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宋元山水画及技法剖析课件_第1页
五代宋元山水画及技法剖析课件_第2页
五代宋元山水画及技法剖析课件_第3页
五代宋元山水画及技法剖析课件_第4页
五代宋元山水画及技法剖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代、宋美术---山水画2022/11/17五代、宋美术---山水画2022/11/91五代宋社会及美术概况社会发展:随着唐末中央政权的衰落,地方势力纷纷割据称雄,中国再次进入军阀混战局面。北方先后经过后梁、后唐、后晋等五个朝代;与此同时,南方出现了吴、南唐、前蜀等十个地方政权。历史将此称为“五代十国”。艺术概况:五代宋时期,各种矛盾交错消长,汉唐雄风不再。艺术天地相对狭窄,人们更多关注身边的事物。在寻求内外矛盾解决的过程中思想上逐渐孕育了“程朱理学”,宋人习惯于将一切问题放在理性的天平上去衡量。与此相适应的艺术普遍重寓意,说理性强,重视内心感受甚于对客观的表述,所以宋艺术风格趋向“精密不苟”。美术概况:绘画全面繁荣,人物、山水、花鸟等画科的发展都达到了新的高度;民间画工、皇家画院、文人画三足鼎立,互相竞争又相互吸收,共同促成了宋代美术百花争艳的局面。2022/11/17五代宋社会及美术概况社会发展:随着唐末中央政权的衰落,地方势2五代山水画北方:荆浩关仝南方:董源巨然2022/11/17五代山水画北方:荆浩关仝2022/11/93北派---荆浩的艺术实践荆浩自云:“吴道子画山水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吾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所谓有笔是指有勾又有皴、他的所谓墨乃是有墨色阴阳向背的效果,是山水画技法完全成熟的标志;后梁时期“隐于太行山之洪谷”,自称“洪谷子”。他一边创作山水画,一面也进行理论著述,他所著的《笔法记》,被进之于秘阁。大山大水,开图千里(全景式构图);雄伟峻拔。2022/11/17北派---荆浩的艺术实践2022/11/94《匡庐图》《匡庐图》是荆浩的代表作之一,在宋代就被定位荆浩真迹,画中画的是江南庐山,然其生活基础仍是从北方的山水而出,此作画境宏阔博大,气势雄伟峭拔,反映出以荆浩为代表的北方画派的基本艺术特征。为了便于吸纳万象,写成“全景山水”,作者采用立轴构图,以纵向布局为主。2022/11/17《匡庐图》《匡庐图》是荆浩的代表作之一,在宋代就被定位荆浩真52022/11/172022/11/96北派----荆浩《匡庐图》此图集中体现了荆浩的笔法特点,勾、皴、染三法并举,既突出了造型的结构、形态的立体感和厚重感,又显示了水墨技法的特殊韵致。在画面的营造上,作者将“高远”、“平远”二法结合起来,交替使用,峻峭耸立的巍巍峰峦与开阔平旷的山野幽谷自然出现在图中,毫无相抵不合之处;而古松巨石与层叠的峰峦相映相发,更是将全画幽深缥缈的境界清楚地表现出来。2022/11/17北派----荆浩《匡庐图》此图集中体现了荆浩的笔法特点,勾、72022/11/17

《匡庐图》局部

2022/11/9《匡庐图》局部8由下往上看,作品层次井然,一层高过一层。画面下端细绘出山麓景致,树木、屋舍、河流、石径、撑船的舟子、赶驴的行人,一一摄入笔端,准确表现出来。再往上是山间峰峦、瀑布、亭屋、桥梁、林木,山光岚气,隐约浮动,山峰越上越高。越高越形峭拔,在群峦众岭的映衬环拥下,最高峰挺然直出,上摩穹苍。2022/11/17由下往上看,作品层次井然,一层高过一层。画面下端细绘出山麓景92022/11/17《匡庐图》局部2022/11/9《匡庐图》局部102022/11/172022/11/911荆浩山水画的艺术思想与晚唐的新儒家追究宇宙万物之理与性的理论相似:把握宇宙并参物它深沉博大与复杂多变的奥秘,而非仅仅限于模仿自然。这是一个“观察自然---冥想自然---参悟自然”的观照过程。这种自然观决定了中国写实山水图象并没有采用焦点透视这种科学性空间表现的方法(西方线形透视18世纪才被中国画家所用),而是放眼于散点透视、通过山石的纵深层次造成真实可感的空气效果。五代以后山水居首以及水墨主流之形成与他有直接关系。2022/11/17荆浩山水画的艺术思想与晚唐的新儒家追究宇宙万物之理与性的理论12北派----关仝关仝,五代初(10世纪)画家,是荆浩弟子,陕西长安人。然关仝在“刻意力学”的基础上,青出于蓝,后人将他们称为“荆关”。其山水多画黄河中游地区的巍峰林峦,时而也描绘村居野渡、渔市山驿等生活场景,别具情趣。皴法严实而劲健,力现山崖与林木的坚实形质;画树则有枝无干,观后如临绝壁荒林,唯独不见人物,据说他不擅人物。在北宋水墨山水中也算独特一家。其绘画特点是“石体坚凝,杂木丰茂。”其代表作为《关山行旅图轴》为关仝的亲笔、《秋山晚翠图轴》等。2022/11/17北派----关仝关仝,五代初(10世纪)画家,是荆浩弟子,陕13五代关仝《关山行旅图》2022/11/17五代关仝《关山行旅图》2022/11/914关仝《秋山晚翠图轴》2022/11/17关仝《秋山晚翠图轴》2022/11/915南派----董源董源(?-约962年),五代南唐画家。字叔达,原籍金陵人。南唐中主元宗时任后苑副使,故后人称其为“董北苑”他是一位负责园林工作的官员,其官甚为清闲,可以集中精力作画。工画龙水、牛、虎、人物,最擅山水。董源的水墨山水,多表现江南丘陵江湖景色。其作品有青绿和水墨二体。2022/11/17南派----董源董源(?-约962年),五代南唐画家。字叔达16董源作品两种画法1.淡设色点子皴,墨色清淡。《潇湘图卷》《夏景山口待渡图卷》《重林寒汀图卷》《夏山图卷》2.长披麻皴,双钩夹叶,大青色渲染。《龙宿郊民图轴》等董源---《潇湘图》潇湘图为董源后期山水画的代表作。画名为潇湘图,乃取”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的诗意。全卷以横幅形式图写江南山丘沙岸江河纵横的秀美景象,山头丛林杂树以水墨点染,平沙坡岸间以披麻皴擦绘成,滩头有五人,是在击鼓奏乐还是在纷纷向前迎候江面舟中之人?舟中有朱衣贵族端坐,后段近处有渔夫十人拉网捕鱼,山水皆以花青运墨点染,山石用点子皴,山脚用披麻皴。平淡幽深,生动地表现出江南气候湿润、烟雨空蒙的特色,人物则以细笔重彩涂写,神采历历俱足,是董源的传世名作。2022/11/17董源作品两种画法1.淡设色点子皴,墨色清淡。2.长披麻皴,双17五代董源画法1

《潇湘图卷》2022/11/17五代董源画法12022/11/918五代《潇湘图卷》局部2022/11/17五代《潇湘图卷》局部2022/11/919《寒林重汀图》2022/11/17《寒林重汀图》2022/11/9202022/11/17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卷》

2022/11/9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卷》212022/11/172022/11/9222022/11/17董源画法2

《龙宿郊民图轴》

2022/11/9董源画法223龙宿郊民图轴

汇集了小青绿和水墨的表现技巧,将墨与青绿巧妙地合为一体,墨、色相得益彰却不相碍。作者用墨笔勾勒渲染后,在坡面、峰峦等处略敷青绿,颇有郁郁葱葱、草木繁茂之意。山峦作披麻皴,间绘杂木成林,省去许多点苔之笔,与点苔频繁的《夏山图》卷等大为不同。

