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高中物理必修一期末复习_第1页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高中物理必修一期末复习_第2页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高中物理必修一期末复习_第3页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高中物理必修一期末复习_第4页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高中物理必修一期末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高中物理必修一期末复习万事开头难,但你坚持下来,半年之后,就是那个班里最“聪慧”的同学。下面是小偏整理的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高中物理必修一期末复习,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高中物理必修一期末复习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1、运用牛顿其次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

(1)通过仔细审题,确定讨论对象

(2)采纳隔离体法,正确受力分析

(3)建立坐标系,正交分解力

(4)依据牛顿其次定律列出方程

(5)统一单位,求出答案

2、解决连接体问题的基本方法是:

(1)选取最佳的讨论对象。选取讨论对象时可实行“先整体,后隔离”或“分别隔离”等方法.一般当各部分加速度大小、方向相同时,可当作整体讨论,当各部分的加速度大小、方向不相同时,要分别隔离讨论

(2)对选取的讨论对象进行受力分析,依据牛顿其次定律列出方程式,求出答案

3、解决临界问题的基本方法是:

(1)要具体分析物理过程,依据条件变化或随着过程进行引起的受力状况和运动状态变化,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

(2)在某些物理过程比较简单的状况下,用极限分析的方法可以尽快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

易错现象:

(1)加速系统中,有些同学错误地认为用拉力F直接拉物体与用一重力为F的物体拉该物体所产生的加速度是一样的。

(2)在加速系统中,有些同学错误地认为两物体组成的系统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支持力等于重力。

(3)在加速系统中,有些同学错误地认为两物体要产生相对滑动拉力必需克服它们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二)

1、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状况,确定物体的运动状况,基本解题思路是:

①依据受力状况,利用牛顿其次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②依据题意,选择恰当的运动学公式求解相关的速度、位移等

(2)已知物体的运动状况,推断或求出物体所受的未知力.基本解题思路是:

①依据运动状况,利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②依据牛顿其次定律确定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从而求出未知力

(3)留意点:

①运用牛顿定律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对物体进行受力状况分析和运动状况分析,要擅长画出物体受力图和运动草图.不论是哪类问题,都应抓住力与运动的关系是通过加速度这座桥梁联系起来的这一关键

②对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力状况发生变化,要分段进行分析,每一段依据其初速度和合外力来确定其运动状况;某一个力变化后,有时会影响其他力,如弹力变化后,滑动摩擦力也随之变化

2、关于超重和失重:

在平衡状态时,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就不等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上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超重现象。

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下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失重现象。对其理解应留意以下三点:

(1)当物体处于超重和失重状态时,物体的重力并没有变化

(2)物体是否处于超重状态或失重状态,不在于物体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即不取决于速度方向,而是取决于加速度方向

(3)当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a=g)时,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逝,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向下的压强等

易错现象:

(1)当外力发生变化时,若引起两物体间的弹力变化,则两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肯定发生变化,往往有些同学解题时仍误认为滑动摩擦力不变。

(2)些同学在解比较简单的问题时不仔细审清题意,不留意题目条件的变化,不能正确分析物理过程,导致解题错误。

(3)一些同学对超重、失重的概念理解不清,误认为超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增加啦,失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削减了。

最高效的两个物理学习方法

第一,“定时作业”的物理学习方法。

长期的物理教学阅历让我发觉许多同学有这样的经受:准备一个晚上做30道物理题,却发觉不知道什么缘由,却只做了10道。大部分状况是遇见难题开头走神,遇见太简洁的题觉得没意义。这样就特别没有效率,进而影响到考试做题也没有效率。这种“定时作业”物理学习方法是,在做任何作业之前,先给自己定个时间,题目必需在这个时间内完成。往往是一旦有了时间的限制,同学们就要全力以赴完成方案的内容,精神也随之兴奋了起来,效率也就有了,争分夺秒的好习惯也就有了。

其次,“错题记录”的物理学习方法。

错题记录要记录三个方面:题目+答案+思路。请留意,假如时间不够用,可以直接复印一下,剪刀拿来剪下来贴上去。这里的错题并非全部的错题,还包括紧跟老师课堂上遇到的典型题和简单犯错的好题。对于答案比较简单(即物理图不好画等等),详细的答案也可以贴上去来节约时间;但是思路部分与错题缘由,必需要自己用红笔在旁边写上去,提示大家肯定要用自己的话,要保证自己能看懂就可以。

