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旗尼尔基一中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旗尼尔基一中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旗尼尔基一中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旗尼尔基一中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旗尼尔基一中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标准状况下,xg气体A与yg气体B所占的体积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的分子数之比为x:yB.A、B两种气体的密度之比为y:xC.A、B的摩尔质量之比为x:yD.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x:y2、黑火药是由硫黄粉、硝酸钾和木炭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爆炸时的反应是S+2KNO3+3C=K2S+N2↑+3CO2↑,该反应的还原剂是()A.C B.S C.KNO3 D.S和KNO33、宋代著名法医学家宋慈的《洗冤集录》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原理是4Ag+2H2S+O2=2Ag2S+2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O2是氧化剂,被还原 B.反应中H2S被氧化C.银针验毒时,Ag元素化合价升高 D.银针验毒时,空气中氧气得到电子4、若将4.6g钠块置于过量O2中燃烧后,生成7.5g固体物质,则下列推断合理的是()A.钠在燃烧前未被氧化B.钠在燃烧前已有部分被氧化C.钠在燃烧前已都被氧化D.生成物中只有氧化钠5、我国“四大发明”在人类发展史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黑火药的爆炸反应为:2KNO3+S+3CK2S+N2↑+3CO2↑。该反应中1mol硫单质能氧化的碳的物质的量是A.3mol B.1mol C.mol D.2mol6、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A.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推断溶液中含有NH4+B.加入碳酸钾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推断溶液中含有Ca2+C.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推断溶液中含有CO32—D.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推断溶液中含有SO42—7、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有人设想通过特殊的方法将碳酸钙加工成为纳米碳酸钙,纳米碳酸钙是与胶体相似的分散系B.氢氧化铁胶体、葡萄糖溶液用激光笔照射,均能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道C.明矾溶于水能形成胶体,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D.胶体的分散质粒子能通过滤纸8、以下分离混合物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蒸发时,蒸发皿内所盛液体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B.蒸发结晶时,不能直接蒸干液体,最后少量液体用余热蒸干C.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分液时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上口倒出D.蒸馏时,要在烧瓶中加入几粒碎瓷片9、下列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中,最外层与次外层上的电子数相等的是A.氦B.氩C.镁D.氧10、下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A.200mL2mol/LMgCl2溶液 B.1000mL2.5mol/LMgCl2溶液C.250mL1.5mol/LAlCl3溶液 D.300mL3mol/LKCl溶液11、下列反应可用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的是()A.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 B.氢氧化镁溶于盐酸C.澄清石灰水与硝酸混合 D.醋酸除去水垢12、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A.硫酸铜溶液 B.氯化铁溶液 C.氢氧化铁胶体 D.醋酸溶液13、下列关于物质或离子检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证明原溶液中有SO42-B.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证明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C.气体通过无水CuSO4,粉末变蓝,证明原气体中含有水蒸气D.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证明原气体是SO21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Cu2++AgB.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足量的CO2:Ca2++2OH-+CO2=CaCO3↓+H2OC.碳酸镁跟醋酸反应:MgCO3+2H+Mg2++H2O+CO2↑D.铁跟稀硫酸反应:Fe+2H+Fe2++H2↑1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铁与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B.铁片与氯化铜溶液反应:Fe+Cu2+=Cu+Fe2+C.氢氧化镁溶于盐酸:Mg(OH)2+H+=Mg2++2H2OD.Ba(OH)2溶液与稀H2SO4反应:Ba2++OH-+H++SO42-=H2O+BaSO4↓16、下列各组混合物中,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A.乙醇和水B.汽油和煤油C.植物油和水D.碘和四氯化碳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有一固体混合物,可能由FeCl3、BaCl2、KCl、Na2CO3、Na2SO4等物质组成。为了鉴别它们,做了如下实验:步骤①:将固体混合物溶于水,搅拌后得无色透明溶液。步骤②:在①所得的溶液中滴加足量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步骤③:过滤,然后在所得白色沉淀上加入过量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由此判断:(1)原混合物中肯定有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__。(2)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对可能含有的物质可采用的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我国很早就使用青铜器,由于时间久远,其表面有一层“绿锈”,“绿锈”俗称“铜绿”,是铜和空气中的水蒸气、CO2、O2作用产生的,化学式为[Cu2(OH)2CO3],“铜绿”能跟酸反应生成铜盐、CO2和H2O。某同学利用以下反应实现了“铜→铜绿→……→铜”的转化。(1)从物质分类标准看,“铜绿”属于______(填字母)。A.酸B.碱C.盐D.氧化物(2)写出B的化学式:____________。(3)请写出铜绿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上述转化过程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5)铜绿在受热时可直接分解生成物质B、CO2和水,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19、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1.00mol/L的NaCl溶液0.5L,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该实验的实验步骤: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_,⑤_________,⑥_________。(2)所需仪器为:容量瓶(规格:_______)、托盘天平、还需要那些实验仪器才能完成该实验,请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试分析下列操作对所配溶液的浓度有何影响及造成该影响的原因。①为加速固体溶解,可稍微加热并不断搅拌。在未降至室温时,立即将溶液转移至容量瓶定容。对所配溶液浓度的影响: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②定容后,加盖倒转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滴加蒸馏水至刻度。对所配溶液浓度的影响: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20、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并检验其相关性质。(1)若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物质中,能形成胶体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A.冷水B.沸水C.NaOH浓溶液D.NaCl浓溶液(2)写出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3)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判断(1)中是否成功制备胶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取少量制得的胶体加入试管中,再加入少量(NH4)2SO4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胶体的________________。(5)Fe(OH)3胶体能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填序号)。A.胶粒直径小于1nmB.胶粒带正电荷C.胶粒作布朗运动D.胶粒能透过滤纸(6)Fe(OH)3胶体区别于FeCl3溶液最本质的特征是________(填序号)。A.Fe(OH)3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B.Fe(OH)3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C.Fe(OH)3胶体是均一的分散系D.Fe(OH)3胶体的分散质粒子能透过滤纸(7)向Fe(OH)3胶体中插入电极通电后,Fe(OH)3胶体粒子应该移向_______极,说明该胶体粒子带_____电;提纯Fe(OH)3胶体中混有的少量离子可以用的方法是_______。21、I.现有以下物质:①NaCl固体;②液态CO2;③液态氯化氢;④汞;⑤固体BaSO4;⑥蔗糖;⑦酒精;⑧熔融的Na2CO3,请回答下列问题:(1)以上物质中能导电的是____;(2)以上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3)以上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4)以上物质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能导电的是_____;(5)属于盐的有____;(6)写出⑧溶于水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Ⅱ.在一定条件下,有下列物质:①8gCH4②6.02×1023个HCl分子③2molO2。按由小到大的顺序填写下列空白(填写序号):(1)摩尔质量____;(2)物质的量_____;(3)分子数目_____;(4)原子数目____;(5)质量_____。III.(1)分离胶体和溶液常用的方法叫____;(2)等质量的O2和O3所含原子个数比为____;(3)若ag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C【解析】