2022/11/17龙宿郊民图轴汇集了小青绿和水墨的表现技巧,将墨与青绿巧妙地24南方---巨然巨然山水的构成,虽出自董源,但自成一格。他喜作竖式构图,其山水表现内容与董源之作大体相近,不同的是糅入了一些北方山水画的构图外,其笔墨与董源相比,趋于粗放,多不作云雾迷濛之景,但画中散发出浓重的湿润之气却不亚于董源。巨然擅长用粗重的大墨点点苔,鲜明、疏朗,长披麻皴粗而密,笔法老辣、率意。2022/11/17南方---巨然巨然山水的构成,虽出自董源,但自成一格。他喜作252022/11/172022/11/926巨然《秋山问道图》《秋山问道图》最能代表他的风貌。此画墨笔,用披麻皴,圆浑简朴,没有作为主骨干的山石轮廓线,山的凹处皴条多而浓,凸出皴条少而淡,山头多光滑的卵石。树干勾染,树叶用墨点簇而成,水草一顺又折,皆一笔撇出。画面清淡,仅墨苔点较重,墨和色整洁有序,苍郁华滋而不露外强之气。巨然《秋山问道图》《秋山问道图》最能代表他的风貌。此画墨笔,27内省、精致趋向与市井文化的勃兴宋代文化最重要的标志是理学士大夫文化表现出精致与内趋的性格野俗而生动的市民文化成长起来教育发达,重视发展地方学校;学校教育制度上等级差别不断缩小2022/11/17内省、精致趋向与市井文化的勃兴宋代文化最重要的标志是理学2028理学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思潮,又称道学。产生于北宋,盛行于南宋与元、明时代,清中期以后逐渐衰落,但其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广义的理学,泛指以讨论天道性命问题为中心的整个哲学思潮,包括各种不同学派;狭义的理学,专指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学说,即程朱理学。是批判佛、道哲学的直接产物。2022/11/17理学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思潮,又称道学。产生于北宋,盛行于南宋29两宋理学思想将纲常伦理确立为万事万物之所当然和所以然,即“天理”,并高度强调人们对天理的自觉认识。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止人欲,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受到强大的约束。2022/11/17两宋理学思想将纲常伦理确立为万事万物之所当然和所以然,即“天30宋代山水画家和作品李成与范宽郭熙与《林泉高致》米氏云山与小景山水王希孟南宋四家2022/11/17宋代山水画家和作品李成与范宽2022/11/931李成李成(919~967)中国五代及北宋画家。字咸熙。原籍长安人,先世系唐宗室,祖父李鼎他博学多才,胸有大志,但不得施展,遂放意诗酒书画,后醉死陈州(今河南淮阳)客舍。初师承荆浩、关仝,并加以发展,后自成一家。多画郊野平远旷阔之景。作品成功地表现了烟霭霏雾和风雨明晦的气候变化中自然山水之灵秀,具有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锋颖脱,墨法精微的特点。今有《读碑窠石图》(图中人物为王晓所画)、《寒林平野图》、《晴峦萧寺图》、《茂林远岫图》等传世。2022/11/17李成李成(919~967)中国五代及北宋画家。字咸熙。原籍长322022/11/17《读碑窠石图》此图为李成与王晓合作。一块残碑,几株枯树,原野凄凉。表现出他愤世嫉俗、高傲孤寂之品格。画中残碑以淡墨染正侧面;环绕残碑周围的枯树盘复,枝干下垂如蟹爪。荒石孤立、荆棘枯草,所有的景物烘托出什么气氛围呢?2022/11/9《读碑窠石图》33范宽范宽,北宋画家。因性情宽和,人称为“范宽”。山水初学李成,继法荆浩,后感“与其师人,不若师诸造化”,因移居终南山、太华山,对景造意,不取繁饰,自成一家。其作品风格峰峦浑厚,笔墨雄奇。喜用状如雨点、豆瓣、钉头的皴笔画山,皴笔布列山石之正面,山顶多植密林,水边置大石,屋宇笼染黑色,表现出秦陇间峰峦浑厚峻拔之景象。亦擅画雪景。评者以为“得山之骨”。与关仝、李成并为五代、北宋间北方山水画的主要流派代表,对后世影响很大。代表作品有《溪山行旅图》等。2022/11/17范宽范宽,北宋画家。因性情宽和,人称为“范宽”。山水初学李34溪山行旅图2022/11/17溪山行旅图2022/11/935郭熙《早春图》郭熙,北宋宫廷画师,少年时就有很高的绘画天赋。早年工致精美,晚年继承李成风格并有自己的独创。北宋山水的杰出代表。北宋画家对於四季节气与自然律动十分留意,郭熙这幅《早春图》表现的正是如笑的春山。同范宽迥然三段的严峻构图相比,多了一股微妙的气氛,柔和了物象,也统合了全画远近、深浅的空间感,塑造出可游可居的理想山水。真可谓“春山淡冶而如笑”。2022/11/17郭熙《早春图》郭熙,北宋宫廷画师,少年时就有很高的绘画天赋。362022/11/17郭熙《早春图》2022/11/9郭熙《早春图》37郭熙绘画特色一方面重视捕捉山水四时朝暮的不同;另一方面重视研究山水景色和欣赏者情感的关系。这幅图描写了冬尽春来处于生机隐然萌发中的山水。继承了李成常用的曲线为主的“云头皴”和“蟹爪树”方法,“,冬山惨淡而如睡”,提出“春山如笑,夏山如滴,秋山如妆,冬山如睡”的观点。善用墨湿勾淡染,淋漓滋润,以表现山岚轻发、山光浮动的景象。提出“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2022/11/17郭熙绘画特色一方面重视捕捉山水四时朝暮的不同;另一方面重视研38《幽谷图》2022/11/17《幽谷图》2022/11/939《幽谷图》此图已失半幅画。寒冬幽谷,有“冬山渗淡而如睡”之意。见山上主峰,虎踞龙盘,临千丈绝涧。深谷幽壑,盘回曲折。谷底清泉涌流,波间崖壁,浪激石尖,寒气森森,物色迷茫。有巨石天成,三五枯树,盘踞其间。是典型的中国西北山川的冬天景色。此图作者采用“高远法”,造成气势磅礴的感觉,使人近观远视,皆有所得,且笔墨简淡、精炼,显示了作者精湛的绘画技巧和对清旷意境的追求。2022/11/17《幽谷图》此图已失半幅画。寒冬幽谷,有“冬山渗淡而如睡”之意40郭熙与《林泉高致》《林泉高致集》,郭熙山水画创作的一篇经验总结,由其子郭思整理而成。全书分六节,即序言、山水训、画意、画诀、画格拾遗、画题。《山水训》一节集中叙述郭熙山水画创作经验和主张;《画意》一节主要是强调画家要注意艺术气质的锻炼和文学修养的提高;《画诀》一节讲的是画面布局、形象塑造、笔墨技巧以及表现四季天气变化等不同景色的基本规律;。《画格拾遗》是郭思记述其父的一些山水画的情况。《画题》一节就古代绘画的作用发表议论,认为画家应当有所作为。2022/11/17郭熙与《林泉高致》《林泉高致集》,郭熙山水画创作的一篇经验总41米氏云山与小景山水米芾(1051—1108),字元章,徽宗时为书画博士,后任礼部员外郎,世称“米南宫”。米芾绘画上的成就主要主要在山水画上。他对江南山水情有独钟。现无他原作,但可以从其子米友仁米友仁的传世作品中领略到其山水的独特神韵。米氏云山的画法是用大小错落的横点点饰出山的形状,上密下疏,上浓下淡,点与点之间自然随意地留出空隙,笔笔可见,云气以淡墨空勾并渲染,树枝多用浓墨简洁勾出,以大浑点作叶,山脚坡岸以淡墨卧笔横扫,此画法乃米老前无古人的独创。“米氏云山”确是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语言方式,在山水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2022/11/17米氏云山与小景山水米芾(1051—1108),字元章,徽宗时422022/11/17《春山瑞松图》2022/11/9《春山瑞松图》43米友仁《潇湘奇观图》2022/11/17米友仁《潇湘奇观图》2022/11/944《潇湘奇观图》卷

北宋,米友仁作米友仁为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长子,父子两人共创“米家山水”。此图绘米友仁十分熟悉的潇湘奇观景致,深得其“变态万层”之“真趣”。开卷便是浓云翻滚,隐现出远山坡脚,随着云气的飘动变幻,逐渐显露出山形,重迭起伏的峰峦影影绰绰地展现于团团白云中。中段山川始露出清晰真容,主山屹立,尖峰高耸,树丛映带,甚富高远和深远感。结尾处山色又渐趋淡远,唯近处林岸、草庐明晰。自首至尾,迷濛、清明以及远近、浓淡,几度变幻,奥妙莫测。2022/11/17《潇湘奇观图》卷

