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OLO理论:在实践中的应对策略与迁移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於以传2010.12.18SOLO理论:在实践中的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於以传1一SOLO的实质与目标分类一2
阅读下列反映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状况的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条: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时间不能少于十二小时。
第二条: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分钟后,工厂大门即行关闭,任何织工均不得入厂。
第三条:在其他时间内,织工在机器运转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织工未经监工允许擅自离开车间者也罚款三便士。第九条:所有梭子、刷子、注油器、轮子、窗户等如有损坏,由织工赔偿。第十一条:任何在厂里的工人一经发现和别人谈话、吹口哨、唱歌或缝补衣服者,罚款六便士……
问题:你认为当时工人阶级的状况如何?
例一:2007高考历史试题(上海卷)第36题阅读下列反映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状况的材料,回答问题3评分标准
本题采用分层评分法,按以下五个递进的层次评分:
第一层次:所给答案与所要回答的问题没有任何关联。
第二层次:仅给出结论,未利用任何材料进行论证。
第三层次:给出结论,并组织材料进行论证。
第四层次:利用材料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分别进行论证。
第五层次:利用材料综合不同角度进行充分论证。
SOLO分类层次评价法着眼于能力的层次有别于采点评分法检测高级思维能力评分标准本题采用分层评分法,按以下五个递进的层次评分:
4
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针对这份宣言,1791年女作家奥普兰·德·古日发表了《妇女和女公民权利宣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只有在公共利用上面才显出社会上的差别。第二条: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第三条: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
——《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例二:2008高考历史试题(上海卷)第37题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5[材料二]
第一条:女人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的享有方面和男人是平等的。社会地位的差异,只能根据对公益所做的贡献来评定。第二条:一切政治结合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女人和男人的自然权利,这些权利是:自由权、财产权、安全权,尤其是反抗压迫权。第三条:国家的主权的本原,实质上存在于由女人和男人联合而成的国民。任何团体和任何个人均不得行使未经国民明确授予的权力。
——《妇女和女公民权利宣言》
根据以上材料,评价1789年《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材料二]6本题采用分层评分法,按以下五个递进的层次评分:
第一层:只有结论而没有用材料加以论述,或回答与材料无关。
第二层:从一个角度用一个材料来进行论述。如:人权宣言是进步的,它指出了人的权利是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
第三层:能从一个角度用多个材料来进行论述。如:人权宣言是进步的,它明确指出人的权利是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列举了人的不受侵犯的权利内容,如自由、财产、安全,人的权利是平等的,和主权在民的原则等。
本题采用分层评分法,按以下五个递进的层次评分:7第四层:利用材料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述。如:人权宣言是进步的,它论证了自由、财产等人的权利的几项内容,人的权利是平等的,国家主权与人的权利的关系等,但为什么在人权宣言之后还要发表一个“妇女人权宣言”呢?这表明人权宣言本身还是有缺陷的,它没有在内容中提及妇女的权利,因此妇女人权宣言针对人权宣言的条文特意用了“女人和男人”来加以补充。第四层:利用材料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述。如:人权宣言是8第五层:利用材料综合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充分论证。如:如何评价“人权宣言”?这取决于你对“人权”这个概念的理解。在专制统治下,人的权利被剥夺,而“人权宣言”肯定了“人”的权利,确立起人的不可剥夺的权利,以此来反对专制制度,捍卫人的权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无疑是进步的。然而,这样的权利仅仅只是抽象,在对这些权利的理解上,不同的群体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如妇女就认为她们的权利并没有得到规定,抽象的“人”的权利实际上成为了“男人”的权利,这违背了人权宣言所提出的权利平等的原则,因此,妇女特意要发表一个权利宣言,并在宣言中把妇女的权利列举出来。在对“人权”的理解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大的分歧?其原因很多,但有一点是重要的,我们必须从不同方面来理解和评价人权宣言,理解它的复杂性和多重性,甚至内在的矛盾性。第五层:利用材料综合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充分论证。如:如9SOLO是一种评价方法而非一种题型SOLO的运用旨在改变历史学习方式乃至观念SOLO的运用在数量上会逐渐增加,层次上会日趋丰富,标准上会日趋完善史料教学——证据意识、逻辑意识的培养归纳方法——结论出自对史料的归纳,而非演绎课程意识——教科书不是“圣经”,仅是一种课程资源求真态度——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不臆想夸大史学观念——历史是一种解释,历史认识会不断发展SOLO是一种评价方法而非一种题型SOLO的运用旨在改变历史10例三:2009高考历史试题(上海卷)第37题
1906年,美国律师安德鲁在上海会审公廨旁听了一整天的诉讼,随后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专题文章,写道:
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在文明世界里,都对其人民行使司法管辖权,也对居住在本国的外国的外国公民行使司法权。
文明国家在于清国签署条约时,表达了要保留对驻上海和清国其他城市的本国公民行使司法权的愿望。换言之,美、英、法、德、意等国的公民不得在清国法庭被起诉,二必须在这些国家设在上海的法院提起诉讼。几乎所有西方大国都向驻上海的领事馆派出了司法官处理司法事务,英国不久前还建立了拥有一名资深律师的终审法院。英国人在宣判时,特地被允许悬挂英国国旗。美国国会最终也同意在清国建立一个与清国分庭抗礼、拥有更多尊严和权力的法院。关于建立新法院的初衷,一位先生告诉我:“清国人对事物的判断常常受到其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也受到个性品格的局限。他们断案,不管是肯定或否定,通常都根据审案法官的感觉而定,并不重视证据与严密的逻辑推理。英国政府察觉了这个情况,这成为英国力求在清国乃至全亚洲扩张自己影响的重要原因。”
