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1.1.2
路幅布置类型(1)单幅双车道公路(2)双幅多车道公路(3)单车道公路8.1.1.2路幅布置类型(1)单幅双车道公路(1)单幅双车道公路整体式双向行驶的双车道公路汽车专用二级、一般二级、三级、一部分四级属于该类(1)单幅双车道公路整体式双向行驶的双车道公路(2)双幅多车道公路设中央分隔带或分离式四六或更多车道的公路用于高等级公路交通量大,速度快,通行能力大的公路(2)双幅多车道公路设中央分隔带或分离式四六或更多车道的公《横断面设计》第8章课件(3)单车道公路适用于工程艰巨的山区公路和地方道路(路基宽为:4.5m,路面宽为:3.5m)特点:交通量小,车速低,但也有错车和超车问题,故应在300米内设置错车车道,错车道处路基宽大于等于6.5米,有效长度大于等于20米(3)单车道公路适用于工程艰巨的山区公路和地方道路(路基宽8.2行车道宽度8.2.1行车道宽度的确定8.2.2平曲线加宽及其过渡8.2行车道宽度8.2.1行车道宽度的确定8.2.1行车道宽度的确定行车道宽度根据车辆宽度、设计交通量、交通组成、行驶速度确定。行车道:路幅中供车辆行驶的部分,(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1)一般双车道公路行车道的宽度包括汽车宽度和富余宽度(2)有中央分隔带的行车道宽度8.2.1行车道宽度的确定行车道宽度根据车辆宽度、设计交(1)一般双车道公路行车道宽度(1)一般双车道公路行车道宽度(2)有中央分隔带的行车道宽度(2)有中央分隔带的行车道宽度8.2.2平曲线加宽及其过渡(1)加宽值计算(2)加宽的过渡(3)加宽缓和段的长度8.2.2平曲线加宽及其过渡(1)加宽值计算(1)加宽值的计算(1)加宽值的计算(1)加宽值的计算(1)加宽值的计算(2)加宽的过渡①比例过渡②高次抛物线过渡③回旋线加宽④插入二次抛物线过渡(2)加宽的过渡①比例过渡①直线过渡①直线过渡②高次抛物线过渡特点:路面内侧边缘圆滑、美观,适用于各类高等级道路、桥梁、立交等。②高次抛物线过渡特点:路面内侧边缘圆滑、美观,适用于各类③回旋线加宽适用:(1)位于大城市近郊的路段(2)桥梁、高架桥、隧路构造物处(3)设置各种安全防护措施的路段③回旋线加宽适用:④改进直线过渡④改进直线过渡(3)加宽缓和段的长度设缓和曲线:则与缓和曲线长度相同设超高缓和段不设缓和曲线时:则与超高缓和段长度相同前两者均不设:则加宽缓和段最小长度为10米,且渐变率为1:15(3)加宽缓和段的长度设缓和曲线:则与缓和曲线长度相同8.3路肩、分车带、路侧带和路缘石8.3.1路肩的作用及其宽度8.3.2分隔带的作用及其宽度8.3.3路缘石8.3路肩、分车带、路侧带和路缘石8.3.1路肩的作用8.3.1路肩的作用及其宽度作用:(1)支撑路面(2)临时停车(3)侧向余宽,增加安全感和舒适感(4)提供养护作用,埋设地下管线的场地(5)增加美观宽度:公路等级越高路肩越宽,最窄不能小于0.5米8.3.1路肩的作用及其宽度作用:宽度:公路等级越高路肩8.3.2分隔带的作用及其宽度(1)中间带:由中央分隔带和两侧2个路缘带组成作用:1、分流对向行车2、设置公路标志牌和其它交通管理设施3、美化了环境,防止夜灯照射4、两侧的路缘带可引导驾驶员视线,增加美感、安全感、舒适感宽度:一般等宽,也可不等宽(2)两侧带:布置在横断面两侧的分车带叫路侧带。8.3.2分隔带的作用及其宽度(1)中间带:由中央分隔带《横断面设计》第8章课件《横断面设计》第8章课件8.3.3路缘石
设置在路面与其它构造物之间的标石。设置在分隔带与路面之间、人行道与路面之间形式:立式、斜式、曲线式8.3.3路缘石设置在路面与其它构造物之间的标石。设《横断面设计》第8章课件8.4路拱及超高8.4.1路拱及路肩横坡度8.4.2曲线超高8.4路拱及超高8.4.1路拱及路肩横坡度8.4.1路拱及路肩的横坡度作用:排水反作用:行驶不稳定
