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时期的大学课件_第1页
中华民国时期的大学课件_第2页
中华民国时期的大学课件_第3页
中华民国时期的大学课件_第4页
中华民国时期的大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民国时期的大学1912-1949民国大学印象之总印象名校林立,人才济济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一提起民国教育,可能所有人都会想到那灿烂如星辰般的大师们;会想到陈寅恪先生所说:“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仿佛那个时代高洁的不食人间烟火,仿佛只要唤一声大师,大师们就驾着七彩祥云从天而降。民国前高等教育状况1909年,中国总共创办了3所大学(有学生749名),24所省立大学(学生4203人)和101所专业学院。在地区分布上,这些高校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而黑龙江、新疆、贵州和广西等内陆省份只有一些小型的政法学院,连一所大学也没有。1911年以前,只有少数教会学校的办学水平达到了大学标准。国立大学5、武汉大学1893年国立自强学堂——国立武汉大学6、北洋大学1895年国立天津北洋西学学堂—天津大学7、交通大学1896年国立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8、浙江大学1897年国立求是书院—浙江大学9、北京大学1898年国立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10、清华大学1911年国立清华学堂—清华大学民国大学发展主要阶段第一个时期(1912-1927)中国的大学格局实现了重大突破,形成了覆盖南北的大学群和知识共同体。第二个时期(1927-1937)史称“黄金十年”,中国高等教育达到顶峰,出现若干所国际高水平大学。第三个时期(1937-1949)中国大学面临严峻的考验,在程度上,战争为真正中国化的现代大学体制奠定了地理和文化上的基础。第一个时期(1912-1927)至1915年,有人问时在美国留学的胡适:“中国有大学乎?”胡无言以对。1921年,北大校长、原教育总长蔡元培在纵论中国大学时说:北洋、山西、东南等3所国立大学“幼稚程度可以想见⋯⋯量较大者,唯一北京大学⋯⋯独立承担全国教育”。可仅仅四五年后,蔡氏却说:东南、武昌、清华、广州诸大学,“都有了很好的开端。”第一个时期(1912-1927)1、教育部陆续公布了《大学令》、《大学规程》、《专门学校令》、《公立、私立专门学校规程》和《高等师范学校规程》等一系列有关高等教育的法规法令,确定了大学教育在我国教育中的合法地位。3、明确了大学的办学宗旨,“大学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宏才,应国家需要为宗旨”,彻底摒弃了封建教育的宗旨,引入了西方教育的学科设置和教学方法。不得不说的人和事:蔡元培和北大

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作为一名革命家,以一名翰林的身份投身反封建斗争,在中国革命历史上,仅此一人。

作为一名教育家,以领导好一所大学进而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性作用的,在二十世纪的中国,仅此一人。作为一名文化人,在100周年诞辰之际,被联合国冠以“世界文化名人”称号的,在中国现代文化人中,仅此一人。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毛泽东蔡元培的主要贡献一.自蔡元培始,中国才形成了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体系和教育制度。二.他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三.为中华民族保护了一批思想先进、才华出众的学者。蔡元培是20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创者。他明确提出废止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封建教育宗旨。倡导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急务,以道德教育为中心,以世界观教育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桥梁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初步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新教育体制。1917年以前的北大民国成立后,京师大学堂改称北京大学,进行过初步的民主改革,到1916年,学校面貌发生了一些变化,学生数量增加到1500人。但由于继承了“老爷”式学堂的传统,加上受袁世凯搞帝制复古这种政治气候的影响,校内民主思想受到压抑,改革成效不显著,北大的封建沉疴未去,表现为校政腐败,学校制度混乱,学生求官心切,学术空气淡薄,封建文化泛滥,不少师生品行不检,为社会所菲薄等。陶希圣先生对那时的北大曾有这样的回忆:“民国初年,贵族子弟仍然不少,文科那边有一个学生坐自用人力车(洋车)来上课……两院一堂是八大胡同(当时的妓院集中地)受欢迎的重要的顾客。两院是国会的参众两院,一堂就是北京大学—京师大学堂。”“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中阐述了自己对大学精神的理解:“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各国大学,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计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伦理学之动机论与功利论,宇宙论之乐天观与厌世观,常樊然并峙于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大学是研究高等学术之圣地,并非养成官僚之所。要发展学术,没有自由思想的环境是不行的,被禁锢的思想不会有创造力。因此他对各种学说“循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倘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蔡元培一直希望教育独立,脱离政治,他最不能容忍官僚政客对教育的百般干扰,甚至不惜辞职以抗争。1923年1月17日,蔡元培再次愤而辞职,次日在《晨报》上刊发声明:“元培为保持人格起见,不能与主张干涉司法独立、蹂躏人权之教育当局再生关系,业已呈请总统辞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之职,自本日起,不再到校办事,特此声明。”

