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治疗艺术治疗理论流派课件_第1页
艺术治疗艺术治疗理论流派课件_第2页
艺术治疗艺术治疗理论流派课件_第3页
艺术治疗艺术治疗理论流派课件_第4页
艺术治疗艺术治疗理论流派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艺术治疗

理论流派与历史发展第二讲艺术治疗

理论流派与历史发展第二讲11900年萌芽阶段,用艺术进行诊断和分析1930-1940年精神分析运动艺术用于治疗中和儿童沟通MargaretNaumburg:艺术表达为独立治疗的模式艺术治疗动力取向ElinorKramer:艺术活动本身的治疗理念Viktorlowenfeld:绘画发展说,艺术教育治疗1950-1960年:艺术治疗取得专业认同,AATA等成立1960-1970年:人本主义取向、现象学、格式塔取向1980-:认知行为取向艺术治疗发展简史1900年萌芽阶段,用艺术进行诊断和分析艺术治疗发展简史2ArtinpsychotherapyArtinpsychotherapy3艺术作为治疗的中介协助治愈性因素。艺术作为无意识的反映。艺术本身的治愈性特征。艺术活动本身的治疗意义。不同理论的取向如何评价艺术的作用?艺术作为治疗的中介协助治愈性因素。艺术作为无意识的反映。艺术41930~1940年代的精神病治疗运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潜意识、梦的解析、移情作用、自由联想和自发性图画心象等心理分析理论CarlJung的集体潜意识、象征作用与心象作用艺术成为分析师在治疗儿童时的沟通与统整之媒介。精神分析取向1930~1940年代的精神病治疗运动精神分析取向5治疗将潜意识带入到意识的层次并且探索其真实。提供患者足够表达情感的安全环境。内在未被表达的思想与感觉外化(Externalisation)。需要精通非语言与符号的象征沟通。提供对影像的诊断功能与治疗功能。提供给病人以及治疗师看得见的会谈纪录,并提供指标进入更深入的治疗。艺术治疗师能在治疗过程之中运用移情。

精神分析取向治疗将潜意识带入到意识的层次并且探索其真实。精6治疗师在治疗期间的此时此刻中带出患者过去的感觉和情绪。移情可以直接或隐喻的方式呈现在一个影像里,或言语化地明确地被分享。移情是治疗师的主要工具。而艺术被当成这层关系发展的媒介。移情与反移情都可能发生。

艺术治疗中的移情治疗师在治疗期间的此时此刻中带出患者过去的感觉和情绪。艺术788Margaret

Naumburg开发了「动力模型」,潜意识的表达与理解;艺术当作移情的工具,促进治疗中的沟通。艺术在治疗中的功能和作用:艺术是无意识的窗口,治疗师可以通过解释绘画的象征意义和倾听绘画者自己的解释来进行心理分析。她将艺术视为心理分析的媒介,重点是要利用作品去做更进一步的诠释、解读和分析,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Naumburg:精神分析取向MargaretNaumburg开发了「动力模型」,潜意识9鼓励病患自发性的绘画且加以自由联想与解析,借着艺术的形式来进行心理分析阐释。主张自由创作表现和宣泄潜意识中被压抑的题材,情绪,及冲突。认为艺术创作为移情关系的表达,强调在活动中分析家和被分析者之间的关系。主张透过艺术的形式,个体在治疗中对情境的相关事件产生知觉重组的历程,个体对整个治疗情境中的关系产生领悟〈insight〉。Naumburg:精神分析取向鼓励病患自发性的绘画且加以自由联想与解析,借着艺术的形式来进10投射性问题帮助来访者表达和探索无意识,以及没意识到的想法、感受等。常与心理想象结合。“这是一棵什么树?”“这棵树多大了?”“这棵树还活着吗?”“那棵大树给你什么感觉?让你想到什么?”“如果你是那棵大树,你会有什么感受?”投射性问题帮助来访者表达和探索无意识,以及没意识到的想法、感11艺术创作的活动过程本身即具有治疗的效用,让个体的身心能量获得释放。不主张移情,把重心集中在艺术物体,把其当成「情绪的容器」,透过艺术与病人建立联系。统合与升华:艺术治疗的艺术创作过程是一种「升华」的工具,将冲动与攻击趋力与矛盾转向成正向表达方式。艺术治疗是全方面的「统合」,运用升华过程将现实和幻想之间、潜意识和意识之间将其妙的的统合起来。艺术帮助个体发泄其潜意识的问题,与消除其防卫性。EdithKramer–精神分析取向

