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土地资源为例课件_第1页
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土地资源为例课件_第2页
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土地资源为例课件_第3页
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土地资源为例课件_第4页
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土地资源为例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自然资源的保护

第二章

自然资源的保护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土地资源为例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土地资源为例

一、自然资源

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1.概念一、自然资源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时间条件按再生性质分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一、自然资源2.分类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太阳能等矿产资源按再生性质分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一、自然资源2.自主探究

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要合理的开发和保护自然资源自主探究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二、土地资源问题1.突出表现:(1)耕地资源短缺我国土地利用现状示意图(2007年)二、土地资源问题1.突出表现:(1)耕地资源短缺我国土地利

二、土地资源问题1.突出表现:(1)耕地资源短缺近几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示意图①耕地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减少二、土地资源问题1.突出表现:(1)耕地资源短缺近几年我国

二、土地资源问题1.突出表现:(1)耕地资源短缺②后备资源不足、优质耕地少中国土地资源分布图二、土地资源问题1.突出表现:(1)耕地资源短缺②后备资

二、土地资源问题1.突出表现:(2)土地退化水土流失、荒漠化、次生盐碱化及土地污染严重二、土地资源问题1.突出表现:(2)土地退化水土流失、荒漠自主探究我国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自主探究我国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二、土地资源问题2.耕地减少的原因:2003-2007年我国耕地减少构成情况二、土地资源问题2.耕地减少的原因:2003-2007年我

二、土地资源问题2.耕地减少的原因:(1)建设占用耕地(2)耕地转化为其他用途(3)灾毁耕地如作为林地、草地或鱼塘用地等如干旱、洪涝、水土流失、荒漠化等二、土地资源问题2.耕地减少的原因:(1)建设占用耕地(2三、土地资源的保护1.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植树造林是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最佳措施。三、土地资源的保护1.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美国“罗斯福”工程

美国于1934年宣布实施“大草原各州林业工程”。工程纵贯美国中部,跨6个州,南北长约1851km,东西宽160公里,建设范围约1851.5万公顷,规划用8年时间(1935~1942年)造林30万公顷。到1942年,共植树2.17亿株,到20世纪80年代,人工营造的防护林带总长度16万公里,面积65万公顷。“罗斯福工程”实施后,黑风暴在美国彻底消失了。美国“罗斯福”工程美国于1934年宣布实施“大草原各州我国“三北防护林”工程

我国1978年启动三北防护林工程,工程东西长4480km,南北宽560~1460km,东起黑龙江,西至新疆,包括13省、551县。总面积406.9万K㎡,占国土总面积的42.4%。工程规划2050年结束,历时73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规划造林3508万公顷。到2050年,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将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14.95%。我国“三北防护林”工程我国1978年启动三北防护林工程,世界生态工程之最世界生态工程之最三、土地资源的保护2.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保证耕地持续供应

(1)加大开发耕地的力度

既要严格保护耕地,加大开发耕地的力度,又要防止盲目扩大耕地面积,忽视生态条件限制的不科学行为三、土地资源的保护2.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保证耕地持续供应三、土地资源的保护2.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保证耕地持续供应

(2)土地整理

①土地平整三、土地资源的保护2.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保证耕地持续供应三、土地资源的保护2.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保证耕地持续供应

(2)土地整理

②土地复垦三、土地资源的保护2.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保证耕地持续供应三、土地资源的保护

到2010年,我国通过开发整理土地补充耕地274万公顷。其中,通过农田和农村居民点整理补充耕地165.87万公顷;复垦工矿废弃地35.05万公顷;在保护生态前提下,适度开发宜耕地73.04公顷。三、土地资源的保护到2010年,我国通过开发整理土自然资源的保护一、自然资源概念分类二、土地资源的问题突出表现耕地减少的原因:(1)耕地资源短缺(2)土地退化(1)建设占用耕地(2)耕地转化为其他用途(3)灾毁耕地三、土地资源的保护2.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保证耕地持续供应1.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自然资源的保护一、自然资源概念分类二、土地资源的问题突出表现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土地资源为例课件

第二章

自然资源的保护

第二章

自然资源的保护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土地资源为例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土地资源为例

一、自然资源

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1.概念一、自然资源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时间条件按再生性质分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一、自然资源2.分类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太阳能等矿产资源按再生性质分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一、自然资源2.自主探究

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要合理的开发和保护自然资源自主探究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二、土地资源问题1.突出表现:(1)耕地资源短缺我国土地利用现状示意图(2007年)二、土地资源问题1.突出表现:(1)耕地资源短缺我国土地利

二、土地资源问题1.突出表现:(1)耕地资源短缺近几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示意图①耕地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减少二、土地资源问题1.突出表现:(1)耕地资源短缺近几年我国

二、土地资源问题1.突出表现:(1)耕地资源短缺②后备资源不足、优质耕地少中国土地资源分布图二、土地资源问题1.突出表现:(1)耕地资源短缺②后备资

二、土地资源问题1.突出表现:(2)土地退化水土流失、荒漠化、次生盐碱化及土地污染严重二、土地资源问题1.突出表现:(2)土地退化水土流失、荒漠自主探究我国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自主探究我国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二、土地资源问题2.耕地减少的原因:2003-2007年我国耕地减少构成情况二、土地资源问题2.耕地减少的原因:2003-2007年我

二、土地资源问题2.耕地减少的原因:(1)建设占用耕地(2)耕地转化为其他用途(3)灾毁耕地如作为林地、草地或鱼塘用地等如干旱、洪涝、水土流失、荒漠化等二、土地资源问题2.耕地减少的原因:(1)建设占用耕地(2三、土地资源的保护1.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植树造林是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最佳措施。三、土地资源的保护1.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美国“罗斯福”工程

美国于1934年宣布实施“大草原各州林业工程”。工程纵贯美国中部,跨6个州,南北长约1851km,东西宽160公里,建设范围约1851.5万公顷,规划用8年时间(1935~1942年)造林30万公顷。到1942年,共植树2.17亿株,到20世纪80年代,人工营造的防护林带总长度16万公里,面积65万公顷。“罗斯福工程”实施后,黑风暴在美国彻底消失了。美国“罗斯福”工程美国于1934年宣布实施“大草原各州我国“三北防护林”工程

我国1978年启动三北防护林工程,工程东西长4480km,南北宽560~1460km,东起黑龙江,西至新疆,包括13省、551县。总面积406.9万K㎡,占国土总面积的42.4%。工程规划2050年结束,历时73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规划造林3508万公顷。到2050年,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将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14.95%。我国“三北防护林”工程我国1978年启动三北防护林工程,世界生态工程之最世界生态工程之最三、土地资源的保护2.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保证耕地持续供应

(1)加大开发耕地的力度

既要严格保护耕地,加大开发耕地的力度,又要防止盲目扩大耕地面积,忽视生态条件限制的不科学行为三、土地资源的保护2.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保证耕地持续供应三、土地资源的保护2.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保证耕地持续供应

(2)土地整理

①土地平整三、土地资源的保护2.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保证耕地持续供应三、土地资源的保护2.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保证耕地持续供应

(2)土地整理

②土地复垦三、土地资源的保护2.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保证耕地持续供应三、土地资源的保护

到2010年,我国通过开发整理土地补充耕地274万公顷。其中,通过农田和农村居民点整理补充耕地165.87万公顷;复垦工矿废弃地35.05万公顷;在保护生态前提下,适度开发宜耕地73.04公顷。三、土地资源的保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