北宋,米友仁作米友仁为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长452022/11/17米芾《云山墨戏图》2022/11/9米芾《云山墨戏图》46米氏山水特色作品主要运用泼墨法和破墨法,依仗水墨的晕染来塑造形象,很少用线勾勒,浓淡、虚实的墨色使景致时隐时显,忽明忽晦,迷濛又富有变化,故时人谓他“善画无根树,能描朦胧云。”(汤垢《画鉴》)同时他也很讲究笔法,以大笔触的遒劲笔法来泼染水墨,墨随笔走,在大笔涂染块面中,多有纵点、横点、落茄点和不规则的破笔点,亦见连勾带擦的线条。笔与墨的有机结合,使米氏云山兼具滋润和沉郁的特色。2022/11/17米氏山水特色作品主要运用泼墨法和破墨法,依仗水墨的晕染来塑造47王希孟王希孟,1096年生,北宋画家。徽宗时画院学生,擅画山水。政和三年(1113)18岁时画成《千里江山图》,不久死去。在画院得到众多画师的指导,有大量画迹临摹,加上本人刻苦学习,勇于实践,是使这位青年画家创作出这件著名作品的主要原因。2022/11/17王希孟王希孟,1096年生,北宋画家。徽宗时画院学生,擅画山48《千里江山图》此图说明了青绿山水画在宋代的复兴。用一幅整绢画成。运用青绿山水赋彩、宋代全景式山水构图原则,崇山峻岭、江天浩渺,其中点缀屋宇寺观、桥梁舟船。典雅壮观而气势磅礴亲近自然,是两个时代结合的产物。这件作品的突出之点,是作者对乡野大自然的壮丽多姿所作的真实而理想化的描绘,充满着感情,充满着对美好生活境界的想往。作品肯定人对自然的改造,以及生活在壮丽美好山河中的自豪。2022/11/17《千里江山图》此图说明了青绿山水画在宋代的复兴。用一幅整绢画492022/11/17王希孟《千里江山图》2022/11/9王希孟《千里江山图》50南宋四家南宋(公元1127——公元1279年)四家指南宋画院的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四人。其中李唐年代较早,其它人继承发展了他的画法,成为南宋画院的主要流派。李唐的画气魄雄伟;刘松年的画风格工整;马远、夏圭向李唐学习,山水画很多取材中国东部浙江省一带的山川,在山石的画法上,常先用水笔淡墨轻画,然后趁湿用浓墨再画,造成水墨淋漓的特殊效果,构图上,改变唐代、五代、北宋山水画中全景式构图,山水样式奇特。2022/11/17南宋四家南宋(公元1127——公元1279年)四家指南宋画院512022/11/17李唐《万壑松风图》画面山峰高峙,山石峭壁悬崖间有飞瀑鸣泉,山腰间白云缭绕清岚浮动。从山麓至山巅,松林高密,郁郁葱葱。山脚下乱石珠连,水流奔涌。大自然雄壮之气扑面而来,给人以气势磅礴的感觉。李唐布局中取近景,突出主峰和崖岸,以造成迫在眉睫的视觉感受。2022/11/9李唐《万壑松风图》52李唐《万壑松风图》保留了五代北宋全景式山水气象。但笔墨显示从北宋向南宋山水的一种过渡。山石皴法,融合了李成、范宽、郭熙诸家技巧,用多种皴法表现不同的石质,如主峰,上端用长钉皴刮铁皴,中部偶尔参以解索皴;在山腰以下使用独创的马牙皴。此外还可以看出其后来创造出小斧劈、大斧劈的雏型。对皴法的运用是李唐在此图中的最大特点,对后世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到现代还在为人们所学习探讨。2022/11/17李唐《万壑松风图》保留了五代北宋全景式山水气象。但笔墨显示从53刘松年南宋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淳熙画院学生,光宗绍熙间(约1190-1194)为画院待诏,宁宗时(1194-1224)曾画《耕织图》。擅山水,师张训礼(本名敦礼,画学李唐),笔墨精严,着色妍丽,多写茂林修竹,山明水秀之景;所作屋宇,界画工整。兼精人物,神情生动。衣褶清劲。所作《便桥会盟》、《中兴四将》图,表现了拥护抗金,反对投降的思想。存世作品有《溪亭客话》、《四景山水》、《醉僧》、《罗汉》等图。2022/11/17刘松年南宋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淳熙画院学生,光宗绍熙54《四景山水》--秋2022/11/17《四景山水》--秋2022/11/955《四景山水》-春2022/11/17《四景山水》-春2022/11/956《四景山水》-夏2022/11/17《四景山水》-夏2022/11/957《四景山水》-冬2022/11/17《四景山水》-冬2022/11/958马远马远,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西),后居钱塘(今浙江杭州),生卒年不详,系南宋四大家(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之一。其主要成就在山水画上,特点是:简约的布局、遒硬的线条、苍劲的水墨和深远的意境。他善用“斧劈皴”,构图多取局部,高度剪裁,常以山之一角、水之一涯来展现全景气氛,人称“马一角”。画面留出更多空白,造成空旷虚渺的环境氛围,形成南宋特有的山水画风格。存世代表作有《踏歌图》、《寒江独钓图》等2022/11/17马远马远,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西),后居钱塘592022/11/17《踏歌图》宋代画家马远作。描写一个清静深秀的山湾里,几个老农在阳春时节带有几分醉意地欢娱歌舞。他用简括的线条,清秀的色彩,巧妙地把山环水抱的复杂景物写得远近分明,图中没有花草的陪衬,却表现出愉快的春山环境。远山奇峭,近石方硬,树木多姿,云雾掩映中显出辽远的空间和光的感觉,具有清旷秀劲的特殊风格。2022/11/9《踏歌图》宋代画家马远作。描写一个清静深602022/11/172022/11/961马远寒江独钓图2022/11/17马远寒江独钓图2022/11/962夏圭钱塘人。是宁宗(赵扩)朝的画院待诏,工山水人物,尤善山水,取法李唐,用秃笔带水作大劈斧皴、称为“拖泥带水皴”,简劲苍老而墨气明润,树叶有夹笔,阁后不用界尺,随手为之。景中人物点缀而成,多作“半边”、“一角”之景,构图别具一格,有“夏半边”之称。与马远并称“马夏”。代表作有《长江万里图》、《溪山清远图卷》等。2022/11/17夏圭钱塘人。是宁宗(赵扩)朝的画院待诏,工山水人物,尤善山水632022/11/17夏圭溪山清远图卷2022/11/9夏圭溪山清远图卷64自成流派影响深远马远和夏圭,分别以其“高古苍劲、韵味悠远”、“笔精墨妙、意趣纷呈”的独创风格,把南宋山水画推向李唐以后的第二个高峰,使南宋山水画,尤其是南宋画院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马、夏流派的影响,在南宋末年因僧人的往来还传到了日本。到了十五世纪前后,影响愈大。文献记载当时追随马、夏画风的作品很多。有人认为,日本绘画史上的水墨画派,是马、夏画派的日本翻版。

