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林湖规划方案_第1页
纳林湖规划方案_第2页
纳林湖规划方案_第3页
纳林湖规划方案_第4页
纳林湖规划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纳林湖规划方案纳林湖规划方案纳林湖规划方案纳林湖规划方案编制仅供参考审核批准生效日期地址:电话:传真:邮编:目

\l"_Toc5"第一章规划总则.1\l"_Toc6"一、景区概况...1\l"_Toc7"二、规划期限与规划范围...1\l"_Toc8"三、规划背景与条件...2\l"_Toc9"四、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2\l"_Toc0"五、规划依据与法规...2

\l"_Toc1"第二章旅游业背景与发展条件研究.3\l"_Toc2"一、区位条件分析...3\l"_Toc3"二、旅游资源与休闲旅游环境分析与评价...3\l"_Toc4"三、旅游区市场现状及相同性质旅游区市场结构分析(周边景区)...5\l"_Toc5"四、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6\l"_Toc6"五、旅游发展潜力和较好的市场前景...6

\l"_Toc7"第三章

旅游总体发展策划.7\l"_Toc8"一、呼包银经济带主要旅游地与纳林湖的空间竞争与协作...7\l"_Toc9"二、国内外休闲度假湖区成功案例分析...8\l"_Toc0"三、旅游发展总体思路...10\l"_Toc1"四、旅游发展策划...11

\l"_Toc2"第四章

旅游区形象策划与市场营销.12\l"_Toc3"一、旅游形象策划...12\l"_Toc4"二、客源市场定位...13\l"_Toc5"三、市场营销策划...14

\l"_Toc6"第五章

旅游产品的策划和开发.16\l"_Toc7"一、旅游产品构成...16\l"_Toc8"二、主导旅游产品...16\l"_Toc9"三、辅助旅游产品...17\l"_Toc0"四、旅游产品开发的季节调控...18

\l"_Toc1"第六章旅游项目和节事策划.19\l"_Toc2"一、实体旅游项目...19\l"_Toc3"二、旅游节庆活动策划...24

\l"_Toc4"第七章规划布局与功能分区.25\l"_Toc5"一、规划基本思路和原则...25\l"_Toc6"二、旅游规划空间结构...25\l"_Toc7"三、旅游功能分区与主要规划内容...25

\l"_Toc8"第八章旅游区环境景观规划与营造.27\l"_Toc9"一、规划基本思路和原则...27\l"_Toc0"二、景观风貌分区...27\l"_Toc1"三、主要景观元素的提炼与升华...28

\l"_Toc2"第九章旅游交通规划和游线组织.29\l"_Toc3"一、交通现状概况...29\l"_Toc4"二、道路交通规划...29\l"_Toc5"三、旅游区外部游览线路组织...30

\l"_Toc6"第十章旅游区发展规模预测与游客容量.31\l"_Toc7"一、发展规模预测...31\l"_Toc8"二、游客容量预测规模...31

\l"_Toc9"第十一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和社区协调规划.33\l"_Toc0"一、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与分析...33\l"_Toc1"二、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平衡...33

\l"_Toc2"第十二章旅游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规划.34\l"_Toc3"一、旅游服务设施规划...34\l"_Toc4"二、基础工程设施规划...35

\l"_Toc5"第十三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利用规划.37\l"_Toc6"一、生态环境及污染现状...37\l"_Toc7"二、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带来的影响...37\l"_Toc8"三、旅游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规划...37

\l"_Toc9"第十四章分期建设规划及投资效益分析.39\l"_Toc0"一、分期开发建设规划...39\l"_Toc1"二、近期建设规划...40\l"_Toc2"三、规划实施建议...42

