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指导:数据下的真我 写作指导_第1页
高考作文指导:数据下的真我 写作指导_第2页
高考作文指导:数据下的真我 写作指导_第3页
高考作文指导:数据下的真我 写作指导_第4页
高考作文指导:数据下的真我 写作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作文写作备考:数据下的真我写作指导作文文题:社会调查数据显示,00后最常用的十个APP,分别是qq、微信、微博、QQ音乐、天天酷跑、爱奇艺、b站、美拍、我的世界、淘宝。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的认识和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先审题该题有两个关键词:“00后”和“常用App”,需要我们思考为什么这些App能成为00后的常用App,有👇两种维度可以考虑:先从⼈出发,思考他们的心理与行为动机,出于什么需求选择了这些App作为自己常用的App,并且这种需求一定是00后这个群体所共通或相似的,这种需求结合他们的生活环境、社会环境是如何产生的,意味着什么,我们针对此有什么可以做的;其次,还可以从App出发,考虑这些App的功能/设计/用户体验覆盖了00后的哪些需求,他们是如何被设计的。前者的立场是从人文心理社会学角度,后者的立场是从互联网产品策划与运营的角度,作为高考作文,应当体现出对人文社会历史心理等方面的深入思考,体现知识面的广度与深度,所以从前一个维度来写作会更到位。基于第一个维度的思考逻辑1.00后画像(1)社会宏观背景根据2018年的公开数据,z世代(90后、00后生⼈)占网络使用⼈数的半熟以上,每天平均在网络上耗时1.6⼩时,且平均家庭月收入过万、文娱支出占其消费支出的逾三成。他们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络的中坚力量。第一批00已经步入大学时代,或者已经进入社会、开始独立,或者是还处于⼩学、初高中的在校学生,不管是哪个阶段的00后,都已经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社会活动与社会消费中。(2)自身成长背景00后是在“去中心化”传播时代下成长的一代⼈,“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概念深入他们内心。与90后、80后曾经面临的质疑一样,00后也曾被社会贴上各种负面标签,这是由于代沟的存在以及未成年的身份/行为特征导致的。同时,00后拥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互联网时代下特有的,对自我价值的理解、意识形态的认识、个性化体验的重视,相比90后、95后,00后成长于消费主义和互联网之下,拥有更强的自我中心意识,以及富有个性的文化信仰,呈现一种“精致理性”。这种理性被贯彻到生活的各个方面。2.引入马斯洛需求模型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类激励理论》中提出需求层次模型,通常称为“马斯洛需求模型”。马斯洛指出,⼈的需求按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强调关注⼈的需求的成长与发展,为分析⼈的发展提供了全新视角。马斯洛需求理论虽然提出于手机App诞生之前,但却对当下00后群体手机App使用行为的研究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意义。常用App依次是:QQ、微信、微博、QQ音乐、天天酷跑、爱奇艺、哔哩哔哩、美拍、我的世界、淘宝。都属于通讯和娱乐类App根据公开数据结合题干意思,可知使用频率最高是社交通讯类App(QQ、微信、微博),其次为音乐类/影视类App。