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人员职级要求及底稿复核暂行办法_第1页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人员职级要求及底稿复核暂行办法_第2页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人员职级要求及底稿复核暂行办法_第3页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人员职级要求及底稿复核暂行办法_第4页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人员职级要求及底稿复核暂行办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X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XXXX分所审计人员职级要求及审计工作底稿复核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明确各级审计人员责任和审计工作底稿复核要求,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控制审计风险,根据有关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质量控制准则,结合分所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分所组织实施的财务报表审计业务及参加审计的审计人员,分所组织实施的其他业务及执业人员应参照执行。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审计人员,是指参加审计项目组审计工作的所有人员,不论其是否是分所常班制人员,包括审计项目负责人和审计项目组内的其他助理人员。.本办法所称审计助理人员,是指审计项目组内除审计项目负责人以外的其他审计人员,不论其是否是执业注册会计师。本办法所称具体审计计划,是指除总体审计策略以外的其他审计计划,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等方面的审计计划。本办法所称审计情况报告,是指执行路局委托的财务报表审计工作所需报送的、对内容和格式有专门规定的专项报告。第二章审计人员职级要求第一节总体要求第四条审计人员应当对其承担的工作及其质量负直接责任,审计项目负责人应当对其督导的审计助理人员的工作及质量负督导责任。审计项目负责人对审计项目的总体质量负直接责任。如果审计工作底稿能够证明审计人员已严格遵守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和分所相关制度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可免除其审计责任。第五条各级审计人员均应恪守独立、客观、公正原则。(一)审计助理人员如果发现某事项已对或将对自己遵守上述原则造成损害或威胁,应当立即将该事项报告审计项目负责人,并根据审计项目负责人的意见采取行动。审计项目负责人能自行处理时,应最迟在接到审计助理人员报告日的次日内表示处理意见;不能自行处理时,应当在接到报告后立即向分所质量监管部报告并最迟在收到质量监管部处理意见日的次日内传达给审计助理人员。审计人员相互之间如果以电话等非书面形式处理上述事项,双方应及时将沟通事项形成书面记录。(二)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审计项目负责人应当对其督导的所有审计人员遵守上述原则的情况予以关注,并按前款规定处理相关事项。审计项目组内每一位审计人员对组内其他人员遵守上述原则的情况也负有监督、报告义务。第六条审计人员均应遵守分所作出的各项保密规定和其他职业道德规范。未经分所书面同意,审计项目组及其每一位成员均不得向与该审计项目无关的人员提供任何审计工作底稿、交流审计发现的具体问题(包括具体单位、金额、事项等)和客户其他信息。第七条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均应当保持勤勉尽责和职业怀疑的态度。第八条审计人员应遵守分所的相关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第九条审计人员应当遵守分所各项执业纪律,包括交通、食宿、作息、与客户交往等方面的规定。第十条审计人员应有强烈的团队意识,与审计项目组内其他成员充分沟通、友好合作,主动承担工作。第十一条审计人员应具备与其承担的工作相适应的专业胜任能力。每一位审计人员在承接审计任务时均应当对自己的专业胜任能力作出评价,并将识别出的专业胜任能力缺陷立即报告分所质量监管部。第十二条审计人员应按审计准则规定和审计项目负责人的要求执行审计工作。对审计项目负责人下达的工作指令未能理解或有异议时,应当立即向分所质量监管部反映;分所质量监管部人应予以明确或作出其他恰当处理。第二节审计助理人员职责第十三条审计助理人员应当清楚了解审计项目负责人分派给自己的审计工作。包括:(一)审计工作范围:(二)应实现的审计工作目标;(三)应当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包括目的和具体种类)、实施时间和实施范围;(四)完成审计工作的时间要求;(五)与审计项目组或审计小组其他成员之间的工作衔接关系。