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第7讲课题2承古萌新-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学案_第1页
通史版第7讲课题2承古萌新-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学案_第2页
通史版第7讲课题2承古萌新-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学案_第3页
通史版第7讲课题2承古萌新-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学案_第4页
通史版第7讲课题2承古萌新-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2承古萌新——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必备知识·自主排查知识点一明清时期的科技1.《本草纲目》李时珍编著,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法。2.《农政全书》系统地总结了历史经验,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知识点二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1.文学:明清小说时期成就明朝长篇小说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神魔小说《封神演义》《西游记》等短篇小说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凌濛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清朝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清末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2.绘画和书法(1)绘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的文人画成就突出。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如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和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2)书法:明代以文征明和董其昌声誉最高。3.戏剧(1)明代传奇剧兴盛起来。(2)清代京剧①形成:道光年间,徽剧和汉剧融合,兼收昆曲、秦腔等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②成熟: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出现“同光十三绝”。③走向世界:民国以来,京剧走向世界,成为国粹。[构图解史]中国古代科技信息提取:古代科技实用性强,主要服务于与农业相关的领域,天文学、农学、数学、医药学是古代科技的四大优势学科。以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为代表的四大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漫画解史]小说兴起的背景信息提取:小说兴起的重要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构图解史]京剧的发展过程信息提取:乾隆末年,徽班进京是京剧起源的标志;道光年间,“徽汉合流”,兼收并蓄,京剧的各种唱腔板式已初步具备,京剧正式形成;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关注新教材新观点1.明清文化逐渐走向世俗化(1)“文化世俗化”指文学、艺术等文化形式以普通受众的需要为中心,以满足普通受众的需求为出发点,具有很强的通俗性和可读性,娱乐大众。(2)原因:①商品经济发达,工商业城镇兴起,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②印刷术不断进步,社会识字率普遍提高,文化进一步普及。2.中国古代书法的时代特征(1)“晋人尚韵”,从本质上体现了东晋士人超然心态及对空灵境界的追寻。(2)“唐人尚法”,体现出封建鼎盛时期国力富强的气派和勇于开拓的精神。(3)“宋人尚意”,是指不太计较文字的具体形态,只注重心领神会,把握文字的精神本质,这与宋朝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理学产生,文人以书法展现个人修养有关,也是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背景下文人们惬意心境的反映。(4)“元明尚态”,此时期为封建社会停滞不前的时代,随着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书法艺术进一步发展。3.西学东渐(1)时间:从明朝后期起,一些欧洲天主教传教士前来中国传教。(2)代表人物:意大利人利玛窦等。(3)概况①他们在传教的同时,与一些开明的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②清朝前期,传教士运用欧洲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4)评价: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关键能力·素养提升主题探究史学新论多维讲练大突破探究点一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学术前沿]1.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史学新论]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统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吴国盛《科学的历程》[思维激活]作者指出农、医、天、算四大学科和陶瓷、丝织、建筑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2.影响古代科技发展的因素[史学新论]朱熹殁后,他的理学思想逐渐成为一种僵化的正统思想……宋代以后中国文化发展滞缓,使得中国在19世纪时积弱不振。——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思维激活]费正清认为:理学后来阻碍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理学成为维护专制主义统治的经典;压抑人的自然欲求;知识分子埋首经书,脱离社会实际。