由此可见,移动社交全面渗透00后的生活,在App的使用上,最为基础、也最为重要的用途与手机诞生之初的功能契合,即与⼈沟通,且更倾向于App的便捷性和普及型。而同时,娱乐类App(影视、⾳乐、游戏、短视频)的占比也较高,这表明00后对于文娱方面的内容愿意投入可观的时间与⾦钱。让我们从马洛斯需求模型角度出发对00后的手机App使用偏好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1)安全需求下的00后手机App使用行为安全需求:⼈类主动地寻求生理或心理上的保护,以使其免于遭受威胁,从而取得安全感的需要。00后的第一批已经进入大学校园,进入社会,或者进入初中/高中,对于他们来说,需要不断应对相对陌生的生活环境,周围的一切会具备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这一点尤其体现在新入学/新入住的00后身上。此种境遇下,他们极易缺失心理上的安全感,当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最基本的安全需要时,他们会在方便快捷的后稷社交App(微信、QQ、微博)上迅速结识并熟悉他人,形成独立于现实的社交圈子。由微信的熟⼈社交,再到微博的以陌生⼈社交为主,再到其他完全以陌生人随机聊天为主的各类App,他们的现实身份逐渐被隐匿,取而代之的是往上由自己自主选择和塑造的形象,往往与现实身份有一定距离。这样一来,他们可以通过社交类App中的社会交往获取所在群体的信任、并保护自身的隐私从而增加心理安全感。(2)社交需求下的00后手机App使用行为社交需求:又称归属和爱需求,是指个体渴望与他⼈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并在其中获得理解、关怀和认同。对于00后而言,社交需求是其期盼尽早实现与社会的初步结合以及与不同环境中的⼈平等交往的诉求,他们渴望体验各种交往情感,并期盼通过各种平台实现自己的不同身份体验。而在现实中,由于学业的压力、现实圈⼦的限制,这种诉求的达成有较高的门槛,与手机社交门槛形成了鲜明的对⽐。因此,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把自己的诉求转向了社交App。有访谈表明,大部分00后认为手机是其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沟通工具,其中绝大多数⼈还表示沟通交流会更倾向于用电话短信或社交媒体,而⾮面对面沟通。究其原因,⾸先,由于社交圈受年龄与身份限制相对狭窄,他们与不同⼈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很少,另一方面,手机社交App高度碎⽚化的交流模式打破了社会交往的时空限制,拓宽了他们在学业之余与社会进行交流的⼴度,其次,00后的网络社群往往是以兴趣爱好为核心向心力的,社交圈层内有共同的“圈内黑话”,彼此群体认同感更强、社群成员粘性更高,更容易建立牢固的交际圈,以此找到群体归属感。(3)尊重需求下的00后手机App使用行为尊重需求:个体对于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渴望得到他⼈的尊重、获得社会肯定的需求。对于00后而言,个体被评价的方式更加多元化,除学习成绩外,还涉及个⼈品味、社交能力等。在网络中,他们能够使用符合自我角色定位的言语和行为来营造社交情景,从而塑造与现实中相⽐更符合预期的虚拟形象,并希望借此实现“获得性印象管理”,这种印象管理与提高学习成绩等现实能力相⽐更为便捷,也更易于使他⼈所接受。(4)自我实现需求下的00后手机App使用行为自我实现需求:是⼈类最高层次需求,需要最大限度发挥个⼈潜能,达成个⼈理想和目标从而实现价值。00后所处的社会物质条件提升迅速,这使00后⼈群的自我意识觉醒较早,个性需求更加鲜明,往往将自我实现认知为认知为个⼈主义,将App平台视为展现自我(如QQ空间)、宣泄情绪(如天天酷跑、原神、王者)的有效平台,而大多数情况下他们这种行为实践有明显的“去他者化”倾向、以自我为导向。