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篇自然环境第一章地质第一节地层上虞地处江山~绍兴深大断裂两侧,构成两个不同属性的构造单元和地层分区。断裂带以东为华南地层区(又称浙东南区);断裂带以西为江南地层区(又称浙西北区)。境内以前者为主,所出露的地层较为简单,除元古界陈蔡群外,中生界地层普遍发育。陈蔡群d段(Anzch)系一套变质程度较深的岩石组合,由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片岩以及各种混合质岩石组成,主要分布于丁宅、大勤、章镇一带,五夫、麻岙、笕桥、中村以及保驾山(陈蔡群a段)等地也有零星出露,厚度大于2298.1米。下石炭统叶家塘组(C1Y)分布于长山乡担山村附近,岩性主要为白色含砾石英砂岩、灰黑色砂质泥岩、炭质泥岩等,厚度约22.4米以上。上三叠统乌灶组(T3W)在滨笕乡笕桥、章镇河头和大勤乡铜山湖一带有零星出露,岩性为灰白色石英细砂岩、黑色粉砂岩、泥岩夹细砾岩等组成,以含丰富的类矿物为其主要特征,层内植物类化石和海相瓣鳃类化石亦较富。地层厚度约150米。下侏罗统枫坪组(J2f)主要由黄褐、黄绿色含砾石英岩夹薄层粉砂岩、泥岩、炭质页岩等组成。孤立地出露于通明乡任岙西北,面积小于0.5平方公里,厚度不详。上侏罗统磨石山群县内均有广泛发育,但仅见二个旋回(构造层),四个岩性组,自下而上为:第一旋回包括大爽组(J3d)、高坞组(J3g)、西山头组(J3x)、大爽组下部为中性、中酸性火山岩夹沉积岩,上部为酸性火山碎屑岩夹英安岩、凝灰质砂岩,厚度约500~1000米。出露于张溪——清潭一带。高坞组则为一套酸、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夹少量沉积岩岩系,岩性单一,厚层块状,多具晶屑塑变结构,石英、长石晶屑含量高达30%~70%,风化后常形成盾形山顶、陡峭山谷。本组主要出露于覆卮乡石阔、岭南乡西里、汤浦镇下漳以及东北部的横塘乡贾家一带,厚度约1242.2米。西山头组为酸性火山碎屑岩夹少量中酸性熔岩以及沉积岩,其特点是分布较广,成性较好,厚度约746米,主要出露于横塘乡徐家岙、夹塘乡夏家、滨笕乡西边石龙山、长塘乡罗村山一带。与高坞组、西山头组并列的横尖组(J3h),区内零星见于杜浦附近。第二旋回仅见九里坪组(J3j),为一套酸性熔岩,局部夹沉凝灰岩、沉积岩以及酸性火山碎屑岩。主要分布于五龙山以北地段以及萝岩山、兰芎山一带,最大厚度达1657米。下白垩统白垩系地层受区域断陷盆地控制,为一套湖沼相沉积物。本区出露有馆头组(K1g),和朝川组(K1e)。前者为杂色砂岩、泥岩夹少量火山碎屑岩,出露于陈溪乡旧宅和岭南乡油竹坪一带,厚度变化大,一般在300~600米之间。后者系一套紫红色碎屑沉积岩少量火山岩,地层厚度在224~496米之间。所产化石有:腹足类、瓣鳃类、叶肢类、介形类、植物藻类等。上新统铜岭祝组(N2T)分布于江山、滨笕等地。岩性有青灰色泥岩、页粉、粉砂岩以及粉砂质泥岩。中部和底部见有1~3层橄榄玄武岩、橄榄拉斑玄武岩,有时有褐煤及含砾泥岩。厚度约80~7150米。更新统县内出露有中上之分,中更新统平湖组(Q2p),呈带状分布于萝岩山下竺郎畈一带,主要为滨海相夹河湖相沉积,岩性由粉土质亚粘土、网络状红土、粘土、粉土质亚砂土组成,厚度数米至60余米。上更新统有东浦组(Q3d)及宁波组(Q3n)出露,前者为滨海相沉积,局部为海陆混合相和陆相沉积,以粉质粘土、亚粘土为主,间夹粉土质亚砂土;后者亦为滨海相沉积,局部为泻湖、河流沉积,以黄褐色粉土质亚粘土为主,夹灰色淤泥质粉土质亚粘土、亚砂土。本统出露于百官、丰惠、永徐乡万岙村附近,厚度分别为58.6米及46.85米。全新统分布于北部平原以及山谷河床、河漫滩等处。县内仅出露有钟家堍组(Q4z)和大古塘组(Q4d),各组岩性相近,以灰黄色粉质粘土、亚粘土、淤泥质粘土、黑色泥炭、砂砾层为主,厚度不等,一般数米至20余米。第二节岩石县内岩石分布,除沉积岩出露于下石炭统叶家塘组、上三叠统乌灶组、下侏罗统枫坪组、下白垩统的馆头组和朝川组外,还有第三纪上更新统和第四纪砂、砾沉积物(岩性特征见地层一节),主要岩石分述如下:火山岩上虞在中生代火山活动最为活跃,属浙东南火山活动区,龙泉——奉化火山活动带内,主要受区域性基底断裂构造控制。境内中生代火山岩分布约占陆地面积的65%以上,其喷出岩以酸性、中酸性岩类为主,中基性少见。活动时代及程度,以燕山期旋回晚侏罗世最为发育,白垩世及喜马拉雅期旋回渐趋尾声,喷出岩均系陆相火山岩系,浅成相及超浅成相的次火山岩,至今尚未发现。熔岩类发育于燕山期旋回,从上侏罗世的大爽组开始,经西山头组、九里坪组逐渐增多,此期以酸性和中酸性为主;到白垩世则为中基性及基性;上新世时熔岩活动减弱,直至渐趋消失。岩体以流纹岩、流纹斑岩、球状流纹岩为多,英安岩及安山岩也有少量出露。具体分布于五葵山、兰芎山、百楼山、蒿尖山、五龙山、杨数田冈以及清潭乡的老鹰山、秀峰尖、樟塘乡的马山、牛山等地。火山碎屑岩类是一种分布最广、最为发育的岩石类型,除喜马拉雅山期旋回外,普通发育于燕山期各旋回中。岩石有凝灰岩、熔结凝灰岩、凝灰熔岩、层凝灰岩等,但以凝灰岩最多。岩性以酸性、中性最为常见,基性及其过渡类型亦有发育。主要分布于百楼山、浆缸盖、萝岩山、兰阜山、大山、梁岙山、罗村山、石龙山、天峰山以及福祈山、夏盖山、朝基弯冈等地。侵入岩上虞岩浆的侵入活动较为活跃,不但有晋宁期的岩浆侵入,而且燕山期的岩浆侵入也颇频繁。据调查,全县共有大小岩体19个,出露面积82.49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的8%左右。依据区域性资料和同位素绝对年龄,岩浆侵入活动分为3期5次:晋宁期侵入岩体仅见于通明乡任岙村一处,面积为1平方公里,岩性为混合花岗岩体,侵位于陈蔡群地层中。经K—Ar法测定,年龄为6.41~7.20亿年。岩石由混合中——细粒白云母花岗岩与混合伟晶质白云母花岗岩相间出露,互为过渡,是地槽向地台演化中的产物。燕山侵入岩分为早、晚两期,以丽水——上虞断裂带为界。早期侵入岩主要出露于该断裂带以西地区,晚期侵入岩主要分布在该断裂带以东地区。燕山早期侵入岩体仅有横塘乡陈家和长塘乡罗村山两处,后者规模稍大,约6平方公里,呈北东——南西向展布。侵位于晚侏罗系西山头及高坞组的地层中。岩性为肉红色中细粒黑云母角闪石花岗岩,局部相变为中细粒二长岩;陈家岩体为钾长花岗斑岩,出露面积0.81平方公里,侵位于晚侏罗世西山头组中。它们均属燕山早期第三侵入阶段的产物,同位素年龄为1.35~1.53亿年。燕山晚期侵入岩浆比早期活动性大,侵入次数达三次之多。岩性有闪长岩、石英闪长岩、钾长花岗斑岩、花岗斑岩、二长花岗岩等,个别呈复杂式杂岩体。主要分布于岭南乡田家山,覆卮乡东澄、知礼岙、张溪乡捉鹿竖冈,五驿乡驿亭以及章镇、梁湖、鸡山等地,出露面积65.23平方公里,侵位于上侏罗及下白垩统地层中。岩石为浅灰至肉红色,中细粒块状构造,矿物成份:中性斜长石70%、角闪石5~10%、钾长石5~10%、石英5~10%、黑云母3~5%。据余姚堂观村及岭南白龙潭石英闪长岩体同位素年龄测定,分别为0.878亿年、1.057亿年。脉岩体仅见于由岭南乡田家山至余姚市梁弄的岩体中,属中、酸性脉岩,呈北东55°方向分布,大者长3~8公里,宽几米至十几米不等,小者长均小于1公里。岩性一般为花岗斑岩、流纹斑岩、石英霏细斑岩、英安玢岩等。主要侵位于晚侏罗纪地层中。变质岩境内变质为前泥盆系陈蔡群第一岩性段(a段)和第四岩性段(d段),属变质程度较深的副变质岩。第一岩性段出露于西北部的长山乡担山至西陵之间,面积约0.7平方公里,岩石主要由矽线黑云石英片岩夹变粒岩、石墨片岩等组成。第四岩性段出露于章镇、大勤、丁宅一带,东西长约10~12公里,南北宽约5~8公里,面积约60平方公里。出露于朱巷乡麻岙黄竹岭,长约3.5~5公里,宽约1.5公里,面积约6平方公里。在滨笕乡的中村、笕桥、浦山头西侧也有零星分布,主要有黑云斜长片麻岩,由石英、斜长石、黑云母、钾长石、白云母、辉石、角闪石等矿物组成,呈片麻状构造;黑云片岩,由石英、黑云母及少量斜长石、白云母等矿物组成,呈鳞片变晶结构,片状或平行构造;混合岩化变质岩,主要由混合岩化片岩、片麻岩、变粒岩和斜长角闪岩等组成。