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广州市越秀区总工会招考2名辅助人员54考试冲刺题3套合1含答案详解版_第1页
2022年10月广州市越秀区总工会招考2名辅助人员54考试冲刺题3套合1含答案详解版_第2页
2022年10月广州市越秀区总工会招考2名辅助人员54考试冲刺题3套合1含答案详解版_第3页
2022年10月广州市越秀区总工会招考2名辅助人员54考试冲刺题3套合1含答案详解版_第4页
2022年10月广州市越秀区总工会招考2名辅助人员54考试冲刺题3套合1含答案详解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米宝宝科技2022年10月广州市越秀区总工会招考2名辅助人员54考试冲刺题3套合1含答案详解题目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卷I一.综合能力拔高-押题卷(共100题)1.管理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主要表现为管理者的组织协调和指挥运筹才能,在分配形式上主要有岗位工资制、承包制、年薪制、津贴制等。(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1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管理知识。

第二步,管理是一项重要的生产要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主要表现为组织协调和指挥运筹才能。在分配形式上,主要包括承包制、年薪制、津贴制等。岗位工资制是指按照职工在生产工作中的不同岗位确定工资标准,并根据岗位责任制完成情况支付劳动报酬的一种工资制度。岗位工资制在分配形式上不属于按管理要素分配。题干表述错误。

因此,本题错误。

2.家中有人做客时,自己的孩子坐在凳子上,一边看动画片一边乱动,结果不小心从凳子上摔了下去,然后哇哇大哭。这时,许多父母会觉得很愤怒,于是斥责孩子:“看个动画片都不老实,自己把自己摔了还有脸哭?”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样的批评很可能只是父母在发泄自己内心的愤怒,对孩子的教育意义微乎其微,甚至适得其反:摔倒的孩子正处于伤心中,无法领会父母批评背后的“深意”,只能听到父母的呵斥,因而可能会哭得更厉害。此时,如果旁边有其他孩子看到了这一幕,也只会得出“摔倒了不能哭,否则就会被大人骂”的结论。事实上,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方式关系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当众批评孩子会影响孩子自尊心的形成及发展。一味的打骂、呵斥不仅会使孩子感到在外人面前“丢了人”,还会使孩子形成“某件坏事的出现是自己活该”的消极思维。

对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A.“堂前教子”可能适得其反

B.当众批评孩子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C.父母教育孩子时,如果自己内心很愤怒,则教育意义不大

D.家里有客人时,最好不要斥责孩子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描述了家中有人做客时,孩子自己不小心摔倒后,家长一般会斥责孩子这一做法,然后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这一做法进行批评,指出只是发泄家长自己的愤怒,而对孩子的教育意义很小甚至可能适得其反,通过冒号引导的两句话进行解释说明,接着通过“事实上”再次提出当众批评孩子的弊端:影响自尊心,甚至还会产生消极思维。“事实上”之后的两个句子为文段的主旨句。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堂前教子”是原文“当众批评孩子”的同义替换,“可能适得其反”可以概括“事实上”之后的危害,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主旨的提炼和把握。解答这类题目,需要首先分析文段结构,提炼文段关键信息,从而得出文段的主旨。这类题目选项的错误类型常包括脱离文段主题、概括不够全面、表述过于绝对等。文段以家中有客人时孩子从凳子上摔下去大哭,父母呵斥孩子的例子,引出对父母当众批评孩子这一行为危害的探讨。B项的“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只是当众批评孩子危害的一方面表现,概括不全面;C项脱离了当众批评孩子这一话题;D项“家里有客人”只是文段举的“当众批评孩子”的一种情况。A项的“堂前教子”是对“当众批评孩子”的同义转述。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文段首先讲述了有的父母会在客人面前斥责摔倒的孩子的现象,接着从心理学的角度开始分析,说明这种做法对孩子是起不到教育意义的,甚至会适得其反。后文冒号后的内容是对这一结果的详细解释,最后通过“事实上”进行转折,再次强调当众批评孩子会影响孩子自尊心的形成与发展。故文段重点强调当众批评孩子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对应A项。

B项:“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仅为不良影响的一个方面,文段还提到会产生消极思维,表述片面,排除;

C项:“内心很愤怒”偷换概念,文段强调的是发泄愤怒带来的后果,排除;

D项:对应文段首句列举现象的表述,非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父母“堂前教子”可能适得其反

有话还得好好说》3.胡东眼红朋友冯瑞今年赚了不少钱,便于一日晚上绑架了冯瑞,强迫其签署了一份内容为冯瑞欠胡东15万元的欠款合同,这份欠款合同在法律上是有效的。()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1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民法典。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条规定:“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胡东胁迫的行为导致合同在法律上是属于可撤销的,而非有效的。

故表述错误。4.所有的公文中,最具权威性和强制性的是(

)。

A.决定

B.命令

C.规定

D.决议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属于公文文种知识。

第二步,A项“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B项“命令(令)”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C项“规定”是用于特定规范内工作和事务制定具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D项“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

公文的权威性和颁布公文的机构的级别相关,级别越高,公文权威性和强制性越高。命令一般是由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人发布的指挥性和强制性的公文,在所有公文中,最具权威性和强制性。故B正确,当选。

因此,选择B选项。

5.某次考试每名考生的成绩都不一样,已知张的名次比李高10名,且成绩比张好的人比成绩比李差的人少10人,王比张、李的成绩都好,且比王成绩好的人比成绩位于王、李之间的人多。问这次考试最少有多少人参加?

A.42

B.43

C.44

D.45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最值问题中的其他最值构造。

第二步,为使得总人数最少,则应该使得比王成绩好的人数尽量少,已知比王成绩好的人比成绩位于王、李之间的人多,那么王的成绩应就是张的前一名。又因为张的名次比李高10名,则王李之间(不算王、李)共有10人,则比王成绩好的人数至少有11人。成绩比张好的人至少有11+1=12(人),成绩比李差的人12+10=22(人),一共至少有12+11+22=45(人)。

因此,选择D选项。

6.关于灭火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泡沫灭火器使用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将燃烧物与空气隔绝

B.使用干粉灭火器时需要将灭火器倒立,使两种物质混合产生干粉

C.在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要将手放在钢瓶的木柄上以防冻伤

D.电路失火在没切断电源之前不能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需要熟悉灭火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本题识记性较强。火灾的应对和处理方式也是考试热点,考生要掌握火灾逃生、灭火等知识,也要知道不同的灭火器应对什么样的火情等知识。A项错误。泡沫灭火器工作原理是通过喷射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及泡沫,隔绝可燃物与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

