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散文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邓艾缒兵于蜀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棰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将矣。袒裼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节选自苏洵《嘉佑集·卷二》,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袒裼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B.袒裼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C.袒裼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D.袒裼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通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烽燧:古代边防报警信号。白天放烟称“烽”,夜间燃火称“燧”。此指军队的警戒工作。B.斥堠:即斥候,指侦察兵或侦察敌情,也指用来瞭望敌情的土堡。文中意思为后者。C.“缒兵”之“缒”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夜缒而出”之“缒”皆为“用绳子拴着往下放”。D.“知势则不沮”“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神辱志沮”中的“沮”字都为丧气、颓废之意。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正义的战争,才能激发士气,才能百战不殆;逐利的战争,即使一时不为所害,但从长远看,也会到不可收拾的地步。B.作者认为要想取得战争胜利,为将者要避实击虚,用我方之长与敌人对抗,将我方之短隐蔽起来,使敌人心生疑虑而退却。C.文章阐述了战争的战略策略思想,其中包含着一些朴素的辩证法观点,但也有“怀其欲而不尽”“士欲愚”之类的封建权术。D.全文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文笔洗练,又多用排比与对偶,增强了气势;而战例和设喻的插入,又增强了形象感和说服力。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2)尺棰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5.苏洵提出“凡战之道”有四养:“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他认为要让士兵持续保持对胜利的渴望,这四养中何者最重要?请结合文章加以简析。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墨君堂记①凡人相与号呼者,贵之则曰“公”,贤之则曰“君”,自其下则尔汝之。虽公卿之贵,天下貌畏而心不服,则进而君公,退而尔汝者多矣。独王子猷1谓竹君,天下从而君之无异辞。今与可2又能以墨象君之形容,作堂以居君,而属余为文,以颂君德,则与可之于君,信厚□。②与可之为人也,端静而文,明哲而忠,士之修洁博习,朝夕磨治洗濯,以求交于与可者,非一人也。而独厚君如此。君又疏简抗劲,无声色臭味可以娱悦人之耳目鼻口,则与可之厚君也,其必有以贤君矣。世之能寒燠人者,其气焰亦未至若霜雪风雨之切于肌肤也,而士鲜不以为欣戚丧其所守。自植物而言之,四时之变亦大矣,而君独不顾。虽微与可,天下其孰不贤之。然与可独能得君之深,而知君之所以贤。雍容谈笑,挥洒奋迅而尽君之德,稚壮枯老之容,披折偃仰之势。风雪凌厉,以观其操;崖石荦确,以致其节。得志,遂茂而不骄;不得志,瘁瘠而不辱。群居不倚,独立不惧。与可之于君,可谓得其情而尽其性矣。③余虽不足以知君,愿从与可求君之昆弟子孙族属朋友之象,而藏于吾室,以为君之别馆云。【注】1.王子猷,名徽之,王羲之第五子,任达放诞,生性爱竹。2.与可,即文同,字与可,北宋著名画家、诗人,他种竹、画竹,被后人奉为“墨竹之宗”。6.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也 B.矣 C.哉 D.焉7.下列不属于“君德”的一项是(
)A.疏简抗劲,不以声色臭味娱悦人之耳目口鼻。B.有节操,不以世之寒燠丧其所守。C.稚壮枯老之容,披折偃仰之势。D.得志,遂茂而不骄;不得志,瘁瘠而不辱。8.从句式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9.通篇称竹为“君”,有什么好处?【甲】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乙】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吕不韦《吕氏春秋》)10.下列对加点词含义的推定,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来而让——由“大礼不辞小让”可推断“让”为“礼节仪式”之义。B.其人拜之以牛——由上下文可推断“拜”为“表示感谢”之义。C.景公致廪丘以为养——此处“养”动词活用作名词,解释为“供养之地”。D.取舍不苟也夫——由成语“一丝不苟”可推断“不苟”为“不随便马虎”之义。11.文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则无损于行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B.①其人拜之以牛
②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C.①夫圣人之举事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①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
②辞而行12.下列对文中句子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弟子趣驾,辞而行”是一个省略句,“令”字前省略了主语“孔子”。B.“其人拜之以牛”是一个状语后置句,可以改为“其人以牛拜之”。C.“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是一个定语后置句,可以改为“吾闻君子当受禄功以”。D.“孔子,布衣也”是一个带有典型标志词的判断句。13.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或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①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②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③现在我劝说景公,景公还没有实行我的主张却赏赐给我廪丘,他太不了解我了!④现在我劝说景公,景公还没有离开这里就要赏赐给我廪丘,他太不了解我了!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14.对于子贡和子路的做法,孔子持什么态度?原因是什么?请你用自己的话回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记旧本韩王后[北宋]欧阳修予少家汉东,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曾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尧辅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是时天下学者(宗)杨、刘之作,号为时文,能者取科第,擅名声,以夸荣当世,未尝有道韩文者。予亦方举进士,以礼部诗赋为事,年十有七试于州,为有司所黜。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则喟然叹曰:“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徒时时独念于予心,以谓方从进士干禄以养亲,苟得禄矣,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后七年,举进士及第,官于洛阳。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因出所藏《昌黎集》而补缀之,求人家所有旧本而校定之。