也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老化的,一般年龄在30岁以后,皮肤就开始出现老化,最明显的标志,就是面上鱼尾纹开始隐隐现出。皮肤才华的根本原因是皮肤细胞代谢障碍造成;皮肤的表皮细胞由基底层代谢到角质层需要28天,但如果代谢周期延长,角质层在表皮停留时间过长,会造成皮肤老化、粗糙、干燥、缺少水分和光泽。如果过多使用护肤品,角质周期过短,代谢更生过快,也会造成细胞分裂娈异,增殖膨胀而老化。另外,平日养护皮肤,预防皮肤老化,首先要有良好的心态,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维护皮肤细胞的正常生理规律。皮肤老化人的皮肤,也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老化的,一般年龄在108皮肤老化辨证要点1肾精虚损皮肤渐渐出现干燥、粗糙、面部细小皱纹出现,同时伴有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小腿夜晚时常抽筋等2脾胃虚弱皮肤渐渐失华少泽,面上细小皱纹和眼袋渐有出现,眼睑和下肢时有浮肿;并伴有少气懒言,食欲不振、痰多时嗽,便溏,女性可伴有月经不调,带下症等3肝气郁滞皮肤晦暗少华,色泽灰褐面无光泽;同时伴有心情不畅,郁闷不解,愁眉苦脸,喜长叹息,多有胸闷、气短、不舒以及月经后期有痛经、经色多黑紫有血块。皮肤老化辨证要点109皮肤老化治疗原则1滋阴补肾,调理气血2健脾养胃,润养肌肤3疏肝理气,活血濡肤取穴:膻中、滑肉门、足三里、肺俞、肝俞皮肤老化治疗原则110皮肤老化注意事项1保持乐观情绪,心胸豁达2饮食应多样化,保证营养的均衡3少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4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要有规律5做好皮肤的护理,定期做养护皮肤老化注意事项111黄褐斑黄褐斑是西医病名。中医称其为“蝴蝶斑”、“黧黑斑”等。是以面生面积大小不等的黄褐色、淡褐色斑片,不高出皮肤为特征的皮肤病。黄褐斑112黄褐斑辨证要点1肝郁气滞皮损多为浅褐色至深褐色斑片,大小不定,呈对称性分布。女性可伴有心烦易怒,口苦咽干,胸胁胀满,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症,舌暗,苔薄白,脉弦滑。2脾虚湿盛皮损可见灰暗、灰黑或淡褐色斑片,多分布在鼻翼,前额及口周等处,可伴有神疲乏力,身体虚弱,少气懒言,食欲不振等;女性可伴有带下清稀;舌淡胖,苔腻,脉濡细3脾肾阳虚皮损多为灰黑色或暗黑色,多以鼻背为中心,对称分布;同时伴有手足发冷,腰膝酸软,小便频多,男子阳痿,女子不孕等。舌红少苔,脉沉细。黄褐斑辨证要点113黄褐斑治疗原则1疏肝理气,活血通络2健脾化湿,益气活血3益肾温阳,滋养肌肤取穴主穴:印堂、阳白、颧髎、下关、迎香、地仓、承浆、阿是穴配穴肝郁型加膈俞、太冲;脾虚型加脾俞、阴陵泉;肾虚型加肝俞、肾俞黄褐斑治疗原则114黄褐斑注意事项1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急、不燥、不怒2避免日晒,外出可打伞或戴遮阳帽3不用含有激素类物质的化妆品4注意饮食结构,多吃蔬菜和水果,特别是含维生素C的水果;少吃辛辣食物。黄褐斑注意事项115产后腹部松弛一些女性,生产过后,腹部去不能恢复过去的样子,出现松弛。皮肤表面毛孔粗大,褶子较多,呈亮白色波浪形条纹,长短不等,多横向,排列无序;皮肤抚之柔软,站立时,腹部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则松弛下坠,平卧时,则腹部皮肤略显凹凸不平,长期不消,一般多无任何自觉症状,这即是所谓的“产后腹部松弛”。