例如“晒”经过筛选的个⼈信息,从好友的点赞、评论等互动中获得被认可的感觉,从而获得愉悦的个⼈体验,这常被00后认为是个⼈实现。但事实上,这并不是真正的自我实现,马斯洛:“自我实现可以大致描述为充分利用和开发天资、能力、潜力等,这样的⼈似乎在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由此观之,手机App上通过游戏成就、空间点赞等获得的所谓“自我实现”并⾮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实现,而是暗示了对真实能力与现实潜力的忽视。但同时,以哔哩哔哩为例,它是中国最大的专业用户视频生产社区,据统计2018年其用户82%都是“z世代”(指90后、00后群体),但去年B站生活类视频增速很快,以华农兄弟为例,他们的内容与以往大热的玄幻、娱乐等内容不同,而是分享乡村的日常生活点滴,语言更为朴实却有趣味。同样的,去年B站的自制综艺《⼈生一串》以及联合出品的《历史那些事》《我在故宫修文物》等视频作品,播放量增长与⼜碑也⾮常喜⼈。这背后反映的是这一代年轻⼈与社会对其的主观印象相⽐,表现出这样一种倾向:关注现实,有旺盛的求知欲。而B站直播中增长最快的是studywithme,即分享自己写作业、复习备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Up主与观众彼此激励,提高了学习进取的积极性。这些都是年轻一代的自主行为,其背后反映的是Z世代,尤其是日渐成长起来的00后群体对内容的甄别与评价体系更加成熟,他们在纯以娱乐为目的的需求外,还有更高层次的追求,这揭示了他们对于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实现的认可与追求。3.总结(段落示范)这些App揭示了00后的不同面。一方面,由于身心尚未完全成熟,00后的个别行为被置于镁光灯下由大众观赏、评判,如他们此前的世代一样,他们也在经历着标签化以及刻板印象的固化。从他们所接触的App中,确实可以看到他们有躲在移动社交媒体与虚拟娱乐世界内、沉醉于“自我实现”的幻象的倾向。但同时,也能从这些在App中00后偏好与痛点的转变,看到他们⼈格中不断成长与丰富的其他方面。如果说80后是改革开放的一代,90后是发现自我的一代,那么00后则可以说是个性绽放的一代。他们具有更加明确的自我定位,更懂得如何识别与实现自我需求;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被盛放在理性的器皿中,具有很强的自我形象管理意识,而此外,他们在追求享受型体验的同时,也有通过不同渠道窥视与触碰世界真实面貌的渴望。

大纲:1.介绍00后宏观背景、群体画像2.从马斯洛需求模型分析在00后App使用偏好背后的心理动机3.总结折射出的00后的价值观。参考书目:《⼈类激励理论》(亚伯拉罕·马斯洛)把讲解抽取出来就是

思维导图同学们的作文呈现3个境界1.由现象到本质2.由情绪而理性3.由理性而逐层深入1由现象到本质例1

娱乐化的精神(62)当十大常用app逐个陈列时,不难发现清一色上榜的都是00后手机中的通讯娱乐工具。通讯本就是数字媒介的重要使命之一,而娱乐app上榜也无可厚非。这两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十大app都被两者囊括而无一例外。数字媒介最能体现青年人的精神生活。青年人的学习生活、人际生活、娱乐生活、运动生活、社会生活本应当是多元化的。然而反映在数据上的是越发鲜明的娱乐化倾向。在信息化时代,青年人的精神内涵愈发轻飘。“玩物者志小,志大者玩物养志。”自古至今,“玩”体现出其对于人生作用的双元性。不乏有不学无术游手好闲之辈玩物丧志,划拳逗蛐乐在其中。但历来文豪也玩者不枢。他们寻趣山水,吟诗赋作,“游戏笔墨”一词应运而生。以玩养志,游戏纸砚,文人的精神世界愈发放松的同时也愈发充盈。青年人之玩实属前者。养志者与丧志者的差距使在于两点。