路拱的形式有:抛物线形、直线接抛物线形、折线形。祥见《路基路面工程》。人行道横坡宜采用单面坡,坡度为:1.5%~3.0%。路肩横坡度较路面应增大1%~2%;路缘带横坡与路面相同。8.4.1路拱及路肩的横坡度作用:排水路拱的形式有:抛物8.4.2曲线超高(2)超高率的计算:1、最大超高:2、最小超高:即直线路拱坡度;3、不设超高:R很大时不设超高,曲线与直线一样,做成双向倾斜的路拱。(1)超高的作用:抵消车辆在曲线上行驶产生的离心力;(3)超高的过渡(4)超高缓和段长度8.4.2曲线超高(1)超高的作用:抵消车辆在曲线上行驶(3)超高的过渡①无中间带的超高的过渡②有中间带的超高的过渡(3)超高的过渡①无中间带的超高的过渡①无中间带的超高的过渡
绕路面未加宽前的内侧车道边缘线旋转——用于新建公路
绕路面中线旋转——用于旧路改建
绕外边线旋转——用于改善路容①无中间带的超高的过渡绕路面未加宽前的内侧车道边缘线旋转—绕路面未加宽前的内侧车道边缘线旋转绕路面未加宽前的内侧车道边缘线旋转绕路面中线旋转绕路面中线旋转绕外边线旋转绕外边线旋转②有中间带的超高的过渡
绕中间带的中心线旋转——用于中间带较宽时
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用于各种情况
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用于多车道公路②有中间带的超高的过渡绕中间带的中心线旋转——用于中间带绕中间带的中心线旋转中间带完成超高后呈倾斜状绕中间带的中心线旋转中间带完成超高后呈倾斜状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绕各自行车道中心线旋转绕各自行车道中心线旋转(4)超高缓和段长度双车道公路:(4)超高缓和段长度双车道公路:8.5视距的保证8.5.1视距曲线:视距由视距曲线和横净距保证8.5.2最大横净距计算:视距曲线和行车道轨迹围成范围内不能有任何障碍物出现,否则视距不能保证8.5视距的保证8.5.1视距曲线:视距由视距曲线和横《横断面设计》第8章课件8.6道路建筑限界及道路用地8.6.1道路建筑限界:净空8.6.2道路用地8.6道路建筑限界及道路用地8.6.1道路建筑限界:净8.6.1道路建筑限界
1、道路建筑限界是保证道路行驶的各种车辆和人群的正常通行和安全,在一定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任何障碍物侵入的空间界线。2、道路建筑限界:净高:一条公路应采用相同的净高,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及二级公路为5.0米;三、四级公路为4.5米。净宽:净高范围内应保证的宽度,包括行车带宽度和路肩宽度。8.6.1道路建筑限界1、道路建筑限界是保证道路行驶8.6.1道路建筑限界
道路建筑限界边界线确定原则:1、上缘边界线:对于一般路拱路线为一条水平线,对于设置超高的路段是与超高横坡度平行的斜线2、两侧边界线:路拱路段垂直于水平线超高路段垂直于超高横坡线8.6.1道路建筑限界道路建筑限界边界线确定原则:《横断面设计》第8章课件8.7横断面设计方法8.7.1公路横断面(1)标准横断面图(2)横断面设计方法(3)路基设计表8.7.2道路用地8.7横断面设计方法8.7.1公路横断面(2)标准横断面图(2)标准横断面图(3)横断面设计方法1、画地面线:1:2002、路基设计表中的填挖高度是路基中心填挖高度3、确定边坡坡度,如有支撑防护工程要画其示意图4、根据排水设计画出边沟、排水沟、截水沟的尺寸和位置的横断面图,还有取土坑和弃土堆的位置。