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古典园林建筑在公园改造设计中的运用_第1页
试论古典园林建筑在公园改造设计中的运用_第2页
试论古典园林建筑在公园改造设计中的运用_第3页
试论古典园林建筑在公园改造设计中的运用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论古典园林建筑在公园改造设计中的运用摘要:以川沙公园改造工程园林建筑设计为例,讨论了传统园林建筑的设计理念,空间布局及环境景观设计,重点阐述园林建筑空间布局与周围环境,地域文化的有机结合,用写意的园林表现手法,营造出园林建筑与环境情景交融的意境。关键词:风景园林;园林建筑;植物配置中国论文联盟Abstrat:TherefrflandsapearhitetureinhuanShaparkisdesignedfranexaple,thisartileillfusntherelatinshipbeteentraditinallandsapearhiteturedesign、spaeenvirnentandulturebakgrund.Thisartileillalsexplainhtbuildupthispetiiageryfgardeniththiskindfspeiallandsapedesignskill.Keyrds:landsapedesign;landsapearhiteture;plantsdesign中图分类号:TU986.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0422(2022)09-0114-021设计概况川沙镇历史悠久,有400多年历史,川沙公园是川沙镇内唯一一座综合性公园,是一座江南仿古园林,位于川沙镇繁华路段,北接城南路、南临南桥路,西邻川沙路,东与居民区比邻。公园面积522262,从上世纪80年代建园以来一直是当地居民休闲活动的中心绿地。随着社会的开展,公众对于休憩方式的多元追求和城市公共开放空间需求的日益增加,川沙公园的改造已显得非常迫切。2园林建筑设计风格2.1川沙的乡土建筑风格川沙有悠久的文化,有不少庙观,如城西门的城隍庙,严桥乡的天赐仰殿,九团乡的龙王庙,顾路乡的潮音庵、六团的小普陀、高桥的法昌寺等。川沙公园位于川沙城厢镇,是一座江南仿古园林,具有江南园林布局顺其自然,蜿蜒曲折而不拘一格,建筑立面外观轻巧、纤细,玲珑剔透,空间处理上比拟开敞、通透的特点,特别是翼角起翘,它对于建筑的形象,特别是建筑外轮廓线的影响极大,在色彩处理上以朴素净雅为主,屋面采用黑色小青瓦,墙垣均为白色,木作都呈栗皮色,极易与环境相协调,给人以幽雅、宁静的感觉。通过整体的改造使它的园林建筑,绿化数量和品质等方面能突出反映川沙的变迁开展,给川沙的历史,给市民一个全新的相貌。2.2建筑设计的内容在本次公园改造中的园林建筑设计内容为茶室、南门厕所、南入口等。根据公园的现状,考虑到建筑所处的位置、建筑风格、庭院空间、绿化现状等,拟在设计中表达川沙的风格及风土人情特点,主张从川沙外乡的建筑风格出发,对园内各仿古建筑小品,铺地材料,色彩风格进展提炼并融于其中,使新建建筑与公园原有建筑风格融为一体,和谐相融。3详细园林建筑设计3.1川沙公园茶室位于川沙公园东园,西临通城河,与公园标志性建筑鹤鸣楼遥相照应,是公园景观的重要组成局部,建筑占地面积3202(图1)。建筑依水就势,紧贴通城河,由水榭、棋廊、储藏室、茶座、更衣室组成,利用游廊进展分隔设置和布局,借游廊来连接各个单体,从而使茶室蜿蜒曲折,变化无穷,游廊二侧的景物互相浸透,丰富的空间层次变化,营造出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起翘的翼角,白墙青瓦,使茶室的园林景观与川沙的地方文化特色有机交融(图2),再通过园路,花草树木等园林小品,辅以现代背景的照明系统,使茶室真正表达古典韵味与现代气息。3.1.1水榭:为长方形平面,采用歇山卷棚顶,由于位置选择巧妙和体量组合上的丰富变化,无论近观,远眺都具有极好的画面构图,建筑与通城河对面的景物保持巧妙的对景关系。茶室建筑群的位置选择,是和远近其他各风景点保持欣赏与被欣赏的视觉制约关系,而不是把他看成孤立自在的因素(图3、图4)。3.1.2棋廊:卷棚式屋顶使其更加融入园林环境中,借助于自由转折的曲廊来连接各单体建筑,极大地增加了群体组合的曲折性和变化,从而形成极其多变的空间序列,起到似隔非隔地划分空间的作用。在通行过程中,形成一系列取景画框,增加了景深层次,频添了园林兴趣,使侧向的景物互相浸透,以丰富空间层次的变化,起到步移景移的效果。3.1.3茶座与储藏室:建筑单体采用长方形平面,立面处理为四面开放性空间。上覆歇山卷棚顶以求屋面变化。白墙青瓦,自由轻巧,是整组建筑的视觉焦点,其视线具有内向,内聚的特点,设计追求优美的体形和轮廓线。由于它的体量高大而轮廓线又极富变化使其成为全园的主体景观。