此外,在通明乡的斗门岭,亦见有混合花岗岩,岩石由钾长石、斜长石、石英等组成,常见有白云母及黑云母矿物。第三节构造上虞地质构造十分复杂,构成了以江山——绍兴深大断裂为界的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深大断裂西北隅(今道墟、崧厦一带),为扬子准地台;深大断裂东南(今小越、丰惠、章镇、下管、百官及东关一部分),为华南褶皱系。自元古代以来,本区地壳运动经历了地槽——地台——陆缘三大阶段及晋宁、加里东、印支、燕山、喜马拉雅山等五个构造旋回,其中以燕山运动旋回尤为突出,断块活动极为活跃,并伴有强烈的岩浆侵入和火山喷发活动。断裂构造境内断裂构造极为发育,特别是印支运动以后的陆缘活动阶段,断裂构造异常明显。现根据规模大小,切割深浅,分三个级别进行叙述:深大断裂即壳型断裂,共有两条:江山——绍兴深大断裂,自东关镇西侧由北东向转为近东西向,后由百官镇折转北东向潜入杭州湾。丽水——上虞深大断裂,从章镇、丰惠一带通过,较为明显的有五条:丰惠——冯家浦;通明乡任岙——滨笕乡笕桥;丁宅——横塘桥;丁宅乡沙墩——张溪乡石溪;岭南乡西里——覆卮乡知礼岙等。出露长度一般都在十几公里以上,断裂性质以压性为主,少数为压扭性,它们控制着中生界盆地边界及侵入岩体的分布。大断裂规模较小,切割深度不大,属深大断裂派生,主要有三条:长塘——广陵断裂,呈北东35°方向伸展,出露长度约9公里,控制着罗村山花岗岩体的分布。朱巷乡大陡畈——下管镇东里溪断裂,呈北东15°方向延伸,长约13公里,切割了陈蔡群与高坞组的地层,断裂带附近围岩蚀变较强烈,并见有下管镇庙下的锌矿及永徐乡横山的明矾石矿。小越镇——杜浦断裂,呈东西方向展布,形成时代不晚于中生代,属普陀——昌化断裂的组成部分。一般性断裂均属低序次断裂,有北西向的横断裂,也有东西向的小型断裂。山字型构造横塘山字型构造(即弧形构造),西翼位于驿亭,东翼位于横塘乡的徐家岙,弧顶为横塘、脊柱位于越东乡的朱家滩。山字型构造的西翼、弧顶,发育于西山头组、九里坪组的火山岩地层;脊柱见有陈蔡群变质岩和高坞组火山岩地层;东翼除陈蔡群变质岩外,尚有钾长花岗斑岩岩体侵入。沿山字型构造有一组放射状断裂和弧形走向断裂,构成了规模小,倾角陡(60~85°),高角度压性和涨性断裂,为县内磁铁矿、银矿提供了成矿条件。褶皱构造此构造仅见于五夫陈蔡群地层,属紧密线型褶皱,也反映了该区基底层的构造形态。该层褶皱见于大乔麦岗及唐家弄等地,由于北东的断裂构造作用,使大爽组和朝川组产生挤压倒转褶皱。第四节矿产目前县内已查明的矿种有3类18种(不包括花岗岩),共有矿床(点)35处,主要有12个矿种。燃料矿产县内有泥炭矿点5处,分布于白马湖、驿亭、联江乡大湖岙、长塘和汤浦镇霞齐村。其中价值较高的有白马湖、大湖岙两层处。大湖岙泥炭矿床系全新世山间湖沼相沉积层产物,长约500米,宽约100~150米,厚1~1.5米,热量可达3625卡/克。白马湖泥炭矿床系全新世湖沼相沉积型产物,长5公里,宽0.4~0.8公里,埋深0.2-2.7米,平均厚度1.1米,发热3000卡/克,勘探储量C2级167万吨。金属矿产铁矿主要有磁铁矿、赤铁矿2种磁铁矿分布于横塘乡徐家岙、贾家和五驿乡茅家溪,均属高中温裂隙充填——交代成因类型,矿体呈脉状、透镜状及薄层状(茅家溪),产于上侏罗统磨石山群高坞组及西山头组流纹质凝灰熔岩几流纹质安质含多屑凝灰岩中,一般长15~20米,个别达60米(茅家溪及贾家),一般厚度1.5~2米。矿物有磁铁、赤铁、黄铜、黄铁(贾家)、脉石,少量含有硅化、绢云母化。品位,含铁(Fe)40.29~54.56%\二氧化硅(SiO2)20.5~29%、硫(S)0.051~0.64%。赤铁胯骨分布在江山乡南穴,矿体呈脉状,长25米,宽0.2~0.5米。矿物由赤铁、褐铁组成,品位,含铁(Fe)33.42%。锰矿分布于东关称山和丁宅大齐岙两地,属中低温裂隙充填型矿床。前者为脉状,赋存欲上侏罗统黄尖组流纹质熔凝灰岩及流纹岩中,矿体长30~50米,厚1米左右,品位,含锰(Mn)35.29%、铁(Fe)6.22%、二氧化硅(SiQ2)25.04%。后者质量较茶,品位,含锰24.965。铜矿分布于大勤乡横塘、章镇、岭南田家山和丁宅庙湾4处。大勤横塘为小型铜矿,赋存于陈蔡群黑云斜长片麻岩中,受北东向压性断裂控制。矿体呈脉状、透镜状,长100~763米,厚1.7~25.63米。矿产含铜(Cu)0.25%、钼(Mo)0.024`0.049%。表外钼储量35921吨,表内钼储量364吨。岭南田家山矿点产于高坞组熔结凝灰岩中,矿体长80米,厚2.5米,矿石含铜(Cu)2.7%、铅(Pb)0.6%。其余矿点品位均低。铅锌矿分布于长山乡银山、担山,小越镇大山,下管镇庙下等4地。分别产于陈蔡群混合岩化云母片、西山头组晶屑熔岩凝灰岩及流纹岩、叶家塘组含砾粉砂质泥岩及石英砾岩、高坞组流纹质晶屑熔结凝灰岩中,属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矿床。矿体:银山矿床长200米、宽0.65~9.1米、厚3.58米,埋深52~335米之间,平均品位,含铅(Pb)6.85%、金(Au)0.73克/吨、银(Ag)59.89克/吨、砷(As)0.5%、硫(S)14.82%,D级储量含铅17543吨、金201公斤、银28吨、砷8756、硫3.9吨。大山矿点长35米、厚0.6~1.8米8,品位,含锌(Zn)1.85%、铅(Pb)0.25~0.55%、铜(Cu)0.01~0.15%。担山矿点长15米、厚0.4~0.6米,品位,含铅(Pb)1.61%、金(Au)0.13克/吨、银(Ag)6.3克/吨、铁(Fe)20.5%、二氧化硅(SiQ2)49.34%。金银矿仅见横塘乡徐家岙1处,产于上侏罗统西山头组英安质晶屑玻屑凝灰岩中,矿体呈脉状雁行排列,长20米,厚0.1米左右,品位,含金(Au)0.17克/吨、银(Ag)393克/吨,并伴有微量铅(Pb)、砷(As)。非金属矿产叶蜡石矿为县内优势矿产一致,除江山乡梁岙具有工业价值的大型矿床外,尚有横塘乡王家埠小型矿床1处。脸岙叶蜡石矿,赋存于西山头组蚀变角砾凝灰岩及紫绿色凝灰岩中,层位极为稳定,矿体呈似层状、豆蔻状、凸镜状,长1450米,平均宽10~20米,最宽处达25米,厚度自0.25~8.45米不等,沿倾斜方向可延伸至183米。按物理性状及矿物成分可分晕彩状高岭石、蜡状叶蜡石、泥块状叶蜡石、晶屑状叶蜡石澄种,表内矿量B+C1+D级1167544.69吨,表外矿量B+C1+D级902007.687吨。横塘乡王家埠矿体呈脉状,赋存于西山头组流纹岩及凝灰岩中,长约900米,厚15米左右,以叶蜡石为主,含三氧化二铝(Al2O3)20.18~38.57%。萤石矿除长塘广陵的小型矿床外,长塘乡罗村、庵后、花数湾均为矿点。前者呈脉状,产于高坞组(J3g)凝灰岩中,长约50米,宽约0.8~1.1米,矿物以萤石为主,含氟化钙(CaF2)95.43~97.59%。高岭土见于下管长定山,系二长花岗岩风化残积物,矿体呈脉状,长约150米,宽12~20米,由长石、石英及次生绢云母组成,含二氧化硅(SiQ2)76.21%,可作日用陶瓷原料。石英矿见于章镇下主山陈蔡群d段云母片岩及角闪云母片麻岩的界面上,矿体呈扁豆状,长120米,厚35米,含二氧化硅(SiQ2)97.79%,氧化钙(CaO)0.23%,氧化镁(MgO)0.13%.白云石矿见于长山乡银山,为小型沉积变质矿床,产于陈蔡群a段变质岩中,矿体呈层状,长200~300米,平均厚60米,除白云石外,尚有方解石、石英及云母,含氧化镁(MgO)18.45%,氧化钙(CaO)76.80%,二氧化硅(SiQ2)11.75%,总贮量达216万吨。黄铁矿见于横塘乡羊角岭,赋存于高坞组(J3g)凝灰岩中,矿体呈脉状,长30~50米,厚0.35米,由黄铁、磁铁、石英等组成,含硫(S)31.89%。(附图P86页)第二章地形境内中南部低山丘陵,大都是中生代构造运动中隆起,至白垩纪以后,虽受第三纪运动影响,但基本趋向平稳。全球性冰后期海侵,距今7000年左右,海水直拍章镇、丰惠一带山麓,沿海大片平原和谷地遭海水浸没,孤丘变成海中岛屿,河谷盆地沦为海湾、溺谷。此后,由于南部山区泥沙来源丰富,在海潮和山水相互作用下,填低淤高;同时海岸线逐渐后退。