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_第1页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_第2页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_第3页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_第4页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处于社会环境中的个人和群体的社会行为及社会心理的本质和原因,并预测其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科学。2、社会化:社会化是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3、实验法:实验法是社会心理学的一种基本研究方法,是指在条件控制下,对被试的社会心理现象有目的的观察。4、社会角色:个人在社会关系体系中处于特定社会地位,并符合社会期望的一套个人行为模式。5、从众:个体因团体压力影响,在心理上和行为上表现出同团体内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6、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指认知者对他人或事物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7、再社会化:是个体的生活环境或所担任的社会角色发生急剧变化时,为了适应这种新的情况,个体有意将旧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等进行重大的调整甚至忘记,接受新的价值观与行为。8、社会态度:所谓态度,是指人们对一定对象相对稳定、内部制约化的心理反应倾向。态度是一种心理反应倾向、一种特殊的心理过程。态度是内部制约化的心理过程。态度是相对稳定的心理反应倾向9、归因:所谓归因就是人们利用信息对自己及他人行为的原因加以推断的过程。10、人际吸引: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按吸引的程度,人际吸引可分为亲合、喜欢和爱情。亲合是较低层次的人际吸引,喜欢是中等程度的吸引,爱情是最强烈的人际吸引形式。)11、群体:群体作为社会心理学体系中的一个范畴,是指那些成员间相互依存、彼此间存在互动的集合体。在大部分群体中,成员之间存在面对面的直接的彼此相互影响。12、顺从:是指接受他人请求,采取与他人请求相一致的行为的心理倾向。13、服从:服从是指在他人的直接命令之下做出某种行为的倾向。14、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指认知主体对认知客外在在特征的认识、对其内在特征的推理与判断,以及认知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理解与推断。15、心理健康: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16、群体决策:群体决策是由群体中多数人共同参与,共同进行决策的过程。它一般先由个人提出各自的解决方案,然后从这些方案中进行筛选。17、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是指人们比较重视最先得到的信息,据此对他人做判断。18、晕轮效应: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推断他也具有其他相似的或相互关联的特征,这种倾向被称为晕轮效应或光环效应。19、去个性化:去个性化就是个人在群体中丧失了对自我的控制,失去了个体感,与群体同一起来。20、集群行为:集群行为,是一种在人们激烈互动中自发发生的无指导、无明确目的、不受正常社会规范约束的众多人的狂热行为。二、填空1、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可归纳为四大类,即观察法、实验法、个案法和档案研究法。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安全,友谊,爱与被爱和自我实现的需要3、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沙莲香认为,中国文化中的人性有双重含义包括“天性”和“仁性”,是中国文化赋予人性的双重特性。4、哲学与生理学一起构成了心理学两大基础与支柱。5、社会心理学是一门边缘性跨界学科,它自身既带有社会学的性质,又带有心理学的性质。6、1908年以后,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在整个社会心理学发展的总体格局站据了优势地位。这种情形的出现要得益于达尔文进化论所取得的全面胜利。7、在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中,其理论观点较为复杂,很少形成有统一理论基础的完整流派。