(3)横断面设计方法1、画地面线:1:200(4)路基设计表(4)路基设计表8.8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及调配8.8.1横断面面积的计算8.8.2土石方数量计算8.8.3路基土石方调配8.8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及调配8.8.1横断面面积的计8.8.1横断面面积的计算(1)积矩法(2)坐标法8.8.1横断面面积的计算(1)积矩法(1)积矩法b=1m(1)积矩法b=1m(2)坐标法(2)坐标法8.8.2土石方数量计算方法1:平均横断面法:V=1/2(F1+F2)L方法2:棱台横断面法:8.8.2土石方数量计算方法1:平均横断面法:V=1/28.8.3路基土石方调配(1)原则(2)方法(3)有关计算8.8.3路基土石方调配(1)原则(1)原则1、在半填半挖断面中,移挖作填,然后再纵向调配减少总运输量2、桥涵位置对施工运输的影响,尽可能避免上坡运输3、根据地形和施工条件,选择适当的运输方式,确定合理经济运距4、少占地,少影响农业生产5、不同的土方和石方根据施工需要分别调配6、回头曲线优先考虑,上下线的土方竖向调运7、妥善处理借土和弃土的问题(1)原则1、在半填半挖断面中,移挖作填,然后再纵向调配减少(2)方法计算表调配法:简单清晰,精度符合要求调配法结束后要进行检查复核:横向调运+纵向调运+借方=填方横向调运+纵向调运+弃方=挖方挖方+借方=填方+弃方(2)方法计算表调配法:简单清晰,精度符合要求调配法结束(3)有关计算1、经济运距2、平均运距3、运量(3)有关计算1、经济运距1、经济运距1、经济运距2、平均运距
土方调配的运距,是指从挖方体积的重心到填方体积的重心之间的距离。在路线工程中为简化计算起见,这个距离可简单地按挖方断面间距中心至填方断面间距中心的距离计算,称为平均运距。2、平均运距土方调配的运距,是指从挖方体积的3、运量计价土石方数量=挖方数量+借方数量3、运量计价土石方数量=挖方数量+借方数量8.1.1.2
路幅布置类型(1)单幅双车道公路(2)双幅多车道公路(3)单车道公路8.1.1.2路幅布置类型(1)单幅双车道公路(1)单幅双车道公路整体式双向行驶的双车道公路汽车专用二级、一般二级、三级、一部分四级属于该类(1)单幅双车道公路整体式双向行驶的双车道公路(2)双幅多车道公路设中央分隔带或分离式四六或更多车道的公路用于高等级公路交通量大,速度快,通行能力大的公路(2)双幅多车道公路设中央分隔带或分离式四六或更多车道的公《横断面设计》第8章课件(3)单车道公路适用于工程艰巨的山区公路和地方道路(路基宽为:4.5m,路面宽为:3.5m)特点:交通量小,车速低,但也有错车和超车问题,故应在300米内设置错车车道,错车道处路基宽大于等于6.5米,有效长度大于等于20米(3)单车道公路适用于工程艰巨的山区公路和地方道路(路基宽8.2行车道宽度8.2.1行车道宽度的确定8.2.2平曲线加宽及其过渡8.2行车道宽度8.2.1行车道宽度的确定8.2.1行车道宽度的确定行车道宽度根据车辆宽度、设计交通量、交通组成、行驶速度确定。行车道:路幅中供车辆行驶的部分,(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1)一般双车道公路行车道的宽度包括汽车宽度和富余宽度(2)有中央分隔带的行车道宽度8.2.1行车道宽度的确定行车道宽度根据车辆宽度、设计交(1)一般双车道公路行车道宽度(1)一般双车道公路行车道宽度(2)有中央分隔带的行车道宽度(2)有中央分隔带的行车道宽度8.2.2平曲线加宽及其过渡(1)加宽值计算(2)加宽的过渡(3)加宽缓和段的长度8.2.2平曲线加宽及其过渡(1)加宽值计算(1)加宽值的计算(1)加宽值的计算(1)加宽值的计算(1)加宽值的计算(2)加宽的过渡①比例过渡②高次抛物线过渡③回旋线加宽④插入二次抛物线过渡(2)加宽的过渡①比例过渡①直线过渡①直线过渡②高次抛物线过渡特点:路面内侧边缘圆滑、美观,适用于各类高等级道路、桥梁、立交等。