产后腹部松弛一些女性,生产过后,腹部去不能恢复过去的样子,出116产后腹部松弛辨证要点1气血亏虚产后,腹部皮肤不能恢复原状,松弛、下坠、粗糙、不润、少华、无泽,同时伴有体乏无力,少气懒言,虚烦不眠,舌淡,苔白,脉沉细2肺脾两虚产后,腹部皮肤松弛不收,纹理深遂,同时伴有倦怠乏力,食少纳差,皮肤干燥不泽,白带清稀量多,舌淡,脉细。3瘀血阻络产后,腹部皮肤松弛日久,同时伴有腹痛隐隐,经血不调,舌黯有瘀斑,脉弦涩。产后腹部松弛辨证要点117产后腹部松弛治疗原则1补益气血,濡养肌肤2健脾益肺,除湿通络3活血化瘀,通络养肤取穴:水分、水道、关元、志室产后腹部松弛治疗原则118产后腹部松弛注意事项1生产后应加强腹部锻炼。2可适当做腹部皮肤护理及按摩等3适当改进饮食增加营养,煲汤时,可加一些中药,如黄芪就有紧腠理作用。产后腹部松弛注意事项119身材瘦弱身高较一般同龄人矮小,身材较一般同龄人消瘦,但无任何其他症状。一般多为遗传性,也有因先天不足,造成体质虚弱,脏腑功能失调或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运化失司;或小儿娇生惯养,喜欢零食并挑食,而造成营养失衡。这些皆会造成体内气血亏虚,不能充分的提供和补充人体营养物质,不能充润肌肤,使肌肉干瘪、消瘦、身材瘦小。身材瘦弱120身材瘦弱诊断要点1体重指数BMI比标准指标少20%以上。2皮下脂肪:男性脂肪少于5mm,女性少于8mm。3身材瘦小,骨骼凸露,肌肉凹少,皮肤粗糙。身材瘦弱诊断要点121身材瘦弱辨证要点1脾胃虚弱,身材瘦小、面色萎黄、皮肤粗糙、少华不润、体倦乏力、懒言嗜卧、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大便薄塘、舌淡苔白、有齿印痕。2肝肾阴虚、身材瘦小、肤色晦暗、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心烦易怒、口燥咽干、大便秘结、脉细数。3脾肾阳虚、身材瘦小、肤色灰白色泽、形寒肢冷、神疲乏力、小便清长、大便塘泄、脉沉缓。身材瘦弱辨证要点122身材瘦弱治疗原则1健康益脾,补气充血。2滋补肝肾,养阴状体。3温肾健脾,荣肌养肤。取穴:脾俞、足三里身材瘦弱治疗原则123身材瘦弱注意事项1合理安排饮食结构,营养要均衡,不可偏食。2睡眠要充足,提高睡眠质量。3适当参加体育锻炼。4如疾病致瘦,应尽快治疗。身材瘦弱注意事项124臀部肌肉松弛臀部的美,应是臀部圆满适度,肌肉不松弛下坠。而一些单纯肥胖者,由于其体内所含脂肪细胞数和所含细胞量超过正常人,而多余的脂肪则以“脂库”形式储存,一些女性的臀部往往是“脂库”的重要部位。更由于较少运动,增厚的脂肪层由于重力作用,往往松弛下垂,使得臀部圆滚肥大。而用埋线法可消除多余脂肪,使肌肉坚韧,臀部优美。臀部肌肉松弛臀部的美,应是臀部圆满适度,肌肉不松弛下坠。而一125臀部肌肉松弛诊断要点1女性髋部变宽,臀部脂肪丰满、肥厚。2臀部肥胖,脂肪下垂。3臀部超过正常范围。4腰围臀围比:女性:腰围/臀围<0.8;男性:腰围/臀围<1臀部肌肉松弛诊断要点126臀部肌肉松弛辨证要点1胃肠实热体肥健壮、臀部硕大、肌肉坚实、平日多食、喜吃零食、消谷善饥、喜锻炼、面色红润、大便秘结。2脾虚痰浊体肥臃肿、臀肥肉松、臀部肌肉下垂,胸部憋闷、气短乏力,体重倦怠、不喜锻炼、腹胀、饮食不多、喜饮茶汤、喜吃零食、苔白腻。3气滞血瘀形体肥胖,臀部肉松、臀部肌肉下垂、胸部憋闷、食欲亢进,月经不调,多后错,经量少,色紫暗,有血块,或有痛经,大便时干时软。臀部肌肉松弛辨证要点127臀部肌肉松弛治疗原则1清胃通腑,泻热润肠2健脾利湿,消痰化浊3活血理气,消脂除赘取穴:环跳、承扶臀部肌肉松弛治疗原则128臀部肌肉松弛注意事项1要有良好心态,不可盲目收臀塑身,以免产生不良后果2不可摄入过多高热量食物,应合理安排饮食,多吃水果和蔬菜3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收臀健身运动。臀部肌肉松弛注意事项129肥胖症现在世界上肥胖者越来越多,已成为一大世界难题。据统计,仅我国目前就有肥胖者约7000多万。世界卫生组织确认:肥胖为内分泌与营养代谢疾病。所以,肥胖者除遗传因素外,注意调整饮食结构,控制热量的摄入,是预防肥胖的有效方法之一。