其后天下学者亦渐趋于古,而韩文遂行于世,至于今盖三十余年矣,学者非韩不学也,可谓盛矣。呜呼!道固有行于远而止于近,有忽于往而贵于今者,非惟世俗好恶之使然,亦其理有当然者。孔、孟皇皇于一时,而师法于千万世。韩氏之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令,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虽蔽于暂而终耀于无穷者,其道当然也。予之始得于韩也,当其沉没弃废之时。予固知其不足以追时好而取势利,于是就而学之。则予之所为者,岂所以急名誉而干势利之用哉?亦志乎久而已矣。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退不为惧者,盖其志先定而所学者宜然也。集本出于蜀,文字刻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缪尤多。凡三十年间,闻人有善本者,必求而改正之。其最后卷帙不足,今不复补者,重增其故也。予家藏书万卷,独《昌集先生集》为旧物也,呜呼!韩氏之文、之道,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而有也。予于此本,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15.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发而视之
打开 B.能者取科第,擅名声
获取C.而韩文遂行于世
印刷 D.虽蔽于暂而终耀于无穷者
掩盖16.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因乞李氏以归
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B.然予犹少
其道当然也C.而尹师鲁之徒皆在
故予之仕D.以夸荣当世
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17.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从进士干禄以养亲正通过考取进士取得俸禄来赡养双亲B.求人家所有旧本而校定之索求别人家的旧版本来校对审定自己收藏的《昌黎集》C.孔、孟皇皇于一时,而师法于千万世孔子、孟子(不仅)美盛一时,并且被千世万代学习效法D.予之始得于韩也,当其沉没弃废之时我开始得到韩愈的文章,是在它们被埋没废弃的时候18.根据文意,下列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年少时家贫无力购书,后从李氏处得《昌黎集》六卷,一直很是珍爱。B.欧阳修十七岁应考失利。后因为尽力钻研韩文,最终考得进士,到洛阳做官。C.欧阳修具有进不喜、退不忧的豁达态度,这与他的志向和所学密切相关。D.欧阳修收藏的《昌黎集》文字雕刻虽比如今版本精良,但其中脱漏错误很多。19.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则予之所为者,岂所以急名誉而干势利之用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贞观五年,张蕴古为大理丞。相州李好德素有风疾,言涉妖妄,诏令鞠其狱。蕴古言:“好德癫病有征,法不当坐。”太宗许将宽宥。蕴古密报其旨,仍引与博戏。治书侍御史权万纪劾奏之。太宗大怒,令斩于东市。既而悔之,谓房玄龄曰:“公等食人之禄,须忧人之忧,事无巨细,咸当留意。今不问则不言,见事都不谏诤,何所辅弼?如蕴古身为法官,与囚博戏,漏泄朕言,此亦罪状甚重。若据常律,未至极刑。朕当时盛怒,即令处置。公等竟无一言,所司又不覆奏,遂即决之,岂是道理?”因诏曰:“凡有死刑,虽令即决,皆须五覆奏。”五覆奏,自蕴古始也。又曰:“守文定罪,或恐有冤。自今以后,门下省覆,有据法令合死而情可矜者,宜录奏闻。”蕴古,初以贞观二年,自幽州总管府记室兼直中书省,表上《大宝箴》,文义甚美,可以规诫。其词曰:“今来古往,俯察仰观,惟辟作福,为君实难。宅普天之下,处王公之上,任土贡其所有,具僚和其所唱。是故恐惧之心日弛邪僻之情转放岂知事起乎所忽祸生乎无妄故以圣人受命拯溺烹屯归罪于己推恩于民大明无偏照至公无私亲故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礼以禁其奢,乐以防其佚。左言而右事,出警而入跸。四时调其惨舒,三光同其得失。故身为之度,而声为之律。勿谓无知,居高听卑;勿谓何害,积小成大。乐不可极,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壮九重于内,所居不过容膝;彼昏不知,瑶其台而琼其室。罗八珍于前,所食不过适口;惟狂罔念,丘其糟而池其酒。勿内荒于色,勿外荒于禽;勿贵难得之货,勿听亡国之音。内荒伐人性,外荒荡人心;难得之物侈,亡国之声淫。勿谓我尊而傲贤侮士,勿谓我智而拒谏矜己。闻之夏后,据馈频起;亦有魏帝,牵裾不止甲。巍巍荡荡,推汉高大度。抚兹庶事,如履薄临深;战战栗栗,用周文小心。”(节选自《贞观政要·论刑法》)[注]①三国魏文帝时,侍中辛毗为徙民事曾牵文帝衣裾强为直谏,帝遂奋衣不还,良久乃出。2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故恐惧之心日弛/邪僻之情转放/岂知事起乎/所忽祸生乎无妄/故以圣人受命/拯溺亨屯/归罪于己/推恩于民/大明无偏照/至公无私亲/B.是故恐惧之心日弛/邪僻之情转放/岂知事起乎所忽/祸生乎无妄/故以圣人受命/拯溺亨屯/归罪于己/推恩于民/大明无偏照/至公无私亲/C.是故恐惧之心日弛/邪僻之情转放/岂知事起乎/所忽祸生乎无妄/故以圣人受命/拯溺/亨屯归罪于己/推恩于民/大明无偏照/至公无私亲/D.是故恐惧之心日弛/邪僻之情转放/岂知事起乎所忽/祸生乎无妄/故以圣人受命拯溺/亨屯/归罪于己/推恩于民/大明无偏照/至公无私亲/2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惟辟作福”与“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两句中的“辟”字含义相同。B.“具僚和其所唱”与成语“一倡百和”中的“和”字含义相同。C.“故以一人治天下”与“不效则治臣之罪”(《出师表》)两句中的“治”字含义不同。D.“勿谓我智而拒谏矜己”与“凡在故老,犹蒙矜育”(《陈情表》)两句中的“矜”字含义不同。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理寺丞张蕴古泄露唐太宗的旨意,又和本来被治罪的李好德一起博戏,这个行为惹怒了太宗,于是太宗下令处死张蕴古。B.张蕴古事件让唐太宗认识到死刑复核的必要性,他将房玄龄指责了一番后,下诏确立了五覆奏制度和门下省复核制度。C.张蕴古《大宝箴》表中认为,君主应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身作则,为天下人的楷模,造福于百姓,切不可奢侈放纵。D.张蕴古列举夏禹、魏文帝、汉高祖的事例,是希望唐太宗明白君王不贪暴、不倨傲、谨慎处事的重要性,效仿他们治国安邦。2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事无巨细,咸当留意。今不问则不言,见事都不谏诤,何所辅弼?(2)内荒伐人性,外荒荡人心;难得之物侈,亡国之声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人。且复出一非理之言,万姓为之解体,怨讟既作,离叛亦兴。朕每思此,不敢纵逸。”谏议大夫魏征对曰:“古者圣哲之主,皆亦近取诸身,故能远体诸物。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对以修身之术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陛下所明,实同古义。”(选自《贞观政要》,有删改)(二)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乃曰:“不如舜,吾之病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选自韩愈《原毁》,有删改)2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对以修身之术/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末闻身治而国乱者B.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对以修身之术/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C.