第一章

规划总则一、景区概况1.地理位置纳林套海农场隶属于巴彦淖尔市农垦局,坐落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位于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境内,距离磴口县政府所在地西北方向四十公里处。地处北纬40°27′31″――40°34′28″,东经106°31′41″-106°50′26″。农场地域南北长十三公里,东西长十八公里,总面积138平方公里,地势南高北低,由东南逐渐向西北倾斜,海拔在1030-1050米之间。旅游区是纳林套海农场中以纳林湖为中心的核心区域,总占地面积约35平方公里。旅游区所处地区为黄河冲积和湖泊沉积平原,境内大都是流动沙丘,多风蚀坑,纳林湖是其中的最大风蚀坑,由于河套地区的农业灌溉作用,滲透的灌溉用水汇集于此形成湖面,湖面呈西北-东南走向,全长约七公里,水面面积一万余亩,湖水清澈,鱼鸟成群,苇荡丛生,景色迷人。2.自然条件①土壤旅游区内土壤系由栗钙土向灰棕荒漠土过度的灰漠土的土地带,属隐域性土壤类型,有浅色草甸土、盐碱土、灌淤土及风成沙,它们互相错综分布,土壤质地单纯,光板地透水性差。矿物质元素丰富,含磷、钾及微量元素,缺氮,有机质含量相对丰富,其旅游区80%以上为耕地。②气候条件旅游区受蒙古高气压的控制和影响,属大陆性沙漠气候,冬春干旱多风。夏季雨量极少。地表面吸热放热速度快,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7.8℃,年极端最低气温-33.8℃,最高气温39.4纳林湖地区降水极少,年平均降水㎜,各年降水的变化幅度很大,多则达到㎜(1975年),少则仅有㎜(1971年)。一年内降水多在7-9月间。灾害性天气主要为风沙、霜冻和冰雹⑴.风沙:这一地区最重要的灾害性天气是风沙,主风向为西南风,次风向为东北风。年最大风速为22m/秒,年平均有73天大风。冬春两季风最多。⑵.霜冻:全年无霜期为135天,初霜基本上在9月26日⑶.冰雹:平均每年降雹约十次,多集中在7-8月,而此田作物接近成熟,秋田作物生长最为旺盛。这一地区的降雹区域性强,但农场各分场分布分散。因此受害区域多是局部地区。③植物现状纳林湖旅游区地处半固定沙漠地区,既无森林又无草原,只有稀疏的沙生植物,自1967年开始植树造林以来,终于建成我们今天看到的沙漠绿洲。但总的来说境内植被稀疏,绿色植物覆盖率不高,且主要集中于湖区周边。野生植物主要有白剌、白沙蒿、沙竹、芨芨草、黄喇嘛、甘草、芦苇等,也是沙漠中主要的植物,起着固沙的作用。常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高梁、水稻、谷子、黄豆、黑豆、马铃薯、西瓜、香瓜、葵花、黑籽瓜、枸杞、苜蓿等。常见的农业果品有纳林甜瓜、苹果梨、枣以及其它小杂果。3.社会经济概况多年来,纳林套海农场在农、林、牧、渔业等方面全面发展,其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万元,人均纯收入到达2500元,但是纳林套海农场的一、二产、三产业之间产业结构严重失衡,根据2003年巴彦淖尔农垦系统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其三产之间的比例为::,其第一产业占到了经济总量的绝大部分,且总体产值较低。二、规划期限与规划范围1.规划期限规划年限为近、中、远三期。近期为2006年——2010年;中期为2011年——2015年;远期为2016年——2020年。其中为了更好的指导规划建设工作,本规划将近期规划再做进一步细分,同时对于远景规划做战略性描述。2.规划范围旅游区规划范围为北到七分场,南到二分场,东到三支渠,西到四支渠所围合的较为规则的区域。纳林湖湖区位于规划区的中央,旅游区规划总面积约为三十五平方公里,其中湖面面积约一万余亩。三、规划背景与条件1.随着经济建设取得的成果,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在我国旅游业增长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休闲旅游和度假旅游的需求快速增长,尤其是原生态以及中短途休闲度假需求旺盛,生态环境较好、距离经济发达地带较近的旅游区逐渐成为旅游热点地区。2.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在硬件建设、软环境改善、产业发展支持等方面为本区旅游业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特别是内蒙古地区在西部开发中抓住机遇,在西部各个省份中成绩显著,使其知名度不断上升,以及对于道路交通的改善,对于进入旅游区从硬件上提供了条件支持。3.巴彦淖尔市和磴口县,特别是巴彦淖尔市农垦局近年来对旅游业的高度重视和投入,已经将纳林湖地区做为巴彦淖尔市西部旅游开发的龙头项目,为纳林湖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4.生态湿地在旅游业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纳林湖作为乌兰布和沙漠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较好,水质清澈的湿地,其旅游价值和旅游吸引力潜力很大。5.2004年9月,国家通过了哈腾套海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申报,纳林湖位于哈腾套海国家级保护区的南端实验区内,可以进行旅游项目开发,给旅游开发带来了机遇,同时可以利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名气扩大旅游区的影响。四、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1.指导思想在保障维护生态环境的条件下,协调经济、社会共同发展,结合良好的资源与文化内涵,结合产业发展,调整经营模式,纳入大的旅游区域,大力发展旅游业,将纳林湖打造成区级特色文化生态旅游区2.规划原则①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原则②发扬和挖掘自然与人文资源,突出特色的原则③可实施性及操作性的原则④坚持保护环境与资源,强化和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⑤弹性规划原则

五、规划依据与法规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9《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1《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国务院199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9《旅游区(点)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3《旅游规划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1999《旅游规划通则》国家旅游局2003《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家旅游局2001《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32.地方性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划《城市规划/旅游规划统一技术措施》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995/2003《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巴彦淖尔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磴口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4-2020)》《纳林湖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可行性报告》(2004)此外,本规划参考了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农垦局等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交通规划、地方志、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相关的基础文献和规划资料。

第二章

旅游业背景与发展条件研究一、区位条件分析1.地理区位纳林湖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境内,处于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河套平原西部,是内蒙古中西部交界的重要节点,南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相邻。2.旅游区位宏观层面上旅游区位于内蒙古西部旅游景点集中区带上,东部有成吉思汗陵墓-响沙湾-五当召-维信高尔夫-昭君坟等知名景点景区,西南部有贺兰山南寺-宁夏沙湖等风景旅游区,纳林湖旅游刚好处于这两个旅游活动区带的中部节点上,可接受两个旅游斑块的辐射,同时也可形成纽带作用,将两个旅游活动带有机的串联起来。从微观层面上,纳林湖旅游区在磴口县域内位于周边旅游带的中部,北有阿贵庙、鸡鹿塞、汗代古墓群、人根峰等景点,南部有生态园、百年教堂、黄河水利风景区、三盛公游乐园等旅游景点,旅游区位于南北旅游线路的中间节点上,近几年兴起的自驾车游阴山、黄河等活动也将纳林湖地区作为重要的驿站。3.经济区位随着西部开发的步伐,内蒙古在西部省份的崛起,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等城市和地区成为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快速地区,特别是与纳林湖旅游区临近的鄂尔多斯市近年来GDP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工业增加值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经济增长出现了极强的势头,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加,居民出游能力的需求相应增加,成为出游比例较高的地区。4.交通区位纳林湖旅游区周边现有乌海,包头,鄂尔多斯,银川等几个机场可用,是远程游客进入旅游区的主要途径,包兰铁路和京藏高速公路从旅游区东南方向穿过,其中磴口和临河的火车站距离旅游区较近,在一个小时车程之内,另外在旅游区西北方向已开工修建另一条铁路,将来也是较远游客进入旅游区的有效通道。低等级公路方面现有磴哈公路通往旅游区,是旅游区同外界联系的主要公路通道。由此可以看出,其公路网络还没有形成,现状交通条件不够理想,成为进入旅游区的一个瓶颈。二、旅游资源与休闲旅游环境分析与评价