因为过锪热量聚集在体内,就会形成脂肪沉积下来。自然环境与生态因素的影响,以及简单的有氧运动,也都对预防肥胖有一定的作用。实践证明,选用一定的穴位刺激,可以抑制胃肠道消化功能,控制机体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减少能量的吸收和储存,加快能量消耗,可以起到预防肥胖的作用。肥胖症130肥胖症诊断要点1体重指数BMI接近正常值的上限22.92体形生长不匀称,部分肢体部位超过正常发育。3平日不喜运动。4有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的不良习惯5特别是年龄在30岁以后的女性,因女性在20-49岁时容易发胖肥胖症诊断要点131肥胖症辨证要点1胃肠积热皮下脂肪结实、食欲好、喜食辛辣、煎烤食品、以及甜品、奶油制品,口中经常有异味、以常有便秘或有高血压倾向。2脾气虚弱皮肤较白、但缺少华润和光泽、生活优裕、整日无所事事、少运动、喜零食、肌肉松软;女性月经多提前、量多、经色淡、白带较多。肥胖症辨证要点132肥胖症治疗原则1清肠胃、消瘀滞2健脾气,除浊积取穴主穴:中脘、天枢、关元、足三里配穴脾虚湿盛加水分、气海、阴陵泉;胃肠实热加胃俞、曲池、上巨墟;肝郁气滞加肝俞、阳陵泉;脾肾阳虚加肾俞、阴陵泉。肥胖症治疗原则133肥胖症注意事项1切忌过多食入高热量食物2改掉吃零食的不良习惯3按时吃饭,合理安排包含结构,多吃蔬菜和水果4改掉吃夜宵的习惯5合理安排体育运动,以消耗体内过多的热量和脂肪。肥胖症注意事项134乳房发育不良及乳房下垂女子13岁以后,乳房逐渐长大,进入青春期后,乳房则发育成半球形,呈现出丰满和青春的魅力。但也有女子的胸部平坦,乳房不丰满,或有下垂,胸大肌不发达,侧视没有明显曲线。女性乳房大小除和种族有关外,和遗传因素也有密切的关系。此外营养不足、发育不良、内分泌失调等也是重要原因,由此造成乳房过小(或称幼稚型)或乳房萎缩下垂。中医则认为,胸部和肾、肝、胃的关系十分密切,这是因为乳房所在位置是足阳明胃经所过之处,而乳头又由足厥阴肝经所主,而肾为先天之本。先天肾气不足,后天胃经失养,肝郁冲任失调是胸部扁平,乳房过滤的主要原因乳房发育不良及乳房下垂135乳房发育不良及乳房下垂乳房下垂是产后,哺乳期过后,乳房不能恢复原来的挺直位置,而造成下垂。原乳房在第二至第六肋之间,乳头位于第四肋间隙,现则下垂超过第四肋间隙。其原因主要是哺乳期过长,乳房过于劳累,而营养不足,肤失所养而成。乳房发育不良及乳房下垂乳房下垂是产后,哺乳期过后,乳房不能恢136乳房发育不良及乳房下垂辨证要点1肝肾不足乳房幼小,如同男性乳房,乳头也小,同时伴有腰膝酸软,肤色不华,月经不调或闭经。2气血不足乳房幼稚型或乳房下垂,伴面色苍白、少气懒言、食欲不振、或气短乏力、身体沉重、四肢不温、月经多来迟、色淡、量少。乳房发育不良及乳房下垂辨证要点137乳房发育不良及乳房下垂治疗原则1滋补肝肾,濡养乳房2行气补血,健胸丰乳取穴健胸:中脘、乳根、血海、三阴交乳房下垂:膻中、中脘、乳根、足三里乳房发育不良及乳房下垂治疗原则138乳房发育不良及乳房下垂注意事项1调整饮食结构,可多食鲤鱼、花生、黄豆、淮山药、猪蹄、羊肉、等药食同源食物,有助丰乳。2可做胸部健美锻炼,促进胸大肌发达和乳房发育。3女孩在乳房发育成熟前,可不必戴乳罩,以免使乳房发育受限。4坚持做乳房自我按摩,可促进乳房的血液循环,促进乳头的平滑肌发育,持之以恒,定可见效。乳房发育不良及乳房下垂注意事项139腰部肥胖症一般说,人的腰应略显圆实,侧视有明显曲线,但肥胖者的体内脂肪含量高于正常人,而其脂肪的积聚部位,则多以腰、腹部为主。尤其是腰部脂肪的堆积,使人显得过于臃肿,上下形体一样粗,呈圆柱状,出现“水桶”腰现象。此种人一般吃得并不多,但喜饮茶、少运动、多痰湿、体乏闲懒、免疫力下降,往往属于虚胖之人。腰部肥胖症140腰部肥胖症诊断要点1腹围:男性大于101cm,女性大于89cm。2腰部曲线消失,近乎直线。3腰部两侧肌肉坚实,肥厚。腰部肥胖症诊断要点141腰部肥胖症辨证要点1肝肾阴虚形体肥胖,腰部肌肉丰满,赘肉较多,同时伴有头晕耳鸣,腰酸肢软,心烦少寐,五心烦热,女子月经不调。