艺术创作的活动过程本身即具有治疗的效用,让个体的身心能量获得121313注重艺术创作的自发性,自然的影像作品是无价的。艺术治疗过程需要依照个案的需求作改变。艺术治疗师应积极的帮助病人去创作更具表现性的艺术。个体在安全的环境气氛下获得象征性的治疗经验,行为将会改变。艺术创作建设自我,帮助发展自我感。治疗师把自己当成「自我」运作的楷模,扮演障碍者的「副自我」;藉此提供帮助、想法与被遗漏的讯息,以给予病人支持,将这些新信息融入患者的艺术和其现实生活。EdithKramer–精神分析取向

注重艺术创作的自发性,自然的影像作品是无价的。EdithK14鼓励病患借着一些艺术创作(运用绘画、写做以及作诗)来书写事实,将其内心的情绪、感受表达出来。视艺术作品为「整合的功能」,不是升华作用。强调无意识和象征化作用〈symbolization〉的理念。

荣格相信创造力是基本的本能而且创造力的释放和有创造力的能源对心理健康是必要的荣格心理分析取向荣格心理分析取向15艺术创作过程能够将来访者内在的客体关系、防御、发展等问题反映出来。艺术是一个特殊的空间,一座桥梁,连接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来访者的症状空间一旦展现,治疗者就应鼓励来访者搜寻出被隐藏起来的客体关系,并尝试找出存在的问题。艺术创作:使症状空间转为治疗空间,在适合自己的艺术形式中产生全新的客体关系。治疗者提供支持的情景,促使来访者出现症状空间并发生有效的空间转换。客体关系取向Robbins:艺术创作过程能够将来访者内在的客体关系、防御、发展等问题反映16艺术治疗艺术治疗理论流派课件17艺术作品调节治疗师和来访者关系通过来访者自发创造的作品能展示其人格的另一面——与意识对抗的潜意识中的人格。强调自发创作,不可思议的图像都也是合理的。治疗者的作用是引导来访者与作品直接对话,让其接触和信任个体内部形象,逐渐接受人格中不曾被接受的部分,整合成完整的人格。客体关系取向Edwards:艺术作品调节治疗师和来访者关系客体关系取向Edwards:18人本主义取向的治疗者以人本主义为理论基础。认为来访者本身具有自我指导能力,以及先天的完善自我的倾向。治疗者尊重来访者的个人价值和人格尊严,无条件接纳来访者,营造利于其自我成长的氛围,使来访者逐步认识自我以及接纳自我,最终达到自我整合。自我了解、创作性释放、自我治愈能力共情、倾听、接纳、反映人本主义取向人本主义取向的治疗者以人本主义为理论基础。人本主义取向19NatalieRogers发展了CarlRogers的理论,创造了“来访者中心表现性艺术治疗”法。创造以来访者为中心的氛围,在一种被接纳的环境中创作,唤醒内在的创造性的生命力能量。来访者用艺术的方式充分体验与表达个人的情感。将“表现性艺术”作为进入来访者无意识的钥匙,找到人格中迷失的部分,促使情感伤害康复,发挥建设性的力量。创造作品的过程就是治疗的过程。人本主义取向NatalieRogers发展了CarlRogers的理20允许心像浮现艺术化表达(宣泄作用、主动再经验的转化作用)讨论心像促发理解自由呈现、辨认、洞察治疗师:环境营造者和治疗催化者、不诠释治疗过程允许心像浮现治疗过程21现象包括可用视觉观看、可用触觉触摸的事物,也包括思想、情感、梦、记忆、想像和所有来自人类心智经验的事物。现象学主张以人的主观经验为中心。艺术治疗提供微缩世界的经验,让当事人透过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和现象的呈现,进行安全的探索,并尝试问题解决,再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由此获新能力,重新面对自我、人我和调适自己处于周遭环境世界的定位。