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史光的色散课件_第1页
物理学史光的色散课件_第2页
物理学史光的色散课件_第3页
物理学史光的色散课件_第4页
物理学史光的色散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光的色散光的色散1光学的起源也和力学、热学一样,可以追溯到二、三千年前。光学真正形成一门科学,应该从建立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时代算起,这两个定律奠定了几何光学的基础。光的本性也是光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微粒说把光看成是由微粒组成,认为这些微粒按力学规律沿直线飞行,因此光具有直线传播的性质。19世纪以前,微粒说比较盛行。但是,随着光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了许多不能用直进性解释的现象,例如干涉、衍射等,用光的波动性就很容易解释,于是光的波动说又占了上风。两种学说的争论构成了光学发展史中的一根红线光学的起源也和力学、热学一样,可以追溯到二、三千2中国早期对色散的理解中国古代对光的色散现象的认识最早起源于对自然色散现象一一虹的认识。以时我国的《墨经》就记载了许多光学现象,例如投影、小孔成像、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等等而早在殷代甲骨文里就有了关于虹的记载当时把中国早期对色散的理解3战国时期《楚辞》中有把虹的颜色分为“五色”的记载东汉蔡邕(132^192年)在《月令章句》中对虹的形成条件和所在方位作了描述唐初孔颖达(574648年)在《礼记注疏》中粗略地揭示出虹的光学成因:“若云薄漏日,日照雨滴则生虹”说明虹是太阳光照射雨滴所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战国时期《楚辞》中有把虹的颜色分为“五色”的4公元八世纪中叶,张志和(744-773年)在《玄真子涛之灵》中第一次用实验方法研究了虹,而且是第一次有意识地进行的白光色散实验:“背日喷呼水成虹霓之状,而不可直也,齐乎影也”南宋朝蔡卞进行了一个模拟“日照雨滴”的实验,把虹和日月晕现象联系起来,有意说明虹的产生是一种色散过程,并指出了虹和阳光位置之间的关系公元八世纪中叶,张志和(744-773年)在《玄真5南宋程大量(123195年)在《演繁露》中记述了露滴分光的现象,并指出,日光通过一个液滴也能化为多种颜色,实际是色散,而这种颜色不是水珠本身所具有,而是日光的颜色所著,这就明确指出了日光中包含有数种颜色,经过水珠的作用而显现出来,可以说,他已接触到色散的本质了南宋程大量(123195年)在《演繁露》中记述了6在我国从晋代开始,许多典籍都记载了晶体的色散现象.如记载过孔雀毛及某种昆虫表皮在阳光下不断变色的现象,云母片向日举之可观察到各种颜色的光李时珍也曾指出较大的六棱形水晶和较小的水晶珠都能形成色散在我国从晋代开始,许多典籍都记载了晶体的色散现7到了明末,方以智(1611671年)在所著《物理小识》中综合前人研究的成果,对色散现象作了极精彩的概括,他把带棱的自然晶体和人工烧制的三棱晶体将白光分成五色,与向日喷水而成的五色人造虹、日光照射飞泉产生的五色现象,以及虹霓之彩、日月之晕、五色之云等自然现象联系起来,认为“皆同此理”即都是白光的色散所有这些都表明中国明代以前对色散现象的本质已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但也反映中国古代物理学知识大都是零散、经验性的知识到了明末,方以智(1611671年)在所著《物理小识8西方早期对色散的理解在光学发展的早期,对颜色的解释显得特别困难在牛顿以前,欧洲人对颜色的认识流行着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亚里士多德认为,颜色不是物体客观的性质,而是人们主观的感觉,一切颜色的形成都是光明与黑暗、白与黑按比例混合的结果西方早期对色散的理解9德国有一位传教士叫西奥多里克,曾在实验中模仿天上的彩虹。他用阳光照射装满水的大玻璃球壳,观察到了和空中一样的彩虹,以此说明彩虹是由于空气中水珠反射和折射阳光造成的现象。不过,他的进一步解释没有摆脱亚里士多德的教义。163年波义耳也曾研究了物体的颜色问题,他认为物体的颜色并不是属于物体的带实质性的性质,而是由于光线在被照射的物体表面上发生变异所引起的.