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源链接 优秀奖_第1页
教学资源链接 优秀奖_第2页
教学资源链接 优秀奖_第3页
教学资源链接 优秀奖_第4页
教学资源链接 优秀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想】一、教学目标1.知识教学目标: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感知两词内容,进而了解怀古词的特征和一般写法。2.能力培养目标: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3.德育情感目标:体会词人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二、教学重难点1.词作意象的把握2.两首词的情感特征及其表现手段三、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四、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设问导入导语:同学们,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背名句。老师背上句,大家接下句。(但愿人长久,________。稻花香里说丰年,________。)它们分别是谁写的?后人常把两人“捆绑”在一起。合称什么?(板书“苏辛”)大家知道为什么把他们合称?(他们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苏轼毫无疑问是宋代豪放词的开创者,有人又评价辛弃疾:“辛稼轩,词中之龙也。”今天,两位词坛高手都拿出他们最得意的词作作一番“龙虎斗”,要求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当好“裁判”。(板书课题)二、引导感知(一)了解作家教师启发:现在是运动员上场来介绍苏轼?了解和明确: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人。他长于诗、词、散文、绘画、书法,是我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他才华横溢,性格乐观、旷达、豪放,但一生磨难,多次被贬。苏轼临终前在《自题金山画像》中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虽为他的自我嘲讽之语,但因“乌台诗案”而首次被贬黄州,这里确实是他人生的重要驿站。“一词二赋”——《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教师引导:通过介绍。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苏轼。哪位同学再来介绍辛弃疾?了解和明确: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人。年轻时参加义军,积极抗金,曾经凭着英勇和机智处死了两个叛徒:义端和尚和张安国。其词多抒写报国雄心和有志难伸的感慨,豪纵奔放,沉郁顿挫,在南宋爱国词中雄领一代,有《稼轩长短句》等。(二)感知作品教师提示:在初步认识两位词请同学们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注释,了解他们分别在什么背景下写出大作的。教师补充:两位词人,一位是南宋人。我算了一下,苏轼去世39年,辛弃疾才出生。现在他们穿过时空隧道,来到了一个擂台上。苏轼是45岁,辛弃疾多大了?(65岁)你们看好哪位选手?教师布置:下面“文斗”开始。请欣赏名家朗读。(放课件:《念奴娇·赤壁怀古》——鲍国安朗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陈铎朗诵)正音(在课件上):见“字音辨识”。学生齐读(每首词两遍)教师组织:喜赤壁怀古》的举手,喜欢《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举手。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他们喜欢的词。结束后请其他同学用掌声大小评好和次好。(多媒体播放《高山流水》)(注意:“乱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应读的节奏稍快且很有气势,还可做上扬的手势和卷的动作。“穿”、“卷”应读重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深沉悲壮感要把握好。特别是读“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时,感情上力度要大。读“想当年”声调应高,“如虎”应读重音,应神采飞扬,激情奔放)教师鼓励:大家用掌声评评看,哪位同学读得好。