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课件_第1页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课件_第2页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课件_第3页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课件_第4页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雨霖铃

——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说明词的知识介绍词三首(一)词三首(二)元曲五首诗六首单元教学说明内容介绍:本单元”阅读与鉴赏”部分,编选的课文是宋词、元曲及宋至清代的古诗。教学目标:能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理解作品的内容价值,认识宋词、元曲等创作的杰出成就,培养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民族自豪感;了解词、曲的一般知识,能从对具体语句的品味和意象入手,感受作品的思想和艺术魅力;背诵部分作品。4、词有词牌,又称词调。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自己谱曲自己写词的叫“自度曲”。5、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以苏轼和辛弃疾为代表,主张“以诗写词”,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格调高昂、取材广泛。婉约派主要词人有柳永、李清照、秦观、周邦彦等。他们认为“诗庄词媚”,多写情愁别绪、个人遭遇,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关于词的知识词三首(一)

八声甘州

柳永

声声慢

李清照

虞美人

李煜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流?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柳永(980-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崇安(今属福建)人。景佑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雨霖铃》、《八声甘州》、等颇有名。诗仅存数首,《煮海歌》描写盐民贫苦生活,甚痛切。有《乐章集》。(《辞海》1989年版)

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诞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1034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门外。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流?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上阕: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雨势急骤寒意清凉萧瑟强烈影射词人流落他乡的伤楚、孤单和愈益黯然的情怀生命的衰残故乡、佳人和蹉跎的青春年华无一不冉冉逝去生命的流逝而感悲哀,寓人生悲慨于江流变化中写景,画面开阔高远,秋情秋景融为一体,将古今才人失意之悲寄托于自然界美好事物的衰谢消亡中。暮雨、霜风、关河、残照、物华,无一不令人触目伤怀。故以“不忍”总结。又以居高之势唤出故乡和佳人。原来词人凭楼远眺顺着江水望到了前方,意在寻找他的家乡。与“望故乡”一呼一应,将悲秋之慨引向伤离意绪。意谓见万物衰竭固然有所不忍,望不见故乡引动了归思,心情益发悲凉。萍踪浪迹是出于应考、谋职等原因,不得已而为之,可未达到目的,只是“客里光阴虚掷”因此不免生出懊悔之心,“淹流”是不值得的,可却仍在等待。冷落的山程水驿不知要走到何时,暮雨霜风还不知要送走多少似水年华?深入揭示内心世界。词人内心的矛盾怅惘是含蓄不尽的。“绣阁轻抛,沉萍难驻”,家的温暖与关河的风霜相对,浪游与思亲相对,想到那些佳人盼望丈夫返回家园,她们在楼头极目眺望,误把别人的船当成是丈夫的归船。如此再三,仍凝神观望,何等深情!虚处实写。将佳人深情动作刻画得细腻动人。词人由自己思亲转到亲人的思己,更进一步。但词人毕竟是抒发自己的情怀,故又回到自身,“顒望”之切与“凝愁”之浓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流落江湖有家不能归的深悲。下阕抒情,表现内心的矛盾苦闷:不忍登高临远又偏临远,不当淹留又已淹留,思念家园又下不了回家的决心。千回百转,柔肠寸断。主题:此词通过登高远望所见,抒发了他漂泊江湖的愁思和仕途失意的悲慨,写出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典型感受。高考链接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11分)

画堂春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捻(niǎn):持取,捻弄

(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

(2)“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6分)

【参考答案】

(1)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凄清寂寥的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2)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答动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雨霖铃

——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鹊桥仙

——秦观鹊桥仙

——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的词调名来源于《风俗记》中有关“七夕,织女当渡河,使鹊为桥”的记载,词调本事即为演绎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悲剧。“纤云”就是微云,“飞星”就是流星,“银汉”就是银河。织女善织云锦,织出的胜过云霞的轻盈和绚丽,“纤云弄巧”写她。“飞星传恨”写牛郎,“飞”快步如飞也,“恨”怨离别久长也,因此有恨,所以他急切地想见到自己的妻子。“柔情似水”是说织女会牛郎时的一片柔情,比银河水还清还柔,情深似水,水柔如情。“佳期如梦”写心态,一年相逢,不知有多少情怀要倾诉,有如梦的感觉。一年一度的相逢怎么舍得分开,但又不得不分开,佳期就如梦幻一样倏然而逝,对于牛郎织女就更感到割爱生分的痛苦,多么让人心碎!一个“忍”字把他们悲痛欲绝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写出他们的依恋和惆怅。这是写两位主人公的心愿。只要两个人的爱情真正是海枯石烂,真正是地久天长又何必要朝朝暮暮厮守在一起?尽管相会的时间短暂,但只要双方真挚地相爱,坚定不移,则年年必有此会,这是无尽的爱,永恒的爱。而人间夫妻终有生离死别之日,以此永恒的爱与人间有尽期的爱相比,岂不“胜却无数”?至此,词的主旨就升华到了一个哲理的高度。小结:这首词写了纤云、流星、金风、玉露、银河和鹊桥。又写了织女的巧,织女的恨。织女并不追求朝朝暮暮厮守在一起,觉得这美好的一夕就胜过人间无数,就是永久。这就是织女的情怀。作者处处巧妙地融情于景,在情景交融中去创造人物形象。牛郎织女七月七日晚上渡过鹊桥相会的故事,是我国人民创造的一个优美神话。实质上是人世生活的反映。牛郎织女,男耕女织,夫妻相爱反映了劳动人民善良美好的愿望。秦观的这首《鹊桥仙》上片以“