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对以修身之术/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D.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对以修身之术/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2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观,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的年号,取自“天地之道,贞观者也”。“贞”,正;“观”,示。谓以正道示人。B.生人,即人民,李世民为避自己名字之讳,改“生民”为“生人”。白居易诗“有何功德及生人”也是避讳。C.大夫,隋唐高级官阶称号。宋朝重订官阶时,在医官中设置“大夫”官阶,所以今天沿称医生为大夫。D.仁义,仁爱与正义,是儒家的重要伦理范畴。孟子推重“仁义”,董仲舒将“仁义”作为传统道德的最高准则。2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选文知唐太宗、魏征和韩愈都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是“修身”;不同之处是,韩愈还对“待人”提出了明确要求。B.唐太宗用“介子推割股以食文公”的典故阐述损害百姓利益来奉养自身的不当做法,体现了他“民贵君轻”的思想。C.韩愈以儒家的道德观念为依据,从待己和待人两方面立论,以古今作比较论述,《师说》也同样采用了对比写法。D.出自《原毁》的这部分选文在分论点论述上采用总分结构,思路清晰,说理透彻;语言整散结合,增添了说理的气势。2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古者圣哲之主,皆亦近取诸身,故能远体诸物。(2)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28.《原毁》一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圬①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衣食,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馀,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或曰:“死而归之官也。”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者邪?非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邪?抑富贵难守,薄宝而厚飨之者邪?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岂可为也。”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贤者也,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杨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虽然,其贤于世之患得而患失者,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者,其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节选自《昌黎先生集》)【注】①圬,泥瓦工人用的抹子;也可用作动词,指抹墙。下文的“镘”与此相同。2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B.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C.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D.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3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弃之来归”与“吾妻来归”(《伶官传序》)两句中的“归”字含义不同。B.“取其直虽劳无愧”与“昂其直”(《促织》)两句中的“直”字含义相同。C.“有再至、三至者焉”与“一鼓作气,再而衰”(《曹刿论战》)两句中的“再”字含义相同。D.“吾能薄而功小”与“但以刘日薄西山”(《陈情表》)两句中的“薄”字含义不同。3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承福在天宝之乱期间,被征兵打仗十三年,建立了功勋,本可以为官,却放弃了功劳,回来为人刷墙来养活自己,自食其力。B.王承福有自己的一套生存理论:君王、大臣和普通百姓都有自己的职事,任何人都不能只想着吃饭而不做事,否则就受上天惩罚。C.王承福认为自己能力低下只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养活自己尚且吃力,所以不便娶妻生子,而圣人也是既不可劳力,也不可劳心。D.王承福的经历和言论让韩愈起初感到疑惑,继而思考之后又觉得他是一个通达事理的贤者,因此为他作传,也为了让自己引以为鉴。3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2)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3)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33.韩愈对王承福的评价充满了辩证的色彩,请简要概述其评价要点。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东周与西周战,韩救西周。或为东周谓韩王曰:“西周者,故天子之国也,多名器重宝,案兵而勿出,可以德东周,西周之宝可尽矣。”(二)东周与西周争,西周欲和于楚、韩。齐明谓东周君曰:“臣恐西周之与楚、韩宝,令之为己求地于东周也。不如谓楚、韩曰,西周之欲入宝,持二端。今东周之兵不急西周,西周之宝不入楚、韩。楚、韩欲得宝,即且趣我攻西周。西周宝出,是我为楚、韩取宝以德之也。西周弱矣。(三)东周欲为稻,西周不下水,东周患之。苏子谓东周君曰:“臣请使西周下水,可乎?”乃往见西周之君曰:“君之谋过矣!今不下水,所以富东周也。今其民皆种麦,无他种矣。君若欲害之不若一为下水以病其所种下水东周必复种稻种稻而复夺之。若是,则东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而受命于君矣。”西周君曰:“善。”遂下水。苏子亦得两国之金也。(四)温人之周,周不纳,问曰:“客耶?”对曰:“主人也。”问其巷而不知也,吏因囚之。君使人问之曰:“子非周人,而自谓非客,何也?”对曰:“臣少而诵《诗》,《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今周君天下,则我天子之臣,而又为客哉?故曰主人。”君乃使吏出之。3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若欲害之/不若一为下水/以病其所种/下水/东周必复种稻/种稻而复夺之B.君若欲害之不若/一为下水/以病其所种/下水/东周必复种稻/种稻而复夺之C.君若欲害之不若/一为下水以病其所种/下水/东周必复种稻/种稻而复夺之D.君若欲害之/不若一为下水/以病其所种/下水东周/必复种稻/种稻而复夺之3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案:本义是木制的盛食物的矮脚托盘,这里是通假字,通“按”,指按兵不动。B.二端:本指两种主意。这里是指事物的两个方面。C.趣:本义是疾速,这里引申为“催促”“促使”的意思。D.一仰:一,全,都。一仰是全部仰仗的意思。3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周与西周作战,韩国打算救西周,但有人对韩王说如果韩国按兵不动,西周的的宝物可以全部拥有。B.东周想种水稻,西周不放水,苏子对西周君说放水可以淹死东周的麦子,西周认为有理立即放了水。C.魏国温城人去周,周人囚禁了他,他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化解了矛盾,成功被释放。D.齐明、苏子、温人,无不体现了智谋的魅力和说话的艺术。3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恐西周之与楚、韩宝,令之为己求地于东周也。(2)今周君天下,则我天子之臣,而又为客哉?38.