B项正确。干粉灭火器应正立使用,使用前应将灭火器上下颠倒几次,使筒内的干粉松动,然后对准燃烧的火焰根部喷射。

C项错误。二氧化碳灭火器内部储存的液态二氧化碳在空气中汽化吸热,使钢瓶变冷,所以使用时手应放在木柄上,防止冻伤。

D项错误。电路失火在没切断电源之前不能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是因为泡沫是液体可导电,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生活常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干粉灭火器应正立使用,使用前应将灭火器上下颠倒几次,使筒内的干粉松动,然后对准燃烧的火焰根部喷射。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B项说法不正确,在使用干粉灭火器时,将灭火器倒立,是为了使其中预先储存的干粉松动,不是为了产生干粉。化学泡沫灭火器使用时需要倒立,才是为了使灭火器中的两种化学物品混合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灭火的泡沫。A、C、D三项说法均正确。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7.公众参与是一种有计划的行动。它通过政府部门与公众之间双向交流,使公民们能参加行政决策过程并且防止和化解公民和政府机构与开发单位之间、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冲突。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最不符合公众参与的是:

A.某市宣传部发布倡议书,号召全体市民“绿色出行”,十万人回应支持

B.居民多次向某市人大投诉规划局违规审批项目,该项目在实施前被叫停

C.某县政府拟在工业园区内引进两条茶籽油生产线,组织附近村民座谈

D.某市政府公开新建垃圾填埋场选址方案,收到10万条反对意见而缓行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不符合公众参与的一项。题干定义公众参与是一种有计划的行动,分析其方式和目的,再结合选项比较即可解题。公众参与的定义要点:①政府部门与公众之间双向交流;②参加行政决策和化解冲突。

A项,发布倡议书,不涉及行政决策过程,不符合要点②。

B项,居民多次向某市人大投诉,属于政府部门与公众之间双向交流,项目在实施前被叫停,属于参加行政决策和化解冲突,符合定义。

C项,政府组织附近村民座谈,属于政府部门与公众之间双向交流,在座谈过程中,村民参与了行政决策,符合定义。

D项,政府收到10万条反对意见,属于政府部门与公众之间双向交流,因为这些意见,政府缓行新建垃圾填埋场方案,属于参加行政决策和化解冲突,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通过政府部门与公众之间双向交流;

②公民能参加行政决策过程;

③防止和化解公民和政府机构与开发单位之间、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冲突。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倡议书不具备强制性,不属于行政决策,而且没有体现“政府部门与公众之间双向交流”,不符合定义;

B项:多次向某市人大投诉,说明公众参加了行政决策,实施前被叫停可以“防止和化解公民和政府机构的冲突”,符合定义;

C项:组织附近村民座谈,属于“政府部门与公众之间双向交流”,目的是为了倾听民声,了解民意,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符合“防止和化解公民和政府机构之间的冲突”,符合定义;

D项:政府公开新建垃圾填埋场选址方案,收到10万条反对意见而缓行,表明“公民参加了行政决策过程”,属于双向交流,最后该方案因反对意见而被缓行,可“防止和化解公民和政府机构之间的冲突”,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关键词为“政府部门与公众之间双向交流”、“公民参加行政决策”、“防止和化解公民和政府机构与开发单位之间、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冲突”。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政府发布倡议书,号召民众“绿色出行”,市民回应支持,并没有体现市民参与行政决策,也未体现防止和化解任何冲突,不符合定义,当选;

B项:居民通过向市人大进行投诉,叫停违规审批项目,参与了决策,化解了居民与规划局之间的冲突,符合定义,排除;

C项:村民与县政府之间通过座谈会进行沟通,村民参与到引进生产线的决策中,防止了村民与县政府就此项目产生的矛盾,符合定义,排除;

D项:市政府公开新建垃圾填埋场选址方案,民众提出反对意见,为双向交流的过程,项目缓行是民众参与决策的结果,防止了市政府与民众就垃圾填埋场选址产生的矛盾,符合定义,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8.《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妻子是:

A.林黛玉

B.薛宝钗

C.史湘云

D.薛宝琴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第二步,贾宝玉最终娶了薛宝钗做妻子,这是作者早就设定好的结局。《红楼梦》草灰蛇线,伏脉千里,在第五回便已暗示了宝钗与宝玉结为婚姻的宿命。这暗示是以判曲的形式出现的。

因此,选择B选项。

A项:黛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荣府幺女贾敏与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之独生女,母亲贾敏是贾代善和贾母四个女儿里最小的女儿。

林黛玉与薛宝钗在太虚幻境才女榜上并列第一,二人既存在人性上的德才之争,婚姻上的金木之争,又因同属正邪两赋的禀性而惺惺相惜。林黛玉最后于贾宝玉、薛宝钗大婚之夜泪尽而逝。没有嫁给宝玉。A项错误。

C项:史湘云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金陵省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史家的千金,父母在她还是襁褓中婴儿的时候就已经亡故,由叔叔婶婶养育。她是贾母的内侄孙女,贾府通称史大姑娘。她毕竟是薄命司中的女儿,自幼父母双亡,由于史家经济拮据,也没有过上贵族小姐娇生惯养的生活;经史湘云的判词中推测,她最后嫁了一位才貌俱佳的郎君,但夫婿很快亡故,过着拮据的孤寡生活。没有嫁给宝玉。C项错误。

D项:薛宝琴,《红楼梦》中四大家族薛家之女,父亲是受皇室委任,为皇家搜罗海外奇珍异宝的皇商,在天下各省皆有生意买卖,家世根基不错,且现今大富。她是薛姨妈的侄女,薛蝌的胞妹,薛蟠、薛宝钗的堂妹。她长得十分美貌,犹在金陵十二钗之上,且知书达礼,得到了贾府上下的一致喜爱。

贾母甚是喜爱她,夸她比画上的还好看,第一次见她,就欲把她说给贾宝玉为妻,王熙凤猜中了贾母的心思,也欲说她为弟媳妇,后来得知宝琴已有婚约,才只得作罢。王夫人也认她为干女儿。没有嫁给宝玉。D项错误。

9.工业废气排放是温室气体增加的重要原因,但还有大量温室气体来自水下。湖泊、池塘和河流等水体的底部沉积物会产生甲烷,甲烷主要以气泡的形式冒出水面,进入大气。研究发现,富含营养的水体沉积物会释放更多甲烷。因此有专家建议,为降低水体温室气体排放,应限制化肥的滥用。

要使上述论证成立,必须补充以下哪一前提?