——摘自《1906年的上海:会审公廨——一个美国律师的观察》例三:2009高考历史试题(上海卷)第37题11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5分)(1)为什么西方国家的公民"不得在清国法庭被起诉"?西方国家在什么情况下获得了这样的特权?(5分)(2)当时的中西法律体系存在着那些差异?(5分)(3)你如何理解这位美国律师的观察?(15分)材料与史实:运用较多材料;运用较少材料。视角:提炼出一个视角,如西方在中国设立法院,建立起自己的司法制度,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中、西两种法律体系存在差异与冲突。论述:观点清晰;观点不清晰。叙述:叙述完整流畅;仅能列举。本小题采用SOLO评分法。第一层次,前结构: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与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第二层次,单点结构:找到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第三层次,多点结构: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维度地解释。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与史实:运12以下关于“材料与史实”、”论述“、”叙述“的要求略第四层次,关联结构: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视角:从两个以上角度展开分析,如从中西双方的司法体系的差异与冲突的视角来进行分析;从西方国家对自己和对中国的双重标准来进行分析。观点清晰;观点较清晰。第五层次,抽象拓展结构:能够扩展材料本身的意义,并进行更为抽象的提炼和概括。视角:如“文明”概念和对这一概念的定义以及定义权的问题;文明观的问题,文明与野蛮,文明(西方)/野蛮(清朝)两分法的问题;西方在“文明观”视野下,利用修辞的力量来为自己寻求合理性和合法性的向题。以下关于“材料与史实”、”论述“、”叙述“的要求略第四层次,13
一份对外“和约”
义和团运动期间,一位团民私自替政府拟了一份对外“和约”。“和约”虽不具法律效力,作为历史材料却真实的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内容如下:例四:2010高考历史试题(上海卷)第37题
一、各国前所索赔款,一概作废。二、各国应偿还中国兵费四百兆两。三、各国兵船已在中国口者,不准驶出。四、各国租价照今加倍。五、将总署交还中国.六、康有为回国治罪.七、所有各国教堂一律充公。八、日本将台湾交还中国。九、德国将胶州交还中国。十、俄罗斯将大连湾交还中国。十一、所有教士各归其国,不准再来。十二、中国仍有管理高丽安南之权。十三、中国海关仍归华人处理。十四、各国使臣来中国者,照乾隆时所定之例,不许进京。十五、另赔义和拳兵费四百兆。十六、日本亦照乾隆时例入贡。十七、华人交通西人,及不遵官场约束着,归朝廷治罪。十八、所有东西洋人与中国官场相见,须行叩头之礼。十九、外人不准在中国游历。二十、俄罗斯西伯利亚及各处铁路,均需拆毁。二十一、英国须将新安九龙交还中国。二十二、各国运来中国货物合应加倍收税。二十三、洋人商船到口者,须先禀明该处守口中国兵官,方准入口。二十四、大米不准出口。二十五、凡货物运往外国者,亦须加倍收税。一份对外“和约”例四:2010高考历史试题(上海卷)第3714问题:(25分)(1)“和约”中第八、第十九项是针对两个不平等条约而提出来的?(4分)(2)作者在“和约”中提出了哪几类要求?(6分)(3)你是如何看待这份“和约”的?(15分)第(3)小题采用SOLO评分法。(15分)
答案1:能对材料进行抽象提炼,并结合史实进行论述。(13-15分)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抽象视角,如“和约”反映了社会形态更替时农民阶层只能使用传统精神武器和物质武器进行抗争的无奈现实;又如“和约”反映了现代化后来者在反抗不平等的资本主义现代世界体系的同时,却不自觉地运用西方国家“游戏规则”的矛盾心态。论述:论述充分;论述较充分。叙述:叙述完整流畅形成结构。问题:(25分)第(3)小题采用SOLO评分法。(15分)15答案2: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8-12分)视角:从两个以上角度展开分析,如指出“和约”中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和约”中反映爱国精神与盲目排外的要求;“和约”中抵御外来侵略的要求与传统天朝观念(华夷观念)的要求;“和约”中属于农业社会的要求与工业社会的要求。观点清晰;观点较清晰。答案3: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纬度的解释。(3-7分)视角:提炼一个视角。如“和约”反映了作者的排外心理(反帝、抗争、反对基督教文化);“和约”反映了作者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约”反映了作者的保守心态。答案4:找到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1-2分)以下关于“材料与史实”、”论述“、”叙述“的要求略答案2: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16对近两年“倾向”的若干分析
开始由强调历史认识视野的广度,逐步转向强调基于此的历史理论的高度与看问题的深度√
只是强调一个“高深”的视角吗?顺应了史学方法中“导向性方法”的要求应承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的价值观诉求?关注同一史料的不同解释,和关注同一事件的不同史料,就中学生而言,哪个更重要些?“是什么”与”为什么“,哪个更重要?对近两年“倾向”的若干分析开始由强调历史认识视17对近两年“倾向”若干分析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如何更好地体现?会超越中学历史教育的实际,片面追求大学化的“精深”与“开放”吗?
到底运用什么史观(全球史观<整体史观>、革命史观<阶级斗争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生态史观)来解释历史??会导向“孤证立论”和“观念先行”的弊端吗?长此以往会导致“保三争四”之风的盛行吗?对近两年“倾向”若干分析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如何更好地体现?会182008第37题(人权宣言)2007第36题(工人状况)从类型看SOLO的目标并行的观点(既看到……又看到……)从呈现的信息中归纳出结论从呈现的信息中归纳出结论进而作出价值判断发展的观点(前者有合理有不足,后者补充[批评]前者;或运用不同的史观,抽象地“评价”)2009第37题(律师观察)2010第37题(团民和约)挖掘认识的深度提升认识的高度2008第37题2007第36题从类型看SOLO的目标并行的19从类型看SOLO的目标从呈现的信息中发现冲突点进而作出分析判断对立的观点(从史料的价值出发,作出真伪、信度判断)从类型看SOLO的目标从呈现的信息中对立的观点202009历史模拟题材料一:(七月二十五日)上午六时半许,在丰岛方向……发现两缕烟柱……原来是清国军舰“济远”号和“广乙”号。这时,清舰对我将旗(“吉野”号挂有舰队司令官的将旗)不仅不发礼炮致敬,反而做战斗准备。……敌我距离约三千米,“济远”号首先开炮,我亦迎战。……(鱼雷击中“高升”号运兵船后)清兵争先恐后跳入海中,一部分人用步枪进行抵抗。不久,该船开始下沉,我放下小艇救助溺水者和包括英船长在内的两名英国人。——(日)《近世帝国海军史要》,《清末海军史料》材料二:七月中旬,日本海军已经完成了发动战争的组织准备工作。……22日……要求朝鲜政府“亟令清军退出境外”。当时,海军大臣西乡从道提出质询:若于此最后通牒期间后遇中国舰队,或中国有更增派军队之事实,“日本舰队立即开战,在外交上有无困难?”陆奥宗光果断地回答:“作为外交上的顺序,没有什么问题。”
——戚其章《甲午战争史》2009历史模拟题材料一:(七月二十五日)上午六时半许,在丰21材料三:日本浪速舰长东乡平八郎海军大佐在日记中写道:“七月二十五日午前7点20分,在丰岛海上远远望见清国军舰济远号和广乙号,即时下战斗命令。”
——《东乡平八郎击沉高升号日记》,《中日战争》材料四:当高升号将沉之际,高善继等意气自若,同士兵一起誓死抵抗。在浪速炮火的猛烈轰击下,用步枪“勇敢地还击”。浪速虽不停地“向垂沉的船上开炮”,但清军官兵视死如归,仍然英勇战斗,直至船身全部沉没。日舰为了报复,对落水的中国士兵进行了野蛮的屠杀,竟“用快炮来向水里游的人射击”,为时达“一时之久”。——《汉纳根大尉关于高升商轮被日军舰击沉之证言》,《中日战争》(注:汉纳根系当时在英国商船高升号上的德国籍工作人员)(1)上述材料记载的是哪一战役?该战役发生于哪一年?(4分)(2)上述材料反映了这一历史事件中哪些有争议的细节?(6分)(3)依据上述材料,分析判断这些“有争议细节”的历史真相。(20分)材料三:日本浪速舰长东乡平八郎海军大佐在日记中写道:“七月二22材料二:我身材较高,就踩在高师同学匡互生的肩上,爬上墙头,打破天窗,第一批跳入曹贼院内。我和同学把大门门锁砸碎,打开大门,于是,外面的同学一拥而入。
——陈荩民《回忆我在五四运动的战斗行列里》材料三:
当时与警察争执之际,竟将电灯打碎,电线走火,遂肇焚如。
——英文《字林西报周刊》(1919年5月10日)材料一:匡济(即匡互生)从西院窗口将铁栅扭弯了两根,打开了一个缺口,他从缺口爬进去,摔开守卫的警察,将大门打开,群众便蜂拥而入。