审读第(一)(二)则文段,东周要打西周时是怎样利用宝物的,请分析其间的逻辑关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柳子厚墓志铭(节选)【唐】韩愈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籍,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3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B.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C.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D.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4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逮其父时”一句中的“逮”是“及,到”的意思,与《陈情表》中“逮奉圣朝,沐浴清化”的“逮”意思相同。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后,人们还常用“司马”作为兵部尚书的别称,《琵琶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和本文都为此意。C.“足相当”一句的“当”是“抵消,抵得上”的意思,与《捕蛇者说》中“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的“当”意思相同。D.台省的“台”指汉的尚书台,“省”指三国魏的中书省,都是代表皇帝发布政令的中枢机关。后用“台省”指政府的中央机构。41.下文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年少时聪明敏捷,才智出众,讨论问题引经据典,言辞锋利,经常使在座的人都为之折服。B.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时,很受读书人推崇。衡山、湘江以南准备考进士的人,都把他当做老师,那些接受过柳宗元指点讲解的人,都认为柳宗元的文章有章法,值得欣赏。C.刘禹锡被贬播州,柳宗元不忍刘禹锡和他的母亲分别之苦,决定向朝廷请求拿自己被贬的柳州和播州交换,韩愈由此称赞柳宗元有操守,讲道义。D.韩愈在文中高度推崇柳宗元在文学辞章上的杰出成就,并指出这比做将相有价值得多。4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2)不自贵重顾籍,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43.墓志铭的写法以叙事为主,但是,韩愈这篇文章却两次以较大篇幅发表议论,并且其中多次采用对比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对“对比手法”予以简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周宛委墓志铭张岱先生少即颖敏,异群儿,十八为董公门生。董公为越中名宿,弟子数百人,一时英俊,皆在其门。先生自负过高,目睹同门,少所许可。及试有司,以奇文见斥、弃举业,下帷稽古,涉猎群书。以此浪荡不羁,家业日落。先生益蹇傲佯狂,见人矫骇愕窒,如野鹿山鸡不可与接。家居无事,辄浩叹长吁,其一肚皮怨天尤人、磊砢不平之气,其性火上腾,妒河中决。其著作,文则韩非之《孤愤》①,赋则屈原之《离骚》。后作《史断》一书,眼前之人不足以供其唾骂,乃进而评骘千古,洗垢吹毛,寻其瘢痣,热唱冷嘲。先生幼弟允恒,余女夫也。余常造其庐,先生见余至,必出其所著书以示余。皆残编断简,窜改涂抹,烟煤败黑,微有字形。余不能句。先生寻行觅字,为余诵之,嘠唶咨嗟,不以为疲也。庚戌夏季,病剧且革,呼其长公郎嘉绩至前,手授数卷,曰:“此吾遗文也,近世无知之者,留之后日,以待桓谭②。”言毕遂瞑。其友张岱曰:“先生著述盈笥。其所持论,皆出人意表。余独畏其舌锋犀利饮其毒者,无不折角③。如此异人,如此异才,求之天下,不能有二也。余尝谓先生位不偿德,命不酬才。王蓭州著《文人九命》,先生乃占其四:一贫困,二嫌忌,三偃蹇,四恶疾。特以先生侥幸,其余五命,皆所获免。寿登七十。先生子三,皆负轶オ,自能名世。”余以此语下慰九原遂拂石铭之铭曰轩冕也而视如奴隶英雄也而轻若儿稚将相也而贱若狗彘余佩服先生(选自张岱《琅嬛文集》,有删改)【注】①韩非之《孤愤》:韩非子作《孤愤》,表达不容于时的愤慨之情。②桓谭:东汉哲学家、经学家、琴家。③折角:指在争论中被人驳倒。4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余以此语下/慰九原遂拂石铭之/铭曰/轩冕也而视如奴隶/英雄也而轻若儿稚/将相也而贱若狗彘余/佩服先生/B.余以此语下慰九原/遂拂石铭之/铭曰轩冕也/而视如奴隶英雄也/而轻若儿稚/将相也而贱若狗彘余/佩服先生/C.余以此语下/慰九原遂拂石铭之/铭曰/轩冕也/而视如奴隶英雄也/而轻若儿稚/将相也而贱若狗彘/余佩服先生/D.余以此语下慰九原/遂拂石铭之/铭曰/轩冕也而视如奴隶/英雄也而轻若儿稚/将相也而贱若狗彘/余佩服先生/4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野鹿山鸡不可与接”与“水光接天”(《赤壁赋》)两句中的“接”含义不同。B.“其性火上腾,妒河中决”与“我决起而飞”(《逍遥游》)两句中的“决”含义不同。C.“庚戌夏季”中的“庚戌”与“岁在癸丑”(《兰亭集序》)中的“癸丑”用法相同。D.“余尝谓先生位不偿德”与成语“如愿以偿”中的“偿”含义相同。4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宛委聪颖过人,但过于自负。周宛委在做越中名宿董公的门生时,对董公门下的众多杰出人才少有赞许。B.周宛委渴求知己。张岱常去周允恒家,帮周宛委改造房屋,而周宛委见到他,就会拿出自己写的书给他看。C.周宛委言辞犀利。他的观点都出人意料,与他争辩的人,无不败北。张岱很佩服他,认为像他这样的人,天下无二。D.周宛委命途不济。张岱认为文人九种不好的命运中周宛委就占了四种,好在他的三个儿子都具有才能,能显名于世。4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及试有司,以奇文见斥,弃举业,下帷稽古,涉猎群书。以此浪荡不羁,家业日落。(2)手授数卷,曰:“此吾遗文也,近世无知之者,留之后日,以待桓谭。”言毕遂瞑。参考答案:1.C2.B3.B4.(1)我方的短处,我隐蔽起来不用,敌人却竭力与我对抗,怎么办呢?(2)手握尺棰面对着猛虎,敢于奋力呼喊且操持击打;空着双手遇上蜥蜴,也会吓得面容变色连连后退,这是人之常情。5.示例:最重要的是“养心”。养心能让士兵永远保持旺盛的斗志,否则士兵容易既骄且怠。【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假如赤身露臂但手握着剑,那大力士乌获也不敢逼近;要是头戴着盔,身穿铠甲,靠着武器而睡觉,那小童也敢弯弓射杀了。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利用各种条件来巩固自己;能够利用各种条件来巩固自己,那就威力无穷了。“逼”是句子的谓语,“不敢”修饰“逼”,不能断开,排除AD;“夫”是发语词,用在句首,其前断开,排除AB。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和分析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B.“文中为后者”错,文中“严斥堠”指严格认真地在边境巡逻放哨,是前者。C.两个“缒”都是“用绳子拴着往下放”。句意:用绳子拴着士兵从山上坠下深谷/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正确。D.三个“沮”都是“丧气、颓废”。句意:了解形势就不会丧气/全世界的人都指责他,但是他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精神受到侮辱,志气变得颓废。正确。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要避实击虚,用我方之长与敌人对抗,将我方之短隐蔽起来,使敌人心生疑虑而退却”错。作者的观点为“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意思是:我方的短处,我故意显露出来,使敌人心生疑虑而退却;我方的长处,我暗中隐蔽起来,使敌人轻慢而陷入圈套。这就是灵活运用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的方法。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置”,放在一边,弃置不用;“强”,竭力;“角”,对抗。(2)“当”,对着;“操击”,操持击打;“却步”,后退。