学生鼓掌后,再交代:朗读得分不计入下面关于作家的比赛成绩。全班集体朗读。三、引导理解(一)整体把握教师启发:刚才大家读的时候,有没子语序不符合现在的语言习惯?老师担心大家不懂,挑出来问一问大家,按现在的习惯该怎么说。“多情应笑我”(应笑我多情)(如果学生回答好,老师调侃一句:“老师的担心多余了,‘多情应笑我’。”)“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无处觅孙仲谋英雄)(集体朗读注释)明确:语序的颠倒大多是押韵的需要。教师鼓励:课前预习时。曾请形式概括词的大意,下面请“晒”出你们的成果。(教师结合例子简述对对联时应注意的地方。选最好的对联写在黑板上,集体朗读)课前预习题参考答案:《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上联:描画战争景象(下阕)下联:讴歌豪杰雄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上联:吟哦昔日英雄(下阕)下联:忧虑当今国事横批:壮志难酬师生共同“鉴宝”,为两位词人加分。(二)分析意象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评比他们描绘的画面。《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分别有哪些人物?大家讨论,然后请同学代表发言。(《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孙权、刘裕、刘义隆、完颜亮、拓跋焘、廉颇)讨论:1.周瑜是个什么样的人?(春风得)你最欣赏他的是什么?(“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从容自若,指挥若定,举重若轻,胸有成竹)画面上只有周瑜一个人?(还有景色、小乔)这些有什么作用?(板书:景色——烘托;小乔——美人衬托英雄)(老师补充调侃:赤壁之战时,小乔出嫁已十年,算“老”乔了,至少是“大”乔,但还是称之为小乔好)2.《永遇乐·古》写的人物各有什么作用?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怀念英雄,呼唤当代英雄,表现收复失地的决心。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借古讽今,批评草率出兵。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今昔对照,不堪回首。佛狸祠下:异族统治下的人民的屈辱或麻木。凭谁问:廉颇老矣:自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这些典故的使用使诗文情思隽永,含蓄深刻。3.为什么《念奴娇·赤壁怀古》只写周瑜一人,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了这么多人?《念奴娇·赤壁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情感是多元的。既有对英雄业绩的向往,又有对国事的关心和忧虑,还有对出师北伐收复中原的主张和见解以及宿志难伸的愤慨等。教师小结:看来人物不在多少,关键看需要。画面评比,一比一。四、引导鉴赏教师启发:两位“大腕”展示的画面?他们是用什么手段把画面展示给我们的?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喜好。任选一首,随便谈上面的哪个问题。只要谈出,苏轼或辛弃疾就能够得分。老师给你们当计分员。(小组讨论几分钟,然后发言开始)教师提醒:两首词在其他方面还有哪些相同点及不同点?(凡说出相同点的,各加一分;说出哪一方特点的,哪一方加分)以下内容作为生成课堂的备用:相同点:1.从文题看,都有“怀古”一词。说明二词都是怀古词。2.结构一致:古迹——古景/事/人——抒情议论。3.手法上,都是借景抒情。4.都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雪”,以“雪”喻浪花,喻体“浪花”没有出现,是借喻。“气吞万里如虎”,以“虎”喻刘裕。“千堆”、“万里”状其情势之大和猛。是夸张。5.对比手法。《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与周瑜对比。《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刘裕父子,辛弃疾与廉颇都形成对比。6.情感上。都赞扬了一些英雄豪杰。虽流露出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伤感,但更主要的是抒发了积极进取的豪放之情。不同点:1.意象。两词所写之景明显不同赤壁怀古》中主要写自然景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所写重在人文景观。