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3《针灸学》教学大纲供川北医学院五年制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使用(选用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第六版,孙国杰主编)中西医临床医学系中西医临床教研室前言《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为经络、腧穴、刺灸法与治疗四个方面。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巩固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有关针灸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达到能够运用针灸防治常见疾病的目的。本课程的教学范围以教材为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并根据章节内容,分别以实物、模型、图表、实验操作,以及录象、幻灯等教具和设备辅助进行,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增强教学效果。由于本门课不仅是一门理论课,也是一门涉及临床多学科的实践课,在学习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十分注重实践操作和临床见习、实习,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熟练掌握针灸基本技能。目录绪言 3上篇经络腧穴 3第一章经络总论 3第二章腧穴总论 4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 4中篇刺灸法 5第四章刺灸法总论 5第五章刺灸法各论 5下篇针灸治疗 6第六章治疗总论 6第七章治疗各论 6实验教学大纲 7参考书目 11课时分配 12理论教学内容绪言【目的要求】1.掌握针灸学的定义,明确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及掌握此学科的重要意义。2.了解本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目的、要求和学习方法。3.熟悉针灸发展简史,特别是当代国内外学习、应用和研究针灸的进展情况。【教学内容】1.针灸学的定义。2.针灸学的主要内容,学习目的要求和方法。3.针灸的起源、发展及历代重要针灸史实。4.当代国内外针灸发展概况。上篇经络腧穴第一章经络总论【目的要求】1.掌握经络与经络学说的定义。2.了解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3.熟悉经络系统的组成,掌握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衔接规律和十二经脉流注概况。4.熟悉奇经八脉的分布、作用及特点,了解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分布特点、作用及意义。5.熟悉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掌握经络学说在临床上的应用。6.了解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和四海的部位及意义。7.了解经络实质的研究进展【教学内容】1.经络与经络学说的定义。2.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3.经络系统的组成、分布特点、作用及意义。4.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经络学说在祖国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5.经络学说在临床上的应用,重点从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方面论述。6.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和四海。7.经络的现代研究概况。第二章腧穴总论【目的要求】1.掌握腧穴的定义、发展概况及分类方法。2.掌握腧穴的定位方法。3.熟悉腧穴的主要治疗作用和主治规律。4.熟悉各类特定穴的意义和内容。5.了解腧穴的现代研究概况。【教学内容】1.腧穴的定义、腧穴的发展,以及穴位标准化方案的特点。2.腧穴的分类及分类的原则。3.腧穴的命名及命名原则。4.腧穴的定位方法,重点介绍骨度分寸法和自然标志取穴法。5.腧穴的作用与主治规律。6.特定穴的定义与内容。7.腧穴的现代研究概况。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目的要求】1.掌握十四经脉的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2.熟悉十四经脉的病候和主治概要。3.全面了解十四经腧穴,并重点掌握其中150个左右常用的经穴、奇穴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操作要求。