在标准状况下,xg气体A与yg气体B所占的体积相同,则xg气体A与yg气体B的物质的量相同,故,则;【详解】A.A、B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分子数之比为1:1,A错误;B.同温同压下,气体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结合分析知:A、B两种气体的密度之比为x:y,B错误;C.据分析A、B的摩尔质量之比为x:y,C正确;D.据分析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D错误;答案选C。2、A【解析】

S+2KNO3+3C=K2S+N2↑+3CO2↑反应中S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C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4价、N元素化合价由+5价变为0价,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所以C是还原剂,S和硝酸钾是氧化剂。故选A。【点睛】明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与性质的关系是解本题关键。要注意还原剂和氧化剂都是反应物,本题中的还原剂只有一种,氧化剂有两种。3、B【解析】

反应4Ag+2H2S+O2=2Ag2S+2H2O中,Ag元素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1价,被氧化,O元素化合价由0价降低到-2价,被还原,S元素化合价不变。【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氧气是氧化剂,被还原,故A正确;B.根据分析可知反应中S和H元素化合价不变,H2S既未被氧化也未被还原,故B错误;C.Ag元素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1价,故C正确;D.反应过程中氧气化合价降低,说明得电子被还原,故D正确;故答案为B。【点睛】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还原剂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4、B【解析】

,若0.2molNa完全燃烧,则,所以生成过氧化钠为0.1mol×78g/mol=7.8g>7.5g,说明燃烧之前部分钠被氧化,7.5g固体由Na2O2和Na2O共同组成,答案选B。5、C【解析】

在该反应中S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S单质的0价变为反应后K2S中的-2价,化合价降低2价;C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C单质的0价变为反应后CO2中的+4价,化合价升高4价,所以1mol硫单质参加反应得到2mol电子,其能氧化C的物质的量是2mol÷4=mol,故合理选项是C。6、A【解析】

A.溶液中含有NH4+,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发生的离子反应是:,有氨气生成,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A正确;B.加入碳酸钾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则溶液中不一定含有Ca2+,也可能含有Ba2+,故B错误;C.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则溶液中可能含有CO32-,也可能含有SO32-,故C错误;D.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则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也可能含有Ag+,故D错误。答案选A。7、D【解析】