——夏明钢《五四运动亲历记》阅读下列有关五四运动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我身材较高,就踩在高师同学匡互生的肩上,爬上墙头,打23(1)关于五四运动中的一些细节,不同的材料有着截然不同的记载和观点。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不同的记载和观点。材料四:群众找不着曹汝霖更加气愤,有人在汽车房里找到一桶汽油,大家高喊“烧掉这个贼窝”。汽油泼在小火炉上,当时火就烧起来了。
——范云《五四那天》(2)出现这些不同记载和观点的原因是什么?五四运动中是匡互生还是陈荩民率先破窗进入曹宅;曹宅的大火是电线走火还是学生故意放火。由于距今时间较长,当事人的记忆能力不尽相同;当事人的立场观点不同;当事者参与事件的程度不一等。(1)关于五四运动中的一些细节,不同的材料有着截然不同的记载24(3)要真正厘清这些细节的历史真相,我们该如何运用相关的史料?尽可能运用一手材料;尽可能选取叙述态度较为客观的材料;占有尽可能多的材料并且对材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鉴别。(3)要真正厘清这些细节的历史真相,我们该如何运用相关的史料25利用有限的材料,尽可能作出合理的解释推论的观点(合乎历史逻辑)利用多项材料,解释历史术语与社会概念高度归纳的观点(类似名词解释)如原始人所使用的石器(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汉代本郡人不做本郡官的缘由如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发展脉络、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法西斯主义的解释从看似互不相干的多项材料中,对其共同涉及的主题作出分析判断综合的观点(敏感性)如给出《步辇图》、“飞天”壁画、《自由引导人民》、“大跃进”照片、《阿甘正传》剧照、《时局图》、“二战”时的征兵宣传画等,要求说说图像与历史认识(证据)之间的关系。……利用有限的材料,推论的观点利用多项材料,高度归纳的观点如原始26材料1:美剧《兄弟连》中关于诺曼底登陆,及编导采访此役当事人的场景
画面各两幅材料2:影片《谭嗣同》中反映谭临刑前弹掉小虫子的细节画面材料3:影片《四世同堂》中反映抗战时北京沦陷后的街头即景两幅材料4:影片《英雄》中反映秦王追求统一大业的对白画面两幅材料6:电影《地道战》中关于关于如何挖掘地道的场景画面两幅材料7:法国影片《虎口脱险》中关于德军一斜视士兵击落自己飞机的画面材料9:影片《地雷战》中关于如何制造地雷的场景画面两幅材料10:影片《霸王别姬》中关于民国时代北方城市民众生活的场景材料5:电视剧《康熙王朝》热播后传媒的反映文字两篇材料8:电视剧《雍正王朝》播映,某个学者的溢美之词历史题材的影视剧是否可以作为历史的证据?材料1:美剧《兄弟连》中关于诺曼底登陆,及编导采访此役当事人27历史题材的影视剧是否可以作为历史的证据?(1)本题只作简单判断,不举例说明理由,不得分。(2)只提供一个方面的答案,并提供有说服力例证的。例如: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可以作为课堂教学中历史的证据,因为它的某些片段能以写实的方式反映历史。如《兄弟连》中对诺曼底登陆场景的描绘;《地道战》中对我抗日军民运用多种挖地道的方式抗击日军的描绘,均是可信的。历史题材的影视不能作为历史的证据,因为作为艺术,影视剧难免会运用夸张、想象等艺术方式。如《谭嗣同》中对他临刑前用手弹掉小虫子的细节描绘;《虎口脱险》中对“二战”德军令人喷饭的举止行为的描绘,均属艺术想象与夸张,不能作为信史看待。历史题材的影视剧是否可以作为历史的证据?(1)本题只作简单判28(3)能提供辩证的答案,并提供有说服力例证的。如能在(2)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历史题材的影视剧,虽然难免带有艺术想象和夸张的成分,但它的某些片段可以写实地再现历史,如《地道战》《地雷战》中对抗日军民挖地道、制地雷的各种智慧的描绘,就是可信的。历史题材的影视剧,虽难免有艺术想象和夸张成分,但也可以间接、局部的方式反映历史,比如《四世同堂》、《霸王别姬》中的某些特定场景,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风俗),勾勒出一个时代的主要特征,这也是可信的。(3)能提供辩证的答案,并提供有说服力例证的。如能在(2)的29即便一部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大部是想象虚构的,仍可反映创作者对历史的认识,如《英雄》就可证明其编剧导演对秦统一历史动机与作用的认识。(4)跳出画面所反映历史的真伪判断,从创作者的视角切入。如能在(3)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作为学习研究文化史或与该剧作者直接相关的历史,可以作为直接证据。即便一部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大部是想象虚构的,仍可反映创作者对30同样,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也可以反映一个时期普遍存在的社会心态,如前一阵《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等清宫戏的“泛滥”,并受到一部分社会精英和不少普通民众的追捧,不难窥见个中的社会心态。(5)进一步从社会心态史的角度切入。如能在(4)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同样,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也可以反映一个时期普遍存在的社会心态,31二SOLO的基本应对方式二32步骤1读懂材料中历史信息步骤133步骤2要点须归纳与归类步骤234SOLO讲求结论出自材料应对(1)找出每段材料中的关键词,进而归纳出要点(2)对所有材料的要点进行归类并列层面: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逆向层面:利/弊、积极/消极、推动/阻碍……SOLO讲求结论出自材料应对(1)找出每段材料中的关键词,进35步骤3判断目标指向步骤336并行观点发展观点对立观点综合观点????并行发展对立综合????37步骤4表述须由浅入深步骤438SOLO讲求思维层次的点—线—面—体SOLO讲求结论出自材料应对(1)找出每段材料中的关键词,进而归纳出要点(2)对所有材料的要点进行归类并列层面: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逆向层面:利/弊、积极/消极、推动/阻碍……应对(3)组织表述的先后次序,明确条理层次观点与材料缺一不可,逻辑无误最好能用两个以上材料证明一个观点不仅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观点,而且能说明这些观点之间的联系,及至上升到理论层面追述其原因或影响SOLO讲求思维层次的点—线—面—体SOLO讲求结论出自材料39[材料三]
羹之有菜者用枝(筷子),其无菜者不用枝。
——摘自《礼记》[材料一]
天子之豆(古代盛食器具)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
——摘自《礼记》[材料二]
凡进食之礼……食(干饭类食品)居人之左,羹(有浓汁的食品)居人之右。
——摘自《礼记》[材料五]考古发现的战国以前的餐叉——据王仁湘《饮食与中国文化》
上述材料反映了周人饮食生活的状况。请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概述周人饮食生活的信息。饮食文化:标识功能(等级制)饮食器具+礼俗有序饮食器具丰富
[材料四]
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以飨燕(通宴)之礼,亲四方之宾客。
——摘自《周礼》饮食文化:沟通社会关系阅读下列材料饮食品种+礼俗有序[材料三]羹之有菜者用枝(筷子),[材料一]天子之豆(古40原则:由表及里,由此及彼饮食品种有别饮食器具丰富饮食文化表饮食习惯社会关系里摆放有矩使用有规沟通亲友感情讲求等级贵贱第一层次信息:宴饮时,按身份(等级)分配食品;食具有筷子;食具有叉子;食品的摆放有一定的规定;食具的使用有一定的规矩;饮食行为有礼仪要求。第二层次信息:饮食之礼起到加强亲族团结、沟通社会关系的作用;周代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饮食礼俗;饮食礼俗体现了等级有差,贵贱有序的思想。此彼饮食礼俗形成原则:由表及里,由此及彼饮食品种有别饮食器具丰富饮食文化表饮41