A.水体沉积物排出的甲烷量比工业废气还多

B.甲烷是温室气体的最主要成分

C.化肥极易通过水体给环境造成污染

D.滥用化肥很容易给水体沉积物带来过多营养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前提”,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为降低水体温室气体排放,应限制化肥的滥用。

论据:工业废气排放是温室气体增加的重要原因,但还有大量温室气体来自水下。富含营养的水体沉积物会释放更多甲烷。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无关选项。选项水体排放的甲烷与工业废气进行数量上的比较,对论点是否应该限制化肥的使用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B项:补充前提。该项指出甲烷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故富含营养的水体沉积物释放更多甲烷,会导致温室气体增加,属于论据成立的前提。

C项:无关选项。该项指出化肥可以造成环境污染,与论点温室气体排放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D项:建立联系。该项说明滥用化肥可以造成富含营养的水体沉积物,从而导致更多的温室气体从水下被释放出来,建立了论据和论点之间的联系,属于论证成立的前提。

第四步,强度比较。

B项属于论据成立的前提,但是论据成立不代表论点一定成立,故不属于论证成立的前提,而D项是论点成立所必需的前提。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题干论证成立所需的前提,需首先明确题干的论证结构,找到论据和论点。题干论点为“为降低水体温室气体排放,应限制化肥的滥用”,论据为“大量温室气体来自水下,富含营养的水体沉积物会释放更多甲烷”。可以发现,论据说的是“水体沉积物”,而论点说的是“化肥的滥用”,两者之间存在明显跳跃,则能够在两者之间建立联系的选项就是所要寻找的前提。题干通过大量温室气体来自水下,富含营养的水体沉积物会释放更多甲烷,得出为降低水体温室气体排放,应限制化肥的滥用。题干论据和论点之间存在跳跃,应在“水体沉积物”和“化肥的滥用”之间建立联系。

A项,水体沉积物排出的甲烷量比工业废气多,无法在论据和论点之间建立联系,不是论证成立的前提。

B项,甲烷是温室气体最主要成分,无法在论据和论点之间建立联系,不是论证成立的前提。

C项,化肥极易通过水体给环境造成污染,与温室气体的排放无关,不是论证成立的前提。

D项,指出滥用化肥容易给水体沉积物带来过多营养,在论据和论点之间建立了联系,是题干论证成立需要补充的前提。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为降低水体温室气体排放,应限制化肥的滥用。

论据:富含营养的水体沉积物会释放更多甲烷。

本题提问为“前提”,论点讨论的是化肥的滥用,而论据讨论的是富含营养的水体沉积物,所以论点论据话题不一致,要想加强,优先考虑搭桥,在滥用化肥和水体沉积物之间建立关系,即滥用化肥会给水体沉积物带来更多的营养。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论点说的是为降低水体温室气体排放,应限制化肥的滥用,该项说的是水体沉积物排放出的甲烷量,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

B项:论点说的是为降低水体温室气体排放,应限制化肥的滥用,该项说的是甲烷是温室气体的最主要成分,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

C项:强调化肥极易通过水体给环境造成污染,但是没有涉及限制化肥滥用是否能够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属于无关选项,排除;

D项:滥用化肥很容易给水体沉积物带来过多营养,营养多了会释放更多的甲烷,那么说明想要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就应该限制化肥的滥用,在论点和论据之间建立了联系,属于搭桥项,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10.某市群众反映当地民政局下属一部门存在不合理收费现象,为此,该市人大对该部门的有关人员进行询问和质询,并要求他们停止其不合理的行为。该市人大这一行为体现出行政监督作用中的:

A.控制作用

B.矫正作用

C.预防作用

D.反馈作用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政监督知识。

第二步,矫正作用:行政监督通过决策系统、社会系统和行政系统的交流和互动,通过行政系统内部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直线监督和控制,能够及时发现公共行政管理中的各种过失、错误和违法现象,促进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改进,从而发挥矫正作用。例如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各级政府进行控制和监督,可以撤消政府制定的、不符合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可以对其机关及其负责人员进行质询和询问,要求他们停止或改正某些不合法、不合理的行政措施和行为等等。题干中,由于群众的反映,市人大对有关人员进行询问和质询,并要求相关人员停止其不合理的行为,体现了矫正作用,B项与题意相符,当选。

因此,选择B选项。

行政监督是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国家公务员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的监督。它并不干预行政系统的正常工作秩序,而是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方式,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督导和检查,从而促进行政机关及其国家公务员的行政活动维持合法性,增强合理性,保证有效性。

行政监督的作用除了有矫正作用外,还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预防作用。通过事前监督,可以提前发现在行政系统中存在的各种潜在的或显现的弊端,从而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②反馈作用。行政监督主体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对监督对象的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做出评价,不仅为决策者,而且为执行者提供改进工作的科学依据。

A项:控制作用不属于行政监督的作用,A项错误。

C项、D项:预防是事前,反馈是事后,题干中的行为属于出现了问题,被要求纠正,应属于事中。C项、D项与题意不符,不当选。

11.关于气体在生活中的应用,下列对应错误的是(

)。

A.氮气——汽车安全气囊

B.笑气——麻醉剂

C.二氧化碳——人工降雨

D.氨气——充填气艇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

A项正确,氮气,为无色无味气体,氮气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所以汽车安全气囊当中汽车安全气囊中所装的化学物质是氮气。

B项正确,一氧化二氮,又称笑气,是一种无机物,化学式,是一种危险化学品,呈无色有甜味气体,是一种氧化剂,在一定条件下能支持燃烧,但在室温下稳定,有轻微麻醉作用,并能致人发笑。

C项正确,人工降水,又称人工增雨,是指根据自然界降水形成的原理,人为补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促进云滴迅速凝结或碰并增大成雨滴,降落到地面的过程。其方法是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向云中播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以解除或缓解农田干旱、增加水库灌溉水量或供水能力,或增加发电水量等。

D项错误,充气艇,又称充气冲锋舟,是一种充气式的冲锋舟,之前充气艇里的气体是氢气,但是由于氢气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有爆炸的风险,于是改用氦气,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化学性质稳定,是安全的气体,化学实验或工厂里常用做保护气。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12.2018年4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中国提交申报的四川光雾山一诺水河地质公园、(

)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这也是我国第三十六、三十七个世界地质公园。

A.黑龙江镜泊湖地质公园

B.湖北神农架地质公园

C.湖南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质公园

D.湖北黄冈大别山地质公园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知识。

第二步,2018年4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中国提交申报的四川光雾山一诺水河地质公园、湖北黄冈大别山地质公园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这也是我国第三十六、三十七个世界地质公园。

湖北黄冈大别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分为三个园区:天台山园区、龟峰山园区,大别山主峰园区。规划总面积为409.22平方千米。2009年8月14日,湖北大别山(黄冈)国家地质公园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第五批国家地质公园之一。

因此,选择D选项。

镜泊湖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宁安市境内,园区总面积1400平方千米。镜泊湖国家地质公园不但拥有典型、稀有、系统、完整的火山地质遗迹景观和水体景观以及峡谷湿地等自然地质景观,更蕴藏着海东盛国的千古之谜。镜泊湖世界地质公园是可供科研、避暑、游览、观光、度假和文化交流活动的综合性景区。2005年8月,镜泊湖世界地质公园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2006年9月,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湖北省神农架林区的西南部,是典型的构造地貌生态综合型地质公园,公园总面积1022.72平方公里,由五个园区组成,分别为神农顶园区、官门山园区、天燕园区、大九湖园区和老君山园区。2013年9月9日,神农架被认证为世界地质公园。

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质公园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总占地面积3600平方公里,由张家界、索溪峪、天子山、杨家界四个主要风景区和黄龙洞等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山、水、桥、洞、瀑地貌景观齐全,是一处难得的天然博物馆和罕见的旅游名胜地。

