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制成承受弯曲和压缩载荷的材料的途径:(2)增加基体的剪切刚度基体硬化使应力从一条纤维向相邻纤维传递(1)选择生物矿化材料生物复合纤维硬材料的功能对生物的保护成形并起支撑作用作为关节相连的肢各种类型的武器及类似结构本章内容生物复合纤维实例与机理硬度与脆性基体硬化叠层复合加入填充剂胞状材料4.1蝗虫腱为了张紧而设计的,因此适于拉伸试验几丁质微原纤维的平均方向与长轴平行,偏差很小表皮内突在较长的距离内高度均匀对它们的结构已有了相当的认识昆虫表皮是典型的纤维复合材料,蝗虫腱(蝗虫后腿的表皮内突)是研究这类材料的一个典型例子。腱的成分腱的原纤维的确是几丁质,基体为蛋白质,两种相是分离的。几丁质是很强的氢键结合,在沸腾的1mol/LNaOH溶液中也不会溶解。成键模型几丁质中有很多OH团,其排列周期与氨基酸相同,具有P折叠片结构。蛋白质中含有P折叠片区域,它们与几丁质相互作用并附着在几丁质上。这些蛋白质块体是球状的,它们形成了基体并分布在纤维之间。实验支持当蝗虫的腱受载时,在纤维与基体的界面上没有滑移,而是发生基体的变形。表皮纵向拉伸的脆性断裂几乎没有纤维从基体中抽出的现象。材料表现行为蝗虫腱的纵向杨氏模量为11GPa,横向杨氏模量为0.15GPa,整个材料中几丁质所占的体积分数估计为17%。两种模量的差异是由于几丁质原纤维的极限取向造成的。在这个方向上,原纤维的贡献不是直接的。腱的模量较低表明基体的模量要低于纤维的模量。几丁质纤维是不连续的,力不能穿过纤维端部传递,应力必须通过沿纤维长度上的剪力来传递。应力是在纤维的一定长度(传输长度)上,从基体逐渐进入纤维的。纤维发生断裂还是流变取决于基体的剪切刚度以及应力向纤维传递的程度。如果基体不能传递给纤维足够大的应力,纤维将不发生断裂,纤维不可能对材料的刚度有较大的贡献。Vf约为10%,而腱中几丁质的含量至少为17%,显然,承载的是几丁质而不是基体。多数表皮都具有沿很多方向取向的几丁质,显示出层合板效应。如围绕孔洞的毛孔管,头发和鬃毛等。对于层合板效应,改变几丁质取向将使复合材料的模量降低3/8,但材料成为平面各向同性的,与腱中的极限各向异性情况相比,刚度可达530∶1。在层合板中,断裂面是偏转的,显示出非常复杂的断裂表面,面积比简单的截面积要大得多。但对于这种层合板型取向,断裂功至少有一个数量级大小的差别。差异4.2硬度与脆性增加材料硬度的关键是使力从一部分向另一部分的传递更容易。生物硬材料可以抵抗外力而不发生任何延伸或流变,但同时也意味着将微小的力学缺陷引入硬材料。避免硬材料脆性的另一途径是保护表面免受伤害。在丝蛋白中,这种保护作用是由覆盖在纤维蛋白心体外的丝胶层完成的。在昆虫表皮中,类似功能是由包围几丁质纤维的蛋白质基质完成的,蛋白质不仅将应力传递给纤维,而且也保护着纤维。4.3基体硬化交联:基体中的蛋白质发生交联而硬化,这不一定需要共价键。如二羟酚被分泌进入表皮后在表皮中被氧化成醌,醌具有双重作用并使相邻蛋白质链交联。Pryor以蟑螂蛋壳为研究对象证实了,它不含几丁质而只含蛋白质,任何硬化只能是由于蛋白质的交联。水分:蛋白质的高疏水性将有助于水分的散失,而且越硬的蝗虫表皮具有越疏水的基体。4.4叠层复合昆虫表皮的一个特征是其性能沿厚度方向变化。表皮的最外层是硬化层,而内层通常未硬化而较软。如跳动的甲虫的表皮可作为能量存储器,跳蚤、甲虫使用腿部的腱的能量不是被贮存在简单的拉伸中,而是被贮存在弯曲中。叠层复合造成表皮中性轴(既无拉伸也无压缩的线)的漂移。这样,表皮不仅提供了一个硬的外层,而且由于其内层状结构,可以吸收和存贮能量,增加了表皮抵抗冲击载荷而不破裂的能力。若将两材料黏在一起,裂纹可同时在两层中传播,因而在韧性较小的层中断裂受抑制。而在韧性较大的层中,断裂的发生要较早于未黏接时的情况,这表明有能量通过黏合处从韧性较小的层向韧性较大的层传递。尽管在黏接或未黏接的两种情况下,所做的总功相同。复合材料的断裂载荷是两个层的断裂载荷的几何平均值,而不是二者的算术平均值。几何平均值总要高于算术平均值4.5加入填充剂加入填充剂的生物复合纤维最令人感兴趣。在以帽贝(pateua)为代表的简单形式中,带状革化蛋白质和几丁质生成牙齿。铁和硅结合进入齿舌的牙齿,在生长过程中,牙齿将变得更硬。另外发现锌和锰存在于大量其他动物中,几乎总是与颚相联系的。几乎所有食草昆虫,在颚的切削边上都含有上述金属,并与该处硬度增加有关系。蝗虫的颚具有硬的壳,其硬度约为350MPa,这比齿舌低得多,但它不必去对付石头。有些多毛纲蠕虫在切削边上含有锌,而有些蜘蛛和蝎子可含有锌、锰、铁。蜘蛛类节肢动物可以在单一个体嘴部的不同地方同时含有这三种金属。HighAbrasionResistancewithSparseMineralization:CopperBiomineralinWormJaws
