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1课57470市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1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1课57470市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1课57470市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3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1课57470市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1课57470市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86年在苏联流传一则笑话。这则笑话把苏联比作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火车。每个领导人都以自己方式处理这场危机:斯大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赫鲁晓夫则为他们平反;勃列日涅夫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在运行假象;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把身子探出窗外大声喊到:‘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他们几位为苏联做了些什么呢?他们所作所为给苏联带来了哪些影响呢?导入新课第21课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一、赫鲁晓夫改革二、勃列日涅夫改革三、戈尔巴乔夫改革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1894年4月17日~1971年9月11日,原苏联领导人。从1953年9月7日至1964年10月14日,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1958年--1964年);美苏查对抗,冷战期间苏联主要领导人;第二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事件主要策划者。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通过秘密报告方式,揭露了斯大林在大清洗中行为,引起震惊。1971年9月11日,曾在叱咤一时。下台后郁郁寡欢苏联前领导人赫鲁晓夫在沉寂中病逝,当时俄罗斯各大报纸在报道中甚至没有明显突出他名字。有人说他是“鲁莽改革家”。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斯大林时期集体农庄

19谷物产量人均为540.2千克,1940年才达429.7千克,1955年为524千克;在苏联工业化短短十年内,发生了数次饥荒,饿死了1000万人。国民经济百分比失调,莫斯科市民排队购置日用具

(苏联)农、轻工业发展和重工业相比,差距十分悬殊。从工业化开始1926年到战前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加速度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则为1.5%。(1)上述材料告诉我们什么历史信息?(2)造成苏联经济发展不健康症结是什么?斯大林经济体制特征及弊端(1)单一公有制(2)高度集中计划经济,排斥市场(3)主要以行政伎俩管理经济主要特征

主要弊端

(1)片面发展重工业(2)为支持工业,不惜损害农民利益,损害了农民主动性(3)计划指令压抑了地方和企业主动性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

1.背景:(1)斯大林模式弊端日益显著。(2)赫鲁晓夫上台并巩固了自己在苏联最高领导地位。农业:①废除谷物义务交售制,提升农产品收购价格;②允许农民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自主权;③大规模垦荒,扩种玉米。工业:①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给予企业部分权利;②一定程度认可企业和个人物质利益,调动生产主动性。2.改革主要办法1954年6月27日,苏联科学家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发电站。(邮票)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已经制成由苏联发射成功。加加林加加林在苏联“东方一号”宇宙飞船内评价:(掘墓)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勇于向旧政治、经济模式挑战,打开改革之门;(守墓)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旧体制。有些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掘墓人也是斯大林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问题探究:如何评价赫鲁晓夫改革?

雕塑家涅伊兹维斯内经过黑白两色交织花岗石表现了赫鲁晓夫鲜明个性和他功过政绩。赫鲁晓夫头颅从花岗石中探出来,紧盯着来往后人,微笑着倾听后人对自己评价。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19-1982年,苏联党、政、军最高领导人。1931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44年升为少将。1964年参加推翻赫晓夫政变,自任苏共第一书记。在他统治下,苏联军事、经济大大增强。苏联在他统治下成为与美国不相上下超级大国。1968年派军队侵略捷克斯洛伐克。1976年5月,他成为苏联元帅。1977年至1982年他逝世前,任最高苏维埃主席。他在1977年,因为阿富汗新政府取消了亲苏联政策,他发动了侵略阿富汗战争。他曾经被中国毛泽东政府斥责为“苏联修正主义叛徒集团”首脑。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1、背景:纠正“斯大林模式”弊端和赫鲁晓夫时期混乱2、内容:(1)在企业管理方面:a.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集中领导b.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c.利用经济伎俩,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2)在工业方面:重视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

这一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尤其是苏联第八个五年计划(1966~1970年)顺利完成,阻止了前三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增加速度连续下滑趋势。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早期,苏联国家实力和影响力到达了鼎盛。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苏联国防开支:1955年,是324亿美元,

1979年则高达1480亿美元。项目年份美国苏联洲际导弹19681054858197810541400潜射导弹196865612119786561015战略轰炸机19685451551978432135核弹头1968430013001978110004500

苏联为在军事上赶上美国,扭转在军事上不利地位,加大军费开支。70年代军费开支都保持在每年超出美国20%。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40%

——《世界当代史》1983年时苏联导弹

在经济倒退时,争霸野心却继续膨胀。1979年,勃列日涅夫发动了武装入侵阿富汗战争。这场历时近战争以苏联被迫撤军告终,苏联为此付出惨重代价——累计伤亡5万余人,耗资450亿卢布。

莫斯科大学扬吉耶夫教授回想说,“那段日子非常糟糕。商店里没有食品,没有衣服,没有日用具,这种情况延续了。即使生活艰难,大多数苏联人民都依靠‘强大苏联’这个意识支撑着自己,他们为本国在航天和军工业等方面所取得成就感到无比自豪。大部分人认为,物质生活并不是他们第一需求。直到有一天,强大意志终于抵挡不了各种矛盾猛烈冲击。”

3、改革结果(1)执政前期,经济增加加紧,政局稳定,军备力量大为增加,成为与美国匹敌超级大国,人民生活有所改进;(2)执政后期,社会矛盾丛生,经济发展停滞。4、改革失败原因:(1)缺乏正确指导思想;(2)勃列日涅夫本人专断、保守不利于改革;(3)对外政策和经济战略妨碍经济改革深入。勃列日涅夫改革与赫鲁晓夫改革之比较:比较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相同目标内容败因不一样内容结果处理“斯大林模式”弊端政治改革都强调集体领导标准;都未能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侧重农业侧重工业收效甚微早期效果显著,后期停滞不前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

