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研究课件_第1页
新药研究课件_第2页
新药研究课件_第3页
新药研究课件_第4页
新药研究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新药研究概述1的过程:

新药研究开发2可以治愈和控制的疾病霍乱(cholera)白喉(diphtheria)肺炎(pneumonia)丹毒(erysipelas)麻疹(measles)流行性脑脊髓膜炎(meningococcalmeningit)百日咳(pertussis)瘟疫(plague)小儿麻痹症(poliomyelitis)风湿热(rheumaticfever)猩红热(scarletfever)天花(smallpos)葡萄球菌败血病(staphylococcalsepticaemia)亚急性细菌心内膜炎(subacutebacterialendocarditis)肺结核(tuberculosis)伤寒(typhoidfever)维生素缺乏(vitamindeficiency)没有根本解决方案的疾病3创新药物研究现状5医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2200亿美元1997年3300亿美元2000年6000亿美元2010年世界医药市场的总销售额6我国医药产业现状7我国目前医药工业生产的药品大约97%是仿制外国的品种;中药出口额仅占国际中草药市场的3%左右;医药产业总体经济效益低下,难以承受国际竞争的强烈冲击。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关键原因,是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磅炸弹”式的创新药物(一般以年销售额大于5亿美元为标准)。要想真正成为制药强国,必须加快创新药物研发的步伐8I、新药从发现到上市的一般过程(药物设计、定向合成、对收集的化合物、组合化学库天然产物)筛选初步生物活性评价先导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构类似物的合成生物活性评价体外代谢研究CADD研究先导化合物From

Hit

to

Lead(2~4years)10I期临床II期临床III期临床慢性毒性研究注册备案新药管理ClinicStudy(3-6years)新药研究档案建立12我国几乎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靶标发现并拥有药物新靶标是产生“重磅炸弹”式创新药物的源头候选物候选物化合物筛选I期试验II期试验III期试验化合物创新药物体系新药药物靶标14NewDrugs

新药系指我国未生产过的药品。按审批管理的要求,新药分为中药、化学药品和生物药品(新药审批办法)新化学实体NCEnewchemicalentities

首次成为药品的新化学结构15新药研发过程1、制定研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之,获得NCE2、临床前研究,获得IND(investigationalnewdrug)3、临床试验(或临床验证),获得NDA(newdrugapproval)

PhaseI:20-30例健康受试者PhaseII:不少于100例典型患者PhaseIII:不少于300例患者4、上市后研究,临床药理一类试生产期,PhaseIV:>2000例16制药的研发是一个耗资巨大而高风险的过程

5000个化合物中只有一个被批准为新的药物开发一个新药的费用大大增加被筛选的化合物研制/临床前研究5-61-21-2I期临床试验II期III期注册总计31-212-155,000-10,00051138318802197519872000药物研发时间每个处方药的花费(百万美元)资料来源:PhRMA年报2003年17新药平均研发时间升至14年DevelopmentTime(Years)TOTALDRUGDEVELOPMENTTIMEFROMSYNTHESISTOAPPROVAL18新药研发特点投资高周期长风险高利润高竞争激烈203Me21药物作用的三个重要相给药剂量剂型崩解药物溶出可被吸收的药物药物利用度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可产生作用的药物生物利用度药物与靶点相互作用效应药剂相药代动力相药效相23Moleculardrugdesign药物的基本属性(安全性、有效性、可控性),在一定意义上,由药物的化学结构所决定药物分子设计是实现新药创制的主要途径和手段通过科学的构思和理性的策略,构建具有预期药理活性的新化学实体的分子操作。24Drugdesign药物分子设计由多学科相互穿插,交替进行药物设计学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基因组生物信息学数学统计学药物化学有机药物化学计算机科学计算化学分子药理学一般药理学CADD26一、先导化合物的发现