【教学内容】1.十四经脉的循行。2.十四经的主要病候和主治概要。3.十四经穴和常用经外奇穴的定位、主治和操作。手太阴肺经(11穴)。手阳明大肠经(20穴)。足阳明胃经(45穴)。足太阴脾经(21穴)。手太阳小肠经(19穴)。足太阳膀胱经(67穴)。足少阴肾经(27穴)。手厥阴心包经(9穴)。手少阴三焦经(23穴)。(10)足少阳胆经(44穴)。(11)足厥阴肝经(14穴):(12)督脉(28穴):(13)任脉(24穴):常用经外奇穴(总36穴)(1)头颈部(12穴):(2)躯干部(8穴):(3)四肢部(16穴):中篇刺灸法第四章刺灸法总论【目的要求】1.掌握刺法、灸法的定义。2.熟悉刺灸法的作用及意义。3.了解刺灸法的起源与发展。4.熟悉九针的形状与用途。5.了解刺灸法的现代研究概况。【教学内容】1.刺法、灸法的定义。2.刺灸法的特点、作用及意义。3.刺灸法的起源与发展。4.九针的名称、形状和用途。5.刺灸法的现代研究概况。第五章刺灸法各论【目的要求】1.了解毫针的基本知识,掌握毫针刺法的全部操作,并重点掌握捻转、提插、疾徐等补泻手法。2.了解得气的意义,掌握候气、催气、行针等操作方法。3.掌握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4.掌握灸法的种类、操作、适应证和注意事项。5.掌握拔罐的操作方法、适应范围和注意事项。6.掌握耳穴的定位、主治及耳针的操作方法。7.熟悉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电针、穴位注射的操作方法,适应范围和注意事项。【教学内容】1.毫针刺法的基本知识。2.毫针的进针、留针、行针、出针等操作过程,针刺得气与行针手法、补泻手法。3.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及处理。4.灸法的意义、种类和作用;灸法的操作方法,适应范围和注意事项。5.拔罐的操作方法,适应范围和注意事项。6.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电针、穴位注射的操作方法、适应范围和注意事项。下篇针灸治疗第六章治疗总论【目的要求】1.掌握八纲、脏腑、经络辨证在针灸临床上的运用。2.掌握针灸治疗原则、治疗作用和配穴处方。3.熟悉各类特定穴的临床应用。4.了解影响针灸治疗效果的因素。5.了解针灸治疗作用的现代研究。【教学内容】1.八纲、脏腑、经络辨证在针灸临床上的运用。2.针灸的治疗原则和治疗作用。3.针灸配穴处方。4.特定穴的应用。5.影响针灸治疗效果的因素。6.针灸治疗作用的现代研究概况。第七章治疗各论【目的要求】1.熟悉重点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掌握其辨证分型、针灸治疗原则、处方、配穴及方义。2.了解一般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熟悉其针灸治疗。【教学内容】各科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针灸治法、处方配穴及方义。内科病证:中风*、眩晕*、头痛(附三叉神经痛)*、面瘫*、腰痛*、痹症*。(划*者为重点病证,其余为一般病证)实验教学大纲第一章任脉、督脉点穴划经、骨度分寸【目的要求】1.掌握常用的骨度分寸;2.熟悉任脉、督脉的经脉循行;3.掌握常用穴位的定位、操作及特定穴属性【教学内容】常用的骨度分寸2.任脉、督脉的循行。3.任脉、督脉的主要病候和主治概要。4.任脉、督脉的主要穴位的定位、主治和操作。【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并充分利用图表、标准针灸穴位模型、多媒体针灸穴位发光模型进行示教。2.实验室示教,学生分小组反复划经点穴。第二章手三阴经点穴划经【目的要求】1.熟悉手三阴经的经脉循行、主要病候和主治概要;2.掌握常用穴位的定位、操作及特定穴属性;【教学内容】1.手三阴经的循行。2.手三阴经的主要病候和主治概要。3.手三阴经的主要穴位的定位、主治和操作。【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并充分利用图表、标准针灸穴位模型、多媒体针灸穴位发光模型进行示教。2.实验室示教,学生分小组反复划经点穴。第三章手三阳经点穴划经【目的要求】1.熟悉手三阳经的经脉循行、主要病候和主治概要;2.掌握常用穴位的定位、操作及特定穴属性;【教学内容】1.手三阳经的循行。2.手三阳经的主要病候和主治概要。3.手三阳经的主要穴位的定位、主治和操作。【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并充分利用图表、标准针灸穴位模型、多媒体针灸穴位发光模型进行示教。2.实验室示教,学生分小组反复划经点穴。第四章足阳明胃经点穴划经【目的要求】1.熟悉足阳明胄经的经脉循行、主要病候和主治概要;2.掌握常用穴位的定位、操作及特定穴属性;【教学内容】1.足阳明胄经的循行。2.足阳明胄经的主要病候和主治概要。3.足阳明胄经的主要穴位的定位、主治和操作。【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并充分利用图表、标准针灸穴位模型、多媒体针灸穴位发光模型进行示教。2.实验室示教,学生分小组反复划经点穴。第五章足少阳胆经点穴划经【目的要求】1.