更多的只是在方法原则上方向大致相同,它们主要划分为三大派别:精神分析派别、行为主义派别、认知主义派别。8、心理学取向和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构成了社会心理学学科的两大动脉和基本框架。9、美国社会学家米德和人类学家林顿则较早地把“角色”这个概念正式引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角色理沦也就成为社会心理学理论中的一个组成部分。10、我国学者指出,社会角色包含了角色扮演者、社会关系体系、社会地位、社会期望和行为模式五种要素。11、根据角色存在的形态分可分为:理想角色、领悟角色、实践角色。12、角色扮演是指人们按照其特定的地位和所处的情境而表现出的行为。13、态度的社会作用是态度对社会生活的反馈功能。人们对社会事件的态度,一般来讲,总的看法有三种:积极(接近、赞成)、消极(远离、反对)和中立;三种态度对社会生活的反馈作用不同,通常第一种起统合作用;第二种起离合作用;第三种则起调和作用。14、阿特曼等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发展,一般经过四个阶段:定向阶段、情感探索阶段、情感交流阶段、稳定交往阶段:15、冲突不是一个静止的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美国学者潘迪曾经提出冲突的五阶段模式:冲突潜伏阶段、冲突知觉阶段、冲突感受阶段、冲突外显阶段、结果阶段。16、五种比较典型的冲突处理方式:竞争模式、回避模式、顺应模式、妥协模式和合作模式。前三种处理冲突的方式效果不佳。后两种处理冲突的方法就比较有效,但是并不见得适用于所有情境。三、单项选择1、社会心理学是研究⑷)的科学儿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8.心理现象 二心理规律D.社会情境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2、我国早期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代表人物有(A)A.高觉敷B.严复C.梁启超D.潘菽3、马斯洛的“自我实现需要”是指(B)儿随心所欲 B.事业心强 C.成名成家 D.做力所能及的事4、自愿接受他人的观点或信息,使自己的态度与他人要求一致叫(C)A.同化B.内化C.顺从D.从众5、社会化是指(B)的过程A.由社会人转变为自然人 8.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C.获得职业技能 D.学习社会知识6、三度归因理论是由(C)提出的A凯利B海德C维纳D贝姆7、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C)A弗洛伊德 B斯金纳C冯特D罗斯8、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B)A斯金纳B班杜拉C马斯洛D迪纳9、麦独孤在《社会心理学绪论》中用(B)解释人的社会行为A学习B本能C模仿D强化10、下列能力中,男性优于女性突出的是(B)A数学能力 B语言能力 C空间知觉能力 D操作能力11、如果一个人的人格和他扮演的角色不一致,这属于(D)上的问题儿角色期待8.角色冲突二角色认知 口.角色矛盾12、文化人类学家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侧重于(A)A.群体心理 B.国民性C.人格D.文化13、我们使用的教材《社会心理学》的作者乐国安教授,是我国早期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代表人物(D)的学生。A.高觉敷B.严复C.梁启超D.潘菽14、社会心理学在确立时期的特征是(A)A.定性研究 B.定量研究 C.群体研究 D.理论研究15、“自我实现需要”是心理学家(D)提出来的A.华生B.弗洛伊德C.桑代克D.马斯洛16、如果你和一个人有数次交往,并以这人近期的表现对该人作出判断,这在社会认知中属于(D)A.刻板印象B.首因效应C.光环效应 D.近因效应17、受他人的请求,自愿接受他人的观点或信息,使自己的态度与他人要求一致叫(C)A.服从B.内化C.顺从D.从众18、个体因群体压力影响,在心理上和行为上表现出同群体内大多成员保持一致的现象叫(B)A.顺从B.从众C.服从D.内化19、一些心理学的实验表明,他人在场能够缩短人们完成任务的时间提高完成任务的准确性,我们可以将这种现象称为(C)。A.去个性化作用B.社会懈怠作用C.社会助长作用D.社会干扰作用20、操作条件反射理论的代表人是(B)A.弗洛伊德 B.斯金纳C.冯特C.罗斯四、多项选择1、在维纳的归因理论中,属于不稳定外因的是(BD)A能力B环境C心情D运气E努力2、利他行为的特征有(ABCD)。