”抒发感慨,下片词人将意思翻进一层,道出了“

”的爱情真谛。这字字珠玑、落地若金石声的警策之语,正是这首词流传久远、历久不衰的关键所在。——《文史知识》踏莎行【宋】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裹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简析】楼台在茫茫大雾中消失,渡口在朦朦月色中隐没。北望桃源乐土,也失去了踪影。此刻,因受党争牵连而流放的秦少游,正被幽闭在郴州的一所旅舍内,漠漠春寒,惹人愁闷。斜阳下,杜鹃声声,"不如归去"的啼,凄历辛酸,令人倍增伤感。秦观南迁已过三年,北归无望,尽管驿站传来封封家书,但只是徙增离恨而已。"梅花"、"尺素"堆积案头,仿佛是堆砌成重重叠叠的乡愁离恨"独怜京国人南去,不似湘江水北流",他想起了两句唐诗,那迢迢不尽的郴江,原本绕着郴山,却为何偏偏向北流入潇湘?----而我为何不能呢?背诵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诗经.上邪》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朱淑真《山查子》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离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颉,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公元1084-1151?),字漱玉,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宋代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李清照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前期的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闺情,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她后期的词,多悲叹身世,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以表达她的爱国思想。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李清照18岁时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夫妇二人志同道合,赋诗做词,时相唱和。而且,两人均喜欢收集金石,是当时著名的金石家。南宋初年,金兵入侵,黄河南北相继沦陷。建炎元年,金兵渡过黄河,面对金兵,李清照只好和丈夫分别渡淮南奔。在混乱的局势中,赵明诚接受了湖州太守的任命。但他在赴任途中中暑染病,死于建康(今南京)。夫妻二人收藏的金石字画也都流失,李清照只身奔波于杭州、越州(今绍兴)、台州和金华一带,饱尝了国破家亡的凄苦生活。后来,她随胞弟迁到了杭州,才定居下来。几年来的颠沛流离使李清照备受逃亡之苦,最使她痛心的是丈夫的去世和他们苦心收藏的珍贵金石书画散失殆尽。在一次次打击面前,她盼望局势平稳、生活安定。因而,她为自己的住处题名为“易安室”,并自号为“易安居士”。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①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②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③

①孤苦无依若有所失肃杀凄清凄惨忧戚②并非酒淡,而是愁浓,酒力压不住心愁。只因作者愁太重,酒入愁肠愁更愁。看来此时酒是浇不了李清照心中的愁了。“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啊。前期的愁是一种年轻贵族的闲愁,闲愁不痛。前后对比,一个“淡”字突出作者晚年的凄凉,心境的凄苦。③秋天大雁由北往南迁徙,李清照南下避难,故觉得大雁是旧相识,雁的伤心正是人的伤心,大雁尚能按时南来北往,而自己却漂流困顿,寄寓他乡。抒发对家乡的怀念,以前尚可鸿雁传书,现在丈夫已死,家人疏散,就算是有千言万语,也无人可托,无处可传,内心已是永远的绝望。在急风、淡酒,愁绪难消的情景中,“旧时相识”在异地相逢,更增加了词人的天涯沦落之感。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黄花就是菊花。李清照任凭黄花盛开,此时也无心攀摘。甚至让菊花在枝头堆积,直至凋落。在往年,她定要还丈夫一起来赏花,并且要把盛开的菊花折下戴在头上。而今谁又有这兴趣呢?看到花的憔悴,想到自己漂零的身世,憔悴的容颜,更是愁上加愁。凄凉的心境与残秋败花融为一体。梧桐、细雨、黄昏是惹人愁思的意象淅沥的小雨,难道上天也在忧愁哭泣吗?不仅是打在窗前的梧桐叶上,也仿佛敲在我那颗破碎的心上。又凄又冷又愁寂寞孤独的意味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这种情形怎一个愁字能说得完呢?诗人欲说无语,欲哭无泪。小结:词的上阕,写女词人寻觅精神寄托而不得,于是借酒浇愁,然而却愁上加愁。此时风送雁声,仰望旧时相识的大雁,更增加了思乡的惆怅。词的下阕,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院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而诗人却无心摘菊赏菊,孤独寂寞地坐在窗下,听着雨打梧桐的声音,饱受着愁苦的折磨。字里行间流露出破家之愁和亡国之恨,感人之极。“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便工”,苦难不停地擦试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这些经历像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但它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怪不得一代文豪郭沫若这样评价李清照: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古是著书。让我们在诵读声中再次去感受一下李清照那坚韧、孤傲的灵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配乐诵读欣赏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唐宋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苏辛:北宋词人苏轼南宋词人辛弃疾以苏、辛词为豪放派的代表,故常以并称。苏轼蔡襄黄庭坚米芾苏轼《赤壁赋》墨迹

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苏轼词风,思想内容。2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重点:鉴赏《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学难点:词里所反映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上阕划线部分体现诗人什么情怀?2、下阕“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诗人想借此表达什么愿望?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诗人为自己勾勒一个什么形象?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苏轼极力反对,便请求外调,自熙宁四年开始,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元丰二年,那些曾经依附过王安石的小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致其入狱。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苏轼被捕入狱,历时五个月,不论在朝在野,政见同与不同,营救者络绎不绝(包括王安石)最后,神宗决定不杀苏轼,而以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了事

从元丰二年(1079)到元佑元年(1086),苏轼在黄州生活的这七年,对苏轼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黄州团练副使仅仅是个虚名,他不仅没有俸禄,而且受到监督,当时苏轼在许多信里反复叮嘱友人“看讫,火之”,“传闻京师,非细事也”。他在黄州城东开垦了十亩荒地,田旁筑一茅屋,辛勤躬耕,自得其乐。黄州的生活使苏轼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方面,他观察问题变得比较通达,在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背后,仍然坚持着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方面,又产生了较为严重的逃避现实的消极思想。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