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疗机构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工
作指第二部分医疗机构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治理工作指南目录TOC\o"1-5"\h\z1.医疗机构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治理依据 3职责分工 3医疗机构职责 3部门职责 3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治理部门 3临床诊疗科室 4临床辅助科室 4岗位职责 5分管领导 5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治理人员 5临床大夫 5辅助检查科室大夫 63.报告 6传染病相关登记 6门诊日志 6出入院登记 7检验部门、影像部门登记 7传染病疫情登记 7法定传染病报告 7目标与要求 8报告病种及内容 8报告时限 8报告程序和方式 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报告 13目标与要求 13\o"CurrentDocument"接报 14初次报告 14进程报告 14结案报告 14个案关联 144.信息治理 15疫情分析与通报 15疫情分析 15疫情通报 16疫情资料储存与治理 16疫情资料保密及公布 16需储存的资料类别 16储存及治理要求 16信息系统安全治理 175.保证措施 17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保证 17组织体系 18科室岗位设置 18疫情治理人员配备 18硬件配置 18经费配置 18网络直报能力建设 18\o"CurrentDocument"培训 19培训要求 19培训对象 19培训频次 19培训内容 19建立考核机制 196.检查 20报告信息质量检查 20\o"CurrentDocument"目的 20\o"CurrentDocument"方式 20科室自查 20全院检查 20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治理院内综合检查 21成立检查小组 21检查科室 22检查内容 22自查情形通报 24奖惩措施 24附件1相关制度建设 25附件2检验部门、影像部门专门结果反馈 29附件3传染病集合发病、集合性症候群等专门情形的处置 30第二部分医疗机构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治理工作指南1.医疗机构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治理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十条、第十二条、第二十一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七条、第五十二条,«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四十二条、第五十条,«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治理工作规范〔试行版〕»,«传染病信息报告治理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治理方法»第七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江苏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报告治理工作的通知»等法律规范的要求,医疗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分别为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责任报告单位与责任报告人,医疗机构应依法建立健全传染病诊断、报告和登记制度,配备必要的设备,确保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含相关信息,下同〕报告工作顺利开展,同时负责对本单位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培训、考评,做好资料储存和疫情信息安全工作,此外还应协助疾病预防操纵机构开展传染病疫情的调查、并进行相关标本采集。职责分工医疗机构职责医疗机构承担责任范畴内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报告任务,具体职责为:l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含相关信息,下同〕和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包括报告卡和总登记簿、疫情收报、核对、自查、奖惩、疫情分析。l执行首诊负责制,严格门诊工作日志制度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报告制度,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l建立或指定专门的部门和人员,配备必要的设备,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截了当报告。l对相关医务人员和实习、进修等人员进行有关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报告工作的培训。l建立、健全检验部门、影像部门专门检验结果反馈机制,及时、有效的反馈传染病相关辅助检查结果。l建立、健全传染病暴发、集合性症候群等专门情形的处理机制,及时发觉并报告可疑的传染病暴发或专门个案信息。l配合疾病预防操纵机构开展传染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采集等工作。部门职责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治理部门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治理部门承担机构内疫情报告和治理任务,其职责为:l承担本院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日常指导和治理工作,配备必要的设备,并具体实施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登记和网络报告。l建立、健全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监测报告与治理制度,包括各类传染病相关登记、疫情收报与核对、培训、自查、奖惩、疫情分析。l建立阳性〔专门〕检验结果反馈机制、传染病暴发和集合性症候群等专门情形的处置机制。l指导督促其它相关科室及人员规范开展各类传染病相关登记工作。l指导督促相关科室及人员规范开展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l对本院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进行分析,并向相关科室通报。l组织对相关医务人员和实习、进修等人员进行有关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报告工作的培训。l组织开展全院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检查。l配合疾病预防操纵机构开展传染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采集等工作。l开展对就诊患者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工作。临床诊疗科室临床诊疗科室承担传染病诊治、报告任务,其具体职责为:l执行首诊负责制,严格门诊工作日志、出入院登记簿等制度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报告制度,并指定专人负责科内传染病报告治理工作。l参与建立阳性〔专门〕检验结果反馈机制、传染病暴发和集合性症候群等专门情形的处理机制。l不承担传染病诊疗工作的科室与承担传染病诊疗工作的科室建立有效的传染病病人转诊、归口诊治机制。l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暴发和集合性症候群等专门情形的处置。l组织科内医务人员和实习、进修等人员进行有关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报告工作的培训。l组织开展科内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自查。l配合疾病预防操纵机构开展传染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采集等工作。临床辅助科室临床辅助科室是传染病诊断中的重要环节,其职责为:l建立并严格执行检验、检测登记制度,并指定专人负责科内传染病阳性〔专门〕检验、检测结果报告治理工作。l参与建立阳性〔专门〕检验、检测结果反馈机制、传染病暴发和集合性症候群等专门情况的处理机制。l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暴发和集合性症候群等专门情形的处置。l组织对科内医务人员和实习、进修等人员进行有关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报告工作的培训。l组织开展科内检验结果登记、反馈工作自查。l配合疾病预防操纵机构开展传染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采集等工作。岗位职责分管领导l组建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治理领导班子,监督本机构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治理工作的开展。