经过陆源物质的长期沉积,形成平原,海中岛、礁成为平原上的丘陵与孤山。出现了自南而北由高到低的阶梯状地貌类型,大致可分:南部低山丘陵(俗称山区半山区),面积427.6平方公里;中部曹娥江、姚江水系河谷盆地,面积362平方公里;北部水网、滨海平原,面积425.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12.3平方公里。总面积1427.5平方公里。南部丘陵地带的铜山湖、潴湖、主山湖、沐憩湖、漳汀湖等均为海侵后遗存的泻湖。又据地质资料表明,丰惠竺郎畈一带有中更新统平湖组的滨海相沉积层;曹娥江、姚江河谷及河漫滩等处,有全新统钟家组的第三海相沉积层,其中百官至沥海一带沉积厚度达80米以上。第一节山冈丘陵县南部低山丘陵属东南面的四明山余脉和西南面的会稽山余脉,东南部略为高峻,海拔500米以上的29座山冈均集中于此;西南部较为平缓,最高的罗村山仅390.7米。组成山体的主要是中生代的火山熔岩与碎屑岩,也有粉砂岩、泥岩等,花岗岩储量丰富。山上多缓坡宽谷,土层深厚,宜建茶场、林场。四明山余脉从东南的陈溪乡、岭南乡分三支入境:南支从岭南乡入境,依县界西行,过覆卮山、五石头冈、天灯盏、尽于龙浦乡龚岙的曹娥江岸。主要山冈有:覆卮山位于县南端覆卮、岭南二乡与嵊县交界处,方圆7.3平方公里,主峰海拔861.3米,为全县最高峰。相传谢灵运登此山饮酒赋诗,饮罢覆卮而得名。其东有桠杈垅冈,海拔709.3米;其西有五石头冈,海拔679.8米。横路山又名看牛场,位于岭南乡南部与嵊县交界处,海拔767米,山北麓有奈何畈水库,水库东有山势陡峭的挂壁铜锣,海拔683米;山西北有黄泥冈,海拔636米。七姐妹山位于覆卮、岭南二乡交界处,因七峰并列得名。最高峰七美山,海拔447米。天灯盏位于清潭、覆卮二乡交界处,一峰独秀,状若灯盏,故名。海拔540.7米。秀峰尖位于清潭乡东南部,因山体俊秀,翠竹满山得名。海拔361米。大岩山位于清潭、龙浦二乡交界处,北山腰有一巨岩悬空突出,岩下可容数十人,故名。海拔250.9米,山西有松崎岭,俗称双麒麟,以岭旁有二山状若麒麟得名。岭西有老鹰山,海拔209米。中支自陈溪乡南部太平山入境,向西北延伸,至大山冈分为南北二子支。南从张溪乡安山可头,经乌峰尖冈、大东山,尽于章镇镇北的姜山;北经捉鹿山、杨树田冈、囚车冈,尽于张溪乡的下埠头村,主要山冈有:太平山位于陈溪乡南端。相传为三国时(一说东汉末)道士于吉炼丹处,曾藏有秘籍《太平青箓》,故名太平山。有炼丹石三:一方石广数丈,空起,下施支石;二圆石类釜臼,相传为于吉石室,今存。山下有太平溪。大笋冈位于岭南、陈溪乡、下管镇交界处,海拔401米,因山形如笋得名。山东南有天打岩,海拔312米。大山冈位于张溪乡东南与岭南乡交界处,海拔657.4米。山西北有双尖冈,海拔610米,山南有安山可头。可猪岩位于张溪、岭南二乡的交界处,山上岩石裸露,状如仔猪,故名。海拔671米,山东侧有泰岳山,曾有广福寺,又称泰岳寺,上虞沦陷期间春晖中学曾迁至寺内。山西有乌峰尖冈,海拔646米。老鹰山位于章镇镇东北,以形得名;因四周冈峦环列,此山居中,故又名主山。海拔150.5米。西有主山湖,1958年改筑为主山水库。山东南有羊角尖和帅相岭。姜山位于章镇镇北,形似生姜,故名。海拔136米。今山顶建有电视差转台。捉鹿竖冈又名捉鹿山,位于张溪乡东部边缘与下管镇交界处,相传因山势陡峭俗称“笃落竖冈”,后以方言音近改今名,又因山最高处状如牛头,称牛头廊,海拔708.3米。捉鹿竖冈南北两旁山冈林立,自南而北有:大蓝头山;绞塘冈;乃柱窠,亦称得力士冈;前山冈;油纸扇;老鹰尖等,海拔均在500米以上;老鹰尖北有蜻蜒龙,海拔380米。杨树田冈位于丁宅、张溪二乡交界处,山名来历无考。海拔513米。西5里有关山岭。北支由陈溪乡东南部的虎掌坑入境,依县界经纱帽岩、西尖冈、望海尖,至寿桃尖后,改转西行,经五雷尖、上沙岭、老鹰尖于野猪岩处复折向北,过梁岙山、五龙山后改转向东,经兰芎山后,在横塘乡东部的魏伯阳山进入余姚境内,尽于马渚。主要山冈有:纱帽岩位于陈溪乡东部,山顶有巨石,形似古代官吏纱帽,故名。海拔566米,山南有坟山尖冈,海拔515米,山西有望海尖,海拔536米。西尖冈位于陈溪乡东北,与余姚大岚乡交界,海拔652米。山西南有平坑口子,海拔589米。山北有旱道坪,海拔598米。北麓有夏家岭。石笋山位于陈溪乡达溪下游溪畔,山腰有酷似竹笋的石峰二支,称双笋石,高30余米,今一支仅存其半,相传被雷击所毁。双笋石右侧有象鼻洞。山西北有道士山。大狼山位于陈溪乡东北部,因早时山中多狼得名。海拔522.6米,北麓有钱库岭,为下管与余姚来往通道。望海尖位于下管镇东北,与余姚交界处,因传说登山可望海得名。海拔648.1米。山西有酱缸盖,北有谢家岭。百楼山位于丰惠镇、通明乡南部,多峰耸立,状如楼群,故名。又因坐落在丰惠镇、通明乡南端,故又称南山。主峰有二:五雷尖,峰顶尖陡,望去似有五峰垒叠,名五垒尖,俗称五雷尖,别名小南山,海拔546.5米;寿桃尖,因形似寿桃得名,又称东百楼,别名大南山,海拔557米,西北麓称凤鸣山,山腰有凤鸣洞瀑布。老鹰尖位于丁宅、三溪二乡交界处,因山峰似鹰得名。海拔348.8米,东有五婆岭,为三溪、丁宅两乡通道。野猪岩位于丁宅、三溪、联江、大勤四乡交界处,因山上群石丛杂,状如野猪得名。海拔313米,西北麓有象田岭,为联江、三溪两乡通道。梁岙山位于江山、西湖、三溪三乡交界处,原名台山冈,后因山西北麓有梁岙村改今名。海拔420米。东山又名谢安山,位于上浦乡东南部,西傍曹娥江,因山处会稽郡东部,故名。海拔153米,东晋时,以谢安为首的名士云集于此,东山从此闻名。五龙山位于西湖、江山、梁湖三乡交界处,因山上有五龙洞、龙湫得名。海拔324米。兰芎山位于百官镇、路东、梁湖、皂湖等乡交界处,一名兰风,又作兰穹,因山上多药草得名。海拔326.3米。相传丹阳葛洪遁世居此。龙山位于百官镇东南,“十里龙山九个弯”,蜿蜒伸展至曹娥江边,如龙吸水,故又名龙头山。主峰大顶峰,海拔225米。山顶建有电视差转台。五癸山位于丰惠镇北,因“五峰罗列、屏拥县治(今丰惠镇),当癸之隅”得名。海拔260.2米,西麓有五婆岭,是丰惠至横塘的通道。萝岩山位于横塘、夹塘、通明三乡交界处,海拔344.8米。西南半山石壁上刻有“萝岩”两篆字,因名,现二字已模糊难辨。兰阜山位于横塘乡中部,因山上多兰花得名。海拔314.6米。此外,永徐乡东部尚有乌胆山余脉延伸入境,面积约9平方公里,主要山丘有:大山位于永徐乡东部,海拔318.4米。南麓有青贤岭。西南有老鸦尖。北有韩尖山。酱缸盖位于永徐乡南与余姚市交界处,因山顶平旷如酱缸盖得名。海拔220米。会稽山余脉从西南部的胜江、汤浦分二支入境:南支由胜江乡万家岭入境,依县界向东延伸,过天峰山、年餐会山、大雷山后,在寺后岭折向东北,经石龙山,尽于上浦乡郑家埭村。主要山冈有:天峰山位于胜江乡南部与嵊县交界处,早时因“山不生草木”称天荒山,后因天峰山寺得今名。海拔381.2米。山西麓有驻跸岭,相传宋高宗避金兵曾于此驻跸。年餐会山位于胜江乡南部与嵊县交界处,海拔406米。旧时乡人于此聚山结会,岁时共享其乐,名曰年餐会,山因此得名。山东有狮子头,海拔352米。石龙山位于胜江、滨笕乡交界处,因其山岩裸露、山形逶迤似龙得名。海拔340.3米。北支由汤浦乡的龙头冈入境,依县界北上,在汤浦、长塘乡交界处折向东北,经罗村山,龙会山、蒿尖山、凤凰山、尽于曹娥南端。主要山冈有:龙头冈位于汤浦镇西部,因形似龙得名。海拔338.5米。山南麓有赶山岭,是汤浦与绍兴的来往通道。大冈山位于胜江乡北部与汤浦镇交界处,山势险峻,以山顶有一块平旷冈地得名。海拔322.6米。四峰山位于上浦乡西部,因山有四峰得名。山顶原有屋,相传曾有人在此修炼,故又名大仙坛集阳楼。海拔298.8米,东麓有小仙坛青瓷古窑址。罗村山位于长塘乡东南与上浦乡交界处,因南麓有上罗、中罗、里罗三村,故名。海拔390.7米。龙会山位于蒿坝、长塘、上浦三乡交界处,相传很早以前山顶有龙王庙。雷雨时有两龙于此相会,因名。主峰在长塘乡谢憩上堡村南1.9公里处,海拔378.6米。蒿尖山又名豪山,位于蒿坝乡北缘,因“锐如卓笔”得名。海拔298.8米。山北有凤凰山,东麓有大湖水库。孤丘主要分布在县北水网和滨海平原区,系会稽山、四明山脉没入地下后的隆起部分,一般海拔百米左右,主要有:福祈山群众惯称大山,位于小越镇西,海拔137米。