A、利他行为的目的是有益于他人;B、利他行为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C、利他行为不求任何回报; D、利他行为具有自我牺牲性;E、利他行为是为了当英雄3、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采用实验法的优点有:(ACD)。A可验证性强 B偶然性大 C因果关系明确D外部效度高 E实验情境影响大4、提高合作的策略主要有(ABDE)A.建立持久的关系 B.增加识别对方行为的能力 C.要相互关心D.要维护自己的声誉,保证相互信任 E.要保证对关系的控制力5、弗洛姆认为,爱的基本要素包括(ABDE)A.关心B.认识C.亲密D.责任E.尊重7、群体决策具有(ABCE)的作用。A、可以减少偏见 B、可以满足成员的自尊心、增强责任感C、可以加强成员间信息沟通 D、可以减轻决策错误的罪责E、解决复杂问题比个体决策效果好8、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有:(ACDE)。A、群体的目标B、群体规模C、群体成员的共同性和互补性D、满足群体成员需要的程度 E、群体的成熟度10、群体压力的形成过程包括(BCDE)几个阶段。A.准备阶段 B.辩论阶段C.劝解说服阶段D.攻击阶段 E.心理隔离阶段11、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这主要是由下述原因造成的:(ABCE)。A.社会心理是一个内涵、意义不很确定的概念B.社会心理学是与社会学、心理学极为相近的一门学科C.社会心理学从其诞生到现在短暂的历史D.社会心理学没有自己的研究方法E.社会心理现象独特的存在和表现形式12、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ACE)。A.华生 B.弗洛伊德 C.斯金纳D.班杜拉E.巴甫洛夫13、社会化的主要内容是:(ABCE)。A、道德社会化 B、政治社会化 做法律社会化D、人格社会化 E、性别角色社会化14、社会环境的构成包括:(ACDE)。A、家庭B、政治制度C、学校和日托中心D、同辈群体 E、大众传媒15、缓解角色冲突的方法有:(ABD)人、角色规范化 8、角色合并法 &角色扮演法口、角色层次法 £、角色互换法16、工作不满足的反应:(ABCE)。A、退出B、建议C、忽视D、抗议E、忠诚17、社会知觉包括(ABCE)几个方面的内容。A、因果关系知觉 B、对人知觉 C、人际知觉D、对物体的知觉 £、角色知觉18、人际关系的特征主要包括:(ABCE)。A、情感性B、个体性C、直接性D、社会性E、可感性19、中国社会中的人际关系类型有:(ACDE)。A、既有关系与交往关系; B、工作关系、社会关系与家庭关系;C、情感关系、工具关系与混合关系;D、家人关系、熟人关系和生人关系;£、核心区关系、可靠区关系及有效区关系;20、群体具有以下特征:(ABCDE)。A、群体首先必须是一群人,即两个以上的个体B、群体存在着一个结构,比如角色分工C、有一定的目标D、群体成员要明确意识到自己是属于某个群体的,以及群体的界限E、要有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五、案例分析1、罗森塔尔效应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强烈的激励效果?谈谈这个故事对我们的启示。答:罗森塔尔的“权威性谎言”发生了作用,因为这个谎言对教师产生了暗示,左右了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能力的评价;而教师又将自己的这一心理活动通过情绪、语言和行为传染给了学生,使他们强烈地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热爱和期望,变得更加自尊、自信和自强,从而使各方面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根据罗森塔尔的分析,主要有如下四个社会教育心理机制:一是气氛,即对他人高度的期望而产生了一种温暖的、关心的、情感上支持所造成的良好气氛;二是反馈,即教师对寄予期望的学生,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赞扬;三是输入,即教师向学生表明对他们抱有高度的期望,教师指导他的学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启发性的回答,并提供极有帮助的知识材料;四是鼓励,即对所期望的学生教师总给以各种各样的鼓励,不断朝向期待方向发展。上述罗森塔尔的分析很有道理。产生罗森塔尔效应还有如下主要原因:一是期待者的威信。期待者的威信可以给被期待者以信心,使他们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一般而言,期待者威信越高,越容易产生罗森塔尔效应。二是期待结果的可能性。一般来说,期待结果估量后自认为实现可能性较大,而且这种期待结果对自己又有意义,那么,罗森塔尔效应产生的可能性就很大。三是这一效应是按“憧憬一一期待一一行动一一感应一一接受一一外化”这一机制产生的。