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设计实例_第1页
沥青路面设计实例_第2页
沥青路面设计实例_第3页
沥青路面设计实例_第4页
沥青路面设计实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沥青路面设计实例沥青路面设计实例沥青路面设计实例资料仅供参考文件编号:2022年4月沥青路面设计实例版本号:A修改号:1页次:1.0审核:批准:发布日期:【例】新建路面设计实例本例为安徽境内某条高速公路,整体式路基宽度为,设计车速120km。⑴设计交通量:设计使用年限15年,根据交通量预测资料,考虑车型发展趋势及经济发展对交通量增长的影响,交通量平均年增长率预测结果如表1-1。表(1-1)设计年限内交通量平均年增长率表路段/年份20152020202520302034平均增长率--%%%%根据现场OD调查及交通量预测结果,本项目代表车辆及通车后第一年交通量预测结果如下表(1-2)所示。表(1-2)代表车型及预测交通量表货车类型代表车型前轴轴重(kN)后轴轴重(kN)后轴轴数后轴轮组数交通量(辆/日)小客江淮AL6600171双轮组3220大客黄海DD64032701双轮组600中货解放CA3401双轮组1700中货东风DD3471双轮组3700大货东风EQ1442双轮组4700拖挂车解放SP9200783双轮组3500⑵设计累计轴次及设计弯沉根据预测交通量资料及代表车型,根据=7068Ne=[(1+r)t-1]×365×N1×η/r=2.×107将各级轴载换算为标准轴载100KN,15年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为2494万次。设计弯沉:Ld=600××Ac×As×Ab=()根据累计当量轴次,本项目设计交通等级为特重交通等级,路面设计弯沉()。若以半刚性层底拉应力为验算指标时=2494Ne=[(1+r)t-1]×365×N1×η/r=⑶路基土干湿类型:根据项目所处地区已有的设计经验及查表综合考虑得出路基临界高度,参考外业中调查的地下水位,确定了路基的最小填土高度来保证路基在不利季节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⑷土基回弹模量:根据规范,全线属于Ⅳ5自然区划,结合沿线地质情况确定土基回弹模量E0。经过清表回填、碾压,并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要求,保证上路床30cm,填料CBR值不小于8,下路床50cm填料CBR值不小于5,上路床压实度不小于96%;交通量等级为重型时应保证土基回弹模量>40MPa,故本条道路土基回弹模量取。施工过程中,应根据不同路段对路床土进行试验,若土基抗压回弹模量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可局部采用补压、固化处理、换填等措施,或调整底基层结构或厚度,以保证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⑸路面设计的结构参数:统一采用圆柱体试件测定抗压回弹模量和劈裂强度。沥青混凝土在弯沉指标计算中用20℃抗压模量,底层拉应力计算时采用15℃抗压模量,允许拉应力计算时采用15℃劈裂强度。半刚性材料的设计龄期:水泥稳定类为3个月。参照室内混合料实验结果,结合国内已建成路面调查情况,确定各层材料设计参数见表(1-3)。表(1-3)结构设计参数沥青混合材料设计参数层位材料名称级配类型20℃抗压回弹模量(MPa)15℃抗压回弹模量(MPa)15℃劈裂强度(MPa)1细粒式沥青砼AC-13C140020002中粒式沥青砼AC-20C120018003粗粒式沥青砼AC-25C10001400基层、底基层材料设计参数层位材料名称级配类型抗压回弹模量E(MPa)(弯沉计算用)抗压模量E(MPa)(拉应力计算用)劈裂强度σ(MPa)4水泥稳定碎石CCR150030005低剂量水稳碎石LCCR7001500注:上、中面层采用SBS改性。⑹按设计弯沉计算路面厚度初步结合以往施工及设计经验,拟定结构厚度:表(1-4)主线路面结构层位材料名称厚度(cm)级配类型1细粒式沥青混凝土(SBS改性)4AC-13C2中粒式沥青混凝土(SBS改性)6AC-20C3粗粒式沥青混凝土8AC-25C4水泥稳定碎石(4~5%)hCCR5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2~3%)20LCCR总厚度①设计弯沉综合修正系数由式(1-10)初步计算F可取设计弯沉值代入计算:=*(((2000*)^*((41/^=②计算理论弯沉系数由式(1-6),以设计弯沉值代替理论弯沉值反算可得:=(*1400)/(1000*2***=③计算基层厚度这是一个六层体系,求算基层厚度时,须先把所拟定的结构换算成当量三层体系,求出其中层厚度H(图1-1),然后再按当量厚度换算公式求出h4求H:由已知参数求得:h/δ=4/=;E2/E1=1200/1400=,查图(1-1)得α=h/δ=4/=,E0/E2=41/1200=,查图(1-1)得k1=;由αL=αk1k2,所以k2=αL/(αk1)=*=由K2=;E0/E2=41/1200=;h/δ=4/=,查图(1-1)得H/δ=故H=*=(cm)求h3:根据公式(1-4):=h4===(cm)取h4=35(cm)。