第十四条在接受审计任务后,审计助理人员应就自己是否能够按时保质地完成审计工作进行评价,若识别出不能按时保质地完成审计工作,应立即告知审计项目负责人。评价内容包括:(一)是否熟悉相关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二)是否熟悉相关的经济法律、法规、规章、政策;(三)是否了解相关经济知识;(四)是否了解相关行业情况;(五)是否具备必要的审计经验和适当的分析判断能力;(六)是否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审计工作。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审计助理人员应当就上述方面不断进行评价。.第十五条审计助理人员应当按具体审计计划切实执行审计程序,收集审计证据。第十六条审计助理人员应当评价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并根据审计工作结果作出恰当的审许结论。第十七条审计助理人员应当根据分所有关规定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完整、清晰地记录审计工作过程、审计结果和审计结论,数据计算、记录应准确,审计工作底稿之间的逻辑关系应严密。在从已执行审计工作或获取审计证据的记录中难以确定审计结论或了解得出审计结论的过程时,审计助理人员应进一步说明并记录得出审计结论的过程及审计结论。第十八条审计助理人员应当在复核人员复核自己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前对自己编制完成的审计工作底稿进行详细复核。第十九条审计助理人员应当在审计项目负责人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审计工作。.第二十条审计助理人员应当积极协助复核人员实施复核工作,及时处理复核人员复核提出的问题并作出恰当的记录,直至复核人员满意为止;对复核人员提出的问题或意见存在异议且不能达成一致时,应当将争议事项向质量监管部报告。第二十一条审计助理人员应积极参与审计计划工作和报告阶段工作,及时完成审计项目负责人安排的审计工作底稿复核工作和归档的事务性工作。第二十二条审计助理人员应当及时、主动地与审计项目组或审计小组内其他审计人员就相互之间需要衔接的工作以及有必要提醒关注的事项进行沟通。第二十三条审计助理人员应就审计过程中出现的下述情况及时向审计项目负责人报告或咨询:(一)实际审计进度晚于计划审计进度;(二)审计范围受到限制;(三)新发现的重大错报风险以及需要修改原定的审计程序;(四)确认的重大错报;(五)疑难问题。第二十四条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审计助理人员未经审计项目负责人确认并授权,不应对被审计单位及其员工的工作随意发表个人意见。第三节审计项目负责人职责第二十五条在接受审计任务后,审计项目负责人应对自己是否具备独立性和相应的专业胜任能力、组织领导能力以及沟通协调能力等进行评价;若识别出相关方面存在重大缺陷,应立即告之分所质量监管部。.第二十六条审计项目负责人应当清楚了解审计工作。包括:(一)审计工作范围;(二)应实现的审计工作目标;(三)要求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包括目的和具体种类)、实施时间和实施范围;(四)完成审计工作的时间要求;(五)与其他审计小组之间的工作衔接关系。第二十七条审计项目负责人应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包括:(一)总体审计策略;(二)对识别出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三)对识别出的特别风险拟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四)对识别出的其他重大错报风险拟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五)对其他重要交易、账户余额及列报拟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7第二十八条计划审计工作。包括:(一)向审计项目组成员介绍被审计单位的情况,提示与风险相(一)组织审计项目组成员、特别是关键成员制订审计计划。(二)根据审计计划实施过程中了解的新信息及时修改或组织审计项目组成员修改审计计划。(三)对需要审批的审计计划(包括修改后的审计计划)及时审批或报经分所质量监管部审批。第二十九条布置审计工作,传达审计计划至审计项目组每一个成员。包括:(一)向审计项目组成员介绍被审计单位的情况,提示与风险相关的事项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二)向审计项目组成员介绍总体审计策略;(三)明确每个审计助理人员应完成的审计工作、应实现的审计目标、应执行的审计程序和时间进度要求;(四)明确审计项目组成员间的工作衔接要求。