环境调查侧重于生态要素和旅游环境本底。旅游资源调查包括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等多方面。调查的性质属于概查。调查的技术依据是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2003)、《旅游规划通则》(2003)和相关技术文件。1.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状况根据旅游资源国家标准的分类体系,对纳林湖区域旅游资源的性质和特点概述如下:①沙砾石地型旅游地纳林湖周边地区是乌兰布和大沙漠的一部分,境内地面原为黄河冲积湖积平原,地面较平缓,间或有沙丘,其中以半固定沙丘为主。沙生植物有白刺、白沙蒿、沙冬青、沙竹、黄喇嘛、芨芨草等。野生动物有野兔、沙鼠和各种爬行动物。②岛区指小型岛屿上可供游览休憩的区段。纳林湖湖面呈带状,湖区中部分布有大小不等的岛屿若干,其中位于南部和中西部的四个岛屿较大,共占地约300亩。③观光游憩湖区指湖泊水体的观光游览区域段落。纳林湖呈西北-东南走向,湖体呈长条形,全长约8公里,宽约1公里,水面面积万余亩,平均水深-3米,局部地区最深处为6米。④沼泽与湿地纳林湖中生长着一片片芦苇和蒲草,以及其它品种丰富的水生植物相映成趣,浓密的水草中栖居着各种鸟类,是典型的湿地环境。⑤林地纳林湖缺乏大片天生林地,只有在沙地上生长的沙生植物中的树木和人工栽培的林带,前者主要有旱柳、沙柳、红柳、沙枣树等。后者主要是杨树,有北京杨、钻天杨、大叶杨、小叶杨、加拿大杨、新疆杨等。同时有少量果林地,主要有各种杏、李、梨、苹果等果树。⑥鸟类栖息地纳林湖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鸟类繁殖和栖息地。生长和栖息鸟类一百余种,是北方夏候鸟、留鸟的重要繁殖地之一。在此停留的鸟类中不乏珍稀品种,其中属国家一、二级保护的鸟类有:白天鹅、黑天鹅、灰鹤、锥鸡、野鸭等。⑦建设工程与生产地纳林湖农场是一座大型农业生产基地,总面积11万亩,已开发耕地万亩,林果地万亩,水面1万亩,其余为弃耕地、宜林地。主要产业有种植业、养殖业、水产养殖等。⑧墓(群)在农场范围内,存在着很多古墓群,根据近来对附近补隆淖镇临戎故城周围的古墓群的发掘,可以基本判定这些古墓群属于汉代遗存。现在保存完好的是位于二分场附近的两处古汉墓群。⑨特色产品水果中以“纳林甜瓜”知名度最高,其他还有苹果、梨、黑瓜子、枸杞等水果品种。指具有跨地区声望的当地生产的水产品及制品。纳林湖内年产优质芦苇1800吨。湖中产鲫鱼、鲤鱼、草鱼、鲢鱼、黏鱼、蟹、虾、龟等。其中“纳林湖”河蟹是内蒙古自治区名牌产品。具有跨地区声望的当地生产的中草药材及制品。“王爷地”甘草、肉苁蓉是内蒙古自治区名牌产品。2.旅游环境的基本性质认定和分析纳林湖是我国西部干旱区域东部边缘的一个中型天然湖泊,通过现场调研和对于资料的归纳总结可以看出,其总体旅游环境具有以下5个方面的特色:①干旱区域的背景景观特色元素特征明显纳林湖所在的沙地属于乌兰布和沙漠的东北部分,该沙漠面积很大,呈东南-西北伸展,约1500平方公里,地表面多为高1-3米的固定、半固定沙丘和沙垄,具有分布零散和小片集中的特点,地表植被稀少,类型较单一,多干草、沙棘、梭梭等标志性沙生植被。纳林湖农场内有五分之四的面积是半固定沙漠,有一部分是新月型沙丘,地表荒疏,植被覆盖率不到10%。②湖区周边环境相对优越,形成湖面-沙丘-荒漠景观差异显著的特色,微观层面上景观组合优势突出。纳林湖是在沙漠形成的沙漠小湖泊,水质量清澈,鱼类丰富,湖中长满了芦苇、芨芨草等水生植物,加上各类鸟类争鸣,形成一副江南水乡的景观。与外围的沙丘、碱丛、杨树林、荒漠、阴山等大漠景观元素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景观视觉差异显著。③现代农林建设基础较好,可构成良好的旅游环境,以绿色农产品为代表的地方旅游商品资源突出,具有区域级比较优势和知名度。与其他内蒙草原民族旅游地的典型环境不同,纳林湖地区传统的内蒙古荒漠草原和游牧环境气氛淡薄。由于农垦开荒,使纳林湖地区的整体环境逐渐由一个完全的天然荒僻地变成一处富有生气的农业园,环湖地带都是主要的农业耕作区,形成了旅游区的大背景。以“纳林甜瓜”“王爷地”甘草、肉苁蓉以及其他果品在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是开发打造旅游区特色商品的基础,是发展产业旅游的良好资源本底。④所处区域历史文化深厚,是以汉文化为主的古文化遗址和现代文明的交汇点旅游区周边有很多遗址,其中汉代文化和物质的遗存较为丰富,有长城遗址和军事要塞,如鸡鹿塞、高阙塞、光禄塞等。汉武帝时设窳浑、临戎、三封等3个县,都遗留下古城遗址。同时还有40多座汉墓,并出土了不少品质较高,数量不少的汉代文物。⑤纳林套海农场是河套文化重要载体,自然灾害与人类治理灾害的搏斗展示场。纳林套海农场所处区域是黄河流域中河套文化的依托地。“黄河百害,唯富一套”,河套文化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在利用黄河、治理黄河的过程中长期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包括灌溉文化、农耕文化、地方民俗文化等主要文化支流。其中农耕文化,特别是近代农业耕作技术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在纳林套海农场有较为显著的体现。因此,纳林套海农场是河套文化重要载体,是自然灾害与人类治理灾害的搏斗展示场。⑥旅游区景观季相性显著,为旅游区开展多季节旅游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旅游区地处内蒙古地区,气象条件差异性较大,造就了其旅游区景观视觉差异性显著,其一年四季景观各异,各具特色,为丰富旅游感受提供了有利条件。3.旅游环境概念评价评价区旅游环境质量按总分多少分为四级:第一级(>750),第二级(750-500),第三级(500-250),第四级(<250)。依据这一规定,对纳林湖地区旅游环境要素进行如下概要分析。交通:旅游处于开发准备阶段,目前公路交通便利,农场场部有供电所、宾馆、饭店、商店、通讯、信用联社、医疗设施等各种服务网点。距离乌海机场约120公里,距巴彦高勒火车站40公里。旅游基础和旅游服务设施一般,只能满足初级旅游接待。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类型较集中,其中部分类型(纳林湖湖泊游憩区域,甜瓜、干草、鱼蟹等农林产品及制品等)质量较高,组合关系中等。景观条件:景观类型个性突出,湖泊、沙地、生产地构成主体地表景观。植被覆盖度较低。湖泊水体质量良好,地下水丰富,大陆性气候明显,昼夜气温变幅大,适宜度较差。光照充足,热量条件好,对农作物生长有利。社会经济条件:纳林湖农场现为大中型国营企业,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农场职工2600多人,人均收入2500元。农场集中的社区环境可支持旅游开发。环境条件:本区没有工业污染,整体环境良好,有部分自然灾害,但使危害程度不大。根据上述对纳林湖环境调查与分析的实际资料,对每项评价因子进行打分,所得结果列于表1中。表2-1