所写之人也有不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主要写周瑜。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出现了孙权等六个历史人物。2.语言。苏词开阔明朗。形容词神。如“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惊”写出了江水之汹涌;“拍”字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卷”逼真地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辛词因用典多而显得含蓄深沉。如“赢得”就蕴涵着浓烈的讽刺意味。3.手法。苏词以描写景、人为主;而辛词以叙事为主。苏词从写景中逐层托出周郎,小乔衬托周郎;辛词人物是并列的,出现无层次感。4.抒情上。苏词紧扣个人伤自己;而辛词紧扣政治现实,借咏史来谈自己的战略见解,更主要的是借颂扬孙权等英雄来斥责贪图享乐、苟且偷安的统治者。流露出忧民忧国的情怀,体现出一种深沉悲愤的豪放。教师小结:同学们的分析都(很精彩,有深度)但有个问题老师不明白,想请教大家。周瑜、孙权同是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为什么苏、辛钟情的对象却不同呢?引导分析:苏轼相比。周瑜风流儒雅,因裙带关系而深受统治者孙权的赏识,24岁做中郎将,34岁做三军大都督。“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年纪轻轻就建立功业。而才华横溢的东坡居士虽也有如小乔一样的美妻王氏相濡以沫、甘苦与共,但是早逝。他不但未被重用,反而被贬黄州。写本词时已年近半百,功业无成,因而特别仰慕周瑜。孙权19岁作为东吴的统治者,果敢坚毅。20岁作为三军统帅不畏强敌,以少胜多。辛弃疾推崇他其实是批判软弱无能、妥协投降的南宋统治者。教师激发:大家还有什么不理解的或者有疑惑的问题吗?我们再来探究。(让学生提出问题探究)备选问题:1.两词流露出的情感有没有差异?——东坡是个地地道道的文人华发早生;但又是个精力旺盛、乐观旷达的人。他的这首“文人词”重诗情画意。他引“江月”为知己,尽情倾诉自己的未酬壮志,以寻求安慰。《赤壁赋》中“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也体现出他一贯的旷达情怀。而稼轩是个英雄气概颇盛的文人武将。“精神此老健如虎,红颊白须双眼青”。他的这首“英雄词”尽显豪杰气势。他仰慕“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廉颇,流露出对国事的深沉关注。写本词时他已65岁,不久被免官,第二年就忧愤而终。2.“故国神游”是苏轼游还是周瑜游呢?——大多认为是苏轼。也可解读为苏轼想像丰富,让周郎再生,重游赤壁,与自己相逢。学生发言,老师适当点拨。在为两”后,老师尽量为得分少的一方唱“赞歌”,以求“打平”。如名句的多与少,哲理成分的多与少,洒脱与含蓄,消极与积极等等。五、引导巩固(一)结合板书,以这两首词为例,概括出诗词鉴赏的一般方法:1.知人论世。就是要尽可能多地了解作家情况和作家的创作背景。2.把握意象(意境、画面)。词(诗)人展现给我们的是什么样的画面。这是鉴赏的核心。3.把握主旨。即为什么要展示这样的意象(意境、画面)。4.回溯表达方式。即怎么样展示意象(意境、画面)的。(二)教师提示两位词人的作品是豪放派的杰出代了宋词新的境界。因为词初期是用来娱乐的(花间词派),苏轼“以诗入词”,让“词言志”,使词承担了教化的功能,辛弃疾更是把“大我”(爱国情怀等)放入词中,使词承受前所未有之重。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词的功能是什么?你如何理解?(三)朗读、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男女生分别朗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集体背诵。六、课内拓展(一)断句练习下面是苏轼《永遇乐·明月如霜》的上阕。请根据“永遇乐”词牌的结构特征为下面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露寂寞无人见。鱿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答案: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二)分析练习朗读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词,回答所设的问题。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本词属于什么风格?