一是养志者劳逸有度,娱乐是他们或跬步市朝官场之上,或埋心书卷苦研之余的另一个消遣。而丧志者不知节制,忘记自己在玩之外的职责与要务。十大app清一色的通讯阅读中不见阅读、健身等工具的踪影,某种程度上是青年人这个集体大多玩物损其志的客观反映。第二点差异在于养志者之游戏自有门槛,粉墙百丈高,不与俗人看。他们集成文会,互斗才学,在象牙塔中找到自己精神栖息的园地。与之相比,我们现当代青年人中娱乐app的流行,极尽音效与画面,用绚丽的光影横行在十字街头的乌烟瘴气中,恐怕娱乐此时此刻并不能起正面影响。青年人的精神世界确实更加轻飘了。不可否认科技的发展理应对青少年的各方面发展都能有积极作用。然而传媒与特效手段的崛起的确直接作用于通讯娱乐。与游戏行业与聊天工具的壮大相比,其余的身心发展速度是远远落后的。而娱乐讯息业相互辅佐,相互壮大。巨大的利益链让企业纷纷涌入青年人的精神空虚处,进一步刺激行业发展的同时将青年人的精神生活支离破碎,行程生生不息的恶性循环。青年人的精神生活已临水火,再回头时,娱乐当道,蔚然成风。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味令人口爽。”青年人的精神重建已刻不容缓。这不啻应由企业规矩束,行业定规开始介入,但更重大,更迫切的是我们00后青年的自我觉醒。只有我们青年人从根本上意识到,娱乐过度化与低智化对自我意识的蚕食与侵犯,才能一劳永逸的提去异化的娱乐生活,我们应当成为娱乐生活的主宰者,而非被娱乐所俘虏的,对娱乐顶礼膜拜的奴仆。这样觉醒是困难的,因为娱乐化的侵蚀如同一缸温水,让青年人在温柔中麻木,但这样的觉醒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温水最后会杀死青蛙,哪怕死去时面带微笑。所以,青年人,觉醒吧!例2

不再做“鸵鸟”(62)前不久看到一则漫画,一家三口在起居室中,脖子像鸵鸟一样细长而弯曲,两人把头扎进了手机屏幕中,另一人则把头深深埋进了电视机。漫画所表达的意义不难理解:我们已经深深“埋头”于技术、信息中了。现代通讯、网络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一点得到普遍认同。影响性最大的,无疑是年轻一代。于是有调查研究了00后最常用的应用。排在前十的,有QQ、微信、微博等通信交流软件,也有供娱乐消遣的天天酷跑、我的世界、美拍,还有大型线上购物平台淘宝。从QQ、微信的极大普及度来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紧密,因而信息的传播更加迅速,同时也更广泛。然而这一特性,让人们、尤其是信息接受力极强的青年们更加依赖于它,让我们把头深深扎进信息的土地中。这是极危险的。上世纪麦克卢汉就在《理解媒介》中提出“媒介有力量将假设强加于没有警觉的人身上”。心智未成熟的未成年人是最可能“没有警觉的人”。通过微博、bilibili、各类信息不加筛选地如洪水般涌来,麻木了人的神经,冲淡了理智与情感。社会上层出的未成年人犯罪事件,我们在感叹道德理智沦丧的同时,也应意识到技术在其中的催化作用。众人如鸵鸟一样陷入信息和技术泥沼,丝毫没有注意到它正在慢慢过滤掉我们的情感,让人们的思考方式愈发趋同,终而形成马尔库塞提出的“单向度思维”,我们被技术洗脑,被技术奴役,失去了自己的辨别能力。“淘宝”出现在榜单中,令我有些意外,继而后怕。淘宝的创始当真是颠覆了人对购物的所有看法。手指只需在屏幕上点点,心仪的商品不几日就送到门前,辅以人工智能算法,购物时浏览体验显著提高。但在“方便”的同时,又有多少成年人意识到这相当于开启了一个“无尽模式”,有多少成年人深陷“买买买”的无底洞无法跳出,何况自制力更差的青少年?通过手机软件,功利社会中的物质观念播洒在渴求的泥土中生根发芽,促成了物质社会精致利己的犬儒主义盛行。丧失理想,没有追求,划划手机什么都可以送到跟前,又何苦努力拼搏赢人生?这是现代,这是一个“小时代”,一个没有远方只有眼前利欲和埋头鸵鸟的“小时代”。鸵鸟们不可以再埋头深陷了!我们可以借鉴先贤的智慧来解决如今的鸵鸟问题。梭罗提倡放弃物欲,回归自然,可以在瓦尔登湖过充实的人生:荀子所谓求真去伪,陈万物而“县衡”,也可让我们抬头,活自己的生活。“是我在生活”。2由情绪而理性例3