第三十条对审计过程进行控制和监督。包括:(一)追踪审计业务进程,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计工作:(二)关注审计助理人员是否按计划恰当执行审计工作;(三)解决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对审计助理人员报告、咨询事项及时给出明确的意见。第三十一条审计项目负责人应及时就下述事项向分所质量监管部报告、咨询并根据分所质量监管部的意见予以恰当处理:(一)无法判断的事项和存在意见分岐的事项;(二)需要修改业经分所质量监管部批准的审计计划的原因及相应修改建议;(三)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时所受到的重大限制;(四)对重要交易、帐户余额、列报(包括披露,后同)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的原因及应对措施;(五)审计发现的重大错报及处理建议;(六)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计工作;(七)有必要提请分所质量监管部及时复核的、对审计报告意见或对审计工作安排可能产生重要影响的重大判断;(八)审计项目组整体素质、专业胜任能力存在的重大缺陷;(九)审计助理人员在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工作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重大问题;(十)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工作的重大意见;‘(十一)其他重大事项。第三十二条审计项目负责人应当及时、主动地与审计项目组内其他审计小组就相互之间需要衔接的工作以及有必要提醒关注的事项进行沟通。第三十三条审计项目负责人应当组织审计小组内关键成员起草上报审计项目组的审计情况报告等,并在规定时间内提报电子信息。第三十四条审计项目负责人应当恰当执行计划由自己实施的审计程序,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根据审计工作结果得出合理的审计结论并恰当地记录审计过程;在复核人员复核前,应当对自己编制完成的审计工作底稿进行详细复核。第三十五条审计项目负责人应当及时复核助理人员执行的工作或组织项目组内经验较多的人员复核经验较少的人员执行的工作。第三十六条审计项目负责人应当及时处理分所质量监管部复核提出的问题并作出恰当的记录,直至分所质量监管部满意为止;对分所质量监管部提出的问题或意见存在异议且不能达成一致时,应当将争议事项向分所负责人报告。第三十七条审计项目负责人应当对审计助理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进行评价,恰当分派或调整审计助理人员的工作,并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第三十八条经分所授权,审计项目负责人可与被审计单位联系、沟通、协调审计工作和交换审计意见。第三十九条审计项目负责人应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审计准则和事务所有关制度的前提下,积极与客户建立、保持和发展关系,保持和拓展业务。第三章审计工作底稿复核办法

第一节总体要求第四十条对审计工作底稿一般实行两级或三级复核。(一)审计工作底稿两级复核一般是指审计项目负责人组织实施的复核(以下简称第一级复核)和分所质量监管部组织实施的复核(以下简称第二级复核)。(二)审计工作底稿三级复核一般是指第一级复核、第二级复核和分所负责人实施的复核(以下简称第三级复核)。第四十一条各级复核人员应切实履行其复核职责,实现规定的复核目标并对其复核结果负责。上一级复核人员应承担的复核责任不能替代、减轻或免除下一级复核人员的复核责任。第四十二条复核人员应作出复核记录,并书面表示复核意见。第一级复核人员应在其复核的审计工作底稿上签名。复核人员应当签名和注明复核日期。当复核人员没有真正履行相应的复核职责时,不能为了某种原因随便签名。第四十三条对审计工作底稿应按第一级复核、第二级复核的顺序依次、及时进行复核。第四十四条复核人员应督促相关人员对复核发现的问题予以答复、处理并形成相应的记录;对其处理结果,复核人员应再次复核直至满足要求为止。对上一级复核人员提出的问题,由其下一级复核人员答复。第四十五条在执业能力、专业经验等方面,第二级复核人员不应低于第一级复核人员。第二节第一级复核第四十六条第一级复核应实现的目标:(一)依据截止复核时了解的信息可以确认,总体审计策略及各项具体审计计划在恰当执行的前提下能合理保证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低水平;(二)具体审计计划已恰当执行;(三)已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四)审计判断有理有据,审计工作结果支持形成的审计结论;相关联的审计结论之间相互印证、不冲突;(五)拟审定的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数据计算准确,有勾稽或核对关系的项目之间数据应相符或不冲突;与其他相关审计工作底稿数据勾稽相符;其他审计工作底稿数据计算准确,相互之间数据勾稽关系相符;(六)所有应向上级报告事项、应咨询事项已作报告或咨询,并按上级意见或咨询结论进行了恰当处理和记录;(七)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已恰当处理,不存在未决的会计问题和审计问题;(八.)