先导化合物:又称原型物,是指可以用来进行结构改造从而获得预期药理作用的化合物。并不要求先导化合物本身具有很强的生理活性。(Leaddiscovery)27先导物发现的主要途径:从天然产物中发现由药物临床副作用发展或老药新用由药物合成中间体发现用药理模型筛选(普筛)根据生理病理机制设计,即合理药物设计从现有药物改进幸运(偶然)发现通过组合化学的方法得到28天然生物活性物质作为先导物天然生物活性物质的特点新颖的结构类型(分子多样性)独特的药理活性资源有限及地域性差异有效成分含量很低大多数结构复杂,作用强度不同30天然生物活性物质作为先导物青蒿素青蒿素Artemisinin黄花蒿Artemisiaannula蒿甲醚Artemether生物利用度较低复发率高31天然生物活性物质作为先导物喜树碱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喜树Camptothecaacuminata拓扑替康Topotecan水溶性较差,毒性大32天然生物活性物质作为先导物紫杉醇紫杉醇Taxol红豆杉Taxus紫杉特尔Taxotere33天然生物活性物质作为先导物局麻药可卡因Cocaine南美洲古柯ErythroxylumcocaLam普鲁卡因Procaine34天然生物活性物质作为先导物抗生素类天然抗生素微生物培养液半合成抗生素35天然生物活性物质作为先导物他汀类降脂药美伐他汀Mevastatin洛伐他汀Lovastatin辛伐他汀Simvastatin普伐他汀Pravastatin桔青霉菌等Penicilliumcitrinum氟伐他汀Fluvastatin36天然生物活性物质作为先导物动物毒素蛇毒Bungarotoxin,N2受体拮抗剂肌松药蛇毒Batroxobin,溶血栓酶抗栓药鱼毒Tetrodotoxin,钠通道阻断剂心血管药物蜂毒Apamin,钙通道阻断剂和钾通道开放剂心血管药物37研究内源活性物质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COX抑制剂天然生物活性物质作为先导物38脑内5-HT水平降低会引起偏头痛变换结构以提高对5-HT1受体选择性激动活性5-HT1激动剂舒马普坦(Sumatriptan)用于治疗偏头痛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39COX抑制剂吲哚美辛类非甾体抗炎药实际上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色氨酸5-羟色胺(5-HT)40COX抑制剂吲哚美辛类非甾体抗炎药41(1)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发现利用药物的副作用

异丙烟肼42(2)促毛发生长的米诺地尔

米诺地尔降压药开发的治疗脱发43利用药物合成的中间体阿糖胞苷环胞苷44用药理模型筛选作用靶点选定后,需要建立对其作用可评价的检验测定的生物模型。一般开始是用离体方法,在分子水平、细胞水平或离体器官进行活性评价,在此基础上用实验动物的病理模型进行体内试验。45二战期间,17个大学及商业实验室参加寻找代替奎宁的抗疟药。用15000多个化合物进行了筛选,用小鸡作为动物模型,每个化合物的评价需用50-120只小鸡。最后得到了两个优秀的抗疟药:氯喹和伯胺喹。氯喹伯氨喹46根据生理病理机制设计随着人们对生理病理的深入了解,人们可能在更多的生理病理知识的基础上提出相对合理的假说,从而设计药物的化学结构。直接以酶、受体、离子通道、核酸、功能蛋白、糖及信号分子等作为靶标(target)471)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如:甲氧苄啶(抗菌增效剂)2)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舒巴坦(抗菌增效剂)3)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如:卡托普利、依纳普利(抗高血压)4)羟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如:辛伐他汀、洛伐他汀(血脂调节药)1、以酶作为药物作用靶标485)单胺氧化酶(MAO)抑制剂如:吗氯贝胺(抗抑郁)6)花生四烯酸环氧酶抑制剂如:阿司匹林(解热、镇痛、抗炎)49从酶作用发现先导物

ACE抑制剂ACE的功能将AngiotensinI从羧基端水解掉二肽,活化成AngiotensinII将Bradykinin从羧基端水解掉二肽失活天然ACE底物及一些肽类天然ACE抑制剂每克分子ACE含有一克原子Zn++50HypotheticalactivesiteofcarboxypeptidaseA51HypotheticalbindingofinhibitorstoACE52ACE抑制剂ACE的功能以羧肽酶A为模型肽类抑制剂的结合模式羧烷基脯氨酸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532、以受体作为药物作用靶1)肾上腺能受体α1、α2、β1、β2等;2)多巴胺受体;3)苯二氮卓受体;4)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Ⅱ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抗高血压药)受体激动剂、受体拮抗剂54由受体结构特点设计活性化合物55作用于同一受体的药物活性构象分析