l为本机构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治理工作提供设备、人员保证,确保工作顺利开展。l参与全院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检查,并依照检查结果进行奖惩。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治理人员l负责制定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监测报告和治理的各项制度。l建立有效的阳性〔专门〕检验、检测结果反馈机制、传染病暴发和集合性症候群等专门情形的处理机制。l具体实施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网络报告〕,并指导督促临床大夫和检验医生按要求进行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登记与报告。l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暴发和集合性症候群等专门情形的处置。l组织院内医务人员和实习、进修等人员进行有关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报告工作的培训。l配合疾病预防操纵机构开展传染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采集等工作。l开展对就诊患者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工作。临床大夫l规范填写门诊工作日志、出入院登记簿等临床诊疗记录。l执行首诊负责制,发觉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及时、准确、完整地做好登记,并向疫情治理人员报告。l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暴发和集合性症候群等专门情形的处置。l配合疾病预防操纵机构开展传染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采集等工作。l开展对就诊患者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工作。辅助检查科室大夫l规范填写检验登记、阳性〔专门〕检测结果登记等辅助检查记录。l及时、准确地将传染病相关阳性〔专门〕检测结果反馈给临床大夫和疫情报告治理部门。l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暴发和集合性症候群等专门情形的处置。l配合疾病预防操纵机构开展传染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采集。3.报告传染病相关登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五十二条、«传染病信息报告治理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治理方法»第十条、第二十七条及第二十八条的有关规定,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传染病相关登记制度,所设与诊治传染病有关的科室应当建立门诊日志、住院登记簿和传染病疫情登记簿,各项目登记完整,医务人员应规范填写。建立HIS系统的医疗机构,视系统覆盖情形,应包含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辅助检查登记、传染病登记中各要素信息。门诊日志前来就诊的病人逐一登记在门诊日志上,日志登记数与挂号数或处方数相符合,符合率要求达85%以上,且应该包含所有最终诊断为法定传染病的病人记录。门诊日志至少要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等9项差不多内容。门诊日志应由临床大夫填写,病名项目应填写诊断的病名,不能填写症状。要求登记填写完整,分科室、分月份装订成册并储存3年备查。关于发热病人,要在门诊日志上标明体温顺相关流行病学史;关于14岁及以下的儿童,要填写家长姓名;对诊断〔含疑似〕为传染病的患者,要详细填写家庭住址及联系方式。门诊日志上已报告的传染病应有〝疫情已报〞标记。建立HIS系统的医疗机构可不登记纸质版门诊日志,但要求系统登记项目不可少于要求的9项差不多内容。要求各医疗机构有专人熟悉系统操作,每日自查,次月5日前将上月门诊日志打印后装订成册备查,同时电子版进行备份。第二部分医疗机构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治理工作指南出入院登记各住院部应设置出入院登记簿,对住院病人的相关信息进行登记,不得漏登。出入院登记簿至少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形(是否死亡、死亡缘故、死亡日期)等12项差不多内容。要求登记填写完整。建立HIS系统的医疗机构可不登记纸质版出入院登记簿,但要求系统登记项目不可少于要求的12项差不多内容。要求各医疗机构有专人熟悉系统操作,每日自查,次月5日前将上月出入院登记打印后装订成册备查,同时电子版进行备份。检验部门、影像部门登记检验部门的检验登记簿至少应包括:病人姓名、送检科室、送检日期、检验结果、检验日期、专门结果反馈记录等项目。影像部门的影像登记簿至少应包括:病人姓名、送检科室、送检日期、影像结果诊断、检查日期、专门结果反馈记录等项目。建立HIS系统的医疗机构能够电子记录代替检验登记簿或影像登记簿,要求项目齐全,填写完整,各医疗机构有专人熟悉系统操作,每日自查。有专门结果要求另行登记,至少应包括:病人姓名、送检日期、送检科室和医师、样品名称、检验结果、检验大夫、检验日期、专门结果反馈记录等。检验科、放射科发觉传染病阳性〔专门〕结果时,须将检查结果交至首诊大夫处,由大夫统一发放,同时报告预防保健科。如检验量大,可设立专门阳性报告领取处,统一发放,便于治理。传染病疫情登记医疗机构预防保健科应设置传染病疫情总登记簿,各诊疗科室设置本科室传染病疫情登记簿,传染病疫情治理人员将本机构内传染病报告卡收集后,按病种进行统一汇总、登记。传染病疫情登记簿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14岁以下儿童家长姓名、常住地址〔学生同时填写就读学校/幼儿园〕、诊断、发病日期、就诊日期、报告日期、报告人、收卡日期、收卡人。法定传染病报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条、«传染病信息报告治理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治理方法»第十条、第十八条的规定,医疗机构应建立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并执行首诊负责制,建立和完善传染病报告流程,发觉法定传染病后,在规定的时限内进行报告。其中甲类和按照甲类治理的传染病应在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其它乙、丙类传染病在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机构,在规定的时限内将传染病报告卡向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操纵机构寄出。报告卡要求填写完整、准确。目标与要求执行首诊负责制,严格执行门诊日志制度、出入院登记制度、检验和影像部门登记制度以及疫情报告制度,建立合理、有效的传染病报告流程,确保报告及时、准确、完整,无漏报和迟报。报告病种及内容①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甲、乙、丙三类共39种传染病:l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l乙类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l丙类传染病〔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手足口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②卫生部或江苏省人民政府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治理的上述病种以外的其它传染病。③其它暴发、流行、缘故不明的传染病、可疑新发传染病。报告时限应于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的有〔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如和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操纵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l发觉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l发觉其他传染病和不明缘故疾病暴发;l某种传染病就诊数突然增多,有可能发生暴发或流行;l历史上未曾显现或本地罕见传染病;l数天内就诊多例同一病症不明缘故的急性疾病;l急性传染病病例死亡〔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布鲁氏菌病、手足口病等〕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如卫生部下发新的文件或法规对报告时限作出调整,那么按最新标准执行。报告程序和方式医疗机构传染病监测网络直报工作流程填写传染病报告卡l«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要求医疗机构临床大夫或检验大夫在诊断传染病后,应赶忙通知本单位的传染病疫情报告治理人员,并按规定填报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报告卡采纳统一格式,用A4纸印刷,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要求内容完整、准确,字迹清晰,无错项、漏项和逻辑错误,填报人应签名。