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2.本词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试陈述之。参考答案:1.本词属于体表现在景(北固楼、长江等)、事(三国群雄割据)、人(年少而显英雄气魄的孙权)、情感(赞扬了年轻有为的孙仲谋,批判了软弱妥协的南宋统治者)。2.本词用了典故,“生子当如孙仲谋”出自曹操之口。还有衬托手法,以曹操、刘备衬孙权。在内容结构上,三问三答,自相呼应。借古讽今,讽刺当时的统治者。写景与抒情、议论结合得非常密切。七、课后作业以“苏轼(辛弃疾),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文字,写出你对词人的理解,不少于300字。【知识拓展】来生嫁给苏轼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在这样史长卷中,文人有如宇宙的尘埃,你明明知道他们是存在的,可你想捕捉他们时,他们却又从你的身边倏忽而逝。只有才子,才能倾一生之能量在浩瀚历史中燃烧瞬间,留下一道耀眼的星光;而大才子是可以比恒星的,始终光照天宇,明亮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然而,在这些才子乃至大才子中,人品、才气堪与苏轼比肩者真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都说女人最容易被文字所打动,五千年来,真正用文字打动我心弦的唯有苏轼一人而已。才子佳人的婚姻,历来是婚姻的至高境界,那么,我要认真地,虔诚地,刻苦地……修炼今生,也许上帝受了感动,可怜我的一片苦心,让我转世投胎为一个才貌双全的美人,满足我千年等一回的愿望——嫁给苏轼。虽然他曾经有过三任妻子(姬妾尚不算在内),虽然他的妻子的寿命都不长,然而,我仍然愿意把生命浓缩成一束烛光,辉映在他的指间心上。哪怕只有十一年(他的女人总是跟十一这个数字紧密相关)。哪怕为此,历尽千年的情劫。纵览古今,如苏实乃凤毛麟角,这一点,从他对待妻子的情谊上可见一斑。第一任妻子王弗与苏轼生活了十一年后病逝,苏轼在她埋骨的山头亲手栽下了三万株松苗。三万株啊,要种多长时间,点点滴滴的泥水中,包含了多少情和爱!他是把自己那一缕相思化成了三万株万古长青的松树,经寒历暑,沐雨栉风,岁岁年年,生生世世,守候在爱妻身旁。又是十年后,苏轼为王弗写下了那首令所有读懂了的人摧心扼腕、痛断肝肠的《江城子·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生时十年相伴,死后十年相思,王弗何幸,得如此优秀的男人“不思量,自难忘”,“年年肠断”!作为女人,得其中一个十年就已足矣,二十年乃至一生的魂牵梦绕,王弗地下有灵,也该笑得如鲜花般灿烂吧。何况此时的苏轼已于六年前娶了小苏轼十一岁的王弗的堂妹王闰之了。苏轼并没有因有了新欢就忘了旧情。再说王闰之。作为进个年轻貌美前途无量的书生应该不成问题;作为王弗的堂妹,她是应该了解甚至见过苏轼这个姐夫的。能以十一岁的年龄差距去做填房,除了崇拜和敬佩,大概就是感动于苏轼对妻子的深情厚谊了。不幸的是,二十五年后,王闰之又病逝了。这个陪着他宦海浮沉在黄州、惠州、儋州的穷达多变中绝无怨尤的贤德妻子的去世,使苏轼的情感再受重创。苏轼曾誓言生则同室,死则同穴,王闰之死后百日,苏轼请他的朋友、大画家李公麟(龙眠)画了十张罗汉像,在请和尚给她诵经超度往来生乐土时,将此十张足以传世的佛像献给了妻子的亡魂,并终于在十一年后由苏辙将停放在京西一座寺庙里的灵柩与苏轼埋在了一起,真正实现了生则同室,死则同穴的誓言。除了这两个妻个由侍妾扶正的王朝云。这个十二岁进门的丫头,几十年来侍奉在苏轼左右,在他最得意时,也在他最倒霉时,特别是在苏轼最后的海南流放的岁月里,在那些侍妾“树倒猢狲散”的时候,朝云的生死相依,更应该源于刻骨铭心的敬爱,这个比朝云大二十六岁的“白须消散”的“病翁”,能打动朝云的除了才气,应该就是深情了。朝云没有看错,三个妻子中,苏轼给朝云写的诗词最多,苏轼称之为“天女维摩”,以知己看待。大概是上天也嫉妒苏轼如此得女人的爱恋吧,三十三岁的朝云在扶正了十一年后又病逝,苏轼将她埋在惠州城西的丰湖边上,俯瞰二人一起开辟的放生池,一湖净水,有如朝云的一片丹心,竟然令苏轼不忍重游。朝云死后,苏轼就一直鳏居,再未婚娶。他给朝云的楹联是: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在苏轼此后的日子里有多少夜雨孤灯,朝云就这样款款地走在暮年苏轼的深情里,直到永远。苏轼的所有真情都是实实在在地落到实处的,不像屈原,对美人空怀一腔爱恋,无一落到具体人身上,还得让后人来来去去地猜。(我一想到把个又老又丑的楚怀王比成美人,就怀疑屈原的审美水平)每一想到苏轼对这三个女人的情和爱,我眼里心上总是有些潮湿,思绪软软地蔓延开来,弥漫成一片旷古的遐思,遐思中我又想到了苏辙。