横山位于小越镇、盖东二乡交界处,因其横枕夏盖湖畔得名。海拔78.4米。夏盖山又名夏驾山,大禹峰,位于盖北、禹峰乡、谢塘镇交界处,因大禹治水驻此得名,曾有纪念大禹的净众寺,祀大禹妃子涂山氏的夏盖夫人庙。孤山独立,海拔168米,方圆0.5平方公里。明嘉靖间,绍兴府通判雷鸣阳为抗倭寇曾驻兵山巅。1936年5月,爱国青年在山顶西北高8.5米的石崖上,刻有“还我河山”、“卧薪尝胆,湔雪国耻”等隶体大字。山北建有烈士纪念碑。称山位于道墟镇、杜浦、肖金乡交界处,相传越王勾践于此称炭铸剑而得名。海拔194.5米。稷山位于道墟镇南,相传越王勾践于此驻斋戒坛,又名斋台山,海拔156.8米。银山位于长山乡与绍兴县交界处,因产银沙得名。海拔97米。保驾山又名苞山,位于长山乡境内,相传南宋建炎初徐处仁护驾南渡有功,后代迁此,将山名为保驾山。海拔47米。鸡山位于长山、长塘、樟塘三乡交界处,相传越王勾践于此养鸡而得名。海拔134米。丰山位于中塘乡境内杭甬铁路以北。海拔40米。第二节盆地章镇盆地地处曹娥江中游河谷地带,南起嵊县雩浦,北至上虞蒿坝;东起丁宅乡缸窑村,西至胜江乡庙下村。南缘有覆卮山支脉向西延伸,至嵊县清风岭与会稽山余脉衔接;东、北缘则是四明山鹁鸪岩支脉作西北向延伸,经陈溪、下管、丁宅至江山乡曹娥江边;西缘以会稽山余脉的龙会、罗村、龙堂诸山为屏障。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22公里,总面积210平方公里。县内的龙浦、滨笕、章镇、大勤、张溪、丁宅、联江、上浦、汤浦、胜江、蒿坝等乡(镇)均位于盆地之中,海拔10~50米之间,11乡(镇)总面积181平方公里。土地为河漫滩相物质型土壤,土质肥沃,近山的河漫滩则多砂砾,是县内的重点产粮区之一。丰惠盆地地处水网平原与低山丘陵接合部,呈凹字型通道式。东起永徐乡单家岙,西至梁湖乡外梁湖村;南起丰惠镇百西村,北至丰惠镇东光村。盆地西南缘是鹁鸪岩支脉西北延伸形成为百楼山、老鹰尖、梁岙山、五龙山;北缘有兰芎山、五葵山、萝岩山、仙人山;东缘是余姚乌胆山余脉延伸入境的大山、韩尖山、拜门山(属余姚)。东西长17.5公里,南北宽5.25公里,总面积181平方公里,地势低平,海拔7.88米左右。梁湖、皂湖、西湖、三溪、丰惠、通明、朱巷、谢桥、永徐、夹塘10乡(镇)均位于盆地之中。主要河湖有姚江、四十里河、十八里河、皂李湖、西溪湖,润滋湖等。土壤为河、湖相沉积土,质地中壤,通透性好,是县内重要产梁区之一。第三节平原中、北部属浙江省第二大堆积平原——宁绍平原范畴。南起章镇盆地的北端蒿坝,北至钱塘江入口杭州湾河口,东、西两侧分别与余姚市、绍兴县相邻,总面积425.6平方公里。按其成陆年代、开发历史和形态特征的差异,可分为内地水网平原和滨海高亢平原。水网平原分布于百官、小越、东关区,面积179.1平方公里,系全新世堆积平原,地势低平,平均海拔5米左右,禹峰、双堰两乡海拔仅3.6~3.7米。平原表面沉积物以细颗粒泥沙(细粉沙、粘土)为主。属河流、湖泊沉积物,土质粘重,水网密布,地下水位高,是县内主要产粮区。滨海高亢平原分布于崧厦区、海滨区及杜浦乡、娥江乡、中塘乡百官镇的沿江地区,面积246.5平方公里。其成陆年代晚于内地水网平原,属海积地貌,部分近海涂地系近代人工围成。平原组成物质以粗粉砂为主,海拔10米左右,地面高爽,发育着平行的顺坡水系,是棉、麻等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近钱塘江河口岸线受潮汐影响,不稳定,需人工筑堤防护。第三章气候上虞地处北亚热带南缘,属东亚季风盛区。具有季风显著,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多雨的特点。又因地形多样,温、光、水地域差异明显,灾害性天气较多。上虞气象站始建于1958年10月,站址百官镇孔山。1960年9月,站址迁曹娥三角站。1962年8月撤销,气象测报中断。1970年10月1日,在百官镇孔山重建。此章即主要根据该站1971年~1985年15年观测的气象资料写成。第一节四季以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低于10℃的为冬季,高于22℃的为夏季,界于两者之间为春、秋季。春季自3月下旬开始,冷暖气流交绥频繁,气温呈波状上升,偶有“倒春寒”和晚霜、雪、冰雹出现,风向多变,以南和偏东风为主。4月极端最低气温0.2℃(1972年4月1日),极端最高气温34.2℃(1978年4月14日)变幅为34℃。1952~1985年造成灾害的6次冰雹,本季有3次。全年雨日,月平均为13.3天,本季月平均有15.7天。季雨量397.6毫米,占全年雨量的27.64%。夏季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初夏梅雨期,阴雨连绵,雨量集中,大雨、暴雨多见,时有洪涝发生。本季月平均雨日14天,季雨量490.5毫米,占全年雨量的34.1%。温、湿度同步增长,衣服、食品易于起“霉”,一般6月13日左右入霉,7月5日左右出霉。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盛夏期,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晴热少雨,易出现伏旱(间有早稻高温逼熟现象出现)。7月份极端最低气温18.6℃,极端最高气温39℃,变幅为20.4℃。这段时间台风活动较频繁。受台风影响常有降雨过程,对解除或缓和伏旱有很大作用,台风影响严重时会造成风灾和洪涝灾害。秋季秋分前后,受北方冷空气影响,暖、冷气流再次交绥,气温缓慢下降,昼夜温差大,阴雨天气较多。中秋节以后,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多雾、少雨,“秋高气爽”。全季雾日占全年雾日的三分之一左右,常年季雨日15天左右,季雨量339.9毫米,占全年总雨量的23.63%。冬季小雪之后,北方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急剧下降,历年12月份降温幅度为5.9℃,季平均气温5.3℃,多数年份日最低气温≤0℃的天数在30天左右。盛行西北偏北风,平均风速4.7米/秒。季雨量210毫米,占全年总雨量的14.63%。12月至2月为结冰期,12月下旬至次年3月上旬为降雪期。第二节温度气温及年际变化(附图P96、97、98)据1971~1985年资料记载,全县年平均气温为16.4℃,年际间一般在16.0~06.9℃范围内波动,变幅为0.9℃。最热月一般在7月,月平均最高气温28.7℃,最高年份达31.2℃(1971年),极端最高气温39.0℃(1971年7月28日、1978年7月4日、1983年7月31日),平均为五年一遇。15年中有53.3%的年份,极端最高气温在37.0~38.1℃之间,约二年一遇;有26.7%的年份,极端最高气温小于37.0℃,约三年一遇。1月为最冷月,月平均气温4.1℃,最低年份可达0.5℃(1977年),极端最低气温达—10.5℃(1977年1月31日)。15年中有20%的年份,极端最低气温在—5.0~—0.8℃之间,为五年一遇;有73.3%的年份,极端最低气温大于—5.0℃,为十年七遇。气温区域分布年平均温度受地形影响,由东南向西北呈低高低的倒V形分布。地处章镇盆地的大勤最高,为16.5℃;东南山区的陈溪乡湖田最低,为14.7℃;年平均垂直递减率0.42℃/100米。其次是曹娥江河口的三汇至钱塘江河口的盖北一线,年平均气温16.1℃;夹塘、长塘位于县境的东西两侧,年平均气温为16.2℃;横塘、三溪、清潭等界于16.3~16.4℃之间。积温分布通常把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在持续时期内累积的温度叫活动积温。县境常年各地日平均气温≥10℃的日数为221~238天,活动积温在4624.0~5264.0℃之间,其分布趋势见各地平均积温及80%保证率表。