2022/11/17自成流派影响深远马远和夏圭,分别以其“高古苍劲、韵味悠远”65元代历史概述元朝是蒙古贵族建立的一个封建政权。1206年,铁木真继位大汗(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1234年,窝古台(元太祖)灭金。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建立元朝。1279年,灭南宋,统一中国,结束了自五代以来南北群雄割据的混战局面。2022/11/17元代历史概述元朝是蒙古贵族建立的一个封建政权。2022/1166元代政治文化概述鉴于蒙古族“武功迭兴,文治多缺”的现实,为巩固元代统治,元世祖将全国人民分为4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自从隋带实行的科举制被废止,文人效命朝廷的正常途径被堵塞,多数人感到报国无门,思想倾向颓丧,唯求超脱。意识形态方面,元统治者采取分而治之,蒙古族中极力维护本民族固有的风俗习惯;在汉族中提倡程朱理学,其他民族中允许多种宗教存在,儒生地位十分低下,所谓“九儒十丐”。2022/11/17元代政治文化概述鉴于蒙古族“武功迭兴,文治多缺”的现实,为巩67元代艺术概况艺术:元代的文学艺术,除元曲外,就主流而论,大多远离社会现实,对时世超脱冷漠。此时,文人画走向成熟,山水画则孤峰突起.诗书画印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已被元代画家所普遍采用。2022/11/17元代艺术概况艺术:元代的文学艺术,除元曲外,就主流而论,大多68赵孟頫的山水画赵孟頫:山水风格多样,师唐人有青绿、师董巨有水墨与设色。代表作《鹊华秋色图》等2022/11/17赵孟頫的山水画赵孟頫:山水风格多样,师唐人有青绿、师董巨有水69鹊华秋色图《鹊华秋色图》描绘山东济南郊区的鹊山和华不注山一带的秋景,采取平远法构图。画中长汀层叠,渔舟出没,林木村舍掩映,平原上两山突起,遥遥相对。本图林木种类颇多,红绿相间,枯润相杂;树姿高低直攲变化丰富,布置得宜,聚散自然,故多而不繁,疏朗有致。作者用写意笔法画诸岸树木,树干简略双钩,树叶用墨随意点成,笔法灵活,书法意趣浓厚。2022/11/17鹊华秋色图《鹊华秋色图》描绘山东济南郊区的鹊山和华不注山一带70高克恭高克恭,1248-1340,仕至刑部尚书。画山水初学米氏父子,后乃用李成、董源、巨然法,造诣精绝,为一代奇作。不轻於著笔,遇酒酣兴发,或好友在前,乘快为之。代表作《云横秀岭图》等.2022/11/17高克恭高克恭,1248-1340,仕至刑部尚书。画山水初学712022/11/17《云横秀岭图》2022/11/9《云横秀岭图》72元四家山水画之变文人失意,以书画自鸣清高,重主观意趣和笔墨风格的表现,诗书画进一步渗透结合,水墨山水和花鸟竹石的兴趣,将宋金以来形成的文人画推向新高潮。元代中晚期对后世影响很大的是“元四家”,擅长水墨山水,兼工竹石,艺术上间接受赵孟頫的影响,均以绘画表现其心境和生活情趣。2022/11/17元四家山水画之变文人失意,以书画自鸣清高,重主观意趣和笔墨风73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2022/11/17元四家黄公望2022/11/974黄公望黄公望(1269—1354年),字子久,号大痴道人,父母早逝,家贫无依,博览群书,经、史、九流之学无不通晓。工书法,通音律,能作散曲。年轻时因经办田粮征收事被诬下狱。出狱后,改号“大痴”,从此不问政事,浪迹江湖。其后信奉全真教,成为清修道士,卖卜云游于杭州、松江等地。50岁始专心从事山水画创作。晚年酷爱富春山水,所作山水画,继承五代、宋初董源、巨然一派,又受宋末、元初赵孟頫薰染,溶合自身对自然实景之感受,加以发展,自成一家。2022/11/17黄公望黄公望(1269—1354年),字子久,号大痴道人,父75黄公望绘画特点其特点在于:作浅绛色,山头多矾石,笔势雄伟;作水墨,皴纹稀少,笔意简远,超逸有致。论者以为“峰峦浑厚,草木华滋”。年七旬时,在富春江畔“小洞天”居所,创作《富春山居图》,以水墨披麻皴描绘富春江一带秋初景色。构思之时,足迹遍及富春江两岸,越六七年而画成。长636.9厘米,高33厘米。满纸空灵秀逸,气度沉雄,后人誉之为“画中之兰亭”。据记载黄公望画作逾百幅,代表作《富春山居图》等。2022/11/17黄公望绘画特点其特点在于:作浅绛色,山头多矾石,笔势雄伟;作76《富春山居图》中国元代画家黄公望的传世名画。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号一峰道人,又号大痴道人,江苏常熟人。此图纸本,墨笔,纵33厘米,横636.9厘米。画富春江沿岸景色,平林浅滩,高岸峻壑,斜坡沙阜,此起彼伏;丛林村舍,渔舟小桥,怪石苍松,淋漓尽致。笔墨苍简清润,变化极致,时而尖笔与秃笔并用,时而又参差浓淡迷濛飘渺的“米家墨点”。2022/11/17《富春山居图》中国元代画家黄公望的传世名画。黄公望(1772022/11/172022/11/9782022/11/172022/11/9792022/11/172022/11/980吴镇吴镇(公元1280—1354年),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又称梅花和尚、梅沙弥等,浙江嘉兴魏塘镇(今嘉善)人。他性情孤僻,因对元王朝的统治不满,隐居乡里,饱读诗书。与黄公望、王蒙、倪瓒齐名,并称“元四家”。工词翰,山水宗巨然,为人孤洁,索画者虽豪贵不能求,唯以佳纸好笔求之,欣然就画。他画山水竹石,每题诗其上,代表作《渔父图》、《秋江渔隐图》、《洞庭渔隐图》等。2022/11/17吴镇吴镇(公元1280—1354年),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又81

吴镇《洞庭渔隐图》纸本,水墨画。近景画双松挺立,杂树盘屈;隔岸山峦,作长破聚点,矾石垒垒,挥厚朴茂;湖上浅汀芦苇,错落萧疏。湖山间点缀一叶扁舟,碧波平远,荡漾苍茫。画面布局简净,画境明静幽寂。款题:“梅花道人戏墨”,并自题诗云:“洞庭湖上晚风生,风搅湖心一叶横。兰棹稳,革衣新,只钓鲈鱼不钓名。”寄托了作者隐遁避世的思想感情。2022/11/17吴镇《洞庭渔隐图》纸本,水墨画。近景画双松挺立,杂树盘屈;82倪瓒简介倪瓒(130l--1374),字元镇,倪瓒从小得长兄抚养,生活极为舒适,无忧无虑,倪昭奎又为他请来同乡“真人”王仁辅为家庭教师。倪瓒受到这样的家庭影响和教育,养成了他不同寻常的生活态度,清高孤傲,洁身自好,不问政治,浸习于诗文诗画之中,和儒家的人世理想迥异其趣。故而一生末仕。青少年时期的倪瓒精心研读典籍,涉猎佛道书籍,对名作朝夕把玩,心摹手追,认真写生。2022/11/17倪瓒简介倪瓒(130l--1374),字元镇,倪瓒从小得长兄83倪瓒当长兄倪昭奎突然病故以后,继之,母亲和老师王仁辅相继去世,使倪瓒悲伤不己。他原来依靠其长兄享受的特权,随之变成了一般的儒户,家庭经济日渐窘困,他怀着忧伤的情绪,自作述怀诗,详述当时自己痛苦的环境。其妻蒋氏病死以后,倪瓒受到很大的打击。长子早丧,次子不孝,生活越觉孤苦无依,内心烦恼苦闷,无所适从。2022/11/17倪瓒当长兄倪昭奎突然病故以后,继之,母亲和老师王仁辅相继去世84倪瓒代表作品《渔庄秋霁图》《幽涧寒松图》《容膝斋图》2022/11/17倪瓒代表作品《渔庄秋霁图》2022/11/9852022/11/17《渔庄秋霁图》是倪瓒五十五岁时的作品,充分展现了他成熟时期的典型画风。画卷描绘江南渔村秋景及平远山水,以其独特的构图显露个人特色,即所谓的“三段式”。画面以上、中、下分为三段,上段为远景,三五座山峦平缓地展开;中段为中景,不着一笔,以虚为实,权作渺阔平静的湖面;下段为近景,坡丘上数棵高树,参差错落,枝叶疏朗,风姿绰约。整幅画不见飞鸟,不见帆影,也不见人迹,一片空旷孤寂之境。2022/11/9《渔庄秋霁图》是倪瓒五十五岁时的作品,充分86倪瓒倪瓒诗书画三绝。倪瓒的绘画开创了水墨山水的一代画风,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元代四大家”。画法疏简,格调天真幽淡,以淡泊取胜。作品多画太湖一带山水,构图多取平远之景,善画枯木平远、竹石茅舍,景物极简。其画多以干笔皴擦,笔墨极简,所谓“有意无意,若淡若疏”,形成荒疏萧条一派。在元四家中,倪瓒在士大夫的心目中享誉极高,其作品被称为逸品.2022/11/17倪瓒倪瓒诗书画三绝。倪瓒的绘画开创了水墨山水的一代画风,与黄87《容膝斋图》《容膝斋图》中横势的山石,横势的用笔,加上横势的皴法,增添了疏阔旷远的气氛。画中横向的山石体块,将立轴画面分割成几个段落,然后以挺直的树干将画面连贯起来。这种构图关系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体现了云林独特的审美情趣。2022/11/17《容膝斋图》《容膝斋图》中横势的山石,横势的用笔,加上横势的88王蒙王蒙是元代四大画家之一,他出生在一个艺术世家,外祖父赵孟頫是元代的画坛领袖,外祖母管道昇、舅父赵雍、赵奕,表弟赵彦徵都是杰出的画家,因此他从小便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和教导。在元四家中,甚至在历代的文人画家中,王蒙深厚的艺术功力,和丰富多姿的表现技巧都堪称一流。王蒙山水画最典型的特色是景物深邃繁密,用笔圆浑凝重。2022/11/17王蒙王蒙是元代四大画家之一,他出生在一个艺术世家,外祖父赵孟89青卞隐居图轴被明代的大画家和鉴藏家董其昌认为是王蒙最好的画作。图中画的是吴兴(今浙江湖州)卞山的景象,山峦层层叠叠,充满画幅,负势竞上,仿佛涌动着一股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山脚下的小径上,一个文士手策手杖,正缓缓地穿过茂密的树林,准备走向坐落在半山腰的一座山庄,山庄里一人抱膝倚床而坐,好象正在等待客人的到来。思想构成了一种奇异的张力,引人入胜。2022/11/17青卞隐居图轴被明代的大画家和鉴藏家董其昌认为是王蒙最好的画作902022/11/17