阅读下列反映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状况的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条: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时间不能少于十二小时。
第二条: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分钟后,工厂大门即行关闭,任何织工均不得入厂。
第三条:在其他时间内,织工在机器运转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织工未经监工允许擅自离开车间者也罚款三便士。第九条:所有梭子、刷子、注油器、轮子、窗户等如有损坏,由织工赔偿。第十一条:任何在厂里的工人一经发现和别人谈话、吹口哨、唱歌或缝补衣服者,罚款六便士……
问题:你认为当时工人阶级的状况如何?工人受剥削严重工厂有严格纪律——工厂制度工厂制度;工人的自由度有限,工人可能有随意性的先例工厂制度苛刻;工人的自由度极其有限工厂制度;工人可能有破坏机器设备的先例阅读下列反映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状况的材料,回答问题42原则: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工人劳动时间长,童工处境尤为恶劣工厂制度对形成工人阶级的组织性、纪律性,对提高社会生产力又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工人受剥削严重表工人在工厂中所受限制颇多,某些工厂制度过于苛刻工人最初有散漫的习性里工厂制度建立初期,因工人受剥削压迫严重,工人阶级就已经开展同资产阶级的斗争工人最初有捣毁机器破坏设备的先例工人沦为机器的奴隶此彼原则: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工人劳动时间长,工厂制度43
下列两则材料分别表明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材料一]
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注:在古文中,所谓“封建”就是指分封制,所谓“郡邑”就是指郡县制。)
——摘自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摘自柳宗元《封建论》秦实行郡县制短命而亡,夏商周汉实行分封制国运长久——分封制比郡县制优越秦设郡县制实行有效管理,其之亡,主要是因为暴政,并非是实行郡县制的缘故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说出你的理由。同意观点二秦实行郡县制是有效的,且后世均沿袭之——向后向前看进步从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实质(集权与分权)分析之——条件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分析之——辩证地看下列两则材料分别表明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材441.第1层次的回答。这种回答只出现了一个简单的判断,但没有阐述依据。如:答(1):分封制是不对的。答(2):郡县制要比分封制好得多。2.第2层次的回答。这种回答只看到问题的其中一个方面,即只根据片面的材料就得出绝对的结论。如:答(1):实行分封制是对的,因为夏、商、周和汉朝实行分封制,国家的寿命都很长。答(2):实行郡县制是对的,因为秦朝以后大多数朝代都实行郡县制。3.第3层次的回答。这种回答能够认识到问题的多个方面,但是未能建立起这些方面之间的联系。如:答(1):夏、商、周和汉朝实行了分封制,国家较长久,秦朝实行了郡县制,国家较强大。答(2):分封制和郡县制一直处于激烈的冲突之中,有些朝代实行了分封制,有些朝代则实行了郡县制。1.第1层次的回答。这种回答只出现了一个简单的判断,但没有阐454.第4层次的回答。这种回答不但能够联系起多个事件,而且能够在多个事件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如:答:分封制主要是在秦代之前实行的,而郡县制主要是在秦代之后实行的,汉代以后,某些朝代虽然也在局部地区实行过分封制,但总体上还是以郡县制为主体。郡县制取代分封制,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5.第5层次的回答。这种回答能够把对问题的认识上升到抽象的理论认识层次,能够从理论上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以及这种现象的发展规律。如:答(1):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差异的实质在于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从材料中我们注意到,在秦朝以前,主要实行分封制,而秦代以后,中央主要是通过郡县制来实施对地方的管理。不同的朝代实行不同的制度,这是由该时代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秦代以前,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中央政府没有足4.第4层次的回答。这种回答不但能够联系起多个事件,而且能46够的能力对广阔的领土实施直接的管理,因此就采取了分封的形式。秦代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中央政府有能力也有必要对地方实施直接管理。答(2):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差异的实质在于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这不仅是一个历史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现实问题。从历史上看,中央过分集权,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但不利于地方的发展,而地方过分地分权,短期内对地方的发展有好处,但往往会产生分裂势力。因此,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是一个“度”的把握问题,过分地强调任何一方面都是有后患的。够的能力对广阔的领土实施直接的管理,因此就采取了分封的形式。47同一事件有不同的史料,同一史料有不同的解释(1)对中央集权的认识(2)对科举制度的认识(3)对开凿大运河及其作用的认识(4)对鸦片战争起因、影响的认识(5)对洋务运动作用与影响的认识(6)对工业革命作用与影响的认识(7)对国际组织作用与影响的认识……同一事件有不同的史料,同一史料有不同的解释(1)对中央集权的48
下列两则材料分别表明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请说出你的理由。[材料一]
清朝统一全国后,很快重新确立了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并以极端残酷的文化高压政策为之保驾护航。明末,文人结社十分流行,知识分子获得了一定的自由,有了一定的言说权力和操纵舆论的力量,但是清朝的文人却在高压政策下噤若寒蝉,彻底失去了思想的权利。中国历史上由此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退步。
——摘自张献忠《清朝取代明朝是历史的大退步》[材料二]
康乾时期,……社会长期安定,经济发展,人口激增……,具备了一个国际大国所必需的要素。同时,还重视教育,编修群籍,文化事业空前繁荣,社会文明程度较之前代大有提高,亦为后世保存了可贵的古代文化遗产。进入近代以后,在与西方列强的抗争过程中,又主动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兴办洋务,创办近代工业,并进行变法维新,着手政治改革。正是这些,推动了中国社会不断进步,并最终完成了由古代社会向近现代社会的过渡。
——白新良《关于清朝历史定位的思考》下列两则材料分别表明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你同49应对SOLO的六大要点(1)前提:用足材料(2)提取:步步为营(6)深入:唯物史观(5)角度:历史要素(4)组织:由浅入深(3)归纳:求同存异应对SOLO的六大要点(1)前提:用足材料(2)提取:步步为50三SOLO评分方式的迁移三51从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开始至今,库伯还可能见证美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如:北约成立、信用卡发行、全美高速公路网建设、“电星”发射、古巴导弹危机、黑人民权运动、反越战运动、妇女运动、阿波罗登月、水门事件、海湾战争、亚特兰大奥运会……在这些事件中,你认为哪三件对历史进程的影响最大?请说出你选择的标准及理由。(12分)