⑺验算上面层沥青混凝土底面的层底拉应力①先把六层体系换算成当量三层体系。将h1,作为当量三层体系的上层厚度h,其模量采用15℃抗压回弹模量,其余各层仍用20℃抗压回弹模量或抗压回弹模量(弯沉计算用),按公式(1-16~1-18)换算成当量层,组成当量的三层体系,见图(1-7)。==(cm)②计算当量三层体系上层底面最大拉应力。根据最新规范,本次设计,各结构层层间结合均为连续状态,查诺莫图(1-3)。由h/δ=4/=,E2/E1=1200/2000=查图(1-3)得<0,表示该层底为压应力。由h/δ=4/=,E2/E1=1200/2000=,E0/E2=41/1200=,查图(1-3)得m1<,查不出具体数值,表示m1非常小。由H/δ==,E0/E2=41/1200=,E2/E1=1200/2000=,查图(1-3)得m2<,查不出具体数值,表示m2非常小。③计算沥青混凝土面层底面的容许拉应力。由式(1-7),AC=====(MPa)>(<0(MPa))可见,沥青混凝土上面层的强度能满足要求。⑻验算中面层沥青混凝土底面的层底拉应力①先把六层体系换算成当量三层体系。将h1,h2作为当量三层体系的上层厚度h,其模量采用15℃抗压回弹模量,其余各层仍用20℃抗压回弹模量或抗压回弹模量(弯沉计算用),按公式(1-16~1-18)换算成当量层,组成当量的三层体系,见图(1-7)。====(cm)②计算当量三层体系上层底面最大拉应力。根据最新规范,本次设计,各结构层层间结合均为连续状态,查诺莫图(1-3)。由h/δ==,E2/E1=1000/1800=查图(1-2)得=由h/δ==,E2/E1=1000/1800=,E0/E2=41/1000=,查图(1-3)得m1<,查不出具体数值,表示m1非常小。由H/δ==,E0/E2=41/1000=,E2/E1=1000/1800=,查图(1-3)得m2<,查不出具体数值,表示m2非常小。=**=(MPa)=*=(MPa)③计算沥青混凝土面层底面的容许拉应力。由式(1-7),AC=====(MPa)>可见,沥青混凝土中面层的强度能满足要求。⑼验算下面层沥青混凝土底面的层底拉应力①先把六层体系换算成当量三层体系。此时AC-25沥青混凝土底下面层及其上各层,作为当量三层体系的上层厚度h,其模量采用15℃抗压回弹模量,其余各层仍用抗压回弹模量(弯沉计算用),按公式(1-16~1-18)换算成当量层,组成当量的三层体系,见图(1-7)。==(cm)==(cm)②计算当量三层体系上层底面最大拉应力。根据最新规范,本次设计,各结构层层间结合均为连续状态,查诺莫图(1-3)。由h/δ==,E2/E1=1500/1400=查图(1-2)得<0,表示该层底为压应力。由h/δ==,E2/E1=1500/1400=,E0/E2=41/1500=,查图(1-3)得m1<,查不出具体数值,表示m1非常小。由H/δ==,E0/E2=41/1500=,E2/E1=1500/1400=,查图(1-3)得m2<,查不出具体数值,表示m2非常小。③计算沥青混凝土面层底面的容许拉应力。由式(1-7),AC=====(MPa)>(<0(MPa))可见,沥青混凝土下面层的强度能满足要求。(10)验算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层底拉应力①先把六层体系换算成当量三层体系。此时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及其上各层,作为当量三层体系的上层厚度h,其模量采用15℃抗压回弹模量或抗压模量(拉应力计算用),其余各层仍用抗压回弹模量(弯沉计算用),按公式(1-16~1-18)换算成当量层,组成当量的三层体系,见图(1-7)。==(cm)=20(cm)②计算当量三层体系上层底面最大拉应力。根据最新规范,本次设计,各结构层层间结合均为连续状态,查诺莫图(1-3)。由h/δ==,E2/E1=700/3000=,查图(1-2)得=。由h/δ==,E2/E1=700/3000=,E0/E2=41/700=,查图(1-3)得m1=。由H/δ=20/=,E0/E2=41/700=,E2/E1=700/3000=,查图(1-3)得m2=。=**=(MPa)=*=(MPa)③计算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面的容许拉应力。由式(1-7),AC=====(MPa)>(MPa))可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强度能满足要求。(11)验算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层底拉应力①先把六层体系换算成当量三层体系。此时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及其上各层,作为当量三层体系的上层厚度h,其模量采用15℃抗压回弹模量或抗压模量(拉应力计算用),其余各层仍用抗压回弹模量(弯沉计算用),按公式(1-16~1-18)换算成当量层,组成当量的三层体系,见图(1-8)。==(cm)=20(cm)②计算当量三层体系上层底面最大拉应力。根据最新规范,本次设计各结构层层间结合均为连续状态,查诺莫图(1-4)。由H/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