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复习-完整版教学设计_第1页
声现象复习-完整版教学设计_第2页
声现象复习-完整版教学设计_第3页
声现象复习-完整版教学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声现象1.指出下列情况中声音是靠什么传播的.(1)耳朵贴在课桌上,可以听到放在课桌上的机械手表的滴答声,是传播的.(2)潜水员在水下听到岸边人的讲话声,是传播的.(3)用拉紧的细线连接两个小纸盒制成的“土电话”进行对话,是传播的.2.北宋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说明了.3.月球上的宇航员直接对话(填“能”或“不能”),这是因为月球上,请你设计两种方案,使宇航员在月球上能相互听到讲话声:;。4.为了探究声的产生条件是什么,有人建议以下几个实验方案,你认为不能说明问题的实验是()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空气抽出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B.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C.将碎纸屑放在正在播放音乐的音箱上,观察碎纸屑的情况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纸上可以看到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5.如图是八年级(2)班物理活动小组成员在探究声音能否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中传播时的一些场景.①甲图说明声音在中能传播;②乙图中的声音是通过哪些介质传到耳朵里去的:;③丙图中当向外不断地抽气时,闹钟的“嘀嘀声”在逐渐地减弱,说明声音在中不能传播.这里,应用了物理上经常用到的实验法.6.如图所示,在教室里,小明敲响乙音叉时,与甲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起来,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这是因为.7.小丽一天做研究实验,拿了一个空的可乐瓶,并去掉瓶底,给开口处蒙上橡皮膜并扎紧.让瓶口对着蜡烛的火焰,敲打橡皮膜使其振动发声,如图所示.小丽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这个实验说明:.8.拿一把有弹性的尺,如图,一只手把直尺按在桌面上,它的一部分伸出桌面外,另一只手轻轻将伸出桌外部分的直尺往下拉,然后放手.(1)你看到;(2)你听到;将尺握住,则听不到声音.此实验说明(3)若要研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应如何操作:.(4)若要研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应如何操作:。9.将一根琴弦两端固定并张紧弦,中间用一固体将琴弦支起,调整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用手拨动琴弦,发现琴弦长时,弦振动得,发出声音的音调.琴弦短时,弦振动得,发出声音的音调.10.如图是探究声音特性的两个实验,图甲是用弹性塑料片分别以快、慢的速度来拨动书页;图乙是改变不同力度来敲击音叉,并观察小球弹起的高度.图甲探究的实验是:声音的与的关系.该实验所得的结论是:.图乙探究的实验是:声音的与的关系.该实验所得的结论是:.11.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探究塑料片振动发声时音调的高低与振动快慢的关系.活动1:如图所示,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两次,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活动2:如图所示,用薄塑料片在甲、乙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划一次.(1)比较在探究活动1中听到的两次声音,分析音调的高低与划的快慢有什么关系.(2)比较在探究活动2中听到的两次声音,分析音调的高低与梳齿疏密有什么关系?通过探究,你可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12.如图图所示是几个声音的波形,图a和图b所示为两个不同音叉的波形,图c、图d、图e所示为小提琴、长笛和法国号的波形.(1)图a和图b所示两个音叉中的音调较高,音叉的叉股较短.(2)比较图c、图d、图e三图,小提琴、长笛、法国号它们正在演奏同样频率的音符?(选填“是”或“不是”)(3)假若三乐器演奏同一音符,你可以听出它们的区别,它们的波形图完全一样?(选填“会’’或“不会,,)13.如图所示,四支相同的试管内装有不同深度的水.(1)用嘴贴着管口吹气,则发出的声音由低到高的顺序是:.(2)用棒敲击试管,则发出的声音由低到高的顺序是:.14.如图所示的标牌,它表示的意思是()A.此地有乐队,可以出租B.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C.禁止鸣笛,保持安静D.鼓号乐队不能进人15.在城市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可以看到两侧设有3~4m高的透明板墙(如图).安装这些板墙是为了()A.保护车辆安全行驶B.阻止车辆排放的废气外泄C.防止人和其他动物穿人道路D.阻挡车辆产生的噪声,减小噪声污染16.1981年我国制定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如下:分析上表数据,得出的规律是什么?17.蝙蝠确定目标位置和距离采用的方法叫,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发明了。18.外科医生向人体内的结石发射,结石会被击成细小的粉末,可以顺畅地被排出体外.19.