审计报告、管理建议书、相关专项审计报告或审计说明、审计情况报告意见(建议、结论、陈述)及措辞恰当,数据准确,格式规范;(九)已按分所有关规定完整、系统、清晰、规范地编制了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过程已恰当记录。第四十七条第一级复核人员应在审计人员完成相应工作后及时进行复核,原则上应在审计现场完成复核工作。第四十八条第一级复核人员应当对全部审计工作底稿进行详细复核。第一级复核人员应特别关注本节后述各条提出的重点复核内容和相关复核要求。第四十九条对审计计划工作底稿,'结合截止复核时了解的信息重点复核:(一)总体审计策略确定的审计范围、重要性水平、重要组成部分和账户余额等是否恰当;(二)各项具体审计计划明确的审计程序性质、时间、范围是否可以实现既定的审计目标;(三)总体审计策略与各项具体审计计划之间以及各项具体审计计划之间是否有机衔接.;(四)是否因漏编审计计划而导致对部分交易或事项、帐户余额和列报未实施相应审计程序;应当重点关注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了解、财务报表列报(尤其是现金流量表、会计报表附注、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以及相应行业对列报有特殊规定的项目等)等方面的审计计划的完整性。第五十条对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方面的审计工作底稿,应重点复核:(一)识别的风险性质和重大程度是否恰当,重大风险是否完整;(二)将识别的重大风险是否恰当地与财务报表层次及各类交易、帐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相联系;(三)对识别的重大风险导致相关认定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的判断是否恰当。第五十一条对控制测试工作底稿,应重点复核控制测试结果及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否支持审计结论。 ・第五十二条对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应当重点复核审计程序执行结果及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否支持审计结论,即是否实现了相应的审计目标。第五十三条复核人员除应当关注下述各项目(以下统称特殊项目)是否在拟审定的会计报表及附注中得到了恰当的反映和披露外,还应重点复核下述内容。(一)期初余额(比较数据)1.对以前年度由本所审计的财务报表期初余额,应重点复核:(1)复核审计人员是否将上期已审财务报表期末数(包括发生数,后同)与本期财务报表期初数(包括上年同期数,后同)进行了核对;(2)复核审计人员是否对上期与本期会计政策的一致性进行了检查;若会计政策不一致,应复核相关调整是否恰当;(3)复核涉及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审计工作底稿、前期审计报告(包括审计情况说明等),结合复核工作中了解到的会计差错更正情况,复核与前期相关的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是否恰当;(4)复核中若注意到比较数据可能存在重大错报,应复核审计人员对比较数据是否追加实施了审计程序;(5)复核审计人员对上期已审财务报表期末数与本期财务报表期初数之间的其他差异及形成原因的确认是否正确。2.前期财务报表由其他注册会计师审计或未经审计时,复核人员除参照前述对以前年度由本所审计的财务报表期初余额审计工作底稿复核要求进行复核外,还应复核审计人员是否根据实际情况实施了适当的审计程序,并获取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二)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其变更。检查有关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工作底稿,结合了解到的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情况以及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实际执行情况,逐一评价各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合规性、公允性和变更的合规性。(三)债务重组。通过检查相关审计工作底稿、询问审计人员等方式复核审计人员对债务重组事项是否恰当实施审计程序;应特别关注债务重组完成日的确定是否恰当。(四)非货币性交易。