蔡元培从51岁出任北大校长到61岁最后卸任,共在任十年,但实际上在校时间不足五年,期间他曾七辞北大校长而不准。有人曾做过统计,说蔡元培一生辞职了24次。教授治校,民主管理出任北大校长第一年,蔡元培就主持制定了《北京大学评议会规则》,同时组建了大学评议会,作为学校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以让更多的教授议决立法方面的事。凡学校法规、学科的设立与废止、课程的增减与改革、聘请新的教授等重要事项,均须经评议会审核通过后,方可实施。改变学生的观念

1917年1月4日,蔡元培赴北大上任。对学生说“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整顿教师队伍,延聘积学热心的教员

要整顿北大的陈腐陋习,蔡元培认为“只有从聘请积学而热心的教员着手”。

陈独秀对于蔡先生改造旧北大、建构新北大的伟业,陈平原教授有过这样的解释:“有其位者不一定有其识,有其识者不一定有其位;有其位有其识者,不一定有其时-——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才可能有蔡元培出掌北大时之挥洒自如。”

这一阶段大学的问题1、院校设置过与地理布局问题1917年颁布的《修正大学令》允许单设一科者称某科大学,1922年的壬戌学制重申这一规定,于是新的大学纷纷设立,并引起专门学校的升格运动,“一时大学之发达有如经济兴旺时期之股份公司”以1931年为例,全国共计专科以上学校103所,北部平、津、冀、晋、鲁各省市共计32所,东部京、沪、苏、浙、赣、豫、湘共计11所,东南、西南地区共计15所,广大的西北、东北地区仅4所,而热河、绥远、陕西等10个省竟无一所专科以上学校。面积远远小于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北部、中部和东部共达84所,占全部专科以上学校的82%。这些高等院校又主要集中在某些大城市。其中上海24所,北京15所,广州8所。仅这三座大城市就集中了全部专科以上学校的近一半。2、专业结构与课程设置问题1930年,文类(文、法、商、教)学生达17,000人,而实类(理、农、工、医)学生仅7,000人,文类学生占总数的71%,而实类学生还不到30%。课程设置“西化”严重,不切合中国实情。如哲学系讲康德、黑格尔多,庄子王阳明少;讲中国外交史的奉英国人Morse的《中华帝国外交史》为权威;政治系中,设有“欧美比较政府”,甚至“美国最高法院宪法判决例”,却没有“中国政府”。3.教学经费问题1919年前,教育经费还能“勉强维持”,此后,则开始“陆续积欠”,甚至连北洋政府教育部也曾因欠薪而停止办公,进而酿成1923年4月“教育部部员且并北京国立八校教职员联合向教育部长索薪”的怪事。第二个时期(1912-1927)(一)平衡院校设置,统制私立学校平衡院校设置主要表现为加强政府对各类院校的宏观控制。为限制滥设大学,加强对私立学校的统制,将教会大学纳入国家的教育行政体系之内,同时注意院校的地理布局。1929年7月,国民政府颁布《大学组织法》,严格大学设立程序,提高大学标准,规定“凡具备三学院以上者,始得称为大学,不合上项规定者,为独立学院,得分两科”。这就改变了过去高等学校研究所下分大学与专科两级的局面,改设大学、独立学校和专科学校三级,使高教体制更趋科学。(二)调整院系结构,提倡实用科学以1934年为例,北京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哲学、教育学系被裁撤,国文、史地两系合并,商学院与法学院合并;清华大学:法律系被裁撤;北平师大:社会系被裁撤;暨南大学:教育学系、法学院被裁撤;河南大学:社会学系停止招生,土木工程系被裁撤;四川大学:教育学院被裁撤;河北商学院:全部停止招生。(三)提高学生素质,推进学术研究。国民政府曾颁布一系列法令限制高校学生入学资格。规定必须在公立或已立案的私立中学或同等学校毕业才可升入大学和独立学院,并且不招收同等学历学生,专科学校尽管允许招收同等学历学生,但各校录取名额被限定为录取总数的1/5。