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古城构成要素的分析与归纳_第1页
宣州古城构成要素的分析与归纳_第2页
宣州古城构成要素的分析与归纳_第3页
宣州古城构成要素的分析与归纳_第4页
宣州古城构成要素的分析与归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宣州古城构成要素的分析与归纳我国于1982年11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明确了历史文化名城的条件是“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包括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要有历史,还要有体现历史的文物古迹和古城风貌的历史街区,也要有非物质形态的文化载体。这些要素和构成历史文化名城的实物形态和精神形态的体现。宣州(区)位于安徽省东南部,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县名史,1600多年建城史的悠久古城。有2处国家级文保,6处省级文保,35处县级文保。早在旧石器文化时期境内水阳江两岸就有古人类活动的踪迹。陈山旧石器文化遗址是其典型的代表。春秋时期宣州名曰爰陵。秦置爰陵县。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以县治于宛溪河滨,陵阳山麓,取山水首字命名。此后,这里为历代郡、州、路、府治所。汉代,江南的丹阳郡(治宛陵)是自春秋以来有名的产铜地区,两汉中央政权先后早这里驻铜官,负责开采和冶炼。南朝定都建康,达官贵人多住芜湖、宣城。《隋书·地理志》讲宣城是“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凑”。唐代达到宣州发展史上的最高峰,是全国的造纸中心,采铜中心,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宋元明清,是重要的鱼米之乡,农桑之地,被誉为“江东奥壤”。近代有“金宣城,银阜阳”,“南宣北合”之誉。经济繁荣,加之宣州境内山川灵秀,气候怡人,故而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各朝代名人骚客,达官贤明纷至沓来,使得我南宣之地人文蔚起,积淀沉厚。共同组成了宣州古城的各构成要素。然而几千年来,由于自然的和人为的破坏,宣州古城遭到了巨大的创伤。尤其是晚清战乱、日寇轰炸、文革破坏,城市改造,古城的历史古迹大多已成灰飞烟灭,荡然无存。同时,保护继承的减少,现代文化的侵袭,古城的非物质遗产,包括文学样式、民歌戏曲、历史典故、手工技艺也渐渐被人遗忘。为此,以下通过分类的形式,大致就众多的构成要素予以分化、取舍、组合,以期直观、明了,最大限度地展现宣州古城的物质和精神载体,唤起大家对古城的记忆,增强大家保护古城的意识。根据宣州古城的总体印象,其构成要素分成三大类,比较合适。即:自然、人文、遗存。一、自然《华盛顿宪章》中历史古迹的概念是:“本宪章涉及历史地区,不论大小,其中包括城市、城镇以及历史中心或居住地,也包括自然和人造的环境。”宣州南部峰峦起伏,联岫回溪,中部岗冲交错,丘陵横亘,北部河网交织,田园平整。宣州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生态优越,动植物资源丰富。