13.小陈从3月1日起在书店做兼职,周一至周五每天100元,周六只有上午上班,工资40元,周日不上班。3月17日下班后,小陈一共获得了1220元工资,则3月17日是(

)。

A.星期一

B.星期四

C.星期五

D.星期日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3月1日至3月17日,一共是17天,天,即17天包含完整的2周还多3天。2周的工资元,剩余元,对应3天的工资。则剩余的3天为周五~周日或周六~周一,即17号为周日或周一,但题干要求17号上班,所以17号只能为周一。

故正确答案为A。14.望向大海,很多时间我们会发现海水呈现蓝、绿色,这是因为:

A.海水本身就是绿色和蓝色的

B.只有绿光才能被海水吸收并反射

C.只有蓝光才能被海水吸收并反射

D.蓝光和绿光都不能被海水吸收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太阳光照射到海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另一部分光折射进入水中。进入水中的光线在传播过程中会被水吸收。水对光的吸收与光的波长有关,即水具有选择吸收性。水对波长较长的光吸收显著,对波长较短的光吸收不明显。红光、橙光和黄光在不同的深度时均被吸收了。而波长较短的绿光、蓝光和紫光遇到水分子或其他微粒会四面散开,或反射回来。所以当海水明净清澈时,日光中被海水吸收最少的绿光、蓝光和紫光就反射和散射到我们眼里,我们看见的大海就呈现出蓝绿色。实验表明,人眼对紫光很不敏感,因此对海水反射的紫光视而不见。

解题思路:本题可采用排除法。

A项,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海水本身并没有颜色,也是无色透明的,故排除;

B、C项都只能分别回答为何海水呈现绿色或蓝色,不符合题干中“海水呈现蓝、绿色”,也可以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本题相关知识点:

海水呈现蓝、绿色,是海水对光线的吸收、反射和散射的缘故。人眼能看见的七种可见光,其波长是不同的,它们被海水吸收、反射和散射程度也不相同。其中波长较长的红光、橙光、黄光,穿透能力较强,最容易被水分子吸引,射入海水后,随海洋深度的增加逐渐被吸收了。而波长较短的蓝光、紫光和部分绿光穿透能力弱,遇到海水容易发生反射和散射,这样海水便呈现蓝、绿色。紫光波长最短,最容易被反射和散射,但是海水却不会呈现出紫色,这是因为人眼对海水反射的紫色很不敏感,因此往往视而不见,相反地对蓝、绿光都比较敏感。这样,少量的蓝、绿光就会使海水中呈现湛蓝或碧绿的颜色。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物理常识。

第二步,太阳光的七色光波长长短不一,其中波长较短的绿、青、蓝光穿透能力弱,不易被海水吸收,发生散射和反射,所以望向大海时,这些反射的蓝光和绿光会进入我们的眼睛,使得看到的海水多呈蓝、绿色。

因此,选择D选项。15.颓废∶奋发

A.厌恨∶发怒

B.爱戴∶憎恨

C.恋爱∶分手

D.隐藏∶发现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颓废”与“奋发”属于反义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厌恨”是指讨厌、憎恨,反义词是喜爱,而非“发怒”,排除;

B项:“爱戴”与“憎恨”属于反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C项:“分手”的反义词是相聚,而非“恋爱”,排除;

D项:“隐藏”的反义词是显现,而非“发现”,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16.请从四个选项中选出恰当的一项,其特征或规律与题干给出的一串符号的特征或规律最为相符。

A.

B.

C.

D.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从相同符号的位置入手:位置1、7的符号相同;位置2、4的符号相同;位置3、6的符号相同;位置5、8的符号相同;位置9上的符号与其他位置均不相同。

第二步:判断选项符号间关系。

A项:位置5、8的符号并不相同,与题干不一致,排除;

B项:位置3、6的符号并不相同,与题干不一致,排除;

C项:位置5、8的符号并不相同,与题干不一致,排除;

D项:位置1、7的符号相同;位置2、4的符号相同;位置3、6的符号相同;位置5、8的符号相同;位置9上的符号与其他位置均不相同,与题干一致,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17.甲在上班期间受领导指派给另外一个机关报送材料,其驾驶的机动车不小心把行人乙撞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甲的行为构成侵权行为

B.甲给乙造成的损害应当由甲自己负责赔偿

C.甲给乙造成的损害应当由甲所在单位负责赔偿

D.甲为构成违约责任

参考答案:A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民事责任知识。

第二步,侵权行为,是指侵犯他人的人身、财产或知识产权,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违法行为。侵权行为发生后,在侵害人与受害人之间就产生了特定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即受害人有权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甲开车将乙撞伤,侵犯了乙的生命健康权,属于侵权行为,A项正确。

甲是在上班报送材料期间开车将乙撞伤,属于职务行为,而不是个人行为,因此应当由甲所在单位对乙负赔偿责任。C项正确。

因此,选择AC选项。

B项: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四条,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甲是在上班报送材料期间开车将乙撞伤,属于职务行为,而不是个人行为,因此应当由甲所在单位对乙负赔偿责任。B项错误,因此不当选。

D项:违约责任,是指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合同约定而依法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违约责任是合同责任中一种重要的形式,违约责任不同于无效合同的后果,违约责任的成立以有效的合同存在为前提的。违约责任也不同于侵权责任,其可以由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事先约定;其属于一种财产责任。题目中不存在合同约定,没有违约行为。D项错误,因此不当选。

18.应对这类社会和公众共同关注的事情时,应该尊重事实,以________之心,及时、如实地发布信息,回应公众质疑,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而官方惜字如金、________的“传统思维”,只会让谣言迅速________,导致舆情次生灾害。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忠诚

蜻蜓点水

传播

B.坦荡

闪烁其词

留传

C.坦诚

语焉不详

蔓延

D.虔诚

轻描淡写

扩散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语境“应该尊重事实”,有真诚真实之意。A项“忠诚”指对发誓所效忠的对象没有二心,与文段无关,排除A项;D项“虔诚”指恭敬而有诚意,多指宗教信仰,搭配不当,因此排除D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B项“闪烁其词”指言语遮遮掩掩,吞吞吐吐,不肯透露真相或有意回避要害问题,符合语境;C项“语焉不详”是指虽然提到了,但说得不详细,均符合语境,因此保留B项、C项。

第三步,分析第三空。B项“留传”指传下来,遗留下来传给后世;多指技术、技艺、秘方等留传下来,与文段无关,因此排除B。C项“蔓延”指蔓草滋生。连接不断,引申为延伸,扩展。

因此,选择C选项。

19.秦汉四百年间,政治与文化相互推动,形成互补机制,其效应是:统一被认为是合理的、正常的,分裂则被认为是违理的、反常的。秦汉文化造成的这一定势,深刻地影响了此后两千年的中国历史。国家统一,使多元文化整合的速度与力度加强;而整合后的一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又反过来推动政治一统。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政治与文化存在紧密联系