地面温度地面温度即地层表面的温度,和气温比较有下列特点:年平均地面温度19.4℃,比气温高3℃;地面温度变幅大,极端最高可达71.6℃(1971年7月18日),极端最低达—15.2℃(1977年1月31日),变幅为86.8℃。第三节降水降水量及时空分布据六个雨量观察站34年(1952~1985年)资料及十个雨量点10年(1971~1980年)资料记载,年平均降雨天数160天,最少的是1971年的118天,最多的是1985年的178天。历年连续降雨日最多13天(1983年6月20日~7月2日),连日最大降雨量为575.4毫米(1962年9月3日-9月7日)。县境多年平均降水量受地形影响明显,变化趋势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平冈、捉鹿竖冈以及陈溪口一带低山区,年降水量与日数均比丘陵、平原多,一般在1500毫米以上,雨日160天以上;位于滨海平原的钱塘江河口一带年降水量及日数为最少,分别为1300毫米、145天左右;其他地区分别为1400毫米左右和150-160天之间。降水量年际变化据上虞气象站15年(1971~1985年)资料记载,历年平均降水量为1438.4毫米,少雨年(1978年)976.3毫米,多雨年(1975年)1728.0毫米,变幅为751.7毫米。在15年中少雨年份为4年,占26.67%;多雨年份为3年,占20%;平水年份为8年,占53.38%。降水量季节变化降水量在季节分配上有两个明显的相对雨季和两个相对干季,变化趋势呈双峰型分布。第一个雨季3~6月,其中3~4月为春雨,平均降水量为240.1毫米,占年总降水量的16.7%;5~6月为梅雨,平均降水量为357.5毫米,占年总降水量的24.9%。第二个雨季从8月底至9月底,平均降水量为161.3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1.2%。7~8月为第一个干季,干湿指数分别为1.95、1.58:10~12月为第二个干季,干湿指数分别为1.05、1.50、1.01。(附图P101页)第四节日照蒸发日照太阳辐射量据日射资料计算,县内全年太阳总辐射量为45804×105焦耳/米2。太阳辐射量的季节变化,以2月份为最小,绝对值为2303×105焦耳/米2;3~5月随着太阳角度的逐渐增大,辐射量随之增加;6月份为梅雨季节,月辐射略多于5月份;7月份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晴热,月辐射量剧增到6113×105焦耳/米2,为全年各月最大值;8月份辐射量比7月稍有下降,绝对值为5903×105焦耳/米2;9月份秋雨较多,加之台风的影响,辐射量明显下降,只有4145×105焦耳/米2;10月份以后,随着太阳角度的减小,辐射量也随之减少,直至12月最低值。日照时数15年(1971~1985年)中平均为1907.7小时,最多年份达2219.8小时(1971年),最少为1728.5小时(1982年),变幅491.3小时。一年中以盛夏的7~8月为最多,平均每月达245小时左右;以隆冬的1~2月为最少,平均每月约为106小时。日照时数按农时季节分配,春花作物全生育期(11~5月)为943.1小时;早稻全生育期(4~7月)为732小时;连作晚稻全生育期(7~10月)为804.5小时。日照百分率15年(1971~1985年)中,平均为48%,年际变化在39~50%之间。季节分配,以1~3月为最小,只有32~35%,以7~8月为最大,一般均在58%以上。蒸发量据15年(1971~1985年)实测资料记载,历年平均蒸发量为1467.9毫米,年际之间在1296.7~1809.2毫米范围内变化。月际变化趋势与温度一致,7~8月份为最大,月平均在227.2毫米左右;1~2月份为最小,月平均在57.3毫米左右。(附图P103)第五节风·霜·冰·雪风风向风速据15年(1971~1985年)实测资料记载,全年平均风速3.0米/秒,最大风速达29.0米/秒。南风为盛行风向,但各季之间也有差异,秋季西北风渐增,常出现秋高气爽的稳定天气;冬季偏北风常占优势,气温明显下降;春季偏南风活动增强,直至夏季南风占绝对优势。15年中17.0米/秒以上的大风日数最多年份为10天(1981年),平均为5天,有50%以上发生于夏季。海陆风盖北至沥海一线以北地区,有以24小时为一周期的有规律的海陆互换风向,白天由海洋吹向陆地,晚上由陆地吹向海洋。一年中以7~8月最为明显。山谷风境内东南部的高山峡谷中,夏季常出现昼夜反复交替的山风,白天从谷口方向吹向深谷,夜间从山坡吹向谷底,可解除闷热的高温天气。霜在11月至次年4月均可出现,但集中于12月至次年2月,尤以12月份为最多。全年平均霜日为31天,初霜日平均出现在11月23日,终霜日平均出现在3月16日,全年平均无霜期为251天。冰结冰最早始于11月14日(1979),最迟终于3月6日(1985),一般以12月至次年2月最为常见,年平均结冰日数29.7天,最多年份47天(1976~1977年),最少年份14天(1981~1982年)。雪降雪最早始于12月4日(1974),最迟终于3月27日(1975),一般以12月28日至次年3月2日为常见,年平均降雪日数10.4天,最大积雪深达25厘米(1985年12月10日)。第六节灾害性天气对全县影响较大的灾害性天气有:台风暴雨、高温干旱、春秋季低温、冰雹、风包等。台风暴雨每年5~11月均有可能遭台风暴雨的袭击或影响。而以7~9月最多,据34年(1952~1985)资料统计,平均每年3次,最多7次(1959、1960),严重袭击境县的有9次,占台风影响总数的8.6%,平均十年三遇。影响较大的台风往往带来暴雨(日雨量≥50毫米)。9月为暴雨集中时期,下管、滨海为多暴雨地区,日雨量集值356.5毫米(1962年9月5日,下管)。100毫米以上的过程雨量,共出现17次,占总暴雨次数的48.6%;以6月中旬和9月上、中旬为最多,台风最大过程雨量575.4毫米(1962年9月3日~6日的14号台风,平冈、下管)。由于雨量集中,引起山洪暴发,造成洪涝灾害,平均五年三遇。 高温干旱6月下旬至7月上旬,正值早稻抽穗、扬花和灌浆期,日平均气温≥30℃,日最高气温≥35℃,中午相对湿度<50%,就会影响早稻的生理代谢而造成减产,俗称“高温逼熟”。据1971~1985年资料记载,历年≥35℃的高温天气,年平均20天,初日最早出现于5月19日(1974年),终日最迟出现在9月5日(1977年)。高温天数最多52天(1971年),最少7天(1975年)。干旱通常发生在7~8月与10~12月两个时段,前者称伏旱,后者称秋旱。全县各地干旱年均为72.7%,即十年七遇,其中大与特大旱年占11.1%。即十年一遇。1967年旱情最重,从6月23日至10月31日连旱131天,曹娥江多处断流。低温春季低温连续三天出现日平均气温降至10℃以下、日最低气温低于5℃时,均会造成早稻烂秧死苗,使越东、春播作物遭受冷害、夏熟作物成熟推迟,俗称“倒春寒”。据1971~1985年资料记载,3月25日以后出现的上述天气,为十年四遇,低温出现最迟的一次是1980年4月26日。15年中此种天气出现过12次,即十年八遇,多的年份一年出现2次(1980)。连续阴雨的时间,一般为6~10天,最长达16天(1975)。初夏寒6月份最低气温小于17℃连续2天以上的天气,在15年中有6年出现,影响早稻和棉麻的正常生长,民谚称“六月盖被,有谷无米。”秋季低温9~10月之间,常有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连续低于20℃、22℃和23℃的天气出现,影响连作晚稻(粳米、籼米、杂交水稻)的安全齐穗。据气象资料记载,≤23℃的平均初日出现在9月15日,最早出现在1980年9月7日,最迟出现在1975年10月7日;≤22℃的平均初日出现在9月17日,最早为1979年9月8日,最迟为1975年10月7日;≤20℃的平均初日出现在9月26日,最早为1981年9月10日,最迟为1975年10月13日。冰雹冰雹多发生在4~6月,占降雹总次数的66.7%。建国36年来,县境遭受过6次冰雹袭击,约十年二遇,最多年份有量次以上(1985)。