[考题研析][2018·全国卷Ⅲ,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命题立意以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切入,强调国家力量对科技发展的重大推动作用时空定位汉代、唐代、宋代、明代关键点拨材料中强调《唐本草》是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多部官修本草,明代由朝廷颁行《本草纲目》,这说明我国药学的发展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答案][史料实证]史料一中国古代各时期不同类型科技成果所占比重表(部分)(%)。朝代北宋南宋明朝清朝理论类491630实验类121031技术类84818169——李思孟《科学技术史》史料二下列史料整理自《巧思遗闻——中国科技的故事》:1266年,郭守敬被张文谦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之后受命编订新历法。1277年,郭守敬向政府建议,组织一次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天文观测,史称“四海测验”。1281年,新历法完成,元世祖按照“敬授民时”的古语,取名为《授时历》。1582年,意大利天文学家格里高利提出现行公历,与《授时历》的天文数据基本相同。史料三与西方人相比,中国古人很少思考那些与物质生产发展无关的抽象问题……李约瑟指出,中国古代数学最大的缺点是缺少严格求证的思想。中国明代的李之藻曾致力于西方数学与中国古算术的对比研究,他同样认为,中国古算术最为缺乏的就是西方那种完整的推理系统。此乃尊崇实用理性的传统使然……古代中国注重功利,重政轻技的传统观念和社会环境只能孕育出诸如农学、天文学、医学、算学等以实用理性为特质的科学形态。——夏国军《论中国古代科学的特质》[解读](1)史料一是关于两宋与明清时期不同科技成果所占比重表格,注意从表中数据变化找出演变的趋势。(2)史料二中“敬授民时”表明中国古代历法是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因此,中国古代科技具有重视实践和实用的特点。(3)史料三中“与西方相比”说明中国古代科技缺少西方的求证、推理和理性。[探究](1)根据史料一,概括指出两宋与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征。eq\x([试答])(2)根据史料二、三,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哪些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eq\x([试答])[历史解释]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重经验中国古代科技从内容上看主要是应用科学,是经验的总结,缺乏理论探索,还处于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描述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缺乏理性认识重综合中国古代科技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重实用中国古代科技实用性强,一般能直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却很少能用逻辑方法对这些经验进行整理,做出理论概括和分析重农业中国古代科技服务于农业[家国情怀]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东西方的不同影响对中国对西方造纸术有利于中国古代文化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欧洲文化的普及和推广印刷术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指南针推动了中国航海业的发展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为西方国家拓展世界市场、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重要条件火药用来进行迷信活动,服务于封建统治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为摧毁封建势力创造了条件,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探究点二明清时期文学艺术的时代特征[学术前沿]1.明清小说的特点[史学新论]这一时期(明清)大为繁荣的小说、戏剧也竞相以普通人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情感追求作为题材,屠夫、小贩、商人、妓女、牧童、村姑、绿林好汉,以至三教九流进入文学殿堂,成为文学中的主人公,“好货”“好色”成为许多作品的共同主题。——冯天瑜等著《中华文明史》[思维激活]明清时期小说取材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关注社会底层,越来越多地反映人们的现实生活。2.中国多民族文化认同和“多元一体”[史学新论]现当代中国,关于中国多民族文化认同的学术研究是我国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在现实的研究中必须以“多元文化一体”的态度,坚持中国多民族文化的认同,坚持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才能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和国家的文化传统。——曹顺庆、秦岭《论中国多民族文化认同》[思维激活]中国多民族文化认同和“多元一体”,一直是近几年史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新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对民族文化认同和“多元一体”有较多的介绍,值得关注。[考题研析][2017·江苏卷,5]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A.天人合一B.诗画合一C.情景合一D.知行合一命题立意以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创设新情境,考查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特点时空定位中国画追求“得意忘形”,文人画的特点关键点拨材料中“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说明中国画的特征是用景传情,即情景合一[答案][史料实证]史料一我国戏剧艺术在元代走向了成熟,是中国戏曲第一个繁荣期。到了明代尤以传奇成就最为显著,产生了不少批判现实政治的作品,成为中国戏曲的第二座高峰。戏曲演出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内容。