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观点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结合“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可知,最重要的是“养心”。养心能让士兵永远保持旺盛的斗志,否则士兵容易既骄且怠。参考译文:作为将领的原则,应当首先修养心性。必须做到泰山在眼前崩塌而面不改色,麋鹿在身边奔突而不眨眼睛,然后才能够控制利害因素,才可以对付敌人。军事崇尚正义:如果不合乎正义,即使有利可图也不要行动。并非一动就有危害,而是因为后来将有不能应付的事情发生。只有正义能够激愤士气,用正义激愤士气,就可以投入一切战斗。作战的措施大致是:当战争尚未发生的时候,要积蓄财力;当战争即将发生的时候,要培养战斗力;当战争已经打起来的时候,要培养士气;当战争已经取得胜利的时候,就要修养心性。小心谨慎地设置报警的烽火,严格认真地在边境巡逻放哨,使农民无所顾忌,安心耕种,这就是积蓄财力的做法。用丰盛的酒食等物慰劳战士,让他们悠闲自在,养精蓄锐,这就是培养战斗力的做法。取得小的胜利,要使战士感到更加紧迫;受到小的挫折,要让战士得到更大的激励,这就是培养士气的做法。使用战士要注意不让他们完全实现自己的欲望,这就是修养心性的做法。所以战士们常常积蓄着怒气,心中怀有欲望却不能完全实现。怒气没有消除干净就有余勇可贾,欲望没有完全实现就将继续追求,所以即使吞并了天下,战士也不厌恶打仗。这就是黄帝的军队经历了七十次战斗也不懈怠的原因。如果不修养心性,战士们打了一次胜仗后就不能继续作战了。将领要聪明而严厉,战士要愚昧。聪明就不可预测,严厉就不可冒犯,所以战士们都把自身完全交付出来听从命令,怎么能不愚昧呢?惟其战士愚昧,然后才能跟他们一道舍生忘死。大凡出动军队,要了解敌方的君主,了解敌方的将领,然后才能够在危险的地方出兵。魏将邓艾率兵伐蜀汉,从阴平小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用绳子拴着士兵从山上坠下深谷,如果不是蜀汉后主刘禅昏庸无能,那么百万大军也可以坐而捆绑擒获。邓艾本来就对刘禅轻慢,所以才出兵于危险之地。因此,古代的良将,能用大军去试探敌人的强弱、虚实,同时也用敌人的反应来衡量自己,这样就可以决定行动方针了。作为主将的原则是:明白道理然后可以出兵,了解形势然后可以增兵,懂得节制然后可以用兵。明白道理就不会屈服,了解形势就不会丧气,懂得节制就不会困窘。见了小利益不轻举妄动,遇上小祸难不回避。小利益、小祸难不值得辱没我的本领,然后才能够应付大利益、大祸难。只有善于蓄养本领又爱惜自己军队的人,才无敌于天下。所以一忍可以抵御百勇,一静可以控制百动。军队自有长处和短处,无论敌我都如此。请问:“我方的长处,我拿出来运用,敌人却不与我较量;我方的短处,我隐蔽起来,敌人却竭力与我对抗,怎么办呢?”回答道:“我方的短处,我故意显露出来,使敌人心生疑虑而退却;我方的长处,我暗中隐蔽起来,使敌人轻慢而陷入圈套。这就是灵活运用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的方法。”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要使战士们没有什么顾忌但有所依靠。战士们没有什么顾忌,就知道牺牲了也不值得可惜;有所依靠,就知道不至于一定失败。手握尺棰面对着猛虎,敢于奋力呼喊且操持击打;空着双手遇上蜥蜴,也会吓得面容变色连连后退,这是人之常情。懂得这个道理,就可以带兵了。假如赤身露臂但手握着剑,那大力士乌获也不敢逼近;要是头戴着盔,身穿铠甲,靠着武器而睡觉,那小童也敢弯弓射杀了。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利用各种条件来巩固自己;能够利用各种条件来巩固自己,那就威力无穷了。6.B7.C8.四组整句,长短错落,朗朗上口,富有音韵美和节奏感;再现了文与可笔下墨竹的容势节操;表达了对文与可谈笑之间即画出墨竹神韵(“雍容谈笑,挥洒奋迅而尽君之德”或“得其情而尽其性”)的赞美;也表达了作者对墨君之德的推崇与喜爱。9.“君”是对人的尊称(为第二人称尊称),称竹为“君”,把竹子拟人化(好像与竹面对面交谈),亲切自然,便于抒发对竹发自内心的尊重(仰慕)。【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则与可之于君,信厚□”句子的意思是“看得出文与可对于竹君,是何等偏爱了”,所以方框处虚词的意思是“了”,表示感叹。A.用于句末,多表示判断或疑问语气。B.用于句末,多表示感叹语气。C.用于句末,多表示疑问或反问。D.用于句末,多表示陈述语气。故选B。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稚壮枯老之容,披折偃仰之势”的意思是“竹君稚嫩、成熟、枯老的形态,以及披伏、弯折、挺立的姿势”,描写的是竹君的形态和姿势,不是竹君的精神品质,所以不属于“君德”。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稚壮枯老之容,披折偃仰之势”“风雪凌厉,以观其操;崖石荦确,以致其节”“得志,遂茂而不骄;不得志,瘁瘠而不辱”“群居不倚,独立不惧”四组整句,长短错落,朗朗上口,富有音韵美和节奏感。结合“雍容谈笑,挥洒奋迅而尽君之德,稚壮枯老之容,披折偃仰之势。风雪凌厉,以观其操;崖石荦确,以致其节。得志,遂茂而不骄;不得志,瘁瘠而不辱。群居不倚,独立不惧。与可之于君,可谓得其情而尽其性矣”可知,在雍容谈笑之间挥笔作画,迅速地把竹君稚嫩、成熟、枯老的形态,以及披伏、弯折、挺立的姿势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用风雪凌厉来表现它的操守,用崖石的高耸来表现它的志节。气候环境适宜时,就长得茂盛而不骄横;气候环境恶劣时,虽然瘠瘦却不凋敝。丛生时互不倚靠,独立时也无惧色。文与可对于竹君,真可以说是非常了解它的性情而又能十分生动地表现它的特征。再现了文与可笔下墨竹的容势节操;在雍容谈笑之间挥笔作画,表达了对文与可谈笑之间即画出墨竹神韵结合的赞美;也表达了作者对墨君之德的推崇与喜爱。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叙事人称的能力。“君”,是对人的尊称,为第二人称尊称。结合“而独厚君如此”“则与可之厚君也”“与可之于君”“以为君之别馆云”可知,他只对竹君格外钟意,那么与可之所以厚待竹君,文与可对于竹君,做为竹君的别馆。称竹为“君”,把竹子拟人化,好像与竹面对面交谈,亲切自然,便于抒发对竹发自内心的尊重(仰慕)。参考译文:大凡人们之间的称呼,地位尊贵的就称他为公,品行贤德的就称他为君,再往下的人就称为尔、汝了。有些公卿尽管地位尊贵,但天下人对他们只是表面敬畏而已,心里并不敬佩,因此当面称他们为君为公,背地里称他们为尔为汝的大有人在。只有王子猷称竹为君,天下人都跟着称为君而没有异议。如今文与可又能用墨来画出竹君的形态,建造堂室来安置此君,又请我写文章来歌颂竹君的品德,看得出文与可对于竹君,是何等偏爱了。文与可的为人,端庄雅静举止斯文,聪明正直信实忠厚,士子们提高修养,增加学识,时时刻刻磨砺自己,以求得与文与可相交往的,绝非少数。而他只对竹君格外钟意。竹君疏放刚劲,没有特别的声色和气味能使人的耳目鼻口感觉愉快。那么与可之所以厚待竹君,一定是认为竹君有异乎寻常的高洁品德。世间的寒冷和温暖,它的冷暖之气未必都像雪霜风雨那样直接触到人的肌肤,而士人却很少有不为此欢喜忧愁的。就植物的角度来说,它们经受四季气温变化的幅度也非常大,而竹君却毫不惧怕。即使不是文与可,天下谁不敬重它的志节的呢?然而只有文与可了解竹君最为深刻,最能了解竹君的品德。在雍容谈笑之间挥笔作画,迅速地把竹君稚嫩、成熟、枯老的形态,以及披伏、弯折、挺立的姿势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用风雪凌厉来表现它的操守,用崖石的高耸来表现它的志节。气候环境适宜时,就长得茂盛而不骄横;气候环境恶劣时,虽然瘠瘦却不凋敝。丛生时互不倚靠,独立时也无惧色。文与可对于竹君,真可以说是非常了解它的性情而又能十分生动地表现它的特征。我对竹君的了解虽然不那么详尽,但也希望跟从与可学学画竹,权充做与可所画竹君的昆弟子孙族属朋友,把它们收藏在我的居室,做为竹君的别馆。10.A11.C12.C13.D14.孔子赞成子路的做法而不赞成子贡的做法。因为孔子认为,圣人做事可以改变风俗,教导百姓,做了好事不拿取相应的报酬,就不能引导本就不富裕的百姓效法他去行更多的好事。【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A.“来而让”的意思是:回到鲁国后拒绝收下国家赔偿金。其中的“让”是“推辞”的意思。“大礼不辞小让”的意思是: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其中的“让”是“谦让”的意思。故选A。