现象学取向现象包括可用视觉观看、可用触觉触摸的事物,也包括思想、情感、22熟悉材料艺术创作现象直观(引导各种方式看,更多方面看,表达意义和价值)意义统整(回顾与连接:过往与现在的作品、创作阶段、作品与现实生活….)来访者:自我经验表达、感受、观察治疗师:提升敏感观察与觉察、提升认识、不诠释治疗过程熟悉材料治疗过程23MalaBetensky(1976)提出现象学为基础的艺术治疗。艺术作品可以帮助来访者整合个人主观经验。来访者完成作品后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欣赏、直观感受自己的作品,能够更深刻地感知艺术作品的成分,和成分之间的互动,并揭示出艺术作品中包括的不同层次的含义。通过这个过程:丰富个体的主观经验,学会用新的角度来看待自身与外部世界,可能实现来访者持久的改变。现象学取向MalaBetensky(1976)提出现象学为基础的艺术24强调:此时此地的经历冲突解决、统整人格、扩大自我认识不诠释70年代JanieRhyne将格式塔流派的理论引入艺术治疗。艺术创作此时此地的经验会提升自我知觉能力,能强化团体成员间的互动,帮助来访者全面感受“此时此地”的存在。格式塔取向强调:此时此地的经历格式塔取向25要求来访者完成一系列反映情绪体验的抽象画。来访者所完成的这一系列抽象画中的每一幅画构成了这个格式塔的一部分。治疗师要求来访者对其作品进行描述、联想、解释和说明。通过这个过程帮助来访者:找到妨碍当下的情感体验背后的原因,鼓励来访者去体验并和过去未完成的事件做斗争。得到治疗者鼓励和支持的来访者会逐渐探索自身的认知范围,促使人格完善。格式塔取向要求来访者完成一系列反映情绪体验的抽象画。来访者所完成的这一26认知行为艺术治疗是将认知行为技术(CBT)运用在艺术治疗中.Rosal、Ackerman和Johnson于1994年在艺术治疗中引入认知行为技术。对具有心理残障的男性性侵害者进行治疗。他们使用艺术材料来建构一定的情境,诱发个体的某种攻击性行为,然后这种活动模式被记录、讨论和纠正。要求来访者在不良行为出现的时候,确定其出现的征兆,并与之讨论可进行替换的行为模式和学习新的行为模式。认知行为取向认知行为艺术治疗是将认知行为技术(CBT)运用在艺术治疗中.27Motto在1997年将系统脱敏法引入艺术疗法,帮助有紧张情绪的来访者克服饮食障碍。具体方法是为来访者创建一个威胁最低的情绪状态,使其在安全的氛围中进行艺术的创作活动,帮助其尝试在创作中表现威胁不断升级的情绪,同时学习掌控情绪的方法。她认为艺术治疗可以更好地帮助来访者实现治疗目标。认知行为取向Motto在1997年将系统脱敏法引入艺术疗法,帮助有紧张情28ViktorLowenfeld以Piaget的儿童发展理论为基础,发展了「绘画发展阶段说」,奠定儿童艺术治疗中绘画诠释的根基,并开创了艺术教育治疗的新模式。结合多种心理发展理论: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皮亚杰等等。发展取向艺术治疗方法以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为基础,主要对身体残障或心理发育迟缓所致的发展落后的儿童进行干预,以帮助其认知和情绪等方面的机能得到发展。对成年人的发展阶段固着和延迟进行治疗。心理发展取向ViktorLowenfeld以Piaget的儿童发展理论29弗洛伊德、埃里克森:追踪了在早期发展阶段中存在的固着以及成人神经症的根源。皮亚杰则通过认知发展概述了适应性的功能。分别代表了人类成熟的两极(适应与适应不良)。合在一起运用到艺术媒体之中,可获得非常精确的关于个案发展水平的描绘。几种发展理论及艺术创作弗洛伊德、埃里克森:追踪了在早期发展阶段中存在的固着以及成人30艺术治疗