A.纳米碳酸钙没有形成分散系,因此不具有与胶体相似的性质,A错误;B.葡萄糖溶液用激光笔照射,不能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道,B错误;C.明矾溶于水能形成胶体,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不具有强氧化性,因此不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C错误;D.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小于滤纸的缝隙直径,因此能通过滤纸,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8、C【解析】

A.蒸发时,蒸发皿内所盛液体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以防加热时液体沸腾溢出蒸发皿,正确;B.蒸发结晶时,不能直接蒸干液体,最后少量液体用余热蒸干,以防蒸干时固体飞溅,若完全蒸干水分,还会造成蒸发皿炸裂,正确;C.四氯化碳密度大于水,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分液时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应从下口流出,错误;D.蒸馏时,要在烧瓶中加入几粒碎瓷片以防暴沸,正确;故选C。【点睛】常用的萃取剂有CCl4和苯。CCl4的密度大于水,所以萃取后在下层,分液时从分液漏斗下口流出即可;苯的密度小于水,所以萃取后在上层,分液时先把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口流出,然后再把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9、B【解析】

记住原子序数,将最外层与次外层上的电子数比较可得。【详解】A.氦最外层为与次外层上的电子数分别为2和0,故A不选;B.氩最外层为与次外层上的电子数分别为8和8,故B选;C.镁最外层为与次外层上的电子数分别为2和8,故C不选;D.氧最外层为与次外层上的电子数分别为6和2,故D不选。故选B。10、B【解析】

A.200mL2mol/LMgCl2溶液,c(Cl-)=4mol/L;B.1000mL2.5mol/LMgCl2溶液,c(Cl-)=5mol/L;C.250mL1.5mol/LAlCl3溶液,c(Cl-)=4.5mol/L;D.300mL3mol/LKCl溶液,c(Cl-)=3mol/L;比较以上数据,可以得出,Cl-的最大浓度为5mol/L,故选B。【点睛】解题时若不注意审题,会认为选择的是n(Cl-)最大的选项,从而错选C。11、C【解析】

A.NaHSO4与Ba(OH)2反应时除了有水生成,还有硫酸钡沉淀生成,不能用H++OH-=H2O表示,A项错误;B.氢氧化镁是难溶物,与盐酸反应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其离子方程式为Mg(OH)2+2H+=Mg2++2H2O,B项错误;C.石灰水与硝酸反应方程式为Ca(OH)2+2HNO3=Ca(NO3)2+2H2O,其离子方程式为H++OH-=H2O,C项正确;D.醋酸除去水垢的主要化学反应为2CH3COOH+CaCO3=(CH3COO)2Ca+CO2↑+H2O,其离子方程式为2CH3COOH+CaCO3=2CH3COO-+Ca2++CO2↑+H2O,D项错误;答案选C。【点睛】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关键在于“拆”,只有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才能拆成离子形式,即强酸、强碱、可溶性盐要拆成离子形式。12、C【解析】

丁达尔效应是指当光束通过胶体时能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和溶液最常用的简单方法。【详解】胶体粒子的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nm的是溶液,大于100nm的是浊液;A硫酸铜溶液、B氯化铁溶液、D醋酸溶液均是溶液,C氢氧化铁胶体是胶体。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胶体的性质,解题关键:理解胶体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这是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区分胶体和溶液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丁达尔效应.13、C【解析】

A.在溶液中加酸化的BaCl2溶液,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白色沉淀可能是氯化银或硫酸钡沉淀,不能证明一定含硫酸根离子,故A错误;B.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说明该溶液中含有钠元素,则该溶液可能是钠盐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故B错误;C.气体通过无水硫酸铜,粉末变蓝,则发生反应:CuSO4+5H2O═CuSO4⋅5H2O,可证明原气体中含有水蒸气,故C正确;D.二氧化硫和澄清石灰水中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钙沉淀,二氧化碳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溶液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反应都会变浑浊,不能检验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故D错误;答案选C。14、D【解析】

根据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条件分析。【详解】A.该反应前后,电荷不守恒,故A错误;B.通入足量CO2,即CO2气体过量,产物是Ca(HCO3)2,故离子方程式为:OH-+CO2=HCO3-故B错误;C.醋酸是弱酸,在离子方程式书写过程中,不能拆成离子形式,故C错误;D.铁跟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故D正确。故选D。【点睛】在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过程中,难电离的物质(如,弱酸、弱碱),难溶性物质(如,CaCO3等),易挥发性物质(如,气体),不能拆开。15、B【解析】