伸展型构象平面伸展型构象56H2受体拮抗剂类抗溃疡药

选定靶点-组胺H2受体确立研发目标-抑制胃酸分泌药物建立动物筛选模型-麻醉兔灌胃从H2受体天然激动剂-组胺入手,以其为先导结构,保留咪唑环,改变侧链,开始优化57H2受体拮抗剂类抗溃疡药58H2受体拮抗剂类抗溃疡药59H2受体拮抗剂类抗溃疡药601)钙拮抗剂(Ca-A)二氢吡啶类:硝苯地平、尼莫地平苯烷基胺类:维拉帕米、甲氧维拉帕米2)钠通道阻断剂膜稳定剂:普鲁卡因胺、利多卡因3)钾通道阻断剂:胺碘酮3、以离子通道作为药物作用靶61抗肿瘤药物中的生物烷化剂:氮芥、环磷酰胺4、以核酸作为药物作用靶

62幸运(偶然)发现

Fleming幸运地、适时地抓住了数个凑在一起的机遇,发现了青霉素。1、青霉素的发现632、苯二氮卓类药物的发现

Sternbanch在从事安定药研究中,原计划合成苯并庚氧二嗪,未得到目的物,得到的化合物无安定作用。

两年后,在清洗仪器时,发现瓶中结晶,药理试验表明,有明显安定作用,结构推断为苯二氮卓。64

将一些基本的小分子(构造砖块)通过化学或生物合成的程序系统地装配成不同的组合,得到大量具有多样性特征的分子,不进行混合物的分离通过高通量筛选,找出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再确定活性化合物结构的一种新药研究方法。组合化学技术:通过组合化学的方法得到65组合化学

Combinatorialchemistry同时制备含众多分子的化合物库以代数级数增加构建块的数目,库容量则以几何级数增加与高通量筛选(high-throughputscreening,HTS)技术结合,可极大地加快先导物发现和优化的速度66组合合成

Combinatorialsynthesis平行合成和混分合成固相合成和液相合成小分子组合合成计算机辅助设计及虚拟库合成七学期选修课“组合化学与新药研究”67反义核苷酸

Antisenseoligonucleotides能够与DNA或信使RNA发生特异性结合,分别阻断核酸的转录或翻译功能,阻止与病理过程相关的核酸或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这种可与DNA或信使RNA结合的互补链称作反义寡核苷酸。68反义核苷酸

Antisenseoligonucleotides基因治疗主要用于由基因组的缺陷或在转录或翻译过程中的失常而发生的疾病,如癌症、病毒性疾病及遗传性疾病。碱基配对是反义核酸作用的基础69反义核苷酸

Antisenseoligonucleotides反义核苷酸作为药物的条件制备方法简便、经济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具有较强的细胞通透性能在靶细胞内保持一定的浓度能与靶细胞内特定位点作用不与其他生物大分子反应70反义核苷酸

AntisenseoligonucleotidesmRNA反义核酸71反义核苷酸

Antisenseoligonucleotides反义寡核苷酸的分子大小是设计的重要环节12-25范围,15-20较佳反义核苷酸的类似物局部修饰(碱基杂环、硫代、甲基磷酸酯等)骨架类似物(PNA等)72反义核苷酸

Antisenseoligonucleotides73筛选发现先导物随机与非随机筛选Random/nonrandomscreening高通量筛选High-throughputscreening(HTS)虚拟筛选Virtualscreening74Virtualscreening用计算机筛选的方法称为虚拟筛选,或称insilico筛选,成为insilico-invitro-invivo模式。用一系列“基于知识的滤片”对虚拟库“筛选”,以“浓缩”出能够满足预定标准的化合物。这些滤片包括类药性(druglike),药代动力学性质,毒性,知识产权问题以及与受体的互补性或与配体的相似性等,是通过数据库搜寻和计算化学实现的。

75Virtualscreening76类药性Lipinski归纳的“类药5规则”(RuleofFive),概括了类药的最低标准,即分子量在500以下;氢键的给体不超过5个;氢键的接受体不超过10个;计算的分配系数(正辛醇-水系统)clogP值不超过5。上述原则只限于化合物经被动扩散机理的吸收。化合物的柔性不宜过强。否则会存在许多种构象化合物不得含有重金属和反应活性基团。