上述因素造就了宣州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人文资源的产生和培育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先决条件。同时人文的积淀又增加了自然的文化气息,人格化了这些自然实体,形成了经过先民加工的自然环境。古人有文为证“宣州自古为名邑上郡,星分牛斗,地控荆吴,为天下之心腹,实江南之奥壤,既有山川之胜,又兼海陆之丰。……宣城为郡治所,据山为城,枕水为邑,山为陵阳,水为宛溪,陵阳之巅,高出城。……守此郡时,北望敬亭崛起于山原之中,横峙若屏峰,连绵三十里,尤为一郡之雄秀。”基于此,作如下归类:山体:敬亭山、陵阳山(1)、龙头山、凤凰山、双羊山(2)、响山(3)、柏枧山(4)、马山(5)、麻姑山(6)、华阳山、昆山、云山等。河流:水阳江(7)、青弋江、宛溪(8)、句溪(9)、梅溪、青溪、澄江(10)、胭脂河等。湖泊:南漪湖(11)、明镜湖(12)、响潭(13)、长塘、珍珠塘、吴村塘等。洞穴:龙泉洞、三天洞、白云洞,云山洞、朝天洞(14)、神仙洞等。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生物:扬子鳄(15)、宣木瓜(16)、水东蜜枣、映山红(17)、茶叶等。区位:“土控吴兼越,川连歙与池,山河地襟带,军镇过藩雄。”、“江东奥壤”、“宁芜屏障,徽杭项背”、“安徽东南大门”等。说明:部分内容的上标表示该内容所形成的比较有价值的人文印象。1.(1)“陵阳三峰压千尺,百尺危楼势相倚。”;(2)双羊古道;(3)“响山突出鳌峰前,雄踞东南似虎眠。”(4)柏枧飞桥;(5)史书载有马山十景;(6)麻姑月晓。2.(7)硖石吞舟;(8)双桥落彩虹;(9)句溪塔影;(10)澄江亭、澄江晓月。3.(11)南湖落雁;(12)两水夹明镜;(13)严公台,即严子陵钓鱼台。4.(14)龙泉寺。5.(15)古生物活化石;(16)《本草纲目》记载:“木瓜处处有之,而宣城者为佳。”;(17)“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二、人文宣州山川形胜,沃野千里,环境优美。地灵催人杰,使得人文荟萃,文化昌明,尤自东晋南迁以后,历代达官贵人,名人贤士荟萃于此,名篇佳作,层出不穷;有宋以来,宣州梅氏、贡族,人文蔚起,历代不衰。这一些都深深植根于宣州古人的勤劳与智慧。古人云:“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上江人文之盛首宣城”、“自古诗人地”等。它们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些人物、作品、手工艺甚至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有着深远的文化价值。因此留下了众多的,独具地方特色的人文资源。是宣州历史文化名城构成要素中最重要,最丰富,最有特色,最有活力的一个部分。作如下归类。民俗:春游敬亭山、皖南花鼓戏、皖南采茶歌、乡镇庙会、踩高跷、舞狮子、舞龙灯、赛龙舟等。典故:封使君、解衣敬酒、看门太守、圣俞读书石、“大雨不过扎子桥”、张果携万民册投水、太白玉真之恋、宣城乌龟地(1)等。宣州古景:双桥落彩、句溪塔影、北楼远眺、敬亭烟雨、澄江夜月、南楼夕照、鳌峰赤壁、响山赤壁、麻姑晓月、华阳积雪、柏枧飞桥、南湖落雁等。宛陵名人(群):刘太真、汪遵、诸葛高(2)、梅尧臣(3)、周紫芝、贡奎、贡师泰、梅鼎祚、梅膺祚、施闰章(4)、梅清(5)、梅文鼎(6)、梅光迪、祖晨、宣城数学派(7)、宣城梅氏等。寓宣名士:谢朓、范晔(8)、李白、白居易、韩愈(9)、刘禹锡、杜牧(10)、晏殊、沈括、文天祥、朱元璋、汤显祖、柳敬亭、石涛、恽代英、肖楚女、陈毅等。