A.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B.铁片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C.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D.Ba(OH)2溶液与稀H2SO4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详解】A.铁与稀硫酸反应离子方程式:Fe+2H+=Fe2++H2↑,A错误。B.铁片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Fe+Cu2+=Cu+Fe2+,B正确。C.氢氧化镁溶于盐酸离子方程式:Mg(OH)2+2H+=Mg2++2H2O,C错误。D.Ba(OH)2溶液与稀H2SO4反应离子方程式:Ba2++2OH-+2H++SO42-=2H2O+BaSO4↓,D错误。【点睛】离子方程式书写除了要考虑客观事实、质量守恒、电荷守恒、不能拆成离子的沉淀弱电解质等,还要考虑反应时各物质中离子的数量比值。16、C【解析】

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不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要求两种溶液互不相溶且密度不同。可根据两种溶液的溶解性和密度进行判断。【详解】A.乙醇和水互溶,分液不能使两者分离,A错误;B.汽油和煤油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B错误;C.植物油和水,互不相溶,且植物油密度小于水的密度,C正确;D.碘和四氯化碳,碘可溶于四氯化碳,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D错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Na2CO3、Na2SO4KClBa2++CO32—==BaCO3↓Ba2++SO42—==BaSO4↓BaCO3+2H+==Ba2++H2O+CO2↑取②的滤液少许于试管中,先用稀硝酸酸化,然后加入AgNO3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解析】

(1)将固体混合物溶于水,搅拌后得无色透明溶液,所以固体混合物中一定不存在FeCl3;在①所得的溶液中滴加足量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所以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存在Na2CO3或Na2SO4或Na2CO3和Na2SO4,一定不存在BaCl2;在所得白色沉淀上加入过量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所以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存在Na2CO3和Na2SO4;因无法肯定确定是否存在KCl,则可能存在KCl,故答案为Na2CO3、Na2SO4;KCl;(2)在①所得的溶液中滴加足量Ba(NO3)2溶液,有碳酸钡和硫酸钡白色沉淀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CO32—=BaCO3↓,Ba2++SO42—=BaSO4↓;在所得白色沉淀上加入过量稀硝酸,碳酸钡沉淀溶解,硫酸钡沉淀不溶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CO3+2H+=Ba2++H2O+CO2↑,故答案为Ba2++CO32—=BaCO3↓、Ba2++SO42—=BaSO4↓,BaCO3+2H+=Ba2++H2O+CO2↑;(3)要确定溶液中是否存在KCl,应向②的滤液加入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检验是否存在氯离子,具体操作为:取②的滤液少许于试管中,先用稀硝酸酸化,然后加入AgNO3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故答案为取②的滤液少许于试管中,先用稀硝酸酸化,然后加入AgNO3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点睛】解题时应该认真审题,抓住特殊的反应现象和物质的特征性颜色,对于实验中的关键性字词要真正领会,并熟练掌握物质的特征颜色以及酸碱盐的反应规律,防止错答或漏答。18、CCuOCu2(OH)2CO3+4H+=2Cu2++3H2O+CO2↑①⑤Cu2(OH)2CO3=2CuO+H2O+CO2↑【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物质的分类、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①物质的分类方法很多,其中按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特点可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化合物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等;其中盐按组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复盐,按是否溶于水可分为可溶性盐和难溶性盐。②离子方程式书写时遵循一写二拆三删四查的原则。其中可溶性强电解质拆成离子形式;难溶物、单质、气体、氧化物、弱电解质、水不拆,保持化学式的形式。③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详解】(1)铜绿是碱式碳酸铜的俗称,所以Cu2(OH)2CO3属于碱式盐。本小题答案为:C。(2)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则B为氧化铜,化学式为CuO。本小题答案为:CuO。(3)由信息可知“铜绿”能跟酸反应生成铜盐、CO2和H2O,则铜绿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OH)2CO3+4H+=2Cu2++3H2O+CO2↑。本小题答案为:Cu2(OH)2CO3+4H+=2Cu2++3H2O+CO2↑。(4)反应①中铜转化为铜绿,铜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2价,有价态变化,反应①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②是铜绿与酸反应生成铜盐、CO2和H2O,是复分解反应,没有价态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③是铜盐与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是复分解反应,没有价态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④是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是分解反应,没有价态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⑤是氧化铜与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是置换反应,有价态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本小题答案为:①⑤。(5)铜绿在受热时可直接分解生成物质B、CO2和水,因为B为CuO,则铜绿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2CuO+H2O+CO2↑。【点睛】解答本题时可根据物质的分类方法结合物质的俗称和物质组成进行解答;反应②为碱式碳酸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改成离子方程式即可;依据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结合反应过程的特征分析判断。19、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500mL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偏大受热膨胀时体积为0.5L,冷却至室温时体积变小偏小溶液体积增大,溶质量不变【解析】