77药代动力学性质临床试验被终止淘汰的候选药物40%是由于药代动力学不合理造成的决定药物能够穿越细胞膜并在胞浆中转运的性质是分子的化学结构,表现在分子量,离解常数,亲脂性,极性表面积,以及形成氢键的数目等药物的代谢转化主要在肝脏中发生。将细胞色素P4502D6和3A4催化中心的三维结构作为药效团,可用于预测未知化合物的代谢命运。通过分析化合物的三维结构与半衰期的相关性,可以来预测未知物的代谢模式78毒性的预测基于已有化合物的毒性和结构特征,经线性判别分析和多重回归分析得到的模型,可用来预测未知物的毒性。基于知识的专家系统(knowledge-basedsystem)的软件如DEREK,可批处理化合物的致癌性、致畸性、致突变性、刺激性、皮肤敏感性、急性毒性和神经毒等。另一个基于知识的专家系统是HazardExpert程序,通过输入化合物名称、给药途径、剂量和用药时程,程序可给出结果。79知识产权的预测化合物具备自主的知识产权和专利保护的前景,是开发决策的重要指标,筛选虚拟库和组合库时要剔除已被其它专利覆盖或有可能侵权的化合物。所以,完备的化合物检索查新系统可确保化合物结构的新颖性。

80合理药物设计:根据药物作用的靶点生物大分子(受体或酶)的三维空间结构来模拟与其相嵌合互补的天然配体或底物的结构片段来设计活性化合物分子的方法。分为:

基于配体的药物设计(Ligand-baseddrugdesign)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Structure-baseddrugdesign)81蛋白三维结构、配体未知组合化学、高通量筛选(HTS)、虚拟筛选(VS)蛋白三维结构已知、配体未知全新设计(蛋白柔性!)蛋白三维结构未知、配体已知药效团、三维相似性、3D-QSAR蛋白三维结构已知、配体已知基于结构的设计基于配体的药物设计(LBDD)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SBDD)82Structure-baseddrugdesign了解生物大分子(受体)的三维结构,特别是与配体分子形成的复合物的三维结构,是前提大分子与小分子的结合模式是基础多种方法并用数据库搜寻分子碎片连接从头构建83Ligand-baseddrugdesign定量构效方法(QSAR)2D-QSAR3D-QSAR:CoMFA,CoMSIA药效团模型方法(Pharmacophore)84InterpretationofCoMFAresultsThegraphicalsignalsallowstheidentificationofregionsinthe3Dspacewherethevariationofmolecularfieldsexplainthevariationofthebiologicalactivity.利用等势图能够在三维空间中识别一些区域,用分子力场(立体场、静电场)的改变解释生物活性的变化。绿色:大取代基有利黄色:大取代基不利蓝色:正电荷有利红色:负电荷有利紫红:疏水有利蓝绿:疏水不利853D-Pharmacophore由5-羟色胺(5-HT3)受体的配体产生药效团模型,再利用该药效团进行数据库搜索86

设计方法有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定性方法如生物电子等排代换,采用集合论和统计图像识别等;定量方法如定量构效关系(QSAR)。二、先导化合物的优化87先导化合物的优化

Leadoptimization先导物优化的一般方法经典方法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前药软药88先导物优化的一般方法剖裂物类似物同系物引入烯键合环和开环大基团的引入、去除或置换改变基团的电性生物电子等排孪药89剖裂物-简化复杂结构90剖裂物-简化复杂结构91类似物-局部结构变化同系物引入烯键合环和开环大基团的引入、去除或置换改变基团的电性92同系物变换

Homologyprinciple

A-(CH2)n-B彼此互为同系物同系物的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的变化无统一规律递变gradation交替alternation翻转inversion93活性递增0102030405060708090100C1C2C3C4C5C6HRDurationofAnaesthesia(min)H11CH323C2H534C3H749C4H99394活性递增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C1C2C3C4C5C6HRSpasmolyticactivityCH38C2H512C3H724C4H998C5H11240C6H13410C7H15490C795引入烯键插烯原理(Vinylogyprinciple):插烯物A-(CH=CH)n-B,A、B之间的电性可通过共轭双键传递。可应用于其他共轭体系:亚胺、乙炔基、苯环、芳杂环等。96引入烯键在饱和碳链上引入双键,分子的构型和构象改变较大,生物活性变化也较大。插烯物与原药物相比,通常易代谢降解、活性降低和毒性可能增大(共轭双键的反应性)。插烯物变换时,A-(CH=CH)n-B,改变了A、B间的距离。97引入烯键98引入烯键作用相似,时间缩短99合环和开环合环使构象固定,影响药效学性质药效不变药效增强药效降低产生新药效活性构象的研究改变药动学性质,可用于设计前药100合环和开环作用增强101合环和开环102合环和开环103合环和开环氯胍前药环氯胍104大基团的引入、去除或置换引入大基团往往造成生物活性很大变化,甚至造成作用翻转在易变结构附近引入障碍基团,可稳定易变部位将稳定基团换以易变基团,可使作用限于局部或迅速代谢失活,减轻副作用引入极性或离子性基团,可限制药物分布105引入大基团往往造成生物活性很大变化106引入大基团往往造成生物活性很大变化107在易变结构附近引入障碍基团,