理论流派与历史发展第二讲艺术治疗

理论流派与历史发展第二讲311900年萌芽阶段,用艺术进行诊断和分析1930-1940年精神分析运动艺术用于治疗中和儿童沟通MargaretNaumburg:艺术表达为独立治疗的模式艺术治疗动力取向ElinorKramer:艺术活动本身的治疗理念Viktorlowenfeld:绘画发展说,艺术教育治疗1950-1960年:艺术治疗取得专业认同,AATA等成立1960-1970年:人本主义取向、现象学、格式塔取向1980-:认知行为取向艺术治疗发展简史1900年萌芽阶段,用艺术进行诊断和分析艺术治疗发展简史32ArtinpsychotherapyArtinpsychotherapy33艺术作为治疗的中介协助治愈性因素。艺术作为无意识的反映。艺术本身的治愈性特征。艺术活动本身的治疗意义。不同理论的取向如何评价艺术的作用?艺术作为治疗的中介协助治愈性因素。艺术作为无意识的反映。艺术341930~1940年代的精神病治疗运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潜意识、梦的解析、移情作用、自由联想和自发性图画心象等心理分析理论CarlJung的集体潜意识、象征作用与心象作用艺术成为分析师在治疗儿童时的沟通与统整之媒介。精神分析取向1930~1940年代的精神病治疗运动精神分析取向35治疗将潜意识带入到意识的层次并且探索其真实。提供患者足够表达情感的安全环境。内在未被表达的思想与感觉外化(Externalisation)。需要精通非语言与符号的象征沟通。提供对影像的诊断功能与治疗功能。提供给病人以及治疗师看得见的会谈纪录,并提供指标进入更深入的治疗。艺术治疗师能在治疗过程之中运用移情。

精神分析取向治疗将潜意识带入到意识的层次并且探索其真实。精36治疗师在治疗期间的此时此刻中带出患者过去的感觉和情绪。移情可以直接或隐喻的方式呈现在一个影像里,或言语化地明确地被分享。移情是治疗师的主要工具。而艺术被当成这层关系发展的媒介。移情与反移情都可能发生。

艺术治疗中的移情治疗师在治疗期间的此时此刻中带出患者过去的感觉和情绪。艺术37388Margaret

Naumburg开发了「动力模型」,潜意识的表达与理解;艺术当作移情的工具,促进治疗中的沟通。艺术在治疗中的功能和作用:艺术是无意识的窗口,治疗师可以通过解释绘画的象征意义和倾听绘画者自己的解释来进行心理分析。她将艺术视为心理分析的媒介,重点是要利用作品去做更进一步的诠释、解读和分析,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Naumburg:精神分析取向MargaretNaumburg开发了「动力模型」,潜意识39鼓励病患自发性的绘画且加以自由联想与解析,借着艺术的形式来进行心理分析阐释。主张自由创作表现和宣泄潜意识中被压抑的题材,情绪,及冲突。认为艺术创作为移情关系的表达,强调在活动中分析家和被分析者之间的关系。主张透过艺术的形式,个体在治疗中对情境的相关事件产生知觉重组的历程,个体对整个治疗情境中的关系产生领悟〈insight〉。Naumburg:精神分析取向鼓励病患自发性的绘画且加以自由联想与解析,借着艺术的形式来进40投射性问题帮助来访者表达和探索无意识,以及没意识到的想法、感受等。常与心理想象结合。“这是一棵什么树?”“这棵树多大了?”“这棵树还活着吗?”“那棵大树给你什么感觉?让你想到什么?”“如果你是那棵大树,你会有什么感受?”投射性问题帮助来访者表达和探索无意识,以及没意识到的想法、感41艺术创作的活动过程本身即具有治疗的效用,让个体的身心能量获得释放。不主张移情,把重心集中在艺术物体,把其当成「情绪的容器」,透过艺术与病人建立联系。统合与升华:艺术治疗的艺术创作过程是一种「升华」的工具,将冲动与攻击趋力与矛盾转向成正向表达方式。艺术治疗是全方面的「统合」,运用升华过程将现实和幻想之间、潜意识和意识之间将其妙的的统合起来。艺术帮助个体发泄其潜意识的问题,与消除其防卫性。EdithKramer–精神分析取向

艺术创作的活动过程本身即具有治疗的效用,让个体的身心能量获得424313注重艺术创作的自发性,自然的影像作品是无价的。艺术治疗过程需要依照个案的需求作改变。艺术治疗师应积极的帮助病人去创作更具表现性的艺术。个体在安全的环境气氛下获得象征性的治疗经验,行为将会改变。艺术创作建设自我,帮助发展自我感。治疗师把自己当成「自我」运作的楷模,扮演障碍者的「副自我」;藉此提供帮助、想法与被遗漏的讯息,以给予病人支持,将这些新信息融入患者的艺术和其现实生活。EdithKramer–精神分析取向

注重艺术创作的自发性,自然的影像作品是无价的。EdithK44鼓励病患借着一些艺术创作(运用绘画、写做以及作诗)来书写事实,将其内心的情绪、感受表达出来。视艺术作品为「整合的功能」,不是升华作用。强调无意识和象征化作用〈symbolization〉的理念。