本小题评分可从下列五个方面考虑(12分)(1)举例:每列出一个事件给1分,共3分。(2)理由:每写对一项给1分,共3分。(3)标准:能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视角提出选择历史事件的标准,每列出一个视角给1分,共3分。或即使是从一个或两个视角提出选择标准,只要言之成理,也可得3分。(4)文字表述流畅,条理清晰,共3分。(5)在满足上述四项的基础上,不简单抄录教科书,用自己的话表述,可加2分,但本小题最高得分不超过12分。从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开始至今,库伯还可能见52本小题评分可从下列五个方面考虑:(12分)(1)举例:每列出一个符合题意的年份给1分,共3分。(2)理由:针对年份分别列出有说服力的理由,每个1分,共3分。(3)标准:能紧扣新中国对外交往、走向世界主题,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视角提出标准,每列出一个视角给1分,共3分。或从一个或两个视角提出选择标准,言之成理,也可得3分。(4)文字表述流畅,条理清晰,共3分。(5)在满足上述四项的基础上,不简单抄录教科书,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可加2分,但本小题最高得分不超过12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走向世界的历程中,对外交往取得了巨大成就。写出共和国“对外交往、走向世界”历程中的三个重要年份,并说出选择的标准及理由。(12分)本小题评分可从下列五个方面考虑:(12分)53
材料一:盛世应该具备的条件是,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国力强大、文化昌盛等等。就此而言,……康雍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发展程度最高、最兴旺繁荣的盛世。
——洪波《盛世的沉沦——戴逸谈康雍乾历史》
材料二:马戛尔尼认为:“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一个专制帝国,几百年都没有什么进步,一个国家不进则退,最终它将重新堕落到野蛮和贫困状态。清朝不过是一个泥足巨人,只要轻轻一抵就可以把他打倒在地。”
——转引自斯当东《英使谒见乾隆纪实》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康乾盛世的看法。(18分)要求:①自拟标题;②能联系中外史实、史论结合地说明和论证。材料一:盛世应该具备的条件是,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54本小题评分可从标题和论述两方面考虑:标题:2分,以简短、明确,完整反映文章主题为标准;论述:16分,按如下4个层次给分:①没有观点,或只提出观点不做任何说明,不给分;②仅从一个视角提出观点,能运用中外史实加以论证,按史实充分和论证严密程度,可依次给出3分、5分、7分、9分;③能从正反两个视角提出观点,但不能辩证地合二为一,运用中外史实加以论证,按史实充分和论证严密程度,可依次给出5分、7分、9分、11分;④能从正反两个视角提出观点,且能辩证地合二为一,运用中外史实加以论证,按史实充分和论证严密程度,可依次给出10分、12分、14分、16分。本小题评分可从标题和论述两方面考虑:55阅读下列材料
最近,美国《新闻周刊》评选出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国家文化及其这些国家的20个文化符号。其中,中国和美国文化的影响力位居前列。评选出的20个中国文化符号是(排名不分先后):
唐帝国、孔子、汉语、北京故宫、长城、苏州园林、道教、孙子兵法、兵马俑、莫高窟、丝绸、瓷器、京剧、少林寺、功夫、西游记、天坛、中国烹饪、针灸、毛泽东
评选出的20个美国文化符号是(排名不分先后):
华尔街、百老汇、好莱坞、哈佛大学、NBA、可口可乐、希尔顿、万宝路、迪斯尼、硅谷、麦当劳、感恩节、超人、自由女神像、芭比娃娃、白宫、橄榄球、爵士乐、星巴克、沃尔玛中美文化符号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从历史与文化的角度看,中美文化符号的差异说明了什么问题?阅读下列材料最近,美国《新闻周刊》评选出进入21世纪以来56穷尽图片资料中的历史信息你能从下面这张“中国印刷术外传图”中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穷尽图片资料中的历史信息你能从下面这张“中国印刷术外传图”中57於以传solo理论在实践中的应对策略与迁移课件58
你能从下面这张美国邮政总署1942年7月7日发行的邮票中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你能从下面这张美国邮政总署1942年7月7日发行的邮59深层信息:(1)邮票的主题(2)发行的背景与目的(3)发行的作用与影响表层信息:(1)人物及其政治主张(2)地理版图(3)国家标志美国邮政总署发行这枚邮票是为了纪念中国全面抗战五周年,其意义在于表达美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支持。美国邮政总署会发行这枚邮票,其直接原因是珍珠港事件后,中美两国面对着共同的敌人——日本。美、中共同抗击日寇是这枚邮票隐含的主题。
深层信息:表层信息:美国邮政总署发行这枚邮票是为了纪念中国60该邮票将中国的东北、台湾划在中国版图之内,表明了当时美国政府承认中国的领土包括东北和台湾地区,就其现实意义和史料价值来看,最珍贵之处在于它可以佐证当时美国对中国版图的看法。在邮票的策划、发行者看来,当时代表并领导中国抗战的是中华民国,中国“抗战建国”的最高目标是实现三民主义,故对国民党蒋介石政府而言,邮票的发行鼓舞了其抗日的信心。这枚邮票的发行,其直接作用是促使当时的美国社会关注中国的抗战。
该邮票将中国的东北、台湾划在中国版图之内,表明了当时在邮61清代画家绘制的反映康熙北巡边境,筹划抗击沙俄的画卷(局部)清代画家绘制的反映康熙平定准噶尔部叛乱的画卷(局部)上面两幅绘画,能否作为证明其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证据?简要陈述你的理由。(4分)清代画家绘制的反映康熙北巡边境,筹划抗击沙俄的画卷(局部)清62本题侧重考查学生史学方法的掌握水平和历史思维的缜密程度,仅有观点不陈述理由不能得分。评分可参考如下四个等级。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4分)A级(1分):可以。因为这是清代人绘制的画卷,作者所处的时代与其所反映的历史时期相去不最遥远。B级(2分):可以。除陈述“A级”内容外,能进一步指出:虽然作为绘画,不排斥有艺术加工、夸张的成份,但其总体风格还是接近写实。C级(3分):不能判断。因为还须考察画家所处的具体时代,以判断其是否为历史事件的当事人。或,还须与相关的原始材料印证,才能作出判断。D级(4分):最多只能作旁证材料。能综合上述3个级别的内容,可补充指出:从绘画中至少能反映出当时人的服饰,军队的马匹、规模、营帐、旗帜等信息内容。或,能反映画家所处时代和画家对相关历史事件的认识。本题侧重考查学生史学方法的掌握水平和历史思维的缜密程度,63四综合多项SOLO目标的应对思路四64对立+发展观点的考查材料1: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适宜、土地肥沃、地广人稀、水资源充足、交通便利等)
材料2: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为江南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环境。材料3: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增加了大量劳动力,并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材料4:南方统治者为发展实力,重视发展经济(鼓励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材料5:新的农作物在江南引种,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海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江南商品经济的繁荣。材料6: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劳动。材料7:南北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南北种植作物的巨大差异,北方的农耕技术基本无法运用于南方。材料8:北方南迁者多为官僚贵族与军人,农民是少数。问题:宋朝经济重心完成南移的原因有哪些?