2肺胃燥热形体肥胖,腰部圆润,善饥消谷,喜食辛辣及煎炸食物,烦渴引饮,口燥咽干,便秘。3痰湿内阻形体肥胖,腰形粗大,肌肉松弛下坠,胸痞,呕恶,食欲不振。身重困倦,舌淡苔腻。腰部肥胖症辨证要点142腰部肥胖症治疗原则1滋补肝肾,减脂塑腰2清热润燥,通腑消脂3健脾和胃,燥湿化浊取穴:天枢、太乙、带脉、肾俞腰部肥胖症治疗原则143腰部肥胖症注意事项1加强体育锻炼,特别是进行有氧运动;据健身教练讲,腰部减肥锻炼的最佳方法是仰卧起坐,但做时要注意挺胸直腰。2按时按时吃饭,去掉吃零食的不良习惯。3切忌高热量饮食不能摄入过多.4女性在20-49岁时,容易发胖,腰部易变粗壮,切实做好预防工作。腰部肥胖症注意事项144乳腺增生乳腺增生是西医病名,是乳腺结构不良、囊性增生症,故又被称为乳腺小叶增生,是常见的乳房疾病。是以乳房中有肿核疼痛,皮色不变为特性的皮肤病,中医又称其为“乳癖”、“乳粟”等。《外科正宗》曰:“乳癖及乳中结核,形如丸卵,或垂附作痛,或不痛,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消长,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气血郁结而成。”乳腺增生145乳腺增生辨证要点1肝郁气滞乳内有肿核,小如桔核,大如杏李,触之疼痛,经前或生气后加重;同时伴有胸胁满闷,心烦易怒,小腹胀痛或串痛,喉中有梗阻感,月经不调,舌淡苔白脉弦滑。2肝火旺盛乳中有肿块,拒按,乳房和胸胁胀痛,生气后则疼痛加重,同时伴有目赤肿痛,口苦咽干,心烦易怒,月经提前,舌红、苔黄,脉弦数。3气滞血瘀乳中肿块较大,病程较长,触摸疼痛,经前会有增大,经后则缩小;同时伴有小腹刺痛,痛点多固定不移,月经多错后,经色较暗,有血块,舌上有紫斑。4气血两虚乳房中有肿块,胀痛多在劳累后加重;同时伴有体乏无力,动则汗出,睡眠较差,易醒易惊,面色不华,舌瘦,淡嫩,脉沉细。乳腺增生辨证要点146乳腺增生治疗原则1疏肝理气,化痰散结2清肝降火,理气通络3活血化瘀,通行经络4补益气血,滋养肝肾取穴主穴:膻中、足三里、丰隆、乳根(患侧)配穴:肝郁气滞加期门、太冲;肝火旺盛加肝俞、太冲;气血瘀滞加血海、三阴交;气血两虚加脾俞、足三里。乳腺增生治疗原则147乳腺增生注意事项1清除烦恼,保持乐观情绪。2重视女性卫生,避免人流发生。3生活要有规律,疏导调节精神压力。乳腺增生注意事项148梅核气梅核气是中医病名,是以咽中如有物梗,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胸膈痞闷,抑郁不舒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症。多见于中年女性。本病属于西医咽部神经官能症的范畴。梅核气梅核气是中医病名,是以咽中如有物梗,咯之不出,咽之不下149梅核气辨证要点1肝气郁滞,蕴结咽喉咽中如有异物,时时梗阻不适,咯之不出,吞之不下;伴有精神不振,心胸烦闷或忧郁萎靡,苔薄脉弦。2肝气上逆,痰火凝滞咽中如异物阻塞,持续日久;伴有口苦咽干,心烦,舌红苔黄,脉滑数。梅核气辨证要点150梅核气治疗原则1疏肝理气,解郁通络2理气解郁,降火化痰取穴:气海、内关、膻中、三阴交、太冲梅核气治疗原则151梅核气注意事项1调整心态,切忌忧思恼怒。2注意劳逸结合,减轻心理压力。3饮食宜清淡,切忌辛辣和油腻。梅核气注意事项152便秘便秘是指大便干燥秘结,排便周期超过2天以上,或便燥难解,虽有便意,但排出困难者。相当于西医中的功能性便秘。中医则称之为“大便难”、“大便不利”、“不更衣”、“不大便”等。便秘153便秘辨证要点1热秘大便干结,胁腹胀满,面红心烦,口臭、口渴,喜冷饮,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2气秘大便干硬,腹胀、腹硬或疼痛,嗳气频作,食少纳减,矢后则舒,苔薄腻,脉弦。3冷秘大便秘结,腹中冷痛,喜暖畏寒,手足不温,舌淡,苔白润,脉沉迟。