纳林湖旅游环境评价现状赋分表评价项目及分值评价因子及分值分级及分值得分优良中差旅游开发程度(150)景区景点档次(30)30-2221-1514-87-010管理完备程度(30)30-2221-1514-87-010旅游服务设施(50)50-3837-2524-1211-08

旅游基础设施(40)40-3029-2019-109-015旅游资源(250)数量(100)100-7574-5049-2524-020等级(100)100-7574-5049-2524-030

组合状况(50)50-3837-2524-1211-030自然环境要素(200)景观丰富程度(70)70-5049-3029-109-020水文状况(50)50-3837-2524-1211-045

气候适宜程度(40)40-3029-2019-109-025

植被状况(40)40-3029-2019-109-035社会人文要素(150)经济实力支撑(80)80-6059-4039-2019-045社区环境(30)30-2221-1514-87-015

旅游商品质量(40)40-3029-2019-109-025旅游安全(200)防污染状况(100)100-7574-5049-2524-080防灾害程度(100)100-7574-5049-2524-090总分数503

根据各项评分结果可知,纳林湖的旅游环境赋分值为503分,其质量等级属于第二级。三、旅游区市场现状及相同性质旅游区市场结构分析(周边景区)1.市场现状现状条件下,旅游开发基本处于刚刚起步状态,由于其良好的景观和生态条件,今年来虽然每年有约2000游客来到纳林湖旅游,但是多为周边县市的短途游客,主要集中在临河、乌海、磴口以及部分呼和浩特市游客,由于受到纳林湖本身资源和外部交通条件的限制,现在还很少有中远程游客光顾。

虽然近年到纳林湖地区旅游的游客逐渐增多,但多为其景观环境所吸引,本身旅游区没有提供可供游乐、游览项目,所以多数游客仅是停留在下海乘船观赏湖面风光这一层面,一般情况下不作过多停留,基本上没有形成固定的旅游收入和稳定的游客客源。2.周边旅游市场结构总结与分析

表2-2

2004年城镇居民出游情况(按出游目的分类)城市合计按出游目的分(%)观光游览探亲访友商务公务会议度假休闲宗教/朝圣文体科技交流其他总平均呼和浩特------------银川----

由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以呼和浩特和银川市为代表的周边城市旅游目的现在还是以观光和探友为主要目的,其总量需求和全国的平均水平相当,其中休闲度假比全国的平均水平稍低,但已在其出游目的中排第三,由此可以看出其休闲度假的需求比较大。而公务和商务旅游比较全国平均水平分别高出30%和两倍。可以预测在今后的几年里以上三方面的旅游需求将会逐渐增加,由此可见,在区域范围内现有的服务设施和快速增长的需求之间有较大的缺口。四、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存在问题:从目前现状来看,由于原有基础薄弱,对于旅游开发起到较大制约因素,特别是对于旅游区前期的启动尤显突出,主要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主要问题:1.外部交通条件不够理想,没有形成快捷的交通网络体系,旅游区的可进入性较差2.单体旅游资源不够突出,缺少震撼性的旅游资源3.虽然地处历史文化的交汇地,历史遗迹较多,但同时破坏也十分严重4.湖泊类旅游地较多,形成同类旅游资源的相互竞争五、旅游发展潜力和较好的市场前景虽然从现状条件看起来,其旅游开发条件在某些方面显得不足,会对旅游开发带来困难和影响,但是从纳林湖地区所具有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来讲,纳林湖地区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概括起来纳林湖所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优势:1.位于旅游发展带的重要节点纳林湖处于内蒙古中西部旅游资源比较集中的大区域,处于两个旅游活动带的中间节点上,向东可以连接呼市、包头等地,向南可以连接宁夏等地,空间的拓展条件十分突出,具有较强的联动性。2.旅游区自身资源本底优良旅游区虽然地处沙漠腹地,但是本身的资源优势较为显著,有清澈见底的湖水,芦苇密布的苇荡,流动的沙丘,丰富的绿色瓜果产品和农产品等,自身的旅游资源本底优良。3.湖区景观和荒漠化景观的高度统一和融合规划区内的苇荡,湖水,水鸟,小岛和周边荒漠景观化的大背景,如阴山、戈壁、沙丘等代表元素形成有机的组合,在景观上到达高度的融合和统一。4.旅游资源和周边旅游区互补性较强周边的旅游景点如阴山山脉、黄河河套、鸡鹿塞古城等等都是金戈铁马、豪情万丈的感觉和氛围,是典型的荒漠环境下所特有的景观特质,而纳林湖地区是荒漠中的绿洲,其资源的特点和外部景点景区完全不同,所以其旅游资源和周边旅游区的互补性较强,为差异化方向的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5.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磴口县特别是纳林套海旅游区的上级主管部门巴彦淖尔农垦局的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对于旅游开发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特别是在政策上给予旅游区发展所给予的优惠条件,给旅游区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很好的机遇。6.旅游区处于原始开发状态,可塑造性较强旅游区还处于一种原始开发的状态,没有形成较多的旅游设施和构筑物,给旅游开发工作带来了较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第三章