——段亚婷《浅谈明代戏剧的基本格局》等史料二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清]钱泳《履园丛话》[解读](1)根据史料一中提示的两个朝代,即元代和明代,联系社会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2)史料二反映了清代戏曲种类繁多。阅读史料二时注意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其内容,“昆腔”与“京腔”等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形成京剧。[探究](1)指出我国戏剧在元代走向成熟的标志。分析明代戏剧发展的原因。eq\x([试答])(2)史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剧种形成的原因。eq\x([试答])[历史解释]明清文化的“承古萌新”(1)“承古”①中国古典科技进入总结时期——集大成的科技巨著涌现:《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中医药学的集大成之作,而且是一部生物学的经典之作,除此之外还有《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等。②古典文献进入总结时期——大规模丛书与类书的编著:《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四库全书》是一部规模庞大的丛书,对古籍整理和总结历代文化遗产有重要的贡献。(2)“萌新”传统文化中孕育新内容明清小说是从宋元的话本而来的。著名的科学技术百科全书《天工开物》中,所记内容多是通过作者调查研究而获得的新知识思想、文学中体现反传统、反封建的思想首先,在思想界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对君主专制进行了大胆的揭露和否定;其次,明清的小说也反映了封建社会走向衰落文化交流上西学东渐随着新航路开辟,欧洲传教士来华,明清之际出现了中外文化交流的高潮,西方传教士学习中国语言文字和儒家经典,并传回欧洲,为中西方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中国知识分子也主动学习西方科技。如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介绍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天工开物》也收录了一些国外传来的技术,如介绍西洋红夷火炮铸造法[唯物史观]辩证看待时代特征对艺术风格的影响时代特征艺术风格先秦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兼容并包、宽容开放秦汉国家统一,生产发展,民族联系加强,文化迅速发展恢弘大度隋唐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融合,中外交流频繁兼容并蓄、全面繁荣宋元商业繁荣,城市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平民化、世俗化明清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承古萌新课题随堂演练1.[2021·山东济南一模]明代李时珍撰成的《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清代康熙年间组织人力对疆土进行全面测量,绘成《皇舆全览图》,至今仍有很大参考价值;清代修建的圆明园,是我国名园的集锦和缩影,还吸收了西欧园林建筑的风格。这些成就()A.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受到了西方科技的影响D.促进了向近代社会转型2.[2021·河北石家庄一模]明代后期,士大夫王徵和德国传教士邓玉函共同编译了《奇器图说》。王徵强调西方机械“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引入力学知识是为了使读者理解器之所以然,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赘述。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科技交流缩小了中外技术差距B.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日益普及C.中西科技都以服务民生为目标D.重实用轻理论的科技理念盛行3.[2021·安徽省“江淮十校”联考]有人研究指出,吴承恩(江苏淮安人)的小说《西游记》中有多场宴会,而饭菜几乎都是如米饭、蘑菇、香蕈、木耳、豆腐、面筋、芋头、萝卜等名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准确描述了玄奘取经途中遇见的食物B.中国的饮食文化已经影响到周边国家C.反映了作者生活时代的南方饮食文化D.说明小说因其艺术性不具备史料价值4.[2021·蚌埠市教学质量检查考试]明代文人唐寅、文征明、祝允明等皆以替别人书写寿序、墓志铭以及卖画等为业,其中不乏为有钱的商贾之家所定制。这反映出当时()A.世俗生活改变绘画的技法B.市民阶层对绘画要求提高C.文人画淡化神韵意趣追求D.绘画艺术市场化倾向凸显5.明代冯梦龙和凌濛初在“三言”“二拍”中描述的商人不再是追名逐利的投机分子,也不再是为富不仁的不义之徒,而是表现出了善良、正直、慷慨、讲义气,是一群有道德、重情重义的商人形象。这反映出()A.文学叙事方式出现创新B.文学创作摆脱了理学的束缚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改变D.商品经济繁荣引起观念变化6.[2021·武汉模拟]明中期,昆剧在苏州一带大盛,并向南传播到嘉兴、杭州等地,向北传播到无锡、镇江等地;万历年间,昆剧沿运河越过长江继续北上到达北京。昆剧的传播反映了()A.文化重心与政治重心渐趋重合B.江南地区经济文化落后于北方C.戏曲推动了地区间的文化交融D.交通状况影响文化的交流传播直通高考微讲座7(明清时期的思想活跃与文化承古萌新)已考视角讲练考法选取材料创设新情境灵活考查明清科技和文学艺术新现象1.命题点:弘扬昆曲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2018·全国卷Ⅱ,2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位关键点拨:本题体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昆曲的“雅”与后来京剧的“俗”形成鲜明的对比,成为后来京剧取代昆曲广泛流行的一个因素。[听课笔记]2.命题点:明朝中期以后新的文化现象[2018·全国卷Ⅲ,27]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关键点拨:注意时间“明朝中期以后”,古代社会地位较高的士人,将书籍作为礼物,赞扬了读书向学的风尚。