l«传染病报告卡»填写项目及规范〔1〕卡片编号:由责任报告单位填写直报后系统自动生成的〝报告卡编号〞,格式为:报告单位代码〔9位数字〕+年份〔4位数字〕+顺序号〔5位数字〕。〔2〕报卡类别:初诊病例及初诊死亡的病例直截了当标识〝初次报告〞。对已填报过卡片的传染传染病门诊阳性结果每日送交门诊预检、分诊。各门诊科室首诊发觉传染病赶忙转诊开化验单传染病人传染病区各病区首诊第一诊断为传染病转就诊、登记、填卡,报告后在病历及报卡登记簿上加盖〝已疫报〞章预防保健科属地县区疾控登记核对剔除重卡无直报条件:按规定时限报卡至检验科有直报条件:甲类2h、乙丙类24h网上报告病病人,在订正诊断或发生死亡时,必须再次填报,标识〝订正报告〞;其中,死亡病例的报告须是因患传染病死亡的病例,患传染病但因意外或因非传染病死亡时,不需填报传染病报告卡。病人同时患两种或两种以上传染病时应分别报卡。〔3〕患者姓名:填写患者的真实姓名。〔4〕家长姓名:14岁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5〕身份证号:应尽可能填写。〔6〕性别:填写社会性别。〔7〕出生日期:应详细填写出生年月日〔公历〕。新生儿必须填写出生日期。实足年龄/年龄单位:出生日期与实足年龄,只选择填写其中一项。出生日期不详时才填写实足年龄并选择年龄单位。大于等于1个月、不满1周岁的,按月龄填写,年龄单位选择〝月〞;不满1个月的只填写日龄,年龄单位选择〝日〞。〔8〕工作单位:填写患者发病时所在工作单位的名称〔含农民工〕;学生〔托幼儿童〕详填发病时所在学校〔托幼机构〕及班级名称;无〝工作单位〞者填写〝无〞。联系:填写可与患者保持联系的号码,以便追踪、核实和随访。〔9〕病人属于:用于标识患者常住地址〔居住时刻三6月〕与报告单位的相对位置,在相应的类别前划、'J〃。I本县区:指病人为本地〔县、区〕常住居民。II本市其它县区:指病人为本市其他县〔区〕的常住居民。m本省其它地市:指病人为本省其他地〔市〕的常住居民。w其它省:指病人为其他省的常住居民。V港澳台:指病人为港澳台居民。W外籍:指病人为外籍居民。〔10〕现住地址:指病例发病时实际居住的地址,非户籍地址,能够是家庭地址,也能够是寄宿地址或宾馆、旅店。应详细填写到村民组〔门牌号〕。病例如有一处以上住址时,应填写患病期间能随访到的住址。〔11〕职业:在相应的职业名前划、'J〃。选择职业的目的是为了在卡片汇总时发觉传染病可能的高发职业,以便治理。假设病人的职业同时符合卡中一种以上职业时,选择原那么是:①选择要紧职业;②选择与该病发生和传播关系较紧密的职业。如食品厂工人、熟食店售货员都应填写餐饮食品业,而不填工人或商业服务。未列入本卡的职业须填写在〝其他〞项中,如警察、飞行员、军人等。有些专门人群如劳教人员、和尚、道士和乞丐等,虽不属职业,也可填写在〝其他〞项中。个体经营者应依照其经营活动的行业,选择相应的职业。为配合儿童保健治理工作,新生儿破伤风病例的职业按以下方式选择:1.出生场所为医院时〔住院分娩〕选择''其它〃;II.出生在其它场所时〔住院分娩之外其它方式分娩〕选择〝散居儿童〞。此项分类仅仅为了区分婴儿出生场所,无其它统计学意义。〔12〕病例分类:依照实际情形选填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诊断病例、疑似病例、病原携带者、阳性检测。〔13〕发病日期:填写病人在本次就诊疾病开始显现症状的日期。不明确时,填就诊日期。病原携带者填写初次检出日期或就诊日期。〔14〕诊断日期:初次报告时,填写初诊的日期。订正报告时,如由疑似病例订正为确诊病例、一种传染病订正为另一种传染病、传染病的一个病种订正为另一个病种〔如肺结核由〝未痰检〞订正为〝菌阳〞时〕,填写确诊的日期;同一病种由临床诊断订正为实验室确诊,仍填写初诊的日期。诊断日期不得早于发病日期。〔15〕死亡日期:因法定传染病死亡时填写。〔16〕疾病名称:在做出诊断的病名前打J。〔17〕其他法定治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指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治理的其他传染病,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治理的其他地点性传染病,其它暴发、流行或缘故不明的传染病。填写该病种名称。网络直报时,疾病名称选择〝其他传染病〞,并在备注栏填写该病种名称。〔18〕订正病名:填写订正前所报告的疾病名称。〔19〕退卡缘故:因报告卡填写不合格需退卡时,填写其缘故。〔20〕报告单位:填写报出传染病报告卡的单位。〔21〕报告大夫:填写做出诊断大夫的姓名。〔22〕填卡日期:填报本卡的日期。〔23〕备注:填写以上各项内容不能涵盖且需专门注明的信息,如说明传染途径、传染病病例〔含疑似病例及病原携带者〕订正为其它疾病的病名等。报告卡项目中带〝*〞部份为必填项目。传染病报告卡收集临床大夫将填写好的传染病报告卡交给本科室负责传染病报告治理的人员,传染病报告治理人员依照所报病种的报告时限采取以下措施:报告时限在2小时内的:赶忙通知本院传染病报告治理部门〔预防保健科〕取卡,并告知所报病种和例数。报告时限在24小时内的:可于每日固定时刻通知本院传染病报告治理部门〔预防保健科〕取卡,并告知所报病种和例数。负责全院传染病报告治理的部门〔预防保健科〕指定专人每日至当日有传染病报告的科室收卡,收卡时注意核对卡片信息并做好交接记录。如接到需在2小时内报告的传染病时,应赶忙前往报告科室收卡。传染病报告卡检查预防保健科的疫情报告人员对收到的传染病报告卡须进行错项、漏项、逻辑等检查,如有疑问须及时向填卡人查询和核对。对有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的卡片应予以改正;对误诊、误报的卡片返回原科室进行核实修改,依照修改后的情形分别予以连续报告或剔除。传染病报告卡登记预防保健科的疫情报告人员负责将传染病报告卡的相关信息在传染病报告登记簿上进行登记。传染病报告传染病报告卡具体录入人员将检查并登记过的传染病报告卡中信息填报至〝疾病监测信息报告治理系统〞,核对无误后点击〝储存〞报出卡片。每日结合传染病报告登记对报告卡查重,对确认重复的卡片不录入直报网络。3.2.4.7传染病订正在同一医疗卫生气构发生确诊结果与初诊不同、疑似病例确诊或发觉填卡有误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临床大夫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同时在〝订正病名〞中注明原报告病种。疫情报告人员收到订正卡片后,应按照传染病报告规定时限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治理系统〞中订正,并在备注中注明原病种或订正的内容。传染病的订正或删除等情形必须在传染病登记本中作记录。转诊病例发生诊断变更、死亡时,由转诊医疗机构填写订正卡并向病人现住址所在地县级疾病预防操纵机构报告。关于调查核实现住址查无此人的病例,应由核实单位更正为地址不详。实行专病报告治理的传染病,由相应的专病治理机构或部门对报告的病例进行追踪调查,发现传染病报告卡信息有误或排除病例时及时订正。由专病治理机构或部门订正过的病例需要再次订正的,应通知专病治理机构或部门再次进行订正。传染病查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每日对年初至当日报告传染病卡片信息进行查重,对重复报告信息进行删除。查重按照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病种和现详细住址六项指标进行;假设无重卡,可去除年龄或职业或现详细住址反复查重〔查重时应第一选择[姓名、病种]2个变量组合作初步筛查〕,对发觉有疑问重卡,及时向填卡大夫核实予以删除。原那么是同一报告单位多次报告的传染病报告卡,保留初次报告时刻最早的卡片,其余卡片应作出删除标记;假设保留卡片的诊断级别低于其它卡片的诊断级别,那么依据诊断级别最高的卡片信息〔病例分类、诊断时刻等〕对初次报告时刻最早的卡片信息进行订正,然后再作出删除。传染病补报医疗机构发觉本年度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3.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报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条、«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五十条、«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治理工作规范〔试行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治理方法»第七条、第十一条、第十六条、第十九条、«江苏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报告治理工作的通知»等要求,医疗机构应建立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监测报告制度,发觉传染病暴发、食物中毒、职业中毒、意外辐射照耀事件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按照有关规定在2小时内以或的方式向属地疾病预防操纵机构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要同时进行网络直报。目标与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责任范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建立突发事件报告制度。建立或指定专门的部门和人员,配备必要的设备,保证疫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截了当报告。对大夫和实习生进行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的培训。