B.秦汉文化对于后世影响深远

C.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向心力

D.国家统一的前提是文化的一统整合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文段开篇指出秦汉文化造成的定势:政治与文化相互推动、存在互补,然后通过指代词“这”指代前文所述的秦汉文化对后世影响,得出结论:秦汉文化影响了此后两千年的中国历史。尾句具体介绍了影响的表现,故文段的重点在于强调秦汉文化对历史的影响,B项论述符合文段中心。

A项:偏离“秦汉文化”这一主题词,排除;

C项:“中国文化”不等同于“秦汉文化”,属于偷换概念,排除;

D项:对应尾句,属于解释说明部分,不是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第二句话“秦汉文化造成的这一定势,深刻地影响了此后两千年的中国历史”,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中的“这一定势”是对前文的概括,而具体怎样影响了以后的中国历史,第三句话进一步阐述,即国家统一加强了文化的整合,反过来文化的整合又强化了政治统一即国家统一。可以判断整个文段是“分—总—分”的行文结构,第二句是重点,因此作者的意图应该是强调秦汉文化的重大影响。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秦汉文化对于后世影响深远”符合作者意图。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快速阅文段并观察选项可知,选项差异较大,论述对象不同,考生可通过抓住文段的论述对象“秦汉文化”,快速锁定答案。文段首先指出秦汉的政治与文化相互推动,形成互补机制。接着指出秦汉文化造成的这一定势,深刻影响了此后两千年的中国历史。最后具体论述了秦汉文化对后世的具体影响。文段强调的是秦汉文化形成的定势对后世的影响,B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项脱离了“秦汉文化”这一关键词。C项与文段内容无关。D项的“前提”无法推出。

故本题选B。20.

,专家指出,苦瓜性寒,易伤脾胃,孕妇、儿童及体质较差或怕冷、脾胃虚寒者不宜过量食用。而且苦瓜也并非整个夏天都适合吃,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副教授认为,苦瓜只适合于长夏季节食用,而不适合初夏食用。

填入画横线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苦瓜是人们夏季常吃的蔬菜

B.喜欢吃苦瓜的人一定要选对的时候

C.与其他蔬菜相比,苦瓜在夏季更显得老少咸宜

D.虽然苦瓜营养丰富,但并非人人都适合吃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横线出现在文段开头,需要对后文内容进行概括。根据后文专家指出“孕妇、儿童及体质较差或怕冷、脾胃虚寒者不宜过量食用”可知横线部分应该有苦瓜不适合每个人的意思。紧接着通过关联词“而且”提出吃苦瓜也有不合适的季节。所以前后两个句子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吃苦瓜的建议。所以横线处只需要体现出苦瓜不适合每个人的意思,对应D项。

A项“苦瓜是”给苦瓜下定义,不能体现出苦瓜不适合每个人的意思,排除;

B项“选对的时候”与后句衔接不当,逻辑不通,排除;

C项“老少咸宜”与后文感情倾向不符,后文讨论的是苦瓜不适合所有人食用,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夏季“吃苦”,泻火清暑》21.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品格,同样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痼疾。健康而优秀的民族心理必然善于扬长避短,精于

,长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去芜存菁

B.弃旧图新

C.激浊扬清

D.拨乱反正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文段通过“善于”、“精于”、“长于”结构一致表示并列,体现优秀民族心理三个方面的特征,且和前文“优秀品格”、“历史痼疾”形成对应。一般来说,文中出现三个并列排比时,各自的语义基本不会重复。而A项“去芜存菁”指除去杂质,保留精华,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语义重复,排除。B项“弃旧图新”指抛弃旧的,谋求新的,“优秀品格”并非新事物,排除。C项“激浊扬清”比喻清除坏的,发扬好的,用在此处表意恰当,“清”、“浊”分别对应“优秀品格”、“历史痼疾”,当选。D项“拨乱反正”指治平乱世,恢复正常;现也指纠正错误,整顿混乱局面,使之恢复正常,用在此处语义过重,且文段中无“整治混乱局面”的表述,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大国崛起需要什么样的支撑?》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语境。空处所填之词用来形容“健康而优秀的民族心理”,且应该与“扬长避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并列。强调民族心理的三个特征,即从三个不同角度谈论民族心理。故这三个特征表意相近但不重复。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去芜存菁”指除去杂质,保留精华,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语义重复,排除A项。B项“弃旧图新”指抛弃旧的,谋求新的,多指由坏的转向好的,离开错误的道路走向正确的道路。文段没有体现出“转向”的含义,排除B项。C项“激浊扬清”指冲去污水,让清水上来,比喻清除坏的,发扬好的,符合语境。D项“拨乱反正”指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不符合语境,排除D项。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根据前后文信息,明确空缺处词语含义。第二步,分析选项,通过辨析成语含义,选择与句意最契合的一项。文段说的是每个民族都有好的一面(优秀品格),也有坏的一面(历史痼疾),健康而优秀的民族心理必然能够发扬好的,摒弃坏的。空缺处词语应与“扬长避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意思相近。C项“激浊扬清”比喻清除坏的,发扬好的,填入符合句意。

A项“去芜存菁”指除去杂质,保留精华,与后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意义重复,排除。B项“弃旧图新”指抛弃旧的,谋求新的,多指由坏的转向好的,由邪路走向正路。不能描述“民族心理”,排除。D项“拨乱反正”指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不能与“扬长避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构成并列关系,排除。

故本题选C。22.不动产物权的权利变动,通常以(

)为公示方法。

A.交付

B.占有

C.登记

D.合意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民法知识。

第二步,物权变动是物权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总称。由于物权是对物直接支配的权利,具有优先效力和排他效力,如果物权变动无法为他人得知,必然难以保证交易的安全。因此,民法上对于物权变动必须进行公示。物权公示是为了让他人清楚地知道谁是权利人,以维护权利人、与交易有关的人的合法权益。除有相反证据证明的以外,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上的人是该不动产的权利人,动产的占有人是该动产的权利人。一般来讲,不动产物权均以登记作为公示方法,动产以占有、交付为公示方法。由此可知,C项符合题意,当选。

因此,选择C选项。

A项:所谓交付,就是指当事人一方将自己占有的财产移交给另一方占有。交付是动产的公示方法,题干问的是不动产的公示方法。A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B项:占有指占有人对不动产或者动产的实际控制。占有人可以是依法有权占有不动产或者动产,如根据租赁合同在租期内占有对方交付的租赁物。占有是动产的公示方法,题干问的是不动产的公示方法。B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D项:合意,指称心如意;当事人双方意见一致。实际上“协议”一词常常也就是指“合意”。大陆法学者通常用“意思表示一致”或“合致”的表述来概括这种合意。合意不是不动产的公示方法。D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23.法律区别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等其它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在于:

A.法律与人们的生活联系最为密切

B.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C.法律是由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D.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法理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步,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而道德、宗教规范等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法律区别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等其它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在于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所以,D项正确,当选。