王蒙青卞隐居图轴2022/11/9王蒙青卞隐居图轴91元四家山水画的特征元代,山水画的审美趣味在前代基础上发生了重大变革,即改变了从五代直至南宋的雄伟粗犷风格而向平淡天真画风转变。元代山水画突出了绘画的文学趣味,使诗、书、画融为一体,形成了以“文人画”为主流的山水画派。2022/11/17元四家山水画的特征元代,山水画的审美趣味在前代基础上发生了重92元代文人画自觉地从个体的角度来思考绘画的现实意义,更强调抒情言志的功能,这体现了在特殊背景下文人个性意识的觉醒。从传统美学的角度看,也体现了一种包容开放的审美观。不过应当指出的是,这种“无市井尘埃气”的艺术审美定位,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是元代文人画家在面对商业繁荣下俗文化迅速崛起的现状中对于精巧艺术的守护,同时也折映出他们对于蒙元朝廷的婉拒心态。文人画的兴盛根本上不是为了去表现那个时代,而是为了画家们自我的精神防御。元代艺术的复兴使我们看到文化遗存的历史。这种只能借助于残留的“尊贵气质”来挽回文人阶层自尊的表现,恰恰反映了精英阶层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滞留与保守的天性,它不可避免地会在绘画中流露出一种高标自洁、孤芳自赏的心态。这与艺术世俗化总的发展趋向是相背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明清文人画的价值取向。因此,在看待元人的绘画思想和艺术成就时,采取扬弃的态度,批判地加以吸收和借鉴。2022/11/17元代文人画自觉地从个体的角度来思考绘画的现实意义,更强调抒情93思考与讨论五代--两宋--元代山水画的语言经过了那些变化?论述中国五代、宋、元时期山水画的发展变化。

2022/11/17思考与讨论2022/11/994五代宋元山水画的发展变化概述五代—北宋,山水画从求真的雄伟全景式向具体个性化的雄伟全景式转变。北宋--南宋,山水画从雄伟的全景式转变成粗犷而富有诗意的边角小景。南宋-元代,山水画的审美趣味发生重大变革即从五代直至南宋的雄伟粗犷风格向平淡天真画风的转变。2022/11/17五代宋元山水画的发展变化概述五代—北宋,山水画从求真的雄伟全95谢谢收看祝同学们愉快!2022/11/17谢谢收看祝同学们愉快!2022/11/996什么是三远?有哪三远三远,山水画技法名。这个词汇既涵盖了山水的透视关系,也算是山水的构思观念。宋代郭熙的山水画论著《林泉高致》,就已提到“高远”、“深远”、“平远”的所谓“三远”。三远(sānyuǎn),中国画表现远山的三种技法。即:“高远”、“深远”、“平远”。三远-记载北宋郭思纂集的《林泉高致》载其父郭熙之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韩拙《山水纯全集》又增一说:“郭氏谓山有三远,愚又论三远者:有近岸广水,旷阔遥山者,谓之‘阔远’;有烟雾溟漠,野水隔而仿佛不见者,谓之‘迷远’;景物至绝,而微茫缥缈者,谓之‘幽远’。”后人合称为“六远”。元代黄公望《山水诀》参合两家之说,谓“山论三远,从下相连不断,谓之‘平远’;从近隔间相对,谓之‘阔远’;从山外远景,谓之‘高远’。”2022/11/17什么是三远?有哪三远三远,山水画技法名。这个词汇既涵盖了山水97三远-特点三远-特点“高远”,并不是拘泥于字面的“居高望远”。而是:“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也有一种说法叫作“虫视”,倒有些故意把自己放在低处的意思,看什么都是高大雄伟、气势磅礴,视平线也基本上处在画面的下端,用来描摹崇山峻岭再合适不过了。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就是运用高远法的典型佳作。“深远”则是“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意思就是借给观众一双千里眼,看得到万水千山,丘丘壑壑都浓缩在画面的尺寸之间。至于视平线则多处于画作的上端,类似于现在说的“鸟瞰”。元代黄公望的《九峰雪霁图》,一派群山莽莽、溪涧回转的无限风光,无疑都是拜深远法所赐。“平远”的视平线则处在画面的中间或者是中部偏上的位置,即:“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元代倪瓒的作品多呈现出这样的视觉效果,像他的《渔庄秋霁图》,三段式构图,表现出太湖的云水朦胧,精致悠闲的小景山水。平远的优势正在于能把南方山水的钟灵神秀和雅逸平和,搬到画面上来。

2022/11/17三远-特点三远-特点“高远”,并不是拘泥于字面的“98皴法中国画技法名。是表现山石﹑峰峦和树身表皮的脉络纹理的画法。画时先勾出轮廓﹐再用淡干墨侧笔而画。表现山石﹑峰峦的﹐主要有披麻皴﹑雨点皴﹑卷云皴﹑解索皴﹑牛毛皴﹑大斧劈皴﹑小斧劈皴等;表现树身表皮的﹐有鳞皴﹑绳皴﹑横皴等。目录简介

历史

形式

特点

形式美、线条美、力度美、审美意象、种类:斧劈皴、披麻皴、云头皴、雨点皴、荷叶皴、折带皴、解索皴、米点皴、墨块皴2022/11/17皴法中国画技法名。是表现山石﹑峰峦和树身表皮的脉络纹理的画法99简介皴法是中国画表现技法之一。古代画家在艺术实践中,根据各种山石的不同地质结构和树木表皮状态,加以概括而创造出来的表现程式。其皴法种类都是以各自的形状而命名的。早期山水画的主要表现手法为以线条勾勒轮廓,之后敷色。随着绘画的发展,为表现山水中山石树木的脉络、纹路、质地、阴阳、凹凸、向背,逐渐形成了皴擦的笔法,形成中国画独特的专用名词“皴法”。其基本方法是以点线为基础来表现山岳的明暗(凸凹),因地质构造的不同,表现在山石的形貌亦各不相同,因而形成了各类型的皴擦方法与名称,一般称为披麻皴、乱麻皴、芝麻皴、大斧劈皴、小斧劈皴、卷云皴(云头皴)、雨点皴(雨雪皴)、弹涡皴、荷叶皴、矾头皴、骷髅皴、鬼皮皴、解索皴、乱柴皴、牛毛皴、马牙皴、斫?皴、点错皴、豆瓣皴、刺梨皴(豆瓣皴之变)、破网皴、折带皴、泥里拔钉皴、拖泥带水皴、金碧皴、没骨皴、直擦皴、横擦皴等。清·郑绩将它列为十六家皴法。《梦幻居画学简明·论皴》:“古人写山水皴分十六家。曰披麻,曰云头,曰芝麻,曰乱麻,曰折带,曰马牙,曰斧劈,曰雨点,曰弹涡,曰骷髅,曰矾头,曰荷叶,曰牛毛,曰解素,曰鬼皮,曰乱柴,此十六家皴法,即十六家山石名目,并非杜撰。”表现树身表皮的,则有鳞皴、绳皴、横皴等。历代画论中论皴法的尚有《珊瑚网·皴石法》、《绘事微言·皴法》、《石涛画语录·皴法章》、《山静居论画》等。2022/11/17简介皴法是中国画表现技法之一。古代画家在艺术实践中,根据各种100历史在中国画的山水画中,皴法的出现标志着的山水画真正走向成熟。随着中国画的不断发展,千百年以来皴法已经从基本技法演化成了具有生命精神的艺术语言形式,它不仅有独立的审美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皴法还体现出不同时代的审美特征。关于“皴”的解释《说文解字》作:“皮细起也,从皮夋声”。“皴”与绘画的关系早在《梁书•武帝纪》中有:“执笔触寒,手为皴裂。又绘法。”《汤垕书鉴》又有:“曹弗兴善画,作人物衣纹皴绉。又董元画山石,作麻皮皴。”《世说新语•》记载顾恺之画裴楷像,“颊上益三毛”,而“神明殊胜”,是说在画像的颊上添三笔皱纹,而人物精神立现。这三笔皱纹就是早期人物画中的表现皮肤质感的皴笔。[1]