荣格相信创造力是基本的本能而且创造力的释放和有创造力的能源对心理健康是必要的荣格心理分析取向荣格心理分析取向45艺术创作过程能够将来访者内在的客体关系、防御、发展等问题反映出来。艺术是一个特殊的空间,一座桥梁,连接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来访者的症状空间一旦展现,治疗者就应鼓励来访者搜寻出被隐藏起来的客体关系,并尝试找出存在的问题。艺术创作:使症状空间转为治疗空间,在适合自己的艺术形式中产生全新的客体关系。治疗者提供支持的情景,促使来访者出现症状空间并发生有效的空间转换。客体关系取向Robbins:艺术创作过程能够将来访者内在的客体关系、防御、发展等问题反映46艺术治疗艺术治疗理论流派课件47艺术作品调节治疗师和来访者关系通过来访者自发创造的作品能展示其人格的另一面——与意识对抗的潜意识中的人格。强调自发创作,不可思议的图像都也是合理的。治疗者的作用是引导来访者与作品直接对话,让其接触和信任个体内部形象,逐渐接受人格中不曾被接受的部分,整合成完整的人格。客体关系取向Edwards:艺术作品调节治疗师和来访者关系客体关系取向Edwards:48人本主义取向的治疗者以人本主义为理论基础。认为来访者本身具有自我指导能力,以及先天的完善自我的倾向。治疗者尊重来访者的个人价值和人格尊严,无条件接纳来访者,营造利于其自我成长的氛围,使来访者逐步认识自我以及接纳自我,最终达到自我整合。自我了解、创作性释放、自我治愈能力共情、倾听、接纳、反映人本主义取向人本主义取向的治疗者以人本主义为理论基础。人本主义取向49NatalieRogers发展了CarlRogers的理论,创造了“来访者中心表现性艺术治疗”法。创造以来访者为中心的氛围,在一种被接纳的环境中创作,唤醒内在的创造性的生命力能量。来访者用艺术的方式充分体验与表达个人的情感。将“表现性艺术”作为进入来访者无意识的钥匙,找到人格中迷失的部分,促使情感伤害康复,发挥建设性的力量。创造作品的过程就是治疗的过程。人本主义取向NatalieRogers发展了CarlRogers的理50允许心像浮现艺术化表达(宣泄作用、主动再经验的转化作用)讨论心像促发理解自由呈现、辨认、洞察治疗师:环境营造者和治疗催化者、不诠释治疗过程允许心像浮现治疗过程51现象包括可用视觉观看、可用触觉触摸的事物,也包括思想、情感、梦、记忆、想像和所有来自人类心智经验的事物。现象学主张以人的主观经验为中心。艺术治疗提供微缩世界的经验,让当事人透过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和现象的呈现,进行安全的探索,并尝试问题解决,再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由此获新能力,重新面对自我、人我和调适自己处于周遭环境世界的定位。现象学取向现象包括可用视觉观看、可用触觉触摸的事物,也包括思想、情感、52熟悉材料艺术创作现象直观(引导各种方式看,更多方面看,表达意义和价值)意义统整(回顾与连接:过往与现在的作品、创作阶段、作品与现实生活….)来访者:自我经验表达、感受、观察治疗师:提升敏感观察与觉察、提升认识、不诠释治疗过程熟悉材料治疗过程53MalaBetensky(1976)提出现象学为基础的艺术治疗。艺术作品可以帮助来访者整合个人主观经验。来访者完成作品后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欣赏、直观感受自己的作品,能够更深刻地感知艺术作品的成分,和成分之间的互动,并揭示出艺术作品中包括的不同层次的含义。通过这个过程:丰富个体的主观经验,学会用新的角度来看待自身与外部世界,可能实现来访者持久的改变。现象学取向MalaBetensky(1976)提出现象学为基础的艺术54强调:此时此地的经历冲突解决、统整人格、扩大自我认识不诠释70年代JanieRhyne将格式塔流派的理论引入艺术治疗。艺术创作此时此地的经验会提升自我知觉能力,能强化团体成员间的互动,帮助来访者全面感受“此时此地”的存在。格式塔取向强调:此时此地的经历格式塔取向55要求来访者完成一系列反映情绪体验的抽象画。来访者所完成的这一系列抽象画中的每一幅画构成了这个格式塔的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