戈尔巴乔夫出生于俄罗斯南部斯塔夫罗波尔附近,1985年至1991年,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他在职时期政策造成了冷战结束,为此他于1990年取得诺贝尔和平奖,但他改革政策也使得苏联解体。

这时,一个年轻面孔浮出水面。莫斯科新老板戈尔巴乔夫——年轻、温和且令人敬畏。

材料一二战后,出于与美国争霸需要,以非理性方式进行军备竞赛,致使军费开支大到国民收入1/4。仅1979年入侵阿富汗,每年要花掉几十亿卢布,还使苏联国际形象大大受损。材料二1985年,苏联人均GNP为3.396美元,不但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落后于亚洲、拉美一些国家。苏联人均生活水平从革命前居欧洲第五位下降至居世界十八位。民用工业品技术非常落后,质量低劣。工业生产中浪费惊人,劳动生产率增加幅度不停下降,农业生产长久落后。问题情景3: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危机问题情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危机材料三苏联社科院一次关于苏共性质调查:认为苏共代表工人占4%;认为苏共代表全体人民占7%;认为苏共代表全体党员占11%;认为苏共代表党官僚、干部和机关人员占85%。

材料四俄国历史上靠扩张起家,民族众多,但各民族发展极不平衡。不论是沙皇,还是苏联都对少数民族实施同化高压政策。斯大林时期采取镇压和强制迁徙政策,民族问题日益暴露,地方民族主义倾向日益显著。1.背景(原因):经济全方面滑坡,苏联社会陷入危机边缘;2.内容(办法):失败

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实质:认可市场对经济调整作用)经济领域:打破单一公有制经济;允许个体经济存在政治领域: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苏共领导造成苏联解体。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

3、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原因(1)缺乏宏观决议和对应配套办法;(2)继续苏联传统做法(优先发展重工业),致使经济不停下滑,人民生活水平连续下降。

材料1:1986~1988年,苏联国民收入增加率年均为28%,1989年下降到26.4%,而1990年则出现负增加下降4%,国民生产总值下降2%,社会劳动生产率下降3%。

1991年国民生产总值增加率为负8%,劳动生产率增加负9%,国民收入增加负10%。

4、结果:

材料2:1991年苏联市场供给1200各种基本消费品中95%缺货;在200各种食品中,180各种缺货。许多大城市不得不实施凭票供给、凭身份证供给和限量供给。在物价暴涨、商品短缺情况下,人民实际生活水平显著下降。1989年居民实际生活水平下降7%,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居民达4100万人占总人口1/7,1990年达1/3,失业人口达万人。

4、结果:

苏共在生死存亡关头,未能得到人民包含1000多万苏共党员主动响应,军队也拒绝执行命令,甚至发生倒戈。八·一九事件材料3:1991年12月25日19时32分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降落戈尔巴乔夫在辞职书上签字

1991年12月25日19时40分,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国家电视台发表申明说,因为当前国内形势和独立国家联合体建立,他决定停顿在苏联总统职位上活动。他认可,这些年来进行种种改革“都失败了”,“国家失去了前途”。他强调,“不能再这么生活下去了,必须从根本上改变”。1991年12月,苏联解体思索:怎样对待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与改革道路?回顾:苏联经济发展与改革历程勃列日涅夫改革(趋于停滞)赫鲁晓夫改革(改革开始)斯大林经济体制(确立)新经济政策(新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探索)十月革命确立政权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确立阶段社会主义经济改革阶段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是一帆风顺,是一场深刻革命,是艰难复杂波折。必须不停探索改革实践。戈尔巴乔夫改革(深化、失败)【学思之窗】(P100)

对比新经济政策,了解邓小平为何说“以后苏联模式僵化了”。

解题关键: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符合国情;斯大林开创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超越了当初生产力水平。

思绪引领:新经济政策和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本质特点。答案关键点:新经济政策从俄国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是小农经济占优势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正确路径。斯大林时期形成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即使在短期内使苏联成为工业强国,但伴随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深入,其指导思想日益“左”倾化、教条化,失去了自我调整能力,暴露出越来越多弊端。练习题1、以下关于勃列日涅夫改革表述,正确是()A、在社会主义国家中进行最早B、没有摆脱斯大林模式束缚C、只局限于农业领域D、没有取得任何成效2、戈尔巴乔夫改革与1978年后中国改革相比()A、都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B、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C、都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方向D、都适应了各自国情

B

A3、苏联解体根本原因是:()A、社会主义理论缺点B、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弊端C、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案D、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发生

B

4、戈尔巴乔夫改革给我们最大经验教训是:()

A、改革应从本国实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

B、要时刻警觉国际帝国主义和平演变

C、改革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改革步伐要稳定,不能急于求成

A

5、就其实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相同原因是:()

A、缺乏明确指导思想

B、重点放在农业

C、重点放在重工业

D、没有改变中央集权经济体制6、赫鲁晓夫经济改革遭受挫折根本原因是()

A、缺乏正确指导思想

B、造成了工农不满

C、个人作风缺乏实事求是精神

D、不切实际,急躁冒进

D

A

7、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重点放在重工业上,其主要目标是()

A、成为超级大国

B、增强综合国力

C、增强军事和综合国力,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D、以重工业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

C

中苏两国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有许多相同之处:一、都面临由农业国过渡到工业国任务;二、都对斯大林模式进行过改革。请回答:

(1)其指导思想和相关政策有哪些相同性?参考答案:指导思想和相关政策相同性:①优先发展重工业②实施五年计划③改革农村生产关系

(2)中苏两国各在什么时候对斯大林模式进行过改革?参考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