这就是说,期待者对期待对象产生美好的憧憬,并出现具体的期待结果,还要为这种期待付出具体的努力实践,如给予积极的评价、肯定、表扬、帮助、指导等行动,使被期待者感受到期待者对自己的特殊的关怀和鼓励,并从内心上接受期待者的种种爱心和帮助,以致做出相应的努力,把内在的潜能激发出来,达到了期待者所期望的结果。这一过程中有一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影响到罗森塔尔效应的产生或强度大小。启示:罗森塔尔效应对被期待者应该说具有积极的意义,特别是对那些所谓的“差生”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在学校里总有那么一些教师或校长,在他们眼中,可造之才总是那些成绩最优秀的学生,甚至只是几个尖子,而那些成绩平平的学生只能“广种薄收”,至于那些成绩不佳的“差生”那更是“朽木不可雕也”。其实,只要是常人,如果受到教师的期待、关心、帮助、爱护,那么他就会得到发展,就会向着教师期待的方向变化。这就是罗森塔尔效应的积极作用。但是,如果人为地去产生这一效应,对其他学生就可能是不公平的,是不积极的,除非是对所有的学生都加以期待。否则就会产生一些“不幸儿”。在导学育人活动中,学校教师对学生需要期待关怀。根据上述分析,认为学校教师对学生宜运用如下方面的期待对策。首先,学校教师要有意识地告诉学生自己对他们的期望,并使之变成他们的“自我期望”。这一步十分关键。只有学生感悟到学校教师对自己的期望,才会激发出无穷的力量,才会发展自己。其次,学校教师要让教职工明白懂得“期望”实现后的所有好处,以及达不成期望时会产生的种种不良后果。通过这种“利导思维”和“避害思维”,可以使学生产生趋利避害的心理,为自己发展效力。第三,学校教师还要使教学生坚信只要努力这个期望一定能变成现实。此时,学校教师还要支持并不断鼓励学生努力去实践这一期望。第四,学校教师要帮助学生制订具体实践这一期望的计划,把这一期望具体化、行动化,并从中感受实践期望的乐趣,克服实践期望中的挫折,不断鼓励、支持他们朝这一期望方向前进,必要时,要为他们创造实践这一期望的条件和培养他们为实践这一期望的技能,最终实践这一期望。可见,罗森塔尔效应最重要的是行动。如果只是口头上的抽象的些许承诺是不够的,否则,其影响也只能是短暂的。因此,要使学生产生较大的长远的罗森塔尔效应,就要通过学校教师的实际行动使他们感受到这种期望所带来的温馨、情感的支持和切实指导的关爱,特别是真诚的鼓励。3、狼孩的故事用所学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分析这些案例,并作充分论述。答:“狼孩”的故事体现了人的社会化的理论。社会化是个体出生后,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个体同他人交往,接受社会影响,学习掌握必需的社会技能,形成自己的社会角色、人格心理,适应社会环境,这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也是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狼孩因为没有在社会中长大,从发展心理学来说,他的婴儿期和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被阻滞了,因此他根本没有机会“社会化”,自然也无法掌握“人”的习性和理性一一严格的说是“社会人“的习性和理性。人生活在社会之中,这是人类胜过动物的优点。人一旦离开社会就无法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环境对人的塑造作用,人终究是社会的成员。只有在社会中,人才能学会吃饭、穿衣、说话以及生活的技能。脱离了社会,人就无法进行这些社会生活。因为社会为人们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条件。首先,“狼孩”的事实,证明了人类的知识和才能并非天赋的.生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不是孤立的,而是高度社会化了的人,脱离了人类的社会环境,脱离了人类的集体生活就形成不了人所固有的特点。而人脑又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它本身不会自动产生意识,它的原材料来自客观外界,来自人们的社会实践.所以,这种社会环境若是从小丧失了,人类特有的习性.他的智力和才能就发展不了,一如“狼孩”刚被发现时那样:有嘴不会说话,有脑不会思维,人和野兽的区别也混灭了。其次,“狼孩’的事例说明了儿童时期在人类身心发育上的重要性.人的一生中,儿童时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是迅速发展的时期.例如仅脑的重量而言,新生儿平均约390克,9个月的婴儿脑重560克,2.5岁到3岁的儿童脑增至900~1011克,7岁儿童约1280克,而成年人的脑重平均约1400克.这说明在社会环境作用下,儿童的脑获得了迅速发展.