因此,选择D选项。

A项:法律由国家制定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道德等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多行为都会受到道德的约束,而只有我们触犯法律,才会受到法律的惩罚,所以相比较而言,道德与人们的生活联系更为密切。A项错误,不当选。

B项: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道德、宗教规范等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在我国,统治阶级就是人民,所以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因此,在我国,法律和道德都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所以,“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并不是法律和道德的区别。B项错误,不当选。

C项:法律、道德、宗教等属于社会意识层面的范畴,而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也就是说法律、道德、宗教等是由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所以,“法律是由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并不是)法律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等其它社会规范的区别。C项错误,不当选。

24.宪法宣誓制度的适用主体主要有:

A.各级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

B.各级人民政府聘用的临时工

C.各级人民法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

D.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选举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

参考答案:AC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国家基本制度知识。

第二步,根据《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因此,选择ACD选项。

B项:宪法宣誓的主体不包括各级人民政府聘用的临时工,B项错误。

25.我国的三大石窟是:

A.敦煌莫高窟

B.大同云冈石窟

C.洛阳龙门石窟

D.炳灵寺石窟

参考答案:AB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第二步,中国三大石窟分别是: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

①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②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是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后,第一次大规模兴造的皇家石窟寺,在历史上掀起了各地石窟寺的营建运动,影响远及中原、河北、河西及西域地区。其造像制式被佛教考古界称为“云冈模式”,代表了公元5世纪世界雕刻艺术的最高水平。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③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ABC项符合题意,当选。

因此,选择ABC选项。

敦煌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麦积山石窟,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四大石窟之一。

D项:炳灵寺石窟,位于中国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西南约四十公里处的积石山的大寺沟西侧的崖壁上,西晋初年(约公元3世纪)开凿在黄河北岸大寺沟的峭壁之上,正式建立于西秦建弘元年(420年),上下四层。最早称为唐述窟,是羌语“鬼窟”之意,唐代称龙兴寺,宋代称灵岩寺,明朝永乐年后称炳灵寺,“炳灵”为藏语“仙巴炳灵”的简化,是“千佛”“十万弥勒佛洲”之意。不符合题意,D项不当选。

26.经济过热时,政府应该(

)。

A.减少政府财政支出

B.减少税收

C.增加税收

D.增加政府财政支出参考答案:AC

解题思路:经济过热是指市场供给发展速度与市场需求发展速度不成比例。资本因为虚假需求导致的供给增加是市场经济过热的根本原因。当资本增长速度超过市场实际所需要的周期量后,在一定周期阶段内就出现相应的市场资源短缺与一定资源的过剩同时出现的矛盾现象。在一定时期其会表现经济高速发展与物价指数的双高现象。依据经济学的定义,实际增长率超过了潜在增长率叫经济过热,它的基本特征表现为经济要素总需求超过总供给,由此引发物价指数的全面持续上涨。当经济过热时,政府可以通过减少政府财政支出、增加税收、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加息这四种手段来抑制经济过热。

故正确答案为AC。27.64

96

144

216

486

A.307

B.324

C.346

D.364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观察数列,前后项存在明显倍数关系,规律有:,,,所以数列应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则:,推得。验证:,符合要求。

故正确答案为B。28.现在是一个文化创意的年代,没有新的创意很难贴近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当然,所有的创新都必须符合艺术发展规律,都必须建立在传承的基础上。用轮滑绘制中国水墨画是艺术创新探索的方式之一,轮滑作画最大的优势是线条坚实遒劲,轮滑与宣纸的摩擦会让水墨的线条遒劲有力,墨色也随着轮滑速度的变化浓淡有致。这需要创作者从构思与实际滑行中实现对速度与线条的精准控制。

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

A.轮滑作画的艺术探索符合艺术发展规律

B.只要有新的创意就能贴近当代人的审美

C.用轮滑绘制水墨画是唯一的艺术探索方式

D.如果没有新的创意,轮滑作画很难实现参考答案:AD

解题思路:A项,根据“轮滑绘制中国水墨画是艺术创新探索的方式之一”可知,表述正确,当选;

B项,“只要有新的创意就能贴近当代人的审美”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C项,“唯一的艺术探索方式”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D项,根据“没有新的创意很难贴近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可知,轮滑作画需要有新的创意,故表述正确,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AD。

【文段出处】《用轮滑绘画让世界领略中国水墨之美》29.暂缺

A.暂缺

B.暂缺

C.暂缺

D.暂缺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暂缺30.作为一种积极有效的开发性保护模式,全域旅游强调旅游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通过全面优化旅游资源、基础设施、旅游功能、旅游要素和产业布局,更好地疏解和减轻核心景点景区的承载压力,更好地保护核心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设施、要素、功能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对推动生态保护新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以全域旅游资源观保护核心资源

B.以全域旅游环境观优化产业布局

C.以全域旅游减轻景区的承载压力

D.以全域旅游推动生态保护新格局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文段标题的添加,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对文段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文段主要说的是全域旅游通过全面优化带来一系列效果,最终推动了生态保护新格局的形成。对比选项所给标题,排除对文段内容概括片面的选项。文段首先指出全域旅游强调旅游发展要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接着介绍全域旅游通过全面优化能带来多方面效果;最后总结说明全域旅游对推动生态保护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知,推动生态保护新格局的形成是文段的重点。

A项的“保护核心资源”、B项的“优化产业布局”、C项的“减轻景区的承载压力”均属于全域旅游优化效果的一方面表现,作为文段标题不具有概括性,排除。

D项准确概括了文段主旨,作为文段标题恰当。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介绍全域旅游强调的重点以及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全域旅游的多种现实意义,最后“对推动生态保护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是对上文各种现实意义进行总结,也就是文段的重点是介绍全域旅游对推动生态保护新格局的意义。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对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可以作为文段的标题。A项“减轻景区的承载压力”,C项“保护核心资源”以及D项“优化产业布局”都只提到全域旅游的一方面作用,片面。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文段开篇引出全域旅游的话题,后利用程度词“更好”强调全域旅游可以带来多方面的好处,最后指出实现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后对推动生态保护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故文段重在强调全域旅游对生态保护新格局的推动作用,对应B项。

A项“减轻景区的承载压力”对应“更好地疏解和减轻核心景点景区的承载压力”,属于好处之一,表述片面,排除;

C项侧重强调“全域旅游资源观”,D项侧重强调“全域旅游环境观”,均偏离文段核心话题“全域旅游”,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以全域旅游推动生态保护新格局》31.某实验室进行连续试验。自试验开始进行第一次观察并计时,随后每隔5小时观察一次,当观察第121次时,计时表显示正好八点。则进行第(

)次观察时,计时表的时针与分针是在观察试验时第一次呈150°角。

A.5

B.8

C.10

D.11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钟表问题。

第二步,根据“每隔5小时观察一次,观察第121次时,计时表显示正好八点”,可知第1次观察到121次观察是经过了120×5=600(小时),600÷24=25(天),即刚好经过了25天,则第1次观察也是8点整;根据题意可知每次观察时都是整点,整点时刻时针与分针呈150°角的有5点整、7点整、17点整、19点整。