4虚秘虽有便意,但大便却难以排出;或数日未解大便,但无所苦,伴有面色少华,头晕、心悸、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脉细弱。便秘辨证要点154便秘治疗原则1清泻腑热,润肠通便2疏调气机,宽肠通便3通阳散寒,助肠通便4补气养血,濡润肠道取穴:上巨墟、大肠俞、天枢便秘治疗原则155便秘注意事项1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2平时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少食辛辣食物及烟酒。3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便秘注意事项156中医穴位埋线疗法课件157中医穴位埋线疗法中医穴位埋线疗法158

前言健康----生命之基健康----事业之本健康----幸福之源

前言159前言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法国哲学家叔本华说,健康的乞丐比有病的国王更幸福英国作家琼森说,健康-----富人的幸福,穷人的财富医者,健康的使者,为人类的生命加油,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拥有健康是每个人的向往,保护健康是医者的责任前言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160中医穴位埋线定义中医穴位埋线疗法是一种新兴的穴位刺激疗法。它是在中医学的脏腑、气血、经络理论指导下,把羊肠线或生物蛋白线埋植在相应腧穴和特定部位中,利用其对穴位的持续性刺激作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中医穴位埋线定义中医穴位埋线疗法是一种新161中医穴位埋线疗法起源与发展微创穴位埋线疗法是一种新兴的穴位刺激疗法,是针灸疗法在临床上的延伸和发展,也是中西医结合的丰硕成果我国古代约在4000年前开始“以石刺病”,以后又有了石针、骨针、铁针、银针、金针等20世纪60年代初,产生了穴位埋藏疗法,埋藏的物品如动物组织、药物、钢圈、磁块等中医穴位埋线疗法起源与发展微创穴位埋线疗法是一种新兴的穴位刺162中医穴位埋线疗法起源与发展穴位埋线疗法产生于60年代初期,原来就是穴位埋藏疗法的一种,是将羊肠线埋植到穴位内,通过羊肠线这种异体蛋白组织对穴位产生持久而柔和的生理物理和生物化学的刺激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中医穴位埋线疗法起源与发展穴位埋线疗法产生于60年代初期,原163中医穴位埋线疗法起源与发展近40年来,经过许多医务工作者的临床实践,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使穴位埋线疗法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内容涉及内、外、妇、儿等各科,治疗疾病达百余种,有效率达到了56%-100%,平均85%以上。本书仅就埋线疗法开展40年来在临床实践中治疗病例较多、取得较好疗效的百余种疾病作以介绍,以供大家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参考。中医穴位埋线疗法起源与发展近40年来,经过许多医务工作者的临164针灸与穴位埋线的区别穴位埋线是在传统针具和针法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针灸留针时得气或诱发循经感传,而穴位埋线相当24小时留针,延长针效时间。针灸治疗需要天天做,而穴位埋线15天~30天做一次(羊肠线15天~30吸收自化),大大节约患者时间。针灸与穴位埋线的区别穴位埋线是在传统针165穴位埋线治疗原理穴位埋线疗法是中医经络理论与物理医学相结合的产物,它通过羊肠线在穴内的生理物理作用和生物化学变化,将其刺激信息和能量经经络传人体内,以“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治疗疾病的目的。