做精神丰腴的00后(62)一项社会调查为我们00后常用的软件作出了前十清单,其中自然不乏用于我们每个人不可分离的社交媒体软件,也有供于娱乐的影音媒体与游戏、购物平台。从中不难看出当代人对于自我存在感的需要与物质和表层的精神态度占据上风,00后的精神世界依旧是较为空洞的。社会媒体的火爆主要来源于马斯诺需求理论中:“被尊重”的需求,每个个体都可以在与外界的交流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将自己的生活放到大众视野中赢得关注,在这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获得与现象也许不相匹配的存在感,彰显个人的多彩性格。固然,生命的多元性可以在QQ微博等平台上彰显,罗素也曾说:“参差多态乃幸福之本源。”然而人们的猎奇心理,需要“被关注”的心态在网络环境中终会被不断放大,以致这样的精神交流沦为了故作姿态的表演,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之下,我们这一代生活的社交环境热度大于实质的,其背历的人们亦考虑大于真实的。从夫远来看,活的不真实的00后将最终走向精神世界的迷茫。00后还因线上的购物平台与影音媒体的兴起而陷入“娱乐致死”的危险状态,购物所带来的物质享受与画面带来的视觉冲击,带给我们浅层的物质和精神欢愉,以至于无意识地被推动向着“年向度的人”转变,我们于娱乐之中自觉放弃独立理性思考的权利而沦为娱乐的奴隶,作为未来时代中的中流砥柱,我呼唤精神丰腴的00后一代回归。我们要关注现实之中“自我实现”的需求,而不游于他人眼中看似完美而多彩的自我与物质享受之中,只有当我们肩负着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我们才会立于当下而深入思考、学习,用有深度的知识丰腴自己的精神,提升自己成为更理性独立而有社会意识的个体,彰显个体的价值追求和生命意义,唯有在具有思想力的精神丰腴者的麾下,时代的车轮滚滚不息而正确前行。值得欣慰的是,类似我的世界这样的游戏为现于榜单中也流露出00后独立意识的体现,尽管还保有着逃避现实的成分。并且越来越多学术软件如“知乎”以及许多名主持人推出的读书软件如“有道阅读”等也随着社交媒体的传播,进入00后的视野,这象征着年轻一代主动吸收深度学术和填充精神空洞的意识,也在逐渐苏醒。帕斯卡曾言:“人类舍施的尊严就在于思想。”而思想也表成为精神丰腴之人的必经之路。我们该更好地利用身边的互联网软件,为时代之发展,中国之崛起而举料不缀,做精神丰腴的00后。3由理性而逐层深入例4

那些不同的种子(63)数据显示,00后最常用的十APP分别是QQ、微信微博、QQ音乐、天天酷跑、爱奇艺b站、美拍、我的世界、淘宝。以上不难看出,00后作为中国新时代力量,在信息交流,音乐,游戏娱乐,消费等领域,给予了从高至低的关注。在众多App中,社会信息交流位居榜首,在这个信息的时代,青年们同样注重别人的声音,是值得庆幸的。一个傲慢的人难以倾听外界的意见,而中国新一代青年,具备了能够聆听的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于网络交流之中,我们又是否会忽视现实世界的的交流。于他人之言中丧失自我,与人潮之中随波逐流,划不清群界与己域。因此,在网络交流中坚持本是青年们要格外警醒注重之事。除去信息交流一类,剩下的大部分为游戏娱乐一类,现代生活的节奏在加速着,与快速向前之时,为何这类APP占比很重值得我们停下思考。娱乐,是一个人逃脱压力并释放自我的一种方式,难以评论好坏,但以根本上探究,是精神压力的释放点。当青年们从学习生活中解脱自我时,他们转向了这类App,企图通过虚拟世界的放松来缓解意识的疲劳。然而,我不禁反思,为何这些App中无文学性的,无时事性的,无专业性的,尽管中国青年使用App时的选择是个人自由,但其中也能体现出他们对个人价值的极端重视和对社会的漠视之态。