对立+发展观点的考查材料1: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适宜、65如何从地理环境、生产力发展及整体结构的变化、交往等三方面归纳原因?如何把握相对立的两种观点的实质?是求同存异吗?还是非此即彼?如何从地理环境、生产力发展及整体结66材料6:日方史家认为中方被杀人数不多,称大屠杀过于夸张对立+并行观点目标的考查材料3:日方政客否定南京大屠杀的报道材料1:日方1937.12.《东京日日新闻》杀人竞赛的报道及照片材料4:《东史郎日记》中的相关记载材料7:东京审判中的中方证词,证明被杀的主要是百姓和战俘材料2:南京大屠杀中中国幸存百姓的控诉材料8:日本军方当时的文件档案,认为屠杀的主要是中国军人材料5:《拉贝日记》中的相关记载材料9:日本一退役军官认为:战争中杀人难免,屠杀可以理解问题:(1)你认为在南京中方被害人数的多少与其被称作“大屠杀”是否有必然的关系?仔细解释你的回答。(2)战争中的屠杀行为是否可以理解?仔细解释你的回答。
材料6:日方史家认为中方被杀人数不多,称大屠杀过于夸张对立+67如何从战争规则的视角,认识战争中的恶行?如何从概念界定的视角出发,驳斥对方观点?如何从现实的角度出发,认识既有存在观念的危害性?如何从战争规则的视角,认识战争中的68正面论据:中方的证词(东京审判证词、中国幸存者的控诉等)反面论据:日军的自供(《东史郎日记》、《东京日日新闻》杀人竞赛的报道及照片等)侧面论据:他人的旁证(美国或盟国当事人的回忆录、轴心国当事人的日记,如《拉贝日记》)注意论证时论据的使用正面论据:中方的证词(东京审判证词、中国反面论据:日军的自供69《中学历史教学辅导和作业设计的实践与研究》作业
任选一题完成1.试为初中《中国历史》七年级第二学期教材的第四单元《抗日战争与民族解放》设计一份作业。2.试为《高中历史》(第四分册)第五单元《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设计一份作业。原则要求1.应努力从内容主旨、史学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个视角完成作业的设计。2.应尝试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作业。严禁抄袭。《中学历史教学辅导和作业设计的实践与研究》作业任选一题完成702.作业必须基于各类史料设问。初中作业应该是以主题情境为呈现方式;高中作业应是简释题或材料分析论证题。每份作业应该包含3-5个小题,各小题的题型应力求多样化。1.应该是设计单元作业。但允许设计成该单元下的某一课的作业;也可设计成包含本单元内容的整册教材或整套教材的作业(但必须是以本单元内容为主)。具体要求3.每份作业应包含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设计意图说明”(揭示具体的考查目标);第二部分为题目;第三部分为“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没有明确答案的,要提供“要点提示”或“解答思路”等)。
完成时间2011年1月5日为截止日。2.作业必须基于各类史料设问。初中作业应该是以主题情境为呈71谢谢谢谢72SOLO理论:在实践中的应对策略与迁移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於以传2010.12.18SOLO理论:在实践中的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於以传73一SOLO的实质与目标分类一74
阅读下列反映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状况的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条: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时间不能少于十二小时。
第二条: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分钟后,工厂大门即行关闭,任何织工均不得入厂。
第三条:在其他时间内,织工在机器运转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织工未经监工允许擅自离开车间者也罚款三便士。第九条:所有梭子、刷子、注油器、轮子、窗户等如有损坏,由织工赔偿。第十一条:任何在厂里的工人一经发现和别人谈话、吹口哨、唱歌或缝补衣服者,罚款六便士……
问题:你认为当时工人阶级的状况如何?
例一:2007高考历史试题(上海卷)第36题阅读下列反映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状况的材料,回答问题75评分标准
本题采用分层评分法,按以下五个递进的层次评分:
第一层次:所给答案与所要回答的问题没有任何关联。
第二层次:仅给出结论,未利用任何材料进行论证。
第三层次:给出结论,并组织材料进行论证。
第四层次:利用材料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分别进行论证。
第五层次:利用材料综合不同角度进行充分论证。
SOLO分类层次评价法着眼于能力的层次有别于采点评分法检测高级思维能力评分标准本题采用分层评分法,按以下五个递进的层次评分:
76
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针对这份宣言,1791年女作家奥普兰·德·古日发表了《妇女和女公民权利宣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只有在公共利用上面才显出社会上的差别。第二条: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第三条: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
——《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例二:2008高考历史试题(上海卷)第37题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77[材料二]
第一条:女人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的享有方面和男人是平等的。社会地位的差异,只能根据对公益所做的贡献来评定。第二条:一切政治结合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女人和男人的自然权利,这些权利是:自由权、财产权、安全权,尤其是反抗压迫权。第三条:国家的主权的本原,实质上存在于由女人和男人联合而成的国民。任何团体和任何个人均不得行使未经国民明确授予的权力。
——《妇女和女公民权利宣言》
根据以上材料,评价1789年《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材料二]78本题采用分层评分法,按以下五个递进的层次评分:
第一层:只有结论而没有用材料加以论述,或回答与材料无关。
第二层:从一个角度用一个材料来进行论述。如:人权宣言是进步的,它指出了人的权利是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
第三层:能从一个角度用多个材料来进行论述。如:人权宣言是进步的,它明确指出人的权利是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列举了人的不受侵犯的权利内容,如自由、财产、安全,人的权利是平等的,和主权在民的原则等。