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操纵机构专业人员进行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采样与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报告系统示意图〔参见«江苏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互联网〕乡〔镇〕卫生院县以上医疗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操纵中心省级疾控中心市级疾控机构县级疾控机构、等其他方式县级卫生局市级卫生局省卫生厅卫生部逐级核实确认可直截了当上报接报医技科室发觉〝附件3〞中的专门情形时,应按照传染病暴发和集合性症候群等专门情形的处置机制进行处置。当传染病暴发、群体性中毒、甲类及按照甲类治理的乙类传染病、不明缘故肺炎、罕见的传染病等符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治理工作规范〔试行版〕»报告标准的情形一旦确认,预防保健科应当在2小时内以或等方式向属地县〔区〕级疾控中心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要同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治理信息系统»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直报〔初次报告〕,直报的信息由县〔区〕级疾控中心审核后进入国家数据库。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应采纳最快的通讯方式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报送属地县〔区〕级疾控中心,疾控中心对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一份完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应包括:初次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个案关联等几方面内容。初次报告初次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名称、初步判定的事件类别和性质、发生地点、发生时刻、波及人群、发病人数、死亡人数、要紧的临床症状、可能缘故、已采取的措施、报告单位、报告人员及通讯方式等。进程报告进程报告要紧报告事件的进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缘故或可能因素,势态评估、操纵措施等内容;在进程报告中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形,同时对初次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进行补充和修正。重大及专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至少按日进行进程报告。结案报告事件终止后,应进行结案信息报告。达到«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分级标准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终止后,由相应级别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评估〔正确分级分类可参见中国疾病预防操纵中心«关于共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分级标准一览表的函»〕。在确认事件终止后2周内,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形进行总结,分析其缘故和阻碍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由于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旦结案,将无法对相关信息进行订正,因此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治理信息系统»中对事件进行结案操作前应提请属地疾控中心对所报事件信息进行最终确认,经确认所有信息无误后,方可进行结案操作。个案关联在进行传染病和流感样病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时,还需进行个案关联,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治理信息系统中报告的每起传染病和流感样病例事件,其发病数必须与个案数〔流感样病例为标本数〕一致。突发系统与大疫情系统之间的双向连通:l突发系统中,事件类型只要为传染病,都与大疫情系统进行连通;l突发系统中增加的传染病个案,系统自动推送到大疫情;l大疫情中与某突发事件相关的个案,通过人为归并,关联到事件中。个案关联的原那么:第一在大疫情系统相应地区查找与事件相关的个案;其次假如没有找到,在突发系统中增加个案;幸免产生重卡。4.信息治理疫情分析与通报疫情分析医疗机构应建立疫情分析与通报制度,定期对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进行汇总分析,并对相关科室进行反馈。承担部门院内传染病疫情分析工作由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治理部门〔如预防保健科〕承担。分析周期常规监测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按月、季、年进行疫情分析,其他医疗机构按季、年进行疫情分析。当传染病暴发、群体性中毒、甲类及按照甲类治理的乙类传染病、不明缘故肺炎、罕见的传染病等情形显现时,随时作出专题分析和报告。分析病种常规分析病种包括本院诊治和报告的所有传染病,重点是本地区的常见病种、卫生厅公布的重点防治传染病。专题分析病种依照事件类型确定。关于报卡较少的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可按现住址统计辖区内报告的传染病进行常规分析,但需要注明。个案与事件关联途径:归并个案、新增个案分析内容分析内容应该含有以下几方面内容:〔1〕常规分析:本院报告疫情概况:发病数、死亡数三间分布的简要描述;病种发病数、死亡数排序以及与上期、上年同期相比病种排序的变动〔要紧是前五位的病种〕;本院所报告传染病的分类构成〔呼吸道类、肠道类、虫媒及自然疫源类、血源及性传播类〕、科室分布、报告质量,以及本院近期有关传染病报告治理及防治的重要事件及相关规定等。〔2〕专题分析:除常规分析内容外,还包括疫情发生进展概述,病例分布特点,当前疫情态势,疫情最新进展,防控措施及成效,体会教训等。疫情通报经分管院长批阅后的本院传染病疫情分析结果和疾控机构反馈的疫情分析应及时向各医技科室进行通报。通报可采取例会或召开临时会议、文件或简报、院内信息交流平台等形式。疫情资料储存与治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五十二条、«传染病信息报告治理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治理方法»第十七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建立传染病相关记录储存制度,与传染病有关的临床诊疗记录应妥善保管,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应由录卡单位保留三年。疫情资料保密及公布除国家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依法公布传染病监测信息外,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以及传染病防治相关人员无权向社会和无关人员透露,不得泄露传染病患者个人隐私。需储存的资料类别要紧包括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登记簿、诊疗记录等。储存及治理要求传染病报告卡的储存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将传染病信息资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纳入档案治理。电子数据的储存第二部分医疗机构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治理工作指南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按月将报至«疾病监测信息报告治理系统»的传染病卡片导出后储存。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应及时将上一年度的卡片导出后刻录到光盘,一式三份,并分3处储存3年;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也应做好数据的备份工作,确保数据安全。纸质资料的储存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按有关规定储存«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保存期限3年。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对报送本辖区疾病预防操纵机构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登记备案,登记备案记录储存3年。传染病登记簿预防保健科应对本医疗机构的传染病登记簿按年度进行储存,储存期限至少3年。诊疗记录医疗机构应落实专人负责对各传染病报告科室产生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簿按年度进行统一储存,储存至少1年备查。医疗机构应落实专人负责对影像登记簿及检验登记簿按年度统一储存,储存至少1年备查。