冰雹大致可分三路:一路由萧山县海涂经绍兴涂区进入沥海、三汇一带,至虞北平原消失;一路由绍兴县东南丘陵地带进入长塘等地,横穿丰惠区,直至余姚市界消失;一路由嵊县三界进入龙浦,经清潭直至覆卮山区消失。冰雹常与大风雷雨同时出现,最严重的一次出现在1977年4月24日下午3时39分至40分,从长塘至通明由西向东横穿县境,雹区长15公里,宽3~5公里,最大冰雹直径达25厘米。风包是一种局部性灾害性天气。出现时,气温骤降,有时伴有雷阵雨或冰雹,在风包线上有时产生龙卷风。出现时间大多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崧厦、海滨、丰惠、章镇为多发地区。从1952年到1985年的34年中,共出现过8次,约四年一遇。1980年6月27日中午12时许,在章镇区南端的龙浦、清潭、覆卮、大勤四乡,丰惠区东部及小越横塘乡,崧厦区盖北、三汇乡等地同时出现风包天气,伴有暴雨、冰雹,风力普遍达8~9级,受灾农田5.1万亩。附:自然灾情自然灾害在东汉年间始有文字记载。此次修志,查阅了现存历代《上虞县志》、《华东地区近五百年气候历史资料》、》《浙江灾荒资料》,及县内外有关报刊,经过考订,辑成自东汉章和二年(公元88年)至1985年计1898年的自然灾情资料。资料显示,境内历来洪涝多于干旱,其比例约2︰1。东汉章和二年(公元88年)七月,会稽山崩。永建元年(126)春,会稽饥荒。西晋太康九年(288)正月,会稽地震。东晋咸和元年(326)十月,会稽郡大雨,雷电。咸和四年七月,会稽大水。十一月,会稽雷电。咸和九年三月丁酉,会稽地震。咸康元年(335)六月,大旱,会稽尤甚,斗米五百钱,人相食。太元四年(379)六月,大旱。太元十年七月,旱饥。太元廿年五月,雨雹。南北朝孝建元年(454)八月,会稽大水。大明七年(463),会稽郡大旱。永明三年(485),大水。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夏,越州大水。开元十七年(729)八月,越州大水。贞元二十一(805)夏,越州旱。太和二年(827),越州大风海溢。太和四年,会稽大旱。大中十三年(859),会稽地震。宋景祐四年(1037)六月,越州大水,漂溺民居。绍兴元年(1131)十月,越州大水。绍兴四年,四月霖雨至于五月,浙东诸郡县坏圩田,绍兴府尤甚。绍兴五年七月,大风驾海涛,坏堤伤田稼。绍兴九年,会稽水旱相仍,民饥。绍兴十八年,绍兴府大旱。绍兴二十七年,绍兴府大水。绍兴二十八年七月,飓风大作,潮水坏塘,飘荡屋宇者四百五十三家,溺死者二百余人。绍兴二十九年,绍兴旱、蝗。隆兴元年(1163)八月,绍兴大风、水,大饥。乾道二年(1166),春夏淫雨,蚕麦不登。乾道三年八月,水坏田庐,积涝至九月,禾稼皆腐。乾道四年七月,会稽大水害稼。乾道九年,会稽旱,禾稼皆尽。淳熙二年(1175)秋,浙江皆旱,绍兴府为甚。淳熙三年八月,浙东郡县多水,会稽为甚。淳熙四年九月,大风雨驾海涛,败县堤及梁湖堰运河岸。淳熙七年,自四月不雨至九月,绍兴大旱。淳熙八年五月,绍兴府大水,五县漂没民居八万三千余家。田稼尽腐;八月一日又大水。淳熙九年夏,五月不雨至秋七月,旱。绍熙五年(1194)七月,大风驾海涛,坏堤伤田稼。庆元二年(1196)秋,绍兴大水。嘉泰二年(1202)会稽蝗害。开禧元年(1205)夏,不雨百余日,越州大旱。嘉定三年(1210)五、六月,会稽大雨水,溺死者众。八月大风。嘉定六年六月,绍兴府大风雨,雨雹害稼。嘉定九年五月,绍兴府大水,漂田庐害禾稼。嘉熙元年(1237),夏盖湖若岁大旱。咸淳八年(1272)八月一日,大水。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二月,会稽大水。大德二年(1298),风潮大作,漂没宁远乡田庐。大德十一年夏,五月一日雨后晴,即旱,至八月八日方雨,六种绝收,饿死者十之八九,人食人至父子相食。至顺元年(1330)闰七月,绍兴路水,没民田13500余倾。至元六年(1340)六月,风潮大作,莲花池等处啮入六里许,横亘二千余丈。至正十四年(1354)十二月乙酉,绍兴地震。至正十六年夏,旱。至正二十二年秋,海飓大作,怒涛掀簸,土堤,石堤啮殆尽。明洪武八年(1375)至九年夏,皂李湖大旱。建文元年(1399)二月初九,会稽地震。正统十二年(1447)夏秋间,绍兴各县亢旱无收。正统十四年六月,地震。天顺四年(1460)五月间,阴雨连绵,江河泛滥,麦禾俱伤。天顺八年十二月,会稽地震。成化七年(1471)九月,洪涛坏堤,东自乌盆,西至纂风,农家存者十仅二、三。次年七月,潮汛尤剧,高过堤塘二、三尺,东起临山,西抵沥海,南达后郭,塘基块石方阔五至七尺者,滚去一、二箭,淹死者数以万计。弘治十六年(1503)九月癸巳,杭、嘉、绍、宁四府地震。弘治十八年九月十三日子时,绍兴府地震有声。正德元年(1506)夏旱,歉收,民饥。正德三年夏,大旱。正德七年七月十七日夜,飓风大作,海潮溢入,坏下五乡民居,男女漂溺死者以千计,潮患之大,此创见者。正德十三年大风,海潮复溢。嘉靖元年(1522)至三年,连旱。嘉靖十三年秋七月,飓风淫雨,坏庐舍,伤禾稼,岁歉收。嘉靖十四年六月三日火灾(今丰惠镇),东自城隍庙,西及关帝庙,延烧二百余家。嘉靖十八年四月,大水。嘉靖十九年,火自城隍庙至县治前(今丰惠镇),被烧无算。嘉靖二十三年,大旱,民饥,斗米值银一钱八分。万历三年(1575)六月初一夜,大风雨,北海水溢,漂没田庐。万历五年,海啸,翻天倒地声,龙风卷海岸,墙倾屋倒。万历十五年七月廿一日,风雨大作,屋瓦如飞,梁柱垣墙倾圮,漂没者无算,合抱之木立拔,平地水涌数尺。是时早禾方熟未收,尽落泥水中漂去。万历十六年,旱,民饥。万历十七年复旱,湖河溪最深者亦尽涸,田坼禾焦,民剥草根树皮以食,饿殍载道。是年六月海沸,绍兴属县廨宇多圮,碎官民船及战舸。万历三十二年十一月初九日夜,地震,屋宇动摇,甚有倾倒者。后闻大江以南尽然,而福建尤甚。天启四年(1624)十月,地震。崇祯元年(1624)七月二十三日,飓风大作,拔木发屋,海潮大进,塘堤尽溃,哨唫团、称浦、宋家溇及夏盖湖至沥海所一带,顷刻之间庐舍冲溃,溺死者万计。崇祯五年大旱,七月,十都前江村潮水曲割,竟通夏盖湖,咸水直注余姚。崇祯七年八月,雨连五日夜,水溢,坝溃无遗。崇祯九年秋,潮乘飓风吼决叶家埭,桑田归于沧海,自虞注姚至甬东。崇祯十四年正月,大雨雪,民饥。六月,飞蝗害稼。崇祯十五年旱,蝗。清顺治三年(1646)夏,大旱。五月廿六太白昼见。七月,大风拔木,海潮入,禾稼淹腐。四年春大饥,斗米四百钱,民食榆皮土粉。顺治十六年闰三月初一日,大雨雹,细者如弹,巨者如拳,更有巨如石臼者,人畜多击死,麦无收。是年又旱,禾稼焦枯,饥。顺治十八年旱,三月不雨,至八月始雨,禾稼大焦枯。是年,八都(今三联、沥东乡一带)塘坏,咸水入河,夏盖湖东西乡绝粒,奇荒连岁。康熙三年(1664)八月初一,大风雨,海塘复坏,潮入,禾稼无收。康熙四年八月,狂飓又作,海潮入,水位高数丈,百姓号呼。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地震,屋瓦皆崩。三十日亥时,地又震。康熙九年六月,大水。康熙十年九月,大旱,青虫食稻。康熙十七年,夏盖山崩。康熙十八年,大水。十二月三日,大风,连日盛寒,冰合舟胶,履河如践石道。康熙二十九年秋七月廿四日,淫雨大作,平地水深丈数,庐舍淹浸者不计其数,至八月初三,又连雨五昼夜,县皆水灾。康熙三十年,大旱,九月十一日,大风,海塘坏,潮溢七乡。虎入县城。康熙四十四年,孔家石(闸)、二都白马湖东淫雨连月,汪洋一片。康熙五十年,沿海堤岸尽溃,荷花池成海口,与夏盖湖潮汐相往来,湖水受潮成咸卤,环湖七乡10余万亩,虽大旱不敢以一勺灌田,立视禾苗枯死,居民大饥。康熙五十八年,海啸大作,上虞受害最深。康熙六十年三月,雨雹,小者如碗,大者如盆,毁民禾稼。雍正元年(1723),大旱,岁无收。雍正二年七月十八日,大水。是年旱,沙湖塘仅存一线。乾隆二十年(1755),大水,外梁湖塘堤溃决,岁歉收,斗米三百钱,民食树皮草根。乾隆三十五年大水,禾稼尽坏。嘉庆六年(1801)七月十五日,大水,外梁湖塘堤石闸大决,水淹半月,禾稼尽腐。嘉庆九年,大水、伤禾。嘉庆二十五年秋,大水,沙湖塘决,禾稼淹腐。道光十三年(1833)七月,大水坏田禾。冬雨雪四十八日。道光十五年夏秋无雨,岁歉收。道光廿一年冬,大雪,平地雪积三、四尺。