记录了之后就要看,“学而时习之”的道理就不提了。在这里只给同学们说一句,其次遍复习的时候,可以用另一种颜色的笔做标记。比如,这道题的某个学问点还是觉得比较模棱两可,就在旁边写上:这个考点下次还要重点再看。这种“错题记录”的方法,比起题海战术要强好多倍。

万事开头难,但你坚持下来,半年之后,就是那个班里最“聪慧”的同学。这是两个最为高效的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盼望对大家有关心。

1833细节处理就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升降机,打算你的物理成果是‘升’还是‘降’。下面是小偏整理的高中物理必修一期末复习81个易错点,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高中物理必修一期末复习81个易错点

1.大的物体不肯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肯定能看成质点。

2.平动的物体不肯定能看成质点,转动的物体不肯定不能看成质点。

3.参考系不肯定是不动的,只是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4.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物体运动状况可能不同,但也可能相同。

5.在时间轴上n秒时指的是n秒末。第n秒指的是一段时间,是第n个1秒。第n秒末和第n+1秒初是同一时刻。

6.忽视位移的矢量性,只强调大小而忽视方向。

7.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不肯定等于路程。

8.位移也具有相对性,必需选一个参考系,选不同的参考系时,物体的位移可能不同。

9.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

10.使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11.释放物体前,应使物体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

12.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时,应留意把两条白纸带正确穿好,墨粉纸盘夹在两纸带间;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通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

13.“速度”一词是比较模糊的统称,在不同的语境中含义不同,一般指瞬时速率、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率四个概念中的一个,要学会依据上、下文辨明“速度”的含义。平常所说的“速度”多指瞬时速度,列式计算时常用的是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14.着重理解速度的矢量性。有的同学受学校所理解的速度概念的影响,很难接受速度的方向,其实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而学校所学的“速度”就是现在所学的平均速率。

15.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

16.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17.物体的速度大,其加速度不肯定大。

18.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其加速度不肯定为零。

19.物体的速度变化大,其加速度不肯定大。

20.加速度的正、负仅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

21.物体的加速度为负值,物体不肯定做减速运动。

22.物体的加速度减小时,速度可能增大;加速度增大时,速度可能减小。

23.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时,加速度不肯定为零。

24.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不肯定与速度方向相同,也不肯定在同始终线上。

25.位移图象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

26.解题前先搞清两坐标轴各代表什么物理量,不要把位移图象与速度图象混淆。

27.图象是曲线的不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

28.由图象读取某个物理量时,应搞清这个量的大小和方向,特殊要留意方向。

29.v-t图上两图线相交的点,不是相遇点,只是在这一时刻相等。

30.人们得出“重的物体下落快”的错误结论主要是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

31.严格地讲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在空气阻力影响较小时,可忽视空气阻力的影响,近似视为自由落体运动。

32.自由落体试验试验记录自由落体轨迹时,对重物的要求是“质量大、体积小”,只强调“质量大”或“体积小”都是不准确的。

33.自由落体运动中,加速度g是已知的,但有时题目中不点明这一点,我们解题时要充分利用这一隐含条件。

34.自由落体运动是无空气阻力的抱负状况,实际物体的运动有时受空气阻力的影响过大,这时就不能忽视空气阻力了,如雨滴下落的最终阶段,阻力很大,不能视为自由落体运动。

35.自由落体加速度通常可取9.8m/s2或10m/s2,但并不是不变的,它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36.四个重要比例式都是从自由落体运动开头时,即初速度v0=0是成立条件,假如v0≠0则这四个比例式不成立。

37.匀变速运动的各公式都是矢量式,列方程解题时要留意各物理量的方向。

38.常取初速度v0的方向为正方向,但这并不是肯定的,也可取与v0相反的方向为正方向。

39.汽车刹车问题应先推断汽车何时停止运动,不要盲目套用匀减速直线运动公式求解。

40.找准追及问题的临界条件,如位移关系、速度相等等。

41.用速度图象解题时要留意图线相交的点是速度相等的点而不是相遇处。

42.产生弹力的条件之一是两物体相互接触,但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肯定存在弹力。

43.某个物体受到弹力作用,不是由于这个物体的形变产生的,而是由于施加这个弹力的物体的形变产生的。

44.压力或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与物体的重心位置无关。

45.胡克定律公式F=kx中的x是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不是弹簧的总长度,更不是弹簧原长。

46.弹簧弹力的大小等于它一端受力的大小,而不是两端受力之和,更不是两端受力之差。

47.杆的弹力方向不肯定沿杆。

48.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既可充当阻力,也可充当动力。

49.滑动摩擦力只以μ和N有关,与接触面的大小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50.各种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无关。