②高次抛物线过渡特点:路面内侧边缘圆滑、美观,适用于各类③回旋线加宽适用:(1)位于大城市近郊的路段(2)桥梁、高架桥、隧路构造物处(3)设置各种安全防护措施的路段③回旋线加宽适用:④改进直线过渡④改进直线过渡(3)加宽缓和段的长度设缓和曲线:则与缓和曲线长度相同设超高缓和段不设缓和曲线时:则与超高缓和段长度相同前两者均不设:则加宽缓和段最小长度为10米,且渐变率为1:15(3)加宽缓和段的长度设缓和曲线:则与缓和曲线长度相同8.3路肩、分车带、路侧带和路缘石8.3.1路肩的作用及其宽度8.3.2分隔带的作用及其宽度8.3.3路缘石8.3路肩、分车带、路侧带和路缘石8.3.1路肩的作用8.3.1路肩的作用及其宽度作用:(1)支撑路面(2)临时停车(3)侧向余宽,增加安全感和舒适感(4)提供养护作用,埋设地下管线的场地(5)增加美观宽度:公路等级越高路肩越宽,最窄不能小于0.5米8.3.1路肩的作用及其宽度作用:宽度:公路等级越高路肩8.3.2分隔带的作用及其宽度(1)中间带:由中央分隔带和两侧2个路缘带组成作用:1、分流对向行车2、设置公路标志牌和其它交通管理设施3、美化了环境,防止夜灯照射4、两侧的路缘带可引导驾驶员视线,增加美感、安全感、舒适感宽度:一般等宽,也可不等宽(2)两侧带:布置在横断面两侧的分车带叫路侧带。8.3.2分隔带的作用及其宽度(1)中间带:由中央分隔带《横断面设计》第8章课件《横断面设计》第8章课件8.3.3路缘石
设置在路面与其它构造物之间的标石。设置在分隔带与路面之间、人行道与路面之间形式:立式、斜式、曲线式8.3.3路缘石设置在路面与其它构造物之间的标石。设《横断面设计》第8章课件8.4路拱及超高8.4.1路拱及路肩横坡度8.4.2曲线超高8.4路拱及超高8.4.1路拱及路肩横坡度8.4.1路拱及路肩的横坡度作用:排水反作用:行驶不稳定
路拱的形式有:抛物线形、直线接抛物线形、折线形。祥见《路基路面工程》。人行道横坡宜采用单面坡,坡度为:1.5%~3.0%。路肩横坡度较路面应增大1%~2%;路缘带横坡与路面相同。8.4.1路拱及路肩的横坡度作用:排水路拱的形式有:抛物8.4.2曲线超高(2)超高率的计算:1、最大超高:2、最小超高:即直线路拱坡度;3、不设超高:R很大时不设超高,曲线与直线一样,做成双向倾斜的路拱。(1)超高的作用:抵消车辆在曲线上行驶产生的离心力;(3)超高的过渡(4)超高缓和段长度8.4.2曲线超高(1)超高的作用:抵消车辆在曲线上行驶(3)超高的过渡①无中间带的超高的过渡②有中间带的超高的过渡(3)超高的过渡①无中间带的超高的过渡①无中间带的超高的过渡
绕路面未加宽前的内侧车道边缘线旋转——用于新建公路
绕路面中线旋转——用于旧路改建
绕外边线旋转——用于改善路容①无中间带的超高的过渡绕路面未加宽前的内侧车道边缘线旋转—绕路面未加宽前的内侧车道边缘线旋转绕路面未加宽前的内侧车道边缘线旋转绕路面中线旋转绕路面中线旋转绕外边线旋转绕外边线旋转②有中间带的超高的过渡
绕中间带的中心线旋转——用于中间带较宽时
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用于各种情况
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用于多车道公路②有中间带的超高的过渡绕中间带的中心线旋转——用于中间带绕中间带的中心线旋转中间带完成超高后呈倾斜状绕中间带的中心线旋转中间带完成超高后呈倾斜状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绕各自行车道中心线旋转绕各自行车道中心线旋转(4)超高缓和段长度双车道公路:(4)超高缓和段长度双车道公路:8.5视距的保证8.5.1视距曲线:视距由视距曲线和横净距保证8.5.2最大横净距计算:视距曲线和行车道轨迹围成范围内不能有任何障碍物出现,否则视距不能保证8.5视距的保证8.5.1视距曲线:视距由视距曲线和横《横断面设计》第8章课件8.6道路建筑限界及道路用地8.6.1道路建筑限界:净空8.6.2道路用地8.6道路建筑限界及道路用地8.6.1道路建筑限界:净8.6.1道路建筑限界