旅游总体发展策划一个旅游区的规划是否具有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势必应该对于周边的大环境给予充分的认识和考虑,所以本规划将从周边的旅游市场和发展趋势进行综合考虑,特别是将呼包银经济带与旅游区的关系作为研究的重点,分析其处于大环境中的整体定位。一、呼包银经济带主要旅游地与纳林湖的空间竞争与协作(一)呼包银经济带旅游业发展态势分析1.呼包银经济带概况呼包银经济带是我国四条横贯东西的经济协作带之一京津一呼包银经济带的重要组成。该经济圈是指以包兰铁路和110国道为主轴线,以呼和浩特、包头、银川等节点城市为依托形成的经济区域。主要包括内蒙古和宁夏两省,是横贯东北和西北的中国北部地区的联系纽带,京津地区经济增长的腹地,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这一区域建立的北方生态防线,对首都乃至北方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呼包银经济带旅游发展格局根据规划,呼包银经济带将形成以下三大旅游区:内蒙中部历史与民俗文化都市圈旅游区:包括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的大部分。围绕历史/民俗文化、召庙文化、自然生态、都市风情等内容,重点开发历史/民俗文化旅游、都市观光/休闲度假旅游、民族风情旅游和文化考古旅游等产品。重点建设呼和浩特城市旅游区;成吉思汗陵蒙古族文化旅游区;昭君与蒙古族文化旅游区;五当召、美岱召宗教文化旅游区;响沙湾、沙湖沙漠生态旅游区;岱海、乌素图、敕勒川文化休闲度假旅游区;辉腾锡勒、格根塔拉、希拉穆仁草原旅游区;蒙牛(伊利)、包钢、准格尔、鄂尔多斯工业观光旅游区八大旅游区。内蒙西部沙漠与历史文化遗迹旅游区:包括阿拉善盟、乌海市、巴彦淖尔盟和鄂尔多斯市的鄂托克旗和鄂托克前旗。依托宗教寺庙、沙漠景观、丝路遗迹、航天科普、贺兰山和黑河胡杨林自然生态景观,重点开发沙漠探险旅游、宗教朝圣旅游、丝路访古游以及生态/航天科普游产品。近期重点建设沿贺兰山西麓旅游带;腾格里沙漠观光旅游区;乌海黄河风情旅游区;额济纳胡杨林生态旅游度假区、航天城科普旅游旅游、海森楚鲁怪石林旅游区;巴丹吉林沙漠探险旅游区。宁夏中北部沙漠生态与黄河文化旅游区:包括石嘴山市、银川市和吴忠市北部。依托塞外风光、黄河文化、西夏古韵、大漠风光、回乡风情等资源,重点开发黄河水上游、沙漠探险游、西夏秘境游、沙湖生态游、回乡风情游、贺兰探奇游等产品,重点建设银川、沙坡头、沙湖、金水和青铜峡旅游区五大旅游区。3.呼包银经济带旅游业发展对纳林湖的影响分析呼包银经济带的崛起将对纳林湖旅游业发展产生以下三方面直接影响:其一:呼包银经济带将成为我国最大的煤炭、火电、天然气生产基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与重化工业步伐的加快,使得纳林湖保持良好的原生态环境和特色农业产业优势日益突出,旅游产业的生长条件趋于成熟。加之周边区域条件的明显改善,纳林湖旅游大发展的时机即将到来。其二:呼包银经济带的快速发展,还将形成对集中配套的各种类型、各种档次的休闲度假旅游地,尤其是高标准、高档次的公务(商务)、休闲、游憩、会议、康体疗养等多样化、综合性需求的旅游地,而纳林湖地区的资源和环境条件具有发展成这类旅游地的良好潜质。其三:沙漠旅游和文化旅游是呼包银经济带主导旅游产品,这是由该地区广袤的沙漠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所决定。位于这一宏观背景之中的纳林湖旅游开发,一方面需要顺应区域旅游开发总体趋势,构造与区域主导产品相协调和配套的旅游产品体系,另一方面需要通过特色挖掘寻找差异化开发方向,从而确定自身在区域中的独特地位和角色。(二)呼包银经济带主要湖泊型休闲度假旅游地的竞争分析1.竞争分析与纳林湖构成同类景区竞争关系的同类景区主要是呼包银经济带中主要湖泊型休闲度假旅游地,主要包括沙湖、月亮湖、乌梁素海、南海。这些湖泊在资源类型、旅游产品及客源市场方面和纳林湖具有相当的重叠性,且开发较早,知名度较高,因此成为纳林湖旅游发展的主要竞争对象。主要竞争关系分析如下:表3-1

纳林湖与同类旅游区竞争关系比较旅游区主要资源旅游产品现状构成产品替代程度知名度竞争关系沙湖湖水、沙山、芦苇、飞鸟、游鱼观鸟、水上运动、沙漠娱乐很高高强烈竞争月亮湖沙漠、戈壁、湖水、佛教、沙漠胡杨沙漠探险、湖区休闲较高较高强烈竞争乌梁素海水鸟、湿地、草原观鸟、湖区观光较低较高间接竞争南海湿地、湖泊水产品水上娱乐、水产品美食较高较高间接竞争

