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与感冒须分清_第1页
鼻炎与感冒须分清_第2页
鼻炎与感冒须分清_第3页
鼻炎与感冒须分清_第4页
鼻炎与感冒须分清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鼻炎与感冒须分清张宝华

前不久,初中在读的女孩晓丽(化名)不断地打喷嚏、流鼻涕。起初,母亲以为她是受凉感冒了,便买来感冒冲剂给她喝。不料连续服用一周后,仍未见好转,母亲心中十分困惑,便带她去医院就医。医生经过详细询问和相关检查,最终将晓丽诊断为慢性鼻炎,不宜服用感冒药。鼻炎与感冒为何易混淆

鼻炎和感冒都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它们同属于鼻炎范畴,这两种病属于“近亲〞。实际上,普通感冒和急性鼻炎就是同一种疾病,都是由鼻病毒感染所引起,主要的表现都是打喷嚏、流鼻涕和鼻塞。单纯性鼻炎属于中医的感冒范围,是发生在鼻腔内黏膜的炎症,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鼻炎多因感染病毒引起,慢性鼻炎则是急性鼻炎反复发作的结果。人们俗称的“感冒〞,在医学教科书上称为“伤风〞,也称为“急性鼻炎〞,指的是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为“上感〞。上感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组疾病的总称,包括普通感冒、急性鼻炎、病毒性咽炎、喉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热、细菌性咽扁桃体炎等。

由于鼻炎和感冒的发病原因及主要病症极为相像,再则大多数人缺乏相关知识,对这两种病不甚了解,所以简单将鼻炎和感冒混淆。于是,患者与家属往往会出现一些错误的想法和做法,延误了治疗的最正确时间。因此,鼻炎和感冒应先进行分辩,分清以后再对症用药(遵医嘱用药),方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感冒与鼻炎主要有4个不同

病症表现不同。根据两者病症上的差异,可判断是感冒还是鼻炎。感冒期间身体的病症对比多,除了流鼻涕、打喷嚏、严重的鼻塞外,还会有一些黄色的、脓性分泌物。特别是感冒可伴有全身不适的病症,如发热、头痛、头晕、咳嗽、恶心、食欲缺乏、身体乏力等。鼻炎的病症相比感冒来说要少一些,主要集中在鼻腔部位,局部产生的炎症会让患者出现打喷嚏、流清鼻涕、嗅觉减退、闭塞性鼻塞及较重的鼻痒等病症,但寻常不会有发热、流黄脓涕、咳嗽、畏寒、乏力不适等病症。

发病季节不同。感冒会发生在一年四季中的任何时间,特别是冬季为感冒的高发季节。这主要是由于冬季气温较低,寒冷风多,简单遭遇寒凉,罹患风寒感冒,特别是一些机体抗争力薄弱的青少年,更简单患上感冒。而鼻炎则对比有季节性,大多发生在春季,特别是过敏性鼻炎,寻常出现在粉尘飞扬、花粉较多的春季,敏感体质的人更简单发生过敏性鼻炎。

打喷嚏次数不同。虽然鼻炎和感冒都有打喷嚏的病症,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打喷嚏的次数。实际上,分辩是鼻炎还是感冒,打喷嚏的次数就是一个典型的区别。寻常,感冒期间打喷嚏是有阶段性的,次数也不多,不会出现连续打几个甚至十几个的状况。同时,流出的鼻涕较为黏稠,程度也不严重。而鼻炎患者则不同,由于鼻腔黏膜炎症介质的刺激,瘙痒病症会比感冒更为严重,于是很难操纵打喷嚏,可能会连续打十几次,甚至二十几次。同时,鼻腔内的分泌物对比多、对比稀,会不断地流出清鼻涕,这是同感冒的明显差异。

持续时间不同。一般状况下,感冒持续的时间对比短,往往通过补充营养,适当多喝水、多休息,加强抗争力来治愈,可能数天或是一周左右的时间,病情就會好转,甚至可以自愈。鼻炎跟感冒不同,治疗难度对比大,也较为繁杂,寻常需要药物治疗,且持续很长时间才会好转,而且简单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因此,通过疾病持续的时间长短可以区分鼻炎与感冒。

需要提醒的是,假如患病超过7天,病情并没有减轻,甚至还有加重倾向,此时也分不清是感冒还是鼻炎,就要提高警戒。千万不可擅自盲目用药,也不可不管不问任其发展,一定要及早就医,明确诊断,对症用药,以防患于未然。鼻炎与感冒及早预防至关重要

中医一贯倡导的“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是中医学的精华理论,主要强调的是“治未病〞的重要性,其核心就是一个“防〞字。因此,预防鼻炎与感冒应及早采取有效措施,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于预防鼻炎与感冒都是十分有益的。心情愉悦可使大脑处于和谐的状态,从而分泌出对身体有益的激素。相反,假如整日唉声叹气、苦闷怨怒、惆怅悲观,大脑受到了恶性刺激,就可能分泌出对身体有害的物质,简单引发大量疾病。

注意合理饮食。食物应多样化,保持营养均衡,杜绝挑食、偏食。尽量少食烧烤、煎炸、辣椒、生蒜等刺激性强的食物与简单刺激诱发炎症的食物。可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多饮用温开水,可以帮助身体将代谢废物排出,还可以排出病毒,避免疾病纠缠。

坚持经常运动。积极锻炼身体,可强身健体,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及抗病能力,能有效地预防各种疾病。最简单有效的锻炼方法就是坚持晨跑或快走,每天坚持运动半小时左右,对于加强体质,预防疾病大有裨益。

做到生活规律。顺应人体生物钟节律的变化,按时起床、运动、就餐、学习和睡眠等。劳逸结合,注意休息,避免熬夜及过度劳累。保持个人和环境卫生,常洗手、戴口罩、开窗通风、防寒保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