能完全反射光线的物体呈白色,完全吸收光线的物体呈黑色德国有一位传教士叫西奥多里克,曾在实验中模仿天10物理学史光的色散课件11物理学史光的色散课件12物理学史光的色散课件13物理学史光的色散课件14物理学史光的色散课件15物理学史光的色散课件16物理学史光的色散课件17物理学史光的色散课件18物理学史光的色散课件19物理学史光的色散课件20物理学史光的色散课件21物理学史光的色散课件22物理学史光的色散课件23物理学史光的色散课件24物理学史光的色散课件25物理学史光的色散课件26物理学史光的色散课件27光的色散光的色散28光学的起源也和力学、热学一样,可以追溯到二、三千年前。光学真正形成一门科学,应该从建立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时代算起,这两个定律奠定了几何光学的基础。光的本性也是光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微粒说把光看成是由微粒组成,认为这些微粒按力学规律沿直线飞行,因此光具有直线传播的性质。19世纪以前,微粒说比较盛行。但是,随着光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了许多不能用直进性解释的现象,例如干涉、衍射等,用光的波动性就很容易解释,于是光的波动说又占了上风。两种学说的争论构成了光学发展史中的一根红线光学的起源也和力学、热学一样,可以追溯到二、三千29中国早期对色散的理解中国古代对光的色散现象的认识最早起源于对自然色散现象一一虹的认识。以时我国的《墨经》就记载了许多光学现象,例如投影、小孔成像、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等等而早在殷代甲骨文里就有了关于虹的记载当时把中国早期对色散的理解30战国时期《楚辞》中有把虹的颜色分为“五色”的记载东汉蔡邕(132^192年)在《月令章句》中对虹的形成条件和所在方位作了描述唐初孔颖达(574648年)在《礼记注疏》中粗略地揭示出虹的光学成因:“若云薄漏日,日照雨滴则生虹”说明虹是太阳光照射雨滴所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战国时期《楚辞》中有把虹的颜色分为“五色”的31公元八世纪中叶,张志和(744-773年)在《玄真子涛之灵》中第一次用实验方法研究了虹,而且是第一次有意识地进行的白光色散实验:“背日喷呼水成虹霓之状,而不可直也,齐乎影也”南宋朝蔡卞进行了一个模拟“日照雨滴”的实验,把虹和日月晕现象联系起来,有意说明虹的产生是一种色散过程,并指出了虹和阳光位置之间的关系公元八世纪中叶,张志和(744-773年)在《玄真32南宋程大量(123195年)在《演繁露》中记述了露滴分光的现象,并指出,日光通过一个液滴也能化为多种颜色,实际是色散,而这种颜色不是水珠本身所具有,而是日光的颜色所著,这就明确指出了日光中包含有数种颜色,经过水珠的作用而显现出来,可以说,他已接触到色散的本质了南宋程大量(123195年)在《演繁露》中记述了33在我国从晋代开始,许多典籍都记载了晶体的色散现象.如记载过孔雀毛及某种昆虫表皮在阳光下不断变色的现象,云母片向日举之可观察到各种颜色的光李时珍也曾指出较大的六棱形水晶和较小的水晶珠都能形成色散在我国从晋代开始,许多典籍都记载了晶体的色散现34到了明末,方以智(1611671年)在所著《物理小识》中综合前人研究的成果,对色散现象作了极精彩的概括,他把带棱的自然晶体和人工烧制的三棱晶体将白光分成五色,与向日喷水而成的五色人造虹、日光照射飞泉产生的五色现象,以及虹霓之彩、日月之晕、五色之云等自然现象联系起来,认为“皆同此理”即都是白光的色散所有这些都表明中国明代以前对色散现象的本质已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但也反映中国古代物理学知识大都是零散、经验性的知识到了明末,方以智(1611671年)在所著《物理小识35西方早期对色散的理解在光学发展的早期,对颜色的解释显得特别困难在牛顿以前,欧洲人对颜色的认识流行着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亚里士多德认为,颜色不是物体客观的性质,而是人们主观的感觉,一切颜色的形成都是光明与黑暗、白与黑按比例混合的结果西方早期对色散的理解36德国有一位传教士叫西奥多里克,曾在实验中模仿天上的彩虹。他用阳光照射装满水的大玻璃球壳,观察到了和空中一样的彩虹,以此说明彩虹是由于空气中水珠反射和折射阳光造成的现象。不过,他的进一步解释没有摆脱亚里士多德的教义。163年波义耳也曾研究了物体的颜色问题,他认为物体的颜色并不是属于物体的带实质性的性质,而是由于光线在被照射的物体表面上发生变异所引起的.能完全反射光线的物体呈白色,完全吸收光线的物体呈黑色德国有一位传教士叫西奥多里克,曾在实验中模仿天37物理学史光的色散课件38物理学史光的色散课件39物理学史光的色散课件40物理学史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