HelgaC.Lichtenegger,ThomasSchöberl,MichaelH.Bartl,HerbertWaite,GalenD.Stucky
Science
298,389-392(2002)October11.Figure4.(Left)ModelofthearrangementofmineralizedfibersinGlycerajaws.Thefibersareelongatedandorientedalongtheoutercontourofthetip.Theredcirclesdenotethesizeofthesynchrotronx-raybeam(100
µm).(A)SAXSonwetGlycerajaws.Thetopimageshowsthescatteringpatternobtainedfromthetip.Notethestronganisotropicsignal.Thesignalfromtherestofthesample(bottomimage)almostvanishedexceptatverysmallangles.(B)SEMimagesoffracturesurfaces.Top:fibrousstructureintipofjaw.Bottom:irregularstructureinrestofjaw.Scalebars,1
µm.4.6胞状材料木材树木的组成
树木是有生命的有机,是由种子(或萌条、插条)萌发,经过幼苗期、长成枝叶繁茂,根系发达的高大乔木。纵观全树,它是由树冠、树干和树根三大部分组成。针叶材(红松)、阔叶材(小叶杨)微观构造横切面木材显微构造树材的显微构造
针叶树材的解剖分子较简单,排列规则,主要有轴向管胞、木射线、轴向薄壁组织和树脂道。针叶树材三切面的扫描电镜图(自崔永志,2003)1.红松(pinuskoraiensis)。2.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C.横切面;T.弦切面;R.径切面。箭头所指为生长轮分界处。近面为早材部位,远面为晚材部位[1]木材的化学组成[2]木质素[3]纤维素[4]半纤维素[5]木材抽提物木材化学性质[1]
木材的化学组成
木材化学成分,有细胞壁物质和非细胞壁物质之分,或称为主要化学成分和少量化学成分。木材的化学组成木材木质素碳水化合物半纤维素(水解单糖—D-葡萄糖、D-半乳糖、D-甘露糖、D-木糖、L-阿拉伯糖)纤维素(水解单糖—D-葡萄糖)细胞壁主要组分少量组分无机物(灰分)有机物(芳香族、萜烯类、脂肪族化合物)木材的主要化学成分
木材主要化学成分是构成木材细胞壁和胞间层的物质,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三种高分子化合物组成,一般总量占木材的90%以上,热带木材中高聚物含量略低,在高聚物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组成的多糖含量居多,占木材的65%-75%。
Wordrop提出:纤维素-微骨架结构;半纤维素-填充物质;木质素-结壳物质。1.纤维素2.半纤维素3.木素123纤维素微纤丝葡萄糖单体链半纤维素中性果胶酸性的果胶糖原蛋白质[2]纤维素(Cellulose)纤维素约占胞壁物质的50%左右,是胞壁的骨架物质。是碳水化合物,是高聚糖,其分子含大量糖单元。因此对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影响很大。抗拉强度大,一般以纤维状存在,形成胞壁的骨架。既不溶于冷水,也不溶于热水。C44.44%、H6.17%、O49.69%-(C6H10O5)n植物种类纤维素(%)植物种类纤维素(%)棉花95—99木材40—60宁麻80—90树皮20—30竹40—60苔藓25—30植物中纤维素含量