本题采用分层评分法,按以下五个递进的层次评分:79第四层:利用材料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述。如:人权宣言是进步的,它论证了自由、财产等人的权利的几项内容,人的权利是平等的,国家主权与人的权利的关系等,但为什么在人权宣言之后还要发表一个“妇女人权宣言”呢?这表明人权宣言本身还是有缺陷的,它没有在内容中提及妇女的权利,因此妇女人权宣言针对人权宣言的条文特意用了“女人和男人”来加以补充。第四层:利用材料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述。如:人权宣言是80第五层:利用材料综合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充分论证。如:如何评价“人权宣言”?这取决于你对“人权”这个概念的理解。在专制统治下,人的权利被剥夺,而“人权宣言”肯定了“人”的权利,确立起人的不可剥夺的权利,以此来反对专制制度,捍卫人的权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无疑是进步的。然而,这样的权利仅仅只是抽象,在对这些权利的理解上,不同的群体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如妇女就认为她们的权利并没有得到规定,抽象的“人”的权利实际上成为了“男人”的权利,这违背了人权宣言所提出的权利平等的原则,因此,妇女特意要发表一个权利宣言,并在宣言中把妇女的权利列举出来。在对“人权”的理解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大的分歧?其原因很多,但有一点是重要的,我们必须从不同方面来理解和评价人权宣言,理解它的复杂性和多重性,甚至内在的矛盾性。第五层:利用材料综合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充分论证。如:如81SOLO是一种评价方法而非一种题型SOLO的运用旨在改变历史学习方式乃至观念SOLO的运用在数量上会逐渐增加,层次上会日趋丰富,标准上会日趋完善史料教学——证据意识、逻辑意识的培养归纳方法——结论出自对史料的归纳,而非演绎课程意识——教科书不是“圣经”,仅是一种课程资源求真态度——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不臆想夸大史学观念——历史是一种解释,历史认识会不断发展SOLO是一种评价方法而非一种题型SOLO的运用旨在改变历史82例三:2009高考历史试题(上海卷)第37题
1906年,美国律师安德鲁在上海会审公廨旁听了一整天的诉讼,随后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专题文章,写道:
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在文明世界里,都对其人民行使司法管辖权,也对居住在本国的外国的外国公民行使司法权。
文明国家在于清国签署条约时,表达了要保留对驻上海和清国其他城市的本国公民行使司法权的愿望。换言之,美、英、法、德、意等国的公民不得在清国法庭被起诉,二必须在这些国家设在上海的法院提起诉讼。几乎所有西方大国都向驻上海的领事馆派出了司法官处理司法事务,英国不久前还建立了拥有一名资深律师的终审法院。英国人在宣判时,特地被允许悬挂英国国旗。美国国会最终也同意在清国建立一个与清国分庭抗礼、拥有更多尊严和权力的法院。关于建立新法院的初衷,一位先生告诉我:“清国人对事物的判断常常受到其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也受到个性品格的局限。他们断案,不管是肯定或否定,通常都根据审案法官的感觉而定,并不重视证据与严密的逻辑推理。英国政府察觉了这个情况,这成为英国力求在清国乃至全亚洲扩张自己影响的重要原因。”
——摘自《1906年的上海:会审公廨——一个美国律师的观察》例三:2009高考历史试题(上海卷)第37题83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5分)(1)为什么西方国家的公民"不得在清国法庭被起诉"?西方国家在什么情况下获得了这样的特权?(5分)(2)当时的中西法律体系存在着那些差异?(5分)(3)你如何理解这位美国律师的观察?(15分)材料与史实:运用较多材料;运用较少材料。视角:提炼出一个视角,如西方在中国设立法院,建立起自己的司法制度,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中、西两种法律体系存在差异与冲突。论述:观点清晰;观点不清晰。叙述:叙述完整流畅;仅能列举。本小题采用SOLO评分法。第一层次,前结构: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与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第二层次,单点结构:找到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第三层次,多点结构: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维度地解释。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与史实:运84以下关于“材料与史实”、”论述“、”叙述“的要求略第四层次,关联结构: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视角:从两个以上角度展开分析,如从中西双方的司法体系的差异与冲突的视角来进行分析;从西方国家对自己和对中国的双重标准来进行分析。观点清晰;观点较清晰。第五层次,抽象拓展结构:能够扩展材料本身的意义,并进行更为抽象的提炼和概括。视角:如“文明”概念和对这一概念的定义以及定义权的问题;文明观的问题,文明与野蛮,文明(西方)/野蛮(清朝)两分法的问题;西方在“文明观”视野下,利用修辞的力量来为自己寻求合理性和合法性的向题。以下关于“材料与史实”、”论述“、”叙述“的要求略第四层次,85
一份对外“和约”
义和团运动期间,一位团民私自替政府拟了一份对外“和约”。“和约”虽不具法律效力,作为历史材料却真实的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内容如下:例四:2010高考历史试题(上海卷)第37题
一、各国前所索赔款,一概作废。二、各国应偿还中国兵费四百兆两。三、各国兵船已在中国口者,不准驶出。四、各国租价照今加倍。五、将总署交还中国.六、康有为回国治罪.七、所有各国教堂一律充公。八、日本将台湾交还中国。九、德国将胶州交还中国。十、俄罗斯将大连湾交还中国。十一、所有教士各归其国,不准再来。十二、中国仍有管理高丽安南之权。十三、中国海关仍归华人处理。十四、各国使臣来中国者,照乾隆时所定之例,不许进京。十五、另赔义和拳兵费四百兆。十六、日本亦照乾隆时例入贡。十七、华人交通西人,及不遵官场约束着,归朝廷治罪。十八、所有东西洋人与中国官场相见,须行叩头之礼。十九、外人不准在中国游历。二十、俄罗斯西伯利亚及各处铁路,均需拆毁。二十一、英国须将新安九龙交还中国。二十二、各国运来中国货物合应加倍收税。二十三、洋人商船到口者,须先禀明该处守口中国兵官,方准入口。二十四、大米不准出口。二十五、凡货物运往外国者,亦须加倍收税。一份对外“和约”例四:2010高考历史试题(上海卷)第3786问题:(25分)(1)“和约”中第八、第十九项是针对两个不平等条约而提出来的?(4分)(2)作者在“和约”中提出了哪几类要求?(6分)(3)你是如何看待这份“和约”的?(15分)第(3)小题采用SOLO评分法。(15分)
答案1:能对材料进行抽象提炼,并结合史实进行论述。(13-15分)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抽象视角,如“和约”反映了社会形态更替时农民阶层只能使用传统精神武器和物质武器进行抗争的无奈现实;又如“和约”反映了现代化后来者在反抗不平等的资本主义现代世界体系的同时,却不自觉地运用西方国家“游戏规则”的矛盾心态。论述:论述充分;论述较充分。叙述:叙述完整流畅形成结构。问题:(25分)第(3)小题采用SOLO评分法。(15分)87答案2: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8-12分)视角:从两个以上角度展开分析,如指出“和约”中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和约”中反映爱国精神与盲目排外的要求;“和约”中抵御外来侵略的要求与传统天朝观念(华夷观念)的要求;“和约”中属于农业社会的要求与工业社会的要求。观点清晰;观点较清晰。答案3: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纬度的解释。(3-7分)视角:提炼一个视角。如“和约”反映了作者的排外心理(反帝、抗争、反对基督教文化);“和约”反映了作者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约”反映了作者的保守心态。答案4:找到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1-2分)以下关于“材料与史实”、”论述“、”叙述“的要求略答案2: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88对近两年“倾向”的若干分析
开始由强调历史认识视野的广度,逐步转向强调基于此的历史理论的高度与看问题的深度√
只是强调一个“高深”的视角吗?顺应了史学方法中“导向性方法”的要求应承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的价值观诉求?关注同一史料的不同解释,和关注同一事件的不同史料,就中学生而言,哪个更重要些?“是什么”与”为什么“,哪个更重要?对近两年“倾向”的若干分析开始由强调历史认识视89对近两年“倾向”若干分析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如何更好地体现?会超越中学历史教育的实际,片面追求大学化的“精深”与“开放”吗?