魏晋之际玄学的盛行所导致画家的个性自由和向自然的贴近,为以后中国山水画科目的独立提供了条件。中国山水画是人类对自然万物充满智慧和创造性的阐释,是一种有意味的追求审美价值的情感活动。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形之于绘画,也以体现在山水画上最为清晰。绘画技法的发展给画种的演进和创新带来了巨大的动力,皴法也是如此。一幅山水画中,山石画法的任务最为重要,它与笔法、墨法、章法、设色等相比,皴法在种类上也最为丰富,是山水画技法中最值得研究、也最能代表画家审美取向的一个重要方面。故而贺天健道:“强调一些说,皴法可以当作山水画艺术中的一种生命看。”2022/11/17历史在中国画的山水画中,皴法的出现标志着的山水画真正走向成101从隋唐以前山水画中所表现的“空勾无皴”到五代时期山水画的“皴染俱备”,皴法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演进,成为与中国山水画同步发展的重要标志。五代、两宋是山水画发展的高峰时期,也是皴法定型和发展的顶峰时期。从荆浩的“斧劈皴”(原型)、董源的“披麻皴”,到范宽的“雨点皴”、郭熙的“卷云皴”、李唐的“斧劈皴”、“马牙皴”,马远和夏圭的“大斧劈皴”等,[2]到了元代又出现了王蒙的“解索皴”、倪瓒的“折带皴”等。之后明、清两代山水画中的皴法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创造。近代山水画大家黄宾虹、李可染、傅抱石在传统皴法的基础上也都有新的创造,其中傅抱石在传统的“乱柴皴”的基础上融合了自己的笔法创造出著名的“抱石皴”。这些已有的皴法也成了中国山水画史中一笔宝贵的财富。2022/11/17从隋唐以前山水画中所表现的“空勾无皴”到五代时期山水画的“皴102形式皴法是历代山水画家在师法自然造化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艺术语言形式,并在不断发展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从而具有了独特的价值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皴法也体现出各自不同的审美特征,皴法是山水画技法中最值得研究、也最能代表画家审美取向的一个重要方面。近代山水画家贺天健先生曾说:“强调一些说,皴法可以当作山水画艺术中的一种生命看。”无论是点皴、线皴还是面(块)皴,它不但有自身线条、力度、肌理等形式美,山水浑厚、空灵、舒展等内在美也都蕴含在皴法形式之中。皴法是艺术家审美意象的一种外化,它秉承“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也是画家思想、情感的倾注。艺术家所运用的皴法,意不在本身,而是作为表达画家审美意象的一个载体,是画家自己通过对外在世界感悟来表达内心情感的审美追求。[1]2022/11/17形式皴法是历代山水画家在师法自然造化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艺术语103特点皴法作为“程式化”的典型形态,具有形式美的因素。皴法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线条美、力度美、肌理美等方面,这是从皴法的外在形式因素而言。从皴法包含的深层美学内涵看,中国艺术秉承“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山水画强调精神与物质的沟通,超越有形的物质,达到通过外在世界感悟到内心的审美追求。因此,皴法的价值超越了被描摹的自然物象,是艺术家审美意象的一种外化。2022/11/17特点皴法作为“程式化”的典型形态,具有形式美的因素。皴法的形104荷叶皴皴笔从峰头向下屈曲纷披,形如荷叶的筋脉,故名。用来表现坚硬的石质山峰,经自然剥蚀后,岩石出现深刻的裂纹。当你远望黄山的莲花、莲芯二峰时,可以看到偷叶效在自然界中的情景。2022/11/17荷叶皴皴笔从峰头向下屈曲纷披,形如荷叶的筋脉,故名。用来表现105云头皴笔多屈曲迂回,向中心环抱。如“夏云多奇峰”,故称云头皴。这种效法创自北宋山水画家郭熙,他的山水烟云隐现,奇峰多变,“独步一时”。2022/11/17云头皴笔多屈曲迂回,向中心环抱。如“夏云多奇峰”,故称云头皴106披麻皴山水画皴法之一,亦称“麻皮皴”,由五代董源创始,如元·汤垕《画鉴》所述:董源“山水有二种:一种水墨矾头,疏林野树,平远幽深,山石作麻皮皴。”其状如麻披散而错落交搭,故曰“披麻皴”。披麻皴以柔韧的中锋线的组合来表现山石的结构和纹理。此法善于表现江南土山平缓细密的纹理,董源多运短披麻皴,巨然喜用长披麻皴,董、巨所创江南山水画派系即以披麻皴为显著特点之一。披麻又分长披麻、短披麻两种,用中锋笔,圆而无圭角,弯曲如同画兰草,一气到底,线条遒劲,不可排列须有参差松紧,点法如“一”字或“混点”。宜表现江南土石丘陵等。创自五代董源、巨然、赵孟頫、黄公望等不少画家均以披麻为主。明·陈继儒《论皴法》作“麻皮皴”,工艺绘画亦多用。2022/11/17披麻皴山水画皴法之一,亦称“麻皮皴”,由五代董源创始,如元·107没骨法国画术语,直接用彩色作画,不用墨笔立骨的技法叫做没骨法。分山水没骨和花鸟没骨两种,最初相传由南朝张僧繇创始,而没骨花鸟传为北宋徐崇嗣,实应真正始于清恽寿平。这种画法打破了前代习用的“勾花点叶”法,以彩笔取代墨笔,直接挥抒,从而产生了一种全新的时代风格。这种技法早在公元557年以前就由南朝张僧繇创始,其形式是用青绿重色画的山水画,并染出明暗部分,与西画的形式相似。在敦煌石壁画中,也有这样的画例。其后唐杨升传张僧繇法,擅没骨山水。花鸟画应用没骨法,传始于北宋的徐崇嗣,“崇嗣创造新意……号没骨花”。实是将《没骨图》中所谓芍药之别称“没骨”错误理解所至。而今花鸟画科中所谓“没骨法”应始于恽寿平。2022/11/17没骨法国画术语,直接用彩色作画,不用墨笔立骨的技法叫做没骨法108没骨法《梦溪笔谈》中沈括所谓“没骨图”为“不用墨笔,直以彩色图之,谓之‘没骨图’。”似乎“没骨”是一种绘画技法。因此后世含混的称之为“没骨图”、“没骨花”,甚至“没骨法”等。

据《图画见闻志》卷6《近事·没骨图》:“李少保端愿有图一面,画芍药五本……其画皆无笔墨,惟用五彩布成。旁题云:‘翰林待诏臣黄居寀等定到上品,徐崇嗣画没骨图’。以其无笔墨骨气而名之。”虽指出这幅“没骨图”画的是芍药花,但他的理解仍颇含混,仍认为“没骨”之意不过是“无笔墨骨气而名之”。只有宋·董逌揭开了这个谜底:“沈存中(括)言:‘徐熙之子崇嗣创造新意,画花不墨,直叠色渍染,当时号‘没骨花’,以倾黄居寀父子。余常见驸马都尉王诜所