信息系统安全治理依照«传染病信息报告治理规范»有关信息系统安全治理的要求,信息报告系统使用人员应采取实名制,填写网络直报用户申请表,经本单位分管领导签字批准后,向属地的县〔区〕疾病预防操纵机构提交申请。猎取账号和密码后,应妥善保管,定期修改密码,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账号和密码。实行网络直报的运算机应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并定期杀毒。发觉账号、密码已泄露或被盗用时,应赶忙采取措施,更换密码,同时向上级疾病预防操纵机构报告。应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查询、使用制度。未经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县区级及以上医疗机构需经同级卫生行政部门、乡镇级及以下医疗机构需经县区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不得扩大系统使用的范畴和权限,其他政府部门和机构查询传染病疫情信息资料,应经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5.保证措施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治理方法»第八条规定:各级疾病预防操纵机构按照专业分工,承担责任范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与治理工作;第十条规定: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责任范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任务。为确保工作任务的完成,各疾病预防操纵机构和医疗机构均应建立相应的工作保证制度,在资金、人员、硬件设置等方面统筹安排,从而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渠道畅通,信息准确、及时。组织体系各医疗机构组建由医院分管院长、防保〔保健〕科负责人及相关具体人员组成的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治理班子,确保疫情报告工作顺利实施。科室岗位设置乡镇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必须设立专门科室〔如:预防保健科〕负责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治理工作;其它未设立预防保健科的医疗机构,要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疫情治理人员配备乡镇级及以上综合性医疗机构要指定责任领导、责任科室、责任人员,其它医疗机构要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责任报告人员必须定期同意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培训。硬件配置开展网络直报工作的医疗机构尚需配备运算机等设备,并建立与〝中国疾病预防操纵信息系统〞联网的可靠网络线路。其它医疗机构要必须配备疫情专用、机。经费配置医疗机构需每年配备确保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治理工作正常运作的专项经费,同时做到专款专用。对疫情人员非工作时刻的值班给予适当经济补贴。网络直报能力建设乡镇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必须开展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其它暂未开展此项工作的医疗机构应积极制造条件以早日实现传染病网络直报。暂无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应将传染病报告卡及时报至属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操纵中心,由其代为直报。培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十条、«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治理方法»第十条的规定,医疗机构应建立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治理培训制度,定期开展对本机构医务人员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的培训,注重培训内容的时效性和有用性。培训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对本机构工作人员的培训打算,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医务人员应当把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操纵方面的知识,落实医院感染治理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和要求。培训时要做好记录,培训记录包括:培训打算、培训签到表、培训教材、试卷、培训成绩、总结等。培训对象所有医务人员,包括新进人员、进修生和实习生。培训频次对新进人员及实习生、进修生纳入岗前培训,其他在职人员每年至少培训一次。培训内容培训内容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治理工作规范〔试行版〕»、«传染病信息报告治理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治理方法»,以及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医院感染治理相关工作规范和标准。②技术指南:《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要求等传染病报告专业技术知识。③本机构疫情报告工作要求与流程。培训内容要包含国家和省最新的相关文件、规范和技术标准。建立考核机制建立培训考核机制,培训终止后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统一考试,同时可通过查阅培训记录、抽查临床大夫和检验大夫相关记录、进行测试演练、笔试等方式,确保培训取得成效。考核成绩与个人年底工作目标考评挂钩。6.检查依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治理方法»第十条、«传染病信息报告治理规范»的相关规定,医疗机构应建立自查考核机制,定期对工作开展情形进行考核,并进行通报和适当奖惩,同时同意疾病预防操纵机构的督导和考核。报告信息质量检查目的及时了解全院传染病报告质量及存在问题,为报告工作整改提供依据,同时督促相关科室及医务人员及时、准确地完成传染病报告工作,不断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杜绝或减少漏报及迟报现象。方式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调查从两个层次进行,一是各诊疗科室每日自查,二是定期组织全院检查。科室自查各诊疗科室由科主任指定专人负责检查全科有无传染病漏报、迟报现象〔可由住院医师每月轮职〕,如有那么及时补救,每天上午下班前完成前一日的漏报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每个月的第1周对前一个月的检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报告情形和存在问题,向科主任汇报。科主任将检查结果在全科通报,并对漏报、迟报等问题的责任大夫按医院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同时提出整改措施。门〔急〕诊检查内容:①查阅前一日全科的门诊日志,检查登记项目是否齐全,如有缺项那么找相应的诊断大夫补填完整。②依照门诊日志统计诊断的传染病病种和例数,核对科室传染病登记簿,检查有无漏登,如有漏登那么赶忙补登;检查有无漏填〔未填〕、未交〔已填未交〕的传染病报告卡,如有那么补填并赶忙转交防保科网络直报人员,同时做好交接记录。住院部检查内容:①查阅前一天的出入院登记簿填写是否完全,如有漏项那么找相应的大夫补齐。②依照出入院登记簿确定诊断传染病数,核对科室传染病登记簿,检查有无漏登,如有漏登那么赶忙补登;检查有无漏填〔未填〕、未交〔已填未交〕传染病报告卡,如有那么补填并赶忙转交防保科。网络直报人员,同时做好交接记录。全院检查医疗机构定期〔每季度许多于一次〕组织开展传染病漏报调查,评判本院近期传染病报告质量。漏报调查由分管院长牵头,预防保健科组织实施,在下一个季度的第1个月内完成上季度的漏报调查并撰写调查总结〔记录〕,调查结果向分管院长汇报并由分管院长负责向全院或相关科室通报。〔1〕调查对象:包括门诊、住院部在内的各诊疗科室,以及疫情报告治理科室〔如预防保健科〕。〔2〕调查病种:所有法定报告传染病。〔3〕调查方法:查阅各诊疗科室上季度的门诊日志或出入院登记簿,记录传染病诊断数量;检查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填写情形:诊断的传染病是否均已填写卡片、卡片信息是否完整、准确,运算填卡率、卡片填写完整率、准确率等;检查网络直报情形:将查出的法定传染病病例与〝疾病监测报告治理信息系统〞中的网络直报病例进行核对,记录漏报例数、及时报告例数、检查传染病报告卡信息与网络直报信息是否一致,运算漏报率、报告及时率、信息一致率等。调查记录表例如见表6-1。