可稳定易变部位108在易变结构附近引入障碍基团,

可稳定易变部位109在易变结构附近引入障碍基团,

可稳定易变部位110将稳定基团换以易变基团,可使作用限于局部或迅速代谢失活,减轻副作用中枢积蓄致惊111将稳定基团换以易变基团,可使作用限于局部或迅速代谢失活,减轻副作用112引入极性或离子性基团,可限制药物分布113限制药物分布可改变药物的作用范围114限制药物分布可提高药物的选择性作用115改变基团的电性诱导效应由于元素电负性的不同,分子内电荷沿着单键移动所产生的静电引力共轭效应分子中存在的-共轭或p-共轭,由于电子的离域化而导致电荷的流动116诱导效应(+I/-I)负诱导效应的吸电子性强弱顺序-NH3+,-NR3+,-NO2,-CN,-COOH,-COOR,-CHO,-COR,-F,-Cl,-Br,-OH,-OR,-SH,-SR,-CH=CH2,-CR=CR2,-CCH正诱导效应的推电子性强弱顺序-CH3,-CH2R,-CHR2,-CR3,-COO-117共轭效应(+R/-R)同时具有-R和-I的基团-NO2,-CN,-CHO,-COR,-COOH,-COOR,-CONH2,-CF3同时具有+R和+I的基团-O-,-S-,-CH3,-CR3同时具有+R和-I的基团-F,-Cl,-Br,-I,-OH,-OR,-OCOR,-SH,-SR,-NH2,-NR2,-NHCOR118

1919年,物理学家Langmuir提出电子等排的概念:电子结构相似的原子、游离基、基团和分子具有相似的理化性质。如周期表同一列的原子性质相似。

生物电子等排(Bioisosterism)原理119

生物电子等排所述及的基团和分子称生物电子等排体,指具有相似理化性质并产生相似或相反生物活性的基团和分子。这些效应表明它们的作用具有相同的生理过程或作用于同一个受体。

生物电子等排:经典生物电子等排非经典生物电子等排

120Hydridedisplacementtheory121一价原子或基团包括:F、Cl、Br、I、CH3、NH2、OH和SH;二价原子或基团包括:

-O-、-S-、-NH-、-CH2-如:抗癫痫药物中乙内酰脲类、噁唑酮类及丁二酰亚胺类;1、经典生物电子等排122三价原子或基团包括:

主要在环内出现,如抗菌药萘啶酸类和喹啉羧酸类;四价原子或基团包括:环等价体:环中基团有、-O-、-S-、-NH-、-CH2-如:1232、非经典生物电子等排

非经典生物电子等排不需要有相同数目的原子,也不必遵循经典生物电子等排的立体和电子的规则,但是必须要产生相似的生物活性。(1)可交换基团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结构中四氮唑钾与羧基是可交换基团。(2)环与非环的替代

己烯雌酚和雌二醇124孪药Twindrugs拼合原理Associationprinciple药理作用的类型拼合结构的专属性有效剂量拼合的方式孪药两个相同的或不同的先导物或药物经共价键连接,缀合成新的分子,称作孪药。125双分子孪药尼群地平126协同孪药β-受体阻断剂127双效作用孪药抗溃疡,治疗褥疮128通过间隔基相连129药效结构的拼合130前药指一些无药理活性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在体内可以经过生物转化或者化学的途径转化为活性的药物。前药修饰通常是以有活性的药物作为修饰对象,通过结果改变使其变为无活性的化合物,再在体内转变为活性药物。131(2)前药修饰的主要用途