2.应对分析周边众多同类旅游地的激烈竞争,要求纳林湖必须发挥后发优势,细分客源市场,开发差异性产品,策划特色项目,从而打造成为富有吸引力和独特性的旅游地。针对各主要竞争景区,纳林湖的应对策略如下:沙湖、月亮湖—纳林湖景区:沙湖集沙、水、苇、鸟、山五大景观为一体,月亮湖集大漠风光、戈壁神韵、原生态湖泊和藏传佛教为一体,二者周边皆为面积广大的流动沙丘。以此为基础开发的丰富多彩的沙漠和水上娱乐活动是沙湖的最大亮点,而沙漠生态旅游、沙漠探险旅游则是月亮湖最富有吸引力和独特魅力的旅游产品。二者皆形成以沙漠旅游产品为主,以湖区休闲度假为辅的旅游产品总体构架。纳林湖则规划构建以湖区休闲度假产品和产业旅游为主,以沙漠旅游产品为辅的旅游产品体系。此外,因为纳林湖所处的乌兰布和沙漠多为半固定沙丘,反映了人工治沙的丰硕成果,因此应重点开发沙漠科普、沙漠观光产品,同时适当开发沙漠娱乐活动,从而形成与上述两景区的差异。乌梁素海—纳林湖景区:乌梁素海重点开发以生态观光、生态休闲、生态科普为主的生态旅游产品,打造在全国具有知名度的生态旅游目的地。纳林湖则充分发挥小巧、精致、农产品丰富、水质良好、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重点开发湖区休闲度假和产业旅游产品。南海—纳林湖景区:南海重点开发了水上娱乐和水产品美食产品,主要面向包头周边的城市居民。纳林湖的主要应对策略是大打沙漠牌和产业牌,大力营销其沙漠娱乐和特色产业旅游产品,营造沙漠绿洲、沙漠乐园形象,从而实现对这一市场的分流和共享。二、国内外休闲度假湖区成功案例分析1.美国霍姆斯蒂德度假村

(密歇根州)(1)案例简介位于密歇根州格莱阿博密执安湖畔德霍姆斯蒂德度假村(thehomesteadresort)是一个四季度假村。居民和游客得以享受沿密歇根湖1.8英里(2.9公里)的湖滨和沿水晶河4英里(6.4公里(2)案例分析规划和设计的成功之处:霍姆斯蒂德度假村的规划围绕了两个核心,一个是夏季在水边,另一个为冬季冰雪项目,每个核心都设有一个带商业、餐饮和休闲设施的活动中心。交通组织上这个度假村项目由互联的自行车小路和越野滑雪小径相通,这些小道将各种设施连接起来,并为步行、自行车和滑雪的人们提供进入途径,避免汽车对于旅游度假区的影响。在确定设计参数时,度假村特别应避免大城市郊区的形象,尽量保持原有地形,原始场地的坡度尽量尊重,建筑物安置在自然等高线上,使建筑物和地形形成有机的结合。霍姆斯蒂德度假村成功实施了一项主要景观美化工程的计划。此外尽量减少铺装地面和尽可能保留树木,度假村使用板铺小径,停车场小而认真地进行景观化。道路尽可能避免长距离的直道,使其景观丰富。一整套具体的条例要求所有的住宅建筑规划要附详细的测绘图,地貌图和树木测绘图,在任何住宅建筑施工前,将规划递交霍姆斯蒂德度假村管理处,让其审批,管理处赞同很少更改环境的基本建筑规划,鼓励使用天然材料和自然色彩。它在成功地把度假村住宅融入周围的原始沙丘和国家湖滨区的环境方面是值得称道的,它把湖滨和冰雪项目综合在一个度假村内也是非同寻常的,因而霍姆斯蒂德度假村成为了整个美国中西部游客向往的主要四季度假胜地。旅游设施方面的成功之处:霍姆斯蒂德度假村的休闲设施反映了家庭化度假村的核心。设施包括湖滨环境、俱乐部(湖滨浴场、羽毛球及墙球、食品服务设施),一个小型船坞,三个游泳池,两个水疗池,五个土地网球场,一处高尔夫练习场,步行远足小径,慢跑小径,健身房,桑那浴室,为游客寄托儿童的有儿童活动项目的日托幼儿园,儿童游戏区,速降滑雪及越野滑雪场所。2.韩国庆州波门湖旅游度假区(1)案例简介韩国庆州波门湖旅游度的主体构想是建造一个综合性的、相对自成一体的、中等密度的度假区。度假区设有各类饭店,娱乐场所和辅助设施,为游客提供娱乐和商务活动场所,并成为游客远足历史、文化遗迹和宗教遗地的大本营,这和纳林湖的总体功能定位上面有许多共同点。(2)案例分析规划和设计的成功之处:度假区将重点放在建造娱乐中心,包括综合购物网点、环球剧场、水族馆、会议中心、大型韩国风味餐馆等,波门湖还有钓鱼、划船和其他水上活动设施,综合购物网点里建有高塔。主要为游客提供一个环境良好的旅游驻扎地。在旅游区充分考虑了高端游客旅游度假方面不同的需求,在度假区北部建有高尔夫球场,一个小型家庭主题公园、东图里世界游乐城;南湖滨建有一个娱乐公园,提供各种家畜坐骑和娱乐设施;还有一片建造主题公园的扩建区域,韩国酒吧附近将复制一个古代锡拉式乡村;在规划和执行上突出了土地利用的控制,使得规划对于建设工作更具有指导意义。土地使用规划中还有对土地使用控制、发展和设计标准的详细条款和实施方案,包括各种计划地审批程序、土地使用总体规划、某些特别地区的建筑标准和美化标准及其他特殊要求,这对于旅游区开发在土地利用上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3.南湖旅游度假区(1)案例简介规划区面积近12平方公里,其中湖泊水面达平方公里,占整个区域面积的42%。本区域内的湖泊为地质构造运动形成的沉溺性天然湖泊,湖水深0.5米至2米以上,无工业污染,水质良好,水色清澈。沿湖湖岸线曲折变幻,陆嘴湖湾交错,在6平方公里湖泊周围分布陆嘴20多个,形态不一,景色各异。由于湾内水流相对平静,沿岸一带多有淤泥淤积,是莲藕、荷花、菱角等水生生物生长的良好环境。三面环水的陆嘴、土壤、空气湿润度相对较高、为林木花草及农作物的生长创造了很好的条件。(2)案例分析开发方向成功经验:利用天然的水质良好的湖水和广阔的湖面条件开展各类水上体育运动项目及娱乐项目,使游客在旅游区充分享受水所带来的快乐。利用原有条件遗留下来的水乡景观特质,开展水乡风情系列旅游。利用旅游区林业、农业、渔业等资源丰富,除了在景观上形成林业、农业等景观效果,同时也可将部分农业、渔业资源转换成旅游商品,也形成旅游的旅游吸引物。结合自然农业景观,可开发参与性的观光农业旅游项目利用本区丰富的生物资源,开发地方美食及药膳旅游田园风光与乡村生活体验的观光农业度假区,使城市居民回归大自然,呼吸田园新鲜空气,增加城乡交流,并为城市居民及外国旅游者提供增长见识的生活锻炼机会。4.西班牙湾弯渡假村