第三步,观察时间依次为:8点整、13点整、18点整、23点整、4点整、9点整、14点整、19点整……。19点整时针和分针呈150°角,即第8次观察时时针与分针第一次呈150°角。

因此,选择B选项。

32.沉浸在自然环境的多样性生物中,有助于维持肌肤不可或缺的健康微生物群系和肠道菌群。研究显示,如果儿童在很小的时候没有用足够的时间去亲近大自然,那么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就不会形成适当的免疫功能来保护自我。沐浴在大自然中,可以摄取那些能产生大量健康微生物群系的东西。由于一些城市缺少公园,树木稀少,这种大自然赋予的免疫力不足,

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是:

A.微生物群系和肠道菌群减少了

B.孩子们的免疫功能退化了

C.大自然中的生物多样性降低了

D.成年人的健康水平下降了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横线出现在文段结尾,要注意与前文的关系。前文通过“研究显示”引出结论,儿童在很小的时候没有用足够的时间去亲近大自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就不会形成适当的免疫功能来保护自我。之后的内容是对这一研究结论进行解释说明,横线前指出,大自然赋予的免疫力不足,故孩子们的免疫功能将受到影响,对应B项,当选;A项“微生物群系和肠道菌群”、C项“大自然中的生物多样性”均对应首句的内容,并非研究显示的结论,研究结论重点强调的是亲近大自然与儿童免疫力的关系,均排除;D项“成年人的健康水平”无中生有,前文强调的是“儿童”这一话题,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大自然的治愈力量:精油、冥想、森林疗法有多科学?》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横线处的上文语境。由横线前的内容可知,横线处所填句子应体现“这种大自然赋予的免疫力不足”所导致的结果。分析前文,文段首句先阐述了沉浸在自然环境的多样性生物中所带来的积极作用,接着阐述了研究的结论,即儿童小时候如果没有足够时间去亲近大自然,就不会形成适当的免疫功能。后面则进一步点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一些城市缺少公园,树木稀少”,故横线之前的“这种大自然赋予的免疫力不足”指的就是前面所说的“城市缺少公园和树木,使得儿童没有足够的时间亲近大自然”,因此横线处所填的内容应照应前面研究的结论,即其导致的结果应该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不会形成适当的免疫功能来保护自己”。

第二步,对比选项。只有D项所阐述的内容跟文段话题相符。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横线处位于文末,其前文是“由于一些城市缺少公园,树木稀少,这种大自然赋予的免疫力不足”,因此横线处应填入“由于”造成的“结果”。再由“研究显示”可知,文段论述的对象是“儿童”与“大自然”,因此“结果”应与“儿童免疫力”有关,B项与此相符。其他选项均未体现儿童免疫力与大自然的关系。故本题选B。33.“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一联中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及其历史时期分别对应的是:

A.项羽——秦末,勾践——春秋

B.项羽——春秋,勾践——战国

C.项羽——秦末,刘邦——汉初

D.刘邦——汉初,勾践——战国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历史知识。

第二步,上联破釜沉舟,说的是秦末项羽率军伐秦,过漳河的时候,命令士兵只留三天的干粮,然后把船沉没,把锅砸碎,以示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下联卧薪尝胆,说的是春秋时期越国被吴国灭亡,越王勾践睡在柴草上,每天临睡前都要舔一下苦胆,以提醒自己不忘亡国之辱。A项正确。

因此,选择A选项。

考察中国古代史内容时,需明辨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所发生的朝代。①项羽:秦朝末年杰出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之孙。②刘邦: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③越王勾践:春秋末年越国国君,《荀子·王霸》认定的春秋五霸之一。

34.人生∶困难

A.经济∶危机

B.事业∶挫折

C.混乱∶管理

D.爱情∶分手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人生”会遭遇“困难”,二者属于对应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经济”会遭遇“危机”,“危机”指有危险又有机会的时刻,纵向观察“危机”和“困难”不属于近义关系,排除;

B项:“事业”会遭遇“挫折”,二者属于对应关系,且纵向观察“挫折”和“困难”属于近义关系,与题干逻辑更相似,符合;

C项:“管理”会出现“混乱”,而非遭遇“混乱”,排除;

D项:“分手”是“爱情”的可能结果之一,二者属于对应关系,但对应方式与题干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35.下列要素不属于公文主体部分的是(

)。

A.抄送单位

B.附件说明

C.主送机关

D.成文日期和印章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公文的基本知识。

A项错误,抄送单位属于版记中的内容。公文的版记部分包含抄送单位、印发单位及印发日期。

B项正确,附件说明属于公文主体部分,是公文附件的顺序号和名称。

C项正确,主送机关属于公文主体部分,是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

D项正确,成文日期和印章属于公文主体部分,成文日期署会议通过或者发文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公文中有发文机关署名的,应当加盖发文机关印章,并与署名机关相符。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普发性公文和电报可以不加盖印章。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36.社会角色可以分为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两种。先赋角色是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自致角色是指通过个人的活动或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先赋角色的是:

A.妻子

B.世袭贵族

C.男同学

D.少数民族人大代表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多定义,考查“先赋角色”,其关键信息如下:

①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妻子”这一角色是经过结婚这一个人活动而形成的社会角色,属于自致角色,不符合定义;

B项:“世袭贵族”是建立在血缘基础上而形成的代代相传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符合定义;

C项:“男同学”是由教育等个人和社会活动而形成的社会角色,属于自致角色,不符合定义;

D项:“少数民族人大代表”是由个人努力和奋斗而获得的社会角色,属于自致角色,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B选项。

37.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正确的是(

)。

A.国庆长假期间,来黄山旅游的人络绎不绝,不绝如缕。

B.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C.他拿了人家的红包,于是便投桃报李,没有经过正常手续就把工程承包给他了。

D.这些打着专家旗号的人,也是鱼龙混杂,其中有真正有学识的也不乏骗子。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语文基础知识。

A项错误,“不绝如缕”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不能用来形容人多。

B项错误,“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不能用来修饰说话。

C项错误,“投桃报李”比喻友好往来含褒义,而文段是贬义。

D项正确,“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一般形容人,运用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D。38.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经济全球化走到了十字路口,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际分工、传播了先进技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是社会生产力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的基本原则是:

A.锐意进取

B.平等互利

C.资源优化

D.改革创新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宏观经济知识。

第二步,国际经济合作,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政府、国际经济组织和超越国家界限的自然人与法人为了共同利益,基于平等互利的原则,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所进行的以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和重新合理组合为主要内容的、较长期的经济协作活动,并根据协议、章程或合同分担一定的风险,共同分享合作的收益。由此可知,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的基本原则是平等互利。

因此,选择B选项。

国际经济合作的意义和作用:

1.加深各国的生产国际化和经济国际化;

2.提高要素的使用效率和要素收益;