国民政府确立了严明的高等学校考试制度,第一次形成了包括入学考试、学期考试、毕业考试及学位考试的完整体系,并特别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检测。(四)改革行政制度,保障教育经费为更好地管理全国高等院校,国民政府实行视导制,加强对专科以上学校的监督。1930年,恢复后的教育部开始视察各国立大学,1932年后,有计划的全面视察活动开始进行,至1935年视察活动结束,视察范围几乎涉及全国所有高校。国民政府成立后,对师资的遴选及管理都做了相当的努力。1929年,教育部教育行政委员会公布《大学教员资格条例》,将民初的三级聘用制(教授、助教授、讲师)变为四级制,即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等。从郭廷以先生描述的,“一九三二年以后,教费从不拖欠,教授生活之安定为二十年来所未有⋯⋯一九三七年前五年,可以说是民国以来教育学术的黄金时代。取得的成就1、学校规模有所扩大:以1928年和1936年相比较,全国专科以上学校从74所增至108所,在校生从25,198人增至41,922人,毕业生从3,253人增至9,154人。2、各种办学力量得到和谐发展除部分公立大学外,中大、清华、武大、浙大、交大、北洋等,还形成了一批私立大学的名校如协和、复旦、燕京、金陵、厦大、南开等。3、办学水平显著提高质量高:名校甚多,如清华、北大、中央大学,差不多都以跻身世界前100名,而清华北大都只有约100名教授。学术水准高:清华的文史、数理,北大的文史、协和的医学都蜚声国际,此外,交大和北洋的工学、金陵的农学、南开的经济学、东吴的法学等,都初具国际知名度。4、师资力量逐步壮大清华十年期间吸引了冯友兰、俞平伯、王力、蒋廷黻、贺麟、周培源、翁文灏、李景汉、张岱年等著名学者来校任数,实现了校长梅贻琦“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理想。武汉大学也不甘落后,1933—1937年间,吸引了闻一多、周鲠生、范寿康、李剑农等一批知名学者到武大任教,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水平和课程质量。不得不说的人和事:罗家伦和中央大学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1921年经近代著名教育家郭秉文先生竭力倡导,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基础正式建立东南大学,成为当时国内仅有的两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之一。郭秉文先生出任首任校长。他周咨博访、广延名师,数十位著名学者、专家荟萃东大,遂有"北大以文史哲著称、东大以科学名世"之誉。1928年学校改名为国立中央大学,设理、工、医、农、文、法、教育七个学院,学科设置之全和学校规模之大为全国各高校之冠。不得不说的人和事:罗家伦和中央大学1929年,蔡元培看到中央大学的崛起,乃告诫北大说:“北大不过众多大学中的一校,绝不宜⋯⋯妄自尊大”。前此一年,胡适则在中央大学说:“北大久不为北大”,而中大“经费较昔日北大多三倍有余,人才更为济济。我希望中央大学同人,担任北大所负之责,激烈的谋文化革新,为全国文化中心。”民国时的中央大学执中国高等教育之牛耳,为当然不让的民国第一学府,当时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与中央大学都不是一个档次的,即使合并后的西南联大也与中央大学有相当大的差距。在1948年普林斯顿大学的世界大学排名中已超过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现在的东京大学),是亚洲第一。罗家伦(1897年12月21日-1969年12月25日,1928-1930首任清华校长,1932-1941年担任中央大学校长)1、"六字"治校方略与"四字"学风