表6-1 年第___月〔季度〕传染病漏报调查汇总表科室诊断传染病数填卡率卡片完整率卡片准确率卡片递交率网报例数漏报率及时率信息一致率合计调查员签字 调查日期 〔4〕指标运算方法应报传染病数=诊断的法定传染病总例数填卡率=填卡数/应报传染病数'100%卡片完整率=信息填写完整的卡片数/填卡数'100%卡片准确率=信息填写准确的卡片数/填卡数'100%卡片递交率=转交给防保科的卡片数/填卡数'100%漏报率=〔应报传染病数-网络直报数〕/应报传染病数'100%报告及时率=网络直报及时数/网络直报例数'100%信息一致率=网络直报信息与纸质传染病报告卡片信息一致例如网络直报例数'100%〔5〕调查总结:漏报调查终止后及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完成总结报告,报告中要求简述本次检查情形并重点分析漏报情形及漏报缘故,差不多整改建议与措施。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治理院内综合检查医疗机构每年年底前组织对本院该年度的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治理工作进行全面检查,以便了解本院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治理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查找缘故,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进一步提高本院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治理质量。成立检查小组由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治理部门〔如:防保科〕牵头建立全院自查小组。分管院长任组长,防保科主任、门诊部主任及传染病科〔或感染科〕主任共同担任副组长。从防保科、门诊部及传染病科〔或感染科〕抽调假设干名业务骨干组成自查小组成员。防保科负责起草检查方案,指导和和谐自查工作的开展,小组成员负责完成具体的检查工作。检查终止后,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治理部门〔如:防保科〕负责将检查结果分析汇总和撰写检查总结。检查科室要紧是涉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诊治、报告与治理的门诊、急诊、住院部、防保科、影像部门及检验部门。检查内容制度建设情形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治理相关制度建设是否齐全,各项制度是否具有有用性和可操作性。检查方法:查看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治理部门和其它相关科室建立的各种制度,现场抽查相关科室的几名业务人员,征询日常工作中某项制度的执行情形、意见及建议。6.2.3.2传染病报告相关登记情形门诊、急诊、住院部、检验部门、影像部门是否规范使用门〔急〕诊日志、出入院登记簿、检验/检查登记簿、专门结果检验/检查反馈登记簿等,项目填写是否齐全,门诊、急诊、住院部发觉传染病时是否填写传染病登记簿,传染病登记簿有无漏项、漏登。检查方法:现场翻阅门诊、急诊科室的门诊日志和传染病登记簿,翻阅住院部的出入院登记簿及传染病登记簿,翻阅检验、影像部门的检验/检查登记簿、专门结果检验/检查反馈登记簿等,记录登记有缺项的例数、发觉传染病时漏登的例数。传染病报告卡交接记录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治理部门应与各相关科室建立传染病报告卡收集机制,收卡时检查每张卡片信息填写是否完整、准确,现场填写收卡记录表,交卡大夫和收卡大夫同时签名。收卡记录表设计例如如下:表6-2 年 月 日收卡记录表科室交卡张数信息完整张数信息准确张数交卡人收卡人合计检查方法:现场检查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治理部门收卡记录。检验、影像部门专门结果反馈情形检验部门、影像部门〔含放射科、B超室等〕均应设置规范的专门结果检验/检查反馈登记簿,并建立专门结果检验/检查反馈机制。关于已使用运算机联网规范治理的医院,在确保患者的专门检查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得以反馈的情形下,能够取消纸质登记。关于虽使用了运算机治理,但未能有效联网的医院,仍旧需要进行专门信息的纸质登记。发觉专门结果后,应及时将信息反馈送检科室或者专人将检验/检查报告送到送检科室,异常信息反馈情形要有记录。检查方法:现场查阅登记簿,查看登记项目是否齐全,记录检验/检查的专门结果数,核对反馈记录,查看是否完全及时反馈。专门信息处理各医技科室发觉专门情形〔见附件3〕时,应按照〝附件3〞中的要求进行处置,并做好相关记录。检查方法:现场查阅各项记录。培训情形检查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治理部门每年组织对全院各诊疗科室、检验检查科室等医护〔技〕人员〔包括新进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及报告治理相关知识、法规培训,培训内容全面,培训终止应该考核培训成效。每次培训应该有培训打算、培训签到表、培训教材、试卷、培训成绩、总结等。检查方法:现场检查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治理部门的培训资料。疫情分析常规监测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按月、季、年进行疫情分析,其他医疗机构按季、年进行疫情分析。当传染病暴发、群体性中毒、甲类及按照甲类治理的乙类传染病、不明缘故肺炎、罕见的传染病等情形显现时,随时作出专题分析和报告。分析结果应报告分管院长并向相关科室通报。检查方法:现场查阅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治理部门疫情分析期次是否齐全、内容是否符合要求、有无通报。疫情资料存档与保管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治理部门负责对既往的传染病报告卡、疫情分析、疫情数据、会议培训材料、漏报调查等传染病报告和治理相关资料进行存档和保管。文字材料应有专用档案室〔或文件柜〕存放,电子档案应分三个介质〔如光盘、移动硬盘〕,一式三份储存在不同地点。检查方法:现场检查存档及备份情形。硬件设施现场检查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治理部门疫情报告治理专用电脑、、打印机、机、宽带等设备是否能正常运转;其他诊疗科室是否能正常运转。传染病报告质量检查检查门诊、急诊、住院部各科室门诊日志和出入院登记簿,每个科室抽查20例传染病,不足20例的科室那么所有诊断病例全部检查,抽查病种以急性传染病为主。核对传染病登记簿、传染病报告卡、网络直报信息,记录漏登数、漏报数、漏填卡片数、卡片信息完整张数及准确张数、网报及时例数、网报信息与卡片信息一致例数。记录检查结果〔例如见表6-3〕,并运算漏登率、漏报率、报告及时率、填卡率、卡片完整率、卡片准确率、信息一致率、诊断符合率和订正及时率。其中信息一致率应考虑卡片订正因素。表6-3 年 科室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检查登记表序号科室类型(1)患者姓名(2)性别(3)年龄(4)职业(5)疾病名称(6)病例分类(7)发病日期(8)诊断日期(9)是否录入(10)是否及时录入〔11〕报告卡填写是否完整〔12〕报告卡填写是否准确〔13〕报告卡信息与网络报告信息是否一致〔14〕备注(15)12345自查情形通报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治理部门负责对检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并撰写总结报告,总结报告中详细表达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显现问题的要紧缘故,并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总结报告递交给院长与分管院长,并在全院通报。通报方式:①由分管院长牵头组织召开科主任会议,在会上进行通报;②在职工大会上进行通报;③以院内文件形式下发到各个科室;④张贴在医院公告栏。各级各类医院依照自身实际情形决定采取何种通报方式。奖惩措施医疗机构应将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治理工作纳入医院综合目标治理,并与科室及个人的年度考核、评优、奖金分配挂钩。依照检查结果和考核标准,对疫情监测报告工作中成绩突出的科室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因工作不认真负责显现瞒报、漏报、迟报或谎报等现象的科室和个人,按规定予以相应处罚。附件1相关制度建设医疗机构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病信息报告治理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治理方法»等法律规范的要求,结合本机构的实际情形,围绕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制定一系列与之配套的规章制度。岗位制度医疗机构在设置机构岗位时,应充分考虑到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治理工作的内容与要求,在关键环节设置与之对应的岗位或将工作内容纳入现有岗位职责中,并明确各岗位在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流程中应承担的角色和如何衔接。要紧报告以下内容:l岗位名称与职责;l科室内岗位设置:各临床诊疗科室、影像和检验科室必需设置疫情报告治理,统一治理本科室的疫情报告工作;l不同岗位在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治理工作中的工作内容、如何衔接。分管院长负责制将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纳入医疗机构分管院长工作职责中,明确分管院长为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治理培训制度制定切实有效的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治理培训制度,定期对医务人员开展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培训,注重实效和知识更新。