3.直接实现各国之间在生产要素的数量、质量和种类方面的互补;

4.促使生产要素价格在世界范围内出现均等化的趋势;

5.扩大国际贸易的数量和范围,影响和改变国际贸易的流向;

6.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会导致某些出口产业的国际转移和某些替代进口产业的加速建立,改变一些国家参加国际分工的态势;

7.国家间的经济协调行动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39.这款奥运比赛服,将国旗色与故宫传统色相结合,在色彩的渐变中,“飞龙”腾空而起,

在祥云瑞气之中,

吉祥如意的祝福与祈愿。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掩护包涵

B.掩映饱含

C.掩藏包容

D.掩盖包含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可从第二空入手。横线处词语与“祝福与祈愿”搭配,B项“饱含”指满含,充满,且与“祝福”为固定搭配,保留。A项“包涵”指客套话,意为请人原谅,C项“包容”指宽容、容纳,均与文意无关,排除;D项“包含”指里面含有,与前文“飞龙”图案搭配不当,且与B项相比,“包含”不如“饱含”语义更为丰富,排除。

第一空,代入验证,B项“掩映”指彼此遮掩而互相映衬,可以体现“飞龙”与“祥云瑞气”互相映衬,符合文意,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人民资讯《比音勒芬携五星战袍Ⅱ

助力奥运健将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自信!》40.①目的基因的获得

②基因的表达

③载体的制备

④基因的转移

⑤重组体的制备

A.①③⑤④②

B.③④⑤②①

C.①④③⑤②

D.③⑤④②①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属于事件排序题目。

观察选项,首项是从③和①中选择,根据基因工程的顺序,应该是首先获得目的基因,之后才是根据目的基因的特殊性,再制备载体,所以应该是获得目的基因在前,排除B、D两选项,剩余的A、C选项,对比之后得到,第二位排序不同需要比较③和④的前后,获取目的基因之后,紧接着需要获取基因载体,即第二个位置是③,排除C选项。

因此,选择A选项。

41.人类的社会生活________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________较之后者有不可比拟的生动丰富的内容,________人民还是不满足于前者而要求后者,这是为什么呢?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虽是

尽管

但是

B.虽是

虽是

但是

C.尽管

虽是

可是

D.虽然

但是

可是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二空。根据“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和“较之后者有不可比拟的生动丰富的内容”可知,都在肯定人类的社会生活的重要地位,感情倾向相同,且句式一致,因此第二空不能填转折关联词,D项第二空“但是”表转折,不符合文意。排除D项。C项第一空“尽管”置于此处表达有误,一般为“尽管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排除C项。A项“虽然……尽管……”和B项“虽是……虽是……”都为转折关联词前半部分,但根据语境,两句话的句式一致,因此填入词语也应保持一致,相较之下,B项“虽是……虽是……”更符合语境,排除A项。答案锁定B选项。

第二步,验证第三空。根据语境,该空应填入转折关联词,“但是”表转折,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B选项。

42.下列四个节气所表示的含义错误的是:

A.处暑:炎热夏季即将到来

B.惊蛰:天气回暖,春雷始鸣

C.冬至:冬季最寒冷的日子开始

D.小满:夏熟作物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未成熟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自然常识,主要考查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点。

A项错误,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是气候变凉的象征。

B项正确,惊蛰,古称“启蛰”,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而“惊蛰”前后,之所以偶有雷声,是大地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繁所致,从而产生“惊蛰雷鸣”现象。

C项正确,从“冬至”开始,北半球逐渐进入了最寒冷的日子,称作“数九寒天”。

D项正确,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二十四节气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处暑是农历24个节气中的第14个,时间点为公历8月22日—23日之间。处暑即为“出暑”,意味着夏天暑热终止,天气即将由热转凉。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二十四节气的知识。惊蛰的惊字对应春雷始鸣、冬至表明寒冬来临。A项错误。处暑,即“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而不是到来。

B项正确。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寓意天气回暖,春雷始鸣。

C项正确。冬至又名‘一阳生’,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寓意寒冷将至。

D项正确。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故本题选A。43.公众科学是指在科学公开化与科学政策公开化的必要基础上,公众直接参与科学知识产出过程。公共科学是指普通公众参与科学相关的科技政策审议、科学问题讨论以及科学成果转化等。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公众科学的是:

A.某调查公司就5G技术的商业前景在公共场所发放调查问卷

B.某手机公司研发部门就是否取消物理按键公开征询消费者意见

C.某医药公司为缩短研发的抗癌新药上市周期而招募试用志愿者

D.某医学伦理委员会就基因编辑的道德风险向科技工作者征询意见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多定义,考查“公众科学”,其关键信息如下:

①在科学公开化与科学政策公开化的必要基础上;

②公众直接参与科学知识产出过程。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某调查公司就5G技术的商业前景在公共场所发放调查问卷,调查问卷未体现“公公众直接参与科学知识产出过程”,不符合定义;

B项:某手机公司研发部门就是否取消物理按键公开征询消费者意见,没有体现出“公众直接参与科学知识产出过程”,不符合定义;

C项:某医药公司为缩短研发的抗癌新药上市周期而招募试用志愿者,体现了“公众直接参与科学知识产出过程”,符合定义;

D项:某医学伦理委员会就基因编辑的道德风险向科技工作者征询意见,是就道德问题进行谈论,不涉及科学,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涉及公众科学和公共科学两个定义,但只考查公众科学,可只看该定义内容。分析发现,其关键点为“公众直接参与科学知识产出过程”,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定义的关键点分析选项。公众科学定义的关键信息:公众直接参与科学知识产出过程。

A项,某公司就5G技术的商业前景发放调查问卷,公众并未参与科学知识产出过程,不符合定义。

B项,手机公司研发部门就是否要取消物理按键征询公众意见,公众并未参与科学知识产出过程,不符合定义。

C项,医药公司为了缩短新药上市周期招募试用志愿者,志愿者会直接参与科学知识的产出过程,符合定义。

D项,医学伦理委员会征求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公众并未参与科学知识产出过程,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公众科学:“科学公开化与科学政策公开化”、“直接参与科学知识产出过程”;

公共科学:“普通公众参与”、“科学相关的科技政策审议、科学问题讨论以及科学成果转化等”。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医学伦理委员会向当地的科技工作者征询意见,不符合“直接参与科学知识产出过程”,不符合定义,排除;

B项:公司的研发部门征询广大消费者意见,不符合“直接参与科学知识产出过程”,不符合定义,排除;

C项:明镜调查公司在车站广场发放调查问卷,不符合“直接参与科学知识产出过程”,不符合定义,排除;

D项:某公司为研发抗癌新药招募试用志愿者,符合“直接参与科学知识产出过程”,符合定义,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44.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企业法人的住所为(

)。

A.主要财产所在地

B.法定代表人住所地

C.经营场所所在地

D.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民法。

根据《民法典》第六十三条规定:“法人以其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为住所。依法需要办理法人登记的,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