瑞典少女为了环境保护与市政府门口抗议,并通过自身行动呼吁了很多人参与环境保护的行动。当然,我不是想让中国青年都去抗议市政府进行环境保护,而是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新青年意识的薄弱,他们注重消费,娱乐,可他们忘记去参与世界,他们在观望世界,却从未深入了解世界。看不见,那无穷的远方,无穷的人们,独见这一方屏幕,独见个体精神的狂欢与跳跃。这些数据不过是00后使用App情况的数据,但却也是新时代青年心里构建的缩影,于缩影之中,那些不同的价值观还在萌芽,就如不同的种子一样,其中有需要保护的,需引导的,我们能做的,也只是从数据中看现实,从现实中提出见解罢了。00后是中国的新青年,他们是种子,他们的选择是中国将来的选择,是中国未来的选择,还未发芽的种子,还未有明确定义的明天,都在青年们的手中,这些数据继续并不能代表什么,却像一个标杆一样在那儿,提醒着我们看见那些还未破土而出的问题,还未破土而出的未来与明天,因而在看见不同的可能性后,我们更需要通过不同的努力,成就最好的那一种可能性。例5

数据下的真我(63)社会调查数据显示,00后最常用的App分别为等社交工具、音乐等爱好媒介、美拍等自我塑造与需求实现的途径。这十个App各有侧重,突显了当代青少年置身社会的各种需求,但在浅层数据背后,我以为应当寻求数据下的真我。当代青年最普遍的需求乃至社会认同感,这于位列榜首的QQ、微信、微博中可见一斑。社交软件让我们与社会产生联系,从每日察看的群通知到朋友圈打卡的单词,从二三好友的小叙到四五同侪的研讨,数据竿已融入我们的生活并形成与集体的纽带。在名大社交软件名显神通的当下,我们借助技术获取“存在感”,一个个小红点似也成了同质地生活中闪烁的星辰。我不禁想起我鸟湖之会中观点相悖的两人,跨越万水千山而相与一辩的背后,是异质碰撞的燎原星火。技术生活中的社会认同若能冲破数据而求同存异,当会漾起更为绚烂丰盛的虹霓,认同也更为立体而鲜活。当代青年也于名种爱好间寻求自我与社会间的平衡,这由紧随其后的Q音乐到bilibili可以体现。从对艺术的追求到对运动的热恋,再到游览于名大视频软件中的“极视听之娱”,我们在基于用户偏好与时代潮流的展示中达成社会背景之下的表层自我认知。自由的节拍、生命的律动,乃至于多重感官的融合,无不成为当代青年的存在方式,但短期的自得其乐应当转为长久的自适。争席已罢、倦游思归的,不应忘却为盟的鸥鹭;勇猛精进、一径无前时,自当无欲拥。花开花落与云卷云舒,该定从技术的空气中自在地呼吸,徜徉于去伪寸真的内黑。当代青年更在“自我体认中完成自我需求的实现与人格的塑造。从外表的“美拍”到内心的“我的世界”,再外显为“国宝”的需求实现。从飞速更新的修图工具到版本繁多的养成游戏,再到已然懂得记忆偏好的购物界面,物质与精神的自我人格渐次画出带着技术烙印的轮廓,并不可避免地受到推送的影响而产生某些需求错乱。从社会认同的个人荣辱,最后一环的“和而不同”应当相筑起更为真切有力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技术化的浪潮中,应当铭记的是破帽适颜、漏船载酒却仍然向风狂啸的鲁迅,是千夫所指,只得就死却还长歌沪陵散于今绝矣的嵇康,是文艺复兴的炬火点燃南欧的土地,喷薄而出的“自由意志”啊。于是面对当代青年最常用App统计数据,我们呼唤数据之下“真我”的回归。技术层面满足的社会中的自我体认反映出大部分青少年自立于世间的三个角度,这普遍的需求应当冲破物欲与浅层的精神而到达无尽的远方。由善用技术而结合文化,我们终将于人性的真实中汲取足够的力量,冲破数据冰冷的茧壳,让真实丰富的自我扇动起多彩的翅爽,达成新时代真正自立于世间的00后青少年形象。“抨击技术化并无益处,我们需要的是超越它。”以这份数据背后的“瓦尔登潮”照见我们天性的深浅,在崭新的时代不为物促,整定前行,让数据下的真我日新又新吧!

例6

愈进步愈孤独(65)细看这则材料,这些应用软件的用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