通过检查相关审计工作底稿、询问审计人员等方式复核审计人员对非货币性交易事项是否恰当实施审计程序;应特别关注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处理是否恰当。(五)关联方关系及交易。检查审计人员是否恰当实施审计程序以识别被审计单位的关联方、关联方交易并对关联方交易定价实施了检查程序;应特别关注有无存在非直接控制关系企业、合营企业、联营企业、自然人等关联方,是否发生除购买或销售商品、提供或接受劳务以外的其他关联方交易。(六)或有事项。检查审计人员是否恰当实施审计程序以确定或有事项的存在;复核对或有事项的确认、计量是否恰当。(七)期后事项。检查审计人员是否恰当实施审计程序以确定期后事项的存在;复核对期后事项的会计处理是否恰当。(八)持续经营假设。检查审计人员是否恰当实施审计程序以确定持续经营假设的合理性。(九)合并、分立事项。复核涉及合并、分立事项的合规性及相关会计处理的恰当性。(十)重大资产转让、重大收购(兼并)和重大股权变动事项。复核上述事项的合法合规性、会计处理的恰当性。(十一)高风险业务。通过检查审计工作底稿、询问审计人员等方式复核审计人员对高风险业务是否恰当实施了审计程序。第五十四条复核审计人员是否恰当实施审计程序对委托方要求进行特别审计事项进行了审计并达到了预期审计目标。第五十五条当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为汇总(或合并)会计报表时,复核审计人员对会计报表汇总(或合并)范围、纳入汇总(或合并)会计报表范围的个别会计报表、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会计期间和会计政策以及会计估计差异、涉及抵销数据的基础资料、汇总(或合并)抵销分录、个别会计报表过数与加计等方面执行的审计工作(包括对现金流量表等报表和会计报表附注的汇总或合并过程执行的审计工作)。第五十六条对会计报表和会计报表附注以及其他审计工作底稿数据的准确性及相互之间的数据勾稽或核对关系进行复核,主要包括:(一)复核相关审计工作底稿之间的数据勾稽或核对关系是否相符,如对货币资金项目,应至少检查现金盘点表、银行询证函、银行对账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货币资金审定工作底稿、错报汇总表、试算平衡表(货币资金项目)、未审会计报表(货币资金项目)、拟审定的会计报表(货币资金项目)和会计报表附注(货币资金项目)等审计工作底稿之间相应数据是否勾稽相符;(二)通过加计验算、核对等方法复核拟审定的会计报表本身数据是否准确、各已审会计报表之间各项数据的勾稽或核对关系是否相符;(三)会计报表附注1.对会计报表附注中存在计算关系的项目(如存在合计关系、比例关系等需计算的项目)数据进行加计验算;‘2.复核会计报表附注中有勾稽或核对关系项目在内容、数据等方面是否一致或冲突(如债权债务项目期初账龄与期末账龄之间以及账龄与计提的坏账准备之间是否存在矛盾情况;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在建工程、营业外收支项目之间的有关教据是否存在矛盾情况);3.对会计报表附注中与会计报表相关项目有勾稽关系的数据进行核对;4.逐项核实会计报表附注中除会计报表项目注释外的其他披露事项及相应数据是否经过审计并与审计结果一致,披露是否完整和充分。第五十七条现金流量表。(一)检查审计人员是否获取了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基础资料,并实施了审计程序。(二)复核现金流量表的编制过程,对编制过程中被审计单位对有关特殊事项的处理方法应特别关注。(三)复核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以及其他会计附表、会计报表附注中的相关项目是否存在矛盾。第五十八条复核审计总结、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记录、错报汇总表、重大事项概要、会议记录、向上级报告事项和相关咨询事项及记录相应处理情况审计工作底稿,主要关注:(一)所有调整事项、重分类事项(包括债权债务之间的重分类、长短期资产之间的重分类、长短期负债之间的重分类等)和未调整不符事项是否恰当;(二)审计范围是否受到限制;(三)审计人员是否已按上级审计负责人的意见、咨询结论对相关事项进行了恰当处理,是否存在尚需向上级审计负责人报告的事项或咨询事项;(四)关注是否存在未决的会计和审计问题。第五十九条在完成前述复核工作后,复核人员应对审计人员执行的财务报表分析程序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复核。对审计人员已审计过的异常关系,应复核审计证据是否充分和适当、审计结论是否恰当;若发现有未经审计的异常关系,应要求审计人员追加实施审计程序。第六十条复核审计报告类型的选定是否正确,措辞是否恰当,格式是否规范。复核专项审计报告或审计说明的内容、数据是否经过审计并与审计结果一致(有关数据为汇总或合并数据时,应对数据汇总或合并过程进行全面复核),披露是否充分、恰当,格式是否规范,措辞是否恰当。复核审计情况报告披露是否充分、恰当,数据是否准确,格式是否规范,措辞是否恰当。应特别关注披露的问题证据是否确凿、分类是否恰当、事实是否清楚、表述是否完整、期间是否明确、定性是否准确、处理建议是否恰当。