制度应包含以下要紧内容:l明确培训目的与要求,并将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培训纳入岗前培训;l培训频次:每年许多于一次;l培训对象:包括实习、进修大夫和护士在内的所有医务人员;l培训内容: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相关法律法规、疫情报告流程和各环节工作内容等,注重培训内容的更新,如最近下发的有关传染病诊断、报告、防治治理方面的文件等;l负责培训的科室:县级及以上医院应由负责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治理工作的科室牵头,县级以下应指定科室或人员牵头;l考核机制:培训终止后需对培训成效进行考核,考核成绩与个人年底工作目标考评挂钩。传染病相关登记制度附件1相关制度建设医疗机构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病信息报告治理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治理方法»等法律规范的要求,结合本机构的实际情形,围绕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制定一系列与之配套的规章制度。岗位制度医疗机构在设置机构岗位时,应充分考虑到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治理工作的内容与要求,在关键环节设置与之对应的岗位或将工作内容纳入现有岗位职责中,并明确各岗位在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流程中应承担的角色和如何衔接。要紧报告以下内容:l岗位名称与职责;l科室内岗位设置:各临床诊疗科室、影像和检验科室必需设置疫情报告治理,统一治理本科室的疫情报告工作;l不同岗位在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治理工作中的工作内容、如何衔接。分管院长负责制将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纳入医疗机构分管院长工作职责中,明确分管院长为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治理培训制度制定切实有效的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治理培训制度,定期对医务人员开展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培训,注重实效和知识更新。制度应包含以下要紧内容:l明确培训目的与要求,并将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培训纳入岗前培训;l培训频次:每年许多于一次;l培训对象:包括实习、进修大夫和护士在内的所有医务人员;l培训内容: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相关法律法规、疫情报告流程和各环节工作内容等,注重培训内容的更新,如最近下发的有关传染病诊断、报告、防治治理方面的文件等;l负责培训的科室:县级及以上医院应由负责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治理工作的科室牵头,县级以下应指定科室或人员牵头;l考核机制:培训终止后需对培训成效进行考核,考核成绩与个人年底工作目标考评挂钩。传染病相关登记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临床诊疗和传染病登记制度,指定专门科室和人员负责各类登记工作的质量操纵,规范设置门诊日志簿、影像与检验部门登记簿、阳性〔专门〕检测登记簿、传染病登记簿、出入院登记簿等,并按要求填写,字迹清晰,无漏登和漏项。制度应包含以下要紧内容:l传染病相关登记簿的种类、项目、使用范畴和使用要求。其中医疗机构至少应设置门〔急〕诊日志簿和传染病登记簿,设有辅助检查科室的医疗机构还需设置与之对应的影像、检验登记簿,设有住院部的机构需设置出入院登记簿。l在保证传染病不被漏诊、漏登的情形下,依照医院的自身特点,确定负责传染病相关登记治理工作的科室或人员。l传染病相关登记工作质量操纵,包括登记质量检查、检查情形与个人年终考评挂钩等。l资料储存要求。阳性〔专门〕检测结果反馈制度辅助检查是传染病诊断和报告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为确保临床大夫和传染病报告治理人员及时把握传染病相关检测情形,减少误报、漏报,医疗机构应建立阳性〔专门〕检测结果反馈制度,包括以下要紧方面:l辅助检查科室检查结果登记簿的设置与使用要求l阳性〔专门〕检测结果需反馈的对象〔包括临床大夫、传染病报告治理人员、患者等〕、流程和时限l阳性〔专门〕检测结果反馈工作的责任人l工作质量操纵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监测报告制度医疗机构为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应建立完善的报告制度和报告流程,确定责任人,明确报告要求和报告内容。制度应包括以下要紧内容:l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意义。l各科室和医务人员在报告工作中的职责,确定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治理科室或人员。l传染病相关登记内容与要求。l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流程,以及各环节的工作内容与要求:其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包括信息猎取、初步核实和报告等;传染病报告包括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报告卡收集与传递、传染病登记与报出、查重、订正、补报等。l报告工作质量操纵与院内自查,奖惩措施。传染病暴发、集合性症候群等专门情形的处置制度为早期发觉和报告可能的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疫情操纵赢得较好时机,从而尽可能幸免事态进一步扩大,医疗机构应建立针对传染病暴发事件、集合性症候群等情形的处置制度,要紧内容应包括:l传染病暴发、集合性症候群等专门情形的定义;l传染病暴发、集合性症候群等专门情形的处置流程和时限;l各科室及人员在处置流程中所处环节、职责、工作内容和要求;l相关记录;l质量操纵与奖惩措施。疫情分析与通报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疫情分析与通报制度,定期对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进行汇总分析,并对相关科室进行反馈。制度应包含以下要紧内容:l疫情分析承担部门或人员l分析频次: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每月许多于一次,其他医疗机构每季度许多于一次,遇传染病暴发或流行时,应开展适时分析或专题分析。l分析内容:要紧为院内报告的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条件的能够增加本区域相关传染病动态。l疫情通报反馈对象与方式:采纳适当方式,定期将当前疫情情形反馈给各传染病报告相关科室;遇传染病暴发或流行时,每日进行反馈。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院内自查制度为确保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顺利开展,提高报告质量,幸免显现漏报、误报,医疗机构应建立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自查制度,要紧包含以下内容:l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质量纳入工作考核l自查小组成员,组长由分管院长担任l检查周期: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治理全院综合自查每年许多于一次。l检查对象:涉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诊治、报告治理的各个部门。l检查内容: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各项制度是否齐全、传染病相关登记情形、专门信息反馈与处置情形、疫情报告相关培训落实情形、疫情报告工作质量、资料储存工作等。l检查结果通报与奖惩措施传染病疫情治理制度为确保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规范性、有效性、安全性,医疗机构应建立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要紧包含以下内容:l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查询、查重、订正、补报等l传染病疫情分析资料的利用l传染病报告与治理资料的储存〔备份〕与归档l网络直报人员对疫情报告和治理的安全职责l疫情资料的安全性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临床诊疗和传染病登记制度,指定专门科室和人员负责各类登记工作的质量操纵,规范设置门诊日志簿、影像与检验部门登记簿、阳性〔专门〕检测登记簿、传染病登记簿、出入院登记簿等,并按要求填写,字迹清晰,无漏登和漏项。制度应包含以下要紧内容:l传染病相关登记簿的种类、项目、使用范畴和使用要求。