(1)案例简介西班牙湾度假村(SpanishBayResort)是由蒙特雷半岛的佩伯尔海滩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创建的一个接待世界级旅客和设有高尔夫球场.网球场和住宅设施的度假村。西班牙湾度假村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能改造和利用被高度破坏了的场地,在那块地上原来有一个硅砂矿和两个矿砂处理厂。采矿活动严重地破坏了约80%原有的地貌,只有一小部分地面还保留着原先的松树林和海岸沙丘栖息地。(2)案例分析规划和设计的成功之处:这个地区的规划面对若干挑战性要求,要把高尔夫球场和旅馆按地区的规划标准退离海岸线,最好还要保护好以前遗留下来的沙丘和林区。把渡假村的各种功能要求在最少破坏公众景观的条件下容入环境。在交通问题上,在走向海滨的通道和海滩本身,西班牙弯海滩与阿西洛玛国家海滨公园为邻。几年之后公园游客和当地的居民把海边作为一条散步的线路。为了促进延续和改善步行通道,西班牙湾同意建板铺小道,把海滨,和渡假村旅馆附近的公共道路和国家公园相连.形成一条湖滨地区的休闲游憩带。在结合自然的环境设计上,恢复了大部分原先的沙丘和海岸的地貌特征。也改善了公众通往海边的道路,恢复了以前因采矿而被破坏的沙丘和土地并扩大了曾饱受侵害的原生物.植物的栖息地。西班牙弯度假村紧靠曲折蜿蜒的海岸线上的波状沙丘,这些沙丘又与森林边缘接壤。西班牙弯度假村的场地就是顺着太平洋蒙特雷海洋生物保护区的海岸展开的。在休闲活动设计上,有面向大洋和海滩的高尔夫球场,大洋和海滩又是作为散步和了解大自然的去处,板铺的小径引向海滩,那里是冲浪和皮划艇爱好者的天地。在德尔蒙特森林中有供骑马和徒步的小径,在植物保留地可骑自行车在“大自然中漫步”,钓鱼,参观鲸鱼等。安置旅馆和住宅建筑时,退离海岸线,不挡视野和限制建筑物高度等问题.在规划上述建筑时首先采取变更海拨高度。在崖边的地形上,和在原先矿砂处理厂清除树木的林地上.由海滨退进沙丘来调节其影响。在铁路旁的旅店只建两层.这个旅店和环状球场在尽可能不干扰公众的视野的前提下.建成了有吸引力和高效运营的设施.西班牙弯度假村的休闲设施反映了利用环境生态渡假的理念,设施包括湖滨环境、高尔夫球场,步行远足小径,慢跑小径,海岸沙丘栖息地。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休闲宁静的环境。