纤维素(Cellulose)纤维素的化学结构纤维素为环式吡喃型,由D—葡萄糖基在1-4位置,以β—甙键联结而成的链状高分子化合物。结构特点:①单元是D——葡萄糖基、相邻的葡萄糖基扭转180度。②葡萄糖基包含三个醇羟基,分别位于2、3、6三个碳原子上,形成氢键的基本条件。③葡萄糖基为环式结构。④葡萄糖基的连接为1、4-β-甙键联结。非还原性端基纤维二糖基本单元无水葡萄糖单元
还原性端基纤维的聚合度聚合度:每一高分子所含的链节的数目。纤维素分子的聚合度——纤维素分子中葡萄糖基的数目。纤维素分子量=聚合度×葡萄糖基的分子量聚合度是纤维素纤维的重要物理常数之一,直接关系到纤维的物理、力学及化学性质。聚合度↑—→大分子长度↑—→强度↑——溶解度和反应能力↓聚合度(n)n<200纤维素强度丧失200<n<700强度随着n的提高而增加n>700强度与聚合度关系不明显
半纤维素是除纤维素和果胶以外的植物细胞壁聚糖,与纤维素不同,半纤维素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单糖组成的不均一聚糖,分子量较低,聚合度小,大多带有支链。构成半纤维素的主链的主要单糖是:木糖、甘露糖和葡萄糖,构成半纤维素的支链的主要单糖是:半乳糖、阿拉伯糖、木糖、葡萄糖、岩藻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和半乳糖醛酸等。
[3]半纤维素(Hemicellulose)半纤维素在细胞壁中的分布和作用分布模式:①围绕纤维轴成同心薄层状态集聚的,常与非结晶态的纤维素交织在一起。②分散分布。分布浓度:经研究指出S1层最高,内向逐渐降低,在S2的中部浓度较低,且恒定。半纤维素一般为非结晶状态,存在于纤维素微纤丝之间。化学性质有些与纤维素相同。半纤维素(hemicellulose)与纤维素(cellulose)的比较1.共同点共属于多聚糖,都是甙键连接,可以酯化(乙酰化)或醚化;在适当条件下水解;在碱性条件下降解;均含游离羟基具有亲水性。2.不同点:
纤维素半纤维素1.糖基种类(分子结构)单糖基构成的高聚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糖基构成2.结构型(分子形态)典型的线型高聚糖无侧链支链型,主要是线型的但带有各种短侧链(多聚糖)3.物理结构由结晶区和无定形区交错一般无结晶区联接而成的二相体系4.聚合度很高,平均7000~15000颇低仅含150-200个糖基5.在细胞壁中的作用骨架物质基本物质6.吸湿性和润胀度吸附水只能进入无定形区,一般为无定形物质,水分子容易进结晶区对润胀有限制作用入,故吸湿性和润胀度比纤维素高。[4]木质素(lignin)
木质素是一种天然的高分子聚合物。是由苯基丙烷结构单元通过醚键和碳-碳键联接而成、具有三维结构的芳香族高分子化合物。苯基丙烷单元分成三类:愈疮木基丙烷(G)、紫丁香基丙烷(S)和对羟基丙烷(H)。针叶树材和阔叶树材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见表。
一般针叶树材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含量低于阔叶树材中的含量,但是针叶树材中木质素含量高于阔叶树材中木质素的含量。主要成分针叶树材阔叶树材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42±227±228±345±230±520±4木质素的元素组成
木质素的基本结构单元是苯丙烷,苯环上具有甲氧基。因此,表示元素分析结果以构成苯丙烷结构单元的碳架C6-C3(即C9)作为基本的单位来表示。木质素的元素组成随植物品种、产地和分离方法的不同而不同。
由于甲氧基是木质素结构中特征官能团之一,并且比较稳定,在表示木质素的元素组成时往往列出。不同产地和分离过程的差异,出自不同文献,同一种木质素的元素组成有差异。结构单元
苯丙烷作为木质素的主体结构单元,共有三种基本结构,即愈疮木基结构、紫丁香基结构和对羟苯基结构。愈疮木基丙烷(G)紫丁香基丙烷(S)对羟苯基丙烷(H)
木质素结构单元(三种类型)木质素结构单元的连接方式与比例