正是在儿童时期,逐步学会了直立和说话,学会用脑思维,为以后智力和才能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狼孩’由于在动物中长大,错过了这种社会实践的机会,这就使她们的智力水平永远比不上同年岁的正常儿童.最后,“狼孩”的故事说明了社会环境的重要性,他/她和狼一起生活,学会了狼的习性,而人生活在社会环境中学会了作为一个人应该有的技能。这既是社会化了的人应有的条件,也是社会环境使然。1、什么是社会心理学,它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如何?答: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处于社会环境中的个人和群体的社会行为及社会心理的本质和原因,并预测其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边缘学科,社会心理学除脱胎心理学、社会学等母体学科外,与其有“亲戚”关系的学科当首推文化人类学。作为社会心理学诞生的一种学科渊源,文化人类学特别是社会文化与人类行为的互动研究,对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其他学科为社会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而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也促进了其它学科的发展,他们之间是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2、社会角色的种类有哪些?答:(1)、理想角色(2)、自主角色(3)、先赋角色(4)、规定性角色(5)、支配角色(6)、受支配角色(7)、功利性角色(8)、表现性角色(9)、开放性角色3、工作态度在组织绩效中的作用是什么?答:(1)、工作态度与组织绩效并无一定的关联作用。对工作态度积极的员工,其工作效率可能很高,但对工作持消极态度、感到不满意的员工,工作效率也可能很高。(2)、通过奖励使员工工作态度积极,这也可以使组织绩效提高。4、简述刻板印象的利与弊。(含义:就是人们对一个社会群体所形成的印象)答:利:刻板印象作为关于各个群体的概括性知识牢固地储存在我们的记忆中,一看到或听到有关群体类别的线索,如一个群体的名称、一个人的年龄、性别等有关相应群体的刻板印象就会自动浮现在脑海中。所以,使用刻板印象的好处就是能快速地了解一个陌生或不太熟悉的人或群体的特征。 弊:一是它夸大了群体内成员的相似性,从而对个体的直觉产生先入为主、以偏概全的偏差;二是它夸大群体间的差异性,容易产生偏见与歧视。5、人们在何时才会归因?答:(1)、当出乎意料的、不寻常的事发生时归因 (2)、负性的事件引起人们的归因(3)、对个体很重要,但又不太了解、不太肯定的事时归因6、什么叫基本归因错误?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答:基本归因错误又叫对应偏差,它是指人们在解释他人的行为时,夸大行动者的个人因素,低估环境因素的现象。产生原因:(1)、人们有一种信念,相信人们能对自己的行动负责,所以多以内因来解释人的行为,而忽略外因的影响。(2)、情境中的行动者比情境中的其它因素往往更突出,所以,人们更容易注意行动者,而忽略背景因素、社会因素。7、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答:(1)相貌(外表吸引力)(2)正面的交谈(3)相似性与互补性(4)接近性(5)熟悉性(6)其它个体特征8、密切关系有哪些特征?答:(1)、相互依赖,即双方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相互影响;(2)、共同活动;(3)、自我与密切伙伴之间的界限被打破,对方成为自己个人心理自我的一部分;(4)、交往动机的转变,由注重交易转变为追求共享;(5)、亲密感,即心理上的密切感;(6)、承诺。双方对关系的投入与承担是关系延续的主要因素,双方都会表现出自己是可靠的、负责的、可以信任的;9、沟通的分类有哪些?答:(1)、按具体结构可分为非正式沟通与正式沟通。(2)、按信息流动方向分为上行沟通、平行沟通和下行沟通。(3)、按沟通方式可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10、什么是群体?群体的种类有哪些?答:广义的群体包括各种各样的社会共同生活单位,人们在这些单位中通过持续的互动关系彼此结合,维护共同的利益。狭义的群体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经常交往的直接面对面的小群体。(2)、种类:A、统计群体与实际群体。B、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C、大群体与小群体。11、选择一个你所隶属的群体,对群体的凝聚力进行描述并分析影响凝聚力的原因。答:(1)含义:群体凝聚力是指多数群体成员凝聚为一体,合力于群体或组织目标活动的心理结合力。群体凝聚力既指群体成员与整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