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监测和控制声波,以便作为有效预防地震和台风、监测核爆炸的手段.2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利用强超声波对钢铁、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割加工B.在建筑方面,设计、建造大厅堂时,必须把回声现象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C.在石油勘探时,常采用人工地震的方法,即在地面上埋好炸药包,放上一个探头,把炸药引爆,探头就可以接受到地下不同层间界面反射回来的声波,从而探测出地下油矿D.利用超声波能够预报地震、侦察台风和大气中的核爆炸21.关于甲、乙、丙三个正在振动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甲:手臂以每秒2次上下挥动乙:蝙蝠的嘴发出频率为1×105Hz的振动丙:被小锤敲击的频率为256Hz的音叉,A.甲、乙、丙都是声源,人耳能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B.丙是声源,人耳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甲、乙都不是声源,人耳听不到C.甲、乙、丙都是声源,人耳只能听到丙发出的声音D.甲、乙、丙都不是声源,人耳听不到它们发出的声音22.下列关于超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耳听不到的声波都是超声波B.超声波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比光在水中传播的速度快得多C.超声波的频率在20000Hz以上D.超声波不属于声波,它的传播能力强于声波23.下列现象表明声可以传递能量的是()A.利用B超对孕妇做常规检查B.蝙蝠利用超声波探测昆虫的位置和速度C.渔船利用声呐探测鱼群D.人突然暴露在150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24.下列对声的应用中,不是利用回声定位的是()A.利用声呐探测深海B.医生为病人检查身体时所做的“B超”C.渔船探测鱼群的位置D.测量雷电发生处距听者的距离25.超声波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但它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下列设备中,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A.验钞机B.微波炉C.电视遥控器D.潜艇上的声呐系统26.有些物体在振动,我们的耳朵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A.物体根本不发声B.物体发声的频率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C.物体发声的频率一定大于人的听觉上限D.物体振动的频率与振幅小27.根据图所示,说明声音各有哪些应用.28.回声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声现象.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碰到大的反射面(如建筑物的墙壁等),在界面将发生反射,人们把能够与原声区分开的反射声波叫做回声.人耳能辨别出回声的条件是回声与原声的时差需大于,小于则使原声加强.(1)要将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发声体距离障碍物至少多远?(2)面对高墙讲话,往往能听到回声;而我们在教室中,却听不到回声,为什么?(3)如果要利用回声测量海底深度,需要怎样测量,请设计.29.我们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玻璃瓶中的手机是悬挂起来的,你能说出期中的原因吗?。随着瓶内的空气被抽出,铃声会。30.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公害之一,它是由发声体的产生的,有资料显示,噪声每经过一条100m宽的林带可降低20dB~25dB,从减弱噪声的途径看,这是在中降低噪声的.31.声不仅能,而且能传递能量.当高速飞行的飞机从低空掠过,发出巨大的声响,一些建筑物的玻璃会被震碎,这就是具有的巨大能量的毁坏性的表现.32.动画片的配音用慢录快放把成年人的声音变成了小孩的声音,这样加快了喇叭纸盆振动的,使变高.33.如图为一些城市的主要街道上设置的噪声监测设备,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68,这个数据的单位是.当附近有汽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字会(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4.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指示灯闪烁,却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5.我们听不到蝴蝶飞行发出的声音,而能听到蜜蜂飞行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A.频率不同B.振幅不同C.音色不同D.响度不同36.几位同学在一起做“土电话”实验:(1)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若连接土电话的线是棉线,听者听到的声音小,而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一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2)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对方的讲话声,其原因是.37.现给你如下器材:钢尺、木梳、音叉、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