无论从哪个角度欣赏,都能获得良好的景观效果。室内地坪采用青砖铺地,内部装修定位古典风格,既符合建筑的整体外观要求,同时也衬托了中国的茶文化,贴合川沙公园的传统风韵(图5)。3.1.4更衣室:采用长方形平面,悬山卷棚顶,虽然为效劳功能的内容,但仍赋予中国传统建筑的符号,其指导思想为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茶室的空间序列组织必须兼顾公园整体的空间,其位置和视线通过廊与鹤鸣楼相照应,互为映衬。鹤鸣楼作为整个川沙的至高点,翼角起翘如鸟之斯飞,通过茶室的空间比照,更突出了其稳重感,展现其气宇轩昂的仰视效果(图6)。3.2公厕是公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其形态对公园的景观有重要影响,又因其在功能上的需要不宜过分遮挡,因此在建筑风格上必须与园内建筑相统一,采用白墙青瓦的川沙民居风格形式进展设计,利用游廊与建筑互相穿插交织,从而形成曲折多变的空间序列,使园林景观与川沙的地方特色有机交融,与整体的公园环境相协调(图7)。3.3南入口大门作为公园的标志,不仅要满足功能的需要,同时建筑形式要与环境相协调,详细而言就是建筑的形式要反映公园的风格,体量也要适宜不能遮档园内太多的自然景观,设计时将古典园林元素云头脊、花格窗、青瓦等运用于大门形式,加以提炼和组合,注重对色彩,材料质感的把握,充分利用现有环境,使南入口大门融于川沙公园的整体特色中(图8)。4植物配置园林建筑属于园林中以人工美取胜的硬质景观,是景观功能和实用功能的结合体。园林建筑与植物一起配置时,搭配得当,可将人工美与自然美融为一体,形成巧夺天工的奇异效果。4.1茶室植物配置:植物是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元素,是风景资源的主要内容,植物以其优美的姿态,柔和的枝叶、丰富的自然颜色、多变的季相景观可以软化建筑的边界,丰富艺术的构图,增添建筑的自然美,从而使整体环境显得和谐有序,动静相宜,起到自然空间与建筑空间的媒介作用。川沙公园茶室是利用植物来调和建筑与其所在的环境,在植物与建筑的关系上,变被动、次要地位为主动,园林植物不仅有绿化和陪衬的作用,同时,植物本身也是一种造园要素,应该很好的组织这种造园要素,使茶室由于绿化的围合掩映,而构成自然美的视觉景观,在茶室周围要形成浓阴覆地的效果,就需要把乔木,灌木,地被植物互相配置在一个植物群落中,在乔木榉树、黄山栾树,大灌木桂花、红叶李、红枫、垂丝海棠下均成片,成丛种植了南天竹、杜鹃、狭叶十大功绩等植物,既符合生态学特征,也获得了植物在立面栽植上疏与密的比照,大乔木榉树、黄山栾树以点缀孤植为主,其下木南天竹、杜鹃、狭叶十大功绩等以密植为主,形成整体效果。从而把整个茶室统一在花红柳绿的植物空间中,在更衣室这个空间,由于功能上的封闭,所以建筑的白墙比拟多,在墙前种植了桂花、垂丝海棠、南天竹、杜鹃、红枫等乡土植物,与建筑的白墙形色相照,利用阳光来投射婆娑花木的倩影,很有诗意。在棋廊,连廊周围种植了桂花、垂丝海棠、红枫、栀子花等植物,在夏秋季节人们可以在廊内进展棋牌活动时,闻到阵阵清香。川沙公园的茶室的植物配置不仅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而且也要采用了桂花、南天竹、垂丝海棠等乡土植物与川沙的地方特色有机的交融起来,情景交融,令人美不胜收(图9)。4.2厕所的植物配置:植物配置可以协调园林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可以用植物缓和或消除矛盾。园林植物能使建筑突出的体量与僵硬的轮廓“软化〞在绿树环绕的自然环境之中。植物的枝条呈现一种自然的曲线,园林中往往利用它的质感及自然曲线,来衬托人工硬质材料构成的规那么式建筑形体,这种比照更加突出两种材料的质感。在厕所周围选择叶小枝纤,树冠茂密的树种,石楠、桃叶珊瑚、八角金盘、花石榴等植物。使其尽量不夺游人的视线,又掩映在绿树丛中。4.3南入口大门:为了丰富南入口大门园林建筑空间层次,增加景深,在原有植物榉树、无患子的根底上增加红叶李、麦冬、毛鹃、瓜子球等植物,使植物的枝、干、叶交织成网络,在大门景墙下种植了常春藤等爬藤植物,可形成一种界面,利用它可以起到限定空间的作用,使园林植物疏密相间,虚实照应,高低相称,与建筑互相配合,呈现一种和谐美。论文联盟.Ll.5结语川沙公园园林建筑景观设计,正是在把握外乡特色的根底上,糅合中国园林的传统造园手法,将川沙公园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内涵巧妙地结合,将人工美与自然美完美呈现,充分表达了各功能空间不同的园林意境与韵味,使游客充分享受远离喧嚣城市和亲近自然的愉快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