其中医疗机构至少应设置门〔急〕诊日志簿和传染病登记簿,设有辅助检查科室的医疗机构还需设置与之对应的影像、检验登记簿,设有住院部的机构需设置出入院登记簿。l在保证传染病不被漏诊、漏登的情形下,依照医院的自身特点,确定负责传染病相关登记治理工作的科室或人员。l传染病相关登记工作质量操纵,包括登记质量检查、检查情形与个人年终考评挂钩等。l资料储存要求。阳性〔专门〕检测结果反馈制度辅助检查是传染病诊断和报告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为确保临床大夫和传染病报告治理人员及时把握传染病相关检测情形,减少误报、漏报,医疗机构应建立阳性〔专门〕检测结果反馈制度,包括以下要紧方面:l辅助检查科室检查结果登记簿的设置与使用要求l阳性〔专门〕检测结果需反馈的对象〔包括临床大夫、传染病报告治理人员、患者等〕、流程和时限l阳性〔专门〕检测结果反馈工作的责任人l工作质量操纵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监测报告制度医疗机构为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应建立完善的报告制度和报告流程,确定责任人,明确报告要求和报告内容。制度应包括以下要紧内容:l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意义。l各科室和医务人员在报告工作中的职责,确定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治理科室或人员。l传染病相关登记内容与要求。l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流程,以及各环节的工作内容与要求:其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包括信息猎取、初步核实和报告等;传染病报告包括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报告卡收集与传递、传染病登记与报出、查重、订正、补报等。l报告工作质量操纵与院内自查,奖惩措施。传染病暴发、集合性症候群等专门情形的处置制度为早期发觉和报告可能的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疫情操纵赢得较好时机,从而尽可能幸免事态进一步扩大,医疗机构应建立针对传染病暴发事件、集合性症候群等情形的处置制度,要紧内容应包括:l传染病暴发、集合性症候群等专门情形的定义;l传染病暴发、集合性症候群等专门情形的处置流程和时限;l各科室及人员在处置流程中所处环节、职责、工作内容和要求;l相关记录;l质量操纵与奖惩措施。疫情分析与通报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疫情分析与通报制度,定期对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进行汇总分析,并对相关科室进行反馈。制度应包含以下要紧内容:l疫情分析承担部门或人员l分析频次: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每月许多于一次,其他医疗机构每季度许多于一次,遇传染病暴发或流行时,应开展适时分析或专题分析。l分析内容:要紧为院内报告的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条件的能够增加本区域相关传染病动态。l疫情通报反馈对象与方式:采纳适当方式,定期将当前疫情情形反馈给各传染病报告相关科室;遇传染病暴发或流行时,每日进行反馈。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院内自查制度为确保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顺利开展,提高报告质量,幸免显现漏报、误报,医疗机构应建立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自查制度,要紧包含以下内容:l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质量纳入工作考核l自查小组成员,组长由分管院长担任l检查周期: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治理全院综合自查每年许多于一次。l检查对象:涉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诊治、报告治理的各个部门。l检查内容: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各项制度是否齐全、传染病相关登记情形、专门信息反馈与处置情形、疫情报告相关培训落实情形、疫情报告工作质量、资料储存工作等。l检查结果通报与奖惩措施传染病疫情治理制度为确保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规范性、有效性、安全性,医疗机构应建立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要紧包含以下内容:l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查询、查重、订正、补报等l传染病疫情分析资料的利用l传染病报告与治理资料的储存〔备份〕与归档l网络直报人员对疫情报告和治理的安全职责l疫情资料的安全性附件2检验部门、影像部门专门结果反馈检验部门、影像部门〔含放射科、B超室等〕均应设置规范的专门结果检验/检查反馈登记簿。登记项目必须包括病人姓名、送检日期、送检科室和医师、样品名称、检验结果、检验大夫、检验日期、专门结果反馈记录等项目。关于已使用运算机联网规范治理的医院,在确保患者的专门检查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得以反馈的情形下,能够取消纸质登记。关于虽使用了运算机治理,但未能有效联网的医院,仍旧需要进行专门信息的纸质登记。专门结果的判定:当检验结果或影像检查结果为以下两种情形时为专门信息:①能够明确诊断为某种传染病;②怀疑为某种传染病感染。检验/检查大夫应将检查结果通过、网络或指派专人送交等方式及时传达到送检科室或大夫,专门信息反馈情形要有记录。能够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格式例如参见附表。有条件的机构,可定期〔每周〕将专门结果数分类汇总至本院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部门。临床大夫接到专门信息反馈后,结合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和临床症状,按照疾病的诊断标准做出诊断,一旦传染病诊断成立,要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向医院承担传染病报告治理的科室/部门报告,由传染病疫情报告治理人员进行网络直报。关于仅到医院做检查,而不在本院治疗的患者,视所作检查项目区别对待。凡是涉及传染病特异性检查〔专门是实验室能够直截了当确诊的传染病,包括伤寒、疟疾、乙脑、流脑、痢疾、淋病、梅毒等〕的患者,检验科要按照门诊日志规定填写的项目,详细登记相关信息,或记录患者联系方式,确保一旦检测结果阳性,能够追踪到患者,并按照规定进行疫情报告。检验/检查专门结果反馈记录表病人姓名性别年龄送检科室检验结果检查日期反馈方式*反馈日期反馈人员信息接收人备注*反馈方式:①反馈②网络反馈③专人将检验报告交送检科室附件3传染病集合发病、集合性症候群等专门情形的处置相关定义专门情形:要紧包括常见传染病的暴发与流行,群体性中毒〔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甲类及按甲类治理的传染病疫情、本地罕见传染病、新发传染病或不明缘故疾病发病、死亡等。传染病暴发:暴发是指在一定时刻内〔通常为较短时刻内〕,某地区或单位有较多〔或大量〕相同疾病患者显现。假如发生的疾病为传染病时即为传染病暴发。传染病流行:在某地假设某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近年来的一样水平常称为流行。 〔«传染病学»杨绍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食物中毒: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显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那么》[GB14938〕〕职业中毒: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所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生产性毒物包括原料、辅助原料、中间体、副产品、成品、夹杂物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轻松掌握高中化学
- 违反交通规则保证书写什么内容
- 透水混凝土销售协议
- 酒店会议室清洁需求
- 酒店服务合同的应急预案
- 重型地磅购买协议
- 钢材招标文件投诉
- 钢筋购买合同范本
- 铝制散热器招标文件
- 银行个人贷款续借合同
- 体检销售工作总结
- 2024年黑龙江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数学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 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心得体会
- 小学中华传统文化课件
- 律师事务所金融不良资产包收购与处置
- IPCJEDEC-9704印制板应变测试指南讲座
- 农产品收购可行性方案
- MOOC Academic English Writing (学术英语写作)-北京理工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肩关节MR解剖》课件
- 外墙高空清洁安全施工方案
- 《价格变化原因》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