道光廿三年秋,八月初八大雨如注,昼夜不止,曹娥江塘决,水骤高丈许,田庐漂没无算。道光廿六年夏旱。六月十三日半夜地震,房屋动摇,器物有声。道光廿七年十月初五夜,地震。道光三十年八月十四日,风雨大水,平地水高数丈,沙湖塘决,无量闸圮;前江塘决口十七处。沿江居民房屋俱毁。城中(今丰惠镇)水深六、七尺,岁饥,斗米五百钱。咸丰二年(1852)四月至七月久旱,禾稼焦枯。十一月初六日戌时,地震。咸丰三年三月初七日戌时,地大震;初八日复震。六月二十三日起,连日暴雨成灾,海潮泛溢,百沥海塘决口三处,禾稼淹腐。咸丰六年夏秋不雨。八月蝗灾,仰视如败絮荡空,蔽天遮日,晚禾无收。咸丰七年八月,飓风大作,狂潮怒发,查铺村怀字号、洋荡庵号开。咸丰十一年十二月,大雪,平地积雪五、六尺。是年萝岩以东山啸,阴气四塞,彗星长竟天。同治元年(1862)六月,大旱,河尽涸。同治四年夏,大水,江潮陡涨,沙湖塘塘闸均被冲坍;后郭韩、烦等字号塘决口三十六丈,内外冲成深潭,径六十余丈。同治十年三月廿一日,暴风自西北起,拔木发屋,吹堕石坊,河舟飞上岸。同治十二年闰六月,大旱,河尽涸。光绪七年(1881)七月,秋汛大作,风雨狂虐,凶涛倾洞,西北之江塘坍塌。光绪九年七月廿二日,狂风刮地,,屋瓦群飞,合抱之木皆拔,潮水溢塘,滨海居民饥。光绪十三年元旦响雷;秋冬久旱,疫疠盛行。光绪十五年七月廿七日,洪水暴发,冲坏堤塘、庐舍和桥梁无数,浦南六埂倾塌更甚,禾稼尽淹。八月至十月淫雨47日,晚禾腐,饥民四起,西北乡尤甚。光绪二十五年六月十四、十五日,风涛大作,后郭塘溃七日,沿村水深丈余,夏盖东西乡俱淹没,漂流庐舍无算。宣统二年(1910)六月,大雨如注,山洪暴发,曹娥江水势陡涨,冲坍田庐,淹毙人畜为数甚巨。中华民国民国4年(1915)7月18日,沿海飓风成灾,海潮淹没农田、房舍、人畜。民国6年7月至9月不雨,晚禾枯死。民国9年秋,虞、嵊、绍三县滨江之地,洪淮四溢,漂没房舍、不可胜数。民国10年6月14、15日,狂风骤雨昼夜不止,山洪暴发,石塘、花垦、大浸、大善等畈尽成泽国,汪洋一片,浸没八昼夜始退,禾尽淹腐。民国10年8月13、14日,19、20日及9月14、15日,大雨倾盆,山洪陡发,章镇、蒿坝、丁宅、联江等地决埂10处。章镇灾情尤为严重,30余村均无堤埂防护,迭次被淹,田稻均成腐草,沿溪田地已成砂滩,冲坍道路桥梁多处,淹没禾稼万计。民国11年8月6日、8月12日、8月30日、9月2日,连续四次大水,始时夜风虽猛,雨并不大,居民不虞水患。乃山洪突然如若山崩海倒,顷刻章镇、蒿坝、梁湖、永徐一带一片汪洋,平地水深二丈左右,有105村被浸,7426户被淹,溺死者10人,倒房50余家、820余间,漂没90余间,被淹农田7.6万亩,冲毁堤埂3000余丈、道路8000余丈、石桥4座。民国11年8月14日夜,飓风大作,海啸涌入,决塘7处,,南汇、西汇、沥海一带茅舍人畜漂没甚众,沙地6000余亩棉田被淹,溺死妇孺12人,杂物、粮食、器具冲毁无算。民国15年8月前,天气亢旱,河溪干涸,疫病横行,死亡相继。6月25日,南乡十九都旧宅村(今属陈溪乡)大火延烧69户,仅14户幸免。民国15年8月25日,新、嵊两邑山洪暴发,兼之曹娥江大潮顶托,水势澎湃,梁湖、蒿坝、章镇沿江一带决埂四溢,平地水深丈余,漂庐没稼,损失无算。民国16年,自6月至9月底不雨,河溪尽涸,十之七八白田枯苗,禾稼颗粒无收,有饿死者。民国17年3月19日下午5时,不知何故,崧厦上湖头村草蓬起火,时东南风大作,一刹间延烧十余家,大火持续三小时之久,烧尽草屋一百数十间,瓦房十余间,草蓬六、七十个,损失约二万金以上。民国17年秋,洪水四溢,章镇、丁宅街、蒿坝等地冲毁田地5万余亩、房屋百余间、道路9900余丈、桥梁14座,堤塘2000余丈,2万余亩农田颗粒无收。民国18年,3至5月无雨,河水干涸。8月淫雨昼夜不止,山水下泻,潮流上涌,沿江(上自章镇,下至梁湖、曹娥)皆遭水患,平地水深丈余,一片汪洋。是年受螟虫、稻椿象危害,章家埠、浦口、夏家埠、上浦、蒿坝、南穴、外梁湖等地尤严重,受害面积45.31万亩,减产五成,损失稻谷7543万斤。民国19年7月、9月,两次飓风淫雨,相继肆虐,塘堰田地、道路桥梁多遭冲毁,民舍、官房、工场损坏倒塌甚多。民国20年4月28、29、30日三天,大雨滂沱,曹娥江及各溪流洪水泛滥,沿江两岸田地均被淹没。是年9月,连日淫雨,曹娥江中下游两岸洪水泛滥,秋收大减。虞北沿海棉地均成泽国,沙地居民收入及微。民国21年,章镇大浸畈频遭水患,后又遭青虫蛀蚀稻茎,势甚猖獗,是年大歉。民国22年夏初,猛风烈日,延续近二旬,山岔溪涧断流,苗田多半龟裂,农夫仰首而叹。民国22年5月17日7时许,刹时大雨倾盆,间以冰雹,如茶杯大小,象田山西南一带受害最重,作物残损,屋瓦尽碎,竹木遭烈风倾倒者,不计其数。民国22年8月中旬,在西华、章家、南汇、后村以及沥海镇、谢家塘一带,发现蝗蝻,已达四五龄,啮食玉蜀黍及杂草等物,,所到之处,草木几无无存者。民国22年9月17日起,连日狂风暴雨,山洪陡发,堤埂冲决,田稻被淹,以大浸畈一带受灾最重。民国23年春,瘟疫蔓延,百官尤甚,死者相继。3月章镇大雨,山洪陡发,春花遭劫。4~6月久旱不雨,河水干涸,沥海所至崧厦、百官水路交通中断,受害农田27.7万亩。民国24年虫灾,螟虫、蝗、稻椿象、稻虱、红铃虫、大卷叶虫、棉蝗、金刚钻危害极烈,加上大小麦黑穗病,计被害面积51.9万亩;损失粮食约86900石。民国25年,县内二、三、四区(今下管、章镇、百官地区)螟虫、稻苞虫、黑椿象危害严重,受害面积9.5万亩,损失稻谷9.5万石。第五、六区(今崧厦、小越地区)则受大卷叶虫、红蜘蛛危害,受害面积1.5万亩,损失籽棉1500担。其他还有桑蟥、杨梅毛虫、松毛虫的危害,损失桑叶5万担,杨梅1.2万担,松树30%以上遭害。民国29年,夏旱。10月淫雨不绝,山洪暴发,江水陡涨,上源闸、沙湖塘及隐岭、梁湖等三处土塘相继溃决;城(丰惠)章(章镇)路冲毁,交通隔绝,沿江一带尽成泽国,楼上积水三尺,低地水深三丈,受灾居民以千户计,有溺死者。民国30年3月,连遭暴风淫雨,所种豆麦摧残殆尽,民饥。民国34年9~10月间,曹娥江洪水暴发,江东(今江山乡)、蒿坝、滨江(今滨笕乡)、东山、沥海、宝勤(今大勤乡)、龙浦等七乡受灾害尤深,受灾面积38622亩。民国35年2月至3月31日淫雨连绵,山洪暴发。5月,南乡大浸畈大雨倾盆,顿成泽国,新市至章镇段水深5~6尺,交通断绝,收成大减。是年约1万亩稻田又遭稻苞虫危害,减产1800担。民国36年,连遭水、旱、风灾,螟虫危害、受灾5000亩。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9月1~5日,连日大雨,曹娥江章镇段水位高达12.01米。堤塘多处决口,成灾面积9.95万亩,损失粮食2786万斤。1950年5~8月,稻苞虫危害城关区的凤鸣(今属通明乡)、丰惠、朱巷三乡,受灾面积1328亩。7月章镇一带又遭洪灾。1951年6月,雨水过多;7~8月干旱;8月20日暴雨,丰惠、下管山洪暴发,21日曹娥江章镇水位9.20米。成灾面积14444亩。1952年4月10日,谢塘、镇海、盖北、岑仓等乡遭冰雹袭击,大者如鹅卵,成灾面积7198亩。7月19日至22日受台风影响,连降暴雨,曹娥江上游山洪暴发,水位陡涨,加之潮汛顶托,堤塘多处溃决,东汇、海南两乡塌江,章镇大勤畈受灾尤重。受灾面积10.35万亩,成灾面积4.5万亩,损失粮食13.5万斤。1953年6月先后5次大雨,受淹面积12.87万亩,成灾面积1.5万亩,损失粮食22.5万斤,章镇地区尤重。7月初至8月底连续58天无雨,有30个乡,23.11万亩农田干旱,成灾面积12.30万亩,损失粮食2600万斤,尤以下管、城关(今丰惠区)两区为重。9月,小越、崧厦3万亩稻田受铁甲虫(稻椿象)危害,严重者颗粒无收。1954年5月初,连雨7日;11日、23日又遭两次暴雨袭击,总降雨量达443毫米。受涝灾面积26.72万亩,损失粮食341.95万斤。曹娥江两岸堤埂溃决19处,冲毁涵洞15个,堰坝42条。6月13~18日又连遭大雨,降雨量194毫米,曹娥江章镇水位11.27米,受灾面积9.48万亩。1955年6月中旬水灾,受灾面积5.25万亩,成灾面积1.49万亩,损失粮食44.7万斤,以章镇、汤浦两地区为重。