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太空工作服_第1页
穿上太空工作服_第2页
穿上太空工作服_第3页
穿上太空工作服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穿上太空工作服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在发射起飞前,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位航天员出现在大家面前,每人都提着一个灰色的手提箱。其实,这个神秘的手提箱里就是一套航天服的外接換气系统。

舱内航天服

好多人都很古怪,航天员在起飞和着陆期间都待在航天器里面,为什么还要穿厚重且价格不菲的舱内航天服呢?其实这是人类从一个凄凉的航天事故中获得的教训。1971年,苏联的联盟11号载人飞船返回地面的过程中,震动导致返回舱的压力阀门意外开启,气压瞬间降低到致命程度,三名航天员殒命太空……从那之后,作为航天员生命安全的最终一道防线,舱内航天服成为各国航天员的标准配置。

舱内航天服由压力服装、头盔与手套、应急供氧和通风管路、通信系统等组成。正常起降时,舱内航天服和航天器配套的供氧、供气系统是连通的,通风系统还可以给航天服通风,以带走航天员身体散发的热量。一旦舱内压力出现异常,通风系统会立刻关闭,这就使航天服内部形成一个密闭的供氧状态。随后,供氧系统会向航天服内充压供氧,并提供一定的温度保障和通信功能。

由于舱内航天服相对笨拙,不利于舱内活动,因此,平常在空间站里,航天员并不会穿它。不过,一些特别状况,是必需穿着舱内航天服的。譬如,当遇到航天器发生泄漏、舱内压力突然发生变化的时候,航天员们就会迅速穿上舱内航天服。这时候,舱内航天服可以给航天员提供一个最小的近体生存环境。简单地说,就是我们可以通过航天服和舱载供氧系统来供应航天员所需要的氧气和压力。目前,我国所使用的舱内航天服可以为航天员提供6个小时的氧气、压力应急时间。

如今,我国已有两位女航天员顺利进入太空。女航天员相对来说身体纤细,为了保证她们在舱内能够完成必要的操作,舱内航天服又特别做出了适体性改进。譬如说手套,就需要针对女航天员的手形专门制模再生产。

舱外航天服

犹如一件纯白的特大码、加厚羽绒服,身体部位有些像盔甲,四肢部位则臃肿得像面包,背后还有个一米多高的大背包。这就是我国“飞天〞舱外航天服给人的第一印象。这种舱外航天服已经具备了航天器里面的大部分功能,能够支持航天员在舱外工作8个小时,简单地说,就是一个“迷你〞版的航天器。

舱外航天服主要由外套、气密限制层、液冷通气服、头盔、手套和靴子组成。它具备空间防护、环境操纵以及生命保障等多种功能,结构特别繁杂,上面的设备也对比多,重量高达130公斤。

从航天服的材质来说,它从外到内一共有6层:最外面的一层是外防护层,由一种特别的纺织面料制作而成,能耐受正负100摄氏度以上的温差变化,还能起到防辐射、反射太阳光、防微陨石的作用;中间几层主要是液冷层、气密层、限制层和屏蔽层;最里面的一层,也是舒适性最强的一层,由经过防静电等特别处理过的棉布制作而成。最里层的面料为什么要进行防静电的处理呢?这是由于,航天员在舱外航天服里面呼吸的是纯氧,纯氧环境下一旦遇到静电聚集就会发生爆炸……

服装的材质相当于人体的皮肤,那么,舱外航天服的“大脑〞又在哪里呢?你可能认为是背后的那个大背包吧?错了!舱外航天服的“大脑〞是位于前胸部位、一本汉语词典大小的电控台和气液操纵台。

咱们再来说说舱外航天服背后的那个大背包是干啥用的。我国其次代“飞天〞舱外航天服的背包高1.3米,主要为航天员提供氧气,操纵服装内的温度和压力,清除服装内的二氧化碳、污染、臭气、湿气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