51.静摩擦力具有大小和方向的可变性,在分析有关静摩擦力的问题时简单出错。

52.最大静摩擦力与接触面和正压力有关,静摩擦力与压力无关。

53.画力的图示时要选择合适的标度。

54.试验中的两个细绳套不要太短。

55.检查弹簧测力计指针是否指零。

56.在同一次试验中,使橡皮条伸长时结点的位置肯定要相同。

57.使用弹簧测力计拉细绳套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弹簧与细绳套在同始终线上,弹簧与木板面平行,避开弹簧与弹簧测力计外壳、弹簧测力计限位卡之间有摩擦。

58.在同一次试验中,画力的图示时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当使用标度,使力的图示稍大一些。

59.合力不肯定大于分力,分力不肯定小于合力。

60.三个力的合力最大值是三个力的数值之和,最小值不肯定是三个力的数值之差,要先推断能否为零。

61.两个力合成一个力的结果是惟一的,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的状况不惟一,可以有多种分解方式。

62一个力分解成的两个分力,与原来的这个力肯定是同性质的,肯定是同一个受力物体,如一个物体放在斜面上静止,其重力可分解为使物体下滑的力和使物体压紧斜面的力,不能说成下滑力和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63.物体在粗糙斜面上向前运动,并不肯定受到向前的力,认为物体向前运动会存在一种向前的“冲力”的说法是错误的。

64.全部认为惯性与运动状态有关的想法都是错误的,由于惯性只与物体质量有关。

65.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不是一种力,物体所受的外力不能克服惯性。

66.物体受力为零时速度不肯定为零,速度为零时受力不肯定为零。

67.牛顿其次定律F=ma中的F通常指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对应的加速度a就是合加速度,也就是各个独自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当只讨论某个力产生加速度时牛顿其次定律仍成立。

68.力与加速度的对应关系,无先后之分,力转变的同时加速度相应转变。

69.虽然由牛顿其次定律可以得出,当物体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但不能说牛顿第肯定律是牛顿其次定律的特例,由于牛顿第肯定律所揭示的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即惯性,在牛顿其次定律中没有体现。

70.牛顿其次定律在力学中的应用广泛,但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也有局限性,对于微观的高速运动的物体不适用,只适用于低速运动的宏观物体。

71.用牛顿其次定律解决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关键在于正确地求出加速度a,计算合外力时要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不要漏力或添力。

72.用正交分解法列方程时留意合力与分力不能重复计算。

73.留意F合=ma是矢量式,在应用时,要选择正方向,一般我们选择合外力的方向即加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

74.超重并不是重力增加了,失重也不是失去了重力,超重、失重只是视重的变化,物体的实重没有转变。

75.推断超重、失重时不是看速度方向如何,而是看加速度方向向上还是向下。

76.有时加速度方向不在竖直方向上,但只要在竖直方向上有重量,物体也处于超、失重状态。

77.两个相关联的物体,其中一个处于超(失)重状态,整体对支持面的压力也会比重力大(小)。

78.国际单位制是单位制的一种,不要把单位制理解成国际单位制。

79.力的单位牛顿不是基本单位而是导出单位。

80.有些单位是常用单位而不是国际单位制单位,如:小时、斤等。

81.进行物理计算时常需要统一单位。

四个坏习惯千万要改正

假努力,白白铺张时间

什么是假努力?同学们可以看我之前的文章:什么是学校生的假努力?

往往假努力的同学也付出许多辛苦,甚至把自己都骗了,觉得自己付出那么多却得不到回报。

假如不改掉这个坏毛病,那么你再怎么努力也不会有效果的。

死记硬背,不去理解的记忆

许多同学把公式定理背得滚瓜烂熟,但是一到做题就不知道用哪个公式,为啥?没有理解的记忆啊。

咋样才能理解记忆呢?

要知道公式定理的来龙去脉,怎么推导的,相像的公式定理的区分和联系都有哪些。

然后再做一些相关的习题,这样假如某些题甚至哪几个关键字消失,就立刻想到用哪个公式定理。

不去思索,边看答案边做题

做题遇到不会的,有疑问的地方,立刻翻看答案,貌似做题速度提高了,做了许多题,其实效果特别差,该不会的地方还不会。

我建议同学们在做题的过程中,争取自己思索,直至凭自己的努力真的进行不下去了,同学们才能翻看一眼答案,或做我们的七百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