键型联接方式100C9中含有的个数名称云杉木质素山毛榉木质素β-O-4型β-烷基芳香醚键49~51(48)62~65愈创木基甘油-β-芳基醚α-O-4型α-烷基芳香醚键6~86愈创木基甘油-α-芳基醚4-O-5型二芳基(联苯)醚键3.5~41.5愈创木基芳基醚α-O-γ型二烷基醚键0~64松脂酚β-5型α-烷基芳基醚β-碳键9~126苯基香豆满5-5型二苯基(联苯)碳键9.5~112.3二联苯愈创木基丙烷β-β型β-二烷基碳键25二芳基(愈创木基)联丙烷β-1型β-芳基碳键2(7)15愈创木基-β-芳基丙烷官能团
木质素结构中有复杂的官能团,其分布与种类有关,也与提取分离方法有关。(1)甲氧基甲氧机含量因木质素的来源而异,一般针叶树材木质素中含13%~16%,阔叶树材木质素中含17%~23%。阔叶树材木质素中甲氧基含量高于针叶树材,因为阔叶树材木质素既存在愈疮木基结构单元,也存在紫丁香基节单元。(2)羟基木质素结构中存在较多的羟基,以醇羟基和酚羟基两种形式存在。木质素结构中的酚羟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结构参数,酚羟基直接影响木质素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如木质素的醚化、酯化和缩合的程度,溶解性能等。(3)羰基木质素结构中存在约6种羰基,其定量通常用盐酸羟胺法,与芳香环共轭的羰基,可用紫外光谱法定量测定,磨木木质素的羰基含量为3。(4)羧基一般认为木质素中是不存在羧基的,但在磨木木质素中存在3。木质素与糖类连接
在植物体内,木质素总是与纤维素及半纤维素共存的,甚至还有一些寡糖存在,其共存方式影响组分分离和材料利用。长期研究表明,木质素的部分结构单元与半纤维素中的某些糖基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形成木质素-糖类复合体,称为LCC复合体。与木质素缩合的糖基有如下几种:呋喃式阿拉伯糖基、吡喃式木糖基、吡喃式半乳糖基和吡喃式糖醛酸基。木质素与糖类的连接方式可分为糖苷键连接,缩醛键连接、酯键连接和醚键连接,糖苷键连接所占比例较大。[5]木材的抽提物
抽提物:木材的少量化学成分是一组不构成细胞壁、胞间层的游离的低分子化合物,可被极性和非极性有机溶剂、水蒸汽或水提取,所以称抽提物或浸出物。一般约占绝干木材的2%-5%。木材抽提物种类庞多,因树木的种类不同而差异很大,有些抽提物是各科、属、亚属等特有的化学成分,可以作为某一特定树种分类的化学依据。木材抽提物化学也是植物化学研究领域的一个分支。
木材抽提物包括的化学成分组成复杂,经鉴定,已有近800种化合物存在于木材抽提物中,主要有:(1)脂肪族化合物包括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脂肪、蜡、低聚糖、果胶质、淀粉、蛋白质。(2)萜烯及萜烯类化合物包括单萜(松节油等)、倍半萜、树脂酸、植物甾醇等。(3)芳香族化合物包括黄酮类化合物、单宁、芪等。
木材是由细胞组成的,木材细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历经分生、扩大和胞壁加厚等阶段而达到成熟。要了解木材,就必须了解木材细胞,更重要地是应该了解木材细胞壁的超微构造和壁层结构,因为木材各种物理力学性质在宏观表现的各向异性都与之有关。木材细胞[1]木材细胞壁的超微构造
木材的细胞壁主要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三种成分构成的,它们对细胞壁的物理作用分工有所区别。纤维素是以分子链聚集成排列有序的微纤丝束状态存在于细胞壁中,赋予木材抗拉强度,起着骨架作用,故被称为细胞壁的骨架物质;半纤维素以无定形状态渗透在骨架物质之中,借以增加细胞壁的刚性,故被称为基体物质;木质素是在细胞分化的最后阶段才形成的,它渗透在细胞壁的骨架物质之中,可使细胞壁坚硬,所以被称为结壳物质或硬固物质。因此,根据木材细胞壁这三种成分的物理作用特征,人们形象地将木材的细胞壁称为钢筋-混凝土建筑。[1.1]基本纤丝、微纤丝和纤丝