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于”,①介词,对于;②介词,从。句意:对于你行为的价值并没有损害。/月亮从东山上升起。B.“以”,①介词,用;②来,表目的。句意:那人用一头牛来感谢他。/军队退回到霸上,来等待大王到来。C.“之”,均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圣人做事。/(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D.“而”,①连词,表并列;②连词,表承接。句意:现在,鲁国富贵的人少,贫穷的人多。/告辞以后就走了。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A.句意:孔子让学生们赶快套好车,告辞以后就走了。B.句意:那人用一头牛来感谢他。C.“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吾闻君子当以功受禄”。句意:我听说君子凭借功劳而接受俸禄。D.句意:孔子(这时)是平民。故选C。1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及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句意: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的,可以到(鲁国的)国库中报销赎金。“于诸侯”是“为臣妾”的后置状语,中间不断开,所以选②。“未之行”宾语前置,根据上下文应翻译成“还没有实行我的主张”,所以选③。故选D。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依据“赐失之矣”“鲁人必拯溺者矣”可知,孔子赞成子路的做法而不赞成子贡的做法。依据“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可概括出原因是:孔子认为,圣人做事可以改变风俗,教导百姓,做了好事不拿取相应的报酬,就不能引导本就不富裕的百姓效法他去行更多的好事。参考译文:【甲】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的,可以到(鲁国的)国库中报销赎金。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贡(端木赐)在诸侯国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到鲁国后拒绝收下国家赔偿金。孔子说:“赐(子贡的名)呀,你采取的不是好办法。圣人做的事,可用来改变民风世俗,教导可以传授给百姓,不仅仅是有利于自己的行为。现在,鲁国富贵的人少,贫穷的人多,你收取国家的补偿金,并不会损害你的行为的价值;而你不肯拿回你抵付的钱,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本国同胞赎身了。”子路救起一名落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说:“这下子鲁国人一定会勇于救落水的人了。”【乙】孔子谒见齐景公,景公送给他廪丘作为食邑。孔子谢绝了,不肯接受,出来以后对学生们说:“我听说君子凭借功劳而接受俸禄,现在我劝说景公,景公还没有实行我的主张却赏赐给我廪丘,他太不了解我了!”孔子让学生们赶快套好车,告辞以后就走了。孔子这时是平民,他在鲁国只当过司寇的官,然而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君主难以跟他相提并论,三位帝王的辅佐之臣不比他显赫,这是因为他取舍都不随便马虎啊!15.C16.A17.C18.B19.那么我的举动难道是为了急于取得名誉和权势利益吗?【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C.“行”:流行。句意:于是韩文便在世上流行了。故选C。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都是连词,表顺承,于是。意义和用法相同。句意:于是向李氏求取这部书回家/于是取所藏的韩愈文集再读。B.连词,表转折,可是/指示代词,这样。意义和用法不同。句意:但是,我因年纪还小/这是因为他们所奉行的道使得他们这样。C.指示代词,意思是“这”/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意义和用法不同。句意:而且尹师鲁这辈人都在一起/我出来作官。D.连词,表目的,来/连词,表因果关系,因为。意义不同。句意:来被世上的人夸耀称赞/尤其因为这是旧物而特别爱惜。故选A。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C.“孔子、孟子(不仅)美盛一时”理解错误,文中孔子和孟子在当时匆忙奔走很不得志。“皇皇”:匆忙奔走的样子。故选C。18.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后因为尽力钻研韩文,最终考得进士,到洛阳做官”因果关系不成立。原文为“后七年,举进士及第,官于洛阳”,并没有提及是因为尽力钻研韩文才考取进士。故选B。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岂”,难道;“所以”,用来……的方法;“干”,谋求,取得。参考译文:记旧本韩王后我年幼时家住汉东,汉东地处偏僻闭塞没有什么求学的人,我家里又贫穷没有藏书。(只是)州郡南边有一大户人家姓李,他的儿子叫李尧辅颇为喜好学习。我在儿童的时候,常常到他家游玩,看见他家墙壁中有一只破烂的竹筐里藏着一些旧书,我打开它来看,得到《昌黎先生文集》共六卷,它们的纸张已经脱落乱七八糟没有次序。于是向李氏求取这部书回家,(认真仔细地)阅读它们。发现该书见解深刻而且雄奇博大,但是,我因年纪还小,不能穷究它的意义,只是看见它浩然无边,很是可爱。当时,天下人都学习杨亿、刘筠的文章,号称“时文”。能写时文的人,可以得到功名,获取名声,被世上的人夸耀称赞。从来没有人称道韩文。我也正在努力于考取进士,重点钻研礼部所规定的诗赋。十七岁那年,在随州应试,被主考官除名。于是取所藏的韩愈文集再读,长叹说:“求学的人应该达到这个境界才停止!”因而责怪当时人不称道韩文,但是自己也没有空暇时间钻研,只是时时独自在心里打算:我正致力于进士考试,想获取禄位,赡养老母,如果得到了禄位,一定努力钻研韩愈的文章,来满足我平日的志愿。七年后,我中了进士,在洛阳做官,而且尹师鲁等人都在一起,于是共同写作古文,我便拿出所藏的《昌黎集》加以整理连贯,并寻找别人家所有的旧本进行校定。以后,天下求学的人也渐渐趋向于写古文,韩文便在世上流行了。到现在,共三十多年了,求学的人除了韩文外不学别的文章了,可说是兴旺极了。唉,一种学说在远处流行却在近处不流行,在过去被忽视却在现在受尊重,这种情况本来就有。这不仅因为世俗的爱好或厌恶偶然使它这样,也还有必然的道理。比如孔子和孟子便在当时匆忙奔走很不得志,但后来却成了千万代学习效法的榜样。韩愈的文章,埋没不见有两百年,却大大盛行于今天。这又不只是世人的爱好或厌恶所能决定的,而是时间越久它们越有光彩,不会磨灭,即使暂时被掩盖,最终也会光耀世世代代。这是因为他们所奉行的道使得他们这样。我开始对韩文爱好,是在它被埋没抛弃的时期。我本来就知道它不能够赶时髦并取得权势利益,却在这种时期接近和学习它,那么我的举动难道是为了急于取得名誉和权势利益吗?不过是志在久远罢了。所以,我出来作官,对升官不感到高兴,对贬斥不感到畏惧,就是因为志向早已决定,所得的学问也使得我这样。文集的版本出于蜀地,刻画的文字和现在世俗的版本比起来相当精良,但是脱漏错误特别多。前后共三十多年时间,一听到有善本的人,就一定要求取来改正我收藏的文集,文集最后册数不够,现在不再补充,是因为应该慎重对待增添文集内容的缘故。我家藏书万卷,只有《昌黎先生文集》是旧物啊。唉,韩氏的文章,韩氏的学说,万世所共同尊敬,天下所共同传承并享有啊。我对于这套文集,尤其因为这是旧物而特别爱惜。20.B21.A22.D23.(1)事无大小,都得留心。如今我不询问,你们就不说自己的看法,看到事情都不直言规劝,这怎么能称作辅佐君主的人呢?(2)在内沉迷美色会损害健康,在外沉迷田猎会放荡人心,贪恋稀有的财宝是奢侈,迷恋亡国的音乐为淫靡。【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因此国君容易丢掉戒备之心,滋生放纵之情。岂知福兮祸所伏,事故生于疏忽,灾祸生于意外。所以圣人顺应天意,拯济苍生,归罪于自己,施恩于百姓。太阳不单独照耀某些地方,大公无私的人不偏私自己的亲友。“事起乎所忽”和“祸生乎无妄”结构一致,故“事起乎所忽”不应断开,排除AC;“圣人受命”中,“圣人”是主语,“受命”是谓语,结构完整;“拯溺亨屯”是“拯救苍生”的意思,为一个句子,主语是“圣人”,故应在“受命”后断开,排除D。故选B。2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君王/征召。