增加药物的溶解度改善药物的吸收和发布增加药物的化学稳定性减低毒性和不良反应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消除药物不适宜的性质,使病人容易接受(二)前药(Prodrug)原理(1)前药修饰的方法形成酯基形成酰胺形成亚胺或其它活性基团132前药的特征原药与载体一般以共价键连接前药可在体内断裂形成原药,为可逆性或生物可逆性药物前药应无活性或活性低于原药前药与载体分子应无毒性前药在体内产生原药的速率应是快速动力学过程,以保障原药在作用部位快速释放,有足够的药物浓度,并应尽量减低前药的直接代谢。133制备前药的一般方法醇类:酯、缩醛或缩酮羧酸类:酯、伯酰胺、酸酐胺类:酰胺、亚胺、偶氮脒类:氨基甲酸酯羰基类:缩醛或缩酮、噁唑啉、噻唑啉、亚胺、肟134前药修饰的方法药物+暂时转运基团化学合成体内再生共价键前药药物暂时转运基团135增加药物的溶解度青蒿素青蒿琥酯136改善药物的吸收和分布氨苄西林匹氨西林137增加药物的化学稳定性前列腺素138降低毒性减少不良反应139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雌二醇雌二醇3-苯甲酸酯140消除药物不适宜的性质氯洁霉素氯洁霉素棕榈酸酯141(三)硬药(Harddrug)和软药(Softdrug)硬药:具有发挥药物作用所必需的结构特征的化合物,但该化合物不发生代谢或化学转化,可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毒性代谢产物,从而增加药物的活性。软药:本身具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在体内作用后,经预料的和可控制的代谢作用,转变成无活性和无毒性的化合物。142软药Softdrug软药是指一类本身有治疗效用或生物活性的化学实体,当在体内起作用后,经预料的和可控的、通常为一步反应的代谢作用,转变成无活性和无毒性的化合物。硬药的软性类似物以无活性代谢物为线索设计软药143软药Softdrug与已知硬药的结构很相似在非必须结构部位有易变结构主要或唯一的代谢途径是可预知的通过结构修饰可以调控代谢速率代谢产物的毒性和活性极低只需简单的代谢反应,不需P450参与的酶促过程144硬药的软性类似物氯化十六烷基吡啶鎓抗真菌药LD50=103mg/kgSoftanalogLD50=4110mg/kg145硬药的软性类似物146以无活性代谢物为线索设计软药147第十五章麻醉药第一节全身麻醉药一、吸入性麻醉药乙醚(Ether,1842年)、氟烷(Halothane)二、静脉麻醉药硫喷妥钠(ThiopentalSodium)、硫戊妥钠(ThiamytalSodium)、羟丁酸钠(SodiumHydroxybutyrate)、氯胺酮(Ketamine)148第二节局部麻醉药一、芳酸酯类可卡因、苯佐卡因(Benzocaine)、普鲁卡因(Procaine)、氯普鲁卡因(Chloroprocaine)、羟普鲁卡因(Hydroxyprocaine)、丁卡因(Tetracaine)二、酰胺类利多卡因(Lidocaine)三、氨基酮类及氨基醚类达克罗宁(Dyclonine)149第十六章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和

抗精神失常药第一节镇静催眠药一、巴比妥类药物巴比妥、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速可巴比妥、硫喷妥钠、美解眠二、苯二氮类药物氯氮(Chlordiazepoxide)、地西泮(Diazepam,安定)、奥沙西泮(Oxazepam,去甲羟安定)、阿普唑仑(Alprazolam)、三唑仑(Triazolam)150第二节抗癫痫药苯巴比妥、苯妥英、丙戊酸钠、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奥卡西平(Oxcarbazepine)第三节抗精神失常药一、抗精神病药1.吩噻嗪类氯丙嗪(Chlorpromazine)、奋乃静(Perphenazine)、氟奋乃静(Fluphenazine)2.噻吨(硫杂蒽)类氯普噻吨(Chlorprothixene,泰尔登)其它氯氮平(Clozapine)、洛沙平、阿莫沙平二、抗抑郁药及抗焦虑药阿米替林、马普替林、吗氯贝胺、氟西汀151第十七章解热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和镇痛药