[听课笔记][真题品悟]题号命题特点第1题历史关联以昆曲的流行创设情境,考查经济发展对艺术创作及其发展的影响,体现关联性、灵活性第2题历史现象明朝中期以后,个人出书风气盛行,书籍作为馈赠礼物流行于民间历史关联以印刷业的发展导致书籍大量出版,折射当时的文化氛围待考视角预测考向一从比较异同角度考查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思想家的主张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思想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人生经历十分相似,他们提出的主张既有共性的一面,也有各自的侧重点,解题时应根据时代背景和题干信息来分析。►1.命题点:顾炎武、黄宗羲思想主张的共同点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黄宗羲也说:“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丝有所未尽。”这说明他们都()A.反对君主专制B.反对宋明理学C.提倡公平法治D.以天下为己任2.命题点:明清之际对传统思想的传承中国历史上,明代的言官(负责监督与上谏)声名显赫。在许多重大问题中,言官冒死上谏,秉直弹劾,甚至多次出现集体跪谏、不畏死难,或前赴后继、持续极谏的场面。明代言官这些行为()A.说明言官政治地位高于百官B.源于儒家伦理和道德的影响C.奠定了制约腐败的政治基础D.表明明代皇权受到有效制约考向二从文学体裁兴盛所反映的社会发展趋势角度命题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关注社会底层,题材广泛,这与当时的社会变化有关,反映出古代文学世俗化、平民化、大众化的趋势。解题时需结合这些文学体裁兴盛的时代背景来分析。►3.命题点:明清小说《三国演义》对曹操的评价曹操统一北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战乱时代是做了一定贡献的。但是由于不是汉朝的“正统”,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这一现象说明这部小说()A.适应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B.客观地评价了历史人物C.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D.评判历史受儒家思想影响4.命题点:明清富商大贾同文人士大夫的关系所反映的时代特征[2021·广东梅州模拟]明朝后期,一些富商大贾随着经济地位的提升而希望改变自身的社会身份和地位,他们积极结交文人士大夫,摹仿其文明优雅的生活方式。面对此种社会情形,下层知识分子利用自己在文化方面的优势,为其提供文化方面的服务。这种现象()A.动摇了封建政府重农抑商政策B.改变了古代中国的阶级结构C.推动了文化的商业化和世俗化D.反映了经世致用思想的形成考向三从明清艺术形式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角度命题一定时期的文化是对一定时期社会经济的反映。解题时需结合具体的作品内容和时代背景来分析。►5.命题点:明清时期的戏曲发展[2021·河南天一大联考高中毕业班阶段测试四]据李斗的《扬州画舫录》载:“昆腔之胜,始于商人徐尚志征苏州名优为‘老徐班’”。随后扬州盐商竞相仿效,“大洪班”“德音班”“春台班”等相继组建。这说明()A.昆剧发展步入专业化道路B.戏剧发展根植于社会需求C.市民文化决定着戏剧发展D.商人资本开始渗入戏剧界[真题导练]【例】[2017·全国卷Ⅰ,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间中国外国14~15世纪朱元璋在位期间,与占城、爪哇、暹罗等30余国进行官方贸易。废除丞相制度。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和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上的壮举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最早的印刷机。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佛罗伦萨200余家纺织工场雇佣3万余名工人16世纪张居正进行赋役合一、统一征银的“一条鞭法”改革。李时珍《本草纲目》刊刻。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汤显祖出生,代表作《牡丹亭》表现男女主人公冲破礼教束缚,追求爱情自由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意大利人利玛窦到中国,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莎士比亚出生,代表作《哈姆雷特》17世纪朱子学在日本为官方推崇,成为显学。茶叶大量输往欧洲。宋应星《天工开物》刊刻。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郑成功收复台湾英国入侵印度,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开展殖民活动。英国早期移民乘“五月花号”到达北美——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上表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12分)关键点拨:试题通过表格形式列出了14~17世纪中西方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些事件的对比蕴含着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题目要求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可以提炼多种信息,如中西文化的交流、中西社会制度发展趋向等,只要言之有理,体现出“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即可,阐述时注意史论结合。eq\x([试答])[题后反思技法指导]审题、论述解答开放探究试题常用方法(1)本题列举了14~17世纪中西方若干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等领域的重要史实,要求考生提取信息并形成论题,进行论述。该题考查的关键能力,包括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个层级;考查的学科素养,囊括了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考查了考生的综合素质。(2)解答本题的方法技巧①审题: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②论题:中外对比,提取中外历史信息,写出论题。③阐述:论题、阐述具有开放性、多样性。[针对训练]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材料下图为明朝画家丁云鹏(1547~1628年)的想象画《三教图》。