《花卉册》恽寿平收徐崇嗣没骨花图,其花则草芍药也……其他见崇嗣画花不一,皆不名没骨花也。唐·郑虔著《胡本草》记芍药一名‘没骨花’。今王晋卿所收独名没骨,然存中(沈括)所论岂因此图而得之耶?”十分清楚的辨明了所谓“没骨图”原来指的是其中所画的花卉的一种别称——“芍药”又名“没骨花”;而不是指称一种独特的绘画技法——“没骨法”。2022/11/17没骨法《梦溪笔谈》中沈括所谓“没骨图”为“不用墨笔,直以彩色109染云法又称烘云法。不勾出云纹,用水墨烘染出云块,常用以表现浑厚的凝云和云海,迷蒙浩荡,幽深莫测。染云法,一要注意云块的形态美,可用淡铅笔顺山峰林木之势轻轻勾出云的形态,一幅画中云块的大小、势动、形态,要相互呼应,在变化中连成一气,切不可涣散零乱。二要注意水分的掌握,初学者可由淡渐浓,层层染出;技巧熟练之后,方可浓淡兼施,一气呵成。烘染中,既不能留下累累笔痕,也不能不讲笔法,涂成一片死墨。因此,常要保持纸面的一定湿度,要讲究用笔的层次。在青绿山水中,也有用白粉行染云法的,其手法与水墨烘云法相同。2022/11/17染云法又称烘云法。不勾出云纹,用水墨烘染出云块,常用以表现浑110染云发古人画云,不仅止于画出云(有积云、流云、云雾、云海、云瀑之分)的形似,而且要求表现出不同气候条件下云的意态。如韩拙在《山水纯》中所说:“春云如自鹤,其体闲逸和而舒畅也;夏云如奇峰,其势阴郁,浓淡暖魂而无定也,秋云如轻浪飘零,或若兜罗之状,廓静而清明;冬云澄墨惨翳,亦其玄溟之色,昏寒而深重”。古人对大自然的观察体验何等细致深刻。我们要画好云,还得要从“师造化”上下功夫。2022/11/17染云发古人画云,不仅止于画出云(有积云、流云、云雾、云海、云111飞白飞白是书法中的一种特殊笔法,相传是书法家蔡邕受了修鸿都门的工匠用帚子蘸白粉刷字的启发而创造的。它的笔画有的部分呈枯丝平行,转折处笔画突出,北宋黄伯思说:"取其发丝的笔迹谓之白,其势若飞举者谓之飞。"今人把书画的干枯笔触部分也泛称飞白。2022/11/17飞白飞白是书法中的一种特殊笔法,相传是书法家蔡邕受了修鸿都门1122022/11/172022/11/9113五代、宋美术---山水画2022/11/17五代、宋美术---山水画2022/11/9114五代宋社会及美术概况社会发展:随着唐末中央政权的衰落,地方势力纷纷割据称雄,中国再次进入军阀混战局面。北方先后经过后梁、后唐、后晋等五个朝代;与此同时,南方出现了吴、南唐、前蜀等十个地方政权。历史将此称为“五代十国”。艺术概况:五代宋时期,各种矛盾交错消长,汉唐雄风不再。艺术天地相对狭窄,人们更多关注身边的事物。在寻求内外矛盾解决的过程中思想上逐渐孕育了“程朱理学”,宋人习惯于将一切问题放在理性的天平上去衡量。与此相适应的艺术普遍重寓意,说理性强,重视内心感受甚于对客观的表述,所以宋艺术风格趋向“精密不苟”。美术概况:绘画全面繁荣,人物、山水、花鸟等画科的发展都达到了新的高度;民间画工、皇家画院、文人画三足鼎立,互相竞争又相互吸收,共同促成了宋代美术百花争艳的局面。2022/11/17五代宋社会及美术概况社会发展:随着唐末中央政权的衰落,地方势115五代山水画北方:荆浩关仝南方:董源巨然2022/11/17五代山水画北方:荆浩关仝2022/11/9116北派---荆浩的艺术实践荆浩自云:“吴道子画山水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吾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所谓有笔是指有勾又有皴、他的所谓墨乃是有墨色阴阳向背的效果,是山水画技法完全成熟的标志;后梁时期“隐于太行山之洪谷”,自称“洪谷子”。他一边创作山水画,一面也进行理论著述,他所著的《笔法记》,被进之于秘阁。大山大水,开图千里(全景式构图);雄伟峻拔。2022/11/17北派---荆浩的艺术实践2022/11/9117《匡庐图》《匡庐图》是荆浩的代表作之一,在宋代就被定位荆浩真迹,画中画的是江南庐山,然其生活基础仍是从北方的山水而出,此作画境宏阔博大,气势雄伟峭拔,反映出以荆浩为代表的北方画派的基本艺术特征。为了便于吸纳万象,写成“全景山水”,作者采用立轴构图,以纵向布局为主。2022/11/17《匡庐图》《匡庐图》是荆浩的代表作之一,在宋代就被定位荆浩真1182022/11/172022/11/9119北派----荆浩《匡庐图》此图集中体现了荆浩的笔法特点,勾、皴、染三法并举,既突出了造型的结构、形态的立体感和厚重感,又显示了水墨技法的特殊韵致。在画面的营造上,作者将“高远”、“平远”二法结合起来,交替使用,峻峭耸立的巍巍峰峦与开阔平旷的山野幽谷自然出现在图中,毫无相抵不合之处;而古松巨石与层叠的峰峦相映相发,更是将全画幽深缥缈的境界清楚地表现出来。2022/11/17北派----荆浩《匡庐图》此图集中体现了荆浩的笔法特点,勾、1202022/11/17

《匡庐图》局部

2022/11/9《匡庐图》局部121由下往上看,作品层次井然,一层高过一层。画面下端细绘出山麓景致,树木、屋舍、河流、石径、撑船的舟子、赶驴的行人,一一摄入笔端,准确表现出来。再往上是山间峰峦、瀑布、亭屋、桥梁、林木,山光岚气,隐约浮动,山峰越上越高。越高越形峭拔,在群峦众岭的映衬环拥下,最高峰挺然直出,上摩穹苍。2022/11/17由下往上看,作品层次井然,一层高过一层。画面下端细绘出山麓景1222022/11/17《匡庐图》局部2022/11/9《匡庐图》局部1232022/11/172022/11/9124荆浩山水画的艺术思想与晚唐的新儒家追究宇宙万物之理与性的理论相似:把握宇宙并参物它深沉博大与复杂多变的奥秘,而非仅仅限于模仿自然。这是一个“观察自然---冥想自然---参悟自然”的观照过程。这种自然观决定了中国写实山水图象并没有采用焦点透视这种科学性空间表现的方法(西方线形透视18世纪才被中国画家所用),而是放眼于散点透视、通过山石的纵深层次造成真实可感的空气效果。五代以后山水居首以及水墨主流之形成与他有直接关系。2022/11/17荆浩山水画的艺术思想与晚唐的新儒家追究宇宙万物之理与性的理论125北派----关仝关仝,五代初(10世纪)画家,是荆浩弟子,陕西长安人。然关仝在“刻意力学”的基础上,青出于蓝,后人将他们称为“荆关”。其山水多画黄河中游地区的巍峰林峦,时而也描绘村居野渡、渔市山驿等生活场景,别具情趣。皴法严实而劲健,力现山崖与林木的坚实形质;画树则有枝无干,观后如临绝壁荒林,唯独不见人物,据说他不擅人物。在北宋水墨山水中也算独特一家。其绘画特点是“石体坚凝,杂木丰茂。”其代表作为《关山行旅图轴》为关仝的亲笔、《秋山晚翠图轴》等。2022/11/17北派----关仝关仝,五代初(10世纪)画家,是荆浩弟子,陕126五代关仝《关山行旅图》2022/11/17五代关仝《关山行旅图》2022/11/9127关仝《秋山晚翠图轴》2022/11/17关仝《秋山晚翠图轴》2022/11/9128南派----董源董源(?-约962年),五代南唐画家。字叔达,原籍金陵人。南唐中主元宗时任后苑副使,故后人称其为“董北苑”他是一位负责园林工作的官员,其官甚为清闲,可以集中精力作画。工画龙水、牛、虎、人物,最擅山水。董源的水墨山水,多表现江南丘陵江湖景色。其作品有青绿和水墨二体。2022/11/17南派----董源董源(?-约962年),五代南唐画家。字叔达129董源作品两种画法1.淡设色点子皴,墨色清淡。《潇湘图卷》《夏景山口待渡图卷》《重林寒汀图卷》《夏山图卷》2.长披麻皴,双钩夹叶,大青色渲染。《龙宿郊民图轴》等董源---《潇湘图》潇湘图为董源后期山水画的代表作。画名为潇湘图,乃取”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的诗意。全卷以横幅形式图写江南山丘沙岸江河纵横的秀美景象,山头丛林杂树以水墨点染,平沙坡岸间以披麻皴擦绘成,滩头有五人,是在击鼓奏乐还是在纷纷向前迎候江面舟中之人?舟中有朱衣贵族端坐,后段近处有渔夫十人拉网捕鱼,山水皆以花青运墨点染,山石用点子皴,山脚用披麻皴。平淡幽深,生动地表现出江南气候湿润、烟雨空蒙的特色,人物则以细笔重彩涂写,神采历历俱足,是董源的传世名作。2022/11/17董源作品两种画法1.淡设色点子皴,墨色清淡。2.长披麻皴,双130五代董源画法1

《潇湘图卷》2022/11/17五代董源画法12022/11/9131五代《潇湘图卷》局部2022/11/17五代《潇湘图卷》局部2022/11/9132《寒林重汀图》2022/11/17《寒林重汀图》2022/11/91332022/11/17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卷》

2022/11/9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卷》1342022/11/172022/11/91352022/11/17董源画法2

《龙宿郊民图轴》

2022/11/9董源画法2136龙宿郊民图轴

汇集了小青绿和水墨的表现技巧,将墨与青绿巧妙地合为一体,墨、色相得益彰却不相碍。作者用墨笔勾勒渲染后,在坡面、峰峦等处略敷青绿,颇有郁郁葱葱、草木繁茂之意。山峦作披麻皴,间绘杂木成林,省去许多点苔之笔,与点苔频繁的《夏山图》卷等大为不同。