解热镇痛药NSAIDS一、水杨酸类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Acid)、贝诺酯(Benorilate,扑炎痛)二、苯胺类乙酰苯胺(Acetanilide)、非那西丁(Phenacetin)、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Paracetamol)三、吡唑酮类安乃近(MetamizoleSodium,Analgin)152非甾体抗炎药一、邻氨基苯甲酸类氯苯扎利钠(LobenzaritSodium)二、吲哚乙酸类吲哚美辛(Indometacin)、依托度酸(Etodolac)三、芳基烷酸类布洛芬(Ibuprofen)、萘普生(Naproxen)、酮洛芬(Ketoprofen)、双氯芬酸钠(双氯灭痛,DiclofenacSodium)、芬布芬(Fenbufen)四、1,2-苯并噻嗪类吡罗昔康(Piroxicam)、美洛昔康(Meloxicam)153镇痛药一、吗啡及其衍生物可待因(Codeine)、海洛因(Heroin)、苯乙基吗啡、烯丙吗啡(Nalorphine)、纳洛酮(Naloxone)二、合成镇痛药1.哌啶类哌替啶(Pethidine)、芬太尼(Fentanyl)2.吗啡喃类和苯吗喃类左啡诺(Levorphanol)、喷他佐辛(Pentazocine,镇痛新)3.其它类美沙酮(Methadone)154第十九章拟肾上腺素药和抗肾上腺素药第一节拟肾上腺素药肾上腺素(Epinephrine)、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多巴胺(Dopamine)、麻黄碱(Ephedrine)、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多巴酚丁胺(Dobutamine)、沙丁胺醇(Salbutamol)、克伦特罗(Clenbuterol)、L-多巴、甲基多巴(Methyldopa)155第二节抗肾上腺素药α受体阻断药特拉唑嗪(Terazosin)β受体阻断药索他洛尔(Sotalol)、普萘洛尔(Propranolol)、阿替洛尔(Atenolol)、噻吗洛尔(Timolol)、比索洛尔(Bisoprolol)、吲哚洛尔、156第二十一章心血管系统药物

第一节强心药抗心绞痛药一、硝酸酯及亚硝酸酯类硝酸甘油(Nitroglycerol)、硝酸异山梨酯(IsosorbideDinitrate)二、钙拮抗剂1.二氢吡啶类硝苯地平(硝苯啶,Nifedipine)、尼群地平(Nitrendipine)、尼卡地平(Nicardipine)、尼莫地平(Nimodipine)、2.芳烷基胺类维拉帕米(Verapamil)3.苯并硫氮杂类地尔硫(Diltiazem)三、b-受体阻断剂157第三节抗心律失常药一、钠通道阻滞剂普鲁卡因胺(Procainamide)、利多卡因(Lidocaine)、美西律(Mexiletin)二、钾通道阻断剂胺碘酮(Amiodarone)三、钙通道阻滞剂四、b-受体阻断剂158第四节抗高血压药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甲基多巴(Methyldopa)二、作用于神经末梢的药物三、干扰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1.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卡托普利(Captopril)、依那普利(Enalapril)、雷米普利(Ramipril)2.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及肾素抑制剂氯沙坦(Losartan)四、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1.α1-受体拮抗剂特拉唑嗪(Terazosin)2.β-受体拮抗剂五、外周性降压药六、钙拮抗剂159第五节血脂调节药一、烟酸类二、苯氧乙酸类氯贝丁酯(安妥明,Clofibrate)、吉非贝齐(Gemfibrozil)三、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洛伐他汀(Lovastatin)、辛伐他汀(Simvastatin)、普伐他汀(Pravastatinsodium)160第一节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一、磺胺类药物的发展对氨基苯磺酰胺(Sulfanilamide,又称磺胺)、磺胺噻唑(Sulfathiazole,ST)、磺胺嘧啶(Sulfadiazine,SD)、磺胺甲基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甲噁唑(Sulfamethoxazole,SMZ)二、磺胺类药物的构效关系三、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四、抗菌增效剂甲氧苄啶(Trimethoprim,TMP)、四氧普林161第二节喹诺酮类抗菌药一、喹诺酮类抗菌药的发展概况二、喹诺酮类药物的分类萘啶酸(NalidixicAcid)、吡哌酸(PipemidicAcid)、诺氟沙星(Norfloxacin)、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氧氟沙星(Ofloxacin)、洛美沙星(Lomefloxacin)异喹啉类及硝基呋喃类抗菌药黄连素、、呋喃唑酮抗血吸虫的呋喃丙胺162第四节抗结核病药一、抗生素类抗结核病药二、合成抗结核病药异烟肼(Isoniazid)、盐酸乙胺丁醇(EthambutolHydrochloride)第五节抗真菌药一、抗生素类抗真菌药二、合成抗真菌药克霉唑(Clotrinazole)、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