画中的孔子、老子、红衣罗汉正同坐于树下在探究玄理。左边的孔子儒雅敦厚,循循善诱,正发表言论;右下的老子谨慎而善辩,他注视着对方,似乎准备随时发问;居中的红衣罗汉双目低垂,安详而平静,从他紧锁的眉头可以看出他已沉于思索之中。这一情景正反映了当时封建统治者推崇“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的现状。画作的人物造型也脱离了以往宗教程式化的因素,有了世俗化的倾向,体现了明后期文人画注重表现个性的风尚。解读材料,提取此图画中包含的任意一个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要求:信息准确,史论结合。)(12分)课题2关键能力·素养提升探究点一[考题研析]B[史料实证][提示](1)特征:两宋与明清时期的技术成果都占主导地位;明清时期的实验成果减少;明清时期科技理论成果比重上升。(2)特点:注重实用性;缺少严格求证的思想。原因: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儒家思想中重政治、轻技艺观念的束缚;古代君主专制统治的阻碍。探究点二[考题研析]C[史料实证][提示](1)标志:元杂剧。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专制制度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以个性解放为核心的早期启蒙思潮的出现。(2)剧种:京剧。原因:北京的中心作用(或者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戏曲舞台非常活跃);封建政府的推动(或者乾隆帝的推动);广大艺人的努力(或者广大艺人博采众长);社会发展、人民大众文化娱乐的需要。课题随堂演练1.解析:《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皇舆全览图》由康熙帝下令编绘、圆明园是皇家园林,说明上述成就都得到国家力量的支持,故选B项;材料“朝廷颁行”说明不是商品经济的结果,排除A项;《本草纲目》与西方科技无关,排除C项;近代社会转型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排除D项。答案:B2.解析:由材料“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可知,明朝后期我国科技重实用的特点,“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赘述”体现轻理论的特点,故选D项;材料说明的是中国引用西方科技的特点而不是引用西方科技的影响,排除A项;仅凭题干事实不能说明西方科技在中国的普及情况,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国科技观念,没有表明西方科技的目标,排除C项。答案:D3.解析:材料中所列是明清时期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地区的食物,反映了作者所在地区食物和自己生活时代对饮食文化的认知,故选C项;玄奘取经途中经过多个地区和国家,所遇见的食物也是多种多样,材料并没有准确描述玄奘取经途中遇见的食物,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周边国家的饮食,无法看出中国的饮食文化是否影响到了周边国家,排除B项;有些小说反映的内容是具有史料价值的,排除D项。答案:C4.解析:通过题干可知,唐寅、文征明等书画家“以替别人书写寿序、墓志铭以及卖画等为业”,甚至出现了有钱人向他们定制书画作品的现象,充分体现出明代艺术出现了商业化趋势,即市场化倾向凸显出来,故选D项。答案:D5.解析:据材料“描述的商人不再是追名逐利的投机分子”可知主要是描述内容发生变化而不是叙事方式的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中“善良、正直、慷慨、讲义气”与理学的“仁、义、礼、智、信”相符,故B项错误;据所学,明朝政府仍然推行重农抑商,故C项错误;据材料“商人不再是追名逐利的投机分子”,联系所学可知明清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推动了对商人的认识的变化,故D项正确。答案:D6.解析:依据材料“昆剧在苏州一带大盛,并向南传播到嘉兴、杭州等地,向北传播到无锡、镇江等地;万历年间,昆剧沿运河越过长江继续北上到达北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交通影响了文化的交流传播,D项正确;A项不合题干主旨,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故排除B项;题干没有体现“地区间的文化交融”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答案:D直通高考微讲座7已考视角讲练1.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描述可知,昆曲在明清时期流行是因为昆曲被视为“官腔”“雅乐”,这意味着欣赏昆曲代表着高雅的品位,符合士大夫的文化需求。D项正确。答案:D2.解析:材料反映了明朝中期以后,个人印刷自己的作品成为时尚,并且士大夫间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赠送,说明当时社会具有浓厚的崇尚文化的氛围。D项正确。答案:D待考视角预测1.解析:顾炎武和黄宗羲确有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主张,但材料并未体现,故A项错误;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反对空谈义理,但材料未涉及,故B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公平与法治的理念,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丝有所未尽”,可知他们都把明道救世、扶危定倾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故D项正确。答案:D2.解析:“明代的言官(负责监督与上谏)声名显赫”与实际地位不相符,故A项错误;“言官冒死上谏,秉直弹劾,甚至多次出现集体跪谏、不畏死难,或前赴后继、持续极谏”符合儒家伦理道德的规范,故B项正确;言官对腐败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但对“政治基础”没有根本性的作用,故C项错误;“集体跪谏、不畏死难,或前赴后继、持续极谏”对皇权有一定的影响,但不会形成“有效制约”,故D项错误。答案:B3.解析: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这并不是去适应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故A项错误;曹操在古代被称为“奸雄”,这一现象并不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