句意:君主都要为民造福/接连被公府征召,他也不赴任。两句中的“辟”字含义不相同。B.句意:都是“唱和应和”的意思。满朝文武一呼百应/一人倡导,百人应和。两句中的“和”字含义相同。C.治理/惩治。句意:所以君主以一己之躯治理天下/如果不能实现就惩治我的罪过。两句中的“治”字含义不同。D.骄矜/怜悯。句意:不要说我有智慧就不听别人进谏,骄矜自负/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两句中的“矜”字含义不同。故选A。2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效仿他们治国安邦”错。魏文帝是个反例,张蕴古举魏文帝的例子,是想要唐太宗以之为戒,而不是效仿。故选D。2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巨细”,大小;“咸”,全,都;“谏诤”,直言规劝;“辅弼”,辅佐的人。(2)“内”“外”,在内,在外;“伐”,损害;“侈”,奢侈。参考译文:贞观五年,张蕴古任大理寺丞。相州有个名叫李好德的人,一向有疯癫病,讲了些荒谬狂妄的话,唐太宗诏令治罪。张蕴古说:“李好德患疯癫病证据确凿,按照法律不应判罪。”太宗答应对他予以从宽处理,张蕴古私下把太宗的旨意告诉李好德,并和他博戏。治书侍御史权万纪弹劾张蕴古,太宗对张蕴古的行为感到十分愤怒,便下令把张蕴古在东市斩首。不久,唐太宗对自己的做法很后悔,对房玄龄说:“你们吃了君主的俸禄,就要替君主分忧,事无大小,都得留心。如今我不询问,你们就不说自己的看法,看到事情都不谏诤,这怎么能称作辅助呢?比如,张蕴古身为法官,和狱囚一起博戏,还泄露我的话,虽说罪状严重,但如果按正常的法律量处,还不至于判处死刑。我当时盛怒,立即下令处死,你们竟然不说一句话,主管部门又不复奏,就把他处决,这难道合乎道理吗?”于是下诏说:“凡有死刑,虽下令立即处决,都还得五次复奏。”唐代五复奏的规定,就是从张蕴古这件事情开始的。诏令中又说:“遵照律文定罪,也可能有冤情。从今以后,由门下省复审,有按照法令应当处死而情有可原的,应将案情抄录奏报。”张蕴古,在贞观二年,任幽州总管府记室兼直中书省时,他向唐太宗呈上了《大宝箴》一文,文辞华美,道理深刻,是一篇规诫朝政的好文章。内容如下:“古往今来,纵观横看,君主都要为民造福,做君主的确不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全国各地随其所有进贡,满朝文武一呼百应。因此国君容易丢掉戒备之心,滋生放纵之情。岂知福兮祸所伏,事故生于疏忽,灾祸生于意外。所以圣人顺应天意,拯济苍生,归罪于自己,施恩于百姓。太阳不单独照耀某些地方,大公无私的人不偏私自己的亲友,君主以一己之躯治理天下,不以天下百姓侍奉一身。用礼教防止奢靡,制定音乐防止其放荡。左右史官,记录君主的言行,外出时戒备森严,回宫时路禁行人。按照春夏秋冬而调整其宽严,依据日月星辰检查得失。因此,自己的言行就成了国家法度,声音就成了时代旋律。不以臣下为无知,身居高位而能倾听下面的呼声;不可掉以轻心,让小小的过失酿成难以挽回的灾难。快乐不可过度,过度则转喜为悲;欲望不可放纵,放纵则成为祸患。君王居住琼楼玉宇,何等华丽,其实尺幅之地就可以容身。那些暴君不明这道理,竟用美玉来修筑楼台宫室。山珍海味任由享用,其实食物只要合口就已很好了。而一味放纵的暴君却贮酒为池,酒糟堆成山。在内不要沉溺于女色,在外不要荒废于打猎;不以奇珍异宝为贵,不听让人亡国的音乐。在内沉迷美色会损害健康,在外沉迷田猎会放荡人心,贪恋稀有的财宝是奢侈,迷恋亡国的音乐为淫靡。不要认为我地位高就轻慢贤士,不要说我有智慧就不听别人进谏,骄矜自负。我听说听说夏王,一顿饭要中断好几次;也有魏文帝被人拉着衣服衣服苦苦劝阻,却也并不停止。古代宽厚仁慈的君王,汉高祖可为典范。他处理政事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敬畏谨慎的样子就像周文王一样小心谨慎。”24.B25.B26.B27.(1)古代圣明的君主,都是先就近从自身入手,因此才能远而推及一切事物。(2)现在的君子可不同。他要求别人周详,他要求自己简少。28.(1)希望当权者能倡导古人的做法,即“待己”严格而全面,“待人”宽容又简约,一改当下的不良风气;(2)在此基础上,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解析】2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过去楚庄王聘用詹何,问他治理好国家的要领,詹何却用加强自身修养的方法来回答。楚庄王再问他治理国家该怎么办,詹何说:“没有听到过自身治理好而国家会发生动乱的。”本题中,“昔楚聘詹何”,“詹何”人名,作“聘”的宾语,故其后断开,排除CD;“楚王又问治国何如”,“治国何如”作“问”的宾语,二者之间不可断开,且“詹何”是“曰”的主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故选B。25.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李世民为避自己名字之讳,改‘生民’为‘生人’”错误。“生人”一说早已有之,且避讳是避君主、尊长的讳,不是自己避自己名字的讳。故选B。26.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B.“唐太宗用‘介子推割股以食文公’的典故”“民贵君轻”错误。唐太宗在这里讲的“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并不是用典,而是使用比喻,将损害百姓奉养自身比作割自己的腿肉来填饱自己的肚子,结果是最终导致身死,以此说明损民的危害,体现以民为本的理念。故选B。2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圣哲”,具有超凡品德、才智的人;第一个“诸”,兼词,相当于“之于”;“体”,推及。(2)“然”,这样;“责”,要求;“详”,全面,多;“廉”,少。2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目的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从第二选文中可总结出两方面目的:一、“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当今风气对自己宽松、对他人苛责,写作的目的是为了改良社会风气;二、“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希望身居高位的人能提倡古人的做法,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并在改善社会风气的基础上,国家差不多就可以治理好了。参考译文:(一)
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做君主的法则,必须首先存活百姓。如果损害百姓来奉养自身,那就好比是割大腿上的肉来填饱肚子,肚子填饱了,人也就死了。如果要想安定天下,必须先端正自身,绝不会有身子端正了而影子弯曲,上头治理好了而下边发生动乱的事。我常想能伤身子的并不是身外的东西,而都是由于自身追求耳目口鼻之好才酿成灾祸。如一味讲究吃喝,沉溺于音乐女色,欲望越多,损害也就越大,既妨碍政事,又扰害百姓。如果再说出一些不合事理的话来,就更会弄得人心涣散,怨言四起,众叛亲离。每当我想到这些,就不敢放纵取乐贪图安逸。”谏议大夫魏征回答说:“古代圣明的君主,也都是先就近从自身入手,才能远而推及一切事物。过去楚庄王聘用詹何,问他治理好国家的要领,詹何却用加强自身修养的方法来回答。楚庄王再问他治理国家该怎么办,詹何说:‘没有听到过自身治理好而国家会发生动乱的。’陛下所明白的,实在符合古人的道理。”(二)
古代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周密,他要求别人宽容而简约。严格而周密,所以不懈怠地进行道德修养;宽容而简约,所以人们乐于做好事。听说古人中有个叫舜的,他的为人,是个仁义的人。寻求舜所以成为舜的道理,君子对自己要求说:“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这样,而我却不能这样!”早晨晚上都在思考,去掉那些不如舜的地方,仿效那些与舜相同的地方。舜,是大圣人,后世没有人能赶上他的。这人就说:“不如舜,这是我的缺点。”这不就是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全面吗?他对别人呢,就说:“那个人,能有这些优点,这就够得上一个善良的人了;能擅长这些事,这就够得上一个有才艺的人了。”肯定他一个方面,而不苛求他别的方面;就他的现在表现看,不追究他的过去。提心吊胆地只怕那个人得不到做好事的益处。一件好事容易做到,一种技艺容易学会,(但)他对别人,却说:“能有这些,这就够了。”(又)说:“能擅长这些,这就够了。”(这)不就是要求别人宽而少吗?