纪念馆所:宣城市博物馆、梅文鼎纪念馆、梅尧臣故居、梅文鼎故居、丁奉纪念馆、先贤祠、唐昌黎伯韩先生之祠、宋文信国公忠烈祠等。历史名产:宣木瓜、水东蜜枣、宣笔、宣纸、宣州地毯(11)、敬亭绿雪茶、鸦山茶、老春酒、宣州景文石(12)等。宣人名作:《宛陵先生诗文集》、《梅禹金全集》、《字汇》(13)、《施愚山诗文集》、《宣城二十四景图册》、《高山流水图》(14)、《方田通法》、《方程论》、《古今历法通考》(15)等。咏宣诗文:《高斋视事》、《游敬亭山》、《郡内高斋闲望》、《独坐敬亭山》、《秋登宣城谢朓北楼》、《登敬亭山南望怀古》、《窗中列远岫》、《题宣州开元寺》、《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溪下居人》、《紫毫笔》、《红线毯》、《东溪》、《由宣城泛湖东下》等。历史地名:鳌峰、济川、西林、澄江、东头湾、西头湾、沟沿头、府山头、春归台、苍塘沿、土炮台、三岔河、杨泗庙、小营盘、十字街、护城坊、城河兴、状元府、南门荡(16)、黄泥岗、小九华、庙埠、仁村湾、魁星巷、豆腐巷、朱衣巷、木直街、迎恩街、阳德门、泰和门、薰化门、宝城门、拱极门等。宣州别称、雅号:爰陵(17)、无宛(18)、宛陵、宣城、宁国府、“小谢城”、“谢公城”、“谢朓城”、“谢公郡”等。说明:1.(1)宋《嘉定志》载:“……今城制盖出其所画,襟山带溪,得势之便,省龟为形,南首翘尾,为城门楼者八,始鸠工于壬戌,而迄于癸亥。”。经考,南唐刺史得地势之便,将城池规划为鳌龟形状,这就是后人所谓“宣城是乌龟地”传说的由来。2.(2)南唐宣笔制作名家,以其为核心形成了中国两大制笔流派之一的“诸葛派”;(3)世称“宛陵先生”,以诗闻名海内,有“宋诗开山祖”的美誉;(4)清初著名诗人,与同时代诗人宋琬齐名,并称“南施北齐”,所创“宣城体”据东南诗坛数十年;(5)有“黄山画派巨将”之称,今北京故宫博物院和省博物馆珍藏其一定数量的真迹;(6)他一生从事天文、数学的研究,使濒于枯萎的中国古代数学获得新生;同时,他又整理、疏解西洋数学,把西洋数学移植于中国。著作多达86种,被公认为17世纪世界三大数学家之一;(7)以梅文鼎为主脑的,梅氏一家四五代俱通晓历算,人才辈出,成就斐然,相沿不辍。3.(8)时任宣城太守,在宣写成史学巨著《后汉书》;(9)在宣城居室苦读,潜心攻文,达七年之久,视宣城为故里;(10)两次到宣城做幕僚,时达六年,写了许多传诵今的吟咏宣城山水的诗作。4.(11)古代贡品,工艺精湛,白居易有名篇《红线毯》;(12)产于南部山区,是扬州园林的主要石料之一,还有宣州雪石。5.(13)开创古代字典新体例;(14)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15)中国古代历算学史专著。6.(16)原城关招待所四周,系南宋吴氏宰相府——忠勤楼之地。7.(17)春秋时代宣州古名;(18)王莽时期短期县名。三、遗存宣州山川明秀,物产丰饶,历史悠久,上江名邑,人文荟萃,贤达云集。必然留下了数量众多,种类丰富的各类历史遗存(包括灭失的和尚存的)。宣州的历史遗存涵盖古建筑、古墓葬、古遗址、古聚落、古设施、宗教建筑、摩岩石刻等种类。其中有重要的古人类活动遗迹,罕见的建筑结构的国家级文保;有历史文化价值,古代名人长眠之所的省级文保;更有众多的散落宣州各地,记载着先民勤劳、勇敢与智慧的县级文保。现根据数量、知名度等标准大致作如下归类:亭、台、楼、阁、祠、坊:拥翠亭、谢公亭、景梅亭、笔筒亭、谢朓楼(1)、南楼、水东花戏楼(2)、忠勤楼(3)、寄云楼(4)、宛溪馆、梓童阁、天逸阁(5)、天延阁(6)、双溪阁、佑圣阁(7)、开元寺水阁(8)、宛陵草堂、京山堂、梅公祠、汪氏宗祠、袁氏祠堂、古昭亭坊、县夫子庙牌坊等。