配制溶液时,需保证溶质质量的准确性和溶液体积的准确性,即称量的溶质溶解后,需将烧杯内的溶质全部转移入容量瓶,定容时,溶液的体积与所选择的容量瓶的规格相同。【详解】(1)配制溶液时,依据所配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进行计算,确定溶质的质量,然后称量、溶解,将溶质全部转移入容量瓶,并保证溶液体积的准确。该实验的实验步骤:①计算,②称量,③溶解,④移液,⑤洗涤,⑥定容。答案为: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2)因为配制0.5L溶液,所以选择容量瓶(规格:500mL)、托盘天平、还需要的实验仪器: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答案为:500mL;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3)①为加速固体溶解,可稍微加热并不断搅拌。在未降至室温时,立即将溶液转移至容量瓶定容,冷却后,溶液体积会减小。对所配溶液浓度的影响:偏大,原因是:受热膨胀时体积为0.5L,冷却至室温时体积变小。答案为:偏大;受热膨胀时体积为0.5L,冷却至室温时体积变小;②定容后,加盖倒转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滴加蒸馏水至刻度,导致溶液体积大于容量瓶的规格。对所配溶液浓度的影响:偏小,原因是:溶液体积增大,溶质量不变。答案为:偏小;溶液体积增大,溶质量不变。【点睛】分析误差时,可使用物质的量浓度的运算公式进行分析。20、BFeCl3+3H2OFe(OH)3(胶体)+3HCl利用丁达尔效应;让一束光线通过制得的物质,从侧面观察可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说明制得的物质是胶体产生红褐色沉淀聚沉BA阴极正渗析【解析】

(1)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在沸腾的蒸馏水中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2)制备胶体的原理是利用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3)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是区别其它分散系的独特性质;(4)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加入电解质溶液消除粒子所带电荷,会使胶粒之间的排斥力减小,使胶体聚沉;(5)氢氧化铁胶体中的胶粒带正电荷,相互排斥,而不易产生较大粒子而聚沉;(6)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不同;(7)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详解】(1)实验室制备氢氧化胶体是在沸腾的蒸馏水中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继续加热,当液体变为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故选B;(2)制备胶体的原理是利用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3)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当用激光笔照射时,会有一条光亮的光路,是区别其它分散系的独特性质,当让一束光线通过制得的物质,从侧面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说明已经制得胶体;(4)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加入电解质溶液消除粒子所带电荷,会使胶粒之间的排斥力减小,使胶体聚沉生成红褐色沉淀;(5)胶体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能吸附溶液中的离子而带电荷,胶粒之间相互排斥,而不易产生较大微粒而聚沉,故选B;(6)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不同,胶体的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100nm之间,故选A。(7)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向Fe(OH)3胶体中插入电极通电后,Fe(OH)3胶体粒子应该移向阴极,说明该胶体粒子带正电;提纯Fe(OH)3胶体中混有的少量离子可以用的方法是渗析。【点睛】本题考查胶体的制备、性质,易错点为胶体的制备,本题重点把握胶体的制备和性质。21、④⑧①③⑤⑧②⑥⑦①②③⑧①⑤⑧Na2CO3=2Na++CO32-①<③<②①<②<③①<②<③②<①<③①<②<③渗析1∶1L【解析】

I.根据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分析判断;物质导电条件是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或者存在自由电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NH4+)与酸根离子或非金属离子结合的化合物属于盐,据此分析解答;Ⅱ.(1)摩尔质量以g/mol为单位,数值上等于相对分子质量;(2)根据n=和n=解答;(3)由N=nNA可知物质的量越大,含有分子数目越多;(4)结合分子含有的原子数目计算原子物质的量;(5)根据m=nM计算HCl、氧气的质量,据此判断;III(1)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可以透过半透膜;(2)二者分子中都只含有O原子,质量相等时含有氧原子数相同;(3)同种气体,其质量与分子数成正比,计算cg气体含有分子数目,然后根据n=、V=nVm计算。【详解】I.①NaCl固体是盐,属于电解质;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或自由电子,不导电;

溶于水,能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水溶液能导电;②液态CO2是氧化物,属于非电解质;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或自由电子,不导电;溶于水,与水反应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