综观本法的整个操作过程,实际上包含了穴位封闭、针刺、刺血、机体组织损伤后的修复、留针(埋针)及组织疗法等多种刺激效应。所以,穴位埋线疗法实际上是一种融多种疗法、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穴位埋线治疗原理穴位埋线疗法是中医经络理论与物理医学相结合的166穴位埋线治疗原理穴位封闭效应针刺效应刺血效应穴位处机体组织损伤后的后作用效应留针及埋针效应组织疗法效应穴位埋线治疗原理穴位封闭效应167穴位埋线治疗原理穴位封闭效应埋线伊始,首先进行局部麻醉,其作用部位在于皮肤,《素问•皮部论》说皮者,脉之部也”,说明皮肤是十二经脉在皮肤的分区,皮肤通过经络沟通和联系脏腑,它们之间相互影响,故局麻产生刺激冲动通过皮部-孙脉-络脉和经脉对脏腑产生影响,起到调整脏腑的虚实、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的作用。穴位埋线治疗原理穴位封闭效应168穴位埋线治疗原理针刺效应穴位埋线作为一种穴位刺激疗法,同样可起到针刺效应以治疗疾病。埋线时,需用针具刺入穴内埋入肠线;此时即可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由于埋线针具较毫针更粗大,其剌激感应更强烈,这与针刺产生的针感及传导是一致的,它通过经络作用于机体,起到协调脏腑,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穴位埋线治疗原理针刺效应169穴位埋线治疗原机理刺血效应刺血疗法是用针具刺破络脉,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素问•调经论》说视其血络刺出其血,无令恶血得入于经,以成其疾。”“血去则经隧通矣”。说明剌血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埋线时往往会刺破络脉,致针眼处有少量出血或渗血,这就产生了刺血效应。可改善微循环,缓解血管痉挛,从而改善了局部组织缺血缺氧状态,调动人体的免疫机能,激发体内的防御机制。因此,埋线操作时,同样可起到刺血效应,以协调经络的虚实,从而调整人体脏腑、经络及气血功能。穴位埋线治疗原机理刺血效应170穴位埋线治疗原理穴位处机体组织损伤后的后作用效应埋线针刺入穴内后,会使局部组织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受损组织细胞释出的某些化学因子可造成无菌性炎症反应,使穴位局部组织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如血管扩张、代谢增强等,为损伤的修复创造条件。根据生物泛控制原理,通过神经将损伤穴位需要修复或调整的信息传到神经中枢,激发体内特定的生化物质组合,产生一种特有的泛作用,并通过体液循环在体内广泛分布。穴位埋线治疗原理穴位处机体组织损伤后的后作用效应171穴位埋线治疗机理穴位处机体组织损伤后的后作用效应由于埋线选取的穴位与患病部位生物学特性相似程度较大,属于一个同类集,所以,当泛作用在修复或调整受损穴位时,患病部位就同时被修复和调整,从而使疾病得到治疗。由于埋线时局部组织的损伤及修复过程较长,其积蓄的作用也较持久,所以其针刺效应和修复时的泛作用得以维持较长时间,使疾病部位得到更完善的调整和修复。穴位埋线治疗机理穴位处机体组织损伤后的后作用效应172穴位埋线治疗原理留针及埋针效应在针灸治疗实践中,留针及埋针对提高疗效有重要作用,而埋线后,肠线在体内软化、分解、液化及吸收的过程,对穴位产生的生理物理及生物化学刺激可长达20天至4个月(持续时间与肠线粗细成正比),其刺激感应维持时间是任何留针和埋针法所不能比拟的。从而弥补了针刺时间短,疾病恢复慢,易复发及就诊次数多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