2022/11/17龙宿郊民图轴汇集了小青绿和水墨的表现技巧,将墨与青绿巧妙地137南方---巨然巨然山水的构成,虽出自董源,但自成一格。他喜作竖式构图,其山水表现内容与董源之作大体相近,不同的是糅入了一些北方山水画的构图外,其笔墨与董源相比,趋于粗放,多不作云雾迷濛之景,但画中散发出浓重的湿润之气却不亚于董源。巨然擅长用粗重的大墨点点苔,鲜明、疏朗,长披麻皴粗而密,笔法老辣、率意。2022/11/17南方---巨然巨然山水的构成,虽出自董源,但自成一格。他喜作1382022/11/172022/11/9139巨然《秋山问道图》《秋山问道图》最能代表他的风貌。此画墨笔,用披麻皴,圆浑简朴,没有作为主骨干的山石轮廓线,山的凹处皴条多而浓,凸出皴条少而淡,山头多光滑的卵石。树干勾染,树叶用墨点簇而成,水草一顺又折,皆一笔撇出。画面清淡,仅墨苔点较重,墨和色整洁有序,苍郁华滋而不露外强之气。巨然《秋山问道图》《秋山问道图》最能代表他的风貌。此画墨笔,140内省、精致趋向与市井文化的勃兴宋代文化最重要的标志是理学士大夫文化表现出精致与内趋的性格野俗而生动的市民文化成长起来教育发达,重视发展地方学校;学校教育制度上等级差别不断缩小2022/11/17内省、精致趋向与市井文化的勃兴宋代文化最重要的标志是理学20141理学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思潮,又称道学。产生于北宋,盛行于南宋与元、明时代,清中期以后逐渐衰落,但其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广义的理学,泛指以讨论天道性命问题为中心的整个哲学思潮,包括各种不同学派;狭义的理学,专指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学说,即程朱理学。是批判佛、道哲学的直接产物。2022/11/17理学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思潮,又称道学。产生于北宋,盛行于南宋142两宋理学思想将纲常伦理确立为万事万物之所当然和所以然,即“天理”,并高度强调人们对天理的自觉认识。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止人欲,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受到强大的约束。2022/11/17两宋理学思想将纲常伦理确立为万事万物之所当然和所以然,即“天143宋代山水画家和作品李成与范宽郭熙与《林泉高致》米氏云山与小景山水王希孟南宋四家2022/11/17宋代山水画家和作品李成与范宽2022/11/9144李成李成(919~967)中国五代及北宋画家。字咸熙。原籍长安人,先世系唐宗室,祖父李鼎他博学多才,胸有大志,但不得施展,遂放意诗酒书画,后醉死陈州(今河南淮阳)客舍。初师承荆浩、关仝,并加以发展,后自成一家。多画郊野平远旷阔之景。作品成功地表现了烟霭霏雾和风雨明晦的气候变化中自然山水之灵秀,具有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锋颖脱,墨法精微的特点。今有《读碑窠石图》(图中人物为王晓所画)、《寒林平野图》、《晴峦萧寺图》、《茂林远岫图》等传世。2022/11/17李成李成(919~967)中国五代及北宋画家。字咸熙。原籍长1452022/11/17《读碑窠石图》此图为李成与王晓合作。一块残碑,几株枯树,原野凄凉。表现出他愤世嫉俗、高傲孤寂之品格。画中残碑以淡墨染正侧面;环绕残碑周围的枯树盘复,枝干下垂如蟹爪。荒石孤立、荆棘枯草,所有的景物烘托出什么气氛围呢?2022/11/9《读碑窠石图》146范宽范宽,北宋画家。因性情宽和,人称为“范宽”。山水初学李成,继法荆浩,后感“与其师人,不若师诸造化”,因移居终南山、太华山,对景造意,不取繁饰,自成一家。其作品风格峰峦浑厚,笔墨雄奇。喜用状如雨点、豆瓣、钉头的皴笔画山,皴笔布列山石之正面,山顶多植密林,水边置大石,屋宇笼染黑色,表现出秦陇间峰峦浑厚峻拔之景象。亦擅画雪景。评者以为“得山之骨”。与关仝、李成并为五代、北宋间北方山水画的主要流派代表,对后世影响很大。代表作品有《溪山行旅图》等。2022/11/17范宽范宽,北宋画家。因性情宽和,人称为“范宽”。山水初学李147溪山行旅图2022/11/17溪山行旅图2022/11/9148郭熙《早春图》郭熙,北宋宫廷画师,少年时就有很高的绘画天赋。早年工致精美,晚年继承李成风格并有自己的独创。北宋山水的杰出代表。北宋画家对於四季节气与自然律动十分留意,郭熙这幅《早春图》表现的正是如笑的春山。同范宽迥然三段的严峻构图相比,多了一股微妙的气氛,柔和了物象,也统合了全画远近、深浅的空间感,塑造出可游可居的理想山水。真可谓“春山淡冶而如笑”。2022/11/17郭熙《早春图》郭熙,北宋宫廷画师,少年时就有很高的绘画天赋。1492022/11/17郭熙《早春图》2022/11/9郭熙《早春图》150郭熙绘画特色一方面重视捕捉山水四时朝暮的不同;另一方面重视研究山水景色和欣赏者情感的关系。这幅图描写了冬尽春来处于生机隐然萌发中的山水。继承了李成常用的曲线为主的“云头皴”和“蟹爪树”方法,“,冬山惨淡而如睡”,提出“春山如笑,夏山如滴,秋山如妆,冬山如睡”的观点。善用墨湿勾淡染,淋漓滋润,以表现山岚轻发、山光浮动的景象。提出“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2022/11/17郭熙绘画特色一方面重视捕捉山水四时朝暮的不同;另一方面重视研151《幽谷图》2022/11/17《幽谷图》2022/11/9152《幽谷图》此图已失半幅画。寒冬幽谷,有“冬山渗淡而如睡”之意。见山上主峰,虎踞龙盘,临千丈绝涧。深谷幽壑,盘回曲折。谷底清泉涌流,波间崖壁,浪激石尖,寒气森森,物色迷茫。有巨石天成,三五枯树,盘踞其间。是典型的中国西北山川的冬天景色。此图作者采用“高远法”,造成气势磅礴的感觉,使人近观远视,皆有所得,且笔墨简淡、精炼,显示了作者精湛的绘画技巧和对清旷意境的追求。2022/11/17《幽谷图》此图已失半幅画。寒冬幽谷,有“冬山渗淡而如睡”之意153郭熙与《林泉高致》《林泉高致集》,郭熙山水画创作的一篇经验总结,由其子郭思整理而成。全书分六节,即序言、山水训、画意、画诀、画格拾遗、画题。《山水训》一节集中叙述郭熙山水画创作经验和主张;《画意》一节主要是强调画家要注意艺术气质的锻炼和文学修养的提高;《画诀》一节讲的是画面布局、形象塑造、笔墨技巧以及表现四季天气变化等不同景色的基本规律;。《画格拾遗》是郭思记述其父的一些山水画的情况。《画题》一节就古代绘画的作用发表议论,认为画家应当有所作为。2022/11/17郭熙与《林泉高致》《林泉高致集》,郭熙山水画创作的一篇经验总154米氏云山与小景山水米芾(1051—1108),字元章,徽宗时为书画博士,后任礼部员外郎,世称“米南宫”。米芾绘画上的成就主要主要在山水画上。他对江南山水情有独钟。现无他原作,但可以从其子米友仁米友仁的传世作品中领略到其山水的独特神韵。米氏云山的画法是用大小错落的横点点饰出山的形状,上密下疏,上浓下淡,点与点之间自然随意地留出空隙,笔笔可见,云气以淡墨空勾并渲染,树枝多用浓墨简洁勾出,以大浑点作叶,山脚坡岸以淡墨卧笔横扫,此画法乃米老前无古人的独创。“米氏云山”确是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语言方式,在山水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2022/11/17米氏云山与小景山水米芾(1051—1108),字元章,徽宗时1552022/11/17《春山瑞松图》2022/11/9《春山瑞松图》156米友仁《潇湘奇观图》2022/11/17米友仁《潇湘奇观图》2022/11/9157《潇湘奇观图》卷

北宋,米友仁作米友仁为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长子,父子两人共创“米家山水”。此图绘米友仁十分熟悉的潇湘奇观景致,深得其“变态万层”之“真趣”。开卷便是浓云翻滚,隐现出远山坡脚,随着云气的飘动变幻,逐渐显露出山形,重迭起伏的峰峦影影绰绰地展现于团团白云中。中段山川始露出清晰真容,主山屹立,尖峰高耸,树丛映带,甚富高远和深远感。结尾处山色又渐趋淡远,唯近处林岸、草庐明晰。自首至尾,迷濛、清明以及远近、浓淡,几度变幻,奥妙莫测。2022/11/17《潇湘奇观图》卷

北宋,米友仁作米友仁为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长1582022/11/17米芾《云山墨戏图》2022/11/9米芾《云山墨戏图》159米氏山水特色作品主要运用泼墨法和破墨法,依仗水墨的晕染来塑造形象,很少用线勾勒,浓淡、虚实的墨色使景致时隐时显,忽明忽晦,迷濛又富有变化,故时人谓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