1、道路建筑限界是保证道路行驶的各种车辆和人群的正常通行和安全,在一定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任何障碍物侵入的空间界线。2、道路建筑限界:净高:一条公路应采用相同的净高,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及二级公路为5.0米;三、四级公路为4.5米。净宽:净高范围内应保证的宽度,包括行车带宽度和路肩宽度。8.6.1道路建筑限界1、道路建筑限界是保证道路行驶8.6.1道路建筑限界
道路建筑限界边界线确定原则:1、上缘边界线:对于一般路拱路线为一条水平线,对于设置超高的路段是与超高横坡度平行的斜线2、两侧边界线:路拱路段垂直于水平线超高路段垂直于超高横坡线8.6.1道路建筑限界道路建筑限界边界线确定原则:《横断面设计》第8章课件8.7横断面设计方法8.7.1公路横断面(1)标准横断面图(2)横断面设计方法(3)路基设计表8.7.2道路用地8.7横断面设计方法8.7.1公路横断面(2)标准横断面图(2)标准横断面图(3)横断面设计方法1、画地面线:1:2002、路基设计表中的填挖高度是路基中心填挖高度3、确定边坡坡度,如有支撑防护工程要画其示意图4、根据排水设计画出边沟、排水沟、截水沟的尺寸和位置的横断面图,还有取土坑和弃土堆的位置。(3)横断面设计方法1、画地面线:1:200(4)路基设计表(4)路基设计表8.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阅读理解与文学常识结合版试题)
-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语文综合素养拓展)四十三
- 2025年乡村医生考试题库: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卫生政策制定与实施试题
- 2025年房地产经纪人考试模拟试卷:实战技巧与策略解析
- 2025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易错题解析与专项练习试卷
-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语文知识趣味竞赛)九、现代文阅读题
- 2025年网络工程师职业技能测试卷:网络协议原理与编程实践试题
- 2025年消防安全应急处置消防器材使用考试题库
- 2025年CFA特许金融分析师考试金融市场动态模拟试题集
- 2025年育婴师职业技能测评婴幼儿成长环境优化试题集
- 半导体行业深度报告:海外观察系列十:从美光破净看存储行业投资机会
- DL-T 869-2021 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
- HY/T 136-2010海洋信息元数据
- GB/T 16261-2017印制板总规范
- GB 25576-202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硅
- GA/T 383-2014法庭科学DNA实验室检验规范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学习
- 跟岗学习汇报教学课件
- 钳工(高级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试题库(冲刺300多题)
- 危重患者识别和处理教学课件
- 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许可规则TSG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