木材细胞壁的组织结构,是以纤维素作为“骨架”的。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一些长短不等的链状纤维素分子,这些纤维素分子链平行排列,有规则地聚集在一起称为基本纤丝(又称微团)。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时,认为组成细胞壁的最小单位是基本纤丝。基本纤丝宽约,断面大约包括40(或37-42)根纤维素分子链,在基本纤丝内纤维素分子链排列成结晶结构。微纤丝
由基本纤丝组成一种丝状的微系统称为微纤丝。微纤丝角(α)(microfibrillarangle):细胞壁中微纤丝排列方向与细胞轴所成的角度。(落叶松)
微纤丝大约宽1030nm,微纤丝之间存在着约l0nm的空隙,木素及半纤维素等物质聚集于此空隙中。由微纤丝的集合可以组成纤丝;纤丝再聚集形成粗纤丝(宽0.41.0μm);粗纤丝相互接合形成薄层;最后许多薄层聚集形成了细胞壁层。微纤丝A.微纤丝B.结晶区C.非结晶区[1.2]结晶区和非结晶区
结晶区——沿基本纤丝的长度方向,纤维素大分子链的排列状态并不都相同。在大分子链排列最致密的地方,分子链规则平行排列,定向良好,反映出一些晶体的特征,所以被称为纤维素的结晶区。在纤维素结晶区内,纤维素分子链平行排列,在x射线衍射图反映是高度结晶的,分子链与分子链间的结合力随着分子链间距离的缩小而增大。
非结晶区——当纤维素分子链排列的致密程度减小、分子链间形成较大的间隙时,分子链与分子链彼此之间的结合力下降,纤维素分子链间排列的平行度下降,此类纤维素大分子链排列特征被称为纤维素非结晶区(有时也称作无定形区)。结晶区与非结晶区之间无明显的绝对界限,而是在纤维素分子链长度方向上呈连续的排列结构。因此,一个纤维素分子链,其一部分可能位于纤维素的结晶区,而另—部分可能位于非结晶区,并延伸进入另一结晶区。也就是说,在一个基本纤丝的长度方向上可能包括几个结晶区和非结晶区。图3-4细胞壁的壁层结构A.细胞腔;P.初生壁;S.次生壁;ML.胞间层;S1.次生壁外层;S2.次生壁中层;S3.次生壁内层[2]木材细胞壁的壁层结构
在光学显微镜下,通常可将细胞壁分为初生壁(P)、次生壁(S)、以及两细胞间存在的胞间层(ML)。
[2.1]胞间层
胞间层——是细胞分裂以后,最早形成的分隔部分,后来就在此层的两侧沉积形成初生壁。胞间层主要由一种无定形、胶体状的果胶物质所组成,在偏光显微镜下呈各向同性。通常将相邻细胞间的胞间层和其两侧的初生壁合在一起称为复合胞间层。例如,在松杉类木材的管胞或被子植物的纤维和导管上,一般只能看到复合胞间层。ML图3-4细胞壁的壁层结构A.细胞腔;P.初生壁;S.次生壁;ML.胞间层;S1.次生壁外层;S2.次生壁中层;S3.次生壁内层
初生壁的形成初期主要由纤维素组成,随着细胞增大速度的减慢,可以逐渐沉积其它物质,所以木质化后的细胞,初生壁木质素的浓度就特别高。初生壁一般较薄,通常只有细胞壁厚度的1%或略多一点。其实,初生壁也是会出现分层现象的,这是由于壁层生长时沉积了不同物质的结果。[2.2]初生壁初生壁——是细胞分裂后,在胞间层两侧最早沉积、并随细胞继续增大时所形成的壁层。P[2.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整条街广告合同范本
- 2025机械设备采购销售合同范本
- 2025年个人借款协议(标准合同版本)
- 心理医生合同范本
- 长期卧床病人便秘护理
- 危险化学品管理规范培训
- 小酒窝加盟合同范本
- 医疗耗材经销合同范本
- 探矿权、采矿权出让合同
- 二零二五商品房销售及回购协议书
- 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技术综述
- 自然辩证法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大学
- 特种设备检验申请单
- 养老院新员工安全培训
- 马渭丽《月光下的中国》
- AQ-T 1009-2021矿山救护队标准化考核规范
- DLT 5175-2021 火力发电厂热工开关量和模拟量控制系统设计规程-PDF解密
- Q-GDW 11711-2017 电网运行风险预警管控工作规范
- DB21-T 2808-2017郁金香种球扩繁技术规程
- 全国肉牛产业链分析报告
- 路边小吃摊食品安全问题探究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