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驿路梨花》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5课《驿路梨花》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2页
第15课《驿路梨花》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3页
第15课《驿路梨花》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4页
第15课《驿路梨花》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彭荆风驿路梨花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南宋·陆游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白发将军虎老雄心犹在,收复西京捷报昨夜传来。胡贼说梦妄想永占中原,岂知上天佑我大宋兴泰。列圣仁泽深如雨露普降,大赦诏令快似疾风迅雷。料想朝陵使寒食节祭扫陵墓。一路春风梨花盛开。走近作者【彭荆风】(1929-2018)1929年生,江西萍乡人。1949年夏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春随军进入云南。三十年来,他一直生活在云南边寨,熟悉当地少数民族的生活,写了许多反映边疆生活的作品。彭荆风说,1977年初春的一个下午,他读到陆游“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时,想起了过去在滇西南大山深处行走时,遇见的许多美丽的梨花林以及有关的人和事。顿时,一种创作激情涌上心头,于是创作了小说《驿路梨花》。驿路陡峭竹篾

简陋撵走修葺麂子

菌子jǐjùn【陡峭】指山势高而陡峻,比喻不平坦。【简陋】形容简单而粗陋。【修葺】整理(建筑物)。【迷茫】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折损】因过分尊敬或优待而承受不起。读懂一篇文

这篇课文是围绕大山深处的小茅屋展开故事情节的,先后出现了一连串的人,他们与小茅屋发生了什么事?谁是小茅屋的主人?略读全文,按照小茅屋修盖、照料、维护的先后顺序概述,再按课文记叙的顺序概述。略读提示:1.按照每分钟400字的速度阅读课文,限时5分钟读完。

2.略读时要注意不能指读,必须默读,可以扫读。

3.勾画出文中出现的人物,并概括他们与小茅屋之间的事件①按小茅屋修盖、照料、维护的先后顺序叙述人物与小茅屋之间发生的事情。解放军叔叔:淋雨后,盖茅屋,帮助过路人。梨花姑娘:被解放军的精神感动,主动照料小茅屋。梨花的妹妹:继续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送还用过的食物,方便后来人。“我”和老余:寻找小茅屋主人,要感谢主人。我、老余和瑶族老人:修葺小茅屋,方便后来人②课文从“我”和老余的视角叙述人物与小茅屋之间发生的事。“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并借住,得到食宿帮助,临走前决定修葺小茅屋。瑶族老人因为迷路也曾借助过小茅屋,为方便后来人,专门来给小茅屋送米送柴并遇到了“我”和老余,我们三人决定为小茅屋房顶加草,挖排水沟。梨花出嫁后妹妹接着照料小茅屋。十几年前解放军路过时淋了雨,于是造了小茅屋,以方便过路人。哈尼小姑娘梨花受感动,决定照料小茅屋。结合资料一,比较两种顺序的效果,思考课文采用的记叙顺序及其特点。资料一记叙文的顺序一般有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

顺叙,按事情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写。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倒叙,先写结果,然后按照时间先后来写事情发生、发展的经过。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使文章有波澜,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叙事时中断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使情节更曲折,内容更充实。①按小茅屋修盖、照料、维护的先后顺序来记叙,故事情节条理清楚、脉络分明,但是这样的平铺直叙,不吸引人。②课文从“我”和老余的视角叙述人物与小茅屋之间先后发生的事,期间还通过层层设置悬念、误会来丰富文章内容、推动情节发展,显然更胜一筹。细读课文,找找看,文中描写了几次误会、设置了几个悬念?资料二悬念即在文章中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造成读者对故事情节、人物命运急切期待和热切关心的心理的一种写法。激发读者对文艺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未知情节的发展变化持有一种急切了解和期待的心情。第一次悬念第8段: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第二次悬念

第17、24段“我们”问老人“主人家是谁?”,从老人的讲述得知小屋的主人是一个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到底谁是主人呢?第三次悬念

第32段: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解放军为什么盖房子?第一次误会第13、14、16段当前来送米的瑶族老人站在门前时,“我们”以为“‘主人’回来了!”,可老人笑着说“我不是主人,也是过路人呢!”。“我们”误会老人是主人。第二次误会

第29、30、31、32段当“我”看到“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我”料想走在前边的小姑娘“她一定是梨花”,瑶族老人也行大礼表示感谢,小姑娘却说“不要谢我们”。“我们”误会小姑娘是梨花,是小屋主人。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误把瑶族老人当成主人跳读课文,体会精妙构思思考:作者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设置了几个悬念?由这些悬念又引发了哪些误会?有何妙处?