塔:广教寺双塔(9)、景德寺塔(10)、龙首塔、龙溪塔等。桥:济川桥(11)、凤凰桥(12)、宛水桥(13)、东溪古桥(14)、桃源桥、状元桥、梅溪桥、别士桥、落叶桥、晏公桥、柏枧飞桥、三孔桥、石坡桥、湾水桥、洪林桥等。墓葬:梅文鼎墓(15)、梅尧臣墓、梅尧臣双母墓、梅清墓(16)、施润章墓(17)、文天祥衣冠冢、皇姑坟、姜采墓、妙贞姑墓、张果墓、宣州战国楚墓、洪林先秦土墩墓群等。遗址:陈山旧石器文化遗址(18)、邵村新石器文化遗址、古脊椎动物化石遗址、胡家涝古宣纸场遗址(19)、宛溪河船坞码头遗址、古城墙遗址等。井、泉:一眼井、二眼井、三眼井、虎窥泉、皇姑泉等。村、街:宋代山庄小胡村、梅花溪上村、贡村、水东老街等。水利设施:金宝圩、养贤圩、佟公坝、官坝(20)、城内古排水设施等。渡口:东门渡、黄渡、新村渡、阳市庙渡等。驿道:宣当古道、宣高古道、宣歙古道、宣广嘉古道、宣泾古道、宣南古道等。宗教建筑:广教寺、开元寺、天宁寺、兴国寺、普济禅寺、龙泉寺、元妙观、东嶽观、水东圣母教堂、天主教堂(21)等。建筑群:北门清代古民居、府山头建筑群(22)、吴氏宰相府(23)、贡村园林(24)等。崖(石)刻:三天洞崖刻、云山洞崖刻、碧山龙泉洞崖壁古诗刻、柏枧崖刻“云生处”、敬亭山数处崖刻等。说明:1.(1)谢朓楼历史上名称众多,有高斋、谢朓北楼、北楼、谢公楼、北望楼、叠嶂楼、古北楼、谢朓楼等。以谢朓楼为中心建了许多亭阁。条风亭、清暑亭、迎春亭、观风亭、双溪亭、怀谢亭、绮霞阁等,这些亭阁低围北楼而建,犹如众星拱月。2.(3)在南门荡吴氏村口,南宋吴潜宰相府;(4)是宛水东岸施愚山别墅;(5)梅鼎祚筑,藏书著述其中,位于凤凰桥西附近;(6)梅情画室,位于小东门城内;(7)位于今陵阳路与锦城路交叉口;(8)今江滨路一带,杜牧有诗《开元寺水阁》。3.(9)建于晋代,塔高34米,古城宣州的象征,建国前一直是宣州城内最高建筑。4.(11)(12)宣州著名的历史名桥,建于隋代,李白名诗曰:“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13)南门桥前身,原址在今南门桥上游30米处;(14)原名惠济桥,宣州最大的石桥,建于明代,在今东溪桥上游50米左右处,残桥仍存,颇有历史沧桑感。5.(19)包括晒料场地、制作房基和漂洗原料的“石板河”等,总面积约10000多平方米。6.(20)建于元代。7.(21)由法国人修建,位于区委内,现作为区委办公用,2005年底遭火灾,毁坏严重。8.(22)府山头为陵阳山之首峰,1700多年来一直作为府衙所在地,故民间习惯称此山头为“府山头”。此处经历代相继修建饰葺,曾分布着一群布局严整的古建筑物。按进入顺序为殿阁式的“保厘”牌坊,三间牌楼式的“硕门”,五间牌楼式的“仪门”,“不箴亭”(亭中刻有宋代颁布的戒铭),府堂(即俗称“知府老爷大堂”),其后为“正心楼”,最后陵阳山巅为南齐时“高斋”,唐改建为“北楼”。在府堂左右,还有众多厅、堂、楼、阁、亭、司、馆、所、库、廨、房、衙以及池石苑囿等。(23)南宋吴氏宰相的府邸,在南门荡吴氏村口,主建筑为忠勤楼,其内有凤凰塘、古井、胭脂塘、珍珠河、梳妆台等遗迹。(24)位于狸桥镇棋盘社区(原棋盘乡)贡村。贡村环境很美,村史悠久,过去曾是贡氏的一个巨大园林,在江南亦谓罕见的。贡氏园林始建于南宋,兴旺于元代,规模相当大,有诗为证,“十亩芳园尽种花,客来觞咏乐无涯。”,“梓里又夸新阀阅,云林尤映归楼台。”整个园林,以“南漪堂”、“云林书屋”、“秀野堂”、“南湖书塾”为主体建筑,辅以湘竹亭、旖舟亭、野舟亭、湖亭、灌缨堂、继善堂、宜顺堂、滑石台、丛桂台、流觞台、岩石洞、得月楼、鷃适轩、东轩、西公馆、世科坊、绣衣坊、解元坊、节坊、宗祠、本祠、明塘等亭台楼阁、池塘坊桥,计有四十多处。