8月干旱,受灾面积9.23万亩,成灾面积8.2万亩,损失粮食574万斤。1956年6月水灾,受灾面积14.27万亩,成灾面积6.7万亩,损失粮食285.4万斤。7月旱灾,受灾面积8.86万亩,成灾面积2.4万亩,损失粮食120万斤。是年6月中旬发现稻热病,6月25日调查,全县27个乡的2万亩水稻受害,到7月8日蔓延至41个乡的6.23万亩稻田,比1955年扩大4.71倍,直至7月9日以后,病害始获控制,减产粮食547.70万斤。8月1日台风过境,风力12级以上,暴雨成灾,东沙埠水位12.05米,受淹面积9.1万亩,成灾面积3.70万亩,损失粮食444万斤。受灾农户21069户,倒塌房屋13382间,损坏20175间,冲毁水利工程16处,损失渔船28只,耕牛84头,死亡65人,伤397人,累计损失金额42.89万元。9月19日又遭暴雨,受淹面积5.41万亩,损失粮食654.33万斤,埂塘严重决口3处,沿海盖北、四埠、三汇一带,塌损土地5700亩,5.15万亩棉花平均减产68%。章镇、张溪、汤浦、上浦、蒿坝受灾尤重。1957年7月旱灾,受旱面积19.29万亩,成灾面积7.2万亩,损失粮食1440万斤。1958年6月旱灾,受旱面积18.00万亩,成灾面积14.00万亩,损失粮食2100万斤。1959年7月5日下午2时,狂风、冰雹从东南方向而来,分别袭击谢塘、崧厦、章镇等公社的7个大队以及县农场,受灾农户804户,倒塌民房140间,损坏1340间,死亡3人,伤13人。8月旱灾,受害面积1.70万亩,成灾面积8000亩,损失粮食160万斤。9月水灾,受淹面积12万亩,成灾面积3.16万亩,受淹农户3290户,冲毁堤塘、水库24处,毁坏桥梁13座,损失粮食406万斤,以章镇、大勤、汤浦为重。1960年5月3日,有6个公社遭受大风、冰雹袭击,风力8~10级,实测冰雹直径3厘米,以南汇、沥海、东关一带为重,吹倒房屋401间,损坏4616间,雷击起火烧毁8间,烧伤31人,死亡4人,损失盐板1135块。1961年5月底,内涝成灾,被淹面积4.2万亩,成灾面积5500亩,损失粮食44万斤。6月14日至9月5日连续83天无雨,受旱面积19.84万亩,成灾面积6.17万亩,损失粮食1234万斤。10月3日午夜12时,26号台风过境,一般风力7~8级,阵风11级,全县平均降雨量100毫米以上,下管区达347.6毫米,4日下午4时,章镇水位在猫山闸分洪的情况下,仍高达15.68米,堤塘决口51处,毁坏水库4座,被淹村庄41个、农户5100户,倒塌民房1430间,损坏6545间,死亡5人,伤30人,损失渔船4只,成灾面积12.5万亩,损失粮食3202万斤。1962年8月水灾,受灾面积2.37万亩,损失粮食103.5万斤,小江塘出险18处,倒塌房屋77间,冲毁桥梁8座。9月3日至6日,14号台风过境,全县平均降雨量505毫米,曹娥江东沙埠洪峰水位13.42米,章镇、丁宅、滨笕、联江、江山、杜浦、娥江、汤浦堤塘38处决口,受淹面积39.72万亩,成灾面积33.19万亩,损失粮食8375万斤,26个村庄被淹,冲毁房屋12725间,死亡44人,重伤124人,沙压土地1.42万亩,冲失15769亩,冲毁堤塘38条、100万方以上水库3座、涵洞71处。1963年8月旱灾,受旱面积5.52万亩,成灾面积3.01万亩,损失粮食743.14万斤。9月水灾,受灾面积9.94万亩,成灾面积3.67万亩,损失粮食1030万斤,倒塌房屋303间,损坏351间。1964年,自2月17日起,连续降雪8天,总降雪量达73.7毫米(东沙埠水文站测),19日一天降雪量为20.4毫米。降雪期间,平均气温在0℃以下,18日最低平均气温达—2℃。这次春雪季节迟,时间长,降雪量大,为历史上所罕见。深山、高山毛竹约10~20%被压断,春花作物受冻害较重。7月旱灾,受旱面积7.70万亩,成灾面积2.24万亩。1966年7月21日下午,南汇遭受风暴袭击,风力10级以上,倒塌房屋75间,严重损坏91间、盐板1253块。7月11日至8月18日旱,受灾面积8.57万亩。1967年6月至10月连旱131天,曹娥江多处断流,农田受灾面积20万亩,成灾面积14.5万亩,损失粮食4740万斤,是解放以来旱灾最严重的一次。1968年7月12日至8月11日旱,受灾面积3.50万亩。1969年7月13日至8月23日旱,受灾面积3.16万亩。1971年6月23日至9月5日连续75天无雨,受旱面积30.1万亩,成灾面积18万亩。1972年2月5日开始,连续5天降雪,最大日降雪19.7毫米,至9日积雪深达22厘米(县气象站测)。1974年8月18日至21日,遭受13号强台风袭击,全县平均降雨量155毫米,台风过境,风力达8~9级,阵风10级,曹娥江上游洪水下泻,下游潮汛顶托,丁家坝洪峰达7.57米,解放塘及沿江保江塘先后决口,海涂的22.6公里堤塘全线溃决,受灾面积15.45万亩,成灾面积9.01万亩,受淹农户5631户,冲毁倒塌房屋2290间、堤塘8条、水闸8座、涵洞32个、堰坝123条、桥梁33座、海带养殖场1个,损坏大小船只104艘,死亡15人,累计损失金额1281.9万元。1977年4月24日下午3时,风包、冰雹袭击长塘龙会山,经樟塘、蒿坝、梁湖、西湖、皂湖、丰惠、通明、谢桥、朱巷、永徐等公社,形成一条宽3-5公里、长约30公里的灾害地带,有22个公社受灾,实测最大冰雹直径25厘米。倒塌房屋12间,损坏9800间,击伤176人,大、小麦、油菜、绿肥严重秆折。1978年7月8日旱,受旱面积31.59万亩,成灾面积4.58万亩。1979年7月9日18时57分地震,房屋有震动。是年8月24日至25日,遭10号台风袭击,沿海风力8~10级,阵风11级,全县平均降雨120毫米,胜江、汤浦降雨200毫米以上,曹娥江上游洪水暴发,加之大潮、偏北风顶托,东沙埠水位达11.87米,百官潮位10.42米,汤浦、胜江堤埂全部被毁,上浦和平埂、渔浦埂、丁宅保卫埂、华镇王公沙塘、海涂七七丘、前进闸、大治闸先后溃决,共计冲毁堤塘42条,决口183处,受灾面积16.08万亩,成灾面积15.33万亩,损失粮食4751.4万斤、棉花13890担、络麻69290担、蚕茧3990担、茶叶1200担,毁坏小水库6座、山塘30个、水闸12座、涵洞17个、渠道20条、机埠244处,桥梁51座,有57个村被淹,受灾户达7224户,死亡4人,重伤16人,倒塌房屋3500间,损坏5708间,沉船8艘,折断高压电杆38根、低压电杆622根。灾情以崧厦、百官、章镇、下管四区最重。1980年6月27日下午12时许,清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丙丁之间就共同运营电商平台签署的合作合同
- 2024年搅拌站租约:混凝土生产场地专用
- 2024年房产交易中介合同格式
- 2024年数据泄露责任赔偿协议
- 2024年房产抵押融资合同
- 纸为主题的教案8篇
- 感恩活动方案策划6篇
- 2024年技术服务合同标的与服务内容
- 2024年拆迁合同样本:旧住宅拆除与环境保护
- 关于青春与理想的演讲稿(10篇素材稿件)
- 小记者第一课我是一名小记者
- 团结友爱和睦相处主题班会
- 2024年采购部年度工作总结
- 2024年总经理聘任书
- 2024年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机械CAD绘图评分表
- 期中 (试题) -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三起)英语六年级上册
-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23年修订)全文1500字
- 2024年车路云一体化系统建设与应用指南报告
- 2024年福建省托育服务职业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下半年江苏苏州城市学院招聘管理岗位工作人员27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二年级乘除法口算题大全500题(可直接打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