主人家是谁?误把哈尼小姑娘当成主人解放军为什么建小茅屋?环环相扣一波三折激发兴趣扣人心弦三个悬念两次误会

梨花掩映下的小茅屋里发生的故事生动有趣,与小茅屋有关的人都善良、朴实,在这一群人中,谁才是小屋真正的主人呢?小屋真正的主人不是单纯的某一个人。文中“我”和老余修葺了小茅屋,瑶族老人给小茅屋送来了粮食,哈尼小姑娘梨花十几年来一直照料小茅屋,梨花的妹妹在梨花出嫁后一直照管小茅屋,解放军战士修建了小茅屋,他们做这些事都是为给过路人带来方便,服务大家、帮助大家。所以小屋的主人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一群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人,一群有乐于助人的雷锋精神的人。细读文段,品析小说之美细读第1-2自然段,品析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理解其作用。(1)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批注:环境描写——以惊叹语气开头,并具体描写了起伏绵延的群山和迷茫的暮色。展现了故事发生的广阔背景——“崇山峻岭”这么一个典型环境。(2)这是哀牢山南段的最高处。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批注:这一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表现此地的人迹罕至,旨在突出小茅屋对“我”和老余的重要,为露宿小茅屋作铺垫。品读梨花,理解精神之美“梨花”在文中多次出现,所指不尽相同,请找出来,解释各自的含义并说说这几次出现对于全篇结构的作用。(第三段)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从视觉角度描写梨花的洁白、繁多,自然界洁白美丽的梨树林,给身处困境的我们带来“有人家”的欣喜和希望。点题,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铺垫。(第6段)一弯新月升起了……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走着……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实写淡淡月光下轻轻飘落的梨花花瓣,既营造了美的意境,又诗意地点题,还能自然地引出小茅屋。(第24段)“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多好的梨花啊!侧面描写,将景物“梨花”与人物“梨花”建立起关联。(第27段)这天夜里,……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虚写的梦境中,从嗅觉和听觉写梨花和人,以自然美衬托人物美,香气四溢的梨花林与梨花姑娘相映生辉,为全文营造一种景和人融合的意境,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小茅屋“主人”助人为乐精神的赞美之情。照应文题的同时,产生了第二个误会,推动故事向纵深发展。(第37段)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引用诗句,梨花寓意双关,既象征人物群体,又象征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将花的美和人的美好精神完美融合。“处处开”展示了雷锋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的旺盛生命力,升华了文章主题。结尾再次点题,题文呼应,首尾呼应,使作品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梨花”的含义:字面含义:指自然界的梨花,洁白美丽的梨花林为人物的出场营造一种淡雅柔和的氛围,借以烘托人物的形象,在文中也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层含义:指梨花姑娘,她助人为乐、纯洁善良、淳朴热情、充满朝气,就像梨花的洁白美丽、芳香四溢,景和人巧妙联系,融为一体。象征意义:象征着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在不断发扬光大,表现出它旺盛的生命力,升华主题。作者用“驿路梨花”做标题有什么妙处?

概括文章内容,文中的“驿路”,指“我”和老余在边疆行走时,见证了雷锋助人为乐精神的长盛不衰。

“驿路梨花”蕴含着花、人、雷锋精神多层含义,也体现了边疆民族朴实热情、知恩图报的优良民风。

“驿路梨花”将标题与主题,形式与内容,梨花的自然美和人物的心灵美,巧妙联系,和谐一体。

同时,“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