三、旅游发展总体思路1.总体构架—旅游过境地体系建设利用纳林湖独有的区位优势和特色资源,将纳林湖打造成为大区域范围内(内蒙古以及巴彦淖尔市西南旅游线)重要的旅游接待服务基地,小区域范围内(蹬口县)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完整的旅游过境地和目的地体系。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发挥区域联动作用。纳林湖旅游资源质量比较单薄,需要将其纳入区域旅游资源大系统中方能成就其旅游价值。从宏观尺度上,通过三大地标型景观(阴山、黄河、沙漠),三大特色性资源(湖泊、沙漠景观和地域特色文化)的旅游项目策划,形成丰富多样的旅游内容,将纳林湖纳入阴山、黄河和腾格里、库布其沙漠的区域环境中,显示和强化出其朔方沙漠湖泊的特色。从中观尺度上,纳林湖所在的蹬口县拥有三盛公水利风景区、蒙牛科技食品工业园区、乌兰布和沙漠、鸡鹿塞、阿贵庙等多处国家级旅游资源,形成一条自南向北贯穿整个县域的黄金旅游线路,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纳林湖则是该黄金旅游线中的重要接待节点。因此应加强区域联动,加强区域重要景点的建设力度,加强整体线路的营销和品牌联合打造,通过资源整合、特色品牌塑造以及知名度、影响力的提升将河套第一县蹬口县做强做大,以整个区域的发展带动纳林湖旅游业的发展。以食住娱为主的旅游要素吸引物化开发。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将具有文化特色的“饮食”、“娱乐”、“交通”、“住宿设施”和“商品”在作为旅游要素利用的同时,强化它的特色,使其同时成为很好的旅游吸引物。重点加强以特色农产品和水产品为代表的特色旅游商品的建设,形成在内蒙古具有知名品牌的特色商品系列。策划以水上活动为主的特色游憩产品。充分发挥纳林湖小巧精致的特点,策划规模不大但新鲜有趣的水上休闲活动,营造别致高雅、富有文化韵味的水上休闲活动场所,辅以丰富多样、富有乡土气息的旅游商品,打造富有吸引力的特色休闲游憩旅游过境地。2.文化内涵——人地关系主线的旅游展示和利用纳林湖所在的磴口县拥有丰富的历史遗存和众多的现代工程,他们记录了千年以来该地区自然环境变迁的轨迹,记载了人类文明兴衰的历史,是西北干旱地区自然环境变迁与人类文明兴衰的典型代表。典型资源载体高度集中于三条线路中,一是贯穿于全县的南北文化旅游带,自北向南包括阴山游牧文化、以汉文化为代表的古代军事文化、宗教文化,以及现代水利工程及生态产业文化,二是乌兰布和沙漠沿线,包括沙漠化及人类治沙的斗争,三是黄河沿河一线,包括人类治黄的水利工程以及河套农业。文化是灵魂,是打造特色,延长生命力的重要内容。人地关系文化主线的渗透将使纳林湖形成区别于周边景区,尤其是其他休闲度假湖区的独有特色。纳林湖地处磴口县南北通道的中间位置,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的交汇点,是蹬口县人地关系资源载体的高度集中区,因此该地区可作为整个磴口县,乃至西北干旱地区人地关系变迁的缩影,以汉农耕文化—土地沙漠化、黄河改道等环境恶化——人类治理、农耕文化复兴为主线进行旅游展示和利用。3.特殊性卖点(USP)分析周边地区体现“绿色·健康·乡土”等主题的特色休闲度假旅游区回归自然,乡土,追求健康已成为现代都市人生活的目标和消费的重点。面向近程休闲度假市场,着力营造少而优、精而细腻和富神秘性,局部私密空间营造为亮点的休闲游憩空间,开发系列优势组合项目,打造以“回归自然”为主要目的的郊野休闲旅游地,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健康的休闲项目为主要内容的健身运动区,以乡野风味餐饮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区。内蒙农垦系统绿色经济综合经营的典范以湿地、沙漠、农垦田园、绿色有机农产品等特色资源为基础,着力打造沙漠绿洲形象,并将建设绿色经济综合经营示范区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相结合,作为发展纳林湖地区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加强绿色产业与旅游的结合,策划绿色产业观光、绿色产品购买与品尝、生态休闲度假等活动。创建生态型第一产业、生态型农产品加工业、生态产品销售一体化的绿色经济综合经营示范区,最终建成内蒙农垦系统绿色经济综合经营的示范基地。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变迁与人类文明兴衰的典型代表作为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变迁与人类文明兴衰的典型代表,对纳林湖人地关系文化内涵进行充分挖掘与展示,主要旅游利用途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纳林湖与区域内外相关景点的旅游资源整合、旅游线路组织和品牌的共同打造,二是将文化内涵注入到休闲游憩产品中,包括汉文化环境的营造、大型歌舞的策划等。四、旅游发展策划(一)旅游性质以生态休闲度假、乡村旅游为主导,以特色餐饮、现代休闲娱乐为最大卖点的休闲、运动、娱乐型旅游区;呼包银经济带中重要的旅游接待服务基地。(二)旅游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将纳林湖建设成为呼包银经济带重要的旅游接待服务基地,内蒙古特色休闲、运动、娱乐型旅游区,巴彦淖尔和蹬口县重要的旅游接待服务基地和旅游目的地,规划期末培育旅游业成为纳林湖的主导产业之一。2.阶段性目标近期目标(2006-2010):旅游业的产业基础形成期。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完善基础及服务设施,使旅游产业初具规模,使其在周边范围有影响力。中远期目标(2011-2015)完善旅游产品,打造高端旅游产品,使其知名度和影响范围从周边省市向京津-呼包银经济带扩展,旅游产业成为主导产业。3.发展预期指标2010年游客量突破2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4000万元;2015年游客量突破3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9000万元;2020年游客量突破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2亿元。4.生态目标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大前提下进行旅游开发,从而实现依托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以旅游产业支持生态涵养投入的良性循环。5.社会目标提升纳林湖的知名度,增强居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使居民参与到旅游区的管理、开发和保护区管理中;为居民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在保持地区原有的渔业和苇业的传统产业优势下,发展旅游业,实现产业转型。(三)旅游发展重点1.旅游产品开发重点纳林湖旅游发展方向的选择既要考虑其优势旅游资源,同时要考虑资源转化为产品的市场潜力与综合效益。据此确定规划期内纳林湖旅游发展的两大主导旅游产品如下:湖区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湖区休闲度假产品的特色化、精品化开发(近期重点);绿色产业旅游产品——产业资源的综合化、系列化、规模化开发(近中期重点)

第四章

旅游区形象策划与市场营销一、旅游形象策划(一)主要形象设计要素形象定位是以资源本底分析和市场分析等两个方面为基础的。资源本底分析揭示地方的资源特色、文化背景;市场分析揭示市场对旅游地的需求,两方面的综合构成旅游形象定位的前提。1.资源本底分析自然资源要素方面,纳林湖景观类型丰富多样,景观形态个性突出。湖泊岸线曲折、小巧精致,湖中芦苇茂盛、鱼跃鸟鸣,周边田园瓜果飘香,特产丰富,远处乌兰布和沙漠连绵起伏,沙生植被造型独特。纳林湖形象策划中需突出旅游资源和环境的核心特征,突出湖面-沙丘-农田-阴山的组合景观,即干旱区域的宏观背景景观、湖泊主体资源景观,以及富有生气的农业环境景观。人文资源要素方面,突出其作为古文化遗址和现代文明交汇点、河套文化重要载体,以及人与自然搏斗的展示场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总结以上分析,纳林湖特色旅游资源及其环境本底可以概括为三大要素:水景——以纳林湖面为主体、恬静多彩的湖泊风光;文景——西北干旱地区自然环境变迁与人类文明兴衰的典型代表;生景——沙漠及处于沙漠腹地中、瓜果飘香、特产丰富的绿洲。纳林湖的核心资源和印象应强化精致湖区、河套兴衰、沙漠绿洲三大主体特征。2.市场形象分析在核心市场呼包银地区,纳林湖具有以下的核心资源和印象,但这些印象仅是初步的、模糊和不固定的:大漠明珠、纳林甜瓜、瓜果之乡、丰富的农产品和水产品、纯净的水质迄今为止,纳林湖在核心市场中尚未形成自己鲜明的市场形象,知名度也较低,在与周边景区的品牌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二)周边景区形象差异化分析在资源品质方面,与周边休闲度假湖区有很大的同质性,总体上不具备明显的资源优势。在市场认知程度方面,由于尚未真正进行旅游开发,所以还没有形成鲜明的旅游品牌形象,旅游市场对纳林湖的了解程度很低。在形象主题方面,以沙漠湖泊观光和休闲度假为主题更迎合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