到底运用什么史观(全球史观<整体史观>、革命史观<阶级斗争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生态史观)来解释历史??会导向“孤证立论”和“观念先行”的弊端吗?长此以往会导致“保三争四”之风的盛行吗?对近两年“倾向”若干分析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如何更好地体现?会902008第37题(人权宣言)2007第36题(工人状况)从类型看SOLO的目标并行的观点(既看到……又看到……)从呈现的信息中归纳出结论从呈现的信息中归纳出结论进而作出价值判断发展的观点(前者有合理有不足,后者补充[批评]前者;或运用不同的史观,抽象地“评价”)2009第37题(律师观察)2010第37题(团民和约)挖掘认识的深度提升认识的高度2008第37题2007第36题从类型看SOLO的目标并行的91从类型看SOLO的目标从呈现的信息中发现冲突点进而作出分析判断对立的观点(从史料的价值出发,作出真伪、信度判断)从类型看SOLO的目标从呈现的信息中对立的观点922009历史模拟题材料一:(七月二十五日)上午六时半许,在丰岛方向……发现两缕烟柱……原来是清国军舰“济远”号和“广乙”号。这时,清舰对我将旗(“吉野”号挂有舰队司令官的将旗)不仅不发礼炮致敬,反而做战斗准备。……敌我距离约三千米,“济远”号首先开炮,我亦迎战。……(鱼雷击中“高升”号运兵船后)清兵争先恐后跳入海中,一部分人用步枪进行抵抗。不久,该船开始下沉,我放下小艇救助溺水者和包括英船长在内的两名英国人。——(日)《近世帝国海军史要》,《清末海军史料》材料二:七月中旬,日本海军已经完成了发动战争的组织准备工作。……22日……要求朝鲜政府“亟令清军退出境外”。当时,海军大臣西乡从道提出质询:若于此最后通牒期间后遇中国舰队,或中国有更增派军队之事实,“日本舰队立即开战,在外交上有无困难?”陆奥宗光果断地回答:“作为外交上的顺序,没有什么问题。”
——戚其章《甲午战争史》2009历史模拟题材料一:(七月二十五日)上午六时半许,在丰93材料三:日本浪速舰长东乡平八郎海军大佐在日记中写道:“七月二十五日午前7点20分,在丰岛海上远远望见清国军舰济远号和广乙号,即时下战斗命令。”
——《东乡平八郎击沉高升号日记》,《中日战争》材料四:当高升号将沉之际,高善继等意气自若,同士兵一起誓死抵抗。在浪速炮火的猛烈轰击下,用步枪“勇敢地还击”。浪速虽不停地“向垂沉的船上开炮”,但清军官兵视死如归,仍然英勇战斗,直至船身全部沉没。日舰为了报复,对落水的中国士兵进行了野蛮的屠杀,竟“用快炮来向水里游的人射击”,为时达“一时之久”。——《汉纳根大尉关于高升商轮被日军舰击沉之证言》,《中日战争》(注:汉纳根系当时在英国商船高升号上的德国籍工作人员)(1)上述材料记载的是哪一战役?该战役发生于哪一年?(4分)(2)上述材料反映了这一历史事件中哪些有争议的细节?(6分)(3)依据上述材料,分析判断这些“有争议细节”的历史真相。(20分)材料三:日本浪速舰长东乡平八郎海军大佐在日记中写道:“七月二94材料二:我身材较高,就踩在高师同学匡互生的肩上,爬上墙头,打破天窗,第一批跳入曹贼院内。我和同学把大门门锁砸碎,打开大门,于是,外面的同学一拥而入。
——陈荩民《回忆我在五四运动的战斗行列里》材料三:
当时与警察争执之际,竟将电灯打碎,电线走火,遂肇焚如。
——英文《字林西报周刊》(1919年5月10日)材料一:匡济(即匡互生)从西院窗口将铁栅扭弯了两根,打开了一个缺口,他从缺口爬进去,摔开守卫的警察,将大门打开,群众便蜂拥而入。
——夏明钢《五四运动亲历记》阅读下列有关五四运动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我身材较高,就踩在高师同学匡互生的肩上,爬上墙头,打95(1)关于五四运动中的一些细节,不同的材料有着截然不同的记载和观点。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不同的记载和观点。材料四:群众找不着曹汝霖更加气愤,有人在汽车房里找到一桶汽油,大家高喊“烧掉这个贼窝”。汽油泼在小火炉上,当时火就烧起来了。
——范云《五四那天》(2)出现这些不同记载和观点的原因是什么?五四运动中是匡互生还是陈荩民率先破窗进入曹宅;曹宅的大火是电线走火还是学生故意放火。由于距今时间较长,当事人的记忆能力不尽相同;当事人的立场观点不同;当事者参与事件的程度不一等。(1)关于五四运动中的一些细节,不同的材料有着截然不同的记载96(3)要真正厘清这些细节的历史真相,我们该如何运用相关的史料?尽可能运用一手材料;尽可能选取叙述态度较为客观的材料;占有尽可能多的材料并且对材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鉴别。(3)要真正厘清这些细节的历史真相,我们该如何运用相关的史料97利用有限的材料,尽可能作出合理的解释推论的观点(合乎历史逻辑)利用多项材料,解释历史术语与社会概念高度归纳的观点(类似名词解释)如原始人所使用的石器(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汉代本郡人不做本郡官的缘由如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发展脉络、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法西斯主义的解释从看似互不相干的多项材料中,对其共同涉及的主题作出分析判断综合的观点(敏感性)如给出《步辇图》、“飞天”壁画、《自由引导人民》、“大跃进”照片、《阿甘正传》剧照、《时局图》、“二战”时的征兵宣传画等,要求说说图像与历史认识(证据)之间的关系。……利用有限的材料,推论的观点利用多项材料,高度归纳的观点如原始98材料1:美剧《兄弟连》中关于诺曼底登陆,及编导采访此役当事人的场景
画面各两幅材料2:影片《谭嗣同》中反映谭临刑前弹掉小虫子的细节画面材料3:影片《四世同堂》中反映抗战时北京沦陷后的街头即景两幅材料4:影片《英雄》中反映秦王追求统一大业的对白画面两幅材料6:电影《地道战》中关于关于如何挖掘地道的场景画面两幅材料7:法国影片《虎口脱险》中关于德军一斜视士兵击落自己飞机的画面材料9:影片《地雷战》中关于如何制造地雷的场景画面两幅材料10:影片《霸王别姬》中关于民国时代北方城市民众生活的场景材料5:电视剧《康熙王朝》热播后传媒的反映文字两篇材料8:电视剧《雍正王朝》播映,某个学者的溢美之词历史题材的影视剧是否可以作为历史的证据?材料1:美剧《兄弟连》中关于诺曼底登陆,及编导采访此役当事人99历史题材的影视剧是否可以作为历史的证据?(1)本题只作简单判断,不举例说明理由,不得分。(2)只提供一个方面的答案,并提供有说服力例证的。例如: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可以作为课堂教学中历史的证据,因为它的某些片段能以写实的方式反映历史。如《兄弟连》中对诺曼底登陆场景的描绘;《地道战》中对我抗日军民运用多种挖地道的方式抗击日军的描绘,均是可信的。历史题材的影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员工聘用协议书2023
- 个人租房的合同协议书范本10篇
- 再婚离婚协议书2025年
- 重症肌无力样综合征病因介绍
- T-CIECCPA 011-2024 高杂贵金属冶炼渣资源化处理技术规范
- 中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教材知识速查模块2中国近代史第1讲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公开课一等奖省
- (2024)汽车内饰用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范本(一)
- 2023年金属门窗及类似制品项目融资计划书
- 2023年纺织产品项目筹资方案
- 《开环伯德图的绘制》课件
- 【MOOC】工程力学-浙江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餐饮服务电子教案 学习任务4 摆台技能(2)-中餐宴会摆台
- 人教鄂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 2024年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试题库含答案
- LLJ-4A车轮第四种检查器使用方法
- 绿化工程竣工资料(全套)
- 《会诊制度》PPT课件
- 场记单(标准模板)
- 铅粉制造工艺介绍
- 水利水电工程单位分部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完整版)
- 往复压缩机填料函结构及原理课件讲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