第六十一条复核管理建议书反映的内部控制等方面的问题是否有充分的审计证据支持,相关建议是否恰当,是否与被审计单位进行了沟通并达成了一致,措辞是否恰当,格式是否规范。'第六十二条复核审计人员是否已编制了完整的审计工作底稿,且审计工作底稿具有系统性。应特别关注审计人员是否按要求收集了构成永久性档案的相关资料,是否编制了与其他注册会计师、治理层、管理层进行沟通形成的相应审计工作底稿,是否获取或编制了审计完成阶段的其他审计工作底稿。第六十三条复核人员应关注审计人员对已执行的审计工作是否作出了明确的审计结论、相关记录是否清楚地反映了得出审计结论的过程。第六十四条审计项目负责人在报送分所负责人签发审计报告前,应复核审计报告后附的会计报表及会计报表附注是否与被审计单位对外报送的会计报表及会计报表附注相符。第三节第二级复核第六十五条第二级复核应实现的目标:(一)依据截止复核时了解的信息可以确认:1.总体审计策略确定的审计重要性水平不存在高估,审计范围、识别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帐户余额不存在遗漏;2.已完整识别和恰当评估交易、帐户余额和列报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尤其是特别风险;3.针对重大错报风险、尤其是特别风险以及其他重要交易、帐户余额及列报设计的进一步审计程序能够合理保证实现审计目标。(二)针对重大错报风险设计的进一步审计程序已恰当实施;审计人员作出的重要判断有理有据,审计工作结果支持形成的审计结论;(三)已对关联方关系及交易等特殊项目实施了恰当的审计程序;重要判断有理有据,审计工作结果支持形成的审计结论;(四)所有应向上级报告事项、应咨询事项已作报告或咨询,并按上级意见或咨询结论进行了处理和记录;(五)审计发现的重大会计、审计问题已恰当处理并与被审计单位进行了恰当地沟通,不存在重大的未决会计问题或审计问题:(六)拟审定的会计报表(包括附注)本身及相互之间的有关内容、数据应相符或不冲突;(七)审计报告、管理建议书、相关专项审计报告或审计说明、审计情况报告意见(建议、结论、陈述)及措辞恰当,数据准确,格式规范。第六十六条第二级复核人员应当在审计过程的适当阶段及时实施复核。第六十七条第二级复核人员应针对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重要的个别会计报表、重要的交易、重要的帐户余额和列报)、重要会计问题、重点审计程序以及审计人员的重要判断实施复核程序。第六十八条检查第一级复核人员是否已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了复核。若第一级复核人员未完成复核工作,应要求第一级复核人员进一步完成复核工作。第六十九条根据复核时掌握的信息,复核总体审计策略确定的重要性水平是否高估,确定的审计范围、重要组成部分和帐户余额是否完整。若存在差异,应分析可能存在的审计不足及其影响;必要时,应要求审计人员追加实施审计程序。第七十条复核了解被审计单位及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审计工作底稿,关注已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是否完整并恰当地与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及相应认定相联系。第七十一条复核进一步审计程序,合理保证设计的进一步审计程序能实现审计目标;针对重大错报风险设计的进一步审计程序已经执行;重要判断有理有据,审计工作结果支持形成的审计结论。第七十二条对下述各特殊项目,应逐一关注其在会计报表及附注中是否得到了恰当反映和充分披露,另外还应重点复核:(一)期初余额(比较数据)1.对以前年度由本所审计的财务报表期初余额,应重点复核:(1)检查审计人员是否将上期已审财务报表期末数与本期财务报表期初数进行了核对;(2)复核审计人员是否对上期与本期会计政策的一致性进行审计;若会计政策不一致,应复核相关调整是否恰当;(3)复核与前期相关的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是否恰当;(4)复核审计人员对其他原因导致的上期已审财务报表期末数与本期财务报表期初数之间的重大差异的确认是否恰当。2.前期财务报表由其他注册会计师审计或未经审计时,应复核审计人员对期初余额是否实施了适当的审计程序并获取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二)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其变更。复核实际执行的重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合规性、公允性及其变更的合规性。(三)债务重组。对重大的债务重组完成日的确定是否恰当。(四)非货币性交易。涉及补价的重大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处理是否恰当。(五)关联方关系及交易。有无存在非直接控制关系企业、合营企业、联营企业、自然人等关联方是否发生除购买或销售商品、提供或接受劳务以外的其他重大关联方交易。(六)或有事项。对重大或有事项的确认和计量是否恰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