道路是以族屋巷子构联起来的。总体布署,井井有条。加之后园、子贡园以及园林中的西北隅的老坟(俗称“阴城”)林木葱茏,楼台掩映。左有南湖,烟波浩渺,前频湖港(明塘),远山如黛。元末兵乱,整个园林完全被毁。现仅存古银杏、岩石洞和流觞台等,后世传有描绘该园林的《上世亭台景色图》。9.(9)、(18)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2)、(10)、(15)、(16)、(17)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上是对宣州古城构成要素的简要分析和归纳,充分展现了宣州悠久的历史文化,深厚的人文积淀;见证了城市的历史文脉,发展过程。这些构成要素中所体现出的历史特色、地方特色、文化特色、和民族、民俗特色都反映我们这座城市的发展历史、城市文化、城市时空的连续过程。这些要素所体现出的文化现象、文化景观、文化信息更是宣州先民和寓宣人士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施展智慧,挥洒汗水,辛勤劳作结晶。笔者盼望能通过这篇小文,促进宣州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建设,加速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城市建设中突出地方特色,为经济建设服务;为领导的决策提供点滴有用的历史依据,为充分融入苏浙沪挖掘文化动力,为把宣州建成苏浙沪的后花园服务。更重要的是能够增强我们宣州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让子孙后代对居住城市的历史渊源、发展概貌等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激发我们大家建设家乡的热情与干劲。当然,限于个人的学识,所以本文中有许多资料不当,甚至是有误的地方,恳请大家指正。(作者:朱跃武网名:山水诗人地)宣州古城城内街巷交织,到清末民初,城内有“九街十八巷”之说。街巷多由青石板铺成,树木成荫,高低起伏,颇具山城风味。街巷名称多约定俗成,有以官署所在地得名的;有以各种市场所在地得名的;有以庙宇祠堂得名的;有以地形特色得名的;有以名人府第得名的,反映出宣城古老的文化。如今的旧城改造使许多古街巷面目全非,现据知史老人们的回忆,将“九街十八巷”记录如下。一、九街阳德街——今东门大街民族路。旧时这里茶行众多,较大的有巨丰、广昌、江景元、天和、顺泰等。当时民谣有“生意大,算广昌;牌子老,杨东来;歪歪倒,江怡茂;年年等汇款,福康和”。最大的广昌茶行,在今宛陵剧院处,创设于1925年,店主是池州石埭人杨献庭。西直大街——今西门大街中山路。原县衙门(今实验小学旧大门)前,是民国时期的菜市场,靠城门的一段,炒货店很多,经营瓜子、花生米、松子、花生糖、芝麻糖、炒米糖、藕糖等小吃,还代人加工年货。迎恩街——今北门大街民生路。北门大街是旧时最繁华的商业街,著名的商店有永顺杂货店、焦阳春中药店、宣大祥酱园、老天宝银楼、庆庆布店、津津酒家等。锦城街——今南门大街锦城路,北起工人影剧院,南到四小。南街不热闹,多为衙署、学校、会馆用地。镇前街——今叠嶂中路,东起敬亭山宾馆,西到崇正路口。奉公街东起今宣中北门内台阶,西到锦城街。福星街——北起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