苏轼的真性情还彰显于对弟弟苏辙的千百年来家喻户晓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前面的小序上,写明了是“怀子由”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无眠的思念,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殷殷关切之祷告,无不流溢着手足深情,在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后,一个阴错阳差的误会使苏轼误以为皇帝要杀他,在心惊胆战中他首先想到的是弟弟,给苏辙留下了两首诀别诗,愿与子由“世世为兄弟”;自海南返乡途中,苏轼病重,念念不忘的是:归来之后始终不见子由。兄弟情深,以至于此,有兄如此,夫复何求?这样一个重情重义的男兄长和丈夫,普天之下,能有几人?怎不令无情的“豪杰”仰倒,怎不令游戏爱情的男人汗颜!应该说柳永和杜牧都是很有女人缘的,可到头来,不也是“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既是青楼,又是薄幸,更没见史书有过他们对妻子耿耿相思的记载。所以,千年的搜寻中,我要嫁给苏轼,嫁给一个有情有义的兄长,嫁给一个全心全意爱妻子的男人。苏轼的率真也可以理解为正直各自为了自己的利益拼杀得如火如荼时,苏轼没有为了一己之私随风而倒,王安石的新法中有推行榷盐——食盐官卖的法规,盐价高得百姓买不起:“岂是闻《韶》不知味?尔来三月食无盐。”基于对芸芸众生的关爱,苏轼不完全赞成这个新法;当司马光要全部废除新法时,他又坚持说新法中有利于国富民强的部分,应有所保留,官场中挣扎了大半辈子了的苏轼,始终没有学会左右逢源,八面玲珑,并且一有不快意的事,便“如蝇在食,吐之方快”,此等坦荡胸怀,玻璃人生,才可以说是真正读过圣贤书的文人,才可谓书生本色。难怪他入狱后,无论政见上相容还是相悖者,都多方营救(这其中包括王安石和司马光),不是人格魅力,何能如此?一个征服了同性的男人,才是男人中的帝王,嫁给这样的男人,你就是王后,走到哪里,你都可以把骄傲写在脸上,把胸脯挺得高高,把腰肢扭得乱颤,把脚步走得铿锵;走到哪里,你都可以笑得日月生辉,山河添色。这样的男人,谁不想嫁呢?嫁给他,我不会像王闰之,在他因诗获罪时,痛烧他的诗稿,我会做朝云,为他收拾行囊,伴他一路远行。从才子的角度上看,李子。但李白有点冷血。遍寻李白的文字,很少有涉及情谊的,更不要说男女情爱。李白是不屑于谈情说爱的。李白与杜甫曾有二十多天同游蒙山,两人曾“醉眠秋共被,携手月同行”,这令杜甫铭刻于心,时时思念,直接寄赠、思念李白的诗,就有十首,《梦李白》《天末怀李白》等诗,写满了梦中的长相忆,而李白似乎只是在当时分别时留下了两首后,再也没有了后来。李白最爱的是他的酒,其次是他的游山玩水,再其次是他的牢骚。苏轼也爱酒,还爱喝醉,醉了便与朋友在“杯盘狼藉”后“相与枕籍乎舟中”大睡到天亮,真是如一张白云般洁净的心,他从不怕什么酒后失态,更不介意别人是否嘲笑,喝得酣畅,醉得坦然;他醉后也赋词:“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觳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赋完后便倒头大睡。有人持此词以告太守:“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不是顺江脱逃了吗?害得有监视他行止职责的黄州太守慌忙寻找,坡翁却在床上鼾声如雷。一个如此悠然于心、忘怀于外的苏轼是以把杯为乐的,他是崇尚“诗酒趁年华”的。他“把酒问青天”,他“酒酣肝胆尚开张”,他“一尊还酹江月”,即使没有酒,“空杯亦常持”,他极少有“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愤懑,有的是“得之心寓之酒”的乐趣和对人生的透彻体悟。可以说,喝酒的态度最能看出一个人的本性,狡猾的人总是推脱,推脱不了就耍赖——不是偷着倒掉,就是以水代酒;奸诈的人常常后发制人,看别人喝醉而幸灾乐祸。我倒不是说每饮辄醉的人就是好人,但很本色地喝酒的人,必然是坦诚率真的可爱之人。苏轼把他自己平摊在天宇之下,扒开自己的胸膛晾晒他如婴儿般的赤胆忠心,千百年来,令人不忍伸手去捧。如此坦诚率真的人,总是可爱和可信任的,朋友信任,妻子更信任。一个与妻子“长相知,不相疑”的丈夫,古往今来,都是女人追求的终极目标。都说女人是为爱活着的,这话我深信不疑,我可以没有华冠丽服,没有香车别墅,但不能没有让我敬佩让我欣赏让我深信的人来释放我满腔的柔情,不能没有我的爱!我想嫁给苏轼的理由当然洒和旷达。苏轼是我知道的唯一一个“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人。在他的一生中,无论得意与失意,他都不愁眉苦脸,他总能从困苦中找到乐趣。贬黄州、没有官奉、只好开荒于团练营的东坡以糊口时,还自称“东坡居士”,大有“审容膝之易安”的乐趣。一次途中遇雨,“同行皆狼狈”,独东坡仗藜徐步,引以为乐:“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