现在的君子却不是这样,他要求别人全面,要求自己却很少。(对人要求)全面了,所以人们很难做好事;(对自己要求)少,所以自己的收获就少。自己没有什么优点,(却)说:“我有这点优点,这也就够了。”自己没有什么才能,(却)说:“我有这点技能,这也就够了。”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的良心,还没有一点收获就停止了,不也是要求自己的太少了吗?他对别人,(就)说:“他虽然才能这样,(但)他的为人不值得称赞;他虽然擅长这些,(但)他的本领不值得称赞。”举出他的一点(进行批评),不考虑他其余的十点(怎样),追究他过去(的错误),不考虑他的现在表现。提心吊胆地只怕他人有了名望,这不也是要求别人太全面了吗?这就叫做不用一般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那样高的标准要求别人,我看不出他是在尊重自己。
唉!读书人处在这个世上,希望名誉昭著,道德畅行,真难了。身居高位而将要有作为的人,如果得到我所说的这些道理而牢记住它,大概他的国家差不多就可以治理好了吧。29.B30.B31.C32.(1)然而人不能够做所有的事,应该各自献出自己的技能(能力)来相互养活。(2)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前来效力,国君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得像赤松子与王子乔那样长寿,皇上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已经都有教化了。(3)古代圣人大大超过别人的原因,没别的,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33.①批评他为自己考虑过多,为他人考虑过少,没有责任担当;②赞扬他对生存之道有清醒的认知,心态端正乎和,远胜过患得患失无所作为或因私欲而奸邪无道的人。【解析】2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力气容易用劲使出来并且取得成效,脑子却难以勉强使它获得聪明。这样,干体力活的人被人役使,用脑力的人役使人,也是应该的。我只是选择那种容易做而又问心无愧的活来取得报酬哩!“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结构一致,各自断开;“强而有功”“强而有智”中的“而”均为连词,前后连接紧密,不能断开,排除AC;“易为无愧”均修饰“者”,中间不断开,排除D。故选B。3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归,返回。句意:放弃功勋回到家乡来。归,指女子出嫁。句意:我的妻子嫁过来。B.“‘直’字含义相同”错。第一个“直”,报酬。句意:还能取得应有的报酬,虽然辛苦,却问心无愧。第二个“直”,价值。句意:抬高它的价值。C.再,第二次。句意:有的我曾去过两次,三次;再,第二次。句意: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D.薄,与厚相对。句意:我能力小,贡献少。薄,迫近。句意: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故选B。3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C.“而圣人也是既不可劳力,也不可劳心”错。原文为“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岂可为也”,是说即使是圣人,也不能同时一身二任。故选C。3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遍为”,做所有的事;“宜”,应该;“致”,贡献出、付出;“相生”,互相养活。(2)“争驰”,争先恐后地效力;“豫游”,出游;“养”,颐养;“鸣琴垂拱”,弹着琴垂衣拱手。(3)“所以”,……的原因;“过”,超过;“推”,推广;“而已”,罢了。3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依据“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可概括为:批评他为自己考虑过多,为他人考虑过少,没有责任担当;依据“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贤者也,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其贤于世之患得而患失者,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者,其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可概括为:赞扬他对生存之道有清醒的认知,心态端正乎和,远胜过患得患失无所作为或因私欲而奸邪无道的人。参考译文:粉刷墙壁作为一种手艺,是卑贱而且辛苦的。有个人以这作为职业,样子却好像自在满意。听他讲的话,言词简明,意思却很透彻。问他,他说姓王,承福是他的名。祖祖辈辈是长安的农民。天宝年间发生安史之乱,抽调百姓当兵,他也被征入伍。手持弓箭战斗了十三年,有官家授给他的勋级,但他却放弃官勋回到家乡来。由于丧失了田地,就靠拿着镘子维持生活过了三十多年,他寄居在街上的屋主家里,并付给屋主相当的房租、伙食费。根据当时房租、伙食费的高低,来增减他粉刷墙壁的工价,归还给主人。有钱剩,就拿去给流落在道路上的残废、贫病、饥饿的人。他又说:“粮食,是人们种植才长出来的。至于布匹丝绸,一定要靠养蚕、纺织才能制成;其他用来维持生活的物品,都是人们劳动之后才完备的:我都离不开它们。但是人们不可能样样都亲手去制造,最合适的做法是各人尽他的能力,相互协作来求得生存。所以,国君的责任是治理我们,使我们能够生存;而各种官吏的责任则是秉承国君的旨意来教化百姓。责任有大有小,只有各尽自己的能力去做,好像器皿的大小虽然不一,但是各有各的用途。如果光吃饭不做事,一定会有天降的灾祸。所以我一天也不敢丢下我泥镘子去游戏嬉戏。粉刷墙壁是比较容易掌握的技能,可以努力做好,又确实有成效,还能取得应有的报酬,虽然辛苦,却问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劳动合同:某互联网公司与员工的就业协议
- 电影胶片显影机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2024年度智能家居系统研发与合作合同
- 2024年度带电器家具的个人租房合同:租金减免及优惠政策
- 2024年度版权出租合同标的及出租期限和租金
- 2024年度物联网技术在智慧物流中的应用合同
- 2024年度LED路灯驱动电源技术开发与合作合同
- 2024年度录像资料存储与处理安全合同
- 2024全新彩绘合同协议书下载
- 家庭日用纺织品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金属冶炼安全培训课程
- 《软件项目质量管理》课件
- 仿制药一致性与BE试验
- 2024年智能交通行业创新发展计划
- 绝交协议书模板
- 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课件
- 数据仓库与AI应用整合
- 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和存储
- 挡土墙基础混凝土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表标准范本
- 八年级地理教案-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居民与聚落》教案
- 中国气象站点分布信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