熟悉足少阳胆经的经脉循行、主要病候和主治概要;2.掌握常用穴位的定位、操作及特定穴属性;【教学内容】1.足少阳胆经的循行。2.足少阳胆经的主要病候和主治概要。3.足少阳胆经的主要穴位的定位、主治和操作。【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并充分利用图表、标准针灸穴位模型、多媒体针灸穴位发光模型进行示教。2.实验室示教,学生分小组反复划经点穴。第六章足太阳膀胱经点穴划经【目的要求】1.熟悉足太阳膀胱经的经脉循行、主要病候和主治概要;2.掌握常用穴位的定位、操作及特定穴属性。【教学内容】1.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2.足太阳膀胱经的主要病候和主治概要。3.足太阳膀胱经的主要穴位的定位、主治和操作。【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并充分利用图表、标准针灸穴位模型、多媒体针灸穴位发光模型进行示教。2.实验室示教,学生分小组反复划经点穴。第七章足三阴经点穴划经、经外奇穴点穴【目的要求】1.熟悉足三阴经的经脉循行、主要病候和主治概要;2.掌握足三阴经常用穴位的定位、操作及特定穴属性:3.熟悉常用经外奇穴的定位。【教学内容】1.足三阴经的循行。2.足三阴经的主要病候和主治概要。3.足三阴经的主要穴位的定位、主治和操作。【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并充分利用图表、标准针灸穴位模型、多媒体针灸穴位发光模型进行示教。2.实验室示教,学生分小组反复划经点穴。第八章针刺法、灸法、拔罐、电针【目的要求】1.熟练掌握常用的四种进针方法;2.掌握行针的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掌握常用补泻手法的操作;3.掌握艾炷的制作,掌握艾炷灸的直接灸(无瘢痕灸)、间隔灸(隔姜、隔蒜、隔盐)的操作方法;4.掌握艾条灸的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温针灸等操作方法:5.掌握投火法、闪火法、贴棉法等操作方法;6.掌握闪罐、走罐、针罐、水罐等操作方法。7.掌握电针的操作方法。【教学内容】1.毫针刺法的基本知识。2.毫针的进针、留针、行针、出针等操作过程,针刺得气与行针手法、补泻手法。3.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及处理。4.灸法的意义、种类和作用;灸法的操作方法,适应范围和注意事项。5.拔罐的操作方法,适应范围和注意事项。【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并充分利用图表、标准针灸穴位模型、多媒体针灸穴位发光模型进行示教。2.实验室示教,学生分小组反复划经点穴。参考书目1.《针灸学》(全国统编1~5版)上海科技出版社2.《经络学》上海科技出版社1983。3.《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上海科技出版社1976。4.《腧穴学》上海科技出版社1983。5.《国家经穴标准》1992。6.《实用针灸学》吴旭、盛灿若编人民军医出版社7.《中国奇穴疗法》胡兴立学苑出版社8.《针灸补泻手法》郑魁山主编.兰州:甘肃科技出版社,19959.《针刺手法100种》陆寿康,胡伯虎,张兆发编.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8810.《中国针灸治疗学》邱茂良主编.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8811.《中国针灸大全》王雪苔主编.郑州:河南科技出版社,199212.《实用针灸推拿治疗学》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16263.1-2025信息技术ASN.1编码规则第1部分:基本编码规则(BER)、正则编码规则(CER)和非典型编码规则(DER)规范
- 装配式建筑楼梯预制安装与节能减排工程服务合同
- 康复病人护理全流程管理
- 遗产官司赡养协议书
- 车位分期贷款协议书
- 集体土地合同协议书
- 风貌塑造安全协议书
- 卫生间服务合同协议书
- 解除环卫合同协议书
- 车辆备案代办协议书
- GB/T 21407-2008双馈式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
- 公安派出所建设标准
- 平衡功能评定讲义课件
- 危大工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清单
- 国家开放大学《机电一体化系统实训作业》参考答案
- 2021-2022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 淘宝客服考试题与答案
- 汽车紧固件锌铝涂层技术条件
- 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解读(2021修订)
- 商场撤柜申请书(2篇)
- 2021译林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二课文翻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