“欲谋中央大学之重建,必循“安定”、“充实”、“发展”三时期以进。这就是首先要创造一个”安定“的教学环境,再进行师资、课程、设备诸方面的”充实“,以求得学校的”发展“。提出了"诚、朴、雄、伟"四个字的新学风。"2、"聘人是我最留心的一件事"

1933年中大仅理学院就新聘了10余位著名学者担任教授,如留美的数学博士孙光远和曾远荣,化学博士庄长恭,生物博士孙宗彭;留日的物理博士罗宗洛;留学法国、授业于居里夫人的物理博士施士元,地理博士胡焕庸和王益崖等以及前清华大学教授胡坤院等。此外,在此前后被罗家伦选聘为教授的还有:经济学家马寅初,艺术大师徐悲鸿,诗人、美学家宗白华,农学家梁希、金善宝,天文学家张钰哲,医学家蔡翘,建筑学家刘敦桢和杨廷宝等。

3.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

罗家伦掌校后,鉴于国难深重、国内航空事业近于空白这种状况,电邀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机械科的罗荣安回国,来中大创办自动工程研究班(后改为机械特别研究班),培养了我国最早一批航空工业专门人才,并于1938年成立了国内第一个航空工程系。1935年,罗家伦考虑到当时中国亟需医务人才,同时为充实中大学科起见,于5月份再度创办了医学院。6月又主办国立牙科学校。从此奠定了中大七院的格局。在罗家伦任期内,中央大学还先后添设或恢复了心理学系、化学工程组和畜牧兽医专修科等。尤其是1938年,教育学院改为师范学院的同时,又在该院增设了国文、英语、史地、数学、理化、体育和公民教育7系。中央大学这种7院40余科的规模当时在我国是绝无仅有的。罗家伦上任后的前5年,用于校舍建筑方面的经费达87万元,先后建成或扩建了图书馆、体育馆、生物馆、东南院、南高院、牙医院、音乐教室、游泳池和学生宿舍等。至抗战前夕,中大已颇有最高学府的恢宏气势。第三个时期(1937-1949)抗战爆发后,随着沿海高校的大量内迁,中国高等教育的布局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四川、陕西、甘肃和云南等省的高校数量迅速增加,使这些省份的高等教育面貌焕然一新。从1937年开始到1944年,共进行过三次高校内迁。第一次是及至1938年内迁高校共56所,占我国当时现存高校总数97所的57.5%。第二次是1941年底至1942年上半年,内迁高校21所,占21.78%。第三次是1944年2月至12月豫湘桂大溃败时期,原迁在此的21所高校仓促再迁。不得不说的人和事:梅贻琦和西南联大(1889-1962),1931年—1948年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清华大学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校长。西南联大1937年抗战爆发后,为保存中国的文化和教育力量,北大、清华、南开三校被迫南迁湖南,合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随后京沪失守,战火危及长沙,仅维持了4个多月的长沙临大被迫迁往昆明,改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于1938年5月4日开始上课。1946年5月,三校分别迁回原址复校,师范学院留在云南独立设院,改称昆明师范学院,后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西南联大的成绩(1)培养了两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杨振宁和李政道。(2)199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表彰23位为中国“两弹一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其中有8位是西南联大的师生。(3)中国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中国科学界的最高荣誉,该奖项从2000年开始颁发,至2005年有9人获此殊荣,而西南联大的毕业生占了三位。(4)首批5位华裔入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其中4位都曾是西南联大的教师和学生:陈省身、林家翘、杨振宁和李政道。有学者将西南联大在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勤奋治学,培养大量优秀人才的这一现象称作是世界教育史上的一个斯芬克斯之谜!?民国时期中国大学,何以能在不甚理想的环境中克服重重困厄,取得如此成就?(一)秉承并坚持民主管理、教授治校(1)三校的民主管理传统(2)“无为而治”、“吾从众”——梅贻琦的治校风格(二)西南联大有条不紊的学生自治1939年联大成立了学生自治会,以“促进学生自治,努力抗战、建国、工作,联系组织、协助学校当局共谋学校团体生活之健全为宗旨”。“学生自治会”代表学生利益,向学校反映学生的要求,并就一些具体问题的解决与学校联系、交涉。(三)西南联大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每当学年伊始,教务处公布全部课程,无数的课程单把好几堵墙壁都贴满了,真是壮观!学生们一连几天,在课程表前挤来挤去,记下自己要选的、想听的课程。”据统计,在联大办学的8年中,共开出1600多门课程,每学年的课程都在300门以上。课程数量多,而且基础课程的比例约占总课程的三分之一左右。学校还规定基础课程每个学生不得以任何理由缺修。(四)严谨的校风、教学和学风据联大老校友张凤鸣回忆,联大一个学生考了59.5分,去跟教务长求情。教务长不开口子,学生愤愤地说:“59.5分跟60分有什么区别?”教务长回答:“如果没有区别,59.5分和59分也就没有区别,以此类推,60分和零分又有什么区别?”民国大学总特征民国办学的特点之一是“高投入、高产出”,具体表现为“二低五高”,即“低知识分子率、低大学录取率”和“高名校率、高洋派率、高名教授率、高少壮派教授率、高成才率”等一系列特征。总结:民国时期大学教育的启示(一)恪守办学理念:“大学独立、学术自由、教授治校、学生自治、通才教育、文体并重”(二)重视大学制度保障:“三会制度”(评议会、校务会、尤其是教授会制度)、学生会制度,自主招生制度、破格取材制度、转系转学制度、公费留学制度、高薪养教制度等。破格取材制度破格乃“特事特办”,意在“突破格套”,故其本身即意味着对“格”的否定,是在更高层次上对制度的扬弃,以便为